天气瓶实验
天气预报瓶原理
天气预报瓶原理
瓶原理是一种天气预报方法,它利用大气中的气压变化来推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该原理基于以下观察结果:当高气压系统(即大气中气压较高的区域)接近时,天气通常晴朗,风力较弱;相反,当低气压系统(即大气中气压较低的区域)接近时,天气通常多云或有降水,并伴有较强的风。
瓶原理的实施方法通常需要一个透明的玻璃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常见的是酒精)。
这种液体受到外界温度和气压的影响,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通过观察瓶内液体的变化,可以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例如,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液体的水位稳定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这通常代表天气将保持相对稳定。
而如果液体的水位迅速上升,这可能意味着低气压系统接近,天气即将变差;相反,如果液体的水位迅速下降,这可能意味着高气压系统接近,天气即将转晴。
虽然瓶原理是一种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但它并不能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特别是对于复杂的气象系统,其预测效果不如现代气象预报方法。
然而,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天气变化,瓶原理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项目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以制作天气瓶为例,介绍一种可以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项目。
一、项目简介天气瓶是一种用于观察和预测天气变化的实验设备。
它通过观察瓶内的气泡变化或液体的浑浊度,来推测天气的变化情况。
制作天气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和预测能力。
二、项目目标1. 学会制作天气瓶及使用方法;2. 了解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3. 提高观察和预测能力。
三、项目实施步骤1. 准备材料- 透明瓶:建议选择高度约为30cm、直径约为10cm的瓶子;- 各种颜色的食用染料:建议选择红、蓝、绿、黄等颜色; - 恒温水槽或温水器;- 淡盐水和糖水。
2. 制作天气瓶- 将瓶子洗净并晾干;- 在瓶中依次加入红、蓝、绿、黄色的食用染料,各占瓶内的四分之一;- 加入适量的淡盐水和糖水,填满瓶子。
3. 观察和记录- 放置天气瓶于恒温水槽或温水器中;- 每天固定的时间观察天气瓶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注意观察气泡的上升、下降速度,以及液体的浑浊度。
四、项目结果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气压天气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清澈,气泡迅速上升,通常表示晴朗的天气。
2. 低气压天气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浑浊,气泡上升速度减慢,通常表示阴雨天气。
3. 温度变化会影响天气瓶的状态。
高温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浑浊,气泡上升速度减慢。
低温下,天气瓶内的液体变得清澈,气泡上升更快。
五、项目总结通过制作天气瓶,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气压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还提高了观察和预测能力。
在项目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进行实验记录和观察,并结合天气瓶的状态进行天气预测,这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天气实验用水瓶制作云朵
天气实验用水瓶制作云朵天气实验是孩子们喜爱的科学活动之一,它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理。
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实验是使用水瓶制作云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观察云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了解水蒸气和冷却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如何用水瓶制作云朵。
材料:- 一个透明的塑料水瓶- 开口宽大的塑料袋- 温水- 手提风扇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水瓶,并将其底部剪掉。
2. 将水瓶倒过来,将开口宽大的塑料袋套在水瓶上,确保尽量没有空隙。
3. 将温水倒入水瓶中,大约倒入水瓶的四分之一即可。
4. 让水瓶静置片刻,直到水温和室温相当。
5. 当水瓶内的水与外部温度相等时,我们可以开始实验了。
6. 拿起水瓶,用力晃动或者轻轻颠倒它,然后快速地将水瓶放置在桌子上。
7. 接下来,观察塑料袋内部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结果:当我们用力晃动或颠倒水瓶后,你会发现塑料袋内部开始出现云朵。
这是因为在晃动水瓶的过程中,水蒸气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微小的颗粒发生碰撞。
这些碰撞会使水蒸气冷却,逐渐形成小水滴。
这些水滴在塑料袋内部聚集在一起,形成云朵。
实验原理:当我们在水瓶中装入温水并晃动水瓶时,水蒸气会在水面与外部空气之间不断交换。
当我们将水瓶放置在桌子上时,水蒸气开始冷却,形成小水滴。
由于塑料袋的存在,水滴无法逃离水瓶,因此它们在塑料袋内聚集形成云朵。
进一步探索:除了上述基本实验,我们还可以对实验进行一些改进和扩展,以使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云朵形成的过程。
1. 温度对云朵形成的影响:可以使用不同温度的水来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云朵形成的速度和形状变化。
2. 空气湿度的作用:在较干燥的环境下重复实验,观察云朵形成的情况。
孩子们可以在湿度较低的地方进行实验,如在加湿器旁边或者运行热水淋浴的浴室内。
3. 云朵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如积云、层云和卷云。
通过观察实验产生的云朵,与图文资料进行对比,看看它们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云朵。
制作天气瓶
制作天气瓶
一、原料准备:
2.5g硝酸钾、2.5g氯化铵、34mL蒸馏水、40mL无水乙醇、10g天然樟脑 (粉状)。
二、制作步骤如下:
1.用40ml无水乙醇溶解10g天然樟脑 (粉状)。
2.用34ml水溶解氯化铵固体和硝酸钾固体各2.5g。
3.将所得两种溶液混合。
(瓶口封好, 避免酒精挥发)
4.摇晃器皿或搅拌溶液,再次溶解它的析出物,当下面有少量没有溶解时,加热到40℃左右全部溶解后,转移到装饰容器中。
5.静置,待溶液冷却,观察析出晶体。
三、注意事项:
1.为了自身安全最好全程带手套;
2.实验时最好用天然樟脑;
3.选择玻璃瓶盖,不选择铁、铜等盖子;
4.天气瓶不放在空调出风口或阳光直射处。
四、如何利用天气瓶看天气:
1.液体澄清,说明天气将会晴好;
2.液体朦胧,有时有沉淀,天气会多云;
3.溶液有悬浮沉淀,预示天气潮湿或下霜;
4.液体既朦胧又有悬浮沉淀,预示将会是暴风雨天气;
5.在晴朗的冬日里液体有悬浮沉淀,预示将会下雪;
6.在暖和的日子里或者下雪的冬天,液体有大块沉淀,说明将会阴天;
7.在杯底有晶体析出,说明要下霜;
8.在顶部有螺旋纹,说明要起风。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标在于通过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制作天气瓶的实践操作过程,同时培养他们对化学“溶液”概念的认知和应用。
学生通过制作和观察天气瓶的过程,提高他们对实验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玻璃瓶、蒸馏水、无色透明硫酸铜溶液、无色透明氯化铵溶液、无色透明氯化钠溶液、染色剂(如食色剂)等。
2. 实验工具:搅拌棒、温度计、胶管等。
3. 实验室环境及安全措施准备。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介绍天气瓶的原理和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作天气瓶。
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组成和性质,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理论学习(约10分钟)讲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及性质,让学生了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以及不同溶质对溶液性质的影响。
同时,介绍天气瓶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3. 实践操作(约30分钟)(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2)操作步骤: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添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制作天气瓶。
具体步骤如下:a. 在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b. 分别加入无色透明硫酸铜溶液、氯化铵溶液和氯化钠溶液;c. 用搅拌棒搅拌,使溶液充分混合;d. 加入染色剂,使天气瓶的颜色更加明显;e.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观察与记录(约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瓶的颜色变化和结晶情况,并记录下来。
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溶液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5. 总结与讨论(约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讨论天气瓶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同时,总结溶液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天气瓶制作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自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等。
同时,要求学生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并尝试解释原因。
天气瓶实验
天气瓶实验天气瓶实验出现在《海底两万里》的神秘气象球,其实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天气预报器。
在玻璃瓶中注入蒸馏水、酒精、硝酸钾、樟脑等的混合溶液。
这种液体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容貌,普遍运用于19世纪的航海上。
它会随着天气的气温、湿度而形成羽毛、叶子板的结晶。
制作步骤:1、用托盘天平称量5g硝酸钾;称量后将药品全部转移到一个大烧杯中。
2、用托盘天平称量5g氯化铵;称量后将药品全部转移到步骤1的大烧杯中。
3、用托盘天平称量20天然樟脑;称量后放入另外一个大烧杯中。
4、用量筒取70ml的蒸馏水(纯净水),所用的量筒为50ml的话,可以分两次称取。
并将量好的纯净水倒入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的烧杯中,使固体药品完全溶解。
注意不能使用自来水。
5、用量筒取80ml95%的乙醇(酒精),所用的量筒为50ml的话,可以分两次称取。
并将量取好的酒精倒入装有樟脑的大烧杯中,使樟脑完全溶解。
6、将溶解有樟脑的酒精全部转移到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
要借助玻璃棒转移。
7、将溶有硝酸钾和氯化铵的纯净水转移到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
8、塞紧瓶塞,实验完成。
完成后注意不能摇晃瓶子,否则实验将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的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让药品接触到手,或者其他地方的皮肤。
氯化铵、硝酸钾带一定毒性,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2、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双手湿润时不能进行天平称量操作。
注意不要将药品洒落天平的托盘上。
3、实验过程中使用玻璃仪器时要特别注意,摔坏仪器将照价进行赔偿。
4、实验过程中除称量药品需要外,严禁随意走动。
5、实验结束后,可将瓶子带到课室观察两周,注意不要放在太阳暴晒的地方。
搬离瓶子时注意不要晃动瓶子。
6、实验结束后,全体男生留下将实验室的仪器归位。
许愿瓶天气预报瓶制作
许愿瓶天气预报瓶制作引言:许愿瓶和天气预报瓶是非常有趣的学生实验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可以制作自己的许愿瓶和天气预报瓶,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并学习一些有关自然现象的知识。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玻璃瓶,大小适中-瓶塞或橡皮塞-可以浮在水上的小物体,比如小木块、小石头或者小玩具-一小袋烧碱(氢氧化钠)-透明胶带-一张笔和纸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并确保瓶口没有明显的划痕或破损。
2.用透明胶带将瓶塞或橡皮塞固定在瓶口上,以防止水从瓶口漏出来。
3.在纸上写下一个愿望,并将其放入瓶子中。
4.填满瓶子,但不要完全填满,留下一些空间。
5.将一小撮烧碱(氢氧化钠)放入瓶子中,小心不要让其接触到皮肤或眼睛。
6.快速将小玩具或其他浮在水上的物体放入瓶子中。
7.用透明胶带将瓶塞或橡皮塞再次固定在瓶口上。
实验原理:烧碱(氢氧化钠)与水反应会产生热,从而使水蒸气逐渐蒸发。
当瓶子处于室温下时,水蒸气会冷却并凝结在瓶子的上部和周围。
由于瓶口被封闭,无法进入空气,凝结成的水滴会滴落到小玩具上,形成类似于下雨的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开始后,由于水蒸气的蒸发,瓶子内部的压力会增加。
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瓶子内部的水蒸气会向外释放。
当瓶子开始冷却时,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
这些水滴将集中在瓶子的上部和周围。
当水滴足够大时,它们会滴落到瓶底的物体上,形成像雨水滴落的效果。
在制作天气预报瓶时,可以在瓶子的一侧绘制不同的天气符号或相关图案。
例如,画一个太阳代表晴天,画云朵代表阴天,画一个雷电代表雷暴等。
观察瓶子中的水滴落在哪些天气符号上,可以推测当前和未来的天气情况。
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许愿瓶和天气预报瓶的制作原理,并通过观察瓶子中的水滴落在不同天气符号上来预测天气。
这个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希望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许愿瓶、天气预报瓶制作(学生实验)
多姿多彩的晶体——许愿瓶、天气预报瓶制作实验仪器:实验药品:一、许愿瓶(黄金雨、蓝晶雨选一种...)1、黄金雨:【原理】由铅(II)和碘离子的混合后溶液中瞬时形成的明亮的黄色沉淀,被称为“黄金雨”Pb(NO3)2 + 2 KI ==> PbI2↓ + 2 KNO3碘化铅的溶解度,在室温下约1mmol/L.【操作及现象记录】(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0.332g硝酸铅和0.332g碘化钾(注意:硝酸铅中含有重金属离.............子.—.铅离子........!!!!),放入100ml小烧杯中。
...,极少量即会中毒(2)向小烧杯中加入约10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此物质为。
(3)将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约80℃,玻璃棒搅拌至沉淀全部溶解。
静置溶液并且让溶液自然降温,期间会出现。
当溶液冷却后,闪亮的金色晶体开始形成。
2、蓝晶雨【原理】制备反式甘氨酸合铜:4H2NCH2COOH + Cu2(OH)2CO3→ Cu(HH2NCH2COO)2 + ……甘氨酸碱式碳酸铜顺式甘氨酸合铜(天蓝色针状晶体)顺式甘氨酸合铜反式甘氨酸合铜(蓝紫色鳞片状)【操作及现象记录】(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1.58g碱式碳酸铜和5g甘氨酸,放入100ml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10ml水,并用玻璃棒搅拌,可看到。
(3)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沸腾(带好护目镜,并在烧杯上面盖好..盖子..),可观察..............玻璃到,蓝色固体逐渐转变为。
(4)保持沸腾几分钟,熄灭酒精灯,(5)向烧杯中加入约50ml水,搅拌,静置,用胶头滴管吸去上层清液,并重复操作2~3次,以除去未反应且溶解度较大的顺式甘氨酸合铜。
(6)取出剩余固体,装入小试管中,并加入蒸馏水,稍稍震荡后会出现。
二、暴风瓶(天气预报瓶)资料:暴风瓶是一种用来指示天气的设备,本体为一个装满溶液的密封玻璃瓶,使用者可以通过查看瓶子里溶液的情况来预测天气。
梦幻的天气瓶
梦幻的天气瓶
上周末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小实验,就是自制了一个据说可以预测天气的天气瓶。
我生怕做错了,所以每个步骤我都非常认真。
我现准备好实验需要的全部材料:一个量杯,60°C的热水30ml,一个密封的玻璃瓶,5克结晶盐,10克天然樟脑,色素,40ml酒精。
还有必须准备实验用的手套,全程都要戴着手套操作。
首先我向量杯加入了30毫升的热水,然后倒入结晶盐,搅拌溶解。
接着我打开酒精瓶盖,向里面加入樟脑,拧上盖子摇晃,使樟脑溶解于酒精。
然后将前面两个步骤的溶液倒入到准备好的密封瓶里搅拌均匀。
最后在玻璃瓶子里滴入2滴色素,密封好瓶子。
实验就结束了。
将做好的天气瓶放在阳台静置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我迫不及待地区观察阳台上的天气瓶,发现天气瓶上面有像棉絮一样的生成物,实验说明书管这叫絮状漂浮物,下面有结晶体,看上去就像雪花。
据说天气瓶可以预报天气的。
根据外界温度改变,瓶内展现不同形态的结晶,其原理主要由于溶液内的樟脑在就境内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而变化。
瓶子内如果是澄清透明的液体则表示天气良好且干燥,一般天气热的情况就是澄清的液体状。
满瓶子雾蒙蒙,就是阴天。
如果有羽毛状结晶体,表示寒冷且暴风雨的天气。
同学们,这么有趣的实验,你是否也像尝试着做一个呢?。
天气瓶-何迎花
(液体清澈,天气晴朗)澄清透明 的液体则表示天气良好且干燥,一 般天气热的情况就是澄清的液体状
当蕨类状(或羽毛状)结晶逐渐增加时, 表示会有寒冷且暴风雨的天气;相对 的当这些结晶减少时,则表示天气比 较温暖平和。
最后的最后 看看台湾和 其他国家网友的成品 比自 己之前做得不止好看了一 点点 你还可以用墨水 给你的天气瓶染 色 下面这图是台湾网友用色彩染 色的效果
1、天气瓶的介绍 2、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观测
介绍
1、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神秘气象球 2、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天气预报仪器
怎么制作 1、准备材料 需要的材料如下:2.5克硝酸钾和氯化 铵,33ml蒸馏水,40ml乙醇,10g天然樟 脑 2、步骤 将硝酸钾和氯化铵溶解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 将樟脑溶解于水中 步骤一溶液加到步骤二溶液中 混合后存封在试管或玻璃容器中
谢谢观看
注意事项 1、全程戴手套
2、需要1-2周时间让晶体稳定并 适应环境 3、要有实验精神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观测
从左下角提示来看这是晴间多云, 但实际上是要降温或下雨雪。
(满瓶子雾蒙蒙,就是阴天) 有星星状结晶且向下坠落时, 则代表外面是下霜或即将下雪 的天气。如果外面小雪的话, 天气瓶里也会跟着下雪的
无机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_以“天气瓶”为例
无机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_以“天气瓶”为例无机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以“天气瓶”为例引言: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文将以“天气瓶”实验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创新的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背景:天气瓶实验是一种通过观察气体变化来预测天气状况的方法。
这种实验早在19世纪末就被广泛应用,当时的实验器材大多为玻璃瓶和气压计。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运用更多的工具和材料来进行这一实验,使实验过程更加有趣和精确。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气瓶实验装置,探索其原理,提高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实验原理:天气瓶实验的原理基于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的相关性。
气温升高时,气压会减小;而气温降低时,气压则会增大。
通过观察瓶内液体的上升和下降,以及液面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天气的状况。
实验材料:1. 一个透明的塑料瓶;2. 一根弯曲的玻璃吸管;3. 一些液体染色剂(比如食用色素);4. 一些尺子、温度计和其他测量工具。
实验步骤:1. 在瓶底约一半的位置上钻一个小孔,将玻璃吸管插入瓶内,吸管的一端要伸入液体中。
2. 将液体染色剂加入瓶内,颜色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这样方便观察液面的变化。
3. 用胶水或胶带将瓶口封住,确保吸管不会滑出。
4. 将瓶放置在一个位置稳定的架子上,并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瓶底距离地面的高度。
5. 观察瓶内液面的变化,特别是气温变化时的液面上升或下降。
记下液面高度的变化,并记录当时的天气状况。
实验结果和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和天气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1. 气温上升伴随天气晴朗或者局部性的雷暴雨,液面明显下降;2. 气温下降伴随天气恶劣(如阴天、降雨等),液面上升。
实验创新与展望:除了上述实验步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下创新点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与科学性:1. 对比不同颜色的染色剂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液面变化,进一步研究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2. 加入更多的测量工具,比如温度计和湿度计,观察其他参数与液面变化的关系;3. 与真实的天气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并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天气瓶原理和制作方法
天气瓶原理和制作方法
气象瓶又称天气瓶,是一种可显示气压变化的实验器材,常用于测量大气压强。
气象瓶的原理:气象瓶是通过内部气室及其膜片与外部环境压力相对应,气室内部的空气被外界大气压力压缩,而外界大气压力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它对气室内的空气压力也有影响,从而决定气室的充放的空气的程度,从而也影响到水位的变化。
气象瓶的制作方法:
1、准备工具:一个透明玻璃瓶、一个膜片、水滴管和一个塑料管;
2、先把玻璃瓶内部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水滴管将瓶口密封;
3、在瓶口放入一个膜片,并在瓶口外部夹紧一个螺丝;
4、将塑料管两端一端插入膜片,另一端连接水位管;
5、将水位管放入玻璃瓶中,调整气室内气体的压强,当气室内气体压力变化时,水位也会发生变化。
天气瓶
【材料】2.5 g 硝酸钾 2.5 g 氯化铵33 mL 蒸馏水(超市购买就好, 建议买常温的, 不要买雪柜里的)40 mL 乙醇(酒精)浓度有95%和99.9% 2种都可以试试10 g 天然樟脑(±)-Camphor (成分里有这么写就是天然的) 不过最好是买粉状的(不能是人工的,通常市面上的樟脑丸都是人工的,一定要天然的!而且据说天然樟脑越纯,结晶会越漂亮)【步骤】1. 将硝酸钾和氯化铵溶解于水中2. 将樟脑溶解于酒精中3. 将步骤一的溶液加到步骤二的溶液中,最好是加热搅拌到澄清, 温度30-40度即可4. 混和后封存在试管或玻璃容器中(瓶子一定要封禁, 避免酒精挥发)* 加热的时候最好是隔水加热每个需要加热的步骤都是~※如果你混合两种溶液的时候有加热,要等它冷却后才能封起来,不然因为冷却产生的水蒸气会改变气压,瓶子会裂!※如果你希望结晶很多,蒸馏水可以加多一点但也不要太多,蒸馏水去超市买就好了!不过打开瓶子加水时要注意酒精挥发!【注意事项】1、全程带手套!全程带手套!全程带手套!很重要所以讲三次!2、请勿直射阳光3、避免放置在空调出风口4、需要1-2 周时间让晶体稳定并适应环境(刚开始结晶会出现在瓶子上方, 要等待沉淀)5、樟脑丸通常是人工合成, 实验时最好找天然的6、乙醇的酒精浓度好像有分95% (市面常见的) 和99.9%(实验室用的最纯酒精),酒精浓度会影响最后结晶成果请大家自己多多尝试~酒精会挥发可以酌情加多5-10ml7、增加蒸馏水可以增加结晶量,但想要增加多少结晶量最好先实验过几次才能掌握,有透明溶液的地方才能看出结晶的美~有做过的朋友联系我说自来水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试试因为鬼佬的教学和TW的朋友都说是用蒸馏水所以我也是用蒸馏水没试过自来水8、玻璃瓶盖选择请尽量避开铁,铜等盖子,会侵蚀有人问木塞可不可以木塞的话不知道密封效果如何关键是要密封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ps 要有实验精神有可能会失败,但可以借由上次的失败经验进行下次实验*其实不需要你有什么化学功底只是简单的加热搅拌到溶液澄清而已这个实验不会爆炸所以不要再留言担心爆炸之类的搞笑话了加热的目的在于加快粉末充分溶解不加热也没关系手动搅拌到液体澄清就好只是手酸点费时点而已。
制作天气瓶实验报告
制作天气瓶实验报告1. 引言天气瓶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气象仪器,通过观察内部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可以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本次实验旨在制作一个简易的天气瓶,并验证其准确性。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 一个透明的瓶子,高约30cm- 水- 小量漂浮物- 一个密封盖- 一个面积均匀的白底纸- 直尺- 笔和笔记本2.2 方法1. 在透明瓶子中装满水。
2.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小量漂浮物。
3. 封上瓶口,确保瓶内密封。
4. 将白底纸竖立在面前,以作为观察台。
5. 将瓶子置于白底纸前,保持竖直。
6. 同时记录观察时间和瓶子上方的天气状况。
3.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材料。
2. 将水倒入透明瓶子中,约占瓶子的3/4。
3. 在水中加入小量漂浮物,如小豆子、纱线等。
4. 封上瓶口,确保瓶内密封。
5. 将白底纸竖立在面前,确保能够清楚看到瓶子内部。
6. 将装满水的瓶子竖直地放在白底纸前。
7. 观察瓶中液体的状态和小漂浮物的位置,并记录观察时间和天气状况。
8. 持续观察并记录多个时间点的数据。
4. 实验结果4.1 观察数据记录一个观察时刻的数据如下:- 时间:2021年10月1日上午8点- 天气状况:晴天- 观察结果:瓶中液体清晰,漂浮物居中。
记录多个观察时刻的数据如下:时间天气状况观察结果8:00 am 晴天液体清晰,居中10:00 am 多云液体发黄,偏低12:00 pm 阴天液体混浊,偏低2:00 pm 下雨液体混浊,偏低4:00 pm 暴雨液体混浊,偏低4.2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数据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天气变化与瓶中液体状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清晰的液体表示天气晴朗。
- 混浊的液体表示天气阴沉或有降水。
- 液体的位置变化可以预测气压变化。
5. 结论本实验制作的天气瓶可以通过观察液体状态和位置变化,预测天气的变化趋势。
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瓶中液体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清晰、混浊、偏高、偏低等。
然而,天气瓶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观测工具,其预测准确性还需与气象数据相结合。
《2024年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范文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篇一初中化学“溶液”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溶液”是重要的一环,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制作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因此,本次项目式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天气瓶”这一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溶液的构成、特性和变化,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项目内容与步骤1. 理论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学习溶液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性质。
包括溶解现象、溶质与溶剂、饱和溶液等基础概念。
2. 材料准备:根据天气瓶的配方准备材料,包括盐(例如硫酸铜)、蒸馏水、透明的玻璃瓶(天气瓶瓶身)、保色封口蜡和滴管等。
3. 制作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进行天气瓶的制作。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玻璃瓶,确保无杂质。
(2)在玻璃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再加入蒸馏水,不断搅拌至盐完全溶解。
(3)在溶解的过程中,观察盐的溶解情况,注意水的温度变化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4)当盐完全溶解后,用保色封口蜡封住瓶口。
(5)将制作好的天气瓶放置在显眼位置,方便观察变化。
4. 观察与记录:学生每天观察天气瓶的变化,记录天气瓶中液体的颜色、透明度等变化情况,并尝试分析这些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5. 实验总结:根据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记录,学生总结天气瓶的变化规律,探讨溶液的特性和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4.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天气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与反馈1. 过程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天气瓶制作科学教案
天气瓶制作科学教案引言:天气瓶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器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通过制作和观察天气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压、温度和湿度的概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制作天气瓶,并结合实验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学习如何制作和使用天气瓶。
3. 观察和记录天气瓶的变化,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
二、实验材料。
1. 透明的塑料瓶(500ml或1000ml的瓶子均可)。
2. 气球。
3. 温度计。
4. 热水。
5. 冰水。
6. 水。
三、实验步骤。
1. 将塑料瓶清洗干净,保证内部干燥。
2. 将瓶口盖好,放入冰水中浸泡几分钟,使其内部温度降低。
3. 从冰水中取出瓶子,迅速将瓶子口部套上一个充气的气球,并用手捏住气球口,将瓶子转置过来,放在温水中。
4. 观察瓶子内气球的变化,记录下来。
5. 将瓶子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记录下来。
6. 将瓶子口盖打开,观察气球的变化,记录下来。
四、实验原理。
1. 当瓶子放入冰水中降温时,瓶内的空气收缩,气球被挤压变小。
2. 当瓶子转置放入温水中升温时,瓶内的空气膨胀,气球袆膨胀变大。
3. 当瓶子口盖打开时,瓶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达到平衡,气球恢复原状。
五、实验展示。
1. 制作好的天气瓶可以用来进行实验展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2. 老师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冰水和温水的温度,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3. 学生可以观察气球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记录下观察结果。
4.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六、实验讨论。
1.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温度对气球的影响,从而理解温度对大气压力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讨论为什么瓶子放入冰水后气球变小,放入温水后气球变大的原因。
3. 学生可以思考大气压力、温度和湿度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如何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的产生等。
天气瓶研究报告
天气瓶研究报告引言天气瓶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天气预测工具,通过观察瓶内的液态变化和气泡运动,人们能够推测出接下来的天气情况。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天气瓶的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准确性的可靠性。
1. 天气瓶的原理天气瓶的原理基于两个重要的因素:温度和气压。
瓶内的液体采用特殊的配方,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密度。
当气压上升时,液体会变得清亮;当气压下降时,液体会变得浑浊。
2. 天气瓶的使用方法使用天气瓶进行天气预测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 将天气瓶放置在稳定的位置上,确保瓶子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2. 观察瓶内液体的颜色和浑浊度:清亮表示天气晴朗,浑浊表示天气变差; 3. 观察瓶内的气泡运动情况:如果气泡聚集在瓶底,表示天气稳定;如果气泡上升至瓶口,表示天气变化可能会较大。
3. 天气瓶的准确性天气瓶能够提供一定的天气预测准确性,但并不是百分之百准确。
以下是一些影响天气瓶准确性的因素: - 瓶内液体的配方:不同的配方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天气瓶时,需要注意液体的配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 外界环境的干扰:天气瓶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外界的干扰可能会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
在使用天气瓶时,应尽量将瓶子放置在稳定的环境中,避免受到干扰。
- 主观判断的影响:使用天气瓶进行天气预测还需要一定的主观判断,因此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经验是提高预测准确性的关键。
4. 天气瓶的应用领域天气瓶作为一种传统的天气预测工具,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仍然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 教育领域:天气瓶可以用作天气教育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
- 气象研究:虽然天气瓶的准确性有限,但在一些基础的天气观测研究中仍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装饰品和礼品市场:由于其古老而神秘的外观和特殊的功能,天气瓶在装饰品和礼品市场上有一定的受欢迎程度。
5. 结论天气瓶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天气预测工具,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天气瓶实验报告感想
天气瓶实验报告感想
实验报告格式:
天气瓶实验报告感想
摘要:
本实验通过天气瓶观察水汽凝结现象,深入了解水的循环及大气水循环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气压变化、温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天气瓶内水汽的凝结与消散,这些因素都与天气变化有关。
实验目的:
1. 学习了解水的循环原理及大气水循环原理;
2. 观察水汽凝结现象;
3. 探究气压、温度等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实验步骤:
1. 将天气瓶放在平面上,加入适量的水,并用吸管封住瓶口;
2. 转动天气瓶,使水汽充分分散;
3. 观察天气瓶内水汽的凝结与消散。
实验结果:
我们在不同的气压、温度情况下进行了实验,并记录了实验过
程中的数据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在气压增加的情况下,天气瓶
内的水汽凝结更多,而在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天气瓶内的水汽消
散更多。
同时,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天气瓶内的水汽凝结变少;而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天气瓶内的水汽凝结变多。
实验结论:
在大气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的热量不均匀分布,会引起大气
上升或下沉,从而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这种气压差导致气流的
运动,同时也有助于水的循环。
我们通过观察天气瓶内水汽凝结
现象,深刻了解了大气水循环原理和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对气
象预报和生活中的天气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感想:
通过天气瓶实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物理现象与自然规律的奥妙,同时也更加热爱科学。
我们应该保持探究和探索的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
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制作天气瓶制作天气瓶是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的一种有趣而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制作天气瓶的步骤和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
天气瓶是一种通过溶液的浓度变化来预测天气的装置。
其原理是根据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来实现的。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来制作天气瓶:1.清洗玻璃瓶,并确保瓶口没有漏气。
2.使用胶水将温度计固定在玻璃瓶外侧,使温度计的刻度能够清晰可读。
5.加入适量的食盐水溶液,使溶液达到刻度线位置。
注意,不同颜色的刻度线对应不同的浓度。
6.根据需要制作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溶液,并加入玻璃瓶中,分别达到相应的刻度线位置。
制作完成后,我们来理解天气瓶的原理:溶质的溶解度是指在单位温度下,能溶解在一定量溶剂中的溶质的质量。
当温度上升时,溶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加;而温度下降时,溶质的溶解度则会减少。
在天气瓶中,我们用不同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来模拟不同天气情况。
高浓度的食盐水溶液代表炎热天气,低浓度的食盐水溶液代表凉爽天气。
通过调整溶液的浓度,我们就能够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变化来预测天气。
当气温上升时,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加,溶液的浓度也会相应增加,此时天气瓶中的溶液会变得浓密,颜色会加深。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气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预测天气将会变得炎热。
相反,当气温下降时,溶质的溶解度会减少,溶液的浓度也会相应减少,此时天气瓶中的溶液会变得稀薄,颜色会变浅。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气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来预测天气将会变得凉爽。
通过制作和观察天气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溶液的概念和特性,了解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判断能力,提高对天气的观察和预测能力。
总结起来,制作天气瓶是初中化学“溶液”的项目式教学的一种创新方法。
通过亲手制作和观察天气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溶液的性质和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判断能力。
天气变化小实验教案:掌握实验方法,观察数据变化
天气变化小实验教案:掌握实验方法,观察数据变化。
一、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的材料如下:1、两个透明的塑料瓶,容量相同。
2、红色和蓝色食用色素各一滴。
3、一支温度计。
4、热水。
二、实验步骤1、将两个透明的塑料瓶排成一行,它们的容量必须相同。
2、用温水大约将瓶子填到 2/3 左右。
3、在一个瓶子中加入一滴蓝色食用色素,另一个瓶子中加入一滴红色食用色素,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将一个瓶子放入冰箱或冷库中,留另一个瓶子在室温下。
5、纪录每个瓶子的温度和液体颜色,等待 1 小时或更长时间。
6、将铝箔中的热水倒入热水瓶中,保证热水瓶里水的温度大于70℃。
7、分别将冰箱和室温下的两个瓶子放置在热水中,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瓶子的温度,每隔 5 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观察两个瓶子中颜色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1、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瓶子中的液体就会渐渐变色。
在冰箱中的瓶子可能会颜色变深得更快。
当两个瓶子里的液体都发生了变化,将它们放回原处。
然后将两个瓶子分别放入热水中,测量它们的温度。
经过 10 分钟的测试,可以发现藏在冰箱里的瓶子的温度比放在室温下的瓶子更低一些。
2、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不仅可以掌握实验方法,还可以观察数据变化、分析数据结果。
人们通常认为,颜色较暗的液体可以比较好地吸收阳光和热能。
因此,颜色较深的蓝色瓶子可以比红色瓶子吸收更多的热量。
同时,由于瓶子隐藏在冰箱,温度较低,反过来也更容易出现颜色变化。
当把两个瓶子同时置于热水中时,我们会发现蓝色瓶子比红色瓶子更快地升温。
原因是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较暗的蓝色瓶子吸收更多的热量,而且温度变化也比较大。
反过来,随着温度的上升,较浅色的红色瓶子不再吸收那么多的热量,温度上升的速度也放缓了。
四、注意事项本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的读数准确。
在分析数据时,可以让孩子自己把读数记录在纸上,然后画出它们的变化情况。
还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瓶实验
出现在《海底两万里》的神秘气象球,其实起源于17世纪欧洲的天气预报器。
在玻璃瓶中注入蒸馏水、酒精、硝酸钾、樟脑等的混合溶液。
这种液体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容貌,普遍运用于19世纪的航海上。
它会随着天气的气温、湿度而形成羽毛、叶子板的结晶。
制作步骤:
1、用托盘天平称量5g硝酸钾;称量后将药品全部转移到一个大烧杯中。
2、用托盘天平称量5g氯化铵;称量后将药品全部转移到步骤1的大烧杯中。
3、用托盘天平称量20天然樟脑;称量后放入另外一个大烧杯中。
4、用量筒取70ml的蒸馏水(纯净水),所用的量筒为50ml的话,可以分两次称取。
并将量好的纯净水倒入装有硝酸钾和氯化铵的烧杯中,使固体药品完全溶解。
注意不能使用自来水。
5、用量筒取80ml95%的乙醇(酒精),所用的量筒为50ml的话,可以分两次称取。
并将量取好的酒精倒入装有樟脑的大烧杯中,使樟脑完全溶解。
6、将溶解有樟脑的酒精全部转移到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
要借助玻璃棒转移。
7、将溶有硝酸钾和氯化铵的纯净水转移到锥形瓶(或圆底烧瓶)中。
8、塞紧瓶塞,实验完成。
完成后注意不能摇晃瓶子,否则实验将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的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让药品接触到手,或者其他地方的皮肤。
氯化铵、硝酸钾带一定毒性,使用时应特别注意。
2、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
双手湿润时不能进行天平称量操作。
注意不要将药品洒落天平的托盘上。
3、实验过程中使用玻璃仪器时要特别注意,摔坏仪器将照价进行赔偿。
4、实验过程中除称量药品需要外,严禁随意走动。
5、实验结束后,可将瓶子带到课室观察两周,注意不要放在太阳暴晒的地方。
搬离瓶子时注意不要晃动瓶子。
6、实验结束后,全体男生留下将实验室的仪器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