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管理之道——领导之道
颜何《儒释道智慧与企业管理》
![颜何《儒释道智慧与企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40ed77ba1aa8114531d914.png)
儒释道智慧与企业管理课程背景:长久以来企业管理还是企业治理是两种文化在当下困扰着众多企业运营者,到底哪种文化更加有利于现今企业运营,市场开拓,团队建设呢?我们必须要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区别与联系:西方讲术,针对性恶,强调堵截中方讲道,相信性善,侧重疏导现代讲本,以人为本,堵疏结合儒释道三家管理智慧:1)厚德载物: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2)道法自然: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3)明心见性: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基于当今时代的发展,单一的企业文化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市场开拓、团队建设等诸多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国学经典的智慧营造企业基业长青,美满富足人生。
课程目标:●讲解易源三流,企业管理的一统与不同●讲解儒家、道家、佛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讲解并应用颜氏文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用性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课程对象:总裁班、国学研修班,企业重点培养的各级领导干部课程方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学员讨论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
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大纲前言:国学与诸子百家,易经是大道之源——东方管理六原则一、善恶之辩中“人性本善”的原则1. 东方人强调性本善,西方人强调性本恶2. 在管理中注重培养化性复性的自觉力3. 提高管理者返身而诚的自我提升能力二、人我之辩中“人我合一”的原则1. 东方人是集体主义者,西方则是个人主义者。
2. 在现代管理中注意培养“强行恕道”的理解力,3. 打造企业的“团队精神”,构建东方的企业伦理。
三、义利之辩中“道义惟上”的原则1. 利己主义一直是被中国正统文化所批判的,2. “合理的利己主义”则是西方文化的主流。
3. 在现代管理中培养“士魂商才”的定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老子无为而治领导之道讲义.ppt
![老子无为而治领导之道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89a325680203d8cf2f241f.png)
第六,“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第七,“冬凝春水,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三、“无为而治”的深刻内涵
• “为无为,则无不治。”
•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 之,万物将自化。”
•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 多有。”
•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 以不去。”(2章)
• “功遂身退,天之道。”(9章) •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
成而不有。……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4章) • “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77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 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 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 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 誉无誉”。
(一)在大事上“有所为”, 在小事上“有所不为”
• 汉代学者刘向:“将治大者不治织中随时都会碰到两类事情: 事关组织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 相对次要的琐碎小事。
(二)在求贤上“有所为”,在用人上“有所不为”
(三)在行为上要“顺其自然”, 不要“逆其自然”
不言之教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领导之道高建华1
![领导之道高建华1](https://img.taocdn.com/s3/m/65a0a29aad02de80d5d840b1.png)
•相同点
•自愿地接受,自觉的行为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信与不信
•一旦接受,轻易不改 •互相影响,深信不疑 •有相同的核心价值观
•不同点
•企业范围
•社会范围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7年10月
领导之道高建华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的要素
•衡量标准
•2
•控制方式
•决策机制
•人际关系
•行为方式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7年10月
领导之道高建华1
企业战略规划的微观目的之一 •1
• 提高组织智商: 在公司内部统一思想, 统一认识 明确想做什么? 想成为什么? 明确企业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形成合力(矢量一致性)
• 明确企业定位: 为谁(目标客户群)服务? 品牌定位, 企业宗旨. 业务模式(赢利模式). 价值定位, 竞争优势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做事情按部就班 •规范化的流程管理
领导之道高建华1
衡量标准决定行为方式
•2
• “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因
• 考评者,考评标准,考评方法
• 谁决定一个人的晋升
• 考评结果与员工晋升
•副总裁的故事
• 考评结果与薪资调整
• 为企业着想还是为部门着想
• 把持知识还是分享知识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7年10月
•家庭式
•团队精神,互相帮助 •鼓励分享知识
•朋友式的同事关系
•上下级关系很平等,直呼其名 •经常在一起搞业余活动 •靠口碑赢得尊重 •鼓励自发的交流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7年10月
领导之道高建华1
人际关系是员工快乐的关键要素 •2
• 单纯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放松 • 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和防备是痛苦的 • 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是最消耗精力的 • 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 “拉帮结派”会令员工无所适从 • 公平公正地对待部下会让员工信服
领导之道 -职业经理人的六项修炼--wyq9968
![领导之道 -职业经理人的六项修炼--wyq9968](https://img.taocdn.com/s3/m/dfc393b7a58da0116d17495c.png)
靠个人
目标管理下的自我控制 弹性工作时间,没有考勤
灵活多样的休假制度 公司没有规定的行走路线
员工自己掌握用餐时间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7年10月
不同层次的控制模式
2
按照上司 要求做事
不做不该 做的事情
做好份内 该做的事
帮助他人 做好工作
追求新知 完善自我
社会范围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7年10月
企业文化的内涵价值观念源自企业文化的要素衡量标准
2
控制方式
决策机制
人际关系
行为方式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7年10月
企业文化的要素-价值观念 2
在一个企业里大家都相信什么?
是非的标准 – 在一个企业里“好人”与“坏人”的标准是什么? 公司重用提拔什么样的人? 任劳任怨 vs.以贡献论英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而是探讨如何做到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8年10月
不仅仅是探讨想干什么
企业战略规划的宏观目的? 1
国际化人才
人才
职业经理人
文化
形成造血机制 树立平和的心态 借鉴优秀公司经验
管理
熟悉“马拉松” 比赛的规则
形成分工协作 提高组织智商
练内功,上台阶 建模式,建体系
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过渡到“知道自己不知道”
归属感与 群体的象征
顶级产品: 身份,地位,财富
中高端产品: 风格,品味,时尚,典雅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8年10月
定位:从“卖产品”到“卖思想”1
低端产品 中高端产品
卖什么?
产品
检验标准
知名度
服务
偏爱度
企业家提升管理的六大核心抓手
![企业家提升管理的六大核心抓手](https://img.taocdn.com/s3/m/204808fd58f5f61fb73666d9.png)
我们的普遍困惑是,“管理”到底是什么?要提升管理,到底什么是核心抓手?世界公认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先生,对于“管理”曾有过经典的描述:管理是一种实践的艺术,而并非一门精确的科学。
很显然,大师认为,管理的经验,只能来源于实践;管理的提升,只能有赖于不懈的实践;管理的艺术,需要从实践中获得悟性和灵感,才能真正领悟。
所以,如果脱离实践来探讨管理,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大师所谓管理并非一门精确的科学,是指通常所说的管理无定式。
但凡是精确的科学问题,则在约束条件确定的情况下,必有唯一确定的答案。
然而,企业家们在管理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没有唯一确定的标准答案。
如何破解“管理”的难题?我们不妨沿着这样一个基本脉络:管理为什么?管理凭什么?管理怎么做?来把握管理的本质,明确企业家提升管理的核心抓手。
管理为什么?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客户、创造需求”,那么管理的使命就是“洞察需求、平衡需求”。
对于企业而言,关键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客户、员工、股东、管理层和合作伙伴。
这里面包含一个基本的逻辑:创造客户价值,是企业生存和的根本立场,那么,服务客户,让客户满意,就是企业员工的基本责任;维护员工利益,为员工提供公平合理的待遇和权益保障,则是企业股东义不容辞的责任;忠实履行受托人职责,维护股东权益,谋求股东价值最大化,则是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企业管理层的基本责任;企业与各方面的合作伙伴之间,则应该坚持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准则。
要想有效的实施管理,企业家们首先必须清晰的识别,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方,并以前瞻务实的姿态、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的立场,深刻分析并准确把握各方的内在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创造性配置,以尽可能平衡的方式,对各方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响应。
第一个抓手是“洞察”企业家不能仅仅观察到各个利益相关方表面化的需求,而是需要从经营和管理的实践中,炼就真正的“火眼金睛”,才能够深刻洞察各方的真正需求。
以客户为例,低端客户一般更关注“实惠”,中档客户一般更关注“性价比”,而高端客户则往往更在意“个性化”。
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启迪
![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637f34ca80eb6294dd886c83.png)
道家思想对现代管理学的启迪王庆余1987年底,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本年度国情咨文,其中引用了东方圣哲老人《道德经》60章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此言一出,即在美国广为传颂,奉为至理名言。
这表明,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并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经济行为中表现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由于道家的宗旨是清净无为,柔弱处世,因而常常被人误解,以为道家几乎就是消极.退让.遁世等概念的代名词,与管理学不搭界。
但事实上,道家的“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做。
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中,“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
因而,道家所主张的清净、尚柔、处弱、贵雌等都是为了实现“无不为”而提出的独特而深刻的管理学见解。
所谓“无为而治”的“治”,正是治理.管理的意思。
为什么道家会提出“无为”的管理思想呢?其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这需要从道家最核心的概念——“道”说起。
在道家的概念中,“道”既是宇宙自然的本体,又表现为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和法则。
“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而且是不可道的。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恍惚”(《道德经》14章)。
然而,“道”又无处不在,充塞天地宇宙之间,支配着天地万物的运动演化。
因此,虽然“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但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同上21章)。
这里的象、物、精都指明了“道”的实有性。
而即是实有,便是可信验的,是可验证的,故而是“真”而“有信”的。
不可直接感知与言说而又实有的“道”于是表现为自然与社会运作演变的潜在规律与法则。
这昭示着治理者和管理者要想获得成功,应当把握和顺依这些无形无象的规律和法则。
如果说,管理的方法、制度、措施、规章、设备、机构等有形因素被归于“硬管理结构”的话,那么,管理的指导思想、观念、法则等无形无象的因素便是“软管理结构”。
后者可理解为对潜在而有起支配作用的“道”把握与运用过程。
“道”在此既表现为活生生的人的文化因素,对于管理系统的有力参与及支配作用(管理文化):又体现为人对于潜隐于硬管理结构之后的管理规律,和法则的不间断认识及把握过程。
《领导之道高建华》课件
![《领导之道高建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01ca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6.png)
如何将领导力融入企业文化
明确企业价值观和使命
01
领导应首先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并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
中,引导员工理解和认同。
树立榜样作用
02
领导应以身作则,践行企业价值观,通过自身的行为影响和带
动员工。
建立沟通机制
03
领导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倾听员工意见,了解员工需求,
促进员工参与和投入。
企业文化与领导力协同发展的策略
教育经历
他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 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学位, 为其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生涯
高建华在职业生涯中,曾 在多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管 职务,积累了丰富的管理 经验。
高建华的领导风格特点
战略眼光
高建华具备敏锐的商业洞察力 和前瞻性思维,能够为企业制 定出具有竞争力的战略规划。
变革引领
领导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领导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决策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
领导力的重要性
领导力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 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潜力,提 高组织绩效,推动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
。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成为个人和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个具备领导力的人往往能够在职场上
制定共同目标
领导应与员工共同制定明确、可 行的目标,使员工了解企业的发
展方向,增强归属感。
强化团队建设
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员工的团 队协作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持续改进与创新
领导应鼓励员工不断改进和创新, 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领导 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CHAPTER
未来领导力的趋势与方向
《领导之道_-职业经理人六项修炼》(高建华)
![《领导之道_-职业经理人六项修炼》(高建华)](https://img.taocdn.com/s3/m/df88266c2e3f5727a5e962db.png)
战略选择与按游戏规则出牌
竞争优势营造
成本最低战略 市场规模中 1/100
1
市场规模大
竞争战略设计
防守战/进攻战
产品差异战略 特定市场战略
非主流 市场
迂回包抄战
主流市场 次主流 市场 非主流 市场
次主流 市场
游击战
市场规模小 1/10000
低利润
全面战争 局部战争
中利润
高利润
和平之路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6年8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深入探讨卓越的跨国公司是如何做的 从探索中学习,从学习中进步 管理上抄袭,产品上创新 不要再摸着石头过河了
经营好的企业 管理好的企业 文化好的企业
- - -
赚钱 健康 快乐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6年8月
领导者之道讲座提纲
1 2
战略规划 一个企业长寿的基础
企业文化 企业吸引人留住人的土壤
纪念意义
1 定位:从“卖产品”到“卖思想”
卖什么?
产品
低端产品
检验标准
知名度
服务
中高端产品
偏爱度
思想
忠诚度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6年8月
这些企业在卖什么?
1
宝马 – 驾乘宝马, 其乐无穷 强调开车的愉悦和刺激
Volvo – 没有了安全, 豪华只是多余的奢侈 强调安全, 安全, 安全
版权所有:高建华 2006年8月
We focus on a high level of achievement and contribution.
我们追求卓越的成就与贡献
We conduct our business with uncompromising integrity.
东方管理思想重点总结汇总
![东方管理思想重点总结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197982bee06eff9aef8076b.png)
东方管理本质特征:以人为本:管理重心是主体人及其首创精神以德为先:以德治企,以德治国。
侧重伦理规范行为人为为人:修身养性规范自己的行为,再图为他人谋福祉东方管理理论体系:治身论、治家论、治商论、治国论、治和论——修身、齐家、治商、治国、平天下。
第一章:东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东方管理学 (OM)是研究古今中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运行规律的现代科学,它是一门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的新学科。
OM研究范围:黄河、长江、恒河、印度河以及尼罗河流域的一切人类管理活动的精华。
东方管理汲取中国管理文化中道、儒、法、释、兵、墨以及回教和西方管理、华商管理等派别主干思想,开创性地提出:“三学”: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和华商管理学;“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四治”:治国、治商、治家和治身;“五行”:人道、人心、人缘、人谋、人才;“三和”:和贵、和合、和谐。
东方管理学的理论价值:(一)包容性:中华传统管理文化能够包容和吸收其他管理文化中优秀先进的成分。
(二)人本性:东方管理则强调人是管理的根本,是主体,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
(三)系统性:整体观念是东方管理系统论的核心。
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便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四)创新性东方管理强调融合,及会泽百家。
而每一次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东方管理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组织资源。
(五)柔和性:东方管理讲究“仁治”,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
(六)服务性: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人”,即服务。
以亲、地、文、商、神等五缘为基础、家族式经营、网络化经营为特征的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东方管理将管理的要素概括为:“道、变、人、威、实、和、器、法、信、筹、谋、术、效、勤、圆等十五个方面。
道,治国之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般易如反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变,随机应变。
老子曰:“天不变,道亦不变。
领导之道曼德拉的坚韧精神
![领导之道曼德拉的坚韧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c82c26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d6.png)
领导之道曼德拉的坚韧精神领导之道——曼德拉的坚韧精神曼德拉(Nelson Mandela)是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非凡的领导能力成为了全球的楷模。
他在无数的困难与挑战面前从未退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曼德拉的坚韧精神,揭示他在领导之道上的杰出表现以及对于我们的启示。
一、坚如磐石的信念曼德拉在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中展示出了他坚如磐石的信念。
即便在被关押的27年中,他也从未动摇过自己所追求的平等和自由。
充满不公正和痛苦的囚禁生活并没有让他沮丧或妥协,相反,他将这个时间视为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曼德拉不断敦促自己和同志们要保持团结,并坚定地相信,有一天将会实现南非的种族和解,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二、以身作则的勇气曼德拉的坚韧精神在他以身作则的勇气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他不仅仅是一个演讲家和理论家,更是一个实践者。
他亲自参与了大量的抗议活动和非暴力示威,为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奋斗。
他领导示威者进行和平抵抗,面对警察的暴力镇压从不退缩。
曼德拉通过自己的行为展示了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勇气和决心。
三、宽容与原谅的智慧曼德拉在实践中展示了宽容与原谅的智慧,使他成为了和解与团结的象征。
尽管在获得自由后,南非还存在许多种族矛盾和隔阂,但曼德拉坚信宽容和原谅是实现和平与繁荣的关键。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放过过去的仇恨,与敌对势力合作,努力构建一个多元和谐的社会。
正是曼德拉的智慧让南非实现了真正的民主转型,并成为了一个国际社会所景仰的国家。
四、激发他人潜能的魅力曼德拉展示了一位真正领袖的魅力。
他以其激励他人的能力成为了众人崇拜的对象。
曼德拉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诉求,他引导和支持其他领导者,同时也激发普通民众的潜能,并以身作则激励他人做出积极的改变。
曼德拉本身的例子证明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的,他所展示的领导之道成为其他领导者的榜样。
在曼德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杰出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精神。
领导之道
![领导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1264e48bec3a87c24028c47d.png)
领导之道所谓的“道”就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常说的“大道”和“小道”是指沿着它人们可以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地,这是地理意义的上的“道”。
而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是哲学意义上的“道”。
“领导之道”是讨论一个领导应该沿着什么样的思维地图和心灵灯塔才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领导和官僚不同,他不是机械地行使权力,而是要在繁杂、变幻的内外部环境下领导自己的团队选择正确方向、走出最佳的路线。
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有符合事实的思想体系,用它来指导思维和行动。
这些思想从哪里来?是否正确?作为一个有五千多年文明的民族,中国人如果想搞清这些问题,必须彻底地反思自己的思想根源。
一般认为中国的主流思想是:“儒”、“释”、“道”。
不过我们知道“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看武侠”。
2000多年前韩非子在《五蠹》也提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可见当年“侠”的影响之大。
所以要研究中国人的思想一定不能忽略“侠”的存在。
现在我们就逐一分析这四大流派。
先谈佛教,由于释迦牟尼没有留下什么文字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只好看佛教的一些著作了。
《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既然万物皆空,作为领导者应该是空的,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空的。
组织的成功和失败不过是“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
既然都是前世注定,领导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接纳和认命。
如果某个人感觉心有不甘,他需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日益精进、直到把一切都放空,坦然地接受命运。
因为领导者的定义就是带领团队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这本身和“空”就是矛盾的。
不过“禅”里面的一些东西确实能让人有所顿悟,研究一下对放空自己的情绪是有好处的。
再谈“道”,《道德经》里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它的意思是说人们不要过多地琢磨“圣贤”和“仁义”这些表面功夫,应该尊重事实、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够更加富有、更加有爱心。
中国古代管理三大学术流派.
![中国古代管理三大学术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0a4e517f46527d3240ce0ae.png)
道家管理思想的评价
•当(然一,)也“勿道庸法讳自言然,”和— 任何—传管统理思应想符文合化一一定样的,规道律家思想既有精华亦有 •其(糟二粕)。“我无们为在而总治结”道— 家思—想领的导历的史至贡上献境时界,也不应忽视其固有的历史 •局(限三性),“而以是弱应(以柔现)代克意刚识”和、科“学反态其度道,而对行道之家”思— 想所—固低有调的行历事史的局管限理 性作和风消极面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例如,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 •狭(隘四功)利“主上义善,若而水常”常— 走向—极胸端怀,宽主广张、绝真对诚虚仁无爱,的反领对导一艺切术作为,甚至 •进(而五反)对“一五切色人令类人文目化盲、,知五识音和令技人术耳的聋进”步— 、否—定不文求明最的优价但值求;满因意反的对决 权策威方和略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 •不(信六任)甚“至将完欲全歙拒(绝X任I)何之具,体必实固际张的之社。会将改欲革弱措之施,,必等固等强。之应。该将看欲到废, 道之家,思必想固中兴的之这。些将历欲史夺局之限,性必和固消与极之面。,(的3确6对章中)国—传—统管文理化中产的生权了谋许 多思不想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 (七)“祸福相依”——管理中的危机意识。
道家的领导力之道黄卫东课件
![道家的领导力之道黄卫东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0cd5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1.png)
跨界融合与创新
道家领导力需要与其他管理理念和方法进 行跨界融合和创新,形成更加完善和有效 的领导力体系。
推动可持续发展
道家领导力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探 索如何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保护环境 、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这种领导风格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
然而,“柔中带刚”的领导风格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领导者需要具备高度的智慧和经 验,才能灵活运用这种风格;同时,领导者也需要具备高度的耐心和沟通能力,以便更好地 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04
道家领导力之“守中致和 ”
“无为而治”强调了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和自然管理 ,通过营造自然、和谐的工作环境,让下属自觉自愿地发 挥自己的能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无为而治”的实践应用
领导者要具备“无为而治”的领导力,需要从自身做起,修炼自己的内在素质和领 导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激励下属。
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授权和信任下属,给予下属充分的自主权和决策空间 ,让下属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发挥自己的能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了解 团队成员的不同性格和需求,以便采 取更为合适的管理方法。
与此同时,“柔中带刚”的领导者在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 稳定的心态,以应对各种变化和风险 。
“柔中带刚”的价值与挑战
“柔中带刚”的领导风格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团队成员在面对困难时能够 齐心协力、共同前行。
道家领导力强调领导者应具备谦逊、包容、内敛的品质,以 身作则,引领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同时,道家领导力注重 激发团队成员的内在潜力,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个 人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上司与下属相处的东方大智慧
![上司与下属相处的东方大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1ba3950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77.png)
上司与下属相处的东方大智慧中国古圣人最深奥的智慧:天一智慧,一直推崇的就是天人合一。
运用在为人处世方面,就是强调“知天道”、“顺天道”,“行人事”。
那么在具体的工作中,如何得以表达呢?来看个小例子:李明工作很出色,入职后不久就升到了市场部主管,经理一开始很关照李明,李明也很感激经理,但随着李明业绩的突飞猛涨,李明感受到经理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他,一些重要的项目也不再委派他参加。
一开始李明认为只是分工不一致,依然卖力工作。
但是越卖力,经理对他越冷淡,甚至处处提防他。
终于,李明完全明白了,原先经理担心李明有“野心”,想篡权。
本案例中,不管上司还是下属,其所作所为,只要顺应天道,自会祥运相随;否则,则处处碰壁,自讨苦吃,甚至自取灭亡。
那如何顺应天道呢?俗语道: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一切。
因此,培养一个好的观念与思维模式,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天一谋事环”(P4思维习惯)知存亡门户达人心理筹策始终“天一谋事环”(P4思维习惯,原名成功做事环)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完美的思维模式,融合了东方整体思维(重林轻木)与西方分析思维(重木轻林)的长处,既重林,又重木。
“天一谋事环”所涉及的观念、法则、技法,多数来源于“天一智慧”:鬼谷子、孙子、“36计”三者的海量道术,及周易象数思维、诗经“类比”手法等东方智慧;少量来源于西方现代心理学。
假如掌握了“天一谋事环”的思维模式习惯,就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天一智慧”为人处事,轻松且简单的看清他人难以测知的未来结果,知命造运,趋吉避凶,把握自己的命运,获得各方力量的支持。
下面,思源就从“天一谋事环”的角度,来解析一下这个案例(上司与下属两个方面)。
◆关于上司:上司想顺应天道,则首先要熟悉明确下属的关键心理,无非分下面几种情况:(1)循规蹈矩、踏踏实实;(2)虚伪奸诈、不则手段;2、被动状况: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给多少责任待遇,就做多少事,又细分两种:(1)能稳固完成本职工作的;(2)完成本职工作,时好时坏。
【领导管理技能】企业领导学第2章东方思想
![【领导管理技能】企业领导学第2章东方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928eabe19e8b8f67d1cb901.png)
19.7.29
11
(五)兵家的奇正领导思想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兵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春秋时期的孙武、姜尚等, 战国时期的吴起、孙膑等。 主要著作有《孙子兵法》、 《六韬》、《 吴子兵法》、《孙膑兵法》等。 其中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最著名,影响最大。
《易经》的主要领导思想有日新、生生、 变易、时中。
19.7.29
6
2.1.2
东方领导思想集大成 ——春秋战国时期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道家的“无为而治” △儒家的“仁政” △墨家的“兼爱” △法家的“法术势” △兵家的“奇正” △纵横家的“智谋”
19.7.29
西周选拔官吏的素质标准
六德: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9.7.29
3
(一)神佑王权的统治思想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 夏朝的开国之君禹死后,其子启杀死伯益,继承王位。有扈 式的反抗遭到启的镇压。启在出征誓词中说:“有扈式威侮 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令予唯恭行天之罚。”
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是老子所著的
《道德经》和庄子所著的《庄子》。
老子的领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道法自然”,“无为而 治”,“相反相成”,“以柔克刚”。
庄子的领导思想体现了最高层次的领导境界,如人地关 系、人伦关系的和谐论,逍遥清静的无为论。
19.7.29
8
(二)儒家的仁政思想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东方管理学五行行为与中国企业领导力提升研究
![东方管理学五行行为与中国企业领导力提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c7cd62767f5acfa1c7cdfb.png)
东方管理学五行行为与中国企业领导力提升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的领导正面临着新的竞争环境下的挑战:能否适应新环境,有没有远见卓识,能否组织带领员工们一起向着战略目标前进等。
而其核心就是领导能力的提升与领导团队的培育,客观上要求中国企业都应该正视领导力的问题认清差距,学习国内外领先企业的成功做法构建领导力的组织,营造领导力的文化。
东方修“道”,西方修“术”,在“道”和“术”逐渐走向融合的今天,中国的组织也和西方的组织一样,在寻求如何建立一个既有愿景,有信仰,以人为本又制度化、规范化的组织。
要实现这个目标,自然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而能否将传统的东方管理文化融入到领导行为之中,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东方管理学中的“五行”是指领导过程中运行的五种行为:人道行为、人心行为、人缘行为、人谋行为以及人才行为。
它们是东方管理学中“三为”、“四治”理论在实践环节的具体表现,并分别与现代西方管理学科体系中的管理哲学、管理心理、管理沟通、战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对应。
这五种行为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形成了一门现代管理学科。
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追求利益最大化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处处唯利是图,不领会中华文化,不讲道德,不讲人本,则无法带领整个团队持续前行。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建立了新的领导力五力模型,试图通过将其与东方管理学的五行思想相结合,使之能够运用于企业领导者的领导力提升,并联系结合了“联想”集团的成功案例,使领导者能够得到一些借鉴,令其领导力得到优化和提升。
东方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与世界性影响简介
![东方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与世界性影响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1ddd2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7.png)
东方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与世界性影响简介通过对东方领导思想的起源、演化与发展的研究,东方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可以归纳概括为五大思潮,即无为主义领导、中庸主义领导、和谐主义领导、人本主义领导、奇正主义领导。
其中,无为主义领导是在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学派;中庸主义领导、和谐主义领导、人本主义领导是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建构的思想学派;奇正主义领导是在兵家学说的基础上发展的思想流派。
东方领导思想越发凸现其世界性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的领导思想,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产生过巨大影响。
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美国、西欧等西方国家普遍接受东方领导思想的思想精髓。
一、东方领导思想的主要流派(一)无为主义领导——“治大国,若烹小鲜”企业领导学中最高境界的领导或许是无为而治抑或太极管理,正如老子所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韩非子对此的解释:“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责;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蒋锡昌《校诂》曰:“夫烹小鱼者不可挠,挠之则鱼碎;治大国者当无为,为之则民伤”。
道家哲学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哲学,其最高范畴就是“道”。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道德经》(25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认为道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5章))。
道生成万物,又回归万物。
道是普遍存在的,无间不入,无所不包。
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的,是构成天地万物共同本质的无形存在。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子可称为逍遥派的哲学家。
他认为道是世界的终极根源,是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否认有超越于道的任何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