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之《墨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通读分类,整体感知1.读好题目和作者。

2.读好诗中的两个新词:洗砚、乾坤。

3.读好整首诗。

4.发现诗中隐藏的三种不同的梅花。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第一题。

二、引经据典,品读“家中梅”1.品读家中梅:我家洗砚池边树。

2.为什么王冕家的梅花不是种在堂前,不是种在屋后,不是种在花圃,而是种在洗砚池边呢(借助注释理解内涵)3.读好家中梅。

三、知人论世,品读“画中梅”1.品读画中梅:朵朵花开淡墨痕。

2.王冕是位大画家,很善于用色,怎么不给梅花添点颜色呢补充王冕生平资料,理解内涵。

3.读好画中梅。

四、互文比较,品读“心中梅”1.品读心中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写梅花,通常会写它的香气。

(补充一组写梅香的诗句3.王冕这首诗,写的不是“香气”,而是“清气”,是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二大题。

4.拓展王冕写梅花的诗句,深入理解“清气”内涵。

5、读好整首诗。

五、托物言志,整体提升。

1、发现《墨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创设问题情境,深入感悟并熟记整首诗。

3、集体背诵整首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2篇】《石灰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墨梅》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并背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句及词语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第1篇】王冕的《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流传至今,想来必有其独特魅力。

今日教学此诗,颇有一点收获。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总是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课的一开始,我就让孩子们欣赏梅花的,马上把学生带入了情境,让学生对接下来即将接触的梅花有了感性的认识。

红色、黄色、白色的梅花绽放枝头,真是给人无限遐思!我们知道,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一般就是:释诗题,识作者,解诗意,品诗情。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学程导航的教学理念,我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做好了“预习”这项工作,()课堂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讨论、交流,同时,基本摒弃逐字逐句理解古诗的传统教学方法,只借助工具书说出古诗的大体意思即可。

上半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品诗情”这个环节上,并且通过补充、拓展文字和材料,不断地在学生脑海中烙刻下梅之清新脱俗、淡雅朴素、冰清玉洁之气质和形象。

下半节课,我又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作者王冕的身上,把梅花与王冕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这正是“托物言志”类诗的教学关键。

透过墨梅,相信孩子们肯定看到了那位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作者王冕,我想,抓住了这个重点展开教学,孩子们的所得就不只是一首诗,一树梅花,更是一种精神,一分傲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第2篇】上完这堂公开课后,感觉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般,有点茫茫然。

然而冷静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看,似乎才又认清了自己。

细细回味,我这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赏读结合。

对于梅花,身处南方的孩子是比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开放”的动画片断,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了解。

但由于时间及渠道有限,这一设想最终没能实现。

后来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梅花图画,再通过后面学诗时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诗歌,希望能借助“赏”与“读”的结合,让学生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诗画结合。

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墨梅【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知诗美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欣赏梅花。

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2)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

(相机出示课件)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

这就是——墨梅。

(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

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

(3)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

[板书:砚(yà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5)师: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

(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6)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21《古诗三首——墨梅》教学反思 精选1篇

21《古诗三首——墨梅》教学反思 精选1篇

古诗三首——墨梅教学反思一、引言古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对《墨梅》这首古诗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墨梅》是一首描绘梅花顽强生命力的诗篇,诗人以墨梅为题材,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傲骨铮铮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然后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最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创作。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解诗歌意境时,问学生:“你们觉得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学生纷纷表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天里梅花盛开的画面,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2)对比分析法在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时,我采用了对比分析法。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对比成分,如“疏影横斜水清浅”与“暗香浮动月黄昏”,并分析这些对比成分的作用。

其次,我让学生找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并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现。

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仿写创作法在学生进行仿写创作时,我要求学生先阅读一些关于梅花的诗词文章,了解梅花的特点和意象。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仿写创作。

在学生完成仿写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通过仿写创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墨梅》的教学,学生对诗歌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仿写创作,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欣赏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3、揭题,读课题。

二、读诗1、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读。

2、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出来,不仅要读,还要吟唱,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是××/××/×××/请同学们试着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淡墨、痕、清气、乾坤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可能提出的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②这是一幅画,诗中为什么说是“只留清气满乾坤”③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1 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2 制作好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

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

)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

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第【1】篇〗又教《墨梅》,发现诗中有不少地方和原来的不同了,如原来的“我家洗砚池边树”成了现在的“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改为了“个个花开淡墨痕”,“只留清气满乾坤”中的“留”成了“流”,为此,语文老师们还议论纷纷,心想是否是编辑的疏忽所致。

且不说前两处的改动是由于今古的说法不同而已,而对于诗句中墨梅的清气“留”在天地间变更为“流”在天地间颇有争议。

后读了课本的主编张庆的解释才知道:这里的“流”可以理解为“流溢”,是指梅花可贵的清气流溢在人间。

这个备课时的争议让我想起了以前教学这首诗时,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争议——一位学生认为诗中写的梅花不是画中的梅花,而是生长在诗人院中洗砚池的梅花实物。

他发表了自认为很充分的理由:从诗中所说“只留清气满乾坤”看出梅花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了天地间。

而且还说到了因为梅花长在了洗砚池边,洗砚池中墨水渗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致使“朵朵花开淡墨痕”。

虽然学生的看法并不是很科学,甚至有点可笑,但我并没有批评他,因为他的确实已经在学习思考问题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中,学生能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引发深层次的探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然科学知识,来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反思第【2】篇〗1、古诗教学的思路要简约。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思路力求简约。

从整体而言,整堂课的教学循着“读诗”、“解诗”、“品诗”、“辨诗”、“延读”的教学思路进行,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从局部而言,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没有过多的繁琐设问、条分缕析,在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石灰吟》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2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墨梅》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并背诵。

2.学会5个生字,理解诗句及词语的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回忆引入1、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诵)你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2、简介作者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与抗清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

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王冕(1287--1359),字元章,一字元肃,元代诗人、画家。

王冕经常以梅花自比,早年曾经借梅花自喻不接受官职,晚年还以梅花显示自己的清白本色,说:野梅开花尚古色。

(《归来》) 他的别号很多,有煮石山农、会稽山农、梅花屋主、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竹冠草人、梅叟、梅翁等。

又因他的书斋叫竹斋,时人又称他为王竹斋或竹斋先生。

他既是诗坛名家,又是丹青高手。

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

二、初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

记下自己的困惑,和同桌交流。

3、检查①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墨梅于谦王冕千锤/万击//出深山,吾家/洗砚//池头树,烈火/焚烧//若等闲。

朵朵/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要/清气//满乾坤。

②正音:焚,墨,乾。

(3)全班交流,记下问题。

三、精读解疑1、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好颜*、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梅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斗雪。

她既有*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芳。

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

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2、了解诗人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

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

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4、解题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自读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洗砚池头形态——个个花开颜*——淡墨痕气味——清气交流提问:(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骄傲自豪)生读诗句(2)出示墨梅图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之《墨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之《墨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墨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砚”等4个字,会写“砚”等4个字,理解字词。

2.读懂《墨梅》,体会感情,感受人物精神。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墨梅》(板书:墨梅)二、出示目标《墨梅》自学提示: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带感情朗读这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砚乾坤(1)注意读准前鼻音“砚乾坤”(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乾”的书写。

“乾”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是“气”。

三、合作学习1.解题:《墨梅》是一首题画诗,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了解作者: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3.理解重点词语: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墨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品质”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是首咏物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全诗构思精巧,一“淡”一“清”尽显个性,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

从而使“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境界,有气魄,在元诗中别具特色。

人文价值:积累经典诗歌,感受诗歌表现的精神品格,即王冕的不媚俗,坚守内心追求的志向和品格。

语文要素:初步领会诗的表达,抓住关键词,感受墨梅的素洁、淡雅,理解“诗言志”的表达效果。

【设计理念】古诗诵读课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宜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本单元的主题——感悟人物的品质,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以诗解诗等多种教学策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从文字表面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王冕高尚的人格,领悟“清气”的内涵。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2.通过“结合注释”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3.结合学习经验和资料,想象梅花的淡雅和清香,理解诗人像梅花一样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意思。

2.初步认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不媚世俗的高洁品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搜集王冕资料和描写梅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飞花令——含“花”字的诗句。

一、激趣导学,初识王冕。

1.简介王冕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有一位诗人和你们一样喜欢梅花。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墨梅》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诗先在一、二行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行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二、说学情学生生活在21世纪,王冕生活在遥远的元朝时期,虽然学生和诗人有距离,但人性是相同的,人的心灵的情弦就是对话的平台。

在学生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淡”、“满”,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借助文本和资料自读、自悟,让教师、学生和作者三者的心灵和谐交融,情感达到共鸣。

三、说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在诗画的感染下,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体会诗人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五、说教法学法1、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具体方法有很多: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

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搭起入境桥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通读分类,整体感知师:孩子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一首古诗,古诗的题目叫——生:墨梅(齐)师:古诗的作者是——生:王冕(齐)师:冕是一个生字,读第三声,再来一次。

生:王冕(齐)师:好的。

这首古诗还有两个新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谁会读?(师检查反馈)师:第一个新词是洗砚。

练过书法,学过国画的人都知道有“文房四宝”,谁知道?生:笔墨纸砚。

师:恩,笔墨纸砚,说得很流畅。

笔是毛笔,墨是黑墨,纸是宣纸,砚是砚台。

洗砚的砚是文房四宝的第几宝?生:第四宝。

(齐)师:这叫文化。

还有一个词是乾坤。

谁知道乾坤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天地之间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这首诗,王冕的一个心情以及他对一个世界的观念。

师:好,他说王冕的心情就能让他知道乾坤就是天地,那是神童。

还有谁知道乾坤是天地的意思?怎么知道的?生:就是墨梅旁边注释上有写。

师:他说了一个关键的信息,谁听到了?生:注释师:(师转向“神童”)其实孩子,你也是看注释才知道的,对不对?生:是,但是自己也理解了下。

师:哦,自己也理解了下,这就对了。

先看注释,再结合上下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既然我夸你是“神童”,愿不愿意接受挑战?生:可以。

师:你说乾坤是天地,哪个字是天?哪个字是地?生:乾是天,坤是地。

师:神童。

我果然没看错。

孩子们,这也是文化。

师:好,这两个词会读了,意思也明白了,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

谁来挑战读整首诗?(师检查反馈)师:墨梅,墨梅,顾名思义它写的当然是梅花,但是有人说这首诗不简单,其实啊,这首诗里藏着三种不同的梅花。

请看大屏幕,在王冕的家中藏着——生:家中梅(齐)师:藏着——生:画中梅(齐)师:藏着——生:心中梅(齐)师:打开课本,完成课后练习的第一题。

想想家中梅藏在哪里,画中梅藏在哪里,还有心中梅藏在哪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墨梅》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墨梅》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墨梅》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王冕的《墨梅》、杜甫的《绝句》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这些古诗以梅为主题,展现了梅花的傲骨、清高和坚韧的品质。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梅花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珍惜美好生活,树立高尚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古诗中的关键词语。

2.难点: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情感,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富有诗意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表达,提高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乐等。

2.黑板:板书重点词语和诗句。

3.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古诗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诗意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followed by a brief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the poems 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首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墨梅》说课稿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墨梅》说课稿反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墨梅》说课稿反思《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墨梅》说课稿反思》这是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墨梅》说课稿古诗《墨梅》说课稿一、说教材《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的品格。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3.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并体会诗在写作上的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学《墨梅》这首诗时,我准备以读为本、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空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诗歌的最佳手段,所以在本节课我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根据理解需要我设计了自读、默读、引读等各种形式的读,让读贯穿于我的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仅仅领悟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也使他们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产生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的教学本色。

在理解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理解整首诗句的意思。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古诗,激发诵读的情趣1.同学们,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诵读过许多古诗,大家可以随意地吟出一两句吗?2.在刚才同学们吟颂的古诗中,诗人或是借物抒怀,或是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远大的志向、高尚的节操。

古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诗言志,歌咏怀。

”在古诗中就有不少以诗言志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我们来看——板书:墨梅元王冕3.请一位同学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墨梅》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墨梅》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墨梅》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墨梅》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

单元要素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多角度描写人物的特点。

《墨梅》王冕写在自己所画的“墨梅图”上的一首题画诗,王冕一生穷困,生活清贫,却多次拒绝做官的机会。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墨梅的品质,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不慕荣华富贵、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

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品悟诗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认为古诗诵读课应该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

教学设计宜突出朗读指导,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本单元的主题——感悟人物的品质,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以诗解诗等多种教学策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从文字表面逐渐走进诗人的内心,感悟王冕高尚的人格,领悟“清气”的内涵。

教学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让学生理解《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了解梅花的品格,从中体会作者借梅花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感受世人皆咏梅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难点:能联系是人的生平,抓住一个“淡”字,一个“清”字来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教学资源:PPT课件作者相关资料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以问促学、诵读赏析教学过程:一、飞花令,激趣导入1、以“花”为令,引导学生背诗。

2、出示写梅花的诗句,创设情境。

3、解诗题。

(设计意图:用飞花令导课,既检测学生对诗词的积累,迅速的反应以及强大的记忆力,又能快速入课,创设学习情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 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墨梅》教学设计 反思

《墨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墨梅》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1课《古诗三首》,是诗人王冕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人善于画梅,也喜欢咏梅。

诗人借墨梅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贞高洁的品格。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素净雅洁“淡墨痕”的;后两行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只是要让它的清香留在天地之间。

教学目标: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样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满乾坤”等词的意思。

2能理解《墨梅》的诗意,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借助注释和配图理解诗意,体会梅的特点和品性。

难点:感受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的胸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识梅花1、(出示梅花图片)冬去春来,又到了梅花开放的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梅园,欣赏娇艳的梅花吧。

(板书:梅)你看,朵朵梅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黄的似金,是那么淡雅脱俗。

2我们爱赏梅花,也爱咏梅。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请谁来给大家背一背?二、初识王冕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梅?(板书:墨)因为这是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说到画墨梅的高手,当属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造诣最深。

(板书:王冕)2、(出示王冕简介,生快速浏览)你从这段简介中读懂了什么?3、我们都读懂了:王冕爱画梅花。

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花盛开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幅墨梅图。

画完图,他意犹未尽,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墨梅》。

齐读课题。

(出示墨梅诗)。

三、初读《墨梅》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把诗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

2、指名读古诗,正音。

(出示生字)诗句里有一个生字“砚”。

文房四宝指的就是——笔墨纸砚。

(出示笔墨纸砚图)王冕就是用这文房四宝画下墨梅图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墨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砚”等4个字,会写“砚”等4个字,理解字词。

2.读懂《墨梅》,体会感情,感受人物精神。

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墨梅》(板书:墨梅)
二、出示目标
《墨梅》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带感情朗读这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砚乾坤
(1)注意读准前鼻音“砚乾坤”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乾”的书写。

“乾”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是“气”。

三、合作学习
1.解题:《墨梅》是一首题画诗,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了解作者: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3.理解重点词语: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4.说说诗句的大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板书: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二)品读感悟
1. 出示: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品读: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板书:高洁有内涵)
四、总结拓展
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
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

预设:王冕,你真了不起,梅花画得真得很神似!
预设:这些梅花栩栩如生,真是太美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
(板书)
墨梅
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
高洁有内涵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

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不足之处: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

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

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
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