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阅读》(二)全部教案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阅读《行香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要点。

2、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

3、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4、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歌之美。

2、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诗词中描写春天的诗句很多,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举例,感受诗人笔下的春天,将学生带入春的意境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起始,它象征着生命勃发、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行香子》跟随秦观走进他的春天。

(打开书,教师范读)二、诵读诗歌,整体感受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初步感受诗歌之美。

2、以歌入境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都与音乐有关。

可以合于音乐而歌唱,故又称曲、曲子、曲子词、诗余等。

在宋代以小曲唱出来的它是什么样的美妙声音,今天的我们当然无从知晓,但《经典咏流传》用我们的方式将它吟唱。

请听:(音频播放《行香子》)(以歌唱的形式将学生带入诗歌美的意境中)追问:在这样的吟唱中你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春天?(整体感受诗歌内容)3、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笔下春天之美。

古诗词朗诵注意事项:(1)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2)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3)语调生动,轻重适宜,做到抑扬顿挫。

4、学生根据以上提示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停顿、节奏及语调。

5、个别同学展示朗读,同学老师点评。

(可小组读、个别读、吟唱)三、赏读诗歌,体味醉美春天1、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明确:上阕景物有:树、村庄、水、池塘、小园、桃花、李花,菜花下阕景物有:围墙、茅堂、青旗、流水、桥、莺儿、燕儿、蝶儿2、请一位同学配乐朗颂诗歌,请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将这些意象串联展现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2.教师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朗读指导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选用的诗词都是经典的古诗词,包括《登鹳雀楼》、《乌衣巷》、《凉州词》、《过零丁洋》等。

这些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一些常见的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深入挖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

2.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经典诗词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所学的古诗词,了解其中的生僻词语和古文言文,准备相关的讲解和解释。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所学的古诗词,尝试朗读和背诵,对中的生僻词语进行查找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和引导,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优质课教案_6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无题》优质课教案_6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中两个“难”的含义。

掌握诗歌运用多种修辞表情达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想象意境,体悟诗情。

通过合作讨论和朗读感受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富有坚韧的执着精神。

感受作者李商隐的诗歌的朦胧婉曲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中两个“难”的含义。

掌握诗歌运用多种修辞表情达意的方法,感受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爱情,它可以天真如“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也可以挚爱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它可以平凡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也可以深刻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今天,让我们,斟满黄縢酒,推开小轩窗,借着昨夜星辰昨夜风一起走进李商隐的笔下,去感受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情模样。

(1分钟)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听音得韵 1分14谁愿意谈谈听完后的感受?歌声悠悠,情意绵绵。

那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一下,读的很好,老师都沉醉在了你的声音当中了。

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注意节奏和情感。

大家在听读和朗读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把尾联最后一个字读成了几声?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七言律诗声韵之美的精细之处,押韵不仅要一韵到底,而且还要押平声韵。

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回旋往复之感,那就请同学们再一次齐声朗读诗歌,感受一下其声韵之美。

3、妙笔生境那这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呢?李商隐23岁时,在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名叫宋华阳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进山修道,年轻的李商隐邂逅了美丽聪明的宋华阳,两人双双坠入情网。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注释和老师提及的背景,看看能不能将这首古诗用现代文表现出来?有同学问可以画出来吗?当然可以,只要是你发自内心的情感,都可以将其诉诸于笔端。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课教案_2

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愁到深处不言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特点,并能用相关知识判断词牌名并断句。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辛弃疾的“愁”滋味。

(重难点)3.感受并探讨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想象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活动任务单。

【学情分析】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部编版九上课外古诗,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词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学以致用。

通过对比和延学进一步理解诗人和体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季羡林老先生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活着,要鸣出自己的声音”(生齐读)。

我希望今天大家都能像辛弃疾一样鸣出时代的最强音。

【设计意图】引用季羡林老先生的话,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勇敢鸣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奠定课程内容主线——辛弃疾拳拳的爱国之音。

二、研学学习任务一1.走近作者,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师:大家发现辛弃疾最擅长用哪种文体来鸣出自己的声音的呢?(出示辛弃疾的简介)---词。

师: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出示白居易的诗和词)(1)你认为这首小令的词牌名是(《丑奴儿》)(2)因此它的句读划分(用/划开)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对比让初二学生主动发现词的特点,并能用已学推断未学,学以致用。

学习任务二1.诗歌朗读角本设计与朗读。

师:诗歌是非常适合朗读的文体,为了让你的小组在接下来的朗读环节更出彩,你可以从重音、语速、语调出谋划策,请把你的朗读角本设计填写在任务一第3题处。

---学生设计并交流,交流过程中关注音准问题,特别是“强”“还”这两字的读音ppt。

---小组齐读。

2.从不同的叙述视角理解诗词内容。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理解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诵读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词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增进学生对宋代词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把握词人的情感脉络。

•体会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感受词中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体会其背后的社会和个人因素。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与词中情感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解读。

四、教学资源•《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及教师用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注释、译文及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词人辛弃疾的生平介绍、词作风格分析等内容。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促进思维碰撞。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简述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故事,特别是他作为抗金将领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引发学生兴趣。

•情感共鸣:提问学生是否有过“欲说还休”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情感表达的复杂性,为学习词作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词作,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2.精读理解:•分段讲解词作,重点讲解关键词汇和意象的含义,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等。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了解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多样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分享阅读感受。

2.采用诵读的方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研究《月夜忆舍弟》【教学过程】一、解读文题,了解背景1.解读文题师:同学们,在古典诗歌中,思亲XXX是常见的题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XXX的《月夜忆舍弟》,研究诗人如何匠心独运地表达这份深挚的情感。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预设: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诗人想起他的弟弟。

教师补充: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舍妹、舍侄。

题目中的“舍弟”就是谦称自己的弟弟。

2.了解背景课件出示: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

XXX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他几个弟弟分散在河南、山东等地,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设计意图】创作背景,是作品生长的土壤,是作品内容的底色。

读背景,知文识人,有助于下一个板块学心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

解题,了解“舍弟”一词属于谦辞,复1古代的称谓,也能初步感受诗人所写之情。

二、描画诗境,感悟诗情1.诵读想象,指导学生走进诗人的糊口师:同学们,秋夜本来是美好的,但在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糊口中,诗人在秋夜又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心朗读,睁开想象,描述看到的内容。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想象描述。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我看到了XXX旁皇在城墙边,望着天上的月儿,泪水涟涟。

我听到,边防驻军的鼓声在夜空回荡,悠远又孤单。

生2:恰逢白露时节,XXX披着衣服走出小院,月光照着几个匆忙赶路的行人,他们是那样的瘦弱和疲惫。

孤雁悲戚的叫声划过天际,边防驻军的鼓声一声声敲击着诗人的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2.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思维碰撞。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中角色,通过表演形式,再现诗词情境,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1.诗词大意:详细讲解诗词的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意境分析: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取关键意象,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兴、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4.艺术特色: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结构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文化内涵:挖掘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课外古诗词的背诵和鉴赏能力。
2.难点: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对仗、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词的美。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诗词朗诵、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新课学习:
a.诗词背景介绍:讲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难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品味诗歌,把握情感。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颔联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尾联用典的作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用现代汉语译读全诗。

2、能理解诗中的美句,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我们学过李商隐的诗词导入课文,如《夜雨寄北》和《贾生》,要求学生背诵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回顾李商隐的作品,了解他的写作风格。

二、作者介绍——晓背景,明风格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课教案_1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课教案_1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丑奴儿》。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词的大意,引导学生体会词意及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忧愁、彷徨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词的大意,感悟作者忧愁、彷徨的思想感情。

一、挖掘文本作者信息,进行知识广度的延伸,进行导入:按照中国诗词大会竞赛的方式导入,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请大家根据下列信息猜测这是哪一位诗人或词人:他是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临港街道四风闸村)人。

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

他的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他------是谁呢?”学生进行抢答,了解了作者生平籍贯、历史背景、创作风格、艺术成就等。

这不仅是作者简介,还是学生学习的调节剂,学生学习热情顿时被点燃,充分证实了一句话:“学习不是输灌,而是点燃,······”二、挖掘文本中词牌名和词题目信息,进行教学,面带微笑地问学生“你知道词牌名和词题目吗?请告诉老师!”并随之让学生谈谈对题目之理解。

重点介绍“书”这个字,提示学生“书”古今意的区别,词性有别,意义也是不同的。

学生试读、纠错、领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词题,进一步强化学习古文信心。

三、深入学习文本,穿插拓展,追寻辛弃疾:1、自读诗词,指读,纠正,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出示自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恰当停顿,把握节奏,通过师生多种方式的阅读,接近文本,深入文本,领悟文本所带给读者的思想情感。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课教案_2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优质课教案_2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诗歌简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词存六百二十九首。

3、诗歌朗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白话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5、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间。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营造的意境。

3.知人论世,体会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重难点】熟读成诵,把握意象,品味意境,体悟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1课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读晚唐诗《咸阳城东楼》《无题》一、激趣导入唐诗是中国诗歌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分初、盛、中、晚四期。

因唐王朝不同的时代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晚唐时局动荡,诗歌风格特点大体也是伤感无奈,细腻柔软;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今天我们要品读的两首晚唐诗歌,读晚唐诗总让我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淡淡伤感。

那么怎样读懂古诗词?让我们一起回忆读古诗词的方法与步骤。

明确:(1)读题目:时间、地点、内容、目的等。

(2)读作者:知人论世(3)读诗作:把握诗作内容与情感。

①读注释,帮助理解难词的意思、典故、背景等。

②找意象,想画面,明意境,把握诗作内容。

③抓“诗眼”,领悟诗作主旨及作者情感。

(“诗眼”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二、任务一:初读诗歌1.读题目你从两首诗的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明确:咸阳城东楼:咸阳,秦都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题目点明地点,可知登上咸阳城东的高楼所见所思,是登临之作。

无题:是不知道该取什么题目的意思,说明没有一个题目可以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2.读作者。

许浑(1)作者简介: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九上部编语文】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九上部编语文】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名师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

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咸阳城东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诗人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生发出什么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

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

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著有《丁卯集》。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

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他。

资料助读2:写作背景课件出示: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夕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设计意图】解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背景,这是理解诗歌的三个基础要素。

通过这三个要素,学生对诗人和诗歌有了一个整体印象,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二、熟读古诗,明白诗意1.读通顺,读准字音节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自主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预设:蒹葭..(tīnɡzhōu)绿芜.(wú)秦苑.(yuàn)..(jiānjiā)汀洲2.找意象,明确特点,发挥想象,生动描绘句意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诗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研究《咸阳城东楼》作者简介XXX(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朝墨客,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

晚唐最具影响力的墨客之一,其终身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XXXXXX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XXX终身愁"评判之。

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XXX"。

XXX误入XXX集者甚多。

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写作配景此诗大约是XXX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

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朗读诗词咸阳城东楼XXX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XXX似汀洲。

XXX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XXX。

行人莫问当年龄,故国东来渭水流。

翻译诗句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

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背面。

XXX即将降临,满楼风声飒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

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鸣叫枯黄叶间。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世界师:同学们,XXX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你们仔细品味,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1)学生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分组诵读—指名诵读)。

2)品味诗歌情感。

3)学生分享。

预设:生1:XXX在诗中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他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

生2:诗中充满了对战乱的悲愤,他用“边庭XXX,中有一人行”表达了对祖国沦陷的痛心和对战争的反感。

教师点拨:同学们通过诵读和品味,深入感受了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孤独、思念、悲愤。

这些情感是诗人在战乱年代的真实写照,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三、分析诗歌,体会艺术魅力1.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师:同学们,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结构。

1)学生讲解诗歌结构。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

预设:生1:这首诗是七绝,四句一组,每句五个字。

整首诗共四组,共十六句。

这种结构简洁明了,有韵律美。

生2:诗歌中的意象生动,如“边庭XXX,中有一人行”,“孤雁南飞”等,这些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人们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教师点拨:同学们分析出了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点,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七绝结构,表现出诗人孤独、思念、悲愤的情感。

同时,诗歌中的意象生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诵读比较,体会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师:同学们,我们研究了《月夜忆舍弟》,还有三首诗等着我们去了解。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诗歌的艺术特点。

1)学生分组诵读不同诗歌。

2)学生比较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

预设:生1:《将进酒》采用了豪放的风格,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的人生观。

生2:《登高》运用了富有变化的语言,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

生3:《静夜思》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点拨:通过诵读比较,同学们深入了解了不同诗歌的艺术特点。

这些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但都具有深刻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学设计咸阳城东楼1.背诵并默写诗歌,品读,理解词意。

2.写出炼字、炼句的赏析文字。

3.感受作者的情感。

0.5课时了解作者屏显: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诗中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

了解背景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从故乡(今江苏丹阳)来到长安任监察御史,历经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朗读课文,通文正字。

朗读诗歌,正音正字。

指名朗读。

学生评价。

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正音正字。

苑(yuàn) 蝉(chán) 渭(wèi) 芜(wú)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对照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2.指名翻译。

屏显: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万里忧愁,蒹葭杨柳,就像江中的小洲。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将至,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鸣啾啾。

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探究下面的问题1.首联“似”表示并无什么汀州,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诗人登上咸阳城楼,举目一望见秦中河树风物居然类似江南,愁之由来可见一斑。

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作用。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3.颔联中写了哪几种自然现象?请分别描述之。

明确: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仿佛靠近慈福寺阁而落。

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冷风乍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总 1 课时授课人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自学自学活动:熟读四首古诗,扫清朗读障碍;自行了解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自学质疑:我的问题是:。

课上研学一、自学反馈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聚焦问题1.四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别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传达给读者的?三、研究分享【自主学习】1.诗歌的主要内容是?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所写的内容、画面复述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2.教师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古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朗读指导
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三、诗歌大意
1.《咸阳城东楼》
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杨柳就像江南汀洲.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未到狂风已吹满咸阳楼.黄昏杂草丛生的园中鸟照飞,深秋枯叶满枝的树上蝉啾啾.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2.《无题》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装扮照镜,只担心青春年华消逝,晚上长吟不寐,顾影自怜,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3.《行香子(树绕村庄)》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尽收大好的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酒幌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
四、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咸阳城东楼》的内容,联系背景,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案示例:游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2.《行香子(树绕村庄)》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景物描写的?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答案示例:这首词按照词人的游览顺序进行景物描写.描绘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运用了什么手法?全词突出渲染了一个什么字?
答案示例: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全诗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咸阳城东楼》中“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全诗的警句,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案示例:“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名句,寥寥七个字却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来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但是诗人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唐王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也出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由于自然界的变化与社会的大变动具有某些共性特点,所以这种比喻的含义就比较容易理解,常转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2.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剩杂草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3.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为什么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个“难”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
答案示例:乐聚恨别,人之常情.一对忠贞不贰的情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然而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所以说“别亦难”.两个
“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其艺术效果着重加强了分别之难的沉重力量.
4.赏析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
答案示例: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象征爱情;而死和泪,则暗示着爱情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现在多指教师为学生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5.《行香子(树绕村庄)》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如“红、白、黄”“啼、舞、忙”,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
6.《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词人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答案示例: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艰危,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
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一词中,词人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案示例: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令人感慨.
(三)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咸阳城东楼》
赏析: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2.《无题》
赏析: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执着的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全诗从头至尾都熔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抒情主人公心底的绵邈深情.
3.《行香子(树绕村庄)》
赏析: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是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溪畔青旗招摇的农家小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上下两片的风景合起来,便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宋代田园风光画卷.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得色彩鲜明、情调愉悦,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轻松明快的美的享受.
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赏析: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五、课堂小结
这四首古诗词或绘景寄情,或蕴含哲理,或抒怀言志,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同学们可以多读、多积累古诗词,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