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诗歌。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任务群】任务一:诵读·音韵传情任务二:链接·文学常识任务三:译读·诗文大意任务四:赏析·把握情感任务五:比读·总结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校拟修建文化长廊,《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入选“诗韵中国·走进唐诗里的思念"板块,请你帮助学校完成该板块各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诵读·音韵传情1.展板第一展区为“诵读·音韵传情”,请你大声诵读四首唐诗,读准音韵节奏,并把诗歌朗读录制成音频,制作成二维码镶嵌在“诵读·音韵传情"展区。
课件播放朗诵录音并展示: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ɡ)/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yú)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qí)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cén)参强(qiǎnɡ)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lián)/故园菊,应傍(bànɡ)/战场开。
夜上受降(xiánɡ)城闻笛李益回乐烽(fēnɡ)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lú)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任务二:链接·文学常识2.展板第二展区为“链接·文学常识”,请你根据课下注释和下面资料助读,以及查阅资料所得,帮助工作人员补齐下列表格。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案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朗读并理解《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基本内容,识别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汇。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诗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理解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表达。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及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战争背景下的复杂情感,感受其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
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重阳节习俗介绍及诗歌创作背景)•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讲授法: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重阳节习俗和战争背景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过程(要点细化)导入新课•节日引入: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节日与思乡之情的联系,引出《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学习。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战争形势、诗人身份及心境等,为学习诗歌做铺垫。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停顿。
•字词讲解:结合注释,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故园菊”、“傍战场开”等),体会其象征意义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理解:通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战争背景下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感受其家国情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从而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4.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竹里馆》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板书文题)(出示课件1)竹里馆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诗的作者预设:(出示课件4)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 。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维的代表诗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暝》等,有《王右丞集》。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诗的写作背景预设:(出示课件5)《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二十首诗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提笔成篇的。
三、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预设:(出示课件6)四、细读本诗,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反复朗读诗歌,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本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背诵《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理解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诵读技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理解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词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增进学生对宋代词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理解词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把握词人的情感脉络。
•体会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感受词中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复杂微妙的情感变化,体会其背后的社会和个人因素。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与词中情感相结合,进行创造性解读。
四、教学资源•《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及教师用书。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注释、译文及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词人辛弃疾的生平介绍、词作风格分析等内容。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语言美和节奏美。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促进思维碰撞。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简述词人辛弃疾的生平故事,特别是他作为抗金将领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引发学生兴趣。
•情感共鸣:提问学生是否有过“欲说还休”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情感表达的复杂性,为学习词作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词作,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2.精读理解:•分段讲解词作,重点讲解关键词汇和意象的含义,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等。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总 1 课时授课人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3.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前自学自学活动:熟读四首古诗,扫清朗读障碍;自行了解四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自学质疑:我的问题是:。
课上研学一、自学反馈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
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诗作收入《丁卯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晚唐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
他长于议论,文丽思深,兼有诗词、文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以婉约之词驰名于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3卷等。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
他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苏轼合称“苏辛”。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激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二、聚焦问题1.四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2.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别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传达给读者的?三、研究分享【自主学习】1.诗歌的主要内容是?用自己的语言将作者所写的内容、画面复述出来。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体会诗词的音韵美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词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意境,积累优美诗句【课时安排】2课时《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教学目标】1.了解晏殊及词牌,理解词句含意,背诵全词2.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3.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4.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5.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2.理解诗歌蕴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教学难点】1.理解晏殊的思想感情,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流程】《一》《浣溪沙》晏殊一、创设情景,释题导入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
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晏殊的《浣溪沙》。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了解作者及作品1.作者:晏殊,字同叔,临川人。
北宋大臣,词人。
十四岁中进士。
累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均出其门下。
曾以枢密副使出知应天府,延请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其词清新婉丽,“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
谥元献。
存《珠玉词》和清人辑《晏元献遗文》。
2.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后用作词牌名,属小令。
均双调,.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共42字。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3.背景资料: 《浣溪沙》这是晏殊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其语言疏淡闲雅,而意蕴却虚涵深广,能给人们哲理性的启迪。
任务二:品味语言,理解内容2.点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3.齐读并思考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
《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内容:1.古诗词的观点及特点。
2.《唐诗三百首》选读。
3.《宋词精选》选读。
4.古诗词的背景和韵律。
5.古诗词的赏析和创作。
三、导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诵视频或播放一段古诗词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进修(30分钟)(1)介绍古诗词的观点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特色。
(2)选取《唐诗三百首》和《宋词精选》中的经典诗词进行诵读和赏析,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3)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练习(2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词的诵读练习,每组选择一首诗词进行朗诵,并进行互相评判和改进。
(2)安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朗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进修体会和收获,引导他们总结古诗词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进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邀请文学专家或名人来校进行古诗词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进修体验和启发。
3.开展古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古诗词的形式和语言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进修评判: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教室参与度来评判学生的进修情况,及时给予必定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息提高诵读和理解古诗词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古诗词诵读成为学生进修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文学之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题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
要内容。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
意义和作用。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
浩如烟海。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一起去重温那一篇篇经典。 二、预习检测 (一)作者介绍 1、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 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佛教,故后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传世。 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 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李太白集》。 (二)、生字词的识记 辋(wǎng)川 幽篁(huáng) 长啸(xiào) 散(sàn )入、折(zhé)柳。 三、 研读课文《竹里馆》 1.配乐范读 2.(1)写作背景《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竹里馆
王维
诗歌描绘了思念 月下独坐、弹琴长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啸的悠闲生活,传
诗
中
达出诗人宁静、淡
有
画
泊的心情。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五首古诗词,分别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些诗词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对诗词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首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2.难点:对诗词意象、情感的深入把握,以及对诗词审美价值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诗词描绘的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美。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五首古诗词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五首古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对诗词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古诗词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五首古诗词的作者、内容和背景,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以及诗词诵读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运用恰当的诵读技巧表达诗词的情感。
2.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精神。
难点: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古诗词素养。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已有古诗词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诗词诵读的范畴,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诵读技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熟悉并背诵九年级下册推荐的课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背景及作者生平。
(3)参加学校组织的古诗词诵读比赛,锻炼自己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3.个性化作业: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1)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古诗词鉴赏的难度,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2)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古诗词填空、翻译等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3.诵读技巧讲解:结合实例,讲解古诗词的停顿、重音、语调等诵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讨论,探讨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2.交流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性反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增强对古诗词的热爱,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培养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词:《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中国古代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些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能够理解诗词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和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能够提高自己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理解。
2.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朗读和背诵的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2.朗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词的原文、翻译、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等。
2.教师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和技巧。
3.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诗词的原文,对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对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和欣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词,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
2.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领会诗歌主旨。
4.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
2.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激情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举手抢答。
(1)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这个朝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后人合称他们为什么?(3)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4)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这条河是在哪个省?在古代它是个怎样的地方?(5)《后庭花》是一首怎样的诗?(题目依次出示)预设:(1)唐朝。
(2)李白和杜甫,后人把他们合称为“大李杜”。
(3)“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4)江苏省。
秦淮河穿南京城而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5)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玉树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音。
师: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一、知识备查,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本诗的作者预设:(出示课件4)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诗的写作背景预设:(出示课件5)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达到理解诗文大意然后背诵的目的。
3.情感与态度:感悟诗的情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背诵诗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诗歌,引出本诗。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常见的意象,借助一轮明月,传递了无限情思。
同学们积累了哪些与月相关的诗句?其中的月亮寄托诗人何种感情?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李白写月的诗《峨眉山月歌》。
二、任务导学,整体感知任务一自由读文,注重圈画1.在预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确,并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易错词语。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三个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字或词,写到黑板上小组的对应位置。
预设:眉君羌2.朗读指导。
利用朗诵音频,读准确,注意朗读节奏、韵脚、重音。
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诗歌1.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交流自学情况,谈谈对诗句的理解,难以理解的地方,注意标记。
诗人小时候随着他的父亲搬家到了四川,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离开。
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年轻时的李白刚离开四川时创作的作品。
预设: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例如“烟花三月下扬州”。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任务三精读诗歌,局部探究1.在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明确:不是,这首诗中,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2.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诗人行踪变换,位置变化的字词。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诗句,体会诗中的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自由朗读四首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任务二了解作者,读懂诗意,自主分类资料:《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一般认为写于东汉末年,失意文人苦闷的心声。
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曹操:字孟德,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文学家谢灵运对其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有同学在进行古诗分类的时候,把这四首诗放在一起,结合作者的资料,思考为什么这样分类?如果把这四首诗进行再细化分类,你觉得可以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并说明理由(提示:可从作者、诗歌体裁、内容、主题、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任务三品读赏析《庭中有奇树》《赠从弟》1.诵读两首诗歌,品读赏析两首诗,并完成表格:2.重新拟题,加深理解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你可以给《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重新拟个题目吗?并说说理由。
3.假如你是刘桢的堂弟,收到刘桢的赠诗后,请你给刘桢写一封回信。
任务四诵读比赛任选一首诗进行诵读,读出诗歌意境,小组内选择诵读最好的进行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的古代诗词有着深刻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千百年后,依然为之而感动。
为更好的激发大家学习古诗的兴趣,班级开展了“爱上古诗词”的活动,请你参加。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朗读诗歌,感知内容创作背景:《龟虽寿》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即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诵读七年级课外的古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如用词、修辞手法等。
4、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诵读古诗词,理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意境。
2、教学难点对古诗词中较为隐晦的情感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古诗词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词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或者展示一幅与古诗词相关的古画,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外古诗词。
提问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点名让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
3、理解诗意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词的大意。
教师对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难点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词的主题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每组派代表发言。
4、欣赏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手法、意境营造等方面欣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诗词中精彩的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让学生模仿诗词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练习。
5、拓展延伸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推荐相关的古诗词作品,鼓励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和欣赏。
6、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古诗词,总结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
强调古诗词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诵读并默写古诗,积累诗句,感受古体诗特点以及韵律美。
2.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升鉴赏诗歌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1.诵读并默写古诗,积累诗句,感受古体诗特点。
2.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旨。
【课时安排】四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任务:诵读《庭中有奇树》一、导入新课陆机在《文赋》中有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是啊,人,生于天地,长于自然,没有什么比四时变化,缤纷万物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致与感动了,正所谓“少女怀春,壮士悲秋”。
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一个千年前的庭院,看到一棵枝繁叶茂花香馥郁的奇树,以及一个默默无言素手摘花的庭中人。
她是谁?她为何而摘花?她又为何而久久地伫立,默默无言?二、作品简介1.古典诗歌分类中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两大类。
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
唐代以后的律诗、绝句、词、曲等。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说古风、古诗。
《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为古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出的代表当时诗歌创作最高成就的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它不是一时一地所做,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被世人视为是继《诗经》《楚辞》后,又一文学高峰。
内容多为游子的羁旅情怀、彷徨失意和思妇的离愁别绪、精神苦闷,既有乐府民歌的朴素自然,又有文人骚客的雅致用典,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更被刘勰誉为是“五言之冠冕”。
附历代文学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钟嵘“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注释及释解给四首诗归类:羁旅思乡、被贬诗。
2.能正确划分诗歌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能感悟诗中所蕴含复杂的情感、人生追求及政治追求并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划分诗歌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感悟诗中所蕴含复杂的情感、人生追求及政治追求【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习诗歌是为了让我们自己能走进诗歌,能在不同的文豪之间感受他们的不同生活经历,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在他们的精神追求中建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的迷惘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只是我们学习古代先哲重要作品的一部分价值和意义。
今天编者给我们选的四首诗充分说明了以上我们所说的价值,我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温度。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诗歌右侧的注释及诗下的释解,把四首诗归为两类。
《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开始二、任务导学任务一:初品古诗,感知诗情1.请同学们把《月夜忆舍弟》、《商山早行》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它们之间的诗情有何异同?2.我们如何才能将这些不一样的情感更好的品悟出来呢?任务二:再读古诗,品析诗情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传递情感,以不同的写作手法让诗歌变得不同凡响,这也成了我们赏析诗歌的方向。
下面请同学们使用:1.我认为_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_字用的好,因为它写出_______________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了情感。
2. 我认为________一句好,因为它使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一句好,因为它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旨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古诗词,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另,教材提供注释以及阅读提示,意在教会学生自读诗歌,提高其审美及鉴赏等能力。
准备:借助注释和阅读提示,自行阅读课外古诗词四首,初步感知诗作内容。
【教学目标】1.把握诗作的感情基调及大致内容。
2.分析作品的意蕴。
3.学会用“抓诗眼”“读名句”的方法鉴赏古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词的王国,无数的诗词歌赋或率真或含蓄,或豪放或婉约,伴随我们一路成长,平仄不能忘,经典永流传。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走进课外古诗词四首,一起感受行行阕阕间的诗情雅韵。
二、诗之韵1.同学们已借助注释和自读提示完成了预习,初步感知了这四首诗词的内容,老师提供了一支曲子(凤凰传奇无歌词版本《行香子》),请大家根据自己对四篇作品的理解,为这支曲子挑选你认为最匹配的诗词,并简述原因。
明确:乐曲有惬意闲适之感,《行香子》最为合适,因为这篇作品描绘的是游春赏春之乐。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作品,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篇作品的感情基调。
预设:《咸阳城东楼》惆怅无奈;《无题》苦闷忧伤;《行香子》愉悦轻快;《丑奴儿》深沉蕴藉。
(可一起配乐朗读《行香子》)总结:诗词作品大多用词简练,注重平仄对应,加之用韵等音律追求,所以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美,和谐悦耳。
更重要的是,极少的文字蕴含最丰富最细腻的情感,吟诵之余,揣摩品味,余韵悠长。
三、诗之同刚才的活动中,大家已经将这四首诗分了类:《咸阳城东楼》《无题》《丑奴儿》抒发愁情,忧伤惆怅;《行香子》抒写乐情,游春赏春之喜悦欢快。
这是从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类别来划分的,但分类不止一个标准,请按照你的想法,为这四首作品分类。
提示:形式可以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1.从体裁来说,《咸阳城东楼》《无题》为诗,七言律诗;《行香子》《丑奴儿》为词,宋词。
2.从诗作涉及的季节来看,《咸阳城东楼》《丑奴儿》为秋季;《无题》《行香子》为春季。
七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七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学段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对作品中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本节课属于“群诗教学”,诗歌重在朗读,借朗读培养语感,感知语言文字的内涵。
读诗歌语言、品诗歌语言,悟诗歌情感,运用语言表达体悟到的诗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分析比较;学生也在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
这样的诗歌语言是我们千年古国独有的语言文化,积累多了,鉴赏多了,学生对我们的语言文化自会喜爱和敬畏。
【教材分析】这四首诗歌是本册课本安排的第二个课外古诗词诵读,且都是七言绝句。
四首诗歌语言明白如话,内容都与秋有关,但因诗人处境不同,表达情感也不同。
《秋词》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夜雨寄北》借对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描写现实的凄冷与想象的团聚,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亲人深切的思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表达了诗人为国戍守边疆的强烈愿望,抒发了诗人炽烈而深沉的爱国热情。
《潼关》通过对潼关辽远而壮阔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一单元第四课编排了四首教读古诗,学生对于诗歌的节奏和押韵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在读出节奏和韵律环节学生能够熟练把握。
赏读诗歌,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本班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但是因为学科素养的需要,必须一点一点攻克难度,一点一滴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审美鉴赏的能力。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律,感受绝句的音韵美。
2.赏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悟诗情。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第四课的《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是乐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律诗,《天净沙·秋思》是散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备人:涟水县方渡中学张建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指出:对于诗歌,尤其是古代诗词,常常将三个方面作为考查重点:①诗歌名句积累与运用;②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③具备初步欣赏诗歌的能力。
3•因为是课外诵读,所以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课前完成,当堂检查),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默写(当堂完成);
2•结合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了解诗歌考察的形式(具体可查看《2017年语文中考复习指南》中“诗歌阅读指导”内容),结合试题,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默写。
教学难点:结合问题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学习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一)检查学生熟读、背诵情况;(齐读、点名背诵:建议中等生)
(二)根据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结合课前预习情况,了解作者及写作景。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
1 / 2
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 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三)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回答问题。
1•试分析诗中所写的作者离乡的时间、地点以及描写的景物。
明确:秋天的夜晚,峨眉山,主要描写了山、月、江水。
2•诗中五个地名连用,试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青衣江)、清溪、三峡、渝州;作用: 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文下解读中说“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再读全诗,试分析作者的复杂情感。
明确:对未来的憧憬、对家乡的依恋、对友人的思念等。
(四)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1.齐背;
2.独立默写;
3.对照文本订正(用不同色笔自己订正或互批)
二、按以上流程分别学习《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建议:(一)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注重方法的点拨和目标的达成;
(二)尽量围绕“文旁注释和文下解读”设计问题;
1•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拓宽;
2•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提出问题。
(三)默写内容,下课收齐,教师再批阅。
(了解默写情况)
三、完成《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