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党史知识大讲堂讲座 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及过程ppt课件
三、“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 的进一步发展
• 毛泽东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 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这些论述,更深层次 地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进一步揭示了大革 命失败后党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不仅 仅局限于通过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若干局部的农村革命政 权,而是已开始把“工农武装割据”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联系起来,展示了要由农村革命根据地通向全国革命胜利 的趋势,这为以后发展到以“农村革命为重心”的思想,奠 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发表, 使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得到进一 步发展。
15
谢谢
16
6
2.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 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 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 农村去,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 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 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 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7
3.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 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将 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 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 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不断积蓄和发展 革命力量,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 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8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
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 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 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农村包围城市案例
农村包围城市案例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案例分析
四、农村包围城市的启示
正文:
一、背景介绍
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总结出来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主要是指在敌人控制城市,我方控制农村的情况下,通过农村的力量逐渐渗透到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控制权。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
农村包围城市,简单来说,就是我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通过农村的力量逐渐渗透到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控制权。
这种战略的实施,需要我方在农村建立强大的根据地,包括军队、政权和经济基础等,然后通过这些根据地,逐渐扩大我方的影响力,最终实现夺取城市的目标。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案例分析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井冈山建立根据地,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夺取了全国的政权。
此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在我国的土地改革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得到
了应用。
在这些运动中,我党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实现了对农村的控制,并通过农村的力量,推动了城市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四、农村包围城市的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为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这一战略的成功实施,告诉我们,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通过农村的力量,逐渐渗透到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控制权。
同时,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告诉我们,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和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和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口号和革命策略,经历了许多
时期的演变。
在现代意义下,它是指在无产阶级革命中,无产阶级
应通过与广大农民的联合来夺取政权,从而推翻城市资产阶级统治。
背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策略最早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
时期。
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发展了自己的根据地,建立了
农村革命政权,并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向城市发起攻击。
这种革命
战略迅速展现了强大的威力,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意义: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
合的思想,强调革命要依靠农村来推翻城市的资本主义制度。
这个
策略强调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联合的重要性,突出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在实践中,它不仅适用于中国革命,而且在其他革命中也发挥
了重要作用。
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无产阶级可以在革命中积
聚力量,争取群众的支持,从而最终取得胜利。
毛概之农村包围城市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 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 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 任,实行武装斗争,经 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 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 国特点的民主革命的正 确道路。
3
1927年10月,毛泽 东率领湘赣边界秋 收起义的工农革命 军,进军井冈山, 开始创建以宁冈为 中心的井冈山农村 革命根据地。
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农村包围城市解决问题方法对改革开放的帮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本内容
by核工21第一小组
1Hale Waihona Puke 背景 基本内容 意义2
具体背景
1928年4月,朱德 等率领南昌起义、 湘南起义的余部到 达井冈山,与毛泽 东所部会师,井冈 山红色政权和革命 力量得到加强。
4
但是,这小块地区的红色政权仍处在 强大的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仍不断地遭 到优势敌军的“围剿”。在这样的形势下,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革命能不能在农 村根据地坚持下去,并发展起来,成了党 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回答这个问 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
10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的启示
因为中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 处理好土地和农民的关系问 题 一直是中国的最根本问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 改革 目的就是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使中国最广大的农民阶级 积极投身到革命保护胜利果实的斗争中来 这也是从我国基本 国情出发 把苏联的革命形式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农村包围城市PPT
3、内容
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徐向前等建立鄂 豫皖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建立 闽浙赣革命 根据地 贺龙等建立 湘鄂边革 命根据地
根据地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 首府江西瑞金
彭德怀等创建 湘赣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 闽西根据地发展成为 中央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课时)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陈邦林
1、城市武装起义(背景)
(1)南昌起义1927.8.1
背景: 国民革命的 失败 领导人: 周恩来、贺 龙、叶挺、 朱德 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 装反抗国民党反动 派的第一枪;中国 共产党进入独立领 导武装斗争和创建 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3)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导;肯定了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 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 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 理解决自身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的标志。
1936年10月,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原因 开始时间 遵义会议
4、长征
路线
长征的胜利
长征的意义
长征精神
1、下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
表我党建立的四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
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共在极端困
意义: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
农村包围城市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引言农村包围城市是指农村地区通过各种方式,如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逐渐向城市地区靠拢,实现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城市居民的工业生产相结合。
这一概念首次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在中国的农村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在20世纪初期,中国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农村地区,而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市。
这导致了农民收入较低、生活水平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的意义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将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农村地区可以提供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城市地区则可以提供先进技术和市场需求。
通过加强两者之间的合作,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包围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发展农村地区的产业,可以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就业或创办企业,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包围城市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缩小城乡差距。
通过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农村地区,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来改善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
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发展特色产业为了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实施,中国政府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产业。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向农村地区倾斜,帮助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或扶持当地企业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这包括改善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如教育、医疗和文化等。
推动人才流动为了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人才流动。
例如,通过设立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心和农村创业孵化器等机构,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提升技能和创业能力。
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避实就虚,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呢?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之国内大背景1927年,由于蒋介石新军阀背叛革命,轰轰烈烈地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党新军阀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走狗。
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人民实行出北洋军阀更黑暗、更残酷的统治。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然而“左”倾中央一再强调的进攻大城市的计划相继遭受失败。
毛泽东毅然带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重心的伟大转移,并找到了一条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关于“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争论当时,之所以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认识,特别是对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城市中心论——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农村中心论——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人冷静思考,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原创版)目录1.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2.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背景3.农村包围城市的实施过程4.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5.农村包围城市的影响正文【提纲】1.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农村包围城市是指在革命过程中,以农村为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的力量,最终夺取城市的政权。
这一战略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2.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背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是在中国国内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后提出的。
当时,中国的社会矛盾尖锐,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国内战争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想夺取全国政权,必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农村包围城市的实施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武装斗争、建立政权等手段,逐步发展壮大农村的力量。
同时,共产党还在城市中开展地下斗争,争取群众的支持。
在长期的斗争中,农村的力量逐渐超过了城市,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4.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49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宣告国民党政府垮台。
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人民政权,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农村包围城市的影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为世界各国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农村包围城市_PPT课件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 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 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精神成为巨大动力。 3、锻炼和保存一大批骨干,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 4、使革命的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开始新的革命历程
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 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 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重于求实, 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理想远大,信念坚定;艰苦奋 斗、坚韧不拔等
3、根据地建设
1)、开展土地革命----经济上 ①政策: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土地所有制: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意义: 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他们的积极性大大提 高,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打土豪》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 我们要做 主人,我们要做主人,去革命,去革命。 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土地 革命成功,土地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 斗地主
入红军
2)、政权建设-----政治上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性质:工农革命政权 意义:正式建立了与 国民政府相对峙的 红色政权,有利于 革命形势的进一步 发展
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内容: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②影响: 使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1930年,在全国 建立了十几个根据地,红军发展到十几万人
3、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4、开展武装斗争 5、组织革命统一战线 6、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根本原因)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案例
农村包围城市案例
摘要: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与历史背景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案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
2.印度纳萨尔巴里运动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正文: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与历史背景
农村包围城市,是指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从农村出发,逐步发展壮大,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
这一战略思想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并在世界各国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案例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但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依靠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局限性,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发动农民群众,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在长期的斗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最终在1949 年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印度纳萨尔巴里运动
印度纳萨尔巴里运动是20 世纪60 年代印度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
运动从农村开始,通过发动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
纳萨尔巴里运动在最高峰时拥有数十万武装力量,占领了印度许多地区。
虽然最终运动遭到印度政府军的镇压,但它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不仅在过去的革命实践中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有效途径。
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背景
1927年9月9日(中秋节),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 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 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背景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特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 文章中,分析了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 革命根据地政权建立、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 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 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军事地理
中国地区广大, 有辽阔的回旋余地, 有利于我军与 敌长期周旋战而胜之。
中国地区广大, 有纵横数千里的战略纵深, 有利于 我军持久作战, 最后战胜敌人。 中国领土广大,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 仍然有深远的 现实意义。
自然地理
中国在地理上战场广大可作有效的运动战。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 行势险要, 利于发挥劣势装备 的我军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农民力量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以上,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
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封建主义和帝 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 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
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 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 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 更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 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 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 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 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98
经济原因
近代中国,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 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 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劳动人民却只有20 %~30%的土地。 解放农村潜在的巨大生产力不仅成为新民主主义 经济纲领的重要因素,更是共产党武装发展、夺 取政权的必经之路。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综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其内容为:“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
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1]这一理论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对其形成时间与标志的研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同时,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仅对提高党的核心领导能力具有启示作用,还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1924到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反革命军事行动,残酷打击、镇压共产党和革命党人,企图消灭共产党,消灭革命。
这使得还要不要继续革命、怎样继续革命成为亟待共产党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此时,党内的小部分右倾机会主义者,已然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但在总结大革命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由此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然而,面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中国的革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内“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忽视我国革命的特殊性,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开展起义,这使得革命力量在大革命之后遭受了进一步的损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思想家,通过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艰难摸索,逐渐发现了中国具有的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独立内无民主,主要的斗争形势是依靠武装革命,同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广大的人力物力集中在农村,作为中国人口大多数农民也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此外,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还尚未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案例
农村包围城市案例【最新版】目录一、背景介绍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和特点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案例分析四、农村包围城市的优缺点分析五、农村包围城市的启示正文一、背景介绍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种策略,最早由毛泽东提出。
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利用农村的力量去包围和攻占城市,最终实现全国胜利。
在中国革命史上,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和特点农村包围城市是一种革命策略,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利用农村的力量去包围和攻占城市。
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农村是革命的主力军,城市是革命的目标。
通过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可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革命,形成对城市的包围和压力,最终实现革命的胜利。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案例分析在中国革命史上,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7 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
在井冈山,毛泽东发动农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逐步扩大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力。
最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农村包围城市的优缺点分析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优缺点。
优点包括:1) 可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革命,形成对城市的包围和压力;2) 可以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为革命提供有力的支持;3) 可以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革命提供物质保障。
缺点包括:1) 可能会导致革命力量分散,影响革命的进度;2) 可能会受到城市敌人的围剿和打击,对革命造成威胁;3) 需要具备一定的军事和政治能力,才能成功地实施这种策略。
五、农村包围城市的启示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 革命道路:中国是一个 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 多。通过在农村建立革 命根据地,可以更好地 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力 量
增强了人民的革命意识 :在农村中,农民深受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 压迫。通过革命运动, 可以唤醒农民的革命意 识,使他们认识到只有 通过自己的力量才能改 变命运
为全球革命提供了借 鉴:中国革命的成功 经验为其他国家的革 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 借鉴和启示
第1部分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 背景与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在20世纪的中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而城市则被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占据。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认识到农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他提出将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 建立农村根据地,逐步积蓄力量,准备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意义在于
第2部分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 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与困难
武装夺取政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关键步骤。在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势力十分强大,要夺取政权,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才能实现 武装斗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敌人的强大: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而共 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
权的伟大目标
第4部分
总结与启示
总结与启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 略之一,它为中国的革命事 业指明了方向
Hale Waihona Puke 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践经验 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 示
总结与启示
01
因地制宜:在制定战略或解决问 题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或当下具 体情况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出适 合当地或当下情况的解决方案
斗争的残酷性:武装斗争是流血的斗争,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在斗争中,革命者需 要具备坚定的信仰和高昂的斗志
农村包围城市PPT课件
?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时间: 中共二大(1922年7月); 条件: 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分析;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内容: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 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第一个产物就是中共 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江苏省上冈中学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2、实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 .10 毛泽东 ) (1)根据地的建立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 (2)土地革命 ①范围: 在革命根据地内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②内容: ③作用: 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 活上有了保障。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3)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11 江西瑞金 )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意
1924年1月
广州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致。
义: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江苏省上冈中学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2、国民大革命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打倒列强除军阀” (2)目标: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兴起:
中共的正确领导中共的正确领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开展武装斗争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统一战线建立统一战线江江苏苏省省上上冈冈中中学学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1当代学者提出了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
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党史知识大讲堂讲座 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祝 彦】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刘宝东】3、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李庆刚】4、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卢 毅】5、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 【张旭东】6、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罗平汉】7、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谢春涛】8、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曹 普】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沈传亮】10、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陈 述】《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祝彦: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变。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建党的有关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
农村包围城市
三大主力在
会宁会师
会宁
过草地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胜 利到达陕北
爬雪山
飞
夺 泸
四渡赤水
定 桥
遵义会议
召开
巧渡金沙江
红一方面军 长征1
开始长征
(4)路线:
瑞金—遵义—赤水—金沙江—泸定桥—雪 山—草地—吴起镇—会宁
七律·长征(毛泽东 1935.10)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
长沙
文家市
三湾 井冈山
进攻长沙失败
进攻城市
文家市决策
转向农村 三湾改编
确定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到达井冈山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开辟
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图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927年10月,毛泽东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 村革命根据地——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点 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二政治上,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 民族独立。中国工人阶级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 织的公开的政治斗争条件。
作业:近几年,随着旅游市场的开发,“红色 旅游”日渐成为时尚,假如你是某旅行社的一名导 游,请你以”长征·红色之旅“为题,向广大的旅游 爱好者推介这一旅游线路。
(提示:路线、重要地点、重大事件、价值所在)
根据地建设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4、长征
原因 开始时间 遵义会议 路线 长征的胜利 长征的意义 长征精神
1、下图为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 表我党建立的四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是 (D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篇文章
摘要:
1.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和背景
2.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过程
3.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和影响
正文: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概念和背景
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源于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
这一战略思想的形成,是在20 世纪初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下。
当时,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国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国外则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应运而生。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过程
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农村建立自己的政权,组织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得到农民的支持。
2.发展农村革命力量:在农村根据地中,进行武装斗争,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同时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农民的觉悟。
3.武装夺取城市:在农村革命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对城市进行武装夺取,最终实现全国政权的掌握。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成果和影响
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我国革命历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首先,它使我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其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农村包围城市的背景知识分子党史知识工作经验考察报告中国共产党中国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祝 彦】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刘宝东】3、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李庆刚】4、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卢 毅】5、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 【张旭东】6、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罗平汉】7、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谢春涛】8、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曹 普】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沈传亮】10、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陈 述】《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一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祝彦: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说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巨大的事变。今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一讲建党的有关内容。第一,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诞生于中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第一,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近代以来,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在这样一种积贫积弱的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奋勇的斗争。流血的革命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比如太平天国起义,还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另外还有改良运动的推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于失败,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没有一个先进的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第二,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到1919年前夕,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这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第三,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开始,这场运动的掀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封建专制思想、封建文化进行了极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打开了闸门。第四,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在20世纪初的世界史上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第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最后选择了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应该仿照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第二是20世纪初,在世界历史上还有另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俄国的国情和中国十分相似,俄国的工人、农民能够挣脱国内反动统治的压迫,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就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成为当时很多追求进步的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以上四个方面,为党的创立提供了四个条件,或者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四个大历史背景。第二,我们讲一讲五四运动与党的建立。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与党的创立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第一,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直接准备了大批的干部队伍。可以说,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我们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干部和主要成员。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李达、邓中夏等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后来成为我们党创建的主要成员。第二,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五四运动中,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都在杂志上、媒体上撰写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大家熟悉的比较有名的李大钊同志署名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就是在当时发表的,影响很大。同时,在马克思主义宣传过程中,通过与中国是否适合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是否应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以及同无政府主义等问题的论战,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普及,从而他的影响在知识界、理论界、思想界,尤其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第三,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的相结合,因为在五四运动中,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人夜校去讲课,到农村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向工农群众补习文化、宣讲知识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农群众中得到宣传,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运动的相结合,这是我们讲的第二个问题,五四运动同党的创立的关系。第三个内容,讲一讲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初,李大钊专门将从监狱里面释放出来,但仍然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监视的陈独秀护送到天津,然后转往上海。在护送的路上,李大钊和陈独秀商定要建立中国共产党。所以我们大家熟悉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就来自这样的历史背景。陈独秀到了上海之后,便于1920年5月间就组织了一个秘密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那么在考虑成立组织的名称问题上,陈独秀特意跟李大钊写信商量,李大钊明确表示,我们党的组织就叫共产党。于是,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间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的杂志编辑部成立了,当时党的组织名字就直接叫做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诞生的第一个共产党的组织,当时发起人一共有8个。其中有陈独秀、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杨明斋和李达,大家推举陈独秀为书记,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实际上就开始了全国党的各地组织的成立指导工作。他们通过写信的方式或者派人去直接指导等等方式来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产生。因此,中国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实际上起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的这样一个作用。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织及担任书记的陈独秀在指导全国共产党组织建立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会议上特别讲到,陈独秀创造了党,有功劳。那么,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指导下,各地开始建立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北京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是在李大钊的直接指导下成立的。早在1920年3月份,在北京大学就成立了马克思学术研究会,以这个研究会为基础,19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同志的办公室成立了北京的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名称为共产党小组。到1920年底,北京的党组织召开会议,名称正式确定为共产党北京支部,由李大钊任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武汉党的早期组织是1920年8月份成立的,由刘伯垂组织召开会议,名字是共产党武汉支部,当时参加的成员有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包惠僧等人,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0年初冬在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中秘密产生,由于当时湖南军阀的残暴统治,长沙党的组织活动十分隐蔽,直到1921年7月,党在长沙的成员也只有毛泽东、何叔衡、彭璜等少数几个同志。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于1921年春开始成立的,命名为广州共产党。先是由陈独秀,后是由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济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1年春成立,成员有王尽美、邓恩铭同志在内,这样包括上海在内,全国共有六个城市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且开展工作,成员也逐渐地增加起来。根据1921年的一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党的组织全部加起来的党员分子有53个成员,张国焘回忆是59个人,称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约350人,其中上海党员9人,北京党员15人,武汉党员8人,湖南党员约10人,广东党员约7人,山东党员8人,旅日党员8人。我们这有的地方叫共产党支部,比如北京就叫北京共产党支部。也有叫共产党小组的,还有直接就称共产党的,这是第三个内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情况。《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刘宝东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