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肥.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素降解为例
(C6 H12O6 )n 纤 维 素酶 nC6 H12O6 (葡萄糖)
5.2.2 堆肥化过程
好氧堆肥过程
根据温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潜伏阶段(亦称驯化阶段) 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指堆肥化开始时微
中温阶段 也称产热阶段,主要是指堆肥过程初期, 堆体基本处于15~45 ℃,这一阶段主要是分解一些易分 解的有机质,微生物以中温好氧菌为主,常见的有丝状 真菌、细菌
应小于8%
◦ 通风方法与控制
①自然通风供氧 ②向肥堆内插入通风管(主要用在人工土法堆肥
工艺) ③利用斗式装载机及各种专用翻推机横翻堆通风 ④用风机强制通风供氧。
含水率
适宜的含水率40~60%,与垃圾的物理组成有关
温度
温度控制与堆肥时间有关,一般控制在高温阶段 时的温度为55~60 ℃为宜,且>55°C的时间 不少于3天,以保证能够杀灭绝大部分的病原菌
5.3 堆肥工艺及设备
好氧堆肥基本工序 典型好氧堆肥工艺 好氧堆肥系统及装置
5.3.1 好氧堆肥基本工序
堆肥基本工艺
◦ 基本工序: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 (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等
◦ 前处理:主要调整水分 、营养比、破碎、 分选、筛分等
调理剂 是指加进堆肥化物料中干的有机物, 借以减少单位体积的质量并增加与空气 的接触 面积,以利于好氧发酵,也可以增加物料中有机 物数量
◦ 好氧堆肥原理
首先是垃圾中的可溶性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 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
其次不溶的胶体有机质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然后依 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有机物质主要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而被降解
◦ 垃圾堆肥分解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有机物的氧化
不含氮有机物(CxHyOz)的氧化
高温阶段 当堆体温度超过45 ℃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此阶段主要进行的是难降解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的降 解,同时形成腐殖质。一般控制温度在45~80 ℃。细菌、 寄生虫等主要是在这个阶段被杀死
◦ 降温熟化阶段 在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的 后期,即进入降温阶段,此阶段仅剩下部分 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微生 物活性下降,堆体温度下降。嗜温性微生物 占优势,对残余的难分解的有机质进一步进 行分解,腐殖质的量增加。氨氮组分氧化成 硝酸盐。
5.2 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与控 制
堆肥化原理 堆肥化过程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5.2.1 堆肥化的原理
好氧堆肥的原理
◦ 好氧堆肥是在通气良好 、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借助 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有机物,通常好氧堆 肥堆温高,一般在55~60℃,极限温度可达 80~90℃,所以也称高温堆肥。
pH值
适宜的pH值是中性偏碱性,一般认为pH值在 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颗粒度
直接影响堆体的供氧量,适宜的颗粒度与物料性 质 有关,一般以15~75mm为宜。
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优势菌群的数量
提高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增强微生物的降解 活性
缩短达到高温期的时间 拌种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
5.2.3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有机质含量及营养比
◦ 有机质含量 适宜含量为20~70%,最佳含量在 40~60%
◦ C/N比 25~35:1 ◦ C/P比 75~150
5.2.3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通风量
◦ 通风目的:1)供氧;2)调节温度;3)散除水分
适宜的通风量一般取0.6~1.8m3/(d·kg挥发性固体) 或堆肥过程中适宜的氧浓度为10~18%,最低不
欧洲国家的堆肥化定义: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微 生物对固体、半固体的有机废物进行好氧的中温 或高温分解,并产生稳定腐殖质的过程。
◦ 堆肥(compost)
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垃
圾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的肥料
堆肥化的原料
◦ 城市生活垃圾 ◦ 污泥:主要是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的
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泥 ◦ 禽畜粪便 ◦ 泔脚和食品废物 ◦ 农林废物
1933年,丹麦的Dano法,标志着连续性机械化堆肥 工艺的开端。
元代《农书》:粪屋之中,凿为深池,筑以砖壁,勿使 渗漏,凡扫除之土,燃烧之灰,簸扬之糠秕,断蒿落叶, 积而焚之,沃以粪汁,积之即久,不觉甚多,凡欲播种, 筛去瓦石,取其细者,和匀种子,疏把撮之,待其苗长, 又撒以壅之,何患收成不倍厚也哉
n(Cx H
yOz
)
NH 3
(nx
ny 4
nz 2
5x)O2
C5H7 NO2 (细胞质)
(nx
5)CO2
1 2
(ny
4)H 2O
能量
细胞质的氧化
C5 H 7 NO2 (细胞质) 5O2 5CO2 2H 2O NH 3 能量
总的氧化分解过程
Cx H y NuOv aH2O bO2 CwH x N yOz cH2O dH2O(g) eH2O(l) gNH3 fCO2 能量
堆肥化垃圾处理技术的意义
◦ 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少垃圾对 环境的污染
◦ 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有用组分回用自然循 环系统
◦ 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固体转换成有用 的物质和能源
堆肥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1920年,英国人A. Howard首先在印度提出了堆肥化技 术,1925年,Bangalore改进后,称为Bangalore法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
第5章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
1
堆肥化的概念
2
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
堆肥化工艺及设备
4
堆肥腐熟度及产品质量
5.1堆肥化的概念
堆肥化
◦ 堆肥化(composting) 在人工控制条件 下,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 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Cx H yOz
(x
1 2
y
1 2
z)O2
xCO2
1 2
yH 2O
能量
Leabharlann Baidu 含氮有机物(CsHtNuOv·aH2O)的氧化
Cs Ht NuOv aH2O bO2 CwHx N yOz cH2O(堆肥)+dH2O(气) eH2O(水) +f CO2+gNH3+能量
细胞质的合成(包括有机物的氧化,并以NH3作氮源)
(C6 H12O6 )n 纤 维 素酶 nC6 H12O6 (葡萄糖)
5.2.2 堆肥化过程
好氧堆肥过程
根据温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潜伏阶段(亦称驯化阶段) 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指堆肥化开始时微
中温阶段 也称产热阶段,主要是指堆肥过程初期, 堆体基本处于15~45 ℃,这一阶段主要是分解一些易分 解的有机质,微生物以中温好氧菌为主,常见的有丝状 真菌、细菌
应小于8%
◦ 通风方法与控制
①自然通风供氧 ②向肥堆内插入通风管(主要用在人工土法堆肥
工艺) ③利用斗式装载机及各种专用翻推机横翻堆通风 ④用风机强制通风供氧。
含水率
适宜的含水率40~60%,与垃圾的物理组成有关
温度
温度控制与堆肥时间有关,一般控制在高温阶段 时的温度为55~60 ℃为宜,且>55°C的时间 不少于3天,以保证能够杀灭绝大部分的病原菌
5.3 堆肥工艺及设备
好氧堆肥基本工序 典型好氧堆肥工艺 好氧堆肥系统及装置
5.3.1 好氧堆肥基本工序
堆肥基本工艺
◦ 基本工序: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 (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等
◦ 前处理:主要调整水分 、营养比、破碎、 分选、筛分等
调理剂 是指加进堆肥化物料中干的有机物, 借以减少单位体积的质量并增加与空气 的接触 面积,以利于好氧发酵,也可以增加物料中有机 物数量
◦ 好氧堆肥原理
首先是垃圾中的可溶性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 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
其次不溶的胶体有机质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然后依 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有机物质主要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而被降解
◦ 垃圾堆肥分解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有机物的氧化
不含氮有机物(CxHyOz)的氧化
高温阶段 当堆体温度超过45 ℃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此阶段主要进行的是难降解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的降 解,同时形成腐殖质。一般控制温度在45~80 ℃。细菌、 寄生虫等主要是在这个阶段被杀死
◦ 降温熟化阶段 在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的 后期,即进入降温阶段,此阶段仅剩下部分 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微生 物活性下降,堆体温度下降。嗜温性微生物 占优势,对残余的难分解的有机质进一步进 行分解,腐殖质的量增加。氨氮组分氧化成 硝酸盐。
5.2 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与控 制
堆肥化原理 堆肥化过程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5.2.1 堆肥化的原理
好氧堆肥的原理
◦ 好氧堆肥是在通气良好 、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借助 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有机物,通常好氧堆 肥堆温高,一般在55~60℃,极限温度可达 80~90℃,所以也称高温堆肥。
pH值
适宜的pH值是中性偏碱性,一般认为pH值在 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颗粒度
直接影响堆体的供氧量,适宜的颗粒度与物料性 质 有关,一般以15~75mm为宜。
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优势菌群的数量
提高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增强微生物的降解 活性
缩短达到高温期的时间 拌种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
5.2.3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有机质含量及营养比
◦ 有机质含量 适宜含量为20~70%,最佳含量在 40~60%
◦ C/N比 25~35:1 ◦ C/P比 75~150
5.2.3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通风量
◦ 通风目的:1)供氧;2)调节温度;3)散除水分
适宜的通风量一般取0.6~1.8m3/(d·kg挥发性固体) 或堆肥过程中适宜的氧浓度为10~18%,最低不
欧洲国家的堆肥化定义: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微 生物对固体、半固体的有机废物进行好氧的中温 或高温分解,并产生稳定腐殖质的过程。
◦ 堆肥(compost)
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垃
圾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的肥料
堆肥化的原料
◦ 城市生活垃圾 ◦ 污泥:主要是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的
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泥 ◦ 禽畜粪便 ◦ 泔脚和食品废物 ◦ 农林废物
1933年,丹麦的Dano法,标志着连续性机械化堆肥 工艺的开端。
元代《农书》:粪屋之中,凿为深池,筑以砖壁,勿使 渗漏,凡扫除之土,燃烧之灰,簸扬之糠秕,断蒿落叶, 积而焚之,沃以粪汁,积之即久,不觉甚多,凡欲播种, 筛去瓦石,取其细者,和匀种子,疏把撮之,待其苗长, 又撒以壅之,何患收成不倍厚也哉
n(Cx H
yOz
)
NH 3
(nx
ny 4
nz 2
5x)O2
C5H7 NO2 (细胞质)
(nx
5)CO2
1 2
(ny
4)H 2O
能量
细胞质的氧化
C5 H 7 NO2 (细胞质) 5O2 5CO2 2H 2O NH 3 能量
总的氧化分解过程
Cx H y NuOv aH2O bO2 CwH x N yOz cH2O dH2O(g) eH2O(l) gNH3 fCO2 能量
堆肥化垃圾处理技术的意义
◦ 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少垃圾对 环境的污染
◦ 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有用组分回用自然循 环系统
◦ 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固体转换成有用 的物质和能源
堆肥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1920年,英国人A. Howard首先在印度提出了堆肥化技 术,1925年,Bangalore改进后,称为Bangalore法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
第5章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
1
堆肥化的概念
2
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
堆肥化工艺及设备
4
堆肥腐熟度及产品质量
5.1堆肥化的概念
堆肥化
◦ 堆肥化(composting) 在人工控制条件 下,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 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Cx H yOz
(x
1 2
y
1 2
z)O2
xCO2
1 2
yH 2O
能量
Leabharlann Baidu 含氮有机物(CsHtNuOv·aH2O)的氧化
Cs Ht NuOv aH2O bO2 CwHx N yOz cH2O(堆肥)+dH2O(气) eH2O(水) +f CO2+gNH3+能量
细胞质的合成(包括有机物的氧化,并以NH3作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