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发展_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483d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a.png)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还是在贸易结构的优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范文一:提高对外贸易经济论文一、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出口商品价格要全面反映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
鼓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规范出口秩序,遏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和恶性竞争。
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抓住当前国际石油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适时扩大原油进口,充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进一步提高进口的便利化程度,适当减少进口自动许可目录产品。
抓紧研究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为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创造条件此外,实施科技兴贸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科技兴贸工程是商务部13项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建设一批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运用政府相关的特殊政策,如典型的技改贴息以及新型产品的研发和资助等,在最大程度上的鼓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以及再创新,进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外贸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外乎是外贸企业利润的提高,因此,在我国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转变期职能,即是必从过去的外贸经营者转变为外贸宏观调控者,从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通过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进而通过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提高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简单而言,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必须有所改变,必须要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
简单来说,政府在改变职能后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1、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明确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一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与外贸发展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与外贸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43a22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0.png)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与外贸发展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涵盖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开放走向世界,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经济特点和文化传统。
下面,我将谈论古代中国对外交往和外贸的发展历程。
起始时期:文化输出与物资交换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已经接触到了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
那时,中国的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文化输出来实现的。
例如,孔子曾经流落到鲁国和陈国,与当地文化交流,并把中国的儒家思想传播到周围的国家。
同时,中国也通过物资交换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来增进友好关系。
特别是在汉朝,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贸网络,推广丝绸和茶叶等国内特产,成为了亚洲最强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汉武帝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与大夏、天竺等国家进行交流,开辟了以丝绸为主要货物的“丝绸之路”,使中国的外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进入中古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进入唐代和宋代,中国对外交往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宋代,中国成为迄今为止最早的海上大国之一。
宋代的物质文化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度,中国的造船技术、海洋贸易业和海外扩张能力也逐渐增强。
世界上最早的海上保险、同业公会等组织在中国出现。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渐开通,中国的物贸和文化交流也变得日益频繁。
宋代的官员钱存训撰写了《万国邮谱》一书,详细记述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贸易状况,成为世界地理和贸易的重要著作。
明清时期:海运贸易的兴起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日益繁荣,特别是海运贸易的兴起更是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交流。
中国的官府和私人商人不仅在东南亚地区、非洲、美洲等地方开展贸易活动,还在东亚和欧洲等地建立起了贸易关系。
直到18世纪末,中国依然是全球贸易重要的贸易中心。
但随着外来列强的入侵和威胁,清朝实行了闭关锁国,对外控制和限制经济和文化交流,使得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断了很长一段时间。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20世纪初,随着中国面临内外的巨变,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也开始发生转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38abdc9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1.png)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条与世界互通有无的大国,对外贸易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坎坷的历史,涵盖了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包括明清时期的“海禁”、清朝时期的“通商口岸”、民国时期的“种票调节”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自由贸易。
“海禁”时期(1368-1842年)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了对海外贸易的“海禁”政策。
自明代初年开始,中国明文规定中国商人禁止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并设立了“海禁”制度。
这个制度对货物以及商人的进出口全面禁止。
即使有些私人出海,还是会受到海盗的威胁,难以成功运输物品。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重大的限制,尤其是清朝后期,中国经济开始走向衰落。
“通商口岸”时期(1842-1911年)随着英国的侵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不得不向英国开放贸易口岸。
这样,在中国的一些港口城市,英国人开始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开展其商业活动。
即使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国家也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使中国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对外贸易,这种制度开始生成“通商口岸”和“租界”的形式,例如天津、上海、南京和汉口等城市,这些城市在这个时期都建立了自己的对外贸易口岸。
虽然比起其他国家,中国的贸易是有限的,但是还是开展了一定的贸易业务。
“种票调节”时期(1911-1949年)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非常混乱和动荡的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环境的限制,贸易政策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1917年,清朝末期《税则》禁止了对货币的发行和稳定性的维护,使得货币不稳定、价格波动和通货膨胀现象愈演愈烈。
1929年,国民政府开始开展一项名为“种票调节”的政策,以稳定货币价格和促进贸易。
该政策是根据外汇调配和国内外贸易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种新的货币体系,以便于在外国和内地之间进行贸易。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贸易开始在国内取得了更加稳定的市场,并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e350d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f.png)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对外贸易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的对外贸易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
中国对外贸易的成就不仅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还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背景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封闭的经济格局,引进外资企业和技术,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起步、加快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导,以低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企业,并利用进口资金和技术改造国内产业。
加快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开放市场,大幅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吸引了更多的外资和外商投资。
稳定阶段则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稳步增长,出口产品逐渐从低端向中高端升级。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巨大。
首先,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出口加工贸易带动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成为推动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要因素。
其次,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使得中国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从初级加工到高科技制造,催生了众多的企业和就业机会。
这些都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外汇收入。
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对全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巨大,为各国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中国以其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中国对一些资源型国家的需求推动了其经济发展。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投资和采购了大量的原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为一些资源型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再次,中国的对外投资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组。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ab9481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1.png)
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那时,中国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经济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变化。
在近代史上,中国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和变革。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状态,贸易受到外国势力的控制和操纵。
这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倒退,经济陷入困境。
直到20世纪初,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开始追求经济独立和国家发展,对外贸易政策也发生了转变。
在20世纪,中国着力发展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逐步恢复和发展起了对外贸易。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亚洲和平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初期,中国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封闭,对外贸易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1978年,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开放了对外贸易的大门。
这一决策使中国得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加广泛和紧密的贸易联系,吸引了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引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改革开放的框架下,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
中国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放宽了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
这为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提供了机会,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国际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外,中国还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业态,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13ec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d.png)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但在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历程。
一、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1978年,中国启动了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政策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贸的政策,包括设立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
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的管制,积极吸引外资,推动了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1980年代初,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并于1986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参与国际贸易体系。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对外经济合作逐渐深入。
二、迅猛增长期(1990年-2000年)1990年代初,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实施开放政策。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资格为中国融入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多机会。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1997年,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内陆地区的对外贸易。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三、加入WTO后的全面开放时期(2001年-2010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承诺逐步实现市场经济地位,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全面开放市场。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和贸易中心之一,加工贸易模式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特征。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也快速增加,企业“走出去”成为一大亮点。
四、全球经济危机后的调整时期(2010年-2020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对外贸易也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
出口市场受到冲击,但国内市场需求的崛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引擎。
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拓展了贸易伙伴。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82e541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f.png)
中华民族对外贸易的历史演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外贸水平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波折,呈现出一幅缤纷多彩的历程。
一、远古时期的对外贸易在青铜时代,中华民族的生产能力和冶金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向周边地区的贸易也逐渐出现。
商代时期,商人阶层逐渐兴盛,贸易规模也有所扩大,商代的纹饰、陶瓷等成为古代外交礼仪和贸易交流中的馈赠品。
西周时期,与伊朗、印度等地的贸易日益繁荣,铜、铁的贸易量大增。
春秋时期,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呈现出多样性,如与韩国的马铜交换、与齐国的芦竹贸易等。
二、贸易往来在封建社会的变化自秦汉时期起,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重新统一,商业活动和贸易交流也逐渐恢复和发展。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贸易开始兴旺,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逐渐加深,丝绸、茶叶、瓷器等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唐朝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顶峰,对外贸易带动了内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宋代虽然对外贸易出现了萎缩,但是与海外的贸易关系逐渐加深,崖山海战之后,海外贸易得到改善。
三、近代贸易往来的逐渐开放清朝时期,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福州、上海等沿海口岸城市。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只得开放口岸和扩大对外贸易。
维新变法也试图通过改革来掌握对外贸易的话语权。
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中国外部贸易逐渐开放,东北的大量资源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求,五四运动后,对外贸易水平显著提高。
四、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外贸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政府强调对外贸易开放,并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外贸易逐步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1世纪以来,中国外贸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世界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
五、现今中国对外贸易的趋势目前,中国外贸逐渐转型升级,经济结构实现了由资本密集型向创新密集型发展的转变。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34796e7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4.png)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回顾与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倡导,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展望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发展回顾1.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打开对外贸易的大门。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额相对较低,主要是依赖进口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
随着改革政策的深入,中国开始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度和力度,逐渐成为全球贸易体系的一部分。
2.进入WTO后的腾飞时期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逐步遵守,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出口量稳步增长,进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3.多边贸易合作的积极参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多边贸易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谈判,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加强与各国的双边贸易合作,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平衡发展。
4.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贸易伙伴也日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发达国家,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也日益频繁。
这种多元化的贸易伙伴关系,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展望未来1.面临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多重挑战。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这需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更加注重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2.发展趋势在面临挑战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对外贸易依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
在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也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内外贸协同发展,不再只是简单追求贸易规模的增长,而更注重增强自身的贸易竞争力。
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dac424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9.png)
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商业和外交关系、政府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
商业和外交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大国,中国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贸易网络传遍世界各地。
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中国逐步进入了新时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与许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
其中,中国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贸易特别活跃。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逐步放宽,中国国际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政府政策政府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的早期阶段,国家主要实行了进口代销制度和出口退税政策,这种政策使得出口公司得到了出口退税的优惠。
此外,中国还进行了经济特区、经纪公司和海外投资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国际贸易规则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间出现了许多贸易规则和法规。
其中,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它由大部分世界国家组成。
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这使得中国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在WTO 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在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中,不符合WTO规定的做法会影响机构和公司的信誉和利益。
总结总的来说,中国国际贸易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
从最初的经济建设时期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国际贸易在政策、法规和业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未来,中国国际贸易继续保持其快速、健康地发展,将为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f64fa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6.png)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以及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贸易政策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外贸易开始迈向国际市场。
当时的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以出口导向为主,积极吸引外资,推动出口贸易增长。
为了吸引外资,中国设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提供了税收优惠和特殊待遇,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中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制造业基地。
2. 吸引外资:出口加工贸易模式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发展。
3. 增加外汇储备:外贸顺差使中国大量积累外汇储备,提升了国际金融实力。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对外贸易政策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
中国在加入WTO后,逐步实现了市场准入的自由化和开放化,取消或降低了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准入的自由化和开放化使得外国企业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2. 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中国商品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出口。
3. 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外资企业的引入促使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的对外贸易政策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调整。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应对外部压力,推动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扩大进口:为了平衡贸易关系,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减少关税限制,开展贸易投资自由化试验区等举措,鼓励更多的进口。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48c3d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19.png)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自秦朝开始,中国便成为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制造和出口大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壮大。
在现代化进程开始之前,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五个港口,并割让香港给英国。
这一事件暴露了中国的经济薄弱和科技滞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艰难时期。
20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更大的挑战。
不仅受到列强的压迫,还遭遇了国内政治动荡和战争的破坏。
然而,中国的对外贸易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这得益于中国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以及一些外国企业的投资。
但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主要是作为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供应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中国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资,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
这些措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全球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并推动了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这一举措进一步加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中国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出口产品种类广泛,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化工产品等。
中国已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
然而,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国际贸易摩擦、保护主义倾向等因素,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此外,中国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贸易便利化,中国对外贸易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由作为原材料供应国到现在的全球贸易巨头。
外贸单位的发展历史论文
![外贸单位的发展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062a5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1.png)
外贸单位的发展历史论文外贸单位是指为国内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经济组织。
外贸单位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这些古代贸易路线成为各国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外贸单位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外贸单位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
20世纪初期,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增加,外贸单位开始成为一种专门从事进出口贸易的机构。
这些外贸单位通过与国外企业的联系,将国内产品推广至国际市场,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外贸单位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贸单位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外贸单位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跨国贸易活动,大大降低了贸易成本和交易的复杂性。
外贸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全球各地的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拓展了贸易渠道,提高了交易效率。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贸单位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外贸单位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外贸易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占领了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
外贸单位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市场多元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看出,外贸单位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历史。
外贸单位在推动国际贸易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贸单位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
同时,随着全球产业链的深入,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日益凸显,外贸单位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外贸单位在跨国企业的运作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和管理各方资源、信息和交易,实现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互利共赢。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外贸单位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发展和提升。
首先,在技术方面,外贸单位需要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贸易流程的效率和透明度。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7e577d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1.png)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早在古代,中国就与世界各地展开了贸易活动。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本文将从古代贸易、近代贸易、改革开放以及现代贸易等方面,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一、古代贸易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之一。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与东亚、西亚甚至地中海地区的商人进行了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丝绸、陆绢、瓷器等商品成为了世界的珍宝。
同时,中国也从外部世界引进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和文化,丰富了中国的国内经济和文化。
二、近代贸易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殖民侵略和封闭政策的痛苦历史。
19世纪中叶以后,外国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受到了严重限制。
西方列强强行向中国输出廉价商品,而对中国的商品进行限制和征税,导致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济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启了对外贸易的新篇章。
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积极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与更多国家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国际地位。
四、现代贸易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和进口国之一,贸易总额居全球前列。
中国积极拓展贸易伙伴,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和国家保持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中国的制造业、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等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扰。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等问题时有发生,对中国的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立场,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自由化进程,积极推动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和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论文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aba26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6c.png)
我国对外效劳贸易开展的论文1.效劳贸易开展速度加快,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在增大。
1970年世界效劳贸易出口额不过710亿美元,1992年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1.01万亿美元。
2000年到达1.44万亿美元,xx年,世界效劳贸易额增长到2.415万亿美元,增长11%,占世界贸易的19.3%。
效劳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有了一定的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七分之一,上升到现在的五分之一。
2.兴旺国家在世界效劳贸易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根据WTO的统计数据,xx年兴旺国家的效劳出口占全球效劳出口的75%,而效劳进口占全球效劳出口的72.5%。
xx年,国际效劳贸易出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中国、荷兰、印度共占国际效劳出口额的54.2%,其中除中国和印度外都是兴旺国家。
xx年,效劳贸易进口排名前十位的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中国、荷兰、爱尔兰、印度共占国际效劳出口额的53.3%,其中除中国和印度外都是兴旺国家。
开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效劳贸易中的地位趋于上升。
开展中国家和地区效劳出口年均增长要快于兴旺国家,比重已经到30%。
在开展中国家里,亚洲(主要是东亚)效劳贸易开展尤为迅速。
在亚洲效劳出口中,海上运输业开展强劲。
开展中国家还在旅游、劳务出口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3.国际效劳贸易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
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效劳贸易总协定》,WTO成为统辖当今国际贸易中货物、知识产权、效劳贸易等领域的重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将在世界范围内正式推动实施效劳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通过效劳贸易的逐步自由化来促进所有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和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并通过不断进行多边谈判,将世界效劳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开展到—个新的阶段,扩大效劳贸易的市场准人程度。
同时,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效劳业,纷纷采取诸如入境限制、技术壁垒、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国际效劳贸易市场壁垒重重,但正向自由化方向开展。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与展望读后感600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与展望读后感600](https://img.taocdn.com/s3/m/211fb1a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f.png)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与展望读后感60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国内市场自由开放,国际市场也纷纷响应。
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从之前的零星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早在古代中国就开始了对外贸易,如宋朝就开展海外贸易,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也不断发展,如清朝就通过设立商船而开展对外贸易。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贸易也取得长足发展,令世界瞩目。
近30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及其活动取得了高速发展,其贸易额在这30年间以年均增长率约30%的速度增长,而1994年至2019年间对外贸易总额从6061亿美元增长到32.45万亿美元,几乎翻了原有的数倍,并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
随着中国外贸的发展,中国的贸易伙伴也在不断增加,大约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从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看,亚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洲和拉美其次;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在服务贸易、即时和进口贸易方面发展较快,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贸易空间。
中国外贸发展的有着多渠道,多领域的发展,如采用多种渠道开拓海外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
重要的是政府在外贸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扩大外贸市场,带动经济发展。
它规定了外贸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更新的外贸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和改善外贸活动。
在以往,中国外贸重视出口,而忽视进口,这无疑会影响外贸活动的发展趋势。
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扩大对外进口贸易,鼓励企业增加进口,同时大力拓展对外国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全球资源,在海外有效利用资源,扩大贸易的地域范围,大力发展和推广外贸新业态,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中国外贸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参与全球贸易和投资提供了强大支撑,也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在未来,中国外贸的发展将更加稳健,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不断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安定。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3c0d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e.png)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早在古代就有着较为发达的外贸活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国际贸易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通过陆路和海上贸易,连接了中国、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
这一时期的中国国际贸易以丝绸和其他奢侈品的出口为主,同时也有少量的进口商品。
此时期的贸易以随机性为主,没有明确的贸易规则和机构。
经过长期的封闭状态和社会动荡,中国在19世纪中叶重新开放贸易。
这一时期的贸易以外商投资和殖民地开发为主。
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市场,大量商品和资本涌入中国。
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节点。
中国的国际贸易在这一时期十分不平衡,以进口商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和农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外资主导,市场不自由、制度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际贸易才开始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与国际经济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与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
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农产品和轻工业品为主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向了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出口,进口则主要是机械设备、原材料和能源产品。
此时期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多元化、开放度高、贸易规模大。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仍然受制于外部市场需求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贸易受阻于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贸易存在结构性问题,出口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较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较高,进口仍然以资源和能源产品为主。
中国对外政策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对外政策发展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9ebe7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a.png)
中国对外政策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的对外政策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对外政策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更加开放和积极的趋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的角度,探讨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以亲和邻国、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持自身独立为主要特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往来,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
在秦汉时期,中国统一了大部分领土,对外政策也更加趋向于扩张和征服,实行朝贡制度来维持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政策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在对外贸易和外交活动方面也有了更多的探索和发展。
然而,由于封闭政策的影响,中国在这一时期对外政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也较为有限。
近代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摒弃了过去封闭的政策,而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和外交合作,积极推动国际间的多边合作和交流。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的来看,中国的对外政策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和发展。
中国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往来中不断学习和进步,为维护国际和地
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是中国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ead38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f.png)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在唐代和宋代,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与东南亚、中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建立起贸易往来。
这段历史为中国对外贸易的起点奠定了基础。
在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发展历程。
在19世纪末,由于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剥削。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手工业制品和一些原材料。
进口则以洋货为主,如纺织品、机器设备等。
随着20世纪初中国的革命和解放斗争的进行,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贸易政策。
195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以国家对国家的贸易为主,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互助贸易。
在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并且受到了国际环境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发展出口贸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商品种类也逐渐增多,从传统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制品,向机电产品、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之一。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程。
中国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逐渐增加,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第二大外资流入国。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多边贸易合作,推动亚太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等重要自由贸易安排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和互联互通。
总的来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经历了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开放政策的漫长历程。
中国在全球贸易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6f4ce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1.png)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将从不同的阶段来描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广州等。
这些地区受到政策的特殊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
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外国技术和资金,推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迅速,但规模还相对较小。
第二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WTO使得中国对外贸易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也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贸易壁垒。
中国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此时,中国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第三阶段:“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至今)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这一倡议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推动贸易便利化等举措,中国加强了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贸易联系。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与更多的国家签署贸易协议。
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四阶段:数字贸易的崛起(近年来)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贸易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新趋势。
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和京东,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
这些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使得中国商品更容易进入全球市场。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到“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贸易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外贸易知识产权学校: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
理学院
姓名:马金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09国贸9班
学号:200919111369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问题在当今世界上广泛地得到各国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知识产权所造成的摩擦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良好发展,而且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已经起着主导作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运用在世界经济贸易的竞争中己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但商品技术附加值的高低已成为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知识产品本身也作为一种独立的商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
各国都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并力图阻止外来的更强大的技术优势的冲击。
知识产权法已不单纯是保护国内智力成果的国内法,更重要的是各国力争成为经济强国的基本国策的集中反映。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中国的东南沿海抓住了产业转移的历史机会,把自己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21世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俨然已是全球加工生产中心,掌握了一定的生产主导权,但我们长期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贸易主导权却离我们很远。
我们看到新的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出现了,比如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地的制造成本已经比我们更加低廉。
旧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优势,把世界工厂发展成为价值的磁场。
重组产业链,不仅是迫在眉睫,而是正当其时。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制造带来了严峻挑战,特别东南沿海一带,很多习惯于靠海外订单赚取微薄利润的出口加工基地,一时间陷入了冰点。
对它们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迈上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是最现实也是最急迫的一条路。
2009年,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受理的18起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达7起。
而且,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几乎都是我国成长性最好的新兴产业。
从更深层的原因来看,随着美国、日本在一些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优势渐失,知识产权争端成为其收复在华市场的一种主要的非贸易手段。
尤其是在中国入世后,外汇、劳动力、投资环境等贸易壁垒因素正在淡化,技术壁垒的力量更加凸显,越来越多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意识到,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将最终取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
据国家知识产权资料显示,去年受理的申请专利
453807件其中中国外企申请96208件,约占总数的21.2%,在其申请的专利种很多集中在中国支柱企业的核心技术。
这些国家通过专利申请,将其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并将其作为壁垒使我们企业难以进入。
另外,目前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尚不够成熟,许多本土企业拥有的商标,专利等被外国企业抢先在中国注册,转而状告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更不用说将其产品出口到外国。
在这次范围巨大的国际贸易变革中,如何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竞争的水平?
就中国而言,面对全球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我们应该做到:
(一)树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 也是利用知识产权的主战场。
我国企业及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企业及民族工业受到的危机与挑战, 真正树立起知识产权意识。
既重视外国人的知识产权, 又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 实施专利权部署战略。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和手段。
(二)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
我国企业, 特别是外贸企业要转变观念, 改变以往消极对待知识产权纠纷的态度, 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侵权之诉。
有不少中国企业, 自身并没有侵权行为, 但由于害怕诉讼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常常放弃应诉的机会, 白白失去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 而有过侵权行为的企业, 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消极应诉而支付超过正常水平的侵权费用。
(三)深入了解研究国际规则及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及实践。
我国是WTO成员, 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应注意WTO, TR IPS对知识产权的规定, 同时对主要贸易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实践也应有所了解, 掌握其主要法律规定、立法趋势及法院的判例, 才能更大限度地避免撞入知识产权壁垒。
如对知识产权权利穷竭原则, 要把握当前主要贸易国所采取的原则。
(四)加快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管理。
目前, 企业间甚至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谁占有的人才多, 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多遭遇国际企业的竞争, 特别是在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限制会更加严重情况下, 中国企业如果还不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视, 那么中国企业将会因为失掉“知识产权人才”而失掉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市场。
总之, 面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加强, 我们只有将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积极申请专利、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等措施, 才能让我国企业免受切肤之痛,并让知识产权这把双刃剑为中国自身所用。
为此, 我们必须加强教育与宣传, 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以增强我国科技、经济竞争能力, 更好地参与并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在古老的文兴码头,郑和的船队从此满载着中国制造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价值连城的商品踏上海上丝绸之路。
在离文兴码头不远处的泉州造船厂,正在兴建亚洲最大的船坞。
不久,在这里将有20万吨级的巨轮出海,届时,这些崭新的商船将同样满载着价值连城的“中国创造”,远涉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