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诊治选择题——《温病条辨》
【温病学】吴瑭《温病条辨》
1/5/2014 11:03 PM
12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注释】
1.作俑:指创始,但具贬义。
2.朗若列眉:所见真切,如人的眉毛那样
明朗,显而易见。
【提要】 温病的种类及其病因。
1/5/2014 11:03 PM
13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3. 感传途径、治法、预后及与伤寒的区别
2.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
一、吴瑭生平
吴鞠通早年习儒。19岁时父亲病亡,悲痛欲绝, 认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于是 买来医书细读,当读至张仲景《伤寒论· 序》“外 逐荣辱,内忘身命”之论时,慨然弃举子业,专 攻方术。1783年秋赴京师,当时“四库”馆开放, 得以读秘阁所藏医家各书,医道大进。读吴又可 《温疫论》,佩服其学说,于是认真研究此书。
34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外感内伤治则的区别及三焦的治疗大法。
三焦分证的治疗大法:
治上焦之药物如羽毛那样轻。 治中焦如秤杆那样保持平衡,不平衡不平安。
治疗下焦则如秤铊一样,不用性质沉重的药物就不能 直达在下之病所。吴氏用“羽”、“衡”、“权”三 字,突出了三焦治疗上的主要特点。
1/5/2014 11:03 PM
35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七)名词术语解释
1.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的区别和主治 辛凉轻剂指桑菊饮方,是治风热侵犯肺卫,邪浅病 轻之方. 5(上焦篇6)214: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
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1/5/2014 11:03 PM
36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辛凉平剂指银翘散,是治疗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
1/5/2014 11:03 PM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
温病学习题及答案-吴鞠通第十三章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一、填空题1.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者:有风温、、、、、、、有冬温、有温疟。
”2.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凡病温者,始于,在。
”3.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开,厥阴行令,。
”4.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5.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6.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太阴风温,,,,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7.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8.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汗之则,甚则,下之则,润之则,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主之。
”9.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
者,白虎汤主之;,甚则者,大承气汤主之。
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10.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
肺病逆传则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也。
”11.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主之。
左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主之。
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主之。
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再不下者,主之。
”12.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
《温病学》试卷
《温病学》试卷山东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试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1、《温热论》的作者是()A、叶天士B、吴鞠通C、王孟英D、刘河间2、创立三焦辨证理论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薛生白3、《温热经纬》的作者是()A、吴鞠通B、吴又可C、叶天士D、王孟英4、创立升降散方剂的医家是()A、杨栗山B、雷丰C、柳宝诒D、余霖5、烂喉痧的命名原则是()A、临床特点B、发病季节C、四时主气D、流行情况6、下列哪种温病不属于温热性疾病()A、风温B、秋燥C、伏暑D、春温7、下列哪项不是气分证的辨证要点()A、壮热不恶寒B、口渴C、苔黄D、舌红8、下列哪一项不是风热所具有的特点()A、发病急骤,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候B、易袭肺卫C、伤肺胃阴津D、易逆传心包9、下列哪项不是桃仁承气汤的组成()A、大黄、芒硝B、桃仁、当归C、赤芍、丹皮D、生地、黄连10、下列哪项不是气分证的发热热型()A、壮热不恶寒B、身热不扬C、寒热往来D、身热夜甚11、下列哪项属于下焦证候()A、温热犯肺B、热炽阳明C、虚风内动D、热结肠腑12、舌纯绛鲜泽为()A、热入心包B、肾阴枯涸C、热灼营阴D、胃阴衰亡13、舌苔白厚而干燥,其主病是()A、脾湿未化,胃津已伤B、湿闭膜原C、湿遏热伏D、热毒入心14、下列哪项不是余邪留伏阴分证的表现()A、夜热早凉B、消渴C、热退无汗D、能食形瘦15、战汗的机理,正确的是()A、正气奋起抗邪B、邪闭心包C、阴津损伤D、耗血动血16、一春温病人发热,心烦,不得卧,苔黄,脉沉细数,此为()A、阴虚火旺B、阴虚火炽C、心火亢盛D、热入营分17、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代表方剂是()A、桑杏汤B、桑菊饮C、沙参麦冬汤D、栀子豉汤18、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者,其正确治法是()A、宣表化湿B、透表清暑C、宣气化湿D、分消走泄19、增液承气汤适应用()A、津枯肠燥证B、阳明腑实证C、热结液亏证D、血瘀互结证20、潮热便秘,痰涎壅盛,喘促不宁,苔黄腻,脉右寸实大,正确选方是()A、宣白承气汤B、新加黄龙汤C、麻杏石甘汤D、调胃承气汤21、小陷胸加枳实汤主治下列何证候()A、热郁胸膈B、痰热结胸C、湿热阻中D、湿热蕴毒22、下列哪项不是春温气营(血)两燔证的治疗方剂()A、化斑汤B、甘露消毒丹C、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D、清瘟败毒饮23、下列治法中不属于清解气热法的是()A、通腑泄热B、辛寒清气法C、轻清宣气D、清热泻火24、治疗暑风的首选方剂是()A、羚角钩藤汤B、加减复脉汤C、三甲复脉汤D、大定风珠25、伏暑的治疗原则是()A、清泄里热B、疏表清里C、养阴透邪D、清暑泄热26、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阳明腑实B、阳明腑实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27、暑温病暑入阳明,若出现脉芤时,可用白虎汤加下列哪味药物()A、生地B、玄参C、人参D、党参28、吴鞠通所称“辛凉平剂”的方剂是()A、桑菊饮B、白虎汤C、麻杏石甘汤D、银翘散29、叶天士引张风逵所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其中“酸泄”方剂为()A、王氏清暑益气汤B、沙参麦冬汤C、连梅汤D、生脉散30、风温热结肠腑证用何方治疗()A、调胃承气汤B、麻杏石甘汤C、白虎汤D、宣白承气汤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含有调胃承气汤的方剂有()A、凉膈散B、新加黄龙汤C、增损双解散D、加减玉女煎E、增液承气汤2、哪些温病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温病理论体系形成,()A、卫气营血辨证B、三焦辨证C.戾气病因学说D、伏气温病学说E、新感温病学说3、散血的含义是A、活血B、养阴C、透热转气D、清热E、化痰4、引起神昏谵语的常见原因是()A、热扰心包B、营热扰心C、血热扰心D、胃肠实热扰心E、湿热酿痰蒙蔽心包5、营分证的病理为()A、营热阴伤B、里热扰神C、热窜血络D、热炽津伤E、肺气失宣6、可用于湿温病湿热并重的方剂有()A、王氏连朴饮B、达原饮C、菖蒲郁金汤D、甘露消毒丹E、三仁汤7、三甲复脉汤中的“三甲”是指()A、穿山甲B、生牡蛎C、生龟板D、地鳖虫E、生鳖甲8、导赤承气汤的组成是()A、黄连B、大黄、芒硝C、黄柏D、生地E、赤芍9、下列哪些是对身热不扬的正确描述()A、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B、自觉热势不甚C、初扪体表感觉很热,扪之较久则不觉灼手D、多见于湿温病初期E、为湿热病邪蕴阻卫气,湿重于热,湿蕴热蒸所致。
十八.《温病条辨》题库3-1-8
十八.《温病条辨》题
库3-1-8
问题:
[单选]温病条辨》中提出,太阴温病发汗而汗不出者,如发疹者,治当用:().
A.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
B.银翘散
C.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
D.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
E.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
问题:
[单选]以下那一条属《温病条辨》提出的“斑疹治禁”:().
A.升提
B.凉血
C.清热
D.和解
E.淡渗
问题:
[单选]《温病条辨》中提出:“温病小便不利者”,何种治法不可用:().
A.滋阴
B.清热
C.攻下
D.淡渗
E.活血
出处:安徽11选5 https://;
问题:
[单选]《温病条辨》指出:温病燥热,治疗不可:().
A.纯用清热
B.纯用攻下
C.纯用苦寒
D.纯用解表
E.纯用养阴
问题:
[单选]《温病条辨》中提出,斑疹误用壅补的后果是:().
A.虚脱
B.泄泻
C.瞀乱
D.大汗
问题:
[单选]《温病条辨》中提出,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用一加减正气散,还可症见:().
A.战汗
B.大便不爽
C.神昏
D.小便短赤
E.痉厥
问题:
[单选]《温病条辨》中提出,湿郁三焦,见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当用:().
A.一加减正气散
B.二加减正气散
C.三加减正气散
D.四加减正气散
E.五加减正气散。
温病优才试题
选择题见附的两套题,涂黑得部分为简答题和大问答题,《温病条辨》下焦篇没有涂黑,因为有综合题叶桂《温热论》选读原文讲解条文: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伤寒辨治的异同)提要:本节概括了温热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以及温病和伤寒治法的区别,具有全篇总纲的意义。
理解: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病是外感病的一大类别,病因是感受温邪。
温邪从口鼻侵入人体,称为上受。
鼻气通于肺,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位居上焦,故“首先犯肺”。
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卫气相通,主一身之表,故温邪外袭,首先见肺卫证。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说,不仅说明一般新感温病的致病原因、感邪途径,且明确了初起的病变部位。
“逆传心包”是指温病初起邪犯肺卫,心肺同居上焦,若病人心阴心气不足,或感邪太重,或失、误治,病邪不经气分,直接内陷心包,病情变化急剧,病势重险。
2.为什么“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其意在于说明伤寒与温病治法的区别。
(2)温病与伤寒同属外感热病,其发展传变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病机变化均有浅深界限的发展规律,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3)但因温病为温邪上受所致,初起属表热证;而伤寒为风寒外袭引起,初起属表寒证。
因此论其治法则截然不同。
温病表热证治宜辛凉解表,伤寒表寒证治宜辛温解表,所以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条文: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
在表初用辛凉轻剂。
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
条文: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
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
温病条辨练习题
温病条辨练习题一、选择题A. 发热恶寒B. 身热不扬C. 汗出热不解D. 舌红苔黄2. 温病的发生与下列哪项因素关系最密切?A. 饮食不当B. 情志内伤C. 感受温邪D. 外感风寒A. 咳嗽B. 头痛C. 胸闷D. 腹泻A. 清热解毒B. 解表散寒C. 滋阴降火D. 温阳散寒A. 身热减退B. 汗出减少C. 舌苔转薄D. 脉象和缓二、填空题6. 温病的发生,多因感受________邪气所致。
7. 温病初期,邪在________,病势较浅。
8. 温病热盛期,邪热炽盛,症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 温病后期,邪热已退,但正气未复,治疗当以________为主。
10.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症状,为病情加重之象。
三、判断题11. 温病初期,邪在卫分,治疗当以解表为主。
()12. 温病热盛期,邪热炽盛,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主。
()13. 温病后期,邪热已退,治疗当以滋阴降火为主。
()14.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舌红苔黄,为病情好转之象。
()15. 温病治疗过程中,若见脉象弦滑,为病情加重之象。
()四、简答题16. 简述温病的发生原因。
17. 简述温病初期的主要症状。
18. 简述温病热盛期的治疗方法。
19. 简述温病后期的主要症状。
20. 简述温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五、案例分析题21. 病例:患者,男,45岁。
症见发热,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请分析该病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22. 病例:患者,女,38岁。
症见身热不扬,头痛,身重,胸脘痞闷,口渴,舌红苔黄,脉濡数。
请分析该病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六、多项选择题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血液传播A. 喉咙痛B. 鼻塞流涕C. 身痛D. 心烦失眠A. 黄连B. 黄芩C. 金银花D. 连翘A. 滋阴B. 补气C. 健脾D. 清热A. 神疲乏力B. 汗出过多C. 舌质淡红D. 脉细弱七、名词解释题28. 解释“卫分证”。
温病诊治 —— 《温病条辨》 考试答案和讲义
温病诊治——《温病条辨》中国中医科学院季巍巍ABCDABCDABCDABCDABCD一、概述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阐明温病的病因、发病、病理变化及转归,从而揭示温病的本质,对其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深入研讨。
温病学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温病在病因、病基和临床表现等各个方面具有异于其他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自清代乾隆之后是温病学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温病学成熟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这时期,研究温病学的学者及著述众多,最具有代表性有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四大家。
并把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作为经典课程之一。
二、作者及成书的时代背景(一)作者简介《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自成体系的温病学专著,作者是清代吴鞠通。
成书于 200 多年前,因本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温病辨证论治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所以至今仍被广大医家效法。
吴鞠通本名吴瑭,号鞠通( 1758 年至 1836 年),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江苏淮阴人。
在其 19 岁时,其父因病逝,励志攻读医书。
深受张仲景《伤寒论》影响,成为医生,但四年后其侄子因患温病相继去世,刺激他更加深入研究温病的诊治。
三年后,在他校验四库全书的过程中,接触到明末吴又可所著的《温疫论》,他非常赞赏吴又可大胆突破《伤寒论》的束缚,在温病学的发展上做出的努力,但也提出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总之,吴鞠通所处的时代温病学派虽然已经逐渐脱离了伤寒学派但是并没有系统研究温病学的专著,也未被广大医家接受。
因为医学界仍沿袭《伤寒论》治疗温病,导致失治误治现象很多,就促使吴鞠通下定决心著书,并于 1798 年完成,后又经过一段时间,在 1813 年进行刊刻。
(二)成书背景吴鞠通之所以能著成《温病条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 吴鞠通所在年代是清代中期,即乾隆到道光年间,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清帝国政权相对稳定,重视发展文化,人民生活安定,即康乾盛世,促使吴鞠通进京师校验四库全书,从而得到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的机会,开阔了他的视野。
中医学四部经典概说试题及答案(华医网)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及学习的意义1、下列作者和著作搭配错误的是(C)A、《伤寒论》张仲景B、《金匮要略》张仲景C、《黄帝内经》轩辕黄帝D、《温病条辩》吴瑭2、《黄帝内经》被称为“医学之宗”,不属于评价《内经》三个“第一”的是(A)A、《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法方药巨作B、《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C、《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D、《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3、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众说纷纭,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A、其成书并非某个时期或某个人的作品B、该著作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秦汉时期C、该书确定了我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为中医学发展奠定基础D、该书作者是轩辕黄帝,故称《黄帝内经》4、下列关于《伤寒论》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C )A、将外感疾病具有规律性的各种表现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辩证B、是第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理法方药齐备的临床医学巨著C、运用望、闻、问、切基本治法D、共创制了113个基本的方剂5、关于《温病条辩》涉及的三焦辨证说法错误的是(D )A、上焦指的是心、肺病变B、中焦指的是脾、胃、大肠病变C、下焦指的是肝、肾病变D、中焦指的是肝、肾病变医家之宗——《黄帝内经》1、《黄帝内经》中涉及到养生的内容,关于其说法错误的是(D)A、养生,又称摄生B、养生一词在先秦时已存在C、主张人要顺应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要全面的摄养形和神D、养生倡导“治已病”2、关于《黄帝内经》中切诊的说法错误的是(B)A、切脉分为三部九侯法、寸口诊脉法和人迎寸口合诊法B、人迎寸口合诊法是应用最普遍的C、切诊涉及到切脉、诊齿肤、按局部等多种方法D、脉相包括浮、沉、迟、数、滑等二十余种3、《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五行的说法错误的是(C )A、阴阳表示对立属性的名称,即为“阴”和“阳”B、阴阳双方的对立、互根、消长、运动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C、太邵阴阳模式,多用于说明六经之间的关系D、一阴指厥阴,二阴指邵阴,三阴指太阴4、以下未涉及到《黄帝内经》沿革的是(D)A、“医经七家”B、张仲景C、唐代王冰D、李时珍5、以下关于《内经》的注家与注本错误的是(C )A、南朝齐梁·全元起《素问》B、唐·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C、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D、明·吴崑《素问》,俗称《素问吴注》众方之祖——《伤寒论》1、关于《伤寒论》的介绍以下错误的是(B)A、《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脉贯通的医学著作B、以论文汇编的形式进行辩治C、辩证灵活、治法多变D、被誉为“经典临床学”、“医方之祖”、“医门之圣书”2、以下关于《伤寒论》中六经病名的病位错误的是(D )A、太阳病的阶段是外感病初期病位在营卫B、阳明病的阶段是外感热盛期病位在胃肠C、少阳病的阶段是外感亚热期病位是胆胃D、太阴病的阶段属于阳虚轻症病位在心肾3、《伤寒杂病论》未流传原因不包括(C )A、书籍为竹简,传抄困难B、成书的年代封建割据、内战频繁C、皇家占为己有D、难逃兵火洗劫,原书散佚不全4、《伤寒论》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伤寒论》以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著称B、施治在是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因证立法,因法立方,因方选药严格的过程C、药物涉及到多种剂型,但仅包括内服制剂D、《伤寒论》之方,选药精当,组方严谨5、以下不属于目前《伤寒论》通行的版本的是(A )A、东汉张仲景编纂的原著《伤寒论》B、明代万历年间赵开美复刻的治平本,简称赵本C、明代嘉靖年间汪济川他复刻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简称汪本D、《金贵玉函经》,据载是经过王叔和纂赐杂病专著——《金匮要略》1、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肺萎、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症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肺萎是指肺叶的萎弱无用,其表现是以咳嗽涎沫为主的病症B、肺痈是肺生痈脓,表现为咳嗽,胸痛,吐浓痰且腥臭C、咳嗽上气以咳嗽不利,气逆于上,咳喘上气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D、三个病症病源在肺部,但不能相互影响2、下列对《金匮要略》的概述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A、前22篇内包括四十多种疾病并无方剂B、《金匮要略》共二十五篇C、首篇为总论具有纲领意义D、剂型上有丸、散、汤、酒等内服药剂3、关于《金匮要略》中探讨的百合病、狐惑病和阴阳毒病三种疾病症状说法错误的是(B )A、百合病类似于更年期综合征B、三种症状病原相同,症状相似C、狐惑病是以目赤、咽喉、口疾前后二阴腐蚀溃烂为特征D、阴阳毒是以发斑、咽痛为特征的,感染异毒引起的病变4、以下对呕吐、哕和下利三个病症说法错误的是(D)A、哕,即呃逆B、呕吐、哕、下利均由胃肠功能失调所致C、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种D、痢疾仅有泄泻5、以下不属于《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及贡献的是(D)A、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施治的杂病诊疗体系B、医方之经C、方书之祖D、医方之祖温病诊治——《温病条辨》1、《温病条辩》中涉及到三焦病的治则不正确的说法是(D )A、病在上焦,治疗要用轻宣的药物B、病在中焦,治疗要祛除邪气,调整脏腑升降功能的平衡C、病在下焦,治疗用潜镇的药物吸虚风D、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重不沉2、关于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上焦指心肺病变B、中焦指脾、胃和小肠病变C、下焦指肝、肾病变D、将温病按照侵袭人体部位不同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3、《温病条辨》中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用卫、气、营、血标明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传变的层次B、用卫、气、营、血划分病变的浅深轻重四个不同的阶段C、气分证标志着消耗血中的津液,或耗血动血,病非常危重D、卫分证时标志着邪气在表,邪较浅,病较轻4、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中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C )A、阳明气分热盛—清法B、阳明腑实,有形热结—下法C、下法可选用竹叶石膏汤、黄连黄芩汤、栀子柏皮汤等D、阳明有形热结已去,无形热邪仍存应善后治疗5、以下不属于《温病条辨》中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原则的是(A )A、三焦的湿热病其治疗都是以清泄气热,养阴生津为原则B、在上焦以清宣肺气、化湿泄浊为方法C、在中焦以辛开苦降、宣畅气机、健脾开胃为方法D、在下焦以淡渗利湿为方法。
温病的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一、填空题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营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分证的辨证要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营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血分证的病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一)A1型题8.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A、气分B、卫分C、气营D、营分E、血分9.温病证见身体灼热,昏愦不语,舌蹇,肢厥。
其病变阶段是()A、卫分兼气分B、气分兼营分C、营分D、血分E、气分兼血分10.下列发热类型哪项不属于气分()A、寒热往来B、壮热C、身热夜甚D、日晡潮热E、身热不扬11.发热恶寒,汗出,口渴,心烦,头痛如劈,舌红苔黄,脉滑数。
其辨证为()A、卫分证B、卫气同病C、气分证D、卫营同病E、气营两燔12.身热夜甚,昏愦不语,大便下血,舌深绛,其辨证为()A、湿热酿痰蒙蔽心包B、热入气分,邪闭心包C、湿阻下焦,上蒙清窍D、热入营分,邪闭心包E、邪入血分,邪闭心包13.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A、中焦足太阴(脾)病变B、下焦足少阴(肾)病变C、下焦足厥阴(肝)病变D、上焦手厥阴(心包)病变E、上焦手太阴(肺)病变14.“三焦”的概念首见于()A、《温病条辨》B、《外感温热篇》C、《临证指南医案》D、《黄帝内经》E、《伤寒杂病论》15.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A、手阳明病变B、足太阴病变C、手太阴病变D、手厥阴病变E、足阳明病变16.温病逆传是指()A、由肺传入肝肾B、由肺传入血分C、由血分传出营分D、由血分传出气分E、由肺卫传入心包1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A、手太阴(肺)病变B、足阳明(胃)病变C、手阳明(大肠)病变D、足厥阴(肝)病变E、足太阴(脾)病变18.发热。
温病学(14.4)--吴鞠通《温病条辨》选习题答案
吴瑭《温病条辨》答案一、填空题1.有温热 有温疫 有温毒 有暑温 有湿温 有秋燥2.上焦 手太阴3.风夹温也4.尺肤热 头痛 微恶风寒 身热自汗5.但热不恶寒而渴者6.但咳 身不甚热 微渴者7.脉浮弦而细者 脉沉者 不渴者 汗不出者8.湿温 神昏耳聋 目瞑不欲言 洞泄 病深不解 三仁汤9.脉浮洪躁甚 脉沉数有力 脉体反小而实10.心包 胃与脾 肝与肾也11.新加黄龙汤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牛黄承气汤 增液 增液承气汤12.内不能运水谷之湿 外复感时令之湿 徒清热则湿不退 徒祛湿则热愈炽13.脉虚大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14.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 热自阴来15.治外感如将 治内伤如相 台上焦如羽 治中焦如衡 治下焦如权二、选择题(一)A型题16.B。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是吴鞠通的代表作,吴又可的代表作是《温疫论》,叶天士的代表作有《温热论》,薛生白的代表作是《湿热病篇》,也有人称为《湿热条辨》,王孟英的代表作为《温热经纬》。
17.C。
答案分析:温病学两大辨证纲领为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其中前者由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并完善,后者由叶天士在《温热论》中创立。
18.C。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首条云:“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19.B。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20.A。
答案分析:《温病条辨》上焦篇第6条云:“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21.A。
答案分析:桑菊饮用药大多质轻味薄,用量轻,适合于初感风热病轻者,故吴氏谓之辛凉轻剂。
22.B。
答案分析:银翘散为清肃上焦而设,用药除辛凉之品外,尚有辛平、芳香之品,药性平正不偏,故吴氏谓之辛凉平剂。
23.E。
答案分析:白虎汤大辛大寒,较桑菊饮、银翘散用药大多质重量重,适用于风温肺热之重证,故吴氏谓之辛凉重剂。
《温病条辨》
撰写《脉经》
王叔和
整理《伤寒论》
以为伤寒法可治一切外 感病,故而影响后世。
返回主页
返回
御风以絺 以细葛布抵御风寒,喻方
法不当,徒劳无效。
返回主页
返回
jí
(1)副词。表示时间,相当 于“急”、“赶快”。 (2)急躁。 (3)紧迫;紧急。
金元•刘河间
独知热病,学说未行
返回主页 返回
重 点 内 容
字: 词:疴、御风以絺、迨、困、亟、中流一 柱。 句: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 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鹿为马,迨试而 辄困。
今译:从王叔和以后,大致都是用伤寒的方法治疗六气造成的外感 病,这种治法就像用细葛布挡风一样,混淆了伤寒病与温病,等到 临床运用就感到行不通了。
《温病条辨》作者 吴塘(1758-1836), 字鞠通,清代著名 温病学家。其书完 稿于1798年,出版 于1813年。采前人 温病论述,并个人 临诊经验,以三焦 立论,集多个温病 名方,诸如:桑菊 饮、安宫牛黄丸等。
昔淳于公有言:人之所病,病 病多;医之所病,病方少。夫病多 而方少,未有甚於温病者矣。何也? 六气之中,君相二火无论已,风溼 与燥无不兼温,惟寒水与温相反, 然伤寒者必病热。天下之病孰有多 於温病者乎?方书始於仲景。仲景之 书专论伤寒,此六气中之一气耳。 其中有兼言风者,亦有兼言温者, 然所谓风者,寒中之风,所谓温者, 寒中
触类旁通的、以缺少治疗六气致病方法为可耻的、有才识的医生, 而大都不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地去类推,只是拘泥不变地像按照 图样去寻求好马一样地就伤寒而论伤寒。
国医通温病学部分题库
国医通温病学1、“热蒸头胀,身痛,呕逆,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舌白,渴不多饮”的主症是B2、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
治宜B3、在三仁汤中,杏仁、白蔻仁、生薏仁的作用是C4、白虎汤证与小陷胸加枳实汤证均见口渴,二者的区别在于C5、“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其证候类型属于B6、温病症见身热微渴,心中懊憹不舒,苔薄黄,脉数,治宜A7、壮热,汗多,渴饮,脉洪大,苔黄燥,为B8、按叶天士所说,温热病表证初起治疗应当用C9、下列非祛湿清热法主要作用的是A10、小儿暑痫的治疗宜选用A11、温病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治宜B12、用通下法治疗湿热病阳明里结之证时,停止用药的指征是B13、下列哪项热型不出现于气分阶段C14、温病症见身热口渴,口苦咽干,烦躁不安,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E15、温病治疗中“分消走泄”法属于C16、祛湿清热法没有下列哪项明显作用D17、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的命名,主要根据的是A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19、温热病气分证后期肺胃津伤的治法是C20、气分热邪炽盛,津液受伤的舌象是C21、真阴耗损又兼“汗自出,中无所主”者,治疗宜选用C22、温病熄风法的作用是A23、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B24、下列哪项不属温病泄卫透表法A25、温病热入厥阴肝经,动风发痉的舌态是D26、温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少痰,咽干唇燥,头痛,27、苔薄白,舌边尖红等。
治宜D28、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29、下列哪项属于湿热病的转归B30、白虎加苍术汤证的证候类型属于A31、发热,咳嗽,胸闷,心烦,口渴,肌肤外发红疹,舌赤,苔薄黄,脉数,其病变阶段是C32、叶天士列举的治疗湿热病邪留三焦的代表药物是C33、三才汤的主治证是B34、温病证见恶寒微热,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少汗出胸痞,苔白腻,脉濡缓等。
温病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温病知识考试题及参考答案1、《温病条辨》中提出,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当用:A、三加减正气散B、一加减正气散C、二加减正气散D、四加减正气散E、五加减正气散答案:D2、夏季骤发神昏、肢厥的病候称:A、暑瘵B、暑厥C、冒暑D、暑秽E、暑痫答案:B3、《温病条辨》中提出治疗小儿暑痫的主方是:()A、银翘散B、定痫汤C、羚角钩藤汤D、大承气汤E、清营汤答案:E4、温病瘥后,若气液虽虚而余热未清者,洽宜:A、沙参麦门冬汤B、三才汤C、青蒿鳖甲汤D、薛氏参麦汤E、竹叶石膏汤答案:E5、王氏清暑益气汤证中可见:A、汗出、口渴不多饮B、自汗、烦渴、脉虚无力C、汗多、烦渴,脉洪大D、汗多.烦渴,脉洪大而芤E、灼热,烦渴,脉散大答案:B6、湿热证,数日后脘中微闷,知饥不食,为A、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络B、中气亏损、升降悖逆C、湿邪蒙绕三焦D、余邪内留、胆气不舒E、胃气不舒、肺气不布、元气大亏答案:C7、烂喉痧,证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苔黄燥。
其治法应为:A、滋阴清热B、清营解毒C、凉血解毒D、泻火解毒E、清气解毒答案:E8、湿温化燥入血的治法是:A、凉血散瘀,开窍通络B、清热凉血,解毒止血C、清心开窍,兼去余湿D、清气凉营,解毒救阴E、清营凉血,润燥利窍答案:B9、暑热动风兼邪闭心包的,首选加服的成药是:A、猴枣散B、紫雪丹C、止痉散D、安宫牛黄丸E、至宝丹答案:B10、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脉缓。
治宜:A、王氏连朴饮B、藿朴夏苓汤C、雷氏宣透膜原法D、雷氏芳香化浊法E、藿香正气散答案:C11、提出“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的医家是:A、吴鞠通B、张仲景C、吴又可D、薛生白E、张景岳答案:A12、暑湿初起,肺气受邪,卫表受困的治法是:A、清暑化湿,培元和中B、清解暑热,化气利湿C、凉血安络,清暑保肺D、泄卫透表,涤暑化湿E、清热利湿,宣通三焦答案:D13、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A、风热时毒B、温热时毒C、燥热病邪D、湿热病邪E、暑湿病邪答案:A14、《温病条辨》中提出下列何种病证可与清营汤:A、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不渴者B、阳明温病,舌黄燥,肉色绛,口渴者C、太阴温病,壮热,寸脉大,舌红而干,口渴者D、太阴温病,咳喘,汗出,舌红苔黄燥者E、阳明温病,舌黄腻,汗出,脉滑数者答案:A15、吴鞠通认为,温病热入营血时,口干反不甚渴饮的机理是:A、邪热逐渐衰减B、邪热迫血妄行C、汗出不多,津伤不甚D、邪热蒸腾营阴,上潮于口E、津液逐渐回复答案:D16、凡温病出现白㾦,即说明是由:A、湿热为病B、湿浊为病C、湿邪为病D、温邪为病E、温毒为病答案:A17、一人患温病,现身热已退,唯午后尚有低热,口干舌燥而渴,不欲食,干咳稍有粘痰,大便干,腹部无胀满硬痛之症,舌红少津,脉细数。
温病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温病学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全面发展了温病辨舌、验齿、斑疹、妇儿科诊法的温病著作是()A.《温热论》B.《温病条辨》C.《温疫论》D.《湿热病篇》2.温病最基本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口渴B.发热C.舌红D.脉数3.胃气衰败的舌象是()A.白砂苔B.白碱苔C.白霉苔D.白苔滑腻如积粉4.温毒的治疗重在()。
A.清泄热毒B.辛凉宣泄C.清营凉血D.活瘀止痛5.湿温病出现下列何项时,为湿温病的变局。
()A.脾胃经B.心肝经C.三焦经D.太阴肺经6.伏暑卫气同证,正确选方为()A.银翘散B.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C.银翘散去牛蒡,加杏仁、滑石方D.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玄参方。
7.下列有关湿温的病机,哪一项是错误的?()A.初起以邪遏卫气为主B.气分湿热留恋,其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见湿轻热重证。
C.湿困日久,阳气受损D.湿热化燥化火,可深逼血分8.暑温,证见灼热躁扰,神昏谵妄,斑疹密布,吐血便血,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喉中痰声,舌绛,苔焦。
其治疗处方是()A.神犀丹合安宫牛丸、紫雪丹B.清瘟败毒饮合安宫牛黄丸C.犀角地黄汤合至宝丹D.犀地清络饮合安宫牛黄丸9.治疗春温初起,发于XXX气分而兼表证的方剂是()A.寒解汤B.银翘散加减C.清心凉膈散D.白虎汤10.身热,腹满便秘,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肢体颤动,苔干黄或焦黑,脉沉弱或沉细,其病机是()A.XXX兼阴液亏损C.阳明腑实兼气液两虚D.阳明腑实兼小肠热盛11.XXX连XXX所治病机为()A.湿热并重,困阻中焦B.湿重于热,困阻中焦C.热重于湿,困阻中焦D.湿热交蒸,弥漫三焦12.春温前期,阴虚而壮火尚盛者,宜用()A.青蒿鳖甲汤B.加减复脉汤C.大定风珠D.黄连阿胶汤13.春温病发病的主要内因是()A.肾阴不足B.里热炽盛C.肝肾不足D.肺胃阴伤14.XXX侵犯人体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导致下列何项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A.卫气营血与三焦B.卫气营血C.三焦D.六经15.以下哪项不是温病常见兼挟证()A.兼痰饮B.兼食滞C.兼气郁D.兼阴伤16.下列哪项不是导滞通便法的适应症()A.发热腹满B.恶心呕逆C.舌苔黄浊D.大便燥结17.暑温病的基本治法是()A.清泄里热B.清暑泄热C.清热解毒D.清心泻火18.春温前期,症见身热,心烦不得卧,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医治宜选用()A.黄连阿胶汤B.连梅汤C.三甲复脉汤D.栀子豉汤19.一患者症见发热汗出,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便溏色黄,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治宜()A.疏利透达,和解化浊B.清热解毒,豁痰开蔽C.辛开苦降,清化湿热D.芬芳宣化,燥湿理脾20.大头瘟病的病因是()A.温热时毒B.湿热时毒C.燥热时毒D.风热时毒21.“以XXX之方为经,XXX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与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医家是()A.XXXB.XXX又可C.XXX.XXX 22.既可化火,又可遏伤阳气的温邪是()A.风热B.暑热C.湿热D.温毒23.下列除哪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A.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对比B.气候因素C.社会状态D.失治误治24.下列哪项不是营分证的辨证要点()A.身热夜甚B.心烦C.斑疹隐隐D.舌红绛25.温病胃中宿滞兼挟秽浊郁伏的舌象是()A.白苔如碱状B.白砂苔C.白霉苔D.白腻苔而舌质红绛26.“轻法频下”多用于湿热积滞阻结肠道之证,方宜选()A.大承气汤B.枳实导滞汤C.增汤承气汤D..新加黄龙汤27.XXX:“两阳相劫”中的“两阳”是指()A.XXX与少阳B.太阳与阳明C.太阳与少阳D.XXX与热邪28.XXX指的“辛凉轻剂”是()A.银翘散B.桑菊饮C.白虎汤D.桑杏汤29.提出“太阴内伤,湿饮停聚,XXX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的医家是()A.XXXB.XXXC.XXXD.XXX30.夏季患者见心热烦躁,消渴不已,舌红绛,苔黄燥,其病机为()A.暑入心营B.阴虚火炽C.暑伤心肾D.邪留阴分二、填空题1.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是——————。
中医儿科(医学高级):温病学题库考点
中医儿科(医学高级):温病学题库考点1、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温的诊断要点OA.初起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数等肺卫见症B.卫分证过后出现肺热壅盛气分证候C.后期易进入下焦出现阴虚动风证(江南博哥)D.发生于冬春两季E.肺卫之邪不解,可逆传心包正确答案:C2、多选标志温病学理论已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OA.《温疫论》B.《温热论》C.《湿热病篇》D.温病条辨E.温热经纬正确答案:B, D3、多选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宜用OA.麻杏石廿汤B.桑杏汤C.杏苏散D.桑菊饮E.银翘散正确答案:D, E4、多选湿温病后期,胃气未醒,余邪未尽的临床表现为OA.月完闷不畅B.恶心呕吐C.知饥不食D.暧气吞酸E.腹胀便澹正确答案:A, C5、单选湿温,症见灼热烦躁,便下鲜血,舌质红绛,苔腻剥脱,治宜OA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B.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C.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D.黄土汤加独参汤E.犀地清络饮合生脉散正确答案:A6、多选叶天士认为,发生战汗后,脉静身凉,应注意的是OA.宜养胃生津B.宜令病者安舒静卧C.不宜再用发汗,重伤其表D.不宜频频呼唤,使其烦躁E.温阳利水正确答案:A, B, D7、多选 湿温辨证时应注意的主要环节是OA.辨别发病季节B.分辨湿热之偏盛程度C.审证情虚实转化D ,辨明病位上下浅深E.了解治疗效果正确答案:B, C, D8、单选 《凉房条辨》中用清营汤去黄连主治的病证是O寸脉大,舌绛而干,口反不渴者寸脉大,舌绛而干,口渴者舌黄燥,舌绛,不渴者舌滑,肉色绛,不渴者舌赤口渴,无汗者 正确答案:A9、多选血分证的病理是O A.动血耗血B.扰神窜络C.瘀热内阻D.耗损肾阴E.虚风内动正确答案:A, C10、单选 7温病条辨》中提出,湿温见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 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治用OA.三仁汤B.茯苓皮汤C.三加减正气散D.黄苓滑石汤E.青蒿鳖甲汤正确答案:DIK 单选 《温病条辨》中提出:“温病小便不利者”,何种治法不可用O A 滋阴B.清热C.攻下D.淡渗A.太阴温病,B.太阴温病,C.阳明温病, D 邛日明温病, E.太阴温病,E.活血正确答案:D12、多选气分证的辩证要点OA.壮热不恶寒B. 口渴C.台黄D.斑疹E.无汗正确答案:A, B, C13、单选湿温好发的季节是O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正确答案:C14、单选“圣人不治已乱治未乱” 一语,出自OA.《难经》B.《内经》C.《温疫论》D.《湿热病篇》E.《伤寒瘟疫条辨》正确答案:B15、多选《温病条辨》中用青蒿鳖甲汤治疗的病症主要表现有OA. ∣¾ 热B.夜热早凉C.神昏D.热退无汗E.抽搐正确答案:B, D16、单选《温病条辨》中提出下列何种病证可与清营汤OA.阳明温病,舌黄腻B.阳明温病,舌黄燥C.太阴温病,壮热,D.阳明温病,舌黄燥E.太阴温病,咳喘,正确答案:B ,汗出,脉滑数者,肉色绛,不渴者寸脉大,舌红而干,口渴者,肉色绛,口渴者汗出,舌红苔黄燥者17、单选身热面赤,斑疹心烦,四肢厥冷,汗出不止,舌暗绛。
【温病学】吴瑭《温病条辨》
8/9/2019 2:02 PM
6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三.《温病条辨》简介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 病学著作,该书以三焦为纲, 病名为目。分别论述风温、 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暑温、伏暑、湿温、秋燥、 寒湿及疟、痢、疸、痹等病 证治。共计265条文,208首 方。
8/9/2019 2:02 PM
8/9/2019 2:02 PM
17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提要】风温、温热、温疫、冬温4种温病 初起,邪在卫分的证治。 辛凉平剂银翘散是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的代表方,是治疗温 病上焦证的首方。
8/9/2019 2:02 PM
18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
1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 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 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汤主之(上焦篇43) 。
第十三章
吴瑭《温病条辨》(选)
8/9/2019 2:02 PM
1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一、吴瑭生平
吴 瑭 , 字 佩 珩 (heng) , 又字鞠通,江苏淮阴人。 清代著名医学家,生于清 乾 隆 道 光 年 间 1758 年 1836年。
8/9/2019 2:02 PM
2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34
吴 鞠 通 《温病条辨》
外感内伤治则的区别及三焦的治疗大法。 三焦分证的治疗大法: 治上焦之药物如羽毛那样轻。 治中焦如秤杆那样保持平衡,不平衡不平安。 治疗下焦则如秤铊一样,不用性质沉重的药物就不能 直达在下之病所。吴氏用“羽”、“衡”、“权”三 字,突出了三焦治疗上的主要特点。
温病学题库之选择题
16.“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语出D、《伤寒总病论》
17.“春月伤寒谓之温病,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语出E、《类证活人书》
18.属伏气温病的病种是(B、春温
19.肯定属湿热类温病的病种是D、湿温
20.根据发病季节而命名的温病有B、春温
31.《温热经纬》收集了下面哪些医家的温病条文( )
A、叶天士B、陈平伯C、余师愚E、薛生白
(一)A型题
7.“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语出()C、《温疫论》
8.说明温病的诸特点中,以下哪种提法是欠妥的?()A、病因是感受外邪所致
9.“五疫之至,皆相染易”语出()A、《内经》
10.下列病种中,哪种属伏气温病()B、春温
30.伏气温病的特点是()
A、感而后发C、初起即见里热见症,但其临床表现与当令主气的致病特点不相一致E、初起有表证,但同时有里热证
31.下列温病中,属温热类的温病有()A、风温B、春温C、暑温E、秋燥
14.秋燥的致病因素是( )B、燥热病邪
15.春温的致病因素是( )E、温热病邪
16.下列温病中哪一种是伏气温病( )D、伏暑
A、身热夜甚B、心烦谵语E、舌红绛
41.卫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
A、发热B、微恶风寒C、口微渴
42.血分证的辨证要点是()
A.身灼热B.斑疹D.多部位急性出血E.舌质深绛
43.湿热中阻的辨证要点是()
B.身热不扬C.脘痞呕恶D.苔腻
44.湿热积滞、搏结肠腑的辨证要点是()
A.身热B.腹痛C.大便溏垢E.苔腻
12.提出疠气学说的医家是()D、吴又可
温病考试重点
1、斑疹:斑为点大成片,有触目之形,无碍手之质,压之不褪色,疹为小而琐碎,形如粟米,突出于皮面,抚之碍手,疹退后常有皮屑脱落,温病过程中出现斑疹,均提示热邪深入营血。
2、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
3、秋燥:感受燥热病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特点为初起以邪在肺卫见证为主,并具有津液枯燥的表现。
本病发生在秋季,多见于立秋至小雪之间。
4、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呼之能应,或时有谵语。
多为湿热类病证湿热郁蒸于气分,病位重在中焦脾胃,湿热酿痰,蒙蔽清窍所致。
伴见身热、胸脘痞满、舌黄腻、脉象濡滑而数。
5、辛开苦降: 湿温病,见湿热并重,困阻中焦证。
治以黄连、山栀-苦寒--降泄里热,配合厚朴、半夏-苦辛〔温〕--开泄化湿,寒温同用,苦辛并进,分解中焦湿热,调节脾胃功能的治法,即所谓辛开苦降法。
6、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发热,久扪始感体温升高。
可伴见面色淡黄、足冷等症,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之征象。
7、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者。
多为痰热阻闭心包所致。
假设热闭心包而兼阳气外脱者,多伴见肢体厥冷、面色灰惨、舌质淡白、脉微细欲绝等症。
8、温毒〔病〕:一指病名,一指病因。
作为病名,是感受温毒病邪所引起的具有独特表现的一类温病,除具有一般温病的根本临床表现外,尚有局部红肿热痛及溃烂,或肌肤斑疹等特征,多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多发于冬春两季,如大头瘟、烂喉痧、缠喉风、痄腮等。
9、战汗:指在温病开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多为热邪留连气分日久,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的表现。
战汗之后,假设脉静身凉,为邪随汗出,病情向愈;战汗之后,身热不退,烦躁不安,脉象急疾或神志萎靡,甚至昏迷,为邪盛正衰,病情危重。
此外,还有全身战栗而无汗出者,多因正气亏虚,不能托邪外达所致,预后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于吴鞠通创立的三焦辨证说法不正确的是()
B、中焦指脾、胃和小肠病变
C、下焦指肝、肾病变
D、将温病按照侵袭人体部位不同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
2、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下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B、清热和滋阴可选用桃花汤、桃花粥、护阳和阴汤
C、热与血结,形成瘀血停蓄症治疗时应泄热行瘀
D、泄热行瘀时可选用犀角地黄汤、桃仁承气汤、抵挡汤、加减桃仁承气汤
3、以下关于《温病条辨》的成书背景说法错误的是()
B、温病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受《伤寒论》影响很大
C、吴鞠通治疗过大量温病患者,是能够成书的实践依据
D、吴鞠通所在年代是清代中期重视发展文化
4、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上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D、热入血分—下法
5、《温病条辩》中涉及到三焦病的治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D、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重不沉
6、以下不属于《温病条辨》中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原则的是()
A、三焦的湿热病其治疗都是以清泄气热,养阴生津为原则
B、在上焦以清宣肺气、化湿泄浊为方法
C、在中焦以辛开苦降、宣畅气机、健脾开胃为方法
D、在下焦以淡渗利湿为方法
7、关于《温病条辨》编写体例说法错误的是()
D、卷四为解产难
8、《温病条辨》中关于卫气营血辨证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气分证标志着消耗血中的津液,或耗血动血,病非常危重
D、卫分证时标志着邪气在表,邪较浅,病较轻
9、关于《温病条辩》的概述说法错误的是()
B、温病学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C、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温病学家包括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和王孟英
D、清代乾隆之后是温病学理论体系成熟发展的阶段
10、关于《温病条辨》温热病中中焦治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C、下法可选用竹叶石膏汤、黄连黄芩汤、栀子柏皮汤等
D、阳明有形热结已去,无形热邪仍存应善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