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处理标准GB50050
GBT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标准[详]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05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5]13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J50—8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日1 总则1.0.1 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内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在不断地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n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备组成,并循环使用的一种给水系统。
2.1.2 敞开式系统Open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3 密闭式系统Closed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4 药剂Chemicals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
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GB50050-199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11)冷却循环水系统中微生物控制指标异养菌 < 5×105 个/ml 2次/周真菌 < 10个/ml 1次/周硫酸盐还原菌 < 50个/ml 1次/月铁细菌 < 100 个/ml 1次/月2)冷却循环水系统腐蚀速率★碳钢换热器管壁的腐蚀速度小于0.125 mm/a★铜合金和不锈钢的腐蚀速度小于0.005 mm/a3)冷却循环水系统污垢热阻★敞开式:水侧管壁的年污垢热阻值为: 2×10-4 ~ 4×10-4 m2hc/kcal★密封式:水侧管壁的年污垢热阻值为: 1×10-4 m2hc/kcal4)冷却循环水系统中粘泥量<4 ml/m3 (生物过滤网法) 1次/天<1 ml/m3 (碘化钾法) 1次/天冷却水中微生物一般是指细菌和藻类。
在新鲜水中,细菌和藻类都较少。
但在循环水中,由于养分的浓缩富集,水温的升高和光照,给细菌和藻类创造了迅速繁殖的条件,经生产造成了大量的危害,因而对冷却水杀生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氧化性杀生剂1.1氯气在水处理过程中,氯气由于其具有高效、广谱、廉价、物源广、使用较方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是目前用量最大的杀菌剂。
但经氯气处理水中易产生三氯甲烷致癌物质,同时其半衰期长,易对环境产生危害,因此各国相继出台法规,日益严格控制余氯的排放量。
另外,氯气在高pH(>8.5)的条件下杀菌活性差的缺点也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开发出氯的替代物,如ClO2、溴类杀生剂等。
1.2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杀生能力较氯强,约为氯的2.5倍,特别适合合成氨厂替代氯进行杀菌灭藻处理。
国外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其应用于循环冷却水。
但由于其性能不稳定,不宜运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采用现场发生ClO2和开发稳定性二氧化氯等措施克服了这一难题。
GBT 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5]13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J50—8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日1总则1.0.1 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内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在不断地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n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备组成,并循环使用的一种给水系统。
2.1.2 敞开式系统Open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3 密闭式系统Closed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4 药剂Chemicals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学习释义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学习释义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1.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 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 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 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 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 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 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同时新型膦酸盐、新型水处理杀生剂的不断开发成功,水处理药剂的前沿研究与国外水平基本接近。
“全有机水处理剂配方”应用比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低磷、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不断推向市场。
循环水标准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表
循环水处理2009-04-19 17:50 阅读259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表
注:甲基橙碱度以碳酸钙计;硅酸以二氧化硅计;镁离子以碳酸钙计。
3.1.8密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应根据生产工艺条件确定; 3.1.9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设计浓缩倍数不宜小于3.0.浓缩倍数可按下式计算: N=Q M/Q H+Q W(3.1.9) 式中N浓缩倍数; Q M补充水量((M3/H); Q H排污水量((M3/H); Q W风吹损失水量(M3/H). 3.1.10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中的异养菌数宜小于5×105个/ML粘泥量宜小于4ML/M3; 表10-3锅炉加药水处理时的水质标准
表10-4蒸汽锅炉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时的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 GB50050-95
标准规范 2009-09-17 16:18 阅读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GB50050-95
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应根据换热设备的结构形式、材质、工况条件、污垢热阻值、腐蚀率以及所采用的水处理配方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
注:①甲基橙碱度以碳酸钙计;
②硅酸以二氧化硅计;
③镁离子以碳酸钙计。
密闭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应根据生产工艺条件确定。
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的设计浓缩倍数不宜小于3.0。
敞开式系统循环冷却水中的异养菌数宜小于5×10-5个/mL;粘泥量宜小于4mL/ m3。
工业循环水水质标准
工业循环水水质标准工业循环水是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循环利用的水资源。
它主要用于冷却、加热、洗涤、输送等工艺过程中,起到冷却剂、传热剂、输送介质等作用。
循环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对循环水的水质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循环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
根据《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规程》(GB/T 50050-2010)的要求,循环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工业用水质标准》(GB/T 9778-2008)的相关规定,包括对水质的PH值、浊度、硬度、氨氮、氯离子、总磷、总氮等指标的要求。
同时,根据不同工业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循环水的水质标准进行调整和补充。
其次,循环水的水质应符合工艺生产的要求。
不同的工业生产过程对循环水的水质要求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钢铁、电力、化工等行业,循环水的水质要求较高,需要对水质进行严格控制和处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
而在一些轻工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对循环水的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利用。
此外,循环水的水质还应符合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工业循环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循环水的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在循环水的处理和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循环水的水质符合环保要求。
综上所述,工业循环水的水质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考虑国家标准、工艺要求和环保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严格控制循环水的水质,才能保证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因此,各行各业应加强对循环水水质标准的管理和控制,不断提高对循环水水质的认识和处理技术,促进工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19说明-15页精选文档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19说明1.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19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 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 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 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 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 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 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同时新型膦酸盐、新型水处理杀生剂的不断开发成功,水处理药剂的前沿研究与国外水平基本接近。
“全有机水处理剂配方”应用比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低磷、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不断推向市场。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1.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 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 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 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 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 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 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同时新型膦酸盐、新型水处理杀生剂的不断开发成功,水处理药剂的前沿研究与国外水平基本接近。
“全有机水处理剂配方”应用比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低磷、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不断推向市场。
循环水处理标准GB50050-2007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释义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要实施了,杭州冠洁工业清洗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与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1.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EDTMP、PAA、/聚合物/硅系水处理配方”“磷1986~1992????磷酸盐/二元、三元共聚物全有机配方,系统可连续运行1~2年1993????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开始进入市场,碱性处理比重在提高1998????开始开发无磷无金属配方目前循环冷却水处理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循环水系统中得到应用。
不论是国产装置还是引进装置,其使用的循环冷却水药剂绝大部分已经国产化,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各种条件苛刻的冷却水系统中所遇到的腐蚀、结垢、生物粘泥等问题。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监控技术开发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如示踪和远程控制技术已取得初步成果,冷却水系统成垢过程专家系统已开发成功。
但在这些方面我们也有较大差距,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管理等方面没有投入很大的开发力量,影响了水处理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如我国的膦酸盐类水处理剂的质量已明显提高,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已开始大量出口。
然而就总体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明显:重点是水处理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
现行规范GB50050-95,其中一些数据均是以聚磷、聚合物水处理配方为基础制定的,实际上至2000年水处理配方已发展至全有机配方: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也开始出现,这些新型水处理配方与管理的科学化,控制的自动化相结合,使得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水质适用范围更加宽泛,所有这一些水处理技术上进步在现有规范中没有得到反映,因此循环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形势也要求对现有《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进行修订。
循环水处理标准GB50050-2007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释义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要实施了,杭州冠洁工业清洗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与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1.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 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精品文档,超值下载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 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 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 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 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 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GBT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管理解决方法设计规范标准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5]13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J50—8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日1总则1.0.1 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内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在不断地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n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备组成,并循环使用的一种给水系统。
2.1.2 敞开式系统Open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3 密闭式系统Closed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4 药剂Chemicals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industrial 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treatment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742号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50-2007,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6(2、4、5、6)、3.1.7、3.2.7、6.1.6、8.1.7、8.2.1、8.2.2、8.5.1(1、2、3、4、5、6、7)、8.5.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五日1 总则1.0.1 为了贯彻国家节约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针政策,促进工业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和污水资源化,有效控制和降低循环冷却水所产生的各种危害,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减少排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作为补充水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不断地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现行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运行的一种给水系统,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处理设施、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施组成。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1.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 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 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 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 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 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 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同时新型膦酸盐、新型水处理杀生剂的不断开发成功,水处理药剂的前沿研究与国外水平基本接近。
“全有机水处理剂配方”应用比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低磷、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不断推向市场。
GBT 50050—95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5]132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92]490号文的要求,由化工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原《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J50—83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化工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六日1总则1.0.1 为了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内由水质引起的结垢、污垢和腐蚀,保证设备的换热效率和使用年限,并使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间接换热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1.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符合安全生产、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节约用水的要求,并便于施工、维修和操作管理。
1.0.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应在不断地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
1.0.5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nrculating cooling water system以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冷却设备、水泵、管道及其它有关设备组成,并循环使用的一种给水系统。
2.1.2 敞开式系统Open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3 密闭式系统Closed system指循环冷却水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冷却的循环冷却水系统。
2.1.4 药剂Chemicals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化学物质。
循环水处理标准GB50050-2007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释义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要实施了,杭州冠洁工业清洗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与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1.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 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精品文档,超值下载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 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 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 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 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 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GB50050-1995):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11)冷却循环水系统中微生物控制指标异养菌 < 5×105 个/ml 2次/周真菌 < 10个/ml 1次/周硫酸盐还原菌 < 50个/ml 1次/月铁细菌 < 100 个/ml 1次/月2)冷却循环水系统腐蚀速率★碳钢换热器管壁的腐蚀速度小于0.125 mm/a★铜合金和不锈钢的腐蚀速度小于0.005 mm/a3)冷却循环水系统污垢热阻★敞开式:水侧管壁的年污垢热阻值为: 2×10-4 ~ 4×10-4 m2hc/kcal★密封式:水侧管壁的年污垢热阻值为: 1×10-4 m2hc/kcal4)冷却循环水系统中粘泥量<4 ml/m3 (生物过滤网法) 1次/天<1 ml/m3 (碘化钾法) 1次/天冷却水中微生物一般是指细菌和藻类。
在新鲜水中,细菌和藻类都较少。
但在循环水中,由于养分的浓缩富集,水温的升高和光照,给细菌和藻类创造了迅速繁殖的条件,经生产造成了大量的危害,因而对冷却水杀生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氧化性杀生剂1.1氯气在水处理过程中,氯气由于其具有高效、广谱、廉价、物源广、使用较方便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是目前用量最大的杀菌剂。
但经氯气处理水中易产生三氯甲烷致癌物质,同时其半衰期长,易对环境产生危害,因此各国相继出台法规,日益严格控制余氯的排放量。
另外,氯气在高pH(>8.5)的条件下杀菌活性差的缺点也表现出来,因此人们开发出氯的替代物,如ClO2、溴类杀生剂等。
1.2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杀生能力较氯强,约为氯的2.5倍,特别适合合成氨厂替代氯进行杀菌灭藻处理。
国外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将其应用于循环冷却水。
但由于其性能不稳定,不宜运输,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采用现场发生ClO2和开发稳定性二氧化氯等措施克服了这一难题。
工业循环水补水标准
工业循环水补水标准工业循环水补水的标准主要参考《GB/T 50050-201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具体的标准有:1. 再生水用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一般规定:* 再生水水源可靠性不能保证时,应有备用水源。
* 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时,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应根据再生水水质、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指标、药剂处理配方和换热设备材质等因素,通过试验或参考类似工程的运行经验确定。
* 再生水输配管网必须采用独立系统,严禁与生活用水管道连接,并应设置水质、水量监测设施。
* 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再生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收集区域现有水质和预期水质变化情况确定。
2. 再生水用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水质标准:这个标准通常由专业的水质化验设备来判定。
3. 工业循环水补水的水质要求:工业循环水补水的水质要求主要参考《GB/T 50050-201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具体的标准有:* 循环冷却水的进水水质应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指标、药剂处理配方和换热设备材质等因素确定。
* 循环冷却水的出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规定。
* 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水质监测设施,对进出水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 对于某些特定的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如钢铁、化工等高污染行业,水质要求可能会更加严格。
4. 工业循环水补水的量控制:工业循环水补水的量控制主要参考《GB/T 50050-201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具体的标准有:* 循环冷却水的补水量应根据系统的蒸发损失、排污损失等因素进行计算和调整。
* 在保证循环冷却水水质和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补水量,以降低水耗和运行成本。
* 对于大型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水量监测设施,对进出水的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总之,工业循环水补水的标准是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设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可参考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释义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要实施了,杭州冠洁工业清洗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与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说明1. 新版国标《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2007规范修订的背景、意义及其特点1.1 我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规定:“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应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我们这本《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第一版是GBJ80-83,第二版,也就是现行版GB50050-95,发布至今已达12年之久,远远超过了标准化的规定,所以要进行修订。
1.2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紧跟国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国情进行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起点高、发展快的特点。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出HEDP、ATMP、EDTMP、PAA、DDM(G4)、聚马、马丙、聚季铵盐。
瞄准具有70 年代水平的聚磷酸盐/膦酸盐/聚合物/杂环化合物的循环冷却水处理“磷系复合配方”,进行研究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大化肥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国产化的要求。
80 年代,随着石油装置和大型冶金装置的引进,对栗田、Nalco Drew、片山等国外著名公司的循环水处理剂及冷却水处理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一大批新的循环水处理剂配方相继开发成功,使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又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磷系复合配方的基础上,开发出“磷系碱性水处理配方”、“全有机水处理配方”、“钼系水处理配方”和“硅系水处理配方”。
实现了循环冷却水在自然平衡pH 条件下的碱性条件下运行,这类水处理配方除具有“磷系复合配方”的优点外,还避免了加酸操作带来的失误,深受用户的欢迎。
90 年代以来,随着水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水处理剂及技术开始出口。
同时新型膦酸盐、新型水处理杀生剂的不断开发成功,水处理药剂的前沿研究与国外水平基本接近。
“全有机水处理剂配方”应用比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低磷、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不断推向市场。
我国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是20 世纪70 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磷系配方开始的,至今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说明我国的水处理药剂应用水平不低,表1 为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配方发展过程。
表1 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配方发展年代配方1975~1979 聚磷酸盐/膦酸盐/聚丙烯酸(用酸调pH)聚磷酸盐/膦酸盐/锌/聚丙烯酸(用酸调pH)1980~1985 多元醇磷酸酯/锌/磺化木质素(用酸调pH)1980~1985 膦酸盐/聚合物或共聚物(碱性处理)硅酸盐或钼酸盐配方1986~1992 磷酸盐/二元、三元共聚物全有机配方,系统可连续运行1~2 年1993 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开始进入市场,碱性处理比重在提高1998 开始开发无磷无金属配方目前循环冷却水处理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循环水系统中得到应用。
不论是国产装置还是引进装置,其使用的循环冷却水药剂绝大部分已经国产化,我们已经有能力解决各种条件苛刻的冷却水系统中所遇到的腐蚀、结垢、生物粘泥等问题。
从90 年代开始,我国在循环冷却水处理监控技术开发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如示踪和远程控制技术已取得初步成果,冷却水系统成垢过程专家系统已开发成功。
但在这些方面我们也有较大差距,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管理等方面没有投入很大的开发力量,影响了水处理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如我国的膦酸盐类水处理剂的质量已明显提高,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已开始大量出口。
然而就总体而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很明显:重点是水处理管理水平和控制水平。
现行规范GB50050-95,其中一些数据均是以聚磷、聚合物水处理配方为基础制定的,实际上至2000年水处理配方已发展至全有机配方:新型膦酸盐及新型共聚物,无磷,无金属水处理配方也开始出现,这些新型水处理配方与管理的科学化,控制的自动化相结合,使得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水质适用范围更加宽泛,所有这一些水处理技术上进步在现有规范中没有得到反映,因此循环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形势也要求对现有《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进行修订。
1.3 我国供水现状也要求对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进行修订a 我国用水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显现,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约400亿m3,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缺水不仅影响经济建设,而且还威胁到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比如四川、内蒙古等地,均出现过因干旱而发生人、畜饮水危机。
面对这样的严重局面,节水不仅是水处理工作者的任务,而且也是全社会紧迫的任务。
水资源的欠缺和用水效率不高是导致目前供水不足的主要原因,自然条件无法改变,但是在用水效率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灌溉水利用率仅为43%,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节水潜力还是很大的。
b 全民节水节水是全民的义务,哪个人不用水,哪个行业不需要水,因此,节水不只是水行业的任务,而且是所有行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
至2003年,我国总用水量约5300亿m3,其中农业3430亿m3,(约占64.5 %),工业1170亿m3(约占22%),生活630亿m3(约占12%)。
农业节水:喷灌、滴灌;生活节水:节水龙头,厕所水箱。
工业节水:首先是生产工艺的改革,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采用不用水的工艺(空冷)等。
请看这一现象,钢铁、石化、电力、石油、纺织、化工等行业的生产厂,无不冷却塔林立,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却塔散发到大气之中,这不仅是能量的浪费,也是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对于冷却塔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很值得进行研究、挖潜。
以全国循环水量4亿m3/h,冷却降温Δt=10 ℃计算,损失的热量为4×1012千卡/h,折合标准煤为0.57×106吨煤/h,天然气0.47×106米3/h,这仅是一小时的热量损失。
按年8000h计算,折合为45.6亿吨煤,约40亿m3天然气,是我国煤的年产量2.4亿吨的19倍,多么巨大的能源浪费。
可见节能、节水是有巨大潜力。
其次是水行业的节水,在工业用水中的70~80%是循环水的补充水,可见循环水在工业节水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生产工艺还做不到热能的全部利用,也就是说冷却塔还需继续存在,循环水还得继续使用,那么循环水节水效益到底有多大呢?循环冷却水的节水作用,对比直流冷却水而言是非常巨大的。
上个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国家工业建设刚刚起步,工业用水量很少,相对来说水资源是丰富的,因此很多工厂企业都采用直流冷却水,既简便又省钱。
但是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水资源逐渐紧张,迫使工厂企业不得不采用循环冷却水。
采用这一措施到底能节省多少水呢?以10000m3/h的直流冷却水为例,改用循环冷却水,温降10℃,浓缩倍数N为3,只需240m3/h,若N=5,则需200m3/h,可见节水的巨大成果。
同时从上面的数据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循环冷却水系统本身的节水取决于浓缩倍数的高低产。
因此在工业用水中节水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采用循环水,高浓缩倍数。
最初人们的想法比较简单,以为把水循环起来,温升降下来即可,但是问题远非这么简单,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则循环水根本无法运行。
例子很多,如北京化工厂(结垢),栖霞山化肥厂(生物泛滥)。
归结起来,循环水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下:a水垢由于循环冷却水在冷却过程中不断地蒸发,使水中含盐浓度不断增高,超过某些盐类的溶解度而沉淀。
常见的有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等垢。
水垢的质地比较致密,可以防止对金属面的腐蚀,但是却大大的降低了传热效率,0.6毫米的垢厚就使传热系数降低了17.9%。
b污垢污垢主要由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菌落和分泌物、泥沙、粉尘等构成,垢的质地松软,不仅降低传热效率而且还引起垢下腐蚀。
c腐蚀循环冷却水对换热设备的腐蚀,主要是电化腐蚀,产生的原因有设备制造缺陷、水中充足的氧气、水中腐蚀性离子(Cl-、Fe2+、Cu2+)以及微生物分泌的黏液所生成的污垢等因素,腐蚀的后果十分严重,不加控制极短的时间即使设备报废。
d微生物的孳生因为循环冷却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合适的温度及丰富的营养,很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不及时控制将迅速导致水质恶化、发臭、变黑,大量黏垢沉积,设备腐蚀加剧。
因此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关键即是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面对上述这些问题,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探索和研究,掌握了治理这些危害的方法和技术,从而保证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稳定运行,也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高效、持久的运行。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就是把人们长期积累的实践经约和科研成果,经过高度概括与浓缩,以规范形式呈现出来,其目的是为生产、建设、科研、设计和施工服务,为它们提供依据。
1.4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GB50050-2007版的特点规范修订版以及前两版,其主要特点就是以节水为目的,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修订版的节水措施突破了原有的框框,增加以再生水(处理后的污水)为补充水的内容,为节水减排,保护环境创造了新的条件,同时修订版还增加了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的内容,即通常称谓的浊环水系统,扩大了规范的覆盖面。
涵盖了以淡水为补充水的全部循环冷却水系统。
海水作补充水的循环水系统,限于技术成熟程度,此次未曾纳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也将陆续收入到规范中。
此次《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规范》修订式一次全面修订,修订内容很多,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2. 当前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2.1 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现状过去循环冷却水是以设计为主体,从收集循环冷却水系统资料起至水系统设计,设备订货,现场施工,调试开车,设计单位全部参与,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设计负全责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现在是业主——设计——水处理公司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即由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水处理公司,而后设计单位再根据水处理公司提供的水处理方案进行设计。
因为水处理公司是专业公司,掌握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更能有效的保证水处理效果。
2.2 存在问题由于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是三方参与,必然会因为三方的立场、观点不同而对问题的处理产生分歧,因此常常发生设计条件的反复修改,出现问题屡议不决,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设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