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来源:清史所作者:清史所点击数:1882 更新时间:2006-9-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史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全球化”进程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全球史观。

目前国外“全球化”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并产生了与之相应的三种全球史观:

第一种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新自由主义观点。新自由主义认为全球化是技术变化不可避免的结果,是促进世界稳定和高度民主的必由之路,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弗朗西斯·弗克亚姆斯(Francis Fukyam's)和美国的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don)等人。弗克亚姆斯认为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政治一体化,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将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而亨廷顿则鼓吹全球化就是“民主化”,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民主浪潮”。持这种全球化观念的人所宣称的全球史观,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史观。

新自由主义全球史观的核心是资本主义中心论。他们认为全球化是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新形式,由于资本主义在19和20世纪的竞争对手—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资本主义独领风骚,全球化的前途就是资本主义化。[1]还有一些人鼓吹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要求用全球化必然导致美国化的这种全球史观去研究历史。

从冷战结束,全球化就成为美国新时代的代名词。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西奥多·莱维特(Theodore Levitt)1983年在哈佛商学院学报上,首先使用了“全球化”一词,并且强调全球化时代就是美国世纪。他指出全球化有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可·波罗或者哥伦布,欧美资本主义开拓了全球化历史。[2]

阿尔弗雷德·E.伊克斯(Alfred E. Eches)和托马斯·W.齐勒(Thomas W . Zeiler)两人的著作《全球化和美国世纪》一书,是用美国化全球史观研究历史的代表作。该书把美国人推动的全球化历史,分时期进行了论述。他们宣称,1898-1913年是美国人把英国人曾经统治的世界进行美国化的时期;1914-1920年是美国推行全球化的尝试时期;1921-1929年是美国探索用美国方式进行全球化道路的时期;1929-1939是美国式全球化受经济危机阻碍的时期;而1939-1946是美国通过保卫盟国和扩张,而为全球化奠定基础的年代;1947-1957年是美国通过遏制和消耗苏联而艰难推行全球化的时期;1958-1986年是美国推行迫使世界转型政策的时期;1986-1995年是美国推行自由和自由贸易成功的时期;1995年后是美国全球化大扩展和美国全球化新千年世界到来的新时代。[3]

伊克斯和齐勒的观点,在美国各界都有反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狂妄地宣称:“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上从属于它。……我们不是老虎。全球化才是老虎。但是我们最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他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要么滚开。我们之所以最会骑老虎,是因为我们把它从虎息子养大成老虎。……全球化的脸明显是美国人的脸。它有着米老鼠的耳朵,吃麦当劳快餐,喝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用国际商业公司或苹果公司生产的电脑。”[4]他宣称全球化的发展,是以美国为中心。

第二种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一体化主义。一体化主义者向新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提出挑战,认为全球化的精确含义就是“帝国主义”或“资本主义体系”。全球化是帝国主义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全球化就是帝国主义的侵略。[5]他们认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第三世界不发达的原因。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沃勒斯坦。沃勒斯坦提出了过去500年世界体系发展的基本框架,强调各国的现代化要从属于一种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发达国家从属于核心国家,阶级斗争是国家政治发展的动力,各国的政治结构是经济组织发展的一部分。因此他断言,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使某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另一些发展和扩张的国际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不是因为缺乏传统的机构或新教徒的热情、或缺乏资源,而是由于不发达国家长期从属于外国资本。[6]从“相互依赖”的观点出发,一体化主义者认为全球化并不会导致世界政治的一体化。相反,在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威胁一体化的危险。他们认为全球化还会消灭民主。全球化是一种动态的图景,要不断挑战国家的边界和主权,但是一个国家的政策,只能在其领土内执行。因为如果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失去意义,那么自由民主的核心“自治、集会、共识、代议和公众主权”就会成为问题,就没有民主可言。[7]由于民主是通过国家而存在,因此全球化不可能消灭民族国家。同时,在目前条件卞民族国家还没有找到在功能上的替代物。在全球化中,由于经济的从属关系,将加剧世界各地的竞争,而不是国界的消失。[8]

第三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从全球角度来考察世界历史的。马克思主义的五个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学说,把人类历史放到全球背景下考察,就非常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不仅用全球史观把人类诞生以来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而且在150年前就专门对全球化的现代含义作过论述。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消除所有生产和资本积累障碍的进程。但是马克思指出,全球化不能消除不同国家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和不平等现象。马克思主义全球史观坚持五种社会形态学说,要求从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商场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中,去分析和研究历史,科学地展现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史观影响很大。例如,在西方产生了新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和全球史观。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只会削弱民主和国家的能力。他们认为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规模的阶级斗争,在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理论下,经济全球化将把权利和财富集中在少数国家,将会降低民主政治的质量,以及产生对民主政治机构合法性的怀疑,对民主及其合法性本来就很低的地区,将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民主。总之,经济全球化不会自动导致政治一体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学者,也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全球化带来南北分化和贫富分化的加剧,全球化将不可能导致世界的一体化。

目前在中国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有三种,并且代表三种不同的全球史观。

第一种认为全球化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过程,是超越地区、尤其是民族国家主权的一种全球整体性发展,即“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式或新的发展阶段;第三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9]上述第一种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持这种观点的人,认定人类历史是在地理大发现后,才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在15世纪和15世纪之交,才有世界历史。这种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观点,是一种整体史观,但是在人类何时“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说法上存在问题。应该说,从有史以来,人类就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形成不同的族群、部落、部落联盟、国家、乃至形成国际组织等。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地域的人群逐步形成不同文明、不同经济圈,这些“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活动,为近代文明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地理大发现前,就已经存在东亚贸易圈、印度洋贸易圈、地中海贸易圈、波罗的海贸易圈,在拉丁美洲内部的经济贸易往来已经形成,这些发展为大西洋经济圈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因此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时间,绝对不应该定在地理大发现以后。地理大发现后的历史,只不过是人类在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中,进程加快而已,正如现在的所谓“全球化”,也不过是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一个更为飞速发展的新阶段而已。用这种史观研究历史者,承认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所规定的近代国际关系的准则,即“主权和平等”原则。因此其结论是‘:全球化不可能导致政治一体化。

中国存在的第二种全球史观,认为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不仅认为近代历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而且现代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这种全球史观的核心,是“欧美中心论”。

中国存在的第三种全球化史观,则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其核心是“美国中心论”。第二种或第三种全球化观点和与之相应的全球史观,当然是错误的。因为全球化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化和美国化。在全球化进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使各国和各地区采取不同的对策,从而走不同的全球化道路。世界将是多元的世界,而不可能是美国一统天下的世界。上述这两种思想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的认识存在问题。

西方有一些提倡全球史观的学者,明确反对“欧洲中心论”。“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巴勒克拉夫主张,历史研究者应“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在当前世界性事件的影响下,历史学家所要达到的理想是建立一种新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认为世界上每个地区的每个民族和各个文明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权利要求对自己进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不允许将任何民族和文明的经历只当作边缘的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10]

如何看待“欧洲中心论”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历史时代,都有领导该时代历史潮流的力量,即中心。历史上也的确存在过“欧洲中心”或者“欧美中心”。但是“欧洲中心”的存在,并不等于非欧洲中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存在。在研究“中心”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时,也应该研究非中心国家和地区对历史潮流的回应,或它们如何创造历史,不应该排斥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明和历史贡献。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即从地理大发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是世界发展的中心,是世界潮流的领导。试想如果历史书不以近代欧洲的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社会革命,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国际工人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内容为中心,那该以什么为中心?难道应当把世界各地区、各国家的历史不分重要与否,都写在世界史上?如果那样,写出的著作,不是世界史,而是国别史、地区史或各种专门史的集合,就不是我们所说的世界史。事实上,许多口口声声批判“欧洲中心论”的人,在他们的著述中,欧洲历史仍然是中心。他们在理论上反对欧洲中心论,但在实践中却奉行一种没有“欧洲中心论”理论的欧洲中心论。

全球史观存在的问题,不是谁是中心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非中心国家的作用和地位的问题。在研究欧美国家在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时,要批判欧洲在发展资本主义中对世界的剥削、掠夺和压迫,要肯定其他地区和国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贡献。例如资本主义的发展得益于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例如中国的指南针帮助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中国的火药把中世纪骑士的盔甲炸得粉碎,中国的印刷术帮助文艺复兴和西方文化的发展等;而没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就不可能形成。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