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市场发展模式及技术趋势研判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0市场研究网
智能终端市场发展模式及技术趋势研判报告
以iPhone 和iPad 为代表的明显智能终端所带来的极大市场成功推动了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则极大改善用户使用体验,提升用户流量消费水平,从而形成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
2010 年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渗透率将接近14%,比北美落后三年,但早于大多数新兴国家。
目前在中国,塞班系统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iPhone 的品牌知名度最高,而Android 的市场份额正在增长,我们认为Android 有望成为前景最广阔的品牌。
我们认为影响智能手机增长的因素有六项,分别是:价格、操作系统、3G、品牌、分销以及手机应用软件的市场接受度。
目录
第一章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1)
第一节我国智能终端定义及分类 (1)
第二节我国智能终端产业链构成分析 (2)
第三节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外部政策环境分析 (4)
第四节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7)
一、技术因素 (8)
二、市场需求因素 (9)
三、价格因素 (10)
四、政策制度因素 (11)
五、产业带动因素 (11)
第二章2011年主要智能终端细分市场调查预测 (14)
第一节3G智能手机 (14)
一、2010年3G智能手机市场发展分析 (14)
二、3G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14)
三、2011年3G智能手机市场规模预测 (17)
四、3G业务对智能终端的影响 (21)
五、三大运营商智能终端策略对比 (22)
第二节平板电脑 (25)
一、2010年平板电脑市场发展分析 (25)
二、平板电脑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7)
三、2011年平板电脑市场规模预测 (30)
第三节智能电视 (32)
一、2010年智能电视市场发展分析 (32)
二、智能电视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6)
三、2011年智能电视规模预测 (36)
四、2011智能终端手机发展趋势预测 (37)
第四节金融IC卡 (37)
一、2010年金融IC卡市场发展分析 (37)
二、金融IC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39)
三、2011年金融IC卡规模预测 (39)
第五节智能电表 (41)
一、2010年智能电表市场发展分析 (41)
二、智能电表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42)
三、2011年智能电表规模预测 (47)
第三章我国3G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竞争格局调查分析 (49)
第一节智能终端主要操作系统介绍 (49)
一、Android系统 (49)
二、iOs系统 (52)
三、Symbian系统 (53)
四、Microsoft系统 (57)
五、ResearchInMotion系统 (58)
第二节智能手机主要操作系统对比分析 (61)
第三节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63)
第四章主要智能终端生产企业调查分析 (67)
第一节苹果 (67)
一、产品构成 (67)
二、竞争优势 (69)
三、销售分析 (73)
第二节摩托罗拉 (75)
一、产品构成 (75)
二、竞争优势 (78)
三、销售分析 (79)
第三节诺基亚 (80)
一、产品构成 (80)
二、竞争优势 (83)
三、销售分析 (84)
一、产品构成 (85)
二、竞争优势 (86)
三、销售分析 (88)
第五节HTC (89)
一、产品构成 (89)
二、竞争优势 (90)
三、销售分析 (92)
第六节华为 (93)
一、产品构成 (93)
二、竞争优势 (94)
三、销售分析 (94)
第七节联想 (96)
一、产品构成 (96)
二、竞争优势 (97)
三、销售分析 (98)
第八节中兴 (100)
一、产品构成 (100)
二、竞争优势 (101)
三、销售分析 (103)
第五章智能终端增长对相关行业影响分析 (105)
第一节智能终端对光通信发展影响分析 (105)
第二节智能终端对宽带市场发展影响分析 (108)
第三节智能终端对移动互联网发展影响分析 (109)
第四节智能终端对智能电网发展影响分析 (110)
第五节智能终端对物联网发展影响分析 (111)
第六节智能终端对云计算的影响 (112)
一、云计算 (112)
二、流云计算技术以及相应的云终端 (113)
四、云计算提升用户体验 (116)
第六章智能终端发展产业大背景——三网融合研究 (119)
第一节三网融合的工作内涵 (119)
一、运营监管层面的三网融合 (119)
二、网络架构层面的三网融合 (120)
三、业务层面的三网融合 (121)
第二节国内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122)
一、运营监管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122)
二、网络架构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123)
三、业务层面的三网融合现状 (124)
第三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25)
一、分业监管造成体制阻碍 (125)
二、运营企业发展不均衡 (125)
三、新一代网络体系架构还需在技术上创新突破 (125)
第四节三网融合对策建议 (126)
第七章智能终端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及最新动态分析 (127)
第一节高清液晶面板技术 (127)
一、各类面板 (127)
二、先进技术 (130)
第二节触摸屏技术 (131)
第三节相关电子元件封装技术 (133)
第四节云终端发展趋势 (138)
一、企业用户 (139)
二、个人用户 (139)
三、家庭客户 (140)
第八章进入智能终端博思远略策略建议 (141)
一、产品选择策略 (141)
三、海外拓展策略 (142)
四、企业竞争策略 (142)
五、并购重组策略 (143)
六、企业投资智能终端项目注意事项 (143)
图表目录
图表智能终端分类(按照市场) (1)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链模型 (2)
图表智能终端相关政策一览 (4)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驱动因素模型 (7)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驱动因素相互作用模型 (8)
图表智能终端市场需求扩张的影响 (9)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带动因素分析 (11)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带动因素举例:通信领域 (12)
图表智能终端成为产业融合&竞争的焦点 (12)
图表3G细分市场竞争变迁 (14)
图表2010年3G手机各制式前十名厂商市场份额及变动量统计 (15)
图表智能手机销量情况 (16)
图表3G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测 (18)
图表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预测(按操作系统分) (18)
图表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预测(按厂商分) (19)
图表移动和联通3G用户对比 (20)
图表3G重塑市场格局 (21)
图表3G业务发展带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发展 (21)
图表平板电脑 (26)
图表2011年平板电脑受益和面临挑战的公司 (27)
图表平板电脑销量预测 (30)
图表2011年平板电脑操作系统份额预测 (30)
图表2011年平板电脑在电脑产品中的份额预测 (31)
图表智能电视应用领域 (32)
图表我国金融IC卡发卡量统计 (38)
图表2010年主要国家和地区金融IC卡人均拥有量 (38)
图表金融IC卡各金融机构组成 (39)
图表中国金融IC卡行业规模发展 (40)
图表中国金融IC卡发展路线图 (40)
图表中国刷卡消费情况 (40)
图表智能电表2010年累积招标统计 (43)
图表国家电网2010年前五次招标电抗器中标结果 (44)
图表国家电网2010年前五次招标组合电器中标结果 (44)
图表国家电网2010年前五次招标标断路器中标结果 (45)
图表国家电网2010年前五次招标标变压器中标结果 (45)
图表ANDROID系统架构 (49)
图表谷歌ANDROID升级 (50)
图表谷歌ANDROID升级亮点 (50)
图表谷歌ANDROID代表手机一览 (51)
图表SYMBIAN+S60平台架构 (55)
图表 近期S60SYMBIAN升级情况 (56)
图表SYMBIANFOUNDATION平台发布路径图 (56)
图表MICROSOFT系统发布路径 (57)
图表介绍RIM公司 (58)
图表黑莓的功能 (59)
图表黑莓系统抓住当代办公新趋势设计系统 (60)
图表操作系统对比 (61)
图表操作系统用户对比 (61)
图表操作系统授权模式对比 (62)
图表操作系统从应用软件开发人员角度进行系统比较 (62)
图表操作系统从每个操作系统平台上提供的服务比较 (63)
图表操作系统竞争演进路线 (63)
图表主流操作系统应用竞争 (64)
图表2010年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65)
图表苹果智能终端产业链布局 (67)
图表苹果IPAD简介 (67)
图表苹果IPAD商业模式 (68)
图表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的每月数据流量(N=1,012) (69)
图表苹果IPAD成功原因 (70)
图表苹果IPAD影响分析 (70)
图表苹果IPAD之后产品趋势 (71)
图表苹果IPAD模式对中国厂商的启示 (72)
图表苹果IPHONE销售额及销量 (73)
图表世界手机销售格局 (74)
图表摩托罗拉简介 (75)
图表摩托罗拉主要产品 (75)
图表摩托罗拉部分手机产品 (76)
图表MOTO 经营数据 (79)
图表诺基亚部分智能手机产品一览 (80)
图表诺基亚操作系统选用比例(以销量计算) (82)
图表2011年诺基亚操作系统选用比例预测(以销量计算) (82)
图表诺基亚经营数据 (84)
图表三星智能手机构成 (85)
图表诺基亚和三星手机市场份额对比 (86)
图表三星手机用户分布 (87)
图表三星操作系统选用比例(以销量计算) (87)
图表2011年三星产品操作系统选用比例预测(以销量计算) (88)
图表三星历年业绩 (88)
图表HTC主要智能终端产品一览 (90)
图表HTC单月营业收入统计 (92)
图表华为终端产品一览 (93)
图表华为竞争优势来源 (94)
图表华为公司销售情况 (95)
图表华为公司经营绩效 (96)
图表联想部分终端产品一览 (96)
图表联想竞争优势解析 (97)
图表联想经营情况(1) (98)
图表联想经营情况(2) (98)
图表联想经营情况(3) (99)
图表联想经营情况(4) (99)
图表中兴业务模块组成 (100)
图表部分中兴手机产品一览 (100)
图表中兴2010年经营情况 (103)
图表中兴毛利情况(获利能力回升) (103)
图表中兴通讯2011年一季度业绩 (103)
图表2011年中兴业务增长预测 (104)
图表信号传输简化模型 (105)
图表全球智能终端渗透情况 (106)
图表智能手机出货情况(亿部) (106)
图表A T&T无线数据收入 (107)
图表移动数据流量监测及预测 (109)
图表各国宽带建设目标 (109)
图表载波芯片销量预测 (110)
图表AWS所包含的服务 (113)
图表应用虚拟化实现原理示意 (115)
图表云终端分类 (116)
图表云计算提升智能终端应用体验 (116)
图表MOBILEAPPSALES&REVENUE (117)
图表IPHONEAPPSALES (117)
图表运营监管层面三网融合初始状态 (119)
图表运营监管层面三网融合最终状态 (120)
图表网络架构层面三网融合初始状态 (120)
图表网络架构层面三网融合最终状态 (120)
图表业务层面三网融合初始状态 (121)
图表业务层面三网融合最终状态 (121)
图表运营监管层面三网融合当前状态 (122)
图表有线通业务的网络架构 (123)
图表IPTV业务架构 (124)
图表互动电视业务架构 (125)
图表晶圆级封装示意图 (133)
图表云终端现状 (139)
图表智能终端产品选择策略 (141)
图表智能终端销售竞争策略 (141)
图表智能终端海外拓展策略 (142)
图表智能终端企业竞争策略 (143)
图表智能终端并购重组策略 (143)
第一章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第一节我国智能终端定义及分类
原先智能终端是指带有处理机的一种终端设备,如带有处理机的电传打字机或有处理机的一台显示器。
处理能力的大小在系统设计中是按不同情况来不同对待。
普遍意义上把具有处理能力的终端都称为智能终端而不区分其处理能力的大小。
处理机一方面对于一些信息可进行加工处理,另一方面有的设备的控制较为复杂,这些复杂的控制可由存贮程序来控制,简化了硬件的设计和成本。
处理机的处理能力随着处理机性能提高存贮变量的不断扩充,使智能终端做更多的工作,如一定的操作运算,通讯控制,数据的处理。
以前一般处理机是一台小计算机,现在微处理机的发展许多地方已代替了小计算机作智能终端的处理机,它比以前的设备在体积上更小,重盈更轻,使用更灵活。
普遍意义上的智能终端的一个核心是处理机按复杂的程度可以是一台处理机也可以是二台处理机。
它的外存有软盘一般是二台可扩充成四台,也有用大的磁盘或盒式磁带机。
在本报告中所称的智能终端指的是拥有一定的操作系统支持,借助一定的硬件、软件及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与用户对接交流、传递的设备、产品称为智能终端,下图是狭义上智能终端的分类情况:
图表智能终端分类(按照市场)
资料来源:ZDC
第二节我国智能终端产业链构成分析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链模型
资料来源:UBS
第三节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外部政策环境分析
图表智能终端相关政策一览
发布日
期
政策法规 主要内容 颁布部门
2000年《关于鼓励软
件产业和集成
电路产业发展
的若干政策》
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增加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
传统产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
国务院
2000年《关于鼓励软
件产业和集成
电路产业发展
有关税收政策
问题的通知》
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
展,补充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财政部、国家
税务总局、海
关总署
2001年6
月《网上银行业
务管理暂行办
法》
该法对我国境内各种银行机构开展网上银行
业务做了明确规定,包括市场准入条件,风
险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中国人民银
行
2004年4
月《中华人民共
和国电子签名
法》
该法旨在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
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其
核心内容包括数据电文、电子签名认证及相
关的法律责任等。
十届全国人
大常委会十
一次会议
2005年10月《电子支付指
引(第一号)》
该指引旨在规范和引导电子支付的健康发
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范支付风险,
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的安全,对电子支付的
流程——电子支付申请、发起、接收、安全
控制、差错处理等做了法律层面的解释、限
定。
中国人民银
行
1992年
《信用卡业务
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对开设信用卡服务业务的银行做了说
明,并对开通要求、使用要求、权责义务等
中国人民银
行银
方面做了明确界定和要求。
2006
《中国射频识
别RFID技术政
策白皮书》
抓住产业机遇、集中开展RFID技术研发,促
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竞争力的RFID产
业链形成
科技部等15
个部委
2006年10月《金融机构反
洗钱规定》
为了预防洗钱活动,规范反洗钱监督管理行
为和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维护金融秩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行
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对金融机构反电子洗
钱工作要求、犯罪防治、本法适用范围等做
出了规定。
中国人民银
行银
2010年2
月《智能IC卡/智
能密码钥匙密
码检测规范》
该检测系统具有通用性,在原有的数十项检
测基础上进行开发,能够实现对符合规范的
各种智能IC卡和智能密码钥匙的密码检测。
国家商密办
2008年4
月
《国家金卡工
程全国IC卡应
用(2008-2013
年)发展规划》
一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大
局,谋划IC卡与RFID产业的创新发展;二
是实现IC卡“一卡多用”,在发行“多功能
卡”方面要有实质性突破,促进信息资源的
整合与服务共享;三是坚持标准先行,积极
稳妥地推进电子标签应用试点;四是加快银
行卡芯片化进程,促进银行IC卡与行业性IC
卡应用的结合与共同发展。
工信部
2009年《电子信息产
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
规划》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
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而制定的。
它
是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
响和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要求的行
国务院
动方案。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规划》中提出,将采取措施,加快3G产业升级换代,将之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G的快速发展将引发智能手机这一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对于产业链整体也将产生巨大的带动作
用。
2010年6
月《三网融合试
点方案》
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
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预示着三
网融合政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从三网融合
产业政策进程可看出,国家鼓励三网融合并
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措施。
但其他配套法律法
规和产业政策上仍需要完善,如多头监管现
象,产业隔阂严重,产业政策并不明确等问
题依然存在。
国务院
2010 《坚强智能电
网技术标准体
系规划》
明确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技术标准路线图,
是世界上首个用于引导智能电网技术发展的
纲领性标准。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将投
资5000亿元,建成连接大型能源基地与主要
负荷中心的“三横三纵”的特高压骨干网架
和13回长距离支流输电工程,初步建成核心
的世界一流的坚强智能电网。
中国国家电
网
2010 《关于加快推
行合同能源管
理促进节能服
务产业发展的
意见》
意见提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
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
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央宏观政策启
动,为中国LED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
命力和牵引力,也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
LED产业导向做了整体上的引导和规划。
虽
发改委、财政
部、人民银
行、税务总局
然前两轮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的缺陷,但是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2010年《国务院关于
印发推进三网
融合总体方案
的通知》
到2015年,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
网融合发展,新型信息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
网络利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
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
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
强,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社会事业进一步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繁荣,人民群众
享有更多丰富多样、快捷经济的信息和文化
服务,三网融合将进一步促进智能终端的发
展,使得行业市场需求面进一步扩大,利好
行业发展
国务院
2011年《进一步鼓励
软件产业和集
成电路产业发
展的若干政
策》,
给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强有
力的政策支持。
此次出台的扶持政策包括财
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
识产权、市场等七个方面,并明确提出将继
续实施软件增值税优惠政策。
国务院
资料来源:根据各主管部门政策信息整理
第四节我国智能终端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驱动因素模型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驱动因素相互作用模型
资料来源:UBS
一、技术因素
技术进步是当前推动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的第一要素,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对
于技术创新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先进技术的集成和融合要求极高,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任何厂商一旦丧失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将会使得产品丧失竞争优势,进而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被逐渐淘汰。
二、市场需求因素
推动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
与此同时,应该积极面向市场需求特别是最终需求,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我国需求结构的主要变化趋势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是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加剧。
2010年,我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经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低限水平。
进入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的变化将明显加快,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加速变动升级的特征。
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消费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智能终端的产品的需求将会更加看重其娱乐性、多功能性等特征;
二是技术进步对需求的影响加大。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面临新的调整与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
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将引领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对消费需求结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特别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两者的结合的智能终端产品,将催生出对这类产品极为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同时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与技术进步相关联,消费的个性化、智能化特征也十分明显。
三是消费观念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加大。
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看,受资源约束、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压力不断加大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重要变化,消费需求向节能、环保、低碳方向发展,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也因此发生着改变。
总的来说,需求结构的这些趋势性变化,将对我国智能终端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
四是市场总体需求增大,用户对智能终端产品的消费加大。
图表智能终端市场需求扩张的影响
资料来源:渤海证券研究所
因此,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供给结构,对企业来说,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层次水平的压力和动力。
从政府来看,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和把握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树立面向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理念,完善政策,推进改革,更好地支持和引导企业转型和升级,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这是面向市场需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
技术创新是实现供给、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升的基本手段,也能有效引领市场需求,在创造供给的同时创造需求。
为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政策条件和制度环境,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价格因素
智能终端产品的价格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由于行业厂商较多,行业上下游的透明度较高,使得各个厂商对于价格的敏感度非常高,但是总体来看,由于信息技术等领域技术更新极快,新产品代替旧产品的速度较其他行业较快,行业产品的价格变动也较为频繁,价格变动一方面反映出行业生态演化的形势,同时也促动企业加快研发,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在某种程度上,价格迅速变化(一般是走
低),将会引导企业生产更多具有新功能、新特性的产品,从而从整体上推动行
业的发展。
四、政策制度因素
1.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双方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过程。
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才有可能发生。
当然,人类的经济计算不是制度变迁的唯一动力,它还要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便是制度环境对智能终端改革的影响。
2.中国智能终端产业的改革是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的条件下实现的。
市场需求爆发式的增长为改革提供了诱因,即消费者要求市场能够提供更多高质低价的服务。
与此同时,市场的扩大也为引入更多的竞争者和企业重组提供了条件。
3.社会舆论给了相关政府部门和智能终端企业以改革的压力,推进了改革的发展。
4.中国智能终端业的改革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框架的决定性影响,这是智能终端改革最重要的驱动性因素。
5.中国智能终端产业的改革是在加入WTO的背景下进行的。
在加入WTO 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外部力量推动中国智能终端产业在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上逐步与国际接轨。
6.在初步形成的可竞争市场上,各国有智能终端公司市场势力的不均衡及其博弈互动也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因素。
7.我国过去二十年智能终端技术发展主要源于技术引进,在技术引进的同时,也引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也了解了国外智能终端市场改革和管制发展动态。
这些都成为我国智能终端产业改革与发展的借鉴。
特别是WTO 的一些规则,成为中国智能终端改革的基本导向。
五、产业带动因素
智能终端产业的带动因素取决于两大因素:其一是产业创新,其二是产业间的融合,通过二者的促动作用,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进步。
图表智能终端产业带动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