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对策作者:戴军涂海丽霍现学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27期摘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动力转型。

江西省产学研用主体边界清晰,核心主体不明确,主体间缺乏合作和渗透,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程度整体不高,且产学研用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较弱,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效率较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市场化导向不足。

为此,需要从“三权改革”与“创新成果有效供需平衡”来思考江西省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市场化导向一、引言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的双转型关键时期,江西省要实现在中部的崛起,实现绿色发展、赶超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其必然之路是加快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实现创新人才高地、科研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高地的三位一体。

二、江西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不足(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程度有待提高1.产学研用主体间缺乏网络式合作关系。

产学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三螺旋”理论,大学、产业和政府各自作为螺旋创新进程中的重要一极,三者间相互作用、紧密融合,通过打破部门界限,形成三边网络和混生组织,促进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形成相互渗透、多元互惠、共生共荣的“三重螺旋”全新合作式关系,实现经济与社会创新驱动型发展。

[1]但江西省在产学研各主体间关系尚处于一种松散、各自为政状态,各主体之间合作方式多以短期阶段性和单对单为主,多主体间没有形成聚集与合力,没有形成有效的创新生态网络系统。

2.产学研用主体间缺乏网络式互动渗透。

政府、大学及研究机构、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技术中介机构是产学研用合作的要素,各要素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又融合。

[2]但现阶段,产学研用各主体边界清晰,条块分割明显;主体间缺乏合作与共赢理念,缺乏主动合作和换位思考意识,主体间网络式互动渗透缺乏,产学研用协同性创新效率不显著。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待遇由职称和业绩决定,体制内的考核、评定制度的固化,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科研人员难以在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和面向实际应用来开展合作式创新。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8.23•【字号】•【施行日期】2018.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门,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8月23日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机遇,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环境,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开放领域,提升投资促进水平1.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认真执行国家关于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农业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政策,放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汽车等制造业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等规定。

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各地各部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

支持外资参与我省创新驱动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海外人才在江西创业发展等战略实施。

支持外资依法依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引进外资。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工商局,各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排在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2.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加大招大引强力度。

对国内外各行业制造业龙头企业在江西投资总额超过2亿美元(新设或增资)或30亿元人民币,具体投向优势型、成长型和培育型产业,新设企业投产、增资企业扩产后,省财政按核定的实际引资金额2%的比例一次性奖励当地政府,最高奖励5000万元。

江西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

江西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6Vol.1 No.26〈区域发展〉江西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何源明(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摘要:近年来,江西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装备制造业成为江西省的发展重点,然而江西省装备制造业水平与我国发达省份发展程度还相差较大。

因此,研究江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对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26-0006-02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间接反映出国家经济实力,也是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基石。

2012年装备制造业也被江西省政府列入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过近8年的发展,江西省装备制造业势头较好,并成为了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柱,在智能制造、机械制造、汽车、航天、冶金、电子等行业出现了一批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包括华伍股份、国泰民爆、江铃汽车、洪都航空、昌河飞机、同方电子等,带动着江西工业的发展。

2018年江西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数分别占全省企业的比重均超过了五分之一,可见,江西省装备制造业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之一,不仅是支柱型产业,也是优势产业。

1 江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运行态势1.1 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现状装备制造业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各项经济指标在江西省规模工业企业中的比重较大,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18年,江西省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单位数达2 766家,约占全省规模企业单位数的23.78%;工业总利润高达519.92亿元,约占全省规模工业总利润的24.09%;工业增加值达到2 506.17亿元,大约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7.03%;主营业务收入为9 121.94亿元,大约占全省规模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28.44%;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有76.7万人,大约占全省规模工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数的32.81%。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江西经济发展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要点一
GDP
要点二
财政收入
江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按可 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 7%。
江西省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均实现增长,财政收支总体平稳。
要点三
就业和物价
江西省就业形势稳定,物价水平温和 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符合预期。
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产
江西省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保护生态红线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 控制环境污染。
优化创业政策、服务和平台,鼓励创业者和企业创新发展, 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竞争力。
THANKS
加强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鼓励外商投资和技术转移,提高江西省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优化招商环境
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服务和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和便利条件。
促进就业创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 平,增加就业机会。
优化创业环境
02
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运行情况
概述
2022年以来,江西省经济运行整体 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国前 列,表现亮眼。
工业增加值
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步增 长,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均实现增 长。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是当前中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的工作,也是对国家在推动社会发展是的良好参考。

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作用毋庸置疑,是绝对推动力,反过来说,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置可否的。

所以如何是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产生一个平衡点,使得两者可以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最后使得两者产生良性的互相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江西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和书籍,大致了解和梳理两者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影响机制。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历史进程和如今现状,对建国之后和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镇化率,速度和效果进行较全面的描述。

除此之外,大致分析江西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城镇化发展可能的原因。

其次,选取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相关数据,构建模型,运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得到大致两者的数量关系,得到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以及相关结论。

为江西省更有力地推进城镇化提出有关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环境分析江西省Abstract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the two main themes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 an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have long been the focus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object.A steady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the motive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economic growth is the fundamental impetus to urbanization level enhances unceasingly.How to maintain steady economic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steadily advancing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o keep the benign interaction. This needs u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jiangxi province. First of all, we book, and organize related literatures both overview and combing the basic theory of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mechanism.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from the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nowadays, on and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peed and the effect of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In addit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roughly to restrict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urbanization.Second, the selection of urbanization rate and the per capita GDP data, build the model, using the dynamic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get roughly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of the two, there is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ogether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so on, to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urban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urbanization;economic growth;situation analysis; jiangxisheng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绪言 (4)1.1选题背景和意义 (4)1.2研究现状 (4)1.3研究方法 (5)1.4论文结构安排 (5)第二章城镇化理论和问题的概述 (6)2.1 城镇及城镇化的内涵 (6)2.2 城镇化水平的衡量 (6)第三章江西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7)3.1 江西省城镇化发展历史进程 (8)(一)城镇化开始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8)(二)城镇化震荡停滞阶段(1958年~1977年) (8)(三)城镇化稳步发展阶段(1978年~2000年) (9)(四)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9)3.2 江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10)第四章江西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原因 (11)4.1 江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1)4.2 制约城镇化的原因 (12)第五章江西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4)第六章推进江西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15)致谢 (17)第一章绪言1.1选题背景和意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产出的持续增加,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江西县域经济的区域特征及发展建议

江西县域经济的区域特征及发展建议

江西县域经济的区域特征及发展建议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以来,县域经济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历年“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县域经济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本文对江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深入分析了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及地域差异明显等总体特征,最后为江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为江西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江西省县域经济研究”(05yi86)的阶段性成果。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区域地理概况江西省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毗湖南,北隔长江接湖北、安徽,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的腹地。全省交通便利,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分别从南北和东西贯通全境外,多条国道、高速公路与外省相连。江西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全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的78%,平原、岗地、水面的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2%。2004年末,全省耕地面积207.36万公顷,林地面积1062.92万公顷,淡水养殖面积36.38万公顷。[1](二)江西经济发展概况从纵向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总体经济实力不断提高。200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3495.94亿元[1],比1978年的87亿元翻了40多倍,比1990年的428.62亿元翻了8倍多。从横向看,目前江西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与中部内陆其他五省相比也有差距。这些差距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得以具体体现。以2004年为例,从全国来看,在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中,仅有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处于全国中游水平,其他都在全国处于靠后的位置;从中部六省来看,仅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在第3位,处于中游水平,GDP、人均GDP 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第5位,财政收入排在第6位,处于下游水平。县域经济是全省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因此,加强江西省县域经济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二、发展现状评述江西省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省,现有99个县及县级市(区),其中县70个、县级市10个、市辖县级区19个。本文的研究区域是江西省80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县和县级市,不包含19个市辖县级区。这80个县级行政单元的国土面积为15.59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3.41%,总人口为3443.4万人,占全省的80.38%。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县(市)充分利用自然、社会、文化资源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成为省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全省80个县(市)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达1628.7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6.59%。二是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地位突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省80个县(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达468.39亿元,占全省的65.81%,在GDP中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36个百分点。三是县域经济为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实体。80个县(市)有占全省80%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农产品,是全省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总体特征及发展水平分析(一)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来看,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自2000年起,中国第一个县域经济研究所——中部县域经济研究所连续五年对中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的基本竞争力进行了排序。该排序采用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参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等八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强(A)到弱(J)划分为十个等级。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来看,江西省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始终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中部六省也处于后进状态。江西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数始终在900—950之间,竞争力等级为Ⅳ等(全国共分五等)。在中部六省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江西省仅高于山西,排在第五位,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在2001—2005年期间,江西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第20位下降到22位,而山西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则由第27位上升到了23位[3] [4]。因此,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江西如果再不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水平极有可能沦为中部六省倒数第一。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来看,只有江西省与安徽省在历届百强县(市)排名中无一入选。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江西排位最高的南昌县仅排在206位。可见,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导致了江西县域经济的实力在全国相对落后。从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来看,江西省不仅数量少,而且很不稳定,时有时无。在第一、二、三、四届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中江西分别只有2、2、3、0个,而山西则有11、19、16、22个。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也是江西省县域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二)从工业化进程看,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是江西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县域经济的人均GDP来看。2004年,全省县域经济中人均GDP为4730元,折合美元不足600美元,处于H.钱纳里世界标准模式中的第二时期,即工业化初期阶段。从工业在江西省各县域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看。2004年,江西县域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的平均水平为28.75: 39.00:32.25,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6.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9个百分点。从城市化水平来看。若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城市化率,2004年,研究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为18.5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25个百分点。(三)从地域构成来看,地域差异明显在2004年的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序中,江西省80个县域经济实体的基本竞争力被划分为B-J九个等级(最高级别A级江西没有)。各级数量分别是B 级5个,C级4个,D级8个,E级14个,F级17个,G级12个,H级16个,I级3个,J 级1个。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将江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划分为四个档次,即B级和C级为第一档;D 级和E级为第二档;F级、G级和H级为第三档;I级和J级为第四档。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江西县域经济发展南北差距明显。综合地理位置、行政所属等因素,将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划为南部地区,其余的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上饶市、鹰潭市、新余市、萍乡市、宜春市等八个市划为北部地区。由此划分出来的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所辖的县市数量相当,北部地区包括42个县域经济实体,南部地区包括38个县域经济实体。从南北部各档次县域经济实体数量来看,位于第一档次的九个县市全部位于北部地区,第二档次的县市数南北部都是11个,第三、第四档次的县市数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从南北部县级市的竞争力水平来看。位于北部的县级市当中,只有德兴市和瑞昌市是属于第二档次,其余的乐平市、贵溪市、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都是属于第一档次,而南部的3个县级市当中瑞金市、南康市属于第二档次,井冈山市属于第三档次。可见,江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北部地区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二是以省会南昌为依托中心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高水平地区。这一地区集中了南昌县、丰城市、新建县、进贤县、樟树市、高安市六个县域经济竞争力位于第一档次的县市。这一地区是江西省县域经济基础最好的地区,也是未来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突破的中心地区。三是县域经济竞争力水平落后的县市呈环状分布于全省的外围地区。在全省38个与外省交界的县市当中,第三、第四档次的县市有28个,第二档次的县市9个,第一档次的县仅有1个。四、江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江西省80个县域经济实体的资源条件与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根据县情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县市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具有优势,也不可能处于完全劣势。各个县市应深入分析自身实际,广泛比较,准确把握自己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二)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江西省的县域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还不大。因此,实施工业化战略对于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以广丰县为例,通过相继推进“工业兴县”、“工业立县”、“工业强县”等战略,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30%,广丰县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县一举成为江西省的工业强县、县域经济强县。此外,南昌县、贵溪市、丰城市等县市也因为工业基础较为雄厚,县域经济的实力较强。(三)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就业与收入,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四)给予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县域经济基础薄弱,需要给予相关配套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如优惠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匮乏问题;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解决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用地问题。(五)重视生态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生态环境良好,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潜在优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充分利用好这个潜在优势,发展生态经济,如以生态农业与观光农业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以绿色食品工业为主的生态工业、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第三产业等。只有重视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江西统计局编.江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 中部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县域经济的情况[R].中国县域经济网,2006-4-20.[3] 刘福刚,孟宪江主编.中国县域经济年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中国县域经济网,历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2002-1-4、2002-12-10、2003-11-23、2004-11-6、2005-12-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浅谈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

浅谈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

浅谈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作者:徐慧艳王善坤来源:《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年第02期摘要:本文先对江西省发展林下经济意义做简析,然后在自然条件、地理位置以及政策等相关方面,总结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进而在合理制定规划方案、建设示范基地以及发展合作组织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和阐述林下经济发展策略。

关键词:江西省;林下经济;发展近几年来,林下经济成为林业产业的热门话题。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基础,以林业经济科技作为支撑,有效使用林下空间,在不影响林业产业经营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林下生产的动物和植物,以此来建设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整个林业经济的发展。

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不同,所以也形成多样化的林下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依靠的是自然资源,在政府部门、市场运作以及企业引导之下,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以种植与养殖生产作为重点,以此来提升当地农户的收入。

本文主要综合江西省的真实情况,对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做深入分析与阐述。

1 江西省发展林下经济现状截止到2018年,江西省林下经济总产值高达1 533亿元,位居我国前列。

从这个数据上可以看出,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江西省玉山县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该地区加强了对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

其中,主要是对林地划分了区域,并且进行重点保护,同时规范了林地的使用管理。

此外,玉山县林业还在当地的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全县共选聘安排97名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管护面积22 4670.8亩。

同时开展以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使用课堂培训结合现场指导等方式,推进林下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截止到现在,玉山县已在临湖镇岭下村建高产油茶基地102亩、下塘乡下塘村建覆盆子基地310亩、在下镇镇西山村建覆盆子基地150亩。

这些林下产业有效地为玉山县当地人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也提高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 [3]。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力量,是江西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赢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江西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结合发展实际,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培育增长新动能,下好发展先手棋,构筑竞争新优势,特编制《江西省未来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

本规划以2022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23-203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经过接续努力,江西已从整体上跨越工业化中期并加速迈向中后期,建成了新兴工业大省,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为未来产业布局发展、创新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第一节发展支撑产业规模实力实现跃升。

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功晋级“万亿元俱乐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跨上4万亿元台阶,利润总额突破3000亿元,工业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方阵”。

人均工业产值进入全国10强。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前列。

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新能源、航空、移动物联网等产业规模超千亿元,VR(虚拟现实)产业爆发式增长至8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6万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0家。

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9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超过4万亿元。

拥有省级(培育)产业集群126个,其中过千亿元产业集群4个。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26.0%、40.5%。

技术创新引擎不断增强。

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稳步增长。

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646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6家,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成功落户,围绕14个产业链布局组建了24个科技创新联合体,“一核十城多链”创新区域体系逐步形成。

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十一五期间各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以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例城镇化首先是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即农业就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业就业人口转移的过程,转移的速度越快,城镇化进程越快,转移的比例越高,城镇化的水平越高;其次,城镇化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第二、三产业比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再者,城镇化是城镇地域扩大、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中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同时,产业结构的改变又对人口的集中与分散产生反作用。

因此,产业结构变动是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以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变化情况为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及其地区差异。

一、城镇化水平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关系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如图1所示,2010年图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各省的城镇化水平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征,表现为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和广东)其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十分高,而城镇水平最低的内蒙古、甘肃等地其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也处于落后地位,反映了城镇化首先表现为非农就业人口向城镇集聚的特点。

将2010年我国各省每个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的大小关系将产业从业结构划分为六个类型(见下表的注释①),并将各省按照城镇化水平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1.城市化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地区——上海、北京和天津——其居民的就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占绝对优势;2.城镇化水平未达到70%但城镇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地区——广东、辽宁、浙江、江苏和福建——其二三产业就业比重相差不大,大部分以第二产业略占优势;3.我国其它大部分省区从业结构都以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最,城镇化水平越低,其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高;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产就业与其它产业就业比重差距缩小,体现出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江西调查总队面试题目(3篇)

江西调查总队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自我介绍尊敬的各位面试官,大家好!我叫XXX,毕业于XXX大学,专业为XXX。

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江西省调查总队的面试。

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绍:1. 家庭背景: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注重对我的品德教育,使我养成了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品质。

2. 教育经历: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习经历:在校期间,我曾参加过XXX公司的实习,负责市场调研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市场调研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积累了实践经验。

4. 个人特长:我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

5. 选择江西省调查总队的原因:我认为江西省调查总队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良好氛围的机构,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希望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调查总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专业知识1. 请简要介绍市场调查的基本流程。

市场调查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调查目的、设计调查方案、收集数据、整理与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2. 请谈谈你对抽样调查的理解。

抽样调查是一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

抽样调查具有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

3. 请列举几种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

常用的市场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4. 请谈谈你对数据整理与分析的理解。

数据整理与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类、统计等操作,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数据整理与分析是市场调查的重要环节。

三、综合分析能力1. 请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我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提升、环境保护等。

但同时也充满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建设、消费升级等。

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

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及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2009年11月)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1. 粮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 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基地建设3. 果、茶、苎麻现代栽培4. 蔬菜、花卉无土栽培5. 油茶林改良6. 彩色棉花引种7. 花卉生产和苗圃基地的建设8. 名优特水产养殖及精深加工9. 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和养殖技术10. 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疾病防治11. 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生物工程12. 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13. 种(苗)脱毒技术开发和应用14. 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以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15. 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6. 土壤污染防治及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17. 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研究开发18. 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9. 奶牛养殖20. 牛羊胚胎(体内)及冷冻精液工厂化生产21. 农业生物技术研发22. 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23. 农、林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江西地方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以及生物基因库建设24. 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25. 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态家园等)26. 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7. 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28. 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9. 动物疫病的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新药开发30. 高产牧草人工种植31. 绿色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及应用32. 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33. 农牧渔产品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34. 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35. 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6. 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37. 竹藤基地建设及竹藤新产品生产技术开发38. 中幼林抚育工程39. 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0. 珍贵用材树种遗传改良及定向培育41. 江西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保育技术开发42. 非木质森林资源培育及开发利用43. 林地地力维护及可持续经营技术开发44. 林业基因资源保护45. 野生动植物种源繁育、培植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46. 地道中药材和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养)殖47. 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的人工培育及开发48. 木基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49. 竹质工程材料、植物纤维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50. 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和应用51. 生物质能的开发及能源农、林业二、工业(一)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52. 飞机及零部件开发制造53. 航空发动机开发制造54. 机载设备系统开发制造55. 直升机总体、旋翼系统、传动系统开发制造56. 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开发及生产57. 航空航天用燃气轮机制造58. 卫星、运载火箭用的零部件制造59. 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及系统软硬件产品、终端产品开发生产60. 航空器地面模拟训练系统开发制造61. 航空器地面维修、维护、检测设备开发制造62. 卫星地面系统及设备63. 船舶中辅机、无线通讯、导航设备及配件设计与制造64. 船用动力系统、电站、特辅机制造65. 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系统设计开发66. 自动变速箱、重型汽车变速箱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具有自主产权(品牌)的先进、适用汽车、发动机制造67. 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设计及制造68. 汽车轻量化及环保型新材料制造69. 汽车重要部件的精密锻压、多工位压力成型及铸造70. 汽车、摩托车型式试验及维修用检测系统开发制造71. 压缩天然气、氢燃料、合成燃料、液化石油气、醇醚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72. 先进的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输车、多轴大型专用车辆73. 先进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开发制造74. 城市用低底盘公共汽车开发制造75. 国家级检测中心用于汽车、摩托车型式认证检测系统开发76. 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及刀具制造77. 三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交流伺服装置、直线电机制造78. 新型传感器开发及制造79. 轿车轴承、铁路机车轴承、精密轴承、低噪音轴承制造80. 大型、精密、专用铸锻件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81. 转轮直径8.5米及以上混流、轴流式水电设备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82. 大型贯流及抽水蓄能水电机组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83. 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成套设备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84. 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85. 40万千瓦及以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设备制造86. 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87. 高压电瓷制造88. 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生物质能等)89. 3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氨成套设备制造90. 60万吨/年及以上乙烯成套设备制造技术91. 集散型(DCS)控制系统及智能化现场仪表开发及制造92. 数字照相机及关键件开发与生产93. 精密仪器开发及制造94. 新型仪表元器件生产95. 新型液压、气动、密封元器件及装置制造96. 自动化焊接设备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97. 可控气氛及大型真空热处理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98. 安全生产及环保检测仪器设计制造99. 城市垃圾处理设备制造100.粉煤灰储运、利用成套设备制造101.井下无轨采、装、运设备制造102.高效、节能煤矿机械设备技术开发及制造103.废旧电器、塑料、废旧橡胶回收利用设备制造104.工业机器人及其成套系统开发制造105.50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综合采掘、装运成套设备及大型煤矿洗选机械设备制造106.2000万吨级/年及以上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制造107.大型油气集输设备制造108.自动化高速多色成套印刷设备制造109.种、肥、水、药高效施用和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具制造110.5吨/时以上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开发制造111.禽、畜类自动化养殖成套设备制造112.设施农业设备制造113.秸杆综合利用关键设备制造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及设备114.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花卉、牧草、肉食品、水产品的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干燥、运输、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开发与制造115.农用废物的综合利用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的综合利用设备制造116.节水灌溉新技术设备制造117.湿地土方及清淤机械制造118.特种防汛抢险机械和设备制造119.农业、林业机具新技术设备制造120.农业(棉花、水稻、玉米、豆类、草饲料等)收获机械制造121.食品行业的高速、无菌灌装设备、贴投机等关键设备制造122.氨基酸、酶制剂、食品添加剂等生产技术及关键设备制造123.皮革后整饰新技术设备制造124.高新技术制浆造纸机械成套设备制造125.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及设备制造126.新型打印装置制造127.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保护技术、设备制造128.新型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制造129.石油机械技术开发及制造130.7000米及以上深井钻机成套设备设计制造131.营林及人工植被工业化生产设备制造技术开发132.大型工程施工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133.电控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与制造134.蓄冷(热)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35.大型能量回收装置成套设备设计制造136.“三废”处理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137.高性能清淤设备制造138.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备制造139.自动气象站系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40.特种气象观测及分析设备制造141.地震台站、台网和流动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开发及仪器设备制造142.地质灾害监测治理新技术及设备研发143.有害气体净化设备制造144.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相关技术及设备145.报废汽车拆解、破碎处理设备制造146.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47.机械产品开发用先进试验、检测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48.智能式低压电器制造149.先进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50.大型真空电子束焊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51.安全生产及环保检测仪器新技术设备制造152.旅游抢险系统和设备制造153.消防灭火装置生产及开发(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高能脉冲灭火枪)(二)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154.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155.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宽500毫米以上配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新一代大容积机械化焦炉建设156.煤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工艺技术应用157.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技术应用158.120万吨/年以上大型链篦机回转窑和带式球团焙烧机等氧化球团生产159.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还原法炼铁160.先进适用的熔融还原技术开发及应用161.废钢加工处理(分类、剪切和打包,不含炼钢)162.合金钢大方坯、大型板坯、圆坯、异型坯及近终型连铸163.50万吨/年及以上不锈钢冶炼、热轧生产164.现代化热轧宽带钢轧机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165.薄板坯连铸连轧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166.热轧酸洗板167.高强度钢168.高速重载铁路用钢生产169.电站用高压锅炉管及油、气等长距离输送用钢管170.H型钢、400MPa及以上螺纹钢筋171.冷连轧宽带钢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172.冷轧不锈钢板173.冷轧硅钢片174.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应用175.直径55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176.大型高炉用微孔、超微孔炭砖生产177.优质合成、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178.铁合金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利用179.全燃煤气热电联产180.蓄热式燃烧技术应用181.冶金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182.氧化球团生产183.高风温热风炉长寿技术开发及生产184.高炉富氧喷煤技术开发及生产185.高炉高效长寿综合技术开发及生产186.表面镀锌(锌铝)、彩色涂层187.板型控制系统188.有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189.铜、铅、锌、铝大中型矿山建设190.高效选矿药剂开发191.紧缺资源的深部及难采矿床开采192.有色金属湿法冶炼193.硫化矿物无污染强化熔炼工艺194.高效萃取设备和工艺技术开发195.铝及铝合金快速铸扎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96.低品位、难处理铜、金矿利用技术开发197.高精铜板、带、箔、管材生产及技术开发198.高精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铸轧生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199.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金属材料制造200.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201.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和陶瓷材料生产202.稀有、稀土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如高性能稀土永瓷材料及制品、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荧光材料、稀土磁致伸缩材料、稀土晶体材料、稀土抛光粉、稀土农用产品、高温超导材料、稀土永磁电机、稀土硫化物涂料及颜料的开发及规模化生产)203.高纯稀土氧化物和高纯稀土单质提取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204.锡化合物、锑化合物(不含氧化锑)205.高性能磁性材料制造206.超细粉体材料、电子浆料及其制品207.钽铌冶炼、加工208.高比容电容器级钽粉、细径钽丝、片式钽电容器、钽酸锂晶体、声表面波滤波器等钽铌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制造209.钨金属的精深加工和应用210.镁铝合金材料制造211.地铁用高性能金属材料制造212.非晶合金薄带制造213.新型刹车材料制造214.高品质镁合金铸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术及开发215.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216.焙烧、热压预氧化和细菌氧化提金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217.纳米材料和特种粉末及其制品制造(三)食品工业218.粮食、蔬菜、水果产品的储藏及加工219.牛、羊、猪、鸡、兔等禽畜系列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220.天然食品添加剂原料开发与生产221.高档白酒、果酒及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优质啤酒222.果蔬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的开发与生产223.蜂产品的加工224.旅游休闲食品的开发与生产225.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与生产226.婴儿、老年人食品及功能食品的开发与生产227.高档烹任油等食用油脂加工228.新型抗原保鲜剂、食品级酶制剂及新型助剂开发与生产229.茶多酚生产技术开发230.乳制品(液体乳、杀菌乳、酸乳、乳饮料等)开发与生产231.水产品加工开发与生产232.食品保鲜速冻233.新型生物发酵食品、功能食品生产234.食品超微粉碎技术开发生产(四)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23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236.天然药物、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237.新型抗癌药物、治疗肿瘤药物、治疗糖尿病药物及新型心脑血管药开发与生产;238.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239.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240.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241.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242.医药生物工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243.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和药物开发与生产244.维生素类烟酸,氨基酸类丝氨酸、色氨酸、组氨酸等生产245.新型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技术开发与生产246.酶技术开发247.微生物开发利用248.抗生素提炼和纯化技术开发249.大规模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发酵生产、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250.新菌种培育251.达标(SPF级或清洁级)动物养殖与供应252.药物生产中的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自控技术等开发和应用253.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254.制剂新辅料开发与生产255.新型计划生育药物及器具开发与生产(含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药,第三代宫内节育器等)256.中药脱农残、脱有害元素技术的开发、中药质量检测技术的开发257.药品生产中大规模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开发258.压力脉动固态发酵技术开发259.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260.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输液(血)器、医用导管、血袋制造261.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262.数字化医学影像产品及医疗信息技术开发与制造263.早期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开发制造264.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开发制造265.医疗急救及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开发生产(五)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266.2.5GB/S及以上光同步传输系统建设267.155MB/S及以上数字微波同步传输设备制造及系统建设268.网管监控、七号信令、时钟同步、计费等通信支撑网建设269.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270.IP业务网络建设271.卫星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建设272.数据通信网设备制造及建设273.智能网等新业务网设备制造及建设274.宽带网络设备制造及建设275.增值电信业务平台建设276.32波及以上光纤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设备制造277.10GB/S及以上数字同步系列光纤通信系统设备制造278.PDH光端机开发制造279.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建设280.支撑通讯网的新技术设备制造281.同温层通信系统设备制造282.数字移动通信(含GSM-R)、接入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制造283.大中型电子计算机及高性能微机、工作站、服务器设备制造284.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其装备制造285.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制造286.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及芯片开发制造287.新型节能、高可靠半导体照明光源产品制造288.液晶彩色显示器半导体背景光源产品制造289.电子专用材料制造290.软件开发生产29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测试(CAT)、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系统开发生产292.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工模具制造293.大容量光、磁盘驱动器及其部件和数字产品用存储卡制造294.新型显示器件、中高分辨率彩色显像管/显示管制造及技术开发295.数字音视频广播系统设备制造296.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播放机盘片制造297.只读光盘和可记录光盘复制生产298.数字摄录机、数字录放机、数字电视产品制造299.普通纸传真机制造300.信息安全产品、网络监察专用设备开发制造301.数字多功能电话机制造302.单晶硅及晶片制造303.多普勒雷达技术及设备制造304.汽车用LED照明产品的制造305.医疗电子产品制造306.金融电子设备制造及系统建设307.无线局域网(Wi-Fi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技术开发、设备制造308.城市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的开发制造309.IC卡及读写设备制造310.计算机与外部设备制造311.光机电一体化(先进制造技术设备、机电一体机械设备、机电基础件、仪器仪表、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医疗器械)312.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开发313.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开发(六)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314.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矿山建设315.资源节约和环保型氮肥装置建设以及原料本地化、经济化改造316.优质磷复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317.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及中间体开发生产318.林木生态有机专用肥开发生产319.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和改造无机化工生产装置320.环保型涂料生产321.新型生物化工产品、专用精细化学品和膜材料生产322.新型高效、无污染催化剂开发及生产323.有机硅、有机氟及高性能无机氟化工产品生产324.无机纳米及功能性材料生产325.氯化亚砜后续产品的开发和生产326.AC发泡剂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327.生物法丙烯酰胺及其深度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328.氯碱深加工产品生产329.有机氯产品生产330.离子膜法烧碱生产331.尿素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332.赤霉素生产333.合成皂化技术开发334.新型染料及其中间体开发及生产335.大型芳烃生产装置建设336.提高油品质量的炼油及节能降耗装置改造337.大型乙烯建设(80万吨/年及以上)338.大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树脂新工艺、新产品开发339.大型己内酰胺、乙二醇、丙烯腈的生产技术开发和成套设备制造340.大型合成橡胶、合成胶乳和热塑性弹性体先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制造341.新型环保型油剂、助剂等纺织专用化学品生产342.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产343.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344.高等级道路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特种沥青生产345.低硫含酸重质原油综合利用346.高效汽油抗爆剂生产347.合成树脂加工用新型助剂、新型吸附剂、高性能添加剂和复配技术开发348.20万吨/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349.氯化法钛白粉生产350.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配套专用材料、设备生产351.醇醚燃料生产352.采用蒸汽法工艺且规模在3000吨/年以上的松香生产353.以脂松香、松节油为原料规模在1000吨/年以上的精深加工354.林业化学产品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生产355.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建设和改造无机化工生产装置356.新型生物化工产品、精细化学品和膜材料的生产357.民爆器材技术开发和生产358.人工增雨火箭生产359.粉状乳化炸药生产360.人造板热磨、木片水洗、砂光技术开发361.日产4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及装备和配套材料开发362.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开发生产363.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生产364.3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和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开发与生产365.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生产366.新型管材(含管件)技术开发制造367.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装备和节能、安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368.一次冲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节水型小便、蹲便器及节水控制设备开发生产369.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的高纯、超细、改性等精细加工矿物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制造370.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产品生产中消纳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37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机械化成型技术开发372.散装水泥装备技术开发373.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剂技术开发与生产374.50万吨/年及以上人工砂生产线及其技术装备开发生产375.10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建设376.20万立方米/年以上大型石材荒料、30万平方米/年以上超薄复合石材生产377.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开发378.玻璃、陶瓷、玻璃纤维窑炉用高档耐火材料生产379.特种玻璃、特种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生产380.人造金刚石单晶生产381.利用电石废渣等固定废弃物生产高档建筑用装饰材料382.铂铼回收技术开发383.热稳定剂生产技术开发384.染料亲和层析技术开发385.亲和双水相萃取技术开发386.扩张床吸附技术开发(七)轻纺产业387.非金属制品模具设计、加工、制造388.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389.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农用多层薄膜开发、生产390.高技术陶瓷(含工业陶瓷)产品及装备技术开发391.陶瓷原料的标准化精制、陶瓷用高档装饰材料生产392.年产50万件及以上高档卫生瓷生产393.陶瓷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394.天然香料、合成香料新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395.新型、生态型(易降解、易回收、可复用)包装材料研发、生产396.新型塑料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超低噪音排水塑料管、防渗土工膜、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开发、制造397.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开发及应用398.数字化、网络化、多色化、联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出版物印刷和具有多色凹印设备、高档、环保包装生产线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399.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无汞碱锰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锌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400.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化学纸浆漂白工艺开发及应用401.新型环保复合材料制造402.节能照明产品生产及技术开发403.环保节能家用电器生产及技术开发(如CFCS替代技术及无氟制冷产品,家电制造业及小家电)404.光、机、电一体化缝制机械及特种工业缝纫机开发制造405.生态皮革以及皮革后加工406.中、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407.中高档针织面料生产408.采用化纤高仿真加工技术生产高档化纤面料409.各种差别化、功能化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生产410.纤维及非纤维用新型聚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葵二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生产411.纺织用高粘度特种聚乙稀醇生产。

江西省现代化农业发展SWOT分析

江西省现代化农业发展SWOT分析

西省农业基础设备较为缺乏、田间灌溉系统配套不够 齐全、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足等导致江西省农业产品在 市场上竞争力不够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地方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支持 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及财政支持对推动江西省现代化农 业具有重要的作用。1)政府要加强招商宣传力度,从 政策上予以倾斜,从而让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江西省现 代化农业的建设进程中。通过政策积极引进更多的外 来资金进入到江西省的现代化农业建设中,同时要增 强本土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从而加大对江西省农业现 代化发展的资金投入。2)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财政支 持及科研投入力度。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依靠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力量和现代化经营管理理 念,因此农业科研投入的整体水平应该逐步得到提高, 实现科教兴农[4]。 3.2 完善农业推广体系
根据美国、日本等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经验, 我国想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快速转变可以从 2 个方面努力。1)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改变现有 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企业化,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2)实现农业从业人员 的现代化,把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现代化企业经营 理念及互联网思维加入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领 域,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企业化。 1.2 现代化农业的衡量指标
联网 +”,进而将销售的利润最大地留在企业内部, 同时要加强对品牌的建设,品牌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质 量、信誉、形象。一个好的知名品牌可以带来很多的 利润,也会反向促进中药材的数量向质量的转变。要
参考文献: [1] 秦桂芳,李琳,冯尚彩 . 鲁南地区中草药资源调
查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
设店铺进行销售,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展示中药材的 科学的种植,使农民和企业双双受损,拖慢企业发展

江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测算及影响因子分析

江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测算及影响因子分析

近年来,多地出现村庄衰落现象,主要是由于村庄产业缺失导致人口外流造成[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而乡村振兴需要依托产业兴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发展农村经济,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在这个背景之下,农村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子商务都在积极发展。

学者们针对国内农村产业融合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乡村旅游业、服务业等产业方面的研究探查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2-3],一方面,相对以往农村产业的模式,部分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收效应提高50%以上[4-5]。

另一方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协调机制不全,农民卖得难,消费者买得贵,农村劳动力迁移导致村庄空心化严重[6]。

目前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对农村产业融合测算,形成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农村产业融合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的探究,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嬗变过程[7],依据从分工理论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进行了定义[8]。

在借鉴以上经验的基础上,本文综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 ,HHI )、灰色关联分析和熵值法对江西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进行了测算,梳理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阐述了农业与相关行业的内在特点和产业融合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1研究方法1.1背景资料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土地面积16.69万km 2,总人口4666.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986.8万人,比重42.6%。

农业农村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一流,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是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供应地,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

根据研究结果,结合江西省农村产业现状,提出江西省农村产业发展建议。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3.30•【字号】赣府厅发[2004]16号•【施行日期】2004.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4年3月30日赣府厅发[2004]16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3〕26号)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赣发〔2003〕18号),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划入的职责1.原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承担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地方金融发展、省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发行联审小组日常工作的有关职责。

2.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制定的职责。

(二)转变的职责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把投资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

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对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符合产业政策、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

对必须经行政审批的投资项目,要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设定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和透明度。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1 文 献 综 述
早在 3 0 0多年前 ,现代政治经济学 的鼻祖威 廉・ 配第 ( wi l l i 锄 P e t t y , 1 6 5 2 ) 就注 意到了产业结 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当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进 人工业化时代之后 ,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问题开 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 克拉克( C l a r k , 1 9 4 0 ) 对美国的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 , 指出美 国就 业结构的转变顺序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 , 继而 到第三产业 , 但缺乏相应的实证分析 . 美 国经济学 家库兹涅茨 ・ 西蒙( S i m o n K u z n e t s , 1 9 4 9 ) 在前 人研 究 的基础 上研究 了各 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的 关系 , 指 出在经济发展的不 同阶段产业结构对经济 增长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 , 然而却没有对各 国应该 采取怎样的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此后 , 又有许多国内外 的学者对经济增长和产 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分析表 明, 产 业结构 的逐渐优化对地区 G D P的增长产生 了重大 影响 ,鉴于各个地区的发展态势以及模式的不 同, 适用于各个地 区的产业结构模式也就会有所差异. 钱纳里 ( C h e n e r y , 1 9 6 8 ) 通过分析部 门增长的决定要 素, 并利用 5 1 个 国家的经验数据发现 , 当一个 国家 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 , 服务业和农业结构比例变 化最小 , 而制造业增长最大 , 由此提出产业增 长的 模式应 以工业化模式为主, 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 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罗默 ( R o m e r , 1 9 9 8 ) 通过对 经济增长 的计算后认 为, 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 步( 含经济制度 的变迁 ) 贡献的 , 而短期经济增长则 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 的增加贡献 的. M i c h a e l P e n e d e r( 2 0 0 3 ) 在传统偏离 一份额分析 的基 础上 , 运用动态面板估计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的 2 8 个 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证实 ,在 2 O 世纪

江西省主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布

江西省主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布

江西省主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布江西省新闻出版局(江西省版权局)2009-06-23 来源: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网站【字体:大中小】工业园区是我省“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极。

印刷业是一个加工产业,它的兴衰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文化发展了,可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省印刷产业的发展,为投资我省印刷领域的投资者做好服务,我们依据《江西省工业园区“十一五”发展规划》(赣发改工业字[2006]969号),编制了《江西省主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布》,供投资者参考。

主要工业2010年预计地区产业结构情况园区产值南昌市(重点发展以实现年销售收南昌咼新发展电子信息、应用软件、生物电子信息、汽车与零入超300亿技术产业医药、资源深加工、机电一体化部件、机械装备、轻丿元。

开发区等五大产业。

工造纸、化纤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发展以奥克斯为龙头的现代家南昌经济实现年销售收光机电一体化、食品电,以奔驰中客、江铃为龙头的技术开发入超300亿饮料等为主的特色产汽车产业,以中国普天、L-COS区丿元。

业。

着力建设好南昌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三大产咼新技术产业开发业。

区、南昌经济技术开江西南昌发展医药医疗器械、汽车汽配、实现年销售收发区、江西南昌小蓝小蓝经济机电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加工入达200亿经济开发区、江西新开发区等五大支柱产业。

丿元。

建长堎工业园区、南江西新建发展食品、建材、服装、包装、实现年销售收昌英雄经济开发区、长堎工业鞋业、印刷、电器及关联产业为入超100亿元南昌昌东工业园区、园区。

特色的产业。

南昌昌南工业园区、发展针织服装、汽车摩托车及零南昌昌东实现年销售收江西安义工业园区等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化工建工业园区入80亿元11个工业园区)。

材等四大支柱产业。

九江市(重点发展石江西九江实现年销售收油化工、汽车制造、经济开发入超300亿元有色冶金、新型建材、区纺织服装、信息光电、九江出口实现年销售收食品加工等为主的特加工区入超100亿元色产业。

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性

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性

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性[摘要]文章以江西省为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互关系。

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同时,职业教育也是地方经济稳定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经济相关性近年来,江西职业教育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在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紧贴江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需要,以发展高职为龙头,以中职技校和各类培训为双翼,走出了一条质量高、特色浓、成效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目前,已经形成了高职、中职和短期培训的多层次办学结构和公办、行业办、民办为一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初步构建了中职与高职对接、专业与市场对口、学校与企业对话、公办与民办并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

一、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关系的定性分析1.地方经济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

地方经济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前提。

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必要条件,如人力、财力、物力等;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包括劳动力数量、结构和素质等方面新的需求。

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决定职业分化程度,同时决定了各种专业的就业机会及对劳动力要求的层次,从而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

就职业教育发展的条件而言,无论是扩大办学规模还是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资金,这些资金一是来自学杂费收入,二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还有一些是来自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赠,这些无一不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有关。

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图 l 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图
学者从 理论上论述了产业集 群在县域经济发展 中重要的
中郡县域经济研 究所发表 的 《 第九 届全 国县域经济基 本
地位与作用 ,其丰硕的研究 成果为产业集群和 县域经济发展 竞争力与科学发 展评价报告》 中显 示 ,河南省县域经济 总体
的政 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则立足 于产 业集群与县域 实 力位 列全 国第 8位 、中部地区第 l ;从全 国百强县个 数 位 经 济之间发展关系研究 ,通过剖析河南省 产业集群与县域经 来看 , 河南省有 8 , 南省 6 ,山西省 、江西省各 2 , 个 湖 个 个 济发展关系现状 ,找到处于工业化 中前期的地 区的产业 集群 安徽省 与湖北省没有县域 单位进入百强县 。由中国社会科学 与县域经济 发展 关系 。 联 合研 究中心发布的 “ 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名 单中 ,河南省
I 农村发展 1
农业经济
2 1/ 0 17
产 业集 群 与 县 域经 济发 展 关系研 究
以河 南省 为例
◎李姗姗
摘 要 :本文运 用典型相 关分析 的方法对产 业集群 与县域 经济发展 关 系进行 实证研 究。结果表 明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是
相辅相成 、相 互促进 的正相关关 系,但 是在工业化发展 的 中前期 ,二者 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有限 ,产业集群未成为带动县域 经 济发展有效方式 。 关键词 :河 南省 产业集群 县域 经济

和提高农 民收入 水平等方面有着 巨大的作用 ,其特点是在 市 场 主导 下自下而上形成 、以走 低端 市场路线 的传统产 业集群

文 献 回 顾
我 国学 者在借鉴 国外产业 集群相关理论 }基础 上 ,结合 为 主 。 向

江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协整研究

江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协整研究

个 经 济 的 产 业 结 构 又 是 由 其 生 产 方 式 所 决 定 的。 为此 , unt[ 5 K zes2 0个 国家 的经验 数据 进 行 比 1 用
的国内生产总值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来表示
产业 结 构 , 于经 济增 长 。采用 国 内生 产 总值 指数 对 G P , 中 17 D I其 9 8年 的指 数为 10 0 。样本 数据 均来 自 《 西 省 统 计 年 鉴 20 } 江 08 ,样 本 区 间 为 17~ 07 98 20 年 。数 据 的 自然对 数变 换 不改 变原 来 的协 整关 系 ,
第3 卷 第6 1 期
2 1 年 1 月 00 2
江西理 工大学学报
Ju n l f in x U ies yo ce c n e h o g o r a o a g i nv ri f S in ea dT c n l y J t o
Vo1 1N o6 . . . 3
aslyetf用 i " 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 , 以期 cuatts)l 于 确定 经济 时 间序 列 变量 之 间是
收稿 日期 :0 0 0 — 7 2 1 — 3 1 作者 简 介 : 赵 阳 ( 95 )男 , 士 18一 , 硕
江 西理 工大 学学报
21 0 0年 1 2月
结构 调整具 有 明显 的增 长效应 ,加 速 产业 结构调 整 、促进 经 济增 长在理 论上 和 实践 中具 体 可行 性 。而短期 发展 中, 江西省 第二 产业 的发 展 也还是 至 关重要 的 。
关键 词 : 江西省 ; 经济增 长 ; 产业 结构 ; 整检验 协
中 图分 类号 : 2 40 F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理,将模型(4)与(5)中的 X 和 Y 相互替换位置,可以检测 Y 是否是 X 的格兰杰原因。
4. 实证分析
4.1. 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了江西省 2000~2018 年的相关指标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用人均 GDP 代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情况,选取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三个指标体现产 业结构情况,并以人均 GDP 作为被解释变量,各大产业值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DOI: 10.12677/ass.2019.87181
1318
社会科学前沿
肖玲
2.2. 国内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的热点话题,国内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孔朝莉、李国徽、黄美婷等[5]建立了岭回归模型,探讨了海南的人均 GDP 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 得到了在海南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素英、李延军、金浩[6]也是运用岭回归方法, 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还针对河北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提出了相关建 议;鲁齐[7]分析了上海、 南京、合肥三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发展 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论;程毛林[8]采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苏州服务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有时估计出的回归系数不符合现实情况,不能客观反映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影响预测结
果的准确性。
岭回归的方法就是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方法,它是给矩阵 X T X 加上一个对
角矩阵,增大矩阵的特征值,在将奇异矩阵转化为非奇异矩阵的同时,提高估计的参数的稳定性,让回
归系数更切合实际。岭回归是用以下方法来求解回归系数 β:
肖玲
明,三大产业对经济发展都有促进的作用,三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由大到小为:第三产业、第二 产业、第一产业。此外,货币供应量会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第一产业的结果则相反。为 了促进江西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文章在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岭回归,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进行实证分析前,防止不同指标的不同数量级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要统一将数据标准 化,下文都是基于标准化后数据的分析结果。本文的数据都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表 1 为文章选取的 变量与符号代表的含义。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岭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研究了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文中 以人均GDP和货币供应量代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以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代表产业结构。研究结果表
文章引用: 肖玲. 江西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7): 1317-1326. DOI: 10.12677/ass.2019.87181
(1)
式中,Y 是因变量,X 是自变量,β 为回归系数,ε 为随机误差。其中,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多元线性回归 模型的系数为:
( ) β = X T X −1 X TY
(2)
( ) 当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时,矩阵 X T X 为特征值很小的奇异矩阵。由于矩阵
XT X
−1
对角线上
的值很大,使得估计出的参数极不稳定,当稍微改变下数据时,参数估计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此外,
Open Access
1. 引言
人均 GDP 是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在宏观经济指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计算人均 GDP, 能够整体把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而言,科技水平、消费 水平、居民收入、经济政策和劳动力等众多因素对人均 GDP 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很多学者对于影响经 济发展的各个因素都有相关的研究,无论是对不同的地区还是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差异 性。
DOI: 10.12677/ass.2019.87181
1319
社会科学前沿
肖玲
s
∑ = Yt
αiYt−i + e1t
(4)
i =1
s
k
∑ ∑ Yt = αiYt−i + β j X t−i + e2t
(5)
=i 1=i 1
2) 作出原假设 H0 : β=1 β=2 = β=i 0 ,构造 F 检验统计量,即:
Received: Jul. 8th, 2019; accepted: Jul. 22nd, 2019; published: Jul. 29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method of ridge regression and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Jiangxi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GDP per capita and the money supply represent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industrial value is represented by the added value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have a promoting effe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big to small is as the following: tertiary industry, secondary industry and primary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money supply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but the results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re the opposit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the article gives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t the end.
=F
( SSR2 − SSR1 ) k SSR1 (n − s − k )
~
F (k,n − s − k)
(6)
3) 运用 F 检验来检验原假设,如果在选定的显著性水平 α 上计算的 F 值大于临界值 Fα 时,则拒绝 原假设,认为在所有的 βi 中至少有一个显著不为 0,表明 X 是引起 Y 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认为 X 不是引起 Y 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3. 研究方法介绍
3.1. 岭回归
岭回归是对最小二乘估计进行改良的一种有偏估计的方法,专用于处理共线性的问题。它不具有最
小二乘回归的无偏性,同时还以损失部分信息、降低精度为代价来获得更可靠、更符合实际的结果。在
处理病态数据的问题上,岭回归要优于最小二乘回归。
有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 X β + ε
( ) =β X T X + kI −1 X TY
(3)
在式(3)中,k 表示的是领回归参数,其取值为 0 ≤ k ≤ 1 。当 k = 0 时,式(3)就变成了最小二乘回归,即为 无偏估计;当 k ≠ 0 时,预测方差会随着 k 值的增大而增大,此时为有偏估计。所以,参数 k 不仅要消除 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还是使自身的值尽可能小。一般情况下,k 取当岭轨迹图趋于稳定时的最 小值。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8(7), 1317-1326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19.87181
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Ridge Regressi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江西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肖玲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江西 南昌
收稿日期:2019年7月8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29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还是产业结构。当然,其他因素如科技水 平、教育水平、劳动力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也深入探 究了江西省的产业结构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文章用人均 GDP 以及货币供应量指标 来代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用三大产业增加值来代表产业结构,选取了 2000~2018 年这 19 年的人均 GDP、货币供应量和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数据作为样本,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简要地分析三大产业与 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再运用岭回归的方法研究两者间的关系,最后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货币 供应量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本文在利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并根据研究成 果,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为今后的研究和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