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明之一:礼者理也,德之质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穆论“礼”
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 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中国
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礼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四个层面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人的身与心的关系
礼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 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 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 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 教人,使人以有礼, 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曲礼》
子大叔曰:“夫礼,天之经 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昭
公二十五年)
《左传》论礼
申叔时曰:“信以守礼,礼以庇 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
(成公十五年)
赵衰曰:“说《礼》《乐》而敦 《诗》《书》。《诗》《书》,义之 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 义,利之本也。”(僖公二七年)
三、东周进入礼学的时代
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纣乃重刑辟,有砲格 之法。(《史记·殷本纪》)
殷人迷信天命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曰:“ 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 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 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 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 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 挚。’今王其如台!”王曰:“呜呼! 我生不有命在天?” ——《尚书·西伯戡黎》
周人的崇德传统
周的始祖稷尧时为农师。夏太康之乱后,后 稷之子不窋失去官职,到戎狄之间为生。不窋之 孙公刘辛勤经营农业,四方来归。公刘死后,其 子庆节迁居于豳(今陕西漆县)。八世之后,古 公亶父继承后稷、公刘的业绩,积德行义。戎狄 常来袭击,索要财物,古公亶父宽厚为怀,满足 其要求。戎狄进而索求土地和民众,激起周人愤 怒,欲与之一战。古公亶父不忍让民众牺牲,便 率亲属渡过漆水、沮水,翻越梁山,迁往岐山。 豳地民众扶老携幼,跟随他到岐山,周围民众纷 纷归往。于是他建造城廓宫室,革除戎狄陋俗, 设立官制,国号为“周”。
纣王无道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
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
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 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 置其中。慢于鬼神。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
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得人心者得天下
古公亶父之孙姬昌光大前辈重农业、尊道德 的传统,“笃仁、敬老、慈少”,仁爱遍及万民。 又能礼贤下士,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等贤 士都来投奔,包括远在孤竹国的伯夷、叔齐。文 王积善累德,美名卓著,声誉日隆,引起纣王不 安,乃下令将其囚禁于羑里。周人献上美女宝马 珍奇,纣王不仅释放姬昌,还命他为西伯。当时, 纣王用“炮格之刑”镇压民众,为使无辜民众免 受痛苦,西伯将洛西之地献给纣王,以换取他废 除酷刑。西伯的仁爱与纣王的暴虐适成鲜明对比, 民心归之如流水,三分天下有其二。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二、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
王国维指出:“殷周之兴亡,
乃有德与无德之兴亡”,乃是
“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而其
谋虑,“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
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 能梦见也”。
礼是道德理性的体现
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 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左传·文公》十八年
礼是中国与夷狄相区别的标志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 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 中国之。
——韩愈《原道》
礼是渐入圣域的途径
中国士人的人生轨迹:
本体——工夫——境界
中华腾飞应借助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置杯则膠,水浅而
舟大也。
——《庄子·逍遥游》
春秋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 二百多年之中,“弑君三十六,亡 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 者不可胜数”,社会的出路何在? 成为儒家深深的文化焦虑。
礼学的形成
孔子卒后,子思学派创立心性之 学,其标志性成果是《中庸》《性自 命出》等著述的问世,提出了天、命、 道、性、情、心、志等范畴;同时, 子夏学派创立音乐理论,其标志性成 果是《乐记》等篇的问世;两者结合, 构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礼学,步入了学 术的殿堂。
四、礼标志着中国文化的特殊性
在西方语言中没有“礼”的同义词。 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 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正因为西 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 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似乎文化只是 其影响所及地区各种风俗习惯的总和。
——钱穆:《一堂中国文化课》
钱穆论“礼”
然而,无论在(中国的)哪儿, “礼”是一样的。“礼”是一个家庭的 准则,管理着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务和外 事。同样,“礼”也是一个政府的准则, 统辖着一切内务和外交,比如政府与人 民之间的关系,征兵、签订和约和继承 权位等等。要理解中国文化非如此不可, 因为中国文化不同于风俗习惯。
礼也者,理也。
——《礼记·仲尼燕居》
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礼记·乐记》
叔向论礼 叔向曰:“忠信,礼之器也。 卑让,礼之宗也。”(昭公二年) 叔向曰:“礼,政之舆也。”
(襄公二十一年)
叔向曰:“礼,王之大经 也。”(昭公十五年)
《左传》论礼
孟献子曰:“礼,身之干也; 敬,身之基也。”(成公十三年) 孟僖子曰:“礼,人之干也。 无礼,无以立。”(昭公七年)
武王克商
公元前1044年,武王师渡孟
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武王陈
师于商郊牧野,而纣的军队前途
倒戈,纣王自焚于鹿台,商王朝 一朝覆亡。
周公制礼作乐
一年救乱,二年伐商,
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
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七年归政成王。
——《尚书大传》
周是道德礼制的时代
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 德而设,„„其旨则在纳上下于 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 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讓自己澄心靜慮, 使心靈寧靜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一
礼者理也 德之则也
——中华礼乐文明的缘起
一、从周公“制礼作乐”说起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莫剧于殷、周之际。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殷是礼神的时代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 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殷末之衰
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 治民祗懼,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 十有五年。其在高宗,時旧劳于外,爰暨 小人,„„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 „„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 庶民,不敢侮鰥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 有三年。自時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 不知稼穡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 之从。自時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 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人文”与“观光”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賁卦》
观国之光。
——《周易· 观卦》
文王决虞芮之讼
虞、芮为争夺某块田地争讼不息,于是相约 请文王评理。一入周境,只见“耕者让畔,行者 让路”;卿大夫不争名利,唯才是举。这种经由 长期道德浸润之才有的人文风采,使虞、芮之君 深感惭愧,说:“我们所争夺的,正是周人所耻 辱的;像我们这样的小人,哪配登君子之庭!” 两人回国后,彼此相让,不再争那块田,后人称 之为“间原” 。此事顿时震动天下,有四十多个 诸侯归往,并推尊姬昌为王,说:虞芮之讼息, 表明他已是受天命之君了!这一年是文王在位五 十年,周人把它作为西周历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