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

w .5

K https://www.360docs.net/doc/7f7793785.html, 3 为科学有序地做好教育系统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防控和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有效控制疫情在学校的传播、蔓延,保障学生、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但传播链清晰,病例感染来源为学校外部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其污染的环境,疾病危害尚不严重。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第一类情况,在学校一个班级内发现散发的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或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

第二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多起感染来源不明的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形成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流行趋势。学校局部疫情暴发,指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级两至三个班级,14天内,出现多个甲型H1N1流感校内感染病例的确诊病例,且病例呈现明显的聚集性。

第三类情况,在学校内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疫情迅速在全校扩散,且有波及学校周边地区的趋势。学校流行,指在14天内,在同一学校不同年级或同一年级三个班级以上,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学校局部疫情暴发,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认真领悟市教委及区教委有关文件和通知的精神,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定,以大局为重,以整体利益为重,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学校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防控工作,同时下设各分组,做到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周密安排、密切配合、群防群控、层层落实,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卫生防病安全网,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一、建立疫情防控小组。

组  长:陈友才

副组长:牛卫忠李  祝  贾国明

成  员:史泽民  柴燕清  马  元  杨士忠  柳  勤  刘卫芳  金翠美  张  松

二、建立职能部门。

(一)教职工管理组:

组  长:李  祝

组  员:柳  勤  贾国明  史泽民  金翠美

职  责:1、负责对教职工进行甲型H1N1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2、负责对教职工进行甲型H1N1的防控工作

3、负责隔离教职工工作

2、负责与教师家属联系

3、组织未被感染和未患病教师参与救助工作

4、监测全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和体温状况

(二)学生管理组:

组  长:牛卫忠

组  员:柴艳清  马元  杨志忠  张松  徐劲松  韩春武  翟玉香 肖  岚

职  责:1、负责全校学生健康状况及体温监测工作

2、做好对学生的进行甲型H1N1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3、负责与学生家长、医院及镇防保科等机构联系

4、监测学生活动及身体状况(晨/午检及记录)

5、保证被隔离学生不出隔离区

6、组织班主任维持学生纪律

(三)后勤保障组:

组  长:贾国明

组  员:刘卫方  杨晓松  韩守英  姜海波  林秋利 

职  责:1、负责每日的消毒药品及器械的购置和配备工作

2、保障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供应

3、合理、科学处理生活垃圾

4、负责全校的物资保障工作

(四)信息报告组:

组  长:徐劲松

组  员:韩春松  金  山  金翠美

职  责:1、做好宣传隔离及资料的汇总工作

2、统计疫情向校长汇报

3、负责联系上级教育部门和医疗机关

4、向全校师生通报疫情情况

(五)宣传教育组:

组  长:柳  勤

成  员:李国仓  张  松  学生会及团队干部

职  责:1、提高认识,做好正面宣传和引导

        2、及时、准确、真实、全面地报道事件

        3、利用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教育,普及科学防病知识

(六)医疗救治组:

组  长:马  元

组  员:杨志忠  李恩来  韩春武  翟玉香肖岚

职  责:1、负责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和监测

2、负责对患病师生及时送往医院

3、负责与患病师生家属及时取得联系

(七)流调及卫生督察组:

组  长:柴艳清

成  员:韩春松  金  山金翠美

职  责:1、负责监督、检查各级防控工作的进度

        2、对各级的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与帮助

        3、进行专项卫生监督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4、检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5、及时提出督导意见,履行督导职责,督促认真解决

6、专项卫生督导检查结果要及时上报

(八)体温监测组:

组长:牛卫忠

成员:徐劲松(周一)张松、谷士成(周二)牛卫忠(周三)柴艳清(周四)马元(周五)保安(全天)年级组长及班主任(全天)

职责:1、按照分工,认真做好早晨学生进校前体温检测工作。

2、严格筛查,对于体温异常者进行复检并做好隔离。

3、对于体温超过37.5°的,做好记录并上报给组长。

4、第一时间通知班主任及家长,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就医。

5、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做好年级、班级的晨午检,对师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对缺勤师生认真排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6、报告逐级进行,不得瞒报、缓报、漏报、谎报。

(八)督导组:

组  长:陈友才

副组长:牛卫忠李  祝  贾国明

成  员:史泽民  柴燕清  马  元  杨志忠  柳  勤  刘卫芳  金翠美  张  松

职  责:1、针对学校防病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2、提出工作建议,指导帮助工作。深入了解情况,督促解决问题

3、监督各部门、各环节防治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五)其他相关部门

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和演练。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倡导环境卫生、科学洗手等卫生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 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卫生与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严格落实每日消毒制度。

6. 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和疫情上报制度,发现流感样疫情要在第一时间(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7. 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8. 建立与卫生部门信息联动机制,及时收集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发生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二)学校出现非校内感染病例

在强化上述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需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发现输入病例,追踪和管理密切接触者,严防疫情传播。

卫生防控措施

1. 病例应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及时接受隔离治疗。

2. 学校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中小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居家医学观察为主,高校学生中的密切接触者原则上以集中医学观察为主。

病例所在学校建立与居家医学观察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并将密切接触者健康状况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每日对集中医学观察者实行随访、报告。

3. 在卫生部门指导、协助下,加强当地学校晨午检工作,加强学校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进行消毒。采取消毒、感染控制等措施,

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5. 与卫生部门协助,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防控措施

1.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学校实施全校停课7天(或7天以上)的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

学校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午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2.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3. 如疫情传播风险较大,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学校可按照由班级到年级的原则采取临时停课措施。

4. 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

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校内感染病例

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保护高危人群等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防止或减缓疫情扩散,减少病例,减轻疫情危害。

出现第一类情况时,在加强非校内感染病例的卫生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卫生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指导、协助下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2.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校内环境消毒。

3.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加强居家隔离观察者的管理,要求其主动接受监测,每日定时报告身体状况。

4. 按照卫生部门要求,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

学校防控措施

1. 学校停止举办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和会议等活动。

2. 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学校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 根据当地(区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决定,学校采取临时停课或暂时关闭措施。

(1)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2)如果14天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该班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班级需要停课时,该班级所在年级可停课;如果14天内,同一学校有2个及以上年级需要停课时,该学校可以全体停课。

(3)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流感样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4)停课时间不少于7天,自最后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被隔离或离校之日算起。可根据放假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随时调整放假期限。

(5)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校外管理,避免其在学校外的相互接触和聚集。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6)复课前,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因甲型H1N1流感暂时停课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出具有效的复课证明后方可复学。

(7)复课后,未痊愈的学生应继续居家隔离治疗,至其病后7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方可上学。

(8)复课后,学校还应继续加强晨午检和病例报告,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4. 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出现第二类情况时,强化病例诊治、校内环境消毒、隔离医学观察者管理,加强当地学校疫情监测、对重点或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等卫生防控措施。

重点加强相关学校防控措施的实施。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出现病例的学校实施全校停课措施;对出现病例的学校实施学生停课不离校,在校进行观察措施。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做好被隔离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保障。

学校复课后,应继续加强晨午检和病例报告,并向镇防保科、镇教委和区中小学保健所学校卫生科、区疾控中心每日报告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至少持续14天。

出现第三类情况时,重点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尤其是重症病例的诊疗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降低病死率。对重点或高危人群采取必要的预防性服药和免疫接种措施;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确保防控工作科学、有序、有效。

经当地政府批准同意,对学校实施停课措施。强化放假学生的校内外管理,避免学生聚集活动,并重点做好被停课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保

障。

学校要在镇政府领导下,强化风险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四、停课、放假的实施程序

当发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如需要采取停课、放假等疫情防控措施,应按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1. 当地卫生部门在当地教育部门配合下,组织调查,核实疫情情况。

2.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

3.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向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提出停课、放假的建议。

4. 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审核批准后,宣布执行。

5.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及时上

报上级主管部门,并争取相关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6.停课期间,如有新病例发生,可适当延长停课时间。

7.当停课、放假时间超过7天,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评估。达到复课条件的,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五、学校各部门举办的各项竞赛、活动等防控甲型H1N1流感,参照本工作方案执行。

w .5

K https://www.360docs.net/doc/7f7793785.html, 3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概要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一、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对甲型H1NI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指定医疗机构应在易于隔离的地方设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急)诊、隔离留观室,定点收治甲型H1NI流感患者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病区。 (三)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 (四)医疗机构应当重视和加强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保证工作效果。 二、隔离技术 (一)隔离的原则。 1 ?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并进行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以置于多人房间,不设陪护。患者的活动应当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进行。与患者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患者应安置在具备有效通风条件(至少每 5 分钟空气交换 1 次)的隔离病房内。有条件的,可安置在负压病房内进行隔离。 (2)若条件不允许时,可以将确诊患者置于同一房间,床间距>1 米。 (3)隔离病房的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4)尽量减少进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数量。

(5)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 (6)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用于其他患者前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7)隔离病房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剂。 (8)隔离病房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 (9)尽量减少患者携带个人物品,餐具、杯子等日用品应置于患者伸手可及之处。(10)隔离病房门外设专用工作车或者工作台,放置个人防护用品。 (11)隔离病房门外放置有盖容器,收集需要消毒的物品。 (12)隔离病房内设置电话或其他通讯设施,尽量减少人员出入隔离病房。 (13)隔离病房应当设立明确的标识。3.对患者应当进行培训和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1)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口罩。 (2)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然后将卫生纸丢入医疗废物桶。 (3)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肥皂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4)与他人的距离保持 1 米以上。 4.医疗机构根据实际工作条件采取区域隔离。具体要求包括:(1)将整个病区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内走廊等,污染区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等。 (2)在清洁区和潜在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之间应当分别设立缓冲带或者缓冲间,并有实际的隔离屏障(如隔离门)。 (3)各区之间使用颜色区分,清洁区划蓝色线,潜在污染区划黄色线,污染区划红色线,以警示医务人员。 4)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专用通道。 (5)个人防护用品置于不同区域,医务人员在不同区域穿戴和脱摘相应的防护用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围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

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考试答案

甲型流感防治知识考试答案 甲型流感考试试卷卷 (适用于医疗机构在职卫生技术人员) 一、单选题(每题分,共分) 、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传染期为()。 发病前天至发病后天 发病前天至发病后天 发病前天至发病后天 发病前天至发病后天 、本次流行的甲型流感感染人数最多的人群是()。 青壮年 老年人 儿童 妇女 、可用于确定诊断甲型流感的检查是()。 胸片检查显示肺炎 血清甲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阳性 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在甲型流感疫点中对手与皮肤的消毒,用()碘伏溶液或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时间分钟~分钟。 、卫生部推荐甲型流感的抗病毒治疗首选药物为()。 奥司他韦 利巴韦林 无环鸟苷 干扰素 、与甲型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天。 、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一般选择浓度为—的含氯消毒剂,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 、对甲型流感疑似病例的检测,原则是先由省级及以下疾控机构进行初步检测,阳性标本送()复核。 相关研究机构 医学院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甲型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天。 、发现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应向哪个部门报告:() 急救中心() 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当地人民政府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填空(每空分,共分) 、我国卫生部年第号公告将甲型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需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还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目前推荐甲型流感的抗病毒治疗疗程为天。 、目前将甲型()流感的警告的级别定为级。 、甲型流感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 、因为可以诱发综合征,禁止将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应用于岁以下患者。 、甲型流感病毒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 三、判断题(每题分,共分) 、食用熟猪肉不会感染甲型流感。(√) 、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重要措施之一。(√) 、甲型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 、病人一旦被怀疑为流感病毒感染,应马上由家属陪同,多人监护,并送进医院(×) 、对疑似甲型流感及临床诊断病例按程序在小时内上报区卫生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甲型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传染病。(√)

卫生部印发甲型h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精修订

卫生部印发甲型h 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本次修订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修改完善。新版方案结合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 方案详细说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针对重症病例可能增多的情况,方案对如何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和救治作出了重点描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方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应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方案还明确了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策略、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7年第1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我国部分省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呈散发分布,相互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没有变化,分享到的病毒株遗传学特征和既往流行类似。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8个H亚型(H1-H18) 和11个N亚型(N1-N11)。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属,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7N9、H9N2、H7N7、H7N2、H7N3、H5N6、H10N8等,近些年主要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两个不同源的H9N2禽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不同,H7N9禽流感病毒对禽类的致病力很弱,在禽类间易于传播且难以发现,增加了人感染的机会。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 加热至65℃30分钟或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数起家庭聚焦性发病,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 (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0天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人类上呼吸道组织和气管主要分布有唾液酸α-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人类肺组织分布有唾液酸α-2,3型受体(禽流感病毒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α-2,3型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但H7血凝素与唾液酸α-2,3型受体亲合力更高,较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可持续复制,重症病例病毒核酸阳性可持续3周以上。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如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等,导致全身炎性发应,可出现ARDS、休克及MODS。病理检查显示肺急性渗出性炎症改变,肺出血、弥漫性肺泡操作和透明膜形成等。 四、临床表现

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精选

2018 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 和(或)NA 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 蛋白 D、多聚RNA 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 细胞 B、豚鼠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 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 持续发展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 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2.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3.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 流感病毒。(×) 4.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流感潜伏期一般l~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7.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 8.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 三、填空题 1.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Yamagata 系。 2.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3.流感的“小”变异与“大”变异,小变异包括抗原漂移(Drift )、表面基因发生点突变、人群存在不同程度预存免疫,大变异包括:抗原转换(Shift )、基因重配、人群缺乏预存免疫

卫生部印发甲型h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本次修订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修改完善。新版方案结合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 方案详细说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针对重症病例可能增多的情况,方案对如何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和救治作出了重点描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方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应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方案还明确了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策略、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卫发明电〔2009〕188号

甲型H1N1流感 猪流感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如氧化剂、稀酸、十二烷基硫酸钠、卤素化合物等都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禽流感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病毒对低温反抗力较强,在有甘油爱护的事情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小时即可灭活,假如用紫外线直接照耀,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要紧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但别排除其它禽类或猪成为传染源的可能。 传播途径要紧经呼吸道传播,经过紧密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水等,以及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易感人群普通认为任何年龄均具有易感性,但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别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紧密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三、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禽流感暴发的疫点,或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紧密接触者,或从事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目前别排除与禽流感患者有紧密接触的人有患病的可能。 临床表现 1、埋伏期普通为1~3天,通常在7天以内。 2、临床症状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一般型流感。要紧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普通为3~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和全身别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浮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3、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5 (1)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7年第1版) 国卫发明电〔2017〕3号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我国部分省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呈散发分布,相互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没有变化,分离到的病毒株遗传学特征和既往流行类似。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8个H亚型(H1~H18)和11个N亚型(N1~N11)。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属,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7N9、H9N2、H7N7、H7N2、H7N3、H5N6、H10N8等,近些年主要为H7N9禽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基因来源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两个不同源的H9N2禽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不同,H7N9禽流感病毒对禽类的致病力很弱,在禽类间易于传播且难以发现,增加了人感染的机会。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加热至65℃ 30分钟或100℃ 2分钟以上可灭活。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数起家庭聚集性发病,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应警惕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感染。 (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0天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中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人类上呼吸道组织和气管主要分布有唾液酸α-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人类肺组织分布有唾液酸α-2,3型受体(禽流感病毒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及其对新型流感应对的启示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解读及其对新型流感应对的启示 近年来,针对几次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疫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应急程序,成立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并颁布了4版甲流中医诊疗方案。这4版方案是在传统温病理论指导下,参考专家经验,应用文本挖掘技术,通过现场调研、病例回顾、基础研究等方法,不断修订完善而成,在诊治甲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稳定的中医药防控流感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发布的机制,为应对新型流感及其他新突发传染病中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标签: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H7N9新型流感 近年来,季节性流感发病率逐年增加,2009年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及2013年人感染H7N9流感等新型流感不断暴发,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尽管奥司他韦能有效抑制新型甲型H1N1病毒的复制并可用于人感染H7N9流感的治疗,但限于诸多客观原因,我国目前大量储备并不现实。中医在以往突发和新发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4]。在新型流感不断暴发之际,如何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在全国不同地域推广的中西医并重防控方案,对中医药行业既是历史赋予的重大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中医药在应对2009年甲流过程中共制定了4版方案,这4版方案的制定是中医药对甲流证候规律认识不断全面的过程,也是治疗逐渐完善的过程。本文旨在阐述中医药在应对2009年甲流时防治方案的形成与修订过程,并对各版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为新型流感的防控与积极应对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诊疗方案制定、修订和更新 1.1 专家共识结合文本挖掘制定第1版方案 2009年全球甲流疫情的出现,引起我国卫生部门 的高度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启动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2009年4月24日,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成立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家委员会”,其成员由临床、基础和方法学领域的专家组成,于2009年4月30日即甲流未传入我国之前及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在传统温病理论指导下,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和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专家委员会广泛搜集整理了美国、墨西哥流感的报道资料,重点讨论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专家从美国呼吸年会带回的甲流系列病例的最新信息,结合既往中医药防治季节性流感的经验及文本挖掘结果,制定了第1版甲流中医药治疗方案和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样本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样本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本诊疗方案是在5月8日公布的第一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依据近期国际诊疗研究及我国内地近300例甲型H1N1 流感病例的总结资料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一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卫生部印发甲型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终审稿)

卫生部印发甲型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本次修订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修改完善。新版方案结合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 H1N1流感相关资料。 方案详细说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针对重症病例可能增多的情况,方案对如何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和救治作出了重点描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方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应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方案还明确了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策略、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卫发明电〔2009〕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由我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为增强师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甲型H1N1流感预防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中层领导及其他相关人员 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日常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 (1)疑似病人集中隔离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隔离地点的确定,疑似病人的转移、监管,加强疑似病人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严防疑似病人逃跑事件的发生.配合疾控中心专家对疑似病人施治. (2)通校生居家隔离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收集居家隔离通校生信息,并传递到城工办,以便社区监管居家隔离人员,负责按时收集居家隔离学生居家与否、体温检测等信息并汇总. (3)住校生在校防控组 组长: 成员: 职责:xx负责普高部分,xx负责中专部分,分别负责各部分师生管理,严格清理密切接触者,并组织校内隔离.坚持对师生的“一日三检”,督促班主任管

理好在校生的学习、生活、防控等工作.组织有关人员配合各工作组的工作.及时处理发热病人送检,保证在校师生的秩序、纪律. (4)安全保卫、防控信息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校内安全保卫,切实把住校门,四周围墙、校门进出人员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本校师生体温信息汇总.协助县防控领导小组做好信息收集和信息报送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防控工作后勤保障,防控用品采购,公寓内隔离措施的落实,食堂饮食卫生、校区消毒等. (6)医院病员监控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与县医院治疗人员的联络,监控好县医院收治的我校人员,严防病员四处乱串或逃跑事件发生.随时掌握新增病员的情况. 3、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治疗. 二、预防办法 1、按甲型H1N1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校长作为甲型H1N1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研讨,把甲型H1N1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2、学校分管领导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甲型H1N1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4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此次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基因来源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二)传播途径。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α-2,3型受体(禽流感病毒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较H5N1禽流感病毒更易与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唾液酸α-2,6型受体为主)结合,相对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唾液酸α-2,3型受体为主)。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甲流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本诊疗方案是在5月8日公布的第一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依据近期国际诊疗研究及我国内地近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总结资料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0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 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一)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 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卫发明电…2009?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由我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 H1N1流感相关资料,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 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现印发给你们,供医疗机构在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疗工作中使用。 2009年7月10日印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卫发明电…2009?123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第三版)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本诊疗方案是在7月10日第二版诊疗方案基础上,依据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甲型H1N1流感诊疗经验修订而成。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阅读附答案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阅读附答案 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①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③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④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⑥另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活。因此,只要以高温就可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 2.请从选文第①语段的三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选文中“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的“很”能否删去?为什么? 4.鉴于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蔓延,贞丰已有确诊病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控制疫情在我国传播。 请你为学校校园防控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参考答案: 1.与一般流感相似,突然发高烧,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有一定潜伏期,主要是以呼吸道传染传播,年轻强壮的人是高危人群;对热敏感,高温可

流感诊疗方案2019版

附件1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

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