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建筑工程方向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设计目的

1、掌握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掌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

3、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

4、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

料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板、梁的配筋计算;

6、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结构的有关构造要求;

7、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法、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8、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资料

某多层工业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如附图所示。

1、结构布置柱网尺寸及楼面活载大小详见“六附图”;

2、楼面为水磨石地面(包括10mm面层和20mm厚水泥砂浆打底),其自重标准值为m2;

板底及梁用15mm厚混合砂浆抹面,其自重标准值为20kN/m3;

=300 MPa) 3、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筋除梁主筋采用HRB335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

y 外,其余均采用HPB300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f

=270MPa),钢筋混凝土容重标

y

准值为25kN/m3。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进行楼盖梁板系统结构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一本,楼盖结构施工图(一号图)一张;

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1、对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封面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正文,包括:

①本梁板结构系统布置的优缺点评述;

②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

③板、梁计算简图;

④荷载计算;

⑤内力分析及内力组合;

⑥配筋计算;

⑦构造要求。

(5)设计体会

(6)参考文献

(7)封底

2、对图纸的要求

楼盖结构施工图应包括下列内容:

(1)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和板的配筋图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要注明定位轴线尺寸和编号,板、梁、柱等构件要进行定位尺寸标注和编号;

板的配筋图可绘于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并注明板的厚度;

板的配筋可采用分离式或弯起式,钢筋(包括受力钢筋、分布钢筋和其它构造钢筋)要编号,同一编号的钢筋至少有一根钢筋要注明直径、间距及截断或弯起位置;

可以利用对称性只画四分之一楼面。

(2)次梁模板及配筋图

绘制次梁配筋和模板图,以及足够数量的控制截面配筋详图;

要求几何尺寸,钢筋编号、型号、直径、间距、弯起和截断位置、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标注全面;

绘制次梁抽出钢筋图;

可以利用对称性只画一半。

(3)主梁模板及配筋图

根据内力包络图确定主梁钢筋的弯起、截断、搭接和锚固位置和长度;

其余绘制要求与次梁相同。

(4)整个楼盖主梁钢筋材料表

对整个楼盖主梁钢筋材料用量进行列表计算

(5)设计说明

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级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需要说明的问题。

四、注意事项

1、计算书文本规范、层次分明、字体工整,图表准确整洁,装订成册;

2、施工图图面布置合理,比例适当,图面整洁,线条清楚,文字采用仿宋体,符合制图标准,达到施工图要求。

五、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5、袁锦根、余志武,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

6、余志武、袁锦根,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

六、附图

结构布置柱网尺寸及楼面活载大小

目录

一、本梁板结构系统布置的优缺点评述 (6)

二、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 (6)

三、板的计算 (6)

四、次梁计算 (8)

五、主梁的计算 (12)

六、设计体会 (16)

七、参考文献 (17)

正 文

(一)本梁板结构系统布置的优缺点

优点:本梁板结构采用整体式现浇混凝土结构,是混凝土结构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之一,其整体性好,使用机械少。施工技术简单,该布局在满足建筑物使用的前提下,柱网和梁格划分规整,结构布置简单、整齐、统一,符合经济和美观的要求。梁板结构划分为等跨度,便于设计和施工。

缺点:结构末班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时手冬季和雨季的影响大,活荷载较大。

(二)板厚及梁系截面尺寸的确定

根据单向板及其楼盖的次梁、主梁不需挠度验算的要求确定板厚、梁系截面尺寸: 板厚:0l /40=2850/40=,考虑到工业房屋楼面的最小厚度h m in =80mm ,故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高h 按(1/12~1/18)0l =6000/18—6000/8=333mm —750mm ,,考虑活荷载较大,取次梁截面高h=650mm ,次梁截面宽b=(1/3—1/2)h=217mm —325mm ,取b=250mm 。

主梁:截面高h 按l/8~l/14=5700/14—5700/8=407mm —713mm 估算,取h=650mm ,主梁宽按h/3~h/2估算,取b=300mm 。

(三)板的计算

1、计算简图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根据梁、板的构造要求,故不需做挠度验算的最小厚度为0l /40=2850/40=,考虑到工业房屋楼面的最小厚度h m in =80mm ,故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h 按(1/12~1/18)0l =6000/18—6000/12=333—500mm ,,考虑活荷载较大,取次梁截面高h=500mm ,次梁截面宽b=250mm 。

板伸入墙体120mm 。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0l =2700-120-250/2+80/2=2495mm AB,DE 之间中跨0l =2700-250=2450mm BD 之间中跨0l =2850-250=2600mm

边跨与中跨的计算相差小于10%,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荷载

楼面、面层? KN/m2

板自重?? KN/m2

板底抹灰?? KN/m2

g= KN/m2

楼面活荷载 q=? KN/m2

合计 g+q= KN/m2

故板的计算简图见图1所示。

2、内力计算

3、M

1=

11

1

(q+g)l2

=

11

1

??2

216

1

(q+g)l2

=

16

1

??2

B14

1

-(q+g)l2

=

14

1

-??2

C16

1

-

(q+g)l2

0=

16

1

-??2配筋计算

取h

=80-25=55mm,各截面配筋计算见表1,板的配筋图见一号图纸。

表1 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说明:②~⑦轴线间中间跨中及中间支座弯矩考虑推力的有利影响,弯矩可减少20%。

(四)次梁计算

1、计算简图

主梁截面高h 按l/8~l/14=5700/14—5700/8=407mm —713mm 估算,取h=650mm ,主梁宽按h/3~h/2估算,取b=300mm 。次梁伸入墙中240mm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各跨计算跨度为

边跨 0l =6000-150-120+240/2=5850mm 0l =(6000-150-120)=5873mm 取边跨0l =5850mm

中跨 0l =6000-300=5700mm

边跨与中跨相差小于10%,故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截面 1

B

2

C

板带 位置 ①--② ⑥--⑦ ②--⑥

①--② ⑥--⑦

②--⑥

①--② ⑥--⑦ ②--⑥

①--② ⑥--⑦ ②--⑥

M(KN ·m )

?

?

(mm ) 970 697 565 435 720 546

配筋(mm 2)

14@150 A=1026

14@150 A=1026

12@160 A=707

12@160 A=707

12

@190 A=595

10

@170

A=462

12@150 A=754

10@140 A=561

荷载

板传来恒载 ? KN/m

次梁自重 ??()?25= KN/m 次梁侧面抹灰 ??)?2?20= KN/m g= KN/m

板传来活荷载 q=? KN/m 合计 q+g= KN/m 故次梁的计算简图见图2: 内力计算

2、M 1=

111(q+g )l 20=111??22161(q+g )l 20=161??2B 111-(q+g )l 20=111-??2C 16

1-(q+g )l 20=16

1-??2A (q+g )l 0=??l B (q+g )l 0=??r B (q+g )l 0=??l

C (q+g )l 0=??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取h 0=650-40=610mm

次梁跨中截面上不受压,按T 形截面计算抗弯承载力,其翼缘计算宽度取

'f b =

3

l 0

=3= 或'f b =b+S n =+=3.05m

两者中取小值,即取'f b =。 判别各跨跨中截面类型。

)(2

h h f h b 'f

0c

'f 'f

-=???(460-80/2)=?8·mm

=645KM ·m>·m

因此,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两排布筋,取h 0=650-40=610mm 。 各截面配筋计算见表2:

表2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满足ξ≤要求。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C

表 3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A B 截面左

B 截面右

C 截面左

V (kN )

0c bh f 5.20(N ) 366000>A V 366000>L B V 366000>r B V 366000>l C V 0t bh f 7.0(N )

117425

28

28

28

28

构造配筋

243 403 403 实配箍筋间距

200

190

190

190

配筋率验算:S A *b ρsv sv =

=(250?190) =%>yv

t min sv f f

4.20ρ=,=?,满足要求。 3、绘制次梁配筋图

次梁模板及配筋施工图见1号图纸

(五)主梁的计算

1、计算简图

截面 1 B 2 C M(KM ·m )

< < < <

(mm ) 994 1106 646 694 配筋(mm 2)

4

20

A=1256 420

A=1256 4

16

A=804 3

16

A=804

主梁按照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已知柱的截面尺寸为300mm ?400mm ,主梁伸入墙体240+130=370mm 。由于主梁线刚度较柱线刚度大得多,考虑按简支在柱上计算。 各跨计算跨度

边跨 0L =5400+370/2-130=5455mm

0L =(5400-

2400-120-130)+2

400

=5274mm 取边跨0L =5274mm

中跨0L =5700-400=5300mm ,可以按照等跨连续梁计算。 荷载

次梁传来恒载 ?主梁自重(折成集中荷载) ??()??= 主梁侧面抹灰 ??()???= g=

次梁传来活荷载 q=?合计 q+g= 故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3 2、内力计算

主梁弯矩、剪力计算结果见表4、表5。

表4 主梁弯矩计算

表5 主梁剪力计算

3、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取0h =650-40=610mm 。主梁跨中截面按照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取

'f b =

2

l 0

=2= 或

'f b =b+S n =+=

取两者中较小者,即取'f b =。

判断T 形截面类型

)(2

h h f h b 'f 0c '

f 'f -

=???(610-80/2)=·m>·m 故主梁梁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梁。中间支座截面0h =650-70=580mm 。 各截面配筋计算见表6

表6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弯矩值(kN ·m )

2

b

0?V (kN ·

m ) —— —— 弯矩设计值 M (kN ·m )

<

2119

1946

1755

1461

实配钢筋

322(直)+322

(弯)

3

22(弯)+2

20

(弯)+120(直)

4

20(直)+220

(弯)

3

20(直)+220

(弯)

实配)

(2

s mm A 2281 2082 1884 1570

4、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

主梁斜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7

表7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A B 截面左

B 截面右

C 截面左 C 截面右

剪力值V (kN )

c bh f 5.20(kN )

>A V >l B V >r B V >l C V >l C V

t bh f 7.0(kN ) >A V

构造2

8

28

S=190 28

S=190 28

S=250 28

S=250

-

>l B V

>r B V

需设弯起筋

(α

2y cs

sb mm sin .8f 0V V A -=

- - - - -

实配弯起筋面积

-

-

-

-

-

5、绘制主梁模板及配筋图

按计算结果,作出主梁弯矩包络图及材料图,并满足以下构造要求:弯起钢筋之间的间距不超过箍筋的最大容许间距S max ;钢筋的弯起点距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h 0/2, 当V>0t bh f 7.0=时,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h 0或20d ,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02.1h l +α,V<0t bh f 7.0=时,其实际截断点到理论截断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等于20d ,钢筋的实际截断点到充分利用点的距离应大于等于,并据此绘出主梁模板及配筋施工图。

梁顶面纵筋的锚固长度:l a =??=840mm 取840mm.

梁底面纵筋的锚固长度:12d=12?22=264mm ,取300mm

(五)设计体会

混凝土与砌体设计是我们工民建专业课的主干核心,与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一脉相承,特点都是计算相对容易,构造要求相对难掌握,课堂学习虽然掌握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把计算问题搞得很清楚,但构造要求很多都被忽视。

经过了这次课程设计,我不仅对梁板结构的设计程序从宏观上有了一个了解,会设计一个楼盖,而且很多细节的处理也让我印象相当的深刻。结构布置,梁和板尺寸的拟定,钢筋的弯起与截断,包络图的绘制,都不是只靠计算就能得到的,更多的是对规范的了解,以及经验的选择。

另外也非常感谢贺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在我构造不满足要求的时候,老师告诉了我可以将次梁的宽度放大,放大到1/20~1/8,甚至可以等于主梁的高度,最后我选择了次梁高度与主梁高度相等,满足了构造要求。

设计过程是相当艰苦的,但是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此过程中我获益匪浅,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机会,我在会努力学习其他各种结构的设计,更上一层楼。

中南大学微机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课案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3) 2、设计内容 (3) 3、设计目的 (3) 4、设计要求 (3) 5、系统功能 (4) 二、总体设计 1、交通灯工作过程 (4) 三、设计仿真图、设计流程图 1、系统仿真图 (5) 2、流程图 (6) 3、8253、8255A结构及功能 (8) 四、系统程序分析 (10) 五、总结与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检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通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机动车量的不断增加,组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出现了交通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因此,自80年代后期,这些城市纷纷修建城市高速通道,在高速道路建设完成的初期,它们也曾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缺乏对高速道路的系统研究和控制,高速道路没有充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城市高速道路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城市高速道路的交通状况必然受高速道路与普通道路耦合处交通状况的制约。所以,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通道,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市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灯的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本系统的各种功能。同时,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2、设计内容 采用8255A设计交通灯控制的接口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搭建电路,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程序进行调试 3、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利用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中小规模电子电路或者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及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针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交通灯控制分析及设计,掌握8255A方式0的使用与编程方法,通从而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设计要求: (1)、分别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GB50003-2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13条】 3.2.1 龄期为28d 的以毛截面计算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 制等级为B 级时,应根据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按下列规定采用: 1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1采用。 注:当烧结多孔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 2 混凝土普通砖和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2 采用。

3 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3.2.1-3 采用。 注:当采用专用砂浆砌筑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按表中数值采用。 4 单排孔混凝土和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4 采用。

注: 1 对独立柱或厚度为双排组砌的砌块砌体,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7; 2 对T 形截面墙体、柱,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5 。 5 单排孔混凝土砌块对孔砌筑时,灌孔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方法确定: 1)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且不应低于 1.5 倍的块体强度等级。灌孔混凝土强度指标取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指 标。 2) 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6 双排孔或多排孔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表3.2.1-5 采用。 7 块体高度为180mm~350mm 的毛料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 3.2.1-6 采用。

工程训练总结报告

工程训练总结报告 ——纸上得来终觉浅 为期一学期每周半天的工程训练结束了,还有些恋恋不舍的感觉。在还没有开始实习的时候大家都很积极和热情的想着投入到训练中。然而,实习后,我觉得实习生活和以前想象的不一样了,实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为期一学期每周半天的工程训练,对我们学土木工科学生来说,也是特别的宝贵。因为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的知识水平然而,实习后,我觉得实习生活和以前想象的不一样了,实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金工实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而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在这个短暂的一个学期的实习中,我学到许多在课堂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在意志品质上得到了锻炼。 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有关金工实习的知识和金工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这是作为学生的期的实习中,感觉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十分重要的也特别有意义的实习课。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钳工 通过碟片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钳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钳工是最累的!” 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第一天,来到车间,听完老师的要求,我们需要制作一个小锤子。看了黑板上那看似简简单单的图样,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实习。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在经过了不断重复的锉削,粗糙的铁块表面已经被我们削的很光滑了。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等。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两天来奋斗的结果,虽然我们的小锤子制作的没有工人师傅做得那么好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 钳工的实习说实话是很枯燥的,可能干一个上午却都是在反反复复着一个动作,还要有力气,还要做到位,那就是手握锉刀在工件上来来回回的锉,锉到中午时,整个人的手都酸疼酸疼的,腿也站的有一些僵直了,然而每每累时,却能看见老师在一旁指导,并且亲自示范,他也是满头的汗水,气喘呼呼的,看到

中南大学JAVA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JAVA语言与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题目运用运用JavaFx画时钟运用JavaFx实现时钟动画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实验背景............................................................................................... 1.2实验意义.............................................................................................. 1.3JavaFX介绍.........................................................................................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题目描述............................................................................................. 2.1.1 实验一.................................................................................... 2.1.2 实验二.................................................................................... 2.2 概要设计........................................................................................... 2.2.1 实验一.................................................................................... 2.2.2 实验二.................................................................................... 2.3 程序清单........................................................................................... 2.3.1 实验一代码............................................................................ 2.3.2 实验二代码............................................................................ 第三章调试分析.................................................................................... 3.1 结果分析......................................................................................... 3.1.1 实验一结果............................................................................ 3.1.2 实验二结果............................................................................ 3.2 调试报告........................................................................................ 心得体会.................................................................................................

砌体结构课程设计范例

一、设计资料 某四层办公楼,其平面图1和剖面图2所示。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屋(楼)盖,开间为m 5.3,外内墙厚均为mm 240,双面抹灰,墙面及梁侧抹灰均为mm 20,内外墙均采用MU10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1层采用Mb7.5混合砂浆,一层墙从楼板顶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为m 9.3,2-4层采用Mb5混合砂浆,层高m 6.3;基础采用砖基础,埋深m 2.1。大梁L-1截面尺寸为mm mm 450200 ,伸入墙内mm 240;窗宽mm 2400,高mm 1500;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 级。 图2 办公楼平面图 1.1荷载资料 屋面做法: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2/35.0m kN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4.0m kN 50mm 厚加气混凝土,2/3.0m kN 12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包括灌缝),2/20.2m kN 20mm 厚水泥白灰砂浆,2/34.0m kN 楼面做法: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4.0m kN 12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包括灌缝),2/20.2m kN 20mm 厚水泥白灰砂浆,2/34.0m kN 墙体荷载: 墙体拟采用MU10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两侧采用20mm 砂浆抹面 铝合金窗: 2/45.0m kN 楼面活荷载: 楼面活载:2/0.2m kN ,屋面活载: 2/0.2m kN (上人屋面) 1.2设计内容 1、确定墙体材料的种类及强度等级。 2、验算各层纵、横墙的高厚比。 3、验算各承重墙的承载力。

图2 办公楼剖面及建筑构造图 二、荷载计算 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和屋面、楼面及构造做法求出各类荷载值如下: 2.1屋面荷载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2/35.0m kN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4.0m kN 50mm 厚加气混凝土,2/3.0m kN 12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0.3m kN 20mm 厚水泥白灰砂浆,2/34.0m 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mm mm 450200?,这算厚度mm 30(含两侧抹灰), 2/775.0m kN 屋面恒荷载标准值 2/365.4m kN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2/0.2m kN 2.2楼面荷载 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2/4.0m kN 120mm 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0.3m kN 20mm 厚水泥白灰砂浆,2/34.0m 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mm mm 450200?,这算厚度mm 30(含两侧抹灰), 2/775.0m kN 楼面恒荷载标准值 2/715.3m kN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2m kN 2.3墙体荷载 mm 24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双面水泥砂浆粉刷mm 20,2/56.3m kN 铝合金窗: 2/25.0m kN 2.4横梁L-1自重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7f8263743.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7f8263743.html,work.Icmp;

中南大学制造工程训练试卷一

中南大学制造工程训练试卷(一) 1、空气锤的规格以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常用的手弧焊设备有两类: _______________弧焊变压器与_______________弧焊发电机; 3、焊缝的缺陷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几种; 4、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等几种; 5、MEM350熔融挤压成形制造的成形材料为___________ ,成形温度为___________, 每层成形厚度为___________ ; 6、传统制造采用___________ 法制造实体或零件,而快速成形制造技术采用___________法制造实体或零件; 7、在逆向工程系统中,测量点资料的设备按探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两种; 二、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标记“√”,不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标记“×”:(10分) 1、透气性太差的型砂易使铸件形成气孔;( ) 2、型砂强度过高,阻碍铸件收缩,而使铸件产生过大的应力或裂纹;( ) 3、起模时在模样周围刷水可提高型砂的可塑性;() 4、将内浇口开设在铸件的薄壁处,有利于铸件同时凝固和收缩, 防止铸造应力() 5、型芯的主要作用是获得铸件的内腔;( ) 6、面砂的强度,耐火性等性能要求较高;( ) 7、锻造时,加热温度越高,钢材的可锻性越好;() 8、真空注型快速制造所用的液体材料必须在真空条件下进行脱泡处理;() 9、氧气切割简便易行,适合于所有的金属;() 10、焊接件产生应力,是因为工件局部受热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三、下列各题均有三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10分) 1、型砂的耐火性差,造成铸件( ); A、气孔; B、粘砂; C、冷隔; 2、型砂中加锯木屑是为了改善型砂的( ); A、耐火性; B、退让性; C、强度;

中南大学程序设计语言C++(课程设计2015级) - 副本

智能15级《程序设计语言(C++)》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性课程。是学习完《计算机与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设计方面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在参与一系列综合项目的实践过程中,还能提高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相关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众多方面的具体经验。为后续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设计目的如下: 1.进一步培养学生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加深对高级语言基本语言要素和控制结构的理解。 2.针对C++语言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同时强调好的程序设计风格。 3.掌握C++语言的编程技巧和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4.掌握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 为了使学生从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收获,对课程设计题目分成二类,一类为基础训练题目,从中学习到程序设计的常用算法,另一类为综合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两类中各选择一个设计题完成。 二、课程设计内容 分组形式:可2-4人组队 题目要求:A类题目必须全部完成,B类题目3题内选择2题完成 A组题型:基本知识单项训练() 设计题1、数据连接 编写函数实现两个字符单向链表的连接。函数以对两个链表头的引用作为参数,把第二个链表连接到第一个链表后面。 设计题2、字符处理 设计函数,实现英文字符的大小写转换并去除其他字符。要求:字符串中的小写字

符自动变换成对应的大写字符,而大写字符则变换成对应的小写字符。另,如果字符串中存在除英文大小写之外的字符请去除掉。 设计题3、数据统计 求数组中离平均数最近的那个数。假定函数int mid(int a[], int len); 计算数组a中所有数的平均值,并返回数组中离该平均值最近的那个数。 设计题4、抓交通肇事犯 一辆卡车违反交通规则,撞人后逃跑。现场有三人目击事件,但都没有记住车号,只记下车号中后4位数字的一些特征。甲说:牌照的前两位数字是相同的;乙说:牌照的后两位数字是相同的,但与前两位不同;丙是数学家,他说:四位的车号刚好是一个整数的平方。满足上述要求的车牌号只有一个。请根据以上线索求出该车号后4位数字。 B组题型:综合训练类 设计题5、投票管理系统 设计一个如图1所示的投票管理系统界面 图1投票管理系统界面 要求输入候选人名单后,点击确认按钮实现使用选择框代表候选人,计选择框的名字就是候选人的名字。点击取消按钮候选人输入框为空,重新输入候选人名单。选中候选人的选择框时,表示给该候选人投一票。点击确定按钮时表示产生一张选票。点击刷新

市政工程施组设计范本

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目录 一、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版(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特点与难点 (四)施工总体部署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总平面布置 二、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版 (一)施工测量 (二)道路施工 (三)管线施工 (四)沟槽开挖 (五) 土方回填 (六)地下结构防水方案 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降水施工方案 (二)顶管施工方案 (三)给水工程钢管夯管施工方案(四)给水工程钢管拉管施工方案(五)竖井、深槽锚喷支护方案 (六)施工便桥施工方案 (七)交通导改方案 (八)冬季施工方案 (九)雨季施工方案 四、市政工程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二)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三)主要材料及机械设备保证措施(四)施工安全保护措施 (五)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六)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一、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版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及相关资料 2.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002年局部修订)GB50003-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J16-87 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9)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10)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13)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1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局部修订)GB50057-94 1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_课程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课题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专业电气信息 学生姓名舒畅 班级0914 学号0909091424 指导教师穆帅 完成日期2010年7月10日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1) 3 主要技术指标及特点 (2) 3.1 登录界面显示 (2) 3.2登记学生资料 (4) 3.3保存学生资料 (5) 3.4 删除学生资料 (6) 3.5修改学生资料 (7) 3.6 查询学生资料 (8) 3.6统计学生资料(自加功能) (8) 3.8对学生资料进行排序 (9) 3.9程序主要代码 (9) 4 设计小结 (31)

成绩管理系统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加深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C语言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步骤; 2.进一步掌握和利用C语言进行程设计的能力; 3.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4.初步掌握开发一个小型实用系统的基本方法; 5.学会调试一个较长程序的基本方法; 6.学会利用流程图或N-S图表示算法; 7.掌握书写程设计开发文档的能力(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2 设计内容与要求 设计内容:成绩管理系统 现有学生成绩信息,内容如下: 姓名学号 C 数学英语 shuchang 12 99 98 99 jiutian 32 87 68 87 changzi 33 98 89 99 jiutia 13 7 43 45 设计要求: ?封面(参见任务书最后一页) ?系统描述: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功能模块结构:包括如何划分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结构图,以及各模块 的功能描述; ?数据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结构以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并加以注释说明; ?主要模块的算法说明:即实现该模块的思路; ?运行结果:包括典型的界面、输入和输出数据等; ?总结: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体会、收获、

工程训练总结报告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课程:工程训练D/E班级: 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对于多年来只基于理论学习而很少参与实践的我们来说,工程训练是一门培养我们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课程中,老师短短十几分钟高效率讲课,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有效地训练。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掌握机械设备相关的基本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总之,通过此次工程训练的学习让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提高。 工程训练中安全最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上工程训练要统一穿军训服。不穿拖鞋,凉鞋。女同学的长发还需卷起,戴上安全帽。实习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操作设备是要胆大心细,认真遵守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这些基本要求确保了我们工程训练中的人身安全。 在工程训练课程中,数控车削,数控铣削,数控切割都是比较现代电气化,自动化的设备。这几个工程训练主要学习任务就是编写程序。这几个工程实验编写的程序都是十分相近的,编写的程序都有固定的模式。这些实验是我对数控机床有了全面的认识。 在工程训练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实验是铸造实验,铸造工程训练操作比较复杂,容易因细节失败。我们组就因为某个细节的疏忽最终没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先讲解了铸造的过程及注意事项,然后重点演示了铸造实验的整个工程。老师演示完后,我们头脑都快懵了。接

下来就该我们自己动手操作。首先进行砂子的筛选,砂是专门用于铸造实验的。我们先用筛子将砂分选出细颗粒,将下砂箱放在平台上,将飞机的上半模具放入。用细砂将小飞机掩埋用手按紧,再用铲子铲砂填满,一边填一边用捣砂锤沿砂箱四周将砂压紧。砂不能压的太紧,但也不能太松,要均匀压实。填满后,将砂刮平于砂箱。然后将下砂箱翻转后来。将飞机模具的下半部与上部合在一起。在砂表面均匀的撒下另一种砂。用毛刷清理模具表面的分型砂砂粒,再将上砂箱放上,在相应位置放入直浇道棒与通气孔棒。填满砂。,再用通气针沿通气孔边缘下插形成许多通气小孔。再用湿润的粘土,在上下砂箱接缝处做一个标记,用刀接缝画一条横线,再竖向画3条竖线。然后取出模具,将上下砂箱分离,竖直向上迅速将上砂箱抬起。取出模具时要小心避免砂型垮塌或被破坏。当模具腔内有砂粒时,需用工具将其取出,以免形成的铸件表面有砂眼。最后将上砂箱与下砂箱按标记准确合型,灌入铝水,冷却后取出。将多余部分锯掉,整个实验就完成了。 通过工程训练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我熟悉了一些常用数控设备和基本的工艺知识,,增强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了综合素质,提高了团队合作与助人为乐的意识。最后,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悉心地谆谆教诲,感谢同学的热情帮助。 姓名: 学号: 年月日

中南大学C语言课程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中南大学 二○一三~二○一四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程序设计基础实践 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程序设计基础实践 班级:2013级物联网工程1302班学号:0919130205 姓名:X晨 指导教师:杨希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Contet 课程设计题目 (1) 题目初步分析 (1) 程序总体设计 (2) 程序具体设计……………………………………………………… 10 程序调试测试……………………………………………………… 12 心得与体会………………………………………………………… 33 源代码……………………………………………………………… 33

课程设计题目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为:学号、XX、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地址、、各科成绩等,试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之能提供以下功能。 1.学生信息录入; 2.学生信息浏览; 3.按学号、XX查询; 4.学生成绩排序; 5.学生信息修改与删除。 6.综合信息输出。 题目初步分析 对对象的处理 1.由于每一个对象都包括多个成属性,所以要考虑数据的存储形式要用结构体类型来实现。 2.假如以数组的方式来存储,当然可以,但是定义一个数组,首先必须知道学生人数大概是多少,以便我们确定数组的大小,但是题目中没有给出,而且题目要求中有大量的删除、插入操作,所以用链表的方式比较方便。 3.由于题目中的数据需要长期保存,用普通的函数来写已经不可以满足要求了,所以需要用到文件来存储。 对过程的处理 1.输入学生信息(设计一个生成链表程序,并将链表中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数据文件中); 2.插入(修改)学生信息(设计一个从数据文件中读数据的程序并将数据存放在链表中进行操作,最后将处理后链表中的数据再次保存到一个数据文件中); 3.删除学生信息(设计一个从数据文件中读数据的程序并将数据存放在链表中进行操作,最后按照要求将链表中的某个数据删除后再次保存到一个数据文件中);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一榀框架计算书范例)

1 结构设计说明 1.1 工程概况 *********** 1.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 1.2.1 设计依据 a) 国家及浙江省现行的有关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及规定。 b) 本工程各项批文及甲方单位要求。 c) 本工程的活载取值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执行。 1.2.2 设计资料 1 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 混凝土结构(上、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基础工程同济大学出版社 4 建筑结构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5 结构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 地基与基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7 工程结构抗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 简明建筑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科学出版社 10 实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BG5000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BG50105-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4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I0I-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2 砌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3 简明砌体结构设计施工资料集成中国电力出版社

中南大学C++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年月日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关键字:学生成绩 MFC 编写系统 内容:定义一个结构体,存放下列信息: 学号、姓名、性别、系名、班级名、成绩等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要求: 一:数据输入:输入学生的相关信息,若用户输入数据或信息不正确,给出“错误”信息显示,重复刚才的操作;至少要输入10个学生的数据;可以随时插入学生信息记录; 二:每个学生数据能够进行修改并进行保存; 三:可以根据学号或者姓名删除某学生数据; 四:查询模块要求能按学号,按姓名,按班级等条件进行查询; 五:界面要求美观,提示信息准确,所有功能可以反复使用。 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从总体设计方面来看,基本的功能包括主控模块,数据输入模块,数据修改模块,数据查询模块等。 设计模块图:

2.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详细设计: 对于总体设计说明的软件模块,进一步细化,要说明各个模块的逻辑实现方法。下面逐个说明。 主控模块:主要完成初始化工作,包括屏幕的初始化,显示初始操作界面。初始界面中主要包括功能的菜单选择项。 输入处理:利用链表技术输入多名学生的数据,直到输入学生的学号以“@”开头,则结束数据的输入。程序运行流程图如下:删除处理:利用链表技术删除某学号的学生成绩信息,如果找到该学号则进行删除,否则输出“未找到”的信息。程序运行流程图略。 查找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或姓名等方式查找某学号

的学生成绩信息,其程序流程图略。 排序处理:利用链表技术根据学生学号对学生数据进行排序,其 部分源代码如下:/***********xuesheng.c***********/ /******头文件(.h)***********/ #include "stdio.h" /*I/O函数*/ #include "stdlib.h" /*其它说明*/ #include "string.h" /*字符串函数*/ #include "conio.h" /*屏幕操作函数*/ #include "mem.h" /*内存操作函数*/ #include "ctype.h" /*字符操作函数*/ #include "alloc.h" /*动态地址分配函数*/ #define N 3 /*定义常数*/ typedef struct z1 /*定义数据结构*/ { char no[11]; char name[15]; char sex[5]; char major[15]; char class[15];

中南大学工程训练报告15

自动化工程训练 —基于MATLAB的电力电子系统仿真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仿真内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班级姓名:自动化0801 肖娉 学号:0909080320 指导老师:桂武鸣老师 日期:2011.08.29--2011.09.09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了电子电路、电机拖动、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电力电子器件自身的开关非线性,给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一般常用波形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仿真技术为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本次工程训练的目的是初步掌握在MA TLAB/Simulink环境下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通过为期两周的学习,掌握一些MA TLAB的基础、Simulink环境和模型库、电力电子器件模型、变压器和电动机模型等。 MATLAB是一种科学计算软件,它是一种以矩阵为基础的交互式程序计算语言。SIMULINK是基于框图的仿真平台,它挂接在MATLAB环境上,以MATLAB的强大计算功能为基础,以直观的模块框图进行仿真和计算。 本文主要以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为基础,完成了对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带电阻、阻感、反电动势、直流电机负载的建模与仿真,并且给出了仿真结果波形,同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简便直观、高效快捷和真实准确性。

前言 第一章MATLAB/Simulink仿真的目的与意义 (1) 第二章MATLAB/Simulink的基础知识 (2) 2.1 MATLAB基础 (2) 2.1.1 MATLAB语言的功能 (2) 2.2.2 MATLAB集成环境 (3) 2.2 Simulink仿真基础 (5) 2.2.1 Simulink的模块库介绍 (6) 2.2.2 SimPowerSystems的介绍 (6) 2.2.3 Simulink部分模型介绍 (7) 2.2.4 Simulink仿真运行 (8) 第三章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仿真 (10) 3.1 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10) 3.1 电阻、阻感和反电动势负载 (11) 3.2 直流电机负载 (16) 3.2.1 整流状态 (16) 3.2.2 有源逆变状态 (18) 第四章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3)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报告 课程:工程训练D 班级:生医1401 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我学习并参加了由学校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实践能力而开设的工程训练课程D。它包括有工程实践概论、车削实验、铣削实验、焊接实验、铸造实验、钳工实验、数控铣削实验、数控车削实验、数控线切割实验、自行车拆装实验。 当然,因为每个同学的选课不同,上课时间以及课程顺序都有所不同。比如我第一节课上的是钳工实验,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种课程,我心里比较紧张,所以第一节课做的不是太好。而且用了很多的时间,不过最后还是做了出来,这让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所以,从那后我便对这门学科有了好感。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实际操作的能力,还有团队合作的能力、应及操作的能力等等。由于设备有限,所以我们的课程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分小组进行的。我个人认为在这些实验中自行车拆装实验和铸造实验最为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而钳工实验以及焊接实验则最能提高我们的个人操作能力。钳工实验除了第一步需要合作外,其余步骤皆需我们独立完成。我们

要独立打磨出一个螺丝钉,而这都是以前不曾接触过的。甚至有一些不小心的同学在打磨的时候伤到了自己的手。焊接实验则有些惊心动魄,看着那些飞射的火花,开始做的时候总是畏首畏尾的,导致训练并不顺利。不过好在我们独立练习的时间较长,因此最后放开了,所以,成绩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而自行车拆装实验和铸造实验算是我印象最深的两次实验了。因为这两次实验都让我体验到了团队的宝贵,在实验过程中每个人都非常认真而用心,而实验后的成就感也让每个人由衷的感到开心。比如自行车拆装实验,我们是四个人一组,在看完讲解视频和老师的教学后,我们四个人拆前轮的、拆龙头的、拿工具的,一下就忙碌开来。所以我们完成的也很快,不在最后装自行车的时候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因此我们完成的总时间算比较长的了。而在铸造实验中,我们是两个人合作。这次合作遇到了一些问题,因为铸造实验的难度较大且步骤复杂,所以我们两个都不能完整的记住每一个步骤,所以我们会讨论而导致分工并不算太好。一开始还出现了错误,不过还好的是因为我们的谨慎,沙模型一次性就做成功了。之后,我们还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些帮助。我想,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些感悟,一些收获。 当然,这里面其实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我们学生,许多

砌体工程BIM排砖示例

砌体工程BIM排砖示例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建设工程(二期)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内,项目为一幢科研实验室,建筑高度为96.1m,分为地下2层,地上22层,总建筑面积为51485.43㎡,包括科研实验室及配套设施、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道路、绿化等室外配套工程等。 二次结构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细部节点繁多,传统的施工方式与现场管理条件难以实现精细化,以至施工现场对原材料切割的随意性较大,较普遍的存在着严重浪费、损耗的现象。本项目旨在利用BIM技术于施工前将所有砌块、圈梁、构造柱、导墙、顶砖、门窗洞口及过梁的空间位置预先做好定位及统计,同时,将非标准砌块、非标准构件提前做好工厂式加工并将所需构件、材料有针对性的提前运输至相应区域,以达到节约施工材料耗损率、降低施工成本等目的。 本项目砌体排布过程中主要参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12SG614、《砌体填充墙建筑构造》12SJ105等规范、标准: (1)灰缝设置要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

15mm;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3mm-4mm。 (2)搭砌长度。砌筑填充墙时应错缝搭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砌长度不应小于砌块长度的1/3。 (3)马牙槎长度。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宜砌成马牙搓。马牙搓伸入墙体 60-100mm、搓高200-300mm并应为砌体材料高度的整倍数。 (4)水平系梁设置。当砌体填充墙的墙高超过4m时,直在墙体半高处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梁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 (5)构造柱设置。砌体填充墙的墙段长度大于加时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宜与梁底或板底拉结,墙体中部应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说明书 现代铝电解槽新型阳极结构设计 题目(单槽日产量2.4t,电流密度0.76A·cm-2) 学生姓名刘冬 专业班级冶金 00906 班 学生学号0503090706 指导教师伍上元 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11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3) 1.2所设计电解槽阳极结构的特点 (4) 第二章铝电解槽结构简介 2.1 上部结构 (5) 2.1.1 阳极炭块组 (6) 2.1.2 阳极升降装臵 (6) 2.1.3 承重结构 (7) 2.1.4 加料装臵 (7) 2.1.5 集气装臵 (8) 2.2 阴极结构 (9) 2.2.1 槽壳与摇篮架 (10) 2.2.2 槽内衬 (11) 2.3 母线结构 (13) 2.3.1 阳极母线 (13) 2.3.2 阴极母线 (14) 2.4 绝缘设施 (15) 第三章铝电解结构计算 3.1 阳极电流密度 (15) 3.2 阳极炭块尺寸 (15) 3.3 阳极炭块数目 (17) 3.4 槽膛尺寸 (17) 3.5 槽壳尺寸 (17) 3.6 阴极碳块尺寸 (17) 第四章阳极结构设计 4.1 阳极炭块组 (18) 4.2 换极周期与顺序 (19) 4.3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与组装 (20) 4.3.1 阳极炭块质量要求 (20) 4.3.2 阳极组装 (21) 第五章参考文献 (22) 2

第一章概述 1.1现代铝电解槽结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前,工业铝电解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其标志的变化有:电解槽电流由24kA、60kA增加至100-150kA;槽型主要由侧插棒式(及上插棒式)自焙阳极电解槽改变为预焙阳极电解槽;电能消耗由吨铝22000kW·h降低至15000kW·h;电流效率由70%-80%逐步提高到85-90%。 1980年开始,电解槽技术突破了175kA的壁垒,采用了磁场补偿技术,配合点式下料及电阻跟踪的过程控制技术,使电解槽能在氧化铝浓度变化范围很窄的条件下工作,为此逐渐改进了电解质,降低了温度,为最终获得高电流效率和低电耗创造了条件。在以后的年份中,吨铝最低电耗曾降低到12900-13200 kW·h,阳极效应频率比以前降低了一个数量级。 80年代中叶,电解槽更加大型化,点式下料量降低到每次2kg氧化铝,采用了单个或多个废气捕集系统,采用了微机过程控制系统,对电解槽能量参数每5s进行采样,还采用了自动供料系统,减少了灰尘对环境的影响。进入90年代,进一步增大电解槽容量,吨铝投资较以前更节省,然而大型槽(特别是超过300kA)能耗并不低于80年代初期较小的电解槽,这是由于大型槽采取较高的阳极电流密度,槽内由于混合效率不高而存在氧化铝的浓度梯度;槽寿命也有所降低,因为炉帮状况不理想,并且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增加了阴极的腐蚀,以及槽底沉淀增多,后者是下料的频率比较高,而电解质的混合程度不足造成的。尽管如此,总的经济状况还是良好的。 90年代以来,电解槽的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电流效率达到96%; (2)电解过程的能量效率接近50%,其余的能量成为电解槽的热损而耗散; (3)阳极的消耗方面,炭阳极净耗降低到0.397kg/kg(Al); (4)尽管设计和材料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电解槽侧部仍需要保护性的炉帮存在,否则金属质量和槽寿命都会受负面影响; (5)维护电解槽的热平衡(和能量平衡)更显出重要性,既需要确保极距以产生足够的热能保持生产的稳定,又需要适当增大热损失以形成完好的炉帮,提高槽 寿命。 我国的电解铝工业可自1954年第一家铝电解厂(抚顺铝厂)投产算起,至2010年已有56年历史,在电解槽设计中,已掌握“三场”仿真技术,在模拟与优化方面采用了ANSYS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