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辨析词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辨析词义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其鲜明的时代性。正确地辨析古代语言词汇是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

要正确辨析古代语言,顺利阅读古代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注意作品的写作时代。例如,在高中第五册第六课《孔雀东南飞》里,就有“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骂”和“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两句,句中的两个“床”字,就不同于现在人们睡觉的床,它是古代可供坐和卧的一种坐具。小的只能坐一个人,比板凳稍宽。年老的或辈份高地位比较尊贵的人一般都坐“床”上。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文化十分丰富,许多作品杂用方言现象较为浓重,正确辨析词义不仅要结合写作时代,也要结合写作地域。例如《木兰诗》里有“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句,其中“强”作“有余”解;白居易《寄令狐相公诗》里有“梁园不到一年强”句,“强”也作“有余”解。然而,在杜甫的《前出塞》诗中,“挽弓当强”的“强”则是“有力”;而在汪纯翁《西山渔父词》“鱼价今年逐渐强,偶因换酒到山乡,笭箵个个盛鱼满,一舸银鱼讫斗量”里,“强”既非“有余”,也非“有力”,倘若把“鱼价强”解释为“鱼价高涨”,更与词的末句矛盾。它应该解释为“(鱼价)便宜”才对。因汪纯翁系吴中人,“吴中方言谓贱为强”,“鱼价强”就是“鱼价便宜”。“强”实际上就是今天上海话里的“强某些”的“强”,相当于北方方言中的“相应(xiāng ying)”。

理解古代作品的词语,还要注意当时的事实和社会制度。;因为某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制度对某些词语的运用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史记·西南夷传》里“自上古人不属为人”的“人”,杜牧《阿房宫赋》里“几世几年,剽掠其人”的“人”,表面看来似乎不好理解,但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和社会制度,不难发现,“人”该作“民”来理解。因为唐人注释《史记》、《汉书》、《文选》以及撰晋、梁、陈、北齐、周、随、南、北八史和作唐庙诗赋等多作更易,“民”在当时是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民”讳而改作“人”。又如高中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常例钱”,若解释为“经常照例缴纳的银钱”,那就显得缴钱是“合法化”的了。这就是没有很好地结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和社会制度来进行辨析,其实,它应该解释为“平时被勒索去或用以贿赂的钱”,这是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政治制度的产物。

根据上下文文义,结合中心,因文定义,也是正确辨析词义的有效途径之一。孟子“为长者折枝曰不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对“折枝”,赵歧注是“解罢枝”,朱熹却作了一个“折,断树枝”解。朱注好似明白了当,实际上是脱离了上下文孤立地作解释,“折断树枝”与那“长者”怎么也凑不拢,赵注似乎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但它密切联系着上下文,依赵注来解,“枝”在古代也作“支”,是“四肢”的“肢”,“罢”跟“疲劳”的“疲”同,“解罢枝”就是“松动一下疲劳的肢体”,“为长者折枝”就是指“为长者按摩捶背”一类的活动。“折枝”是古语,赵歧是汉代人,这“古语”当时还在沿用。到了宋代,已不使用了,朱熹没了解这一点,又望文生义,孤立地用“现代”的方式单纯从字面上作解释,就成问题了。宋人治学,常常不墨守前人专注,论其长,能够一扫前人翳障;道其短,则兼凭臆断而致不合情理。我们阅读古代作品,参考旧注时必须有所取舍,

作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遇到多义词,更要准确地结合上下文意思加以辨析。例如,1993年六省市高考试题第13试题,要求选择文段末尾句“子访得之”里“访”的意义,四个选项为:咨访、探望、寻求、访问。联系上文内容,李衡临终时告诉儿子,他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才适合,其余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又比如欧阳修《令官传序》一文,开头提出中心“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里的“人事”是什么,只不过抓住中心,探究下文,“庄周之能所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和经验教训,便可理解“人事”就是“人的作为”、“人的主观努力”。所以,具体地结合上下文意思来辨析词不达意义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地,多义词使用的地方不同,意思也就不同。辨析词义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加以审视。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词义的演变和发展要求我们辨析词不达意义必须结合作品的写作时代、地域环境、历史事实和社会制度以及文章的中心和上下文意思,才能更准确把词义确定下来。

(《中华教师科技干部优秀论文》评比特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