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
秸秆反应堆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重要途径,是种地和养地并举、产量和质量并重的好措施。该技术是利用作物秸秆做原料,拌上特制的菌种,使秸秆快速分解放出大量CO2、热量、抗病微生物孢子。利用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和水,在光的照射下,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从而使农作物,特别是温室瓜果菜大幅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并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据统计:温室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每亩可降低成本50%。瓜果菜平均每亩增产30%以上,增收40%以上,效益相当可观。
一、该技术解决了传统温室存在的问题
1.二氧化碳严重缺少;
2.冬天温室地温低;
3.病虫害越来越重;
4.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严重。
二、秸秆生物反应堆的作用
1、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正常情况下,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温室,CO2的浓度低的在900ppm,高的可达1900ppm,CO2浓度比普通温室提高4~6倍。CO2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的情况下,光合效率就会提高,也就必然会使温室瓜果菜的产量提高。
2、放出大量的热
秸秆在分解过程中除释放CO2外,1kg秸秆还放出3037千卡的热量,特别是应用内置式反应堆形式,20cm地温能提高4~6℃左右。
3、生物防治病虫害
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60%以上,采用了这项技术,有的棚能达到基本不打农药。就可以生产无污染绿色的有机蔬菜。
4、有机改良土壤作用
秸秆分解剩下一些残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在温室的土壤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同时,里面还含有大量抗病微生物和矿质营养,这些矿质营养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而且比例配得很好,因此极大的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后,第一年可减少化肥用量50%以上,第二年减少化肥用量80%以上,第三年可基本不施用化肥。土壤因长期使用化肥导致板结的现象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建造秸秆生物反应堆
该技术操作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内置式、外置式和内外结合式三种。其中内置式又分为行下内置式、行间内置式、追施内置式和树下内置式。外置式又分为简易外置式和标准外置式。选择应用方式时,主要依据生产地种植品种、定植时间、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而定。
〈一〉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的选择与条件:
1、行下内置式:秋、冬、春三季均可使用,高海拔、高纬度、干旱、寒冷和无霜期短的地区尤宜采用。
2、行间内置式:高温季节、定植前无秸秆的区域宜采用。
3、追施内置式:在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均可使用,方法比较灵活。秸秆宜粉碎穴施。
4、树下内置式:果树、经济林、绿化带及苗圃等种植区宜采用。
〈二〉内置式反应堆秸秆、菌种及辅料用量
1、行下内置式:每亩秸秆用量3000~4000kg、菌种8~10kg、麦麸160~200kg、饼肥80~100kg。
2、行间内置式:每亩秸秆用量2500~3000kg、菌种7~8kg、麦麸140~160kg、饼肥70~80kg。
3、追施内置式:每亩每次秸秆粉(或食用菌废料)用量900~1200kg、菌种3~4kg、麦麸 60~80kg、饼肥80~100kg。
4、树下内置式:每亩秸秆用量2000~3000kg、菌种4~6kg、麦麸80~120kg、饼肥60~90kg。
5、菌种处理方法
使用前一天或当天,菌种必须进行预处理。方法是:按1kg菌种兑掺20kg麦麸,10kg饼肥,加水 35~40kg,混合拌匀,堆积发酵4~24小时就可使用。如当天使用不完,应摊放于室内或阴凉处,厚8~10cm,第二天继续使用。
6、注意事项:种植蔬菜、水果和豆科植物,可用草食动物(牛、马、羊等)粪便:每亩一般用量3~4m3,与内置式反应堆结合施入沟中效果更佳。使用该技术禁用化肥和非草食动物粪便。研究证实:使用鸡、猪、人、鸭等非草食动物粪便,会加速线虫繁殖与传播,导致植物发病;使用化肥会影响菌种活性,同时还会使土壤板结,加速病害的泛滥。
〈三〉内置式反应堆操作
1.行下内置式操作程序:开沟、铺秸秆、撒菌种、拍振、覆土、浇水、整垄、打孔和定植。
①开沟:一堆双行,宜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人行道)宽100~120cm,小行宽60~80cm,就在小行位置开沟,沟宽60cm或80cm,沟深20~25cm,开沟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土壤按等量分放沟两边。
②铺秸秆: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秸秆(玉米秸、麦秸、稻草等)。一般底部铺放整秸秆(玉米秸、高粱秸、棉柴等),上部放碎软秸秆(例如,麦秸、稻草、玉米皮、杂草、树叶以及食用菌下脚料等)。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cm,沟两头露出10cm秸秆茬,以便进氧气。
③撒菌种:每沟用处理后的菌种6kg,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
④覆土: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20~25cm,形成种植垄,并将垄面整平。
⑤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0cm左右。
⑥打孔:在垄上用12#钢筋(一般长80~100cm,并在顶端焊接一个T型把)打三行孔,行距25~30cm,孔距20cm,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进氧气发酵,促进秸秆转化,等待定植。
⑦定植:一般不浇大水,只浇小水,一棵一碗。定植后高温期3天、低温期5~6天浇一次透水。待能进地时抓紧打一遍孔,以后打孔要与前次错位,生长期内每月打孔1~2次。
2、行间内置式:多数是因为定植前没有秸秆,故先定植,待秸秆收获后在行间进行。其操作程序基本同行下内置式。一般离开苗15~20cm,挖土深15~20cm,宽60~80cm,铺放秸秆20~25cm厚,沟两头露出秸秆10cm。将拌好的菌种按每行6kg均匀撒接,用铁锨拍振一遍,土壤回填于秸秆上,大行不浇水,小行内浇水,渗入大行湿润秸秆。按行距30cm,孔距20cm,用12#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3、追施内置式:为保持全生育期持续增产、弥补定植时因为没有秸秆或秸秆量不足造成的缺失,在生长期内宜使用该方式。方法是将新下的秸秆用粉碎机粉碎,按每亩菌种用量3kg、麦麸60kg、饼肥30kg、秸秆粉900kg、水2000kg(其比例为1:20:10:300:666),混和拌匀,堆积成高60cm,宽100cm的梯形堆升温,用直径5cm的木棍在堆面上打孔9个,盖膜,发酵,升温至45~50℃,即可穴施。30cm一穴,离开作物15cm,每穴0.5~1.0kg;随即覆土,每穴打孔3~4个;追施后7~10天一般不浇水,以后根据墒情进行常规浇水,一般作物在生育期追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