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基础专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农历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农历初一为朔,月相为新月;十五为望,月相为满月。
六、探索宇宙
1、太阳系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 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木星和土星。 它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
2、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 “大冰球”。
1)根据直径大小,土壤颗粒可分为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等
2)由于各种土壤的组成不同,各种土壤颗粒的含量不一,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
3)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 保肥能力强,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的种类很多,可归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 生物污染等。如有机农药、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 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3)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A、控制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B、提倡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以虫治虫,用有机肥料 代替化学肥料; C、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3、 降水的条件:A、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B、相对湿度达到100%。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粒。 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成水珠和冰晶,随着 温度的降低和水汽 的增多和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降水。
四、风
1、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有8种基本风向,常用风向标测风向。 风速共分为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常用风速仪测风速。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二、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其方向始终 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周期:一年(约365.2422天) 公转的意义: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至日 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 日直射赤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往返移动。
3、在电视天气预报图中一般用带箭羽的箭矢来表示 风向和风速。
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量和和形状表示风速大小, 如二根尾羽是四级风,三根尾羽为六级风,四根尾羽为 七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力为八级或八级以上。
五、气压与天气
低气压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高气压
由四周流向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向上运动 向下运动
往南北两侧,太阳高度递减,杆影 变长。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春分日至秋分日为夏半年,昼长夜短, 夏至日昼最长。 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为冬半年,昼短夜长, 冬至日夜最长。 2)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五带的划分依据: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的高度不同, 获得太阳热量不同。 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慧星,其周期为76年。
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 的天体系统。直径约10万光年。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众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共同构成了宇宙。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就是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运动。 证明地球自转的自然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一天(24小时) 4、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五、月相
1、月相就是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日 地、月三者的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发生变化。
3、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初八的上 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再到初一的新月的变化过程。
月相的这个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一个朔望月。
二、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不仅可直观的表示 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而且能演示地球 运动等地理现象。 1、经线:也叫子午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 两极的线。 特点:形状为半圆,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
2、经度:
(1)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指经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2) 0°经线以东为东经,划分180 ° 0°经线以西为西经,划分180 ° 东经180 °和西经180 °为同一条经线。
地理基础专题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比两极半径只长了21千米,仅 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远去的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的高,看的远。 (3)、月食的过程。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越粗略。
3)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4)图例:表示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wenku.baidu.com
四、太阳和月球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其直径为地球的109倍,表面 温度为6000°C,为地球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体积是地球的1/49, 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表面到处是环形山,是一个没有空气、水和生命 的荒凉世界。
2、太阳系的形成的主要学说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和“灾变说”。 3、恒星不同的发展阶段是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 暗矮星和黑洞。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是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 (或黑洞) 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是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 太阳的寿命可达100亿年,目前太阳的状况已经维持了 50亿年,已步入中年。
宇宙 1、宇宙的起源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 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 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 学说。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 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 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 炸 中诞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还将 不断延续下去。
1995-2001年全球4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五、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五大地形及其特点: 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海拔高 海拔高 海拔低 海拔有高有低 四周高 相对高度大 相对高度小 相对高度小 相对高度小 中间低
2、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 的连线,是封闭的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 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的地图。
高纬度 60 °—90 °
8、经纬网: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构成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 经纬网可以准确的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 点的位置,或者可以说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用 经纬网表示。
三、地图
1、定义: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 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 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 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越详细;
二、天气和气候
1、天气通常是指短时间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
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主要天气要素:气压、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2、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
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貌 (垂直变化与水平差异)、季风(冬季风和夏季风)。 3、天气是气候在某个短时间里的具体表现, 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概括。
4、我国的水资源
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大气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而迅速上 升。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降低。 2、对流运动强烈。因 此又叫高空对流层。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特点:纬线的形状为圆,赤道最长,越向南北 两极越短,数量有无数条。 5、纬度:赤道为0°纬线, 向南为南纬,南极点为南纬90 ° 向北为北纬,北极点为北纬90 ° 6、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7、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 0°—30 °
幻灯片 19
中纬度 30 °—60 °
3、读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 等高线重叠处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部位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部位 等高线较密处 等高线较疏处
4、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来自地球外部,如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作用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三、气温和湿度
1、气温指的是大气的温度。 气象台一般分时段进行测量,有最高气温(午后2时)、最低气 温(日出前后)、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气温 年变化和日变化等。 2、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湿度的表示方法:用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表示, 常用百分比表示。 空气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气温越高,相对湿度就越大。
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岩石圈包括地幔的顶部和地壳。 2、地壳的变动表现为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3、火山由火山口、火山管和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岩浆来自软流层。 4、地震是由于地壳里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 断裂或错位的震动现象。 3级以上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5、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主要在环太平洋地区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1、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陆地淡水、湖泊咸水和 地下咸水。 其中陆地淡水分为冰川水、地下淡水和其他水体。
2、水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
3、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1)时空分布不均衡。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 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 较贫乏。 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¼。 是世界的缺水国之一。
三、日历上的科学
1、历法:A、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B、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C、阴阳历:结合阴阳历的特点。 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是阳历。 2、我国的日历可分为:公历和农历;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 3、闰年的设定: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 (如1900、2000等)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划分的, 是阳历成分。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六、锋与天气
过境前 冷锋 气温高、 气压低 气温低、 气压高 过境时 过境后
暖锋
出现较大风、 气温下降、 雨、雪天气 气压上升, 天气转好 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陆地
1、土壤的组成:由空气、水、腐殖质和矿物质组成。 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2、土壤的类型
幻灯片 19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 ° 规律:1)经度小于20 °的地区都为东半球。 2)经度大于160 °的地区都为西半球。 3)经度介于20 °— 160 °之间的地区, 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
幻灯片 44
4、赤道: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 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移动
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杆影长度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A、一天中的变化: 早、晚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 中午太阳高度角大,杆影短。 B、一年中的变化:冬天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 夏天太阳高度角大,杆影短。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C、不同纬度的变化: 杆影长度为零。
农历初一为朔,月相为新月;十五为望,月相为满月。
六、探索宇宙
1、太阳系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 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体积最大的行星:木星和土星。 它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
2、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 “大冰球”。
1)根据直径大小,土壤颗粒可分为砂粒、粉砂粒和黏粒等
2)由于各种土壤的组成不同,各种土壤颗粒的含量不一,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和黏土类土壤。
3)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 保肥能力强,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的种类很多,可归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和 生物污染等。如有机农药、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 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3)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A、控制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B、提倡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以虫治虫,用有机肥料 代替化学肥料; C、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3、 降水的条件:A、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B、相对湿度达到100%。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粒。 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成水珠和冰晶,随着 温度的降低和水汽 的增多和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降水。
四、风
1、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有8种基本风向,常用风向标测风向。 风速共分为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常用风速仪测风速。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 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2)、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二、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其方向始终 不变,指向北极星附近。 公转周期:一年(约365.2422天) 公转的意义: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2、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至日 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春分日和秋分 日直射赤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往返移动。
3、在电视天气预报图中一般用带箭羽的箭矢来表示 风向和风速。
箭矢所指方向为风的去向;尾羽的数量和和形状表示风速大小, 如二根尾羽是四级风,三根尾羽为六级风,四根尾羽为 七级风,尾羽呈三角旗状表示风力为八级或八级以上。
五、气压与天气
低气压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高气压
由四周流向中心 由中心流向四周 向上运动 向下运动
往南北两侧,太阳高度递减,杆影 变长。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春分日至秋分日为夏半年,昼长夜短, 夏至日昼最长。 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为冬半年,昼短夜长, 冬至日夜最长。 2)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3)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5、五带的划分依据:不同纬度地区太阳的高度不同, 获得太阳热量不同。 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慧星,其周期为76年。
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 的天体系统。直径约10万光年。 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众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共同构成了宇宙。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就是地球绕地轴旋转的运动。 证明地球自转的自然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的自转周期:约一天(24小时) 4、地球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五、月相
1、月相就是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日 地、月三者的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发生变化。
3、月相的变化规律: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初八的上 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再到初一的新月的变化过程。
月相的这个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一个朔望月。
二、地球仪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不仅可直观的表示 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而且能演示地球 运动等地理现象。 1、经线:也叫子午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 两极的线。 特点:形状为半圆,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
2、经度:
(1)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指经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 (2) 0°经线以东为东经,划分180 ° 0°经线以西为西经,划分180 ° 东经180 °和西经180 °为同一条经线。
地理基础专题
地球与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 千米,比两极半径只长了21千米,仅 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 3、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远去的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的高,看的远。 (3)、月食的过程。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越粗略。
3)方向: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4)图例:表示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wenku.baidu.com
四、太阳和月球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其直径为地球的109倍,表面 温度为6000°C,为地球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其体积是地球的1/49, 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月球表面到处是环形山,是一个没有空气、水和生命 的荒凉世界。
2、太阳系的形成的主要学说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和“灾变说”。 3、恒星不同的发展阶段是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 暗矮星和黑洞。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是超红巨星--超新星--中子星 (或黑洞) 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是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 太阳的寿命可达100亿年,目前太阳的状况已经维持了 50亿年,已步入中年。
宇宙 1、宇宙的起源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 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 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 学说。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 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 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 炸 中诞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还将 不断延续下去。
1995-2001年全球4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五、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五大地形及其特点: 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海拔高 海拔高 海拔低 海拔有高有低 四周高 相对高度大 相对高度小 相对高度小 相对高度小 中间低
2、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 的连线,是封闭的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 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的地图。
高纬度 60 °—90 °
8、经纬网: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构成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 经纬网可以准确的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地 点的位置,或者可以说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用 经纬网表示。
三、地图
1、定义: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 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 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 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越详细;
二、天气和气候
1、天气通常是指短时间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
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主要天气要素:气压、气温、湿度、风、降水等。
2、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
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貌 (垂直变化与水平差异)、季风(冬季风和夏季风)。 3、天气是气候在某个短时间里的具体表现, 气候是对长期以来天气变化规律的综合概括。
4、我国的水资源
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大气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而迅速上 升。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 而降低。 2、对流运动强烈。因 此又叫高空对流层。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特点:纬线的形状为圆,赤道最长,越向南北 两极越短,数量有无数条。 5、纬度:赤道为0°纬线, 向南为南纬,南极点为南纬90 ° 向北为北纬,北极点为北纬90 ° 6、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7、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 0°—30 °
幻灯片 19
中纬度 30 °—60 °
3、读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两条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处 等高线重叠处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部位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部位 等高线较密处 等高线较疏处
4、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来自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来自地球外部,如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作用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三、气温和湿度
1、气温指的是大气的温度。 气象台一般分时段进行测量,有最高气温(午后2时)、最低气 温(日出前后)、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气温 年变化和日变化等。 2、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湿度的表示方法:用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表示, 常用百分比表示。 空气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气温越高,相对湿度就越大。
四、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岩石圈包括地幔的顶部和地壳。 2、地壳的变动表现为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3、火山由火山口、火山管和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岩浆来自软流层。 4、地震是由于地壳里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 断裂或错位的震动现象。 3级以上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5、火山和地震的分布:主要在环太平洋地区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1、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陆地淡水、湖泊咸水和 地下咸水。 其中陆地淡水分为冰川水、地下淡水和其他水体。
2、水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
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的循环。
3、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1)时空分布不均衡。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 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 较贫乏。 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¼。 是世界的缺水国之一。
三、日历上的科学
1、历法:A、阴历,以月相变化周期为依据; B、阳历: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 C、阴阳历:结合阴阳历的特点。 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历法是阳历。 2、我国的日历可分为:公历和农历;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 3、闰年的设定: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 (如1900、2000等)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划分的, 是阳历成分。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六、锋与天气
过境前 冷锋 气温高、 气压低 气温低、 气压高 过境时 过境后
暖锋
出现较大风、 气温下降、 雨、雪天气 气压上升, 天气转好 多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陆地
1、土壤的组成:由空气、水、腐殖质和矿物质组成。 土壤中有大量的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2、土壤的类型
幻灯片 19
3、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和东经160 ° 规律:1)经度小于20 °的地区都为东半球。 2)经度大于160 °的地区都为西半球。 3)经度介于20 °— 160 °之间的地区, 东经为东半球,西经为西半球。
幻灯片 44
4、赤道:在南北两极之间,与两极等距, 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移动
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 杆影长度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A、一天中的变化: 早、晚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 中午太阳高度角大,杆影短。 B、一年中的变化:冬天太阳高度角小,杆影长。 夏天太阳高度角大,杆影短。 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C、不同纬度的变化: 杆影长度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