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西医综合考试知识点总结
![西医综合考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37f3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8.png)
西医综合考试知识点总结西医综合考试是对西医专业学生综合医学知识的考核,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对西医综合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解剖学解剖学是西医综合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生需要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组织,以及器官之间的关系。
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人体的骨骼系统:考生需要了解人体的主要骨骼组成,包括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以及各个骨骼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功能。
人体的肌肉系统:考生需要熟悉人体的主要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等,以及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的神经系统:考生需要掌握人体的主要神经组织和神经传导方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
人体的循环系统:考生需要了解心脏、血管、血液等组成部分,以及血液的循环方式和功能。
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各种生命现象和生物功能的科学,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系统生理学和整体生理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等。
主要知识点包括:细胞生理学:考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等,以及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和信号传导方式。
神经生理学:考生需要熟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和调节机制。
肌肉生理学:考生需要了解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调节方式。
心血管生理学:考生需要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和心脏收缩的机制。
呼吸生理学:考生需要了解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的调节机制和气体交换过程。
消化生理学:考生需要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消化过程中的物质转运和代谢过程。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包括基础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病理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等。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生理学复习笔记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生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8075f05bb68a98270fefa0e.png)
306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生理学复习笔记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
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之生理病理药理重点总结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之生理病理药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685404f18583d049645971.png)
1生理学细胞基本功能1.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放屁):高浓度→低浓度(只要是扩散就是高到低);不耗能;主要转运气体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通道:离子载体:葡萄糖、氨基酸(营养物质)主动转运→耗能(男主动追女、花钱)低浓度→高浓度(男人结婚之前是孙子、结婚之后是大爷)代表:钠—钾泵“单纯扩散是个P、易化扩散离子养(营养)、主动转运钠钾泵”“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普通细胞→易化扩散;葡萄糖进入肠、肾等器官→继发性主动转运”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出胞(大分子)2.细胞生物电、兴奋性兴奋性的核心:“电”(男人见到美女兴奋、放电)正常细胞:内钾外钠(和谐家庭→男人下班要回家,在外面女人流泪→咸的)电位:静息电位:静息状态(K+通透性增加、外流,把正电荷带到外面)→“静钾动钠”极化:“外+内-”→和谐家庭:男人(外)赚钱(+)、妇人(内)花钱、花到透支(-)K+外流→外+增加→外+内-(极化)超极化:负值增大(-70~-100mV)去极化:负值减小(-70~-50mV)复极化:从去极化恢复到“外+内-”(-50~-70mV)动作电位:受刺激、兴奋状态(Na+通透性增加、内流)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外流阈值: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0兴奋传导特点:“两根电线”(平行线):完整性(缺一不可);绝缘性(电线外面裹了一层绝缘皮);安全性(绝缘了就安全了);双向性(2根线、2个方向);不疲劳性、不衰减性(持续供电)3.骨骼肌收缩功能:“ACCA”→“神经肌肉接头前膜进去Ca2+出来ACh(乙酰胆碱)”Ca2+进入大脑、发出指令、释放ACh兴奋-收缩藕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管、藕联因子是Ca2+血液1.血液组成、特性内环境与稳态→内环胞外(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301(3个液,1个0:组织液、血浆、脑脊液、淋巴)动态平衡是稳态(内环境稳态是理化动态平衡)血液→组成:血浆+血细胞血浆蛋白:组成: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功能: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抵御微生物入侵(与上面对应)“鲜蛋(纤维蛋白)用白(白蛋白)胶(胶渗)水凝固(鲜蛋作用)后、有免疫(球蛋白)抵抗作用”理化特征:亮晶晶大盐粒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NaCl形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粘乎乎的鸡蛋清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组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考试的时候99.99%的物质合成部位都在肝,只有EPO的合成在肾。
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txt
![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txt](https://img.taocdn.com/s3/m/5d28792ded630b1c59eeb5c1.png)
结合蛋白:蛋白质与细胞膜结合非常牢固,破膜才可分离,Pr肽链反复跨越细胞膜 3、膜糖:寡糖或多糖链,功能是信息分离作用
以共价键形式与脂质或蛋白形成糖脂或糖蛋白,全部存在于细胞膜外。 糖链的排列:构成受体的识别部分,是细胞的标志。
糖基的数量、种类是膜蛋白抗原决定簇。
内向电流:正电荷流向细胞内,去极化;
外向电流:正电荷流向细胞外,复极化或超极化;
离子电流与物理电流作用相反,内向的离子流和外向的物理电流使细胞去极化 RP: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RP与EK非常接近,但RP<EK
(因部分钠离子内流中和部分负电荷所致)
RP决定于:膜内外的K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对钠和钾相对的通透性
二、细胞跨膜物质转运
1、单纯扩散:单纯物理扩散,不消耗能量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单纯扩散:O2、CO2、乙醇
扩散方向、速度决定于物质的浓度差及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通透性取决于脂溶性和分子量:(脂溶性升高,分子量减小,越易通过膜) 硫贲妥钠:脂溶性高,可快速通过BBB进入NC
2、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借助于膜Pr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轴突末梢AP—>钙内流—>Ach释放—>Ach门控通道—>终板电位—>肌膜AP 神经肌肉接头为一特征突触,与中枢突触的区别:
1、中枢突触: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必须总和在一起才可能产生AP
神经—肌肉突触:一对一
2、终板电位都是兴奋通道,不可能超极化
突触后电位: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神经肌肉接头:递质是Ach
载体蛋白:结合、变构、解离三过程,速度慢
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
![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c764739f78a6529647d53ba.png)
2017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
⑴形成条件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⑵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⑶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P⑴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电位。
⑵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⑷动作电位特征: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②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
局部电位的特点:①等级性;②可以总和;③电紧张扩布。
兴奋的传播⑴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⑵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时间转瞬即逝,而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无论前面的复习之路有多么艰难,相信他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1、静息电位的原理。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基础。
在细胞外液中Na+、Cl-、Ca2+浓度要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浓度比细胞外液要高,这主要是由于质膜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和主动转运儿形成和维持的。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5)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5)](https://img.taocdn.com/s3/m/2e14181516fc700abb68fc43.png)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5)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肌分类工作心肌:心室肌和心房肌,有收缩性,无自律性,有传导性和兴奋性特殊分化的心肌/自律传导组织:窦房结、房室交界无收缩性、有自律性、有传导性、兴奋性第一节、心泵功能一、心动周期:心室收缩发生于心房舒张?后0.1秒心率增快,心动周期减小,主要为舒张期缩短。
舒张期进行的主要是心肌自身供血期和心室充盈,过短则:心肌供血不足和心室充盈不足。
二、泵血过程:三、心泵功能的评定:1、心输出量(CO、Cardiac Output):安静时为5L/分,每分钟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搏出量(SV、Stroke Volume):每次收缩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SV*HR一般心输出量指每分输出量,运动时?高可达30L/分。
心指数: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10岁的时候心指数?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小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低于50%以下示心功能不全3、心脏作功:主要用于维持血压。
CO(心输出量)只占能耗的5—20%。
心肌耗氧量与心肌作功的关系:心肌耗氧决定于心脏产生的压力,产生容积耗氧少所以维持过高的动脉血压对心肌极为不利。
收缩期时间长,耗氧也增多。
四、心泵功能的调节:搏出量调节:改变收缩力(等长)、后负荷、心率1、异长自身调节:改变前负荷时对心脏功能的调节。
心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横坐标是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纵坐标是左室搏功LVEDP<12mmHg时,CO升高;LVEDP在12—15mmHg之间时,CO达?大值,即?适前负荷,LVEDP大于15mmHg时,CO 基本保持衡定,或略有降低(无明显降支)12—15mmHg时?适初长度是:2.0—2.2UM,心肌机械长度不会大于5—6mmHg,因此不会有明显降支。
功能意义:根据充盈量变化,对SV进行精细调节,便SV与静脉充盈量保持平衡2、等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脏的收缩能力来改变泵功能,心功能曲线上移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收缩末期容积下降调节方式有:心变胞浆中钙离子的浓度,或增加肌球蛋白和ATP 酶的活性升高受神经、体液、药物、病理等因素影响3、后负荷对泵功能的影响实际正常情况:后负荷增加,前负荷(异长自身调节)与心肌收缩能力(交感神经)相应代偿。
2023年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
![2023年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4cef9e6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3.png)
2023考研已经拉开序幕, 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西医综合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 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 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分析, 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征询。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资料——生理学笔记(11)第十章、神经系统NS作用: 调节各器官功能及人体与外环境的适应方式: 反射;实现靠反射弧第一节、神经元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元涉及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 功能是传递信息, 主经神经纤维实现 (一)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1.生理完整性: 膜完整2.双向传导: 双向传播信息3.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 不易疲劳、耗能小(二)神经纤维的传播速度:差别大, 快慢与神经纤维粗细有关, 粗则速度快, 也受温度影响 (三)神经纤维分类:1.据传出、传入神经电学特性分2.据传入纤维粗细分:(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送:以AP(动作电位传导信息)细胞体合成的分泌物运送至轴突处有两种形式: 快速轴浆运送(经微管、分泌物、神经递质)缓慢轴浆运送(经微管、微丝向周边延伸) 二、神经元间互相联系方式(一)经典突触(主)以化学递质为媒介突触是两神经元间发生互相联系的部位叫突触方式: 一轴突与一树突或胞体联系分类: 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二)电突触: 通过电活动传递(电紧张方式)结构:神经元接触间隙小, 缝隙联结/紧密联结(有小孔道, 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特点:传导速度快意义: 保证某些神经元产生同步兴奋(三)非突触性的化学传递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 不能直接作用于后膜, 而是通地扩散的方式作用于周边较广的效应细胞上。
常见于: ;单胺类神经元(交感神经: NE、DA.5—HT)特点:有些交感神经末梢形成念珠状曲张体, 内含化学递质扩散1)不形成突触(无前后膜)2)一对多的关系,3)递质弥散距离大4)效应细胞上有受体意义: 扩大信息传递范围(四)局部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长轴突: 从中枢的一处向另一处传递(中枢各不同部位间) 短轴突: 中枢的局限范围内传递信息(局部神经元)联系途径、局部神经元回路, 作用:在一个中枢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解决, 可有突触或电突触等三、神经递质: 定义: 神经末梢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一)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h)植物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一小部分交感神经末梢(支配汗腺舒血管), 躯体运动神经末梢2.去甲肾上腺素(NE)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3.嘌呤或肽类(ATP和血管活性肠肽等), 重要在消化道分布, 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致舒张 (二)中枢神经递质:1.Ach, 分布广、兴奋性递质, 部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特异性投射区,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2、单胺类: DA(中脑黑质、纹状体)克制性递质;NE分布于低位脑干、中脑网状、延髓网状、脑桥蓝斑5—HT: 低位脑干、中缝核, 也许与痛觉有关3.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属兴奋性, 感觉传入, 大脑皮层甘氨酸、GABA:克制性, 分布广、皮层、脊髓4.肽类:神经激素肽:如:下丘脑产生的调节性肽, 调节不同神经元放电, 频率有关, 痛觉传入阿片样肽: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胃肠肽: 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血管活性肽5.NO: 与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关系密切(三)递质和调质的概念:递质: 由经典突触的前膜释放, 引起后膜神经元兴奋或克制效应的传递物质, 特点是: 作用快、连续时间短调质: 由神经元释放后, 可扩散至周边效应器, 不限于突触, 多属于肽类, 能影响其它递质的释放, 起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慢, 连续时间长(作用于受体、通过第二信使, 改变细胞功能特点(四)递质共存:DALE原则:1、一个神经元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错)(有递质共存现象, 其中常有一种为肽类)2.一个神经元所有末梢释放的递质相同(对)(五)递质的合成、释放、失活合成: 胞浆、酶;释放: 以钙为媒介(囊泡与质膜融合)失活: 被酶分解(ACH)、NE(重新被突触前膜摄取)、在肝失活(六)受体学说: 递质通过受体起作用规定掌握受体的种类、亚型、分布部位、阻断剂、效应细胞胆碱能受体: M(毒蕈碱样受体) 副交感N节后纤维阿托品部分交感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N(烟碱样) 交、副交的N节突后膜N1 箭毒骨骼肌终板膜N2肾上腺素能受体α1α2β1β2四、神经营养作用:兴奋性: 血管收缩、子宫平滑肌收缩酚妥拉明克制性: 胃肠平滑肌舒张突触前膜受体(调节递质释放)心肌兴奋, 促脂肪分解心得安血管舒张、气管等内脏平滑肌克制纳络酮神经纤维支配效应器的双重作用:1.经AP的信息传递调节效应器的功能2.营养通过轴浆运送释放营养因子(维持正常代谢, 形成正常结构) 切断神经后效应器可萎缩效应器对神经元也有营养作用(产生N生长因子), 所以切断后, 神经元、细胞体、效应器都萎缩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的概念: 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在CNS的参与下, 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应答二、反射弧: 由五部分构成: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形式:神经元在中枢的联系形式: 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传导: 一个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布传递: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个效应器上, 即跨细胞传布(一)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神经冲动经轴突到达突触,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传至后膜, 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EPSP)轴突产生APEPSP是慢电位、局部电兴奋, 活性取决于兴奋递质轴突起始部局部电流密集, 产生去极化, 可达阈刺激, 轴突AP EPSP可空间、时间递质总和, 以达阈刺激(三)兴奋性传布特性1.单向传布: 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向传出神经元, 由于神经递质的释放在轴突末梢2.中枢延搁: 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传递速度快, 跨神经元传递则速度慢经一个突触传导需0.3—0.5ms, 由于传递过程复杂, 递质释放3.总和作用: 不同神经元空间总和, 同一神经元时间总和EPSP小, 不能达成阈兴奋, 属阈下兴奋, 经空间、时间总和后可以达阈兴奋阈下兴奋可提高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 单独不能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易化作用: 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增长4.兴奋节律的改变: 传入和传出冲动的频率不一定一致, 有些传入冲动不能传出5.后放现象(后放电)在反射中传入停止, 传出反映仍继续, 称后放电, 系由环状联系所致6.易疲劳、对代谢变化敏感:神经传递需化学递质, 化学递质合成与释放有能量参与五、中枢克制: 分析、综合时需克制参与试述中枢克制的机制、意义?据发生机制不同分: 突触后克制和突触前克制(一)突触后克制(超极化克制:突后细胞)兴奋传布需一个克制性的中间神经元, 释放克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产生IPSP(超极化)1.IPSP: 克制性突触后电位克制性神经元, 末梢释放克制递质, 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电位(IPSP)—>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减少(克制) 兴奋性递质: 一价阳离子无选择性开放(钠进入细胞内产生去极化)克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氯通道开放, 氯进入细胞内产生超极化2、突后克制分类:传入侧支性克制回返性克制(二)突触前克制(去极化克制突触前细胞)六、反射弧的反馈调节:生理机能保持相对稳定, 负反馈调节排尿、排便等需彻底完毕生理功能, 正反馈调节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运动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传递通路传导途径: 浅感觉: 温痛触觉深感觉: 自身感觉及深部压力感觉(一)浅感觉:背根传入: 前脊角互换, 经中央管前交叉至对侧, 向上传导, (二)深感觉:背根传入: 脊髓后索上行,脊髓半横断: 断面以下, 对侧浅感觉消失、同侧深感觉消失二、丘脑: 为各种感觉传入的?后总换元站(除嗅觉外) (一)三类核群:1、感觉接替核: 所有特定的感觉传入纤维(除嗅觉外)在感觉接替核换元后, 上行至皮层特定感觉区2、联络核:不能直接与特定感觉纤维相联系, 可接受由皮层下纤维传入的或感觉接替核纤维发出的至皮层联系、协调各种特定感觉3.网状核: 髓板内核群: 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入纤维相联系: 弥散地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 以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二)向大脑皮层的两个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 感觉接替核投射(涉及联络核)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网状核投射三、感觉投射途径:(一)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丘脑以下的特定感觉途径)机体特定的感觉: 特定感觉通路, 丘脑感觉接替核, 投射至皮层特定的感觉经特定的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的感觉代表区, 产生特定的感觉 (二)非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各种特定感觉向上传时, 发出侧枝: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互换、混合后)脑干网状核弥散投射至皮层大脑皮层处在兴奋状态, 是特定性感觉传导的基础四、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一)大脑皮层的柱状结构与分区六层有规律地纵行联系形成皮层柱状结构, 为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 整合作用的基础, (对整个信息进行分析、加工解决即是整合)(二)大脑皮层的体表感觉区: 中央后回(3.1.2区)特点: 1.交叉投射(左感受右侧肢体、但头面部投射为双侧)2.倒立安排, 下在顶端3.代表区大不与感觉精细限度有关, 精细度越高, 代表区越大第二感觉区:中央前回与脑岛叶之间, 双侧投射, 正立安排(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1.关节肌肉的本体感觉投射入中央前回的粗感运动区运动区: 还可反馈投射以调节运动达精细水平(四)内脏感觉:1.相应躯干的感觉区也可感受相应区段的内脏感觉2.内脏感觉多投射入边沿区3.第二感觉区域或许与内脏感觉有关五、痛觉病理生理:(一)皮肤痛觉类型与传导通路分为二类:1.快痛(刺痛): 特点是: 痛感为锋利痛、定位清楚、来的快去的也快(无情绪反映)2、慢痛(烧灼痛):定位不清楚、出现的慢, 消失的慢, 伴有明显的情绪反映(二)内脏痛特性与牵涉痛1.特点: 慢、连续时间长, 定位不清楚, 难于分辨2.引起内脏痛的适宜刺激: 牵拉、缺血、炎症、痉挛皮肤对锋利刺激敏感3.内脏痛常伴牵涉痛, 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牵涉痛的机制是:1)同节后根支配, 兴奋由皮肤传入2)共同传导通路, 误认为皮肤传入牵涉痛的皮肤区域与内脏感觉通过同一脊髓阶段传入, 内脏感觉与相应皮肤区域感觉传至大脑皮层同一区域, 误认为是皮肤感觉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的运动调节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纤维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所有骨骼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外肌(可产生收缩反映的骨骼肌) 大α支配快肌纤维、小α支配慢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内肌, 提高肌梭敏感性(一)脊休克:脊髓由于受外伤忽然横断后, 暂时丧失损伤面以下的所有反射能力, 进入无反映状态, 与脊髓自身有关的反射功能可恢复, 越高等恢复时间越长机制是丧失了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二)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原始的反射、脊髓自身就可完毕(三)牵张反射: 定义: 在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牵拉时, 被牵拉的肌肉就会产生收缩反映称牵张反射。
西医综合知识点大盘点
![西医综合知识点大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f58647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f.png)
西医综合知识点大盘点西医是指西方医学,通过科学方法对人体发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医学体系。
西医综合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结构与功能方面主要涉及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了解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疾病诊断与治疗疾病诊断与治疗是西医领域的核心内容。
了解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3.药物学药物学是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和应用的学科。
了解常用药物的分类、药理学作用、用药原则和不良反应对于合理用药和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痛药、抗高血压药、降血糖药等。
4.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通过使用X射线、超声波、CT扫描、MRI等技术观察和诊断疾病的学科。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原理、技术和临床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发现病变、确定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5.常见疾病与健康宣教常见疾病与健康宣教是指对公众普及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健康知识,帮助人们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例如,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宣传预防流感的方法等。
6.医学伦理与法律医学伦理与法律是指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道德原则和法律规范。
了解医学伦理和法律可以帮助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遵守职业道德,并依法合规。
除了上述的基础知识点,西医还涉及其他专科领域的知识,如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等。
不同专科领域有各自的特点和专业知识点。
为了做到全面的了解和应用,医学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学科学习和实践训练。
总结起来,西医综合知识点包括人体结构与功能、疾病诊断与治疗、药物学、医学影像学、常见疾病与健康宣教、医学伦理与法律等。
这些知识点是西医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临床医生必备的核心知识。
医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
![医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5a8bfa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2.png)
医学综合知识重点笔记一、生理学。
1. 细胞的基本功能。
-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 单纯扩散:如O₂、CO₂等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 易化扩散。
- 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载体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具有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等特点。
- 经通道易化扩散:如Na⁺、K⁺、Ca²⁺等离子借助通道蛋白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转运,有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电压门控、化学门控、机械门控)。
- 主动转运。
- 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 - 钾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泵出细胞,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
- 继发性主动转运:如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依赖于钠泵活动形成的Na⁺浓度势能差。
-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由K⁺外流形成。
- 动作电位。
- 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
- 产生机制:上升支(去极化和反极化)主要由Na⁺内流形成;下降支(复极化)主要由K⁺外流形成。
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传播的特点。
-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都无反应)、相对不应期(阈上刺激可引起反应)、超常期(阈下刺激可引起反应)、低常期。
2.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主要成分有水、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电解质等。
- 血液的理化特性。
- 比重: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 粘滞性:全血粘滞性较大,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血浆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 血浆渗透压。
-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等晶体物质形成,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历年生理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
![★历年生理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5d93a53b3567ec112d8a15.png)
★历年考研西医综合试题重要知识点(按照7版教材顺序):(一)绪论★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以区别于整个机体所处的外环境)。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反射将不能完成,神经调节将不能进行。
★神经调节特点: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最主要形式;自动化、快速、准确、持续时间短暂;体液调节特点:通过特殊化学物质实现;反应速度慢、不够准确、作用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广.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如: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稳态最重要的机制为:负反馈★反馈信息: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负反馈常用实例: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动脉压感受性反射、代谢增强时O2及CO2浓度的调节、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绝经后卵巢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正反馈常用实例:排尿排便反射、分娩过程、达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血液凝固过程、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排卵前雌激素浓度升高引起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分泌(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外表面糖链可作为:抗原决定簇、膜受体的可识别部分★经单纯扩散转运的物质:O2、CO2、NH3、N2、水、乙醇、尿素、甘油等★无饱和现象的转运方式: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Na+、Ca2+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钠泵、钙泵)、经通道易化扩散(钠通道、钙通道)、经载体易化扩散(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钠氢交换体、钠钙交换体等)水分子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单胺类、肽类激素、碘的摄取: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依赖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和钠泵的耦联活动得以实现);经载体易化扩散(葡萄糖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属于: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与生物电产生有关的转运方式:经通道(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上,是一种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分解ATP而获能的功能,以维持细胞膜内外的Na+、K+浓度梯度。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dc108f06c175f0e7dd13728.png)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生理学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第一节、概述一、激素的分类:含N类激素:肽类和蛋白质类、胺类激素固醇类激素:肾上腺皮质、性腺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点(一)激素信息传递作用:激素并不参与靶细胞的生理功能,只是传递信息(二)激素作用相对特异性:所调节靶细胞上有激素特异性受体(三)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量少但调节作用强大,一分子胰高血糖素经放大,可使1万分子磷酸化酶激活(四)激素间相互作用:协同/拮抗作用甲状腺素可使β受体数目增加,以增加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也可作用于第二信使,允许作用:激素本身并不直接调节器官本身的机能,但第一激素的存在可使器官对第二激素的敏感性增加,第一激素的调节作用称允许作用三、激素作用的机制(一)含N类激素(第二信使学说)分子比固醇类激素分子大通过膜受体机制,第二信使、蛋白激酶,使功能蛋白磷酸化,引起细胞功能变化IP3、Ca、cGMP、二酰甘油等都为第二信使(二)类固醇激素:基因表达说进入核内影响基因表达,穿膜进入胞浆与胞浆中特异性受体结合,然后进入胞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DNA转录,产生mRNA,使功能蛋白质合成,细胞功能变化例外:甲状腺素(含N激素)直接穿膜穿核进入胞核与核中受体结合产生作用第二节、下丘脑内分泌功能一、下丘脑与垂体结构机能联系神经纤维、体液联系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垂体束与神经垂体联系下丘脑通过垂体门脉血管(两端皆为毛细血管网)与腺垂体联系联系的实现:既具有NC功能,又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分泌肽类,称肽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神经分泌细胞,促垂体区,将N调节转变为体液调节二、下丘脑调节肽:特点:小分子肽;双向调节(既促进兴奋也促进抑制)腺垂体内分泌肽作用;种类较多(多于腺垂体调节肽)下丘脑又受中枢神经控制,将体液调节也纳入,但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第三节、垂体(腺、神经垂体)腺垂体由六种分泌细胞组成,生成六种激素神经垂体只贮存两种激素:下丘脑的神经垂体靠神经垂体束来营养;腺垂体靠垂体门脉血管供应一、腺垂体:3种直接发挥作用:GH、PRL、MSH;3种作用于靶腺:TSH、ACTH、GnH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一)GH:种属差异性大作用:促生长,对骨骼、肌肉、内脏影响较大,对脑组织影响不大机制:促细胞分裂、增殖、蛋白合成而促生成,但并非直接促生长GH进入体内—>生长介素—>促生长作用肝等受GH刺激而产生IGF(胰岛生长因子)以I为主GH分泌过多则成巨人症(未成年)或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不足则为侏儒症2、促代谢作用:促蛋白质合成、促脂肪分解,促糖异生、升高血糖3、GH分泌的调节:下丘脑主要通过GHRH和GHRIH双重调控刺激。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ab567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c.png)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生理学笔记一:绪论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①肾,脑血流量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⑤球管平衡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⑥管球反馈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闻到香味,唾液分泌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以上,都是前馈调节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
这题反过来了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只要记住一句话: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笔记二:细胞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重点复习
![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重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7cf96026c85ec3a86c2c508.png)
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重点复习试述神经垂体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神经垂体所释放的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OXT),是两种分子结构相似的多肽激素。
其生理作用有一定程度交叉,如催产素有轻度抗利尿作用,而血管升压素又有较弱的催产素作用。
(1)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的生理作用与合成、释放的调节已在血液循环及排泄章中叙述。
如果该激素的合成、运输或释放发生障碍时可引起尿崩症,尿量将明显增多,每日尿量达数升。
(2)催产素:催产素对乳腺及子宫均有刺激作用,以刺激乳腺为主。
哺乳期乳腺不断分泌乳汁,贮存于腺泡中。
催产素使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将乳汁挤入乳腺导管,并可维持乳腺继续泌乳,不致萎缩;对非孕子宫作用较小,对妊娠子宫有收缩作用。
在临床上,产后使用药理剂量的催产素,可引起子宫强烈收缩以减少产后出血。
催产素是通过反射性调节而释放。
哺乳时婴儿吸吮刺激乳头,临产或分娩时子宫、子宫颈和阴道受牵拉刺激,均可反射性地引起催产素释放增多。
试述神经冲动引起肌纤维收缩的生理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当神经冲动传到肌细胞时,冲动引起轴突末梢去极化,电压门控式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引起囊泡移动以至排放,将其内的乙酰胆碱释放入神经—肌肉接头间隙内,乙酰胆碱与存在于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终板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开放,钠离子的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使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并将其迅速扩布到整个细胞膜,于是整个肌细胞便进入兴奋状态。
肌细胞的兴奋并不等于细胞收缩,这中间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具体的耦联过程是:首先,细胞质膜的动作电位可直接传遍与其相延续的横管系统的细胞膜。
横管的动作电位可在三联管结构处把兴奋信息传递给纵管终池,使纵管膜股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大,贮存于池内的Ca2+便会顺其梯度扩散到胞浆中,使胞浆Ca2+浓度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从而出现肌肉收缩。
考研西综生理学部分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综生理学部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0ea8b30ee06eff9aef80736.png)
考研西综生理学部分知识点汇总生理学1、体液调节2、控制论3、动作电位低常期4、电压门控通道5、骨骼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6、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7、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因子8、心肌等长自身调节的原因9、心肌不强直收缩的原因10、枸椽酸钠抗凝机制11、心泵功能指标12、微循环局部代谢产物调节13、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14、汗液15、肺静态顺应性降低的因素16、肺容量17、H+的感受器18、氧解离曲线右移的因素19、促使胃蛋白酶原转变的物质[记为物归原主]20、CO2通过呼吸膜比O2快的原因21、不能引起促胃液素分泌的是22、胰液缺乏引起23、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24、特殊动力最显著的食物25、胆汁中有利胆的成分26、糖类在小肠内吸收27、血浆清除率28、阻碍蛋白质通过滤过膜的最主要结构29、剧烈运动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30、饮大量清水后尿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31、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最强的是32、视杆细胞的特点33、远视折光异常34、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功能35、生长激素功能36、前庭小脑切除后37、支配汗腺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38、r运动神经元在牵张反射中的作用39、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40、影响甲状旁腺分泌最重要的因素41、机体受到刺激而发生应激反应的系统是42、糖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错误的是43、睾丸生理功能44、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45、肌丝滑行时,与横桥结合的蛋白是46、骨骼肌收缩过程中,作为钙受体的是47、与胞质中cAMP生成有直接关系的G蛋白效应器是48、与IP3和DG生成有直接关系的G蛋白效应器是49、能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50、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51、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52、破坏下丘脑内侧区,可引起53、用哇巴因抑制钠泵活动后,细胞功能发生的变化有X54、肺表面活性物质X55、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X56、骨肠平滑肌动作电位X57、甲状腺手术时不慎切除甲状旁腺后可出现X58、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X59、可使静脉回流加速的因素有X60、体温正常变动X61、晕船反应受刺激的感受器。
西医综合的学霸笔记
![西医综合的学霸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687609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8.png)
西医综合的学霸笔记一、生理学。
生理学这门课可是西医综合的基础呢。
咱得先把人体的各个系统搞清楚。
比如说循环系统,心脏就像一个超级水泵,每天不停地工作,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咱得知道心脏的结构,什么心房、心室,还有那些瓣膜,它们咋工作的,要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那就容易生病啦。
还有神经系统,这就更复杂了,就像一个超级大网络,控制着咱身体的各种活动。
咱得记住那些神经传导的路径,像什么反射弧呀,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啥的,不然考试的时候可就懵圈啦。
二、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感觉就像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那些蛋白质、核酸、酶啥的,都是生命活动的“小明星”。
蛋白质是身体的“建筑材料”,咱得知道它的结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都有啥特点。
核酸呢,就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和RNA的区别和联系可不能搞混。
还有酶,它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工人,能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
咱得知道酶的作用机制,什么活性中心啦,抑制剂啦,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哟。
三、病理学。
病理学就像是一个“疾病侦探”,咱得通过观察病变的组织和细胞,找出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比如说炎症,这可是身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但要是炎症失控了,那就麻烦了。
咱得知道炎症的类型,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有啥不同,还有那些炎症细胞的特点。
肿瘤也是病理学的重点,咱得能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知道它们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这部分内容又多又杂,得花点时间好好整理笔记呢。
四、内科学。
内科学可是和临床联系最紧密的一门课啦。
咱得学会诊断和治疗各种内科疾病。
比如说呼吸系统疾病,像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这些,咱得知道它们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循环系统疾病也很重要,像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这些,都是常见的大病。
咱得掌握它们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原则。
还有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等,每个系统都有好多知识点,得一个一个慢慢啃。
五、外科学。
外科学和内科学不一样,它更注重手术和操作。
西医综合-生理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西医综合-生理学绪论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b819be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c.png)
西医综合-生理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第四节、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生物节律
考纲: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考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考点:内环境的概念
●二、内环境的稳态
考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第五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考纲: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考点:神经调节的概念和例子
●二、体液调节
考点:体液调节的概念和例子
●三、自我调节
考点:自我调节的概念和例子
●第六节、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考纲: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考点1:负反馈的概念和例子考点2:前反馈的概念和例子
●二、前馈控制系统
考点:前馈的概念和例子。
西医综合背诵知识点总结
![西医综合背诵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c0eac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4.png)
西医综合背诵知识点总结一、生理学知识点1. 神经系统- 神经元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突触等-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儿茶酚胺、谷氨酸、GABA等- 神经元兴奋传导:动作电位、不应期、兴奋性突触传导等2. 心血管系统- 心脏构成及功能:心房、心室、心瓣、心肌收缩、舒张等- 血管结构及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压调节、血流动力学等3. 呼吸系统- 呼吸器官: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活量、肺功能检查等- 呼吸调节:呼吸中枢、呼吸深度、频率、肺通气等4.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肠道、肝、胰腺等- 消化液及功能:唾液、胃液、胰液、肠液、吸收、排泄等5. 肾脏及泌尿系统- 肾脏结构:肾小球、肾小管、体液平衡、排泄功能等- 尿液形成:肾小球滤过、重吸收、分泌、尿液组成等二、病理学知识点1. 细胞和组织病变- 细胞增生:肥厚、增生、肿瘤、癌变等- 细胞坏死:坏死类型、病变机制、病理改变等- 炎症反应:炎症类型、渗出、增生、病变特点等2. 免疫病理- 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等- 免疫性炎症:免疫病理机制、病变表现、诊断等3. 循环系统病变- 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变、心脏病变、组织缺血等- 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狭窄等4. 呼吸系统病变- 慢性支气管炎:病理改变、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职业性肺病:尘肺、矽肺、煤工尘肺、硅尘肺等5. 消化系统病变- 慢性肝炎:肝炎病毒、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病变、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6. 肾脏及泌尿系统病变- 慢性肾脏病:病理改变、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病因、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等三、药理学知识点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吸收:吸收机制、影响因素、吸收类型、方法等- 药物分布:组织分布、药物浓度分布、蛋白结合等- 药物代谢:代谢器官、代谢途径、代谢酶、影响因素等- 药物排泄:排泄器官、排泄途径、影响因素、排泄动力学等2. 药物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 药理学分类:药物作用类型、药理学分类、作用机制等- 药物靶点:受体、酶、离子通道、细胞内靶点等- 药物效应:药物治疗效应、毒性作用、副作用、耐受性等3. 药物治疗原则与用法- 药物治疗原则:药物安全、有效性、选择性、个体化等- 药物用法: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给药剂量、给药频率等- 药物联合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疗效增强、毒性减轻等四、临床医学知识点1. 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纳差、体重下降、恶心呕吐等- 专科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等- 临床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音、肺部啰音等-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诊断标准:疾病诊断标准、疾病诊断指南、临床诊断依据、诊断程序等- 鉴别诊断:同类疾病鉴别、伴发疾病鉴别、非疾病性疾病鉴别等2.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疾病预防:疾病防治措施、免疫预防、环境预防、个人预防等-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医疗护理:病情观察、护理问题、预防并发症、生命支持等- 康复及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功能锻炼、社区康复、康复护理等3. 临床状况下的医疗伦理问题- 医患关系: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知情同意、患者权益等- 临床决策:治疗选择、手术决策、康复规划等- 医学研究伦理:人体试验、病理样本使用、伦理评估等以上就是关于西医学综合背诵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西医综合核心讲义(图表式知识点总结)
![西医综合核心讲义(图表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4f8d6eb84ae45c3b358c5c.png)
G-GIP活化
特点:慢,但灵敏和作用广泛
电紧张扩布:影响附近膜电位
定义:阈上刺激产生的快速、可逆转、可转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过程:阈刺激→Na+内流(正反馈)→峰电位→复极
机制:Na+内流的平衡电位
"全"或"无"
特点
动作电位 不衰减传播
兴奋传播:局部电流(不是局部电位)
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正常静息状态下电位:细胞内负外正(极化状态),所有其他概念由此导出:
静息电位 除极化(消除极化状态),超极化(膜内更负),复极化(恢复)
产生机制:K+外流形成的平衡电位
定义:阈下刺激产生的微弱电变化
局部电位 等级性: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三)生物电和产生机制 特征 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总和
运输
功能 缓冲(NaHCO3/H2CO3)
(一)血液 免疫和防御
密度:1.025~1.030
晶体: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不能通过细胞膜)
渗透压 胶体: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不能通过血管)
pH值:7.35~7.45
影响因素 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成正比
生理因素
领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收缩性
B型:BB,BO
注意:ABH抗原也存在于淋巴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
(六)血型 Rh阳性者占99%
Rh血型系统 D抗原最强,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
本质:lgG,可通过胎盘
临床意义:Rh阴性母亲第2次怀孕时(第1胎为阳性)可使Rh阳性胎儿溶血
考研西医综合理论知识点
![考研西医综合理论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101d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5.png)
考研西医综合理论知识点一、西医综合理论概述西医综合理论是指西方医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考研西医综合理论知识点涉及西方医学的基本概念、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二、解剖生理知识点 1. 人体解剖学: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结构、位置和功能。
2. 人体生理学: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机制,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神经、内分泌等系统。
三、病理生理知识点 1. 病理学: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包括病理形态学、病理生理学和病因学等方面。
2. 病理生理学:了解疾病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机体对病理刺激的反应、代偿机制和功能障碍等。
四、病因病机知识点 1. 病因学: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相关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
2. 病机学: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路径,包括病理生理过程、病理变化和病因病机关系等。
五、诊断知识点 1. 临床诊断:了解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 实验室诊断:了解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结果分析,包括血液、尿液、生化等方面。
六、治疗知识点 1. 药物治疗:了解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2. 物理治疗:了解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疗、冷疗、电疗等。
3. 手术治疗:了解常见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包括开放手术、微创手术等。
七、其他知识点 1. 医学伦理学: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医患关系、隐私权、知情同意等方面。
2. 医学统计学:了解医学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包括样本调查、统计推断等。
总结:考研西医综合理论知识点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对考研西医综合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医综合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
甲亢时 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
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
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
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
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
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
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
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
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几个“最”: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最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最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最慢。
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最”:快速射血期末左室压力最高,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容积最小,心房收缩期末左室容积最大,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最高,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最快。
心输出量的调节也是考试重点,但在解题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是要弄清各种调节的大致机制及题目想考查哪方面内容。
微循环这部分注意记忆哪些血管在哪部分起什么作用,如:调节器官血流量其主要作用的血管是微动脉,具有体温调节功能的血管是动-静脉短路,其血液贮存库作用的血管是静脉等,大家复习后可以总结一下相关内容。
心血管反射近几年常考,主要考三种类型感受器即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心肺感受器。
同学们可查阅历年相关试题。
第五章呼吸本章虽然从内容上看不算很多,但也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主要是肺脏的通气与换气及其调节。
肺通气?肺换气?氧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肺牵张反射等都是应该熟知的内容。
肺通气原理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相关内容要注意。
肺通气功能的每项指标的含义及其临床意义需要记忆,另外一些试题常常要作简单计算后才能解答,这就需要我们牢记一些公式,如:每份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换气中要注意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氧解离曲线和CO、解离曲线大家可以列表进行比较记忆。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也是一个大的重点章节,主要考点在于各个消化液的分泌成份及其相应的调节,胃肠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
应注意的是一些消化腺及几种重要激素。
最常考的胃肠激素有胃泌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可以将这三种对比记忆。
胆汁的分泌和调节中应注意几个学科的不同之处:生理学中胆汁不含消化酶,生化中胆汁含多种消化酶,生理学中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泌,生化中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外科学中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分泌。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重点掌握能量代谢的几个基本概念.如: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RQ.基础代谢率,都是常考到的.另外还要注意4种散热方式。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也是一个重点章节,重点掌握各种物质吸收的部位和原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记住几个常考概念,如:肾小球滤过率,肾阈等。
有效滤过压及其影响因素需要掌握.各物质吸收部位及原理是考试重点,为了方便解题,大家可以归纳出其重点内容.此外还有清除率的概念及其意义也需要掌握。
第九章感觉器官重点掌握眼的折光系统,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特性,耳的听觉.眼的折光系统中要掌握晶状体的调节.眼的感光换能系统为考试重点,其中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特点要注意对比记忆.耳的听觉简单掌握。
第十章神经系统重点掌握神经元兴奋的传递方式,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区别,牵张反射.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完成的,要注意其特征与突触传递和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鉴别.经典突触传递的过程需要清楚,由经典突触传递的电 -化学-电过程可以看出,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突出前膜的 Ca2+的数量.胆碱能受体 M受体和 N受体的区别.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要注意二者的对比,尤其是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比较,这是考试重点,二者的东西较多所以较简单的记忆就是只要把交感神经兴奋的内容记住,那么副交感神经的内容自然也就记住了.由于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是儿茶酚胺并可导致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引起应激,因此复习时可以将与其有关的内容归纳总结.去年大纲新增的运动传出通路及其损伤后的表现也是应该注意到的知识点。
第十一章内分泌考纲没有变化,重点内容各种激素的调节及生理作用.激素的调节是常考点,但一般情况同学们总喜欢单个激素去记忆,结果不容易记住很快忘记,其实整个激素的调节都是有规律的,只要大家善于总结就能很快记忆.还要记住哪些激素过多或缺少时所引起的症状,如: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易引起呆小症,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引起肢端肥大症,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易引起向心性肥大等.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是两个较常考的激素,要注意二者的生理作用.内科学和生理学很多章节讲到对代谢产生影响的内容,经常考,希望同学们可以总结规律。
第十二章生殖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月经周期中各激素的变化关系需要重点掌握.生理学上讲到很多影响生长发育的激素,常考的如雄激素.雌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大家应将其归纳总结.以上是进一步对生理学的解析,同学们在复习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基础,该弄明白的地方必须搞懂,需要记忆的也要找规律记住.生理学在整个基础医学里占的比重较大,希望好好复习。
一、如何记忆 12 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平时无体征,发作有表情,焦虑出汗皮肤冷,心律加快血压升,交替脉,偶可见,奔马律,杂音清,逆分裂,第二音。
三、换算新旧血压单位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除3再除10,即得kpa值。
例如:收缩压120mmHg加倍为240,再加倍为480,除以3得160,再除以10,即16kpa。
反之,血压kpa 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可得mmHg值。
四、神经系统知识记忆点滴跨考考研专业课辅导老师表示,历年来,神经系统教学中,学生都会感到“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记不住”,如何解决这普遍存在的问题,我有如下体会。
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来谈一下神经系统学习中的记忆问题。
1、以点代面 ,密切前后联系脑干中脑神经核的记忆1、鳃弓衍化肌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
2、脑神经的名称、序号及性质:嗅、视、动眼、滑、叉、外展、面、听、舌咽、迷、副、舌下神经; 1、2、8是感觉,,5、7、9、10是混合,3、7、9、10含副交感,3、4、6、11、12含运动。
3、脑干仅与后十对脑神经相连。
脑干躯体运动神经核〔(3、4、6、11、12)相联系+支配鳃弓衍化肌〕有动眼、滑车、外展、副、舌下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共计8对。
内脏运动神经核(副交感核)(3、7、9、10副交感) 动眼神经副核、上涎核、下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共计4对。
内脏感觉:孤束核1对(孤单一束)躯体感觉:1、2、8是感觉,而1、2对不连脑干,故只有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5、7、9、10是混合=头面。
语言中枢的记忆: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有身体(姿势)语言,书面语言及口头语言,用得最多的是后两者,书面语言中包括写、读,口头语中包括说和听,其中写和说是主动的,读和听是被动的。
其次,语言中枢都与相应感觉或运动中枢靠近,故主动的(说和写)部位于中央沟之前,故与额、中、下回靠近,且又是倒置人体,故就体表投影来说,参与说话的喉部位置显然在手之下,因此额中回后部为写字中枢,额下回后部为说话中枢;被动的(阅读和听话)位于后中央沟之后,靠近听觉中枢的缘上回和靠近视觉中枢的角回就分别成了听话中枢和阅读中枢。
口诀记忆:如脑N的名称序号,连脑部位早已脍灸人口,广为传诵,在此跨考考研专业课辅导专家举例如下:舌的神经支配记为:舌前面,舌后咽(面神经管理舌前2/3,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三叉神经管一般(三叉神经管理舌前2/3的一般粘膜感觉),舌下神经司运动。
感觉传导路小结:三元两换一交叉,浅脊深延成交叉。
经过内囊后脚处,定位诊断要靠它。
手的皮肤管理:手掌正中三指半,剩尺神经一指半,手背挠尺各一半,正中占去三指尖半五、考研西医综合诊断趣味记忆肺的下界锁中六,腋中八;肩胛十肋查。
胸膜下界相应向下错两个肋间。
通气/血流比值记忆血液(河水),进入肺泡的氧气(人),血液中的红细胞(载人的船)。
通气/血流比值加大时——即氧气多,血流相对少,喻为:“水枯船舶少,来人渡不完”。
就是说要乘船的人(氧气)多,河水(血流)枯船(红细胞)少,就不能全部到达目的地,不能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像肺循环障碍。
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即意味着通气不足,而血流相对有余,喻为:“水涨船舶多,人少船空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