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三十语文附加题文言文阅读类试题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附加题文言文阅读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选自苏洵《辨奸论》)20.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我们高中时学过他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2分)
21.试指出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2分)
19、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20、《六国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21、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译文】事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盖穷则语多感慨,易于见长耳。若富贵中人,既不可忧贫叹贱,所谈者不过风云月露而已,诗安得佳?苟思所变计,唯有出游一法。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
(选自张潮《幽梦影》)
20. “诗必穷而后工”由宋代文学家________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他性喜奖掖后进,晚年自号________。(2分)
21. 除了“穷而后工”,还有什么方法也能写出好作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即以所见风土人情/或当疮痍兵燹之余/或值旱涝灾祲之后/无一不可寓之诗中/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则诗亦不必待穷而后工也(每处1分)
20. 欧阳修六一居士(各1分)
21. 借他人之穷愁,以供我之咏叹。(2分。意思对即可,仅答“出游”得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人说:“诗人一定要在经历困窘之后才可以写出精妙的诗歌。”这是因为经历困窘之后的话语饱含无限感慨,容易表达内心真实动人的感受。像富贵中生长的人,既不能为贫穷担忧又不能为贫贱慨叹,所谈论的不过是风云月露罢了,诗又怎么可能写得好呢?如果想有所改变,唯一的方法只有外出游历。游历所看到的风土人情,或者正当兵火破坏之后的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景象,或者正遇干旱、洪水、天灾人祸之后所见的悲惨景象,没有一件不可以在诗中表现出来。借用别人的困窘忧愁来给自己提供歌吟咏叹的材料,那就不用在经历困窘忧愁之后才能写出精妙的诗歌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辞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20. 《诗品》与刘勰的《____________》均为齐梁时的文学批评名著。《诗大序》中将赋、比、兴与____________合称为“六义”。(2分)
21. 选段最后一句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每处1分)
20. 文心雕龙风、雅、颂(每空1分)
21. 赋和比、兴要结合起来使用(相济为用)。(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弘扬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没有归宿,就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技之易习而可贵者,莫过读书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颜氏家训》,有删减)
20. 《六经》指的是《诗》《书》《礼》________ ________ 《春秋》六部经书。(2分)
21.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段材料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每处1分)
20. 《易》(或《易经》)《乐》(每空1分)
21. 读书能提高德行,能培养一技之长。(每句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猎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淳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技艺中最容易学习而值得崇尚的莫过于读书。喜欢读书的人,从伏羲氏、神农氏以来,认识了宇宙之下的多少人,见识了宇宙之下的多少事,看到了人类的成败与好恶,这些本来就不用说了,就连天地万物,鬼神之事也都能通晓(或不能隐藏)。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选自《孟子》)
20. 写出一个世间流传的与孟子求学经历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2分)
21. 依据文意,说说孟子认为滕这样的小国谋求自保的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每处1分)
20. 孟母三迁(2分)
21. 构筑工事(自力更生),与民共守(团结百姓)。(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