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浪涌和内部浪涌的防护
防浪涌保护器原理

防浪涌保护器原理
防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子设备免受浪涌电压影响的重要装置。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电网切换、电动机启动等原因,会产生瞬时的浪涌电压,如果这些浪涌电压超过了设备的承受范围,就会对设备造成严重损坏。
因此,防浪涌保护器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防浪涌保护器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元件对浪涌电压进行吸收和抑制,从而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防浪涌保护器内部会采用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器(MOV)等元件来吸收浪涌电压。
当浪涌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MOV会迅速变为导电状态,将浪涌电压吸收并转化为热量释放出去,从而保护设备。
其次,防浪涌保护器还会采用气体放电管(GDT)等元件来抑制浪涌电压。
当浪涌电压超过设定的阈值时,GDT会迅速导通,将浪涌电压通过放电通路释放出去,起到抑制的作用。
此外,防浪涌保护器还会通过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构成的低通滤波器,将高频的浪涌电压滤除,从而保护设备不受高频浪涌的影响。
最后,防浪涌保护器还会采用过压保护器等元件来监测电压波形,一旦检测到异常电压,就会迅速切断电路,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总的来说,防浪涌保护器的原理是通过吸收、抑制和滤除浪涌电压,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其内部的各种元件相互协作,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实际应用中,选用合适的防浪涌保护器对设备进行保护,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防浪涌保护器的原理及
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电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防雷规范标准最新

防雷规范标准最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防雷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环境要求。
以下是最新的防雷规范标准概述,旨在为建筑和电气工程提供指导,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开头: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高层建筑的增多,防雷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雷电不仅可能对建筑物造成直接损害,还可能通过电气系统对电子设备造成间接损害。
因此,制定和遵守防雷规范标准是确保安全的关键。
防雷规范标准的基本原则:1. 风险评估:在设计防雷系统之前,必须对建筑物和设施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雷电可能带来的损害程度。
2. 综合防护:防雷系统应包括外部防护(如避雷针、避雷带)和内部防护(如浪涌保护器、屏蔽电缆)。
3. 系统兼容性:防雷系统的设计应与建筑物的结构和电气系统兼容,确保整体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4. 维护和检测:防雷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外部防雷系统:1. 避雷针和避雷带:高层建筑和突出结构应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以吸引雷电并将其安全地传导至地面。
2. 接地系统:所有防雷设施必须与有效的接地系统相连,以确保雷电能量的快速、安全排放。
内部防雷系统:1. 浪涌保护器(SPD):在电气系统中安装浪涌保护器,以保护电子设备免受雷电产生的高电压和电流冲击。
2. 屏蔽和接地:对电缆进行屏蔽,并确保所有电气设备和系统都正确接地。
特殊环境的防雷措施:1. 敏感区域:对于医院、数据中心等敏感区域,应采取额外的防雷措施,如使用更高级别的SPD和更严格的接地要求。
2. 易燃易爆场所:在这些场所,除了基本的防雷措施外,还应考虑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和特殊的接地技术。
技术更新和规范修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防雷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例如,智能防雷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响应雷电事件。
结尾:遵循最新的防雷规范标准对于保护人员、设备和建筑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雷电带来的风险。
雷击浪涌标准

雷击浪涌标准雷击浪涌标准是指在电气设备中对雷击和浪涌的防护标准,它主要是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在雷击和浪涌等不稳定电压的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雷击和浪涌是电气设备常见的故障原因,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很容易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制定和执行雷击浪涌标准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首先,雷击浪涌标准主要包括对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设备的耐雷击和浪涌能力,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安装避雷针、设置避雷接地装置等。
在安装和维护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与地线的连接良好、接地电阻符合要求等,以提高设备的抗雷击和浪涌能力。
其次,雷击浪涌标准还包括对电气设备的测试和监测要求。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雷击和浪涌等环境测试,以验证设备的抗击能力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雷击和浪涌隐患,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另外,雷击浪涌标准还对相关设备的防护装置和保护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比如,对于电气设备的输入端需要设置雷击保护器,以减小雷击对设备的影响;对于浪涌保护,需要采用合适的浪涌保护器,以抑制浪涌电压对设备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的接地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和布置,以提高设备的抗击能力。
总之,雷击浪涌标准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是对设备制造商和安装维护人员的要求,也是对设备使用者的保护。
只有严格执行雷击浪涌标准,才能有效预防雷击和浪涌对设备造成的损坏,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因此,各相关单位和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雷击浪涌标准的执行,共同维护电气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雷击浪涌的防护解析

雷击浪涌的防护解析1、电子设备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电子设备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的国家标准为GB/T17626.5(等同于国际标准IEC61000-4-5 )。
标准主要是模拟间接雷击产生的各种情况:(1)雷电击中外部线路,有大量电流流入外部线路或接地电阻,因而产生的干扰电压。
(2)间接雷击(如云层间或云层内的雷击)在外部线路上感应出电压和电流。
(3)雷电击中线路邻近物体,在其周围建立的强大电磁场,在外部线路上感应出电压。
(4)雷电击中邻近地面,地电流通过公共接地系统时所引进的干扰。
标准除了模拟雷击外,还模拟变电所等场合,因开关动作而引进的干扰(开关切换时引起电压瞬变),如:(1)主电源系统切换时产生的干扰(如电容器组的切换)。
(2)同一电网,在靠近设备附近的一些较小开关跳动时的干扰。
(3)切换伴有谐振线路的晶闸管设备。
(4)各种系统性的故障,如设备接地网络或接地系统间的短路和飞弧故障。
标准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波形发生器:一种是雷击在电源线上感应生产的波形;另一种是在通信线路上感应产生的波形。
这两种线路都属于空架线,但线路的阻抗各不相同:在电源线上感应产生的浪涌波形比较窄一些(50uS),前沿要陡一些(1.2uS);而在通信线上感应产生的浪涌波形比较宽一些,但前沿要缓一些。
后面我们主要以雷击在电源线上感应生产的波形来对电路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通信线路的防雷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2、模拟雷击浪涌脉冲生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上图是模拟雷电击到配电设备时,在输电线路中感应产生的浪涌电压,或雷电落地后雷电流通过公共地电阻产生的反击高压,的脉冲产生电路。
4kV时的单脉冲能量为100焦耳。
图中Cs是储能电容(大约为10uF,相当于雷云电容);Us为高压电源;Rc为充电电阻;Rs为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放电曲线形成电阻);Rm为阻抗匹配电阻Ls为电流上升形成电感。
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参数要求,上图中的参数可根据产品标准要求不同,稍有改动。
(完整word版)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着重规定了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的具体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安全防范系统雷电防护的设计、实施和检验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l:1998,IDE)GB 50057—1994(2000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安全防范系统 security and protection system;SPS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防范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所构成的人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爆安全检查系统等;或由这些系统作为子系统组合或集成的电子系统或网络。
[GB 50348-—2004,2,0.2]3.2直击雷 direct lightning flash闪击直接击在建筑物、其他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3.3雷电感应 lightning induction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GB 50057-1994(2000年版)附录8]3.4雷电浪涌 lightning surge与雷电放电相联系的电磁辐射,所产生的电场和磁场能够耦合到电气(电子)系统中而产生破坏性的冲击电流或电压。
防雷工程中使用浪涌保护器的作用

防雷工程中使用浪涌保护器的作用防雷工程是指为了保护建筑物、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危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防雷工程主要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
外部防雷是指在建筑物外部设置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装置,以吸引或拦截雷电,并将其安全地导入地下。
内部防雷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接地系统、均压系统、屏蔽系统和浪涌保护系统,以消除或减小雷电感应电压、雷电侵入电压和静电放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浪涌保护系统是内部防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限制或消除由雷电直击或感应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对电气设备和信号线路的破坏地凯科技浪涌保护系统主要由浪涌保护器(SPD)和其连接线路组成。
浪涌保护器是一种非线性元件,它在正常情况下呈高阻态,不影响正常工作电压;当发生过电压时,它迅速变为低阻态,将过电压泄放到地或其他回路中,从而保护被保护设备。
地凯科技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安装应遵循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和《低压配电系统浪涌保护器的选择与应用》(GB/T18802.1-2011)2的规定。
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和功能,浪涌保护器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三种类型。
一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建筑物进线处或总配电箱处,用于承受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引起的大电流冲击;二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分配电箱处或重要负荷处,用于承受由一级浪涌保护器未能完全限制的过电压冲击;三级浪涌保护器主要用于终端设备处或敏感负荷处,用于承受由二级浪涌保护器未能完全限制的过电压冲击。
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水平、供电系统的类型、接地方式、额定工作电压、标称放电电流、最大连续工作电压、最大放电能力、最小响应时间等参数进行。
一般来说,一级浪涌保护器应具有较高的最大放电能力(不小于60kA),二级浪涌保护器应具有较低的电压保护水平(不大于2.5kV),三级浪涌保护器应具有较快的响应时间(不大于25ns)。
此外,还应考虑浪涌保护器的可靠性、安全性、可视化指示、远程信号输出等功能。
雷电浪涌和内部浪涌的防护

精品文档
雷电:地电势上升
邻近的雷电击中地 – 建筑物间由电缆连 接 电缆两头的地可能有几十千伏的电势 差
浪涌电流沿着电缆侵入设备端口
80kV
200kV
地电势 0 雷击点的精距品离文档
10kV
雷电波侵入
直接雷击击中电力线路或引下 线疏导雷电流时,在电力线路上 会产生雷击过电压并在电力线缆 周围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凡是 在此电磁脉冲范围内的各种电力、 信号及控制线路都会感应出过电 压,这部分过电压将会沿各种线 路传输到后端的设备,从而引起 设备的误动作或损坏。
精品文档
电 话
电 源
信息 线
空调管
PE
配电箱
暖气片
水管
暖 天然气 精品文档
气
(二)屏蔽
精品文档
1、建筑物或房间外部屏蔽: 用钢筋和金属框架构成的大 空间屏蔽
精品文档
感应电流
电磁场 雷电释放电流
Building metal work
电源、数据线
精品文档
雷击即便没有直接击中建筑物,也会对建筑物内的微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因为只要雷击中心点发 生在距建筑物半径2Km范围内,在此范围内的空间里就会产生极强的电磁场,所有从这个电磁场 中穿越的供电线路,网络和信号线路等,都会因电磁感应而在线路上产生一个浪涌电压,并沿着 线路进入大楼内的设备输入端口,从而将电子设备摧毁.
--德国某厂商华南服务经理 姚先生
“由于近日雷电影响,机荷 高速各收费口出现大面积停 机,导致交通堵塞。”
--深圳特区报6 月14日头版
精品文档
内部浪涌是怎样损坏无防
护的设备的? 将器件的绝缘层最
薄弱处打穿
正常电流 无电流到地
关于浪涌产生的原因

雷电及浪涌的防护知识1. 浪涌产生的原因浪涌也叫突波,就是超出正常电压的瞬间过电压。
从本质上讲,浪涌就是发生在仅仅百万上之一秒内的一种剧烈脉冲。
供电系统的浪涌来源分为外部(雷电原因)和内部(电器操作过电压)。
雷电引起的浪涌云层与大地之间的雷击放电,由一次或若干次单独的闪电组成,每次闪电都携带干幅值很高、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一个型的雷电放电将包括二次或三次的闪,每次闪电之间大约相隔二十分之一秒时间,大多数闪电电流高达数十、甚至数千安的电流,从而会引起巨大的电磁效应,机械效应的热效应。
2.雷电及浪涌的危害雷电以及浪涌的危害形式有:(1)直击雷;(2)静电感应;(3)电磁感应;(4)雷电侵入波;(5)地电位反击;(6)电磁脉冲辐射;(7)操作过电压;(8)静电放电。
二、雷电及浪涌防护的方法根据IEC组织提出的DBSG的基本方法,电子信息系统雷电及浪涌的防护应当采取以下六大技术措施:(1)直击雷防护、(2)屏蔽和隔离、(3)合理布线、(4)等电位连接、(5)共用接地、(6)安装使用浪涌保护器。
在一个完善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中,这六个防护措施都应当考虑。
但是目前最薄弱的就是安装使用浪涌保护器(SPD)。
三、浪涌保护器的概念及分类浪涌保护器(SPD)是用来限制瞬态过电压及泄放相应瞬态过电流,保护电子电气设备安全的装置,又可称为电涌保护器(或防雷器、防雷保安器、避雷器等)。
它至少应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浪涌保护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等电位连接器。
通过对一个被保护系统科学合理地使用浪涌保护器,可以使系统内所有安装浪涌保护器的各设备端口,在雷电和浪涌冲击的瞬间实现均压或者相互等电位,从而避免系统内有害的瞬时电位差,保证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
目前的浪涌保护器主要由气体放电管、固体放电管、放电间隙、压敏电阻、快恢复二极管、瞬态抑制二极管、晶闸管、温度保险丝、快速熔丝、高低通滤波器等器件,根据不同电压、电流、功率、频率、传输速率、驻波系数、插损、带宽、阻抗等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电路而制成。
室内灯具浪涌防护方案

室内灯具浪涌防护方案咱这室内灯具可金贵着呢,浪涌那家伙一来,就可能把灯具整得“晕头转向”,所以得好好给它们搞个防护方案。
一、浪涌是啥玩意儿以及为啥要防护灯具。
浪涌就像是电路里突然闯进来的小怪兽,电压一下子变得超高,可能是因为外面打雷啦,或者是电网里的一些小状况。
咱们室内的灯具,可没那么强壮能随便经受这种冲击。
一旦被浪涌袭击,灯泡可能会突然闪瞎(爆掉),灯具里面那些小电路元件就像被龙卷风席卷过一样,变得乱七八糟,然后灯具就罢工啦。
这可不行,咱还得靠它照亮咱们的美好生活呢。
二、具体防护方案。
1. 安装浪涌保护器(SPD)这就像是给灯具安排个保镖。
浪涌保护器要装在灯具电路的前端,也就是电流进入灯具之前的地方。
就好比在门口安排个守卫,把那些不怀好意的浪涌电压拦住。
选择浪涌保护器的时候,要看看它的标称放电电流和最大持续工作电压这些参数。
比如说,对于普通的室内灯具,选择一个标称放电电流为5kA(千安)左右,最大持续工作电压适合咱们室内电网电压(像220V的就选相应适配的)的浪涌保护器就挺不错。
安装的时候呢,要按照说明书来,可不能乱接。
一般来说,它有输入和输出端口,要确保电流正确地从输入口进去,经过它的“魔法防护”,再从输出口乖乖地流到灯具那里。
2. 接地要做好。
接地就像是给灯具的电路找个“泄洪口”。
如果有浪涌电压过来,它可以通过接地线把多余的电安全地释放到大地里去。
对于室内灯具,要确保灯具的金属外壳接地良好。
如果是那种有金属灯杆或者金属底座的灯具,就得用合适的接地线把它和家里的接地系统连接起来。
接地线要粗一点,像2.5平方毫米的铜芯线就比较靠谱,这样才能保证在有浪涌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把电放走,就像洪水来了,有个宽阔的河道把水排走一样。
3. 优化电路布线。
电路布线就像给灯具铺的道路。
要避免把灯具的电线和那些容易产生干扰的电线(比如大功率电器的电线)混在一起。
想象一下,灯具的电线是小绵羊走的小道,大功率电器的电线是大卡车走的大道,要是混在一起,大卡车产生的浪涌就像扬起的灰尘,很容易就把小绵羊给弄得灰头土脸(影响灯具电路)。
浪涌10kv防护方案

浪涌10kv防护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浪涌10kv防护方案,是为了防护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免受由于浪涌电流引起的损坏,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在电力系统中,浪涌电流是指由于电压的突然变化或闪电等原因造成的瞬时过电压,它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系统故障。
制定有效的浪涌10kv防护方案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防护浪涌10kv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浪涌电流对设备的影响。
需要在电力系统中安装避雷器。
避雷器是一种能够将浪涌电流引向地面的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浪涌电流对设备的冲击。
还需要对电力系统中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并及时更新设备,以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
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电力系统中的电缆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电缆之间的电磁干扰和浪涌电流的传导。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方法来提高浪涌10kv的防护能力。
可以在电力系统中增加防雷接地装置,以增加电力系统的接地能力,减少浪涌电流的冲击。
还可以采用多级过电压保护装置,对电力系统进行多层次的保护,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二篇示例:浪涌是一种瞬时电压过高的现象,通常由雷电、电源开关、感应负载等因素引起。
在电力系统中,浪涌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如果不加以有效防护,就会给电器设备带来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设备故障。
10kv电压等级下的浪涌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制定一份浪涌10kv 防护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要了解10kv电压等级的特点。
10kv电压等级在电力系统中是一种较高的电压等级,广泛应用于城市供电网、工业用电等场合。
由于电压等级较高,一旦发生浪涌问题,对于设备的损害程度会更加严重,因此对于10kv电压等级下的浪涌防护要求更高。
要选择合适的浪涌防护器件。
在10kv电压等级下,常用的浪涌防护器件包括浪涌保护器、避雷器、电源滤波器等。
这些器件可以有效地吸收、分解、消散来自外部的浪涌电压,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浪涌10kv防护方案

浪涌10kv防护方案
针对10kV系统的浪涌保护,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案来防护设备免受浪涌电压的影响:
1.避雷器:安装避雷器是最常见的浪涌保护措施之一。
避
雷器能够将浪涌电流引向地面,保护设备不受过高电压的侵害。
2.浪涌保护器:使用专门设计的浪涌保护器来限制浪涌电
压的传播,通常会将其安装在电源线路、通信线路等接口处,
以防止浪涌电压进入设备。
3.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设备也可以用于浪
涌保护。
通过合适的继电保护配置,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及时断
电或隔离,以减少浪涌电压对设备的影响。
4.滤波器:在电力系统中引入滤波器,可以减少电力线上
的高频干扰和浪涌电压,保护设备免受这些干扰的影响。
5.接地保护:良好的接地系统也是防止浪涌电压对设备造
成损坏的重要手段。
确保设备和系统的有效接地可以帮助释放
浪涌电流,保护设备不受伤害。
在设计浪涌保护方案时,应该根据具体系统的特点、设备的敏感程度以及所处环境的潜在风险来进行选择。
同时,建议寻求专业电力工程师或设备供应商的建议,以确保选取的浪涌保护方案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并能有效保护设备免受浪涌电压的影响。
浪涌保护

灾害性的雷雨气候在气候性自然灾害中,雷电灾害的发生比洪水、地震、龙卷风更为频繁。
亚太地区是全世界雷雨气候发生比较频繁的地区。
在亚太地区,每年带有雷电灾害性的雷雨气候的平均发生次数为:中国190-260印尼、马来西亚180-260新加坡160-220泰国90-200菲律宾90-140印度50-150中国地域辽阔,雷电灾害性的雷雨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
过去,人们通常只关注陆地上的雷电灾害。
但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渤海、东海、南海、北部湾、台湾海峡发生的雷雨气候也开始对人类活动造成直接危害。
外部雷电防护和内部雷电防护为保护建筑物在遭雷电直接打击时避免损坏,人们利用避雷针、避雷网、空气端子等外部防雷设备将雷击电流按照预先设计的通路引至大地。
但是,即便有了完善的外部防雷措施,经常只有约50%的雷电能量直接进入大地。
其余约50%的雷电能量将以各种方式传入建筑物中的导体,如电缆和金属管道。
为实施内部雷电防护,一方面建筑物内的所有金属管道必须实现等电位接地,另一方面必须采用避雷栅和浪涌保护器保护建筑物内电缆所连接的电气和电子设备。
Pepperl+Fuchs公司致力于为工厂提供先进的避雷栅和浪涌保护器,保护工厂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尤其是过程控制系统。
雷电通过电缆对室内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危害雷电是如何通过电缆危害到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呢?1)电阻耦合效应如右图所示,雷击导致附近的地电势急剧升高。
靠近雷击点的建筑物和远离雷击点的建筑物之间产生地电势差。
如果两座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之间有连接电缆,通常电缆的电阻又小于土壤的电阻,于是雷击能量就总是试图以浪涌电流的形式通过两个建筑物之间的电缆从高地电势区流向低地电势区。
从而损坏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设备。
2) 电感/电容耦合效应3) 电磁感应雷电攻击的危险区概念国际标准IEC1312-1为雷电攻击定义了一个危险区划分模型。
如下图所示。
l 危险区Zone 0 危险区Zone 0是地处旷野或远程的、有外部电缆入口站点。
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

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是指在电力系统中针对雷击和浪涌现象进行的保护措施。
雷击和浪涌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但它们对电力系统的设备和运行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技术来保护电力系统免受这些威胁。
首先,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要考虑地形地貌特征。
山区和开阔地区的雷击浪涌特征不同,对防护设计也有所区别。
在山区,因雷击发生概率高,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
而在开阔地区,可以采用经济实用的防护方案。
其次,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设备特点。
不同类型的设备对雷击浪涌的敏感程度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变压器和发电机等重要设备需要采用专门设计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三,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要考虑电力系统的接地设计。
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将雷击浪涌的能量引导到地下,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接地设计要考虑合理的接地电阻和接地系统的互连,以提高系统的防护能力。
第四,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要考虑电力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
例如,海边地区的电力系统需要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因为海水可以加剧雷击浪涌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下的电力系统,可以采用特殊的防护设备和技术来提高防护能力。
第五,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要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电力系统通常会有短路和开关等突变事件,这些事件也可能引发雷击浪涌。
因此,防护设计要基于对电力系统运行特点的充分了解,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威胁。
最后,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要考虑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不同国家和行业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规范,对电力系统的防护要求也有所不同。
因此,防护设计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雷击浪涌防护设计技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和浪涌现象的威胁。
通过合理的地形地貌特征考虑、设备特点考虑、接地设计、环境条件考虑、运行特点考虑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考虑,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的防护方案,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3、雷电浪涌入侵分析及防护措施

雷电电磁脉冲(LEMP)导致雷电灾害的范围扩大
磁脉冲超过0.07GS时就 会导致微机失效,引起通信信 息差错。当闪电发出的磁脉冲 超过2.4GS时,集成电路将发 生永久性的损坏。
4. 地反击引发的过电压
目前IEC标准及国标GB50057-94都推荐采用 综合地网,但是,某些设备制造商为了避免干扰, 还是采用独立的直流地网。
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把信号线路上的雷电浪涌过电
压(电流)引入到系统设备。 雷电浪涌高电压(电流)侵入所产生的电动 力效应、热效应及冲击波都会对系统设备造成干
扰或永久性损坏。
2.1 直击雷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室外通信线路遭直击雷击
2.2 静电感应雷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通信线路受静电感应
2.3 电磁感应雷对通信线路的影响
由于地网存在一定的电阻值,所以在接闪器截
获闪电向大地泻放强大雷电流的瞬间,接地装置将 产生一个很高的电压。 据国际有关专家统计,在微机通信网中,采用 独立接地的系统被雷击损坏的几率远远高于共用接 地的情况。
采用独立接地的系统被雷击损坏的几率远远高于共用接地的情况
假设建筑物防雷地网冲击电阻r=4Ω,
一个中等的直击雷(i=100KA)电流,
通过防雷地网向大地泻放,则防雷地 网上形成的瞬间电压降为: 4×100000=400KV。 微电子设备金属外壳保护接地,此时 电位为400KV,而设备内部电路接直 流地网,其电位为0V,设备内外电位 差高达400KV,必毁无疑!
400KV i=100KA
0V
r=4Ω
3. 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处 直接接地。
3.3 信息通信系统线缆的敷设
信息通信系统线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雷电浪涌入侵分析及防护措施

雷电浪涌防护未 来发展展望
防雷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化监测:利用物联网、大数据 等技术实现雷电活动的实时监测和 预警
创新材料:研发新型防雷材料,提 高防雷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综合防护:将防雷措施与建筑物、 设备等相结合,形成综合防雷系统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的防雷技术和经验
雷电浪涌防护措 施
室外防雷措施
安装避雷针:将避雷针安装在建筑物顶部,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雷电对建筑物造成损坏。
接地措施:将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接地,使雷电电流能够安全地流入地下,避免对建筑物内的电 子设备造成损坏。
防雷器安装:在建筑物内安装防雷器,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免受雷电 浪涌的损坏。
防雷设备的安装与维护
安装位置:选择地势较高、无遮挡 物的开阔地带,确保设备能够接收 并导引雷电
设备连接:确保防雷设备的连接线 缆完好无损,无老化、破损现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接地系统:确保防雷设备的接地电 阻符合标准,一般不大于4欧姆
定期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防雷 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 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防雷击电磁脉冲:在 建筑物内安装防雷击 电磁脉冲的浪涌保护 器,以减少雷电对电 子设备的损害。
电子设备防雷措施
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网,将雷电引入地下 电源线、信号线等金属线路应穿管埋地,并保持一定距离 电子设备应使用防雷插座,保证接地良好 安装浪涌保护器,抑制雷电过电压和电流冲击
人身安全防护措施
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 电脑等
雷电浪涌入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浪涌电压应该怎样防护

浪涌电压应该怎样防护浪涌保护要分级实施,最终达到对配电系统和电子设备完善保护的目的。
分级实施浪涌防护的第一步是对浪涌环境进行分类。
浪涌环境的分类是依据浪涌的强度和频度。
国际上一般将浪涌环境分为3类(如图1所示):1)C类:指户外以及进线的总开关处,这些部位容易出现较强的雷电浪涌,具体位置包括:电表与配电盘之间的连线,建筑物之间的架空线,连接到井下的地下电缆;2)B类:指与C类环境之间连线较短的位置,以及大型建筑物中的照明系统,这些位置的浪涌既可以由雷电产生,也可以由内部电气开关产生,由雷电产生的浪涌经过配电线衰减,已经比C类环境中的浪涌衰减了一些;3)A类:指房间内的电源插座和较长配电线的终端;较长的含义是离开B 级规定的位置10米以上的电源插座,或者离开C级规定的位置20米以上的电源插座,这些位置的浪涌主要是内部电气开关产生的浪涌电压。
按照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推荐,浪涌保护应该分级实施,分级的方法与浪涌环境分类相对应:第一级:在入户配电柜处,消除户外雷电产生的浪涌,防止巨大的浪涌能量进入户内;第二级:在配电系统的配电盘处,其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进一步消弱第一级残留的浪涌能量,另一个是消除内部电气开关产生的浪涌;第三级:安装在敏感电子设备的电源入线处,为电子设备提供完善的保护。
分级防护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逐级衰减雷电浪涌,另一个是消除内部负荷接通和断开时产生的浪涌。
第一级防护主要针对雷电在电源线上感应的浪涌电压,将雷电浪涌进行适度的衰减。
这级防护要采用承受电流能量强的浪涌保护器。
国外一些厂商推荐使用承受电流能力在200kA以上的产品。
实际上,根据大量统计,大部分浪涌电流的幅度在10kA左右,之所以保留这样大的富余量,主要是考虑到延长保护器的寿命。
浪涌保护器的寿命是有限的,每承受一次浪涌冲击后,导通电压就会降低一些,当降低到电源电压时,浪涌保护器就宣告寿命结束。
浪涌保护器每次电压降低的幅度与其额定电流容量有关。
雷电浪涌入侵途径及防护措施

其 空间范 围内的一切 电子 设备发生作 用 , 配的直流 S PD。 稳定运行影响非常大。 目前电力系统 内部 可 以在 闭合 回路 中产生感应电流 ,也可以 ( . PD连 接线应平直 ,其长 度不 5) S 对雷击的防护非常莆视 ,自动化及信息 系 不 闭合 回路端 口产生感应电动势。 由于其 宜大于0 5 .m。当电压型S D至限压型S D P P 统 所在 的建 筑物 在建 设时都 做好 了接 闪 瞬 变长度小于 1m、限压 型S D之 0 P 器、 引下导体 及地 网等 直接 雷击 防护 措 高 ,以 致 产 生 火 花 。 间的线路长度小于 5 m时 ,在 两级 S D之 P 施,野外的架空高压输 电线路上基本都有 雷 电电磁脉 冲 (E )超过 0 0 G 间应加装退耦装置。S D标 称放 电电流宜 L MP .7 S P 避雷线、高压避 雷器等防护措施。现代雷 时就会导致微机失效 ,引起通信信息差错。 符 合规 定 。 电理论研究证明,雷 电浪 涌入侵室内各种 当闪电发出的磁脉冲超过 24 S , .G 时 集成电 2 .通信线路的雷电浪涌防护 电子 设 备 的 主 要 途 径 如 下 : 路将发生永久性的损坏 ,导致雷 电灾害的 j 通信线路 防雷 电浪 涌敷设应符合下列 () 1.电源线路引入雷 电浪涌 范 围扩 大 。 ;规 定 : () 2.通信信号线路引入雷 电浪涌 () 3.受雷电电磁场的感应 () 4 .地电位 引起的高压地反击
自动化 及信息 系统 ; 浪 涌j 雷电 防护措施
近几年来 电力系统随着变电站综合 自 动化、变电集控站 、调度 自动化等 自动化 系统 的运 行,以及供 电公司内部信息化 系 统建设的完善 , 自动化及信息系统中的电 子 设 备 安 全 运 行 ,对 整 个 电 力 系统 的安 全
关于雷击浪涌的介绍

关于雷击浪涌的介绍雷击浪涌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电性灾害,通常指的是雷电击中地面或物体时产生的大电流和大电压的过程。
这种现象常常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雷击浪涌的了解和防范非常重要。
雷击浪涌的形成是由于云层中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球表面的电位差导致的。
当大气中的正、负电子之间积累了足够的电荷后,会形成电场差,当电场强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闪电。
雷击浪涌也就是在雷击事件中,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大电流和大电压。
雷击浪涌会造成许多严重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身安全的威胁:雷击事件中的电流和电压极大,通常几千安培的电流和数十万伏特的电压,足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致命。
因此,在雷暴天气中,人们要注意避开露天场所,尽量躲避高大的物体,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2.对建筑物和设备的损害:雷击浪涌会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
雷电击中建筑物会引起大电流通过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导致建筑物起火、崩塌等事故。
此外,雷击还会对其他设备和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影响正常的运行。
3.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雷击浪涌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当遭遇雷击浪涌时,会形成大电流和大电压,瞬时过电压可能引起变电站、配电装置甚至输电线路的故障,从而导致电网的瘫痪,影响供电。
针对雷击浪涌的威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雷击浪涌防护措施:1.建造防雷设施:这包括在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网等,以引导雷电流尽早与地面相结合,减小雷击浪涌对建筑物的影响。
2.保护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中安装过电压保护器、避雷器等设备,以吸收或分散雷击浪涌,保护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3.加强个人防护:在雷暴天气中尽量避开露天场所,保护头部,避免接触金属物体,以减小雷击浪涌对人身的伤害。
4.加强对雷电的监测和预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雷达、避雷仪等设备,对雷电进行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5.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公众对雷击浪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雷击事件。
详解雷击浪涌的防护

详解雷击浪涌的防护1、电子设备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标准电子设备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的国家标准为GB/T17626.5(等同于国际标准IEC61000-4-5 )。
标准主要是模拟间接雷击产生的各种情况:(1)雷电击中外部线路,有大量电流流入外部线路或接地电阻,因而产生的干扰电压。
(2)间接雷击(如云层间或云层内的雷击)在外部线路上感应出电压和电流。
(3)雷电击中线路邻近物体,在其周围建立的强大电磁场,在外部线路上感应出电压。
(4)雷电击中邻近地面,地电流通过公共接地系统时所引进的干扰。
标准除了模拟雷击外,还模拟变电所等场合,因开关动作而引进的干扰(开关切换时引起电压瞬变),如:(1)主电源系统切换时产生的干扰(如电容器组的切换)。
(2)同一电网,在靠近设备附近的一些较小开关跳动时的干扰。
(3)切换伴有谐振线路的晶闸管设备。
(4)各种系统性的故障,如设备接地网络或接地系统间的短路和飞弧故障。
标准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波形发生器:一种是雷击在电源线上感应生产的波形;另一种是在通信线路上感应产生的波形。
这两种线路都属于空架线,但线路的阻抗各不相同:在电源线上感应产生的浪涌波形比较窄一些(50uS),前沿要陡一些(1.2uS);而在通信线上感应产生的浪涌波形比较宽一些,但前沿要缓一些。
后面我们主要以雷击在电源线上感应生产的波形来对电路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通信线路的防雷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2、模拟雷击浪涌脉冲生成电路的工作原理上图是模拟雷电击到配电设备时,在输电线路中感应产生的浪涌电压,或雷电落地后雷电流通过公共地电阻产生的反击高压的脉冲产生电路。
4kV时的单脉冲能量为100焦耳。
图中Cs是储能电容(大约为10uF,相当于雷云电容);Us为高压电源;Rc为充电电阻;Rs为脉冲持续时间形成电阻(放电曲线形成电阻);Rm为阻抗匹配电阻Ls为电流上升形成电感。
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参数要求,上图中的参数可根据产品标准要求不同,稍有改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响应 时间
≦1ns
一般在25 ns
7.质保 期
10-20年
1-3年
(八)、典型案例和使用效 果
减少停机时间 降低维修费用 延长设备寿命
保障系统安全
安装浪涌抑制器前后 客户变频设备维修费 用一览
•安装TVSS之前21个变 •安装TVSS之后21个变频 频控制设备的维修费用 控制设备的维修费用
雪铁龙案例
客户变频设备采用常规压敏 电阻和 SinetamerSPD产品 效果对比 • 采用压敏电阻的5台变频 • 采用不 能抑制高 次谐波等 电力污染
3.残压
在20KA电 在20KA电流 Sinetamer产品比其他产品 流冲击下, 冲击下,残压 的残压要低很多,提高了对 残压为
5.内部 封装
内部采用化学封 装技术
内部无化 学封装
Sinetamer产品与其他产品相 比,通过专利的化学封装不 仅将各元件固定封装在电路 板上,而且有利于吸收浪涌 所产生的热能,提高元器件 的性能,延长元器件的使用 寿命,具有防火、防爆、防 尘、防水等功能。
瞬间浪涌的波形?
振荡型浪涌
根据IEEE的定义, 这种浪涌的电压 值在几微秒至几毫秒内从几百伏至 6000伏
浪涌的来源
• 用电线路出现 “浪涌”或“尖刺”的原因 • 既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于内部。
主要来源:
外部20%
• 内部80%
外部20%
•外部—主要是雷击 •内部 – 用电设备的开关等
主要是指配电、微电子设备的运 行所引起的电压瞬变、凹陷、尖 峰、高次谐波等
内部80%
信息来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电路保护技术期刊:"Current Scene"
据统计:内部浪涌占整个浪涌的 80%。
二、雷电
• 1、直击雷,雷电击在避雷针、避雷带及建 筑物或炼油塔的某部位。 • 2、雷电电磁辐射;雷击点强大的磁场向四 周辐射 • 3、雷电流在电源和信号线上的分流; • 4、雷电感应:雷电流从引下线泄放过程中 在周围形成强大的交变磁场,处于磁场内 的金属导体上产生感应电压。 • 5、雷击部位形成的局部高电位 • 6、雷电部侵入
2KM
雷电:地电势上升
邻近的雷电击中地 – 建筑物间由电缆连 接 电缆两头的地可能有几十千伏的电势 差 浪涌电流沿着电缆侵入设备端口
200kV
80kV
地电势 0 雷击点的距离
10kV
雷电波侵入
直接雷击击中电力线路或引下 线疏导雷电流时,在电力线路上 会产生雷击过电压并在电力线缆 周围产生强大的电磁脉冲,凡是 在此电磁脉冲范围内的各种电力、 信号及控制线路都会感应出过电 压,这部分过电压将会沿各种线 路传输到后端的设备,从而引起 设备的误动作或损坏。
设备 • 历时一年的维修费用 设备 • 历时一年的维修费用
结论:
采用Sinetamer SPD的变频设备的 维修费用之相当于 前者的三分之一
案例分析:Mobil石油公司
安装Sinetamer方案后MTBF的改 善
Annual Pre-Install Maintenance: $7,814,718 TVSS Installed Cost: $2,679,350 Annual Post-Install Maintenance: $2,865,107 Yearly Maintenance Savings: $4,949,611 Payback Period in Years: 0.54
如何知道您的供电系统存在浪涌?
• 您有空调、压缩机、泵或马达吗?
内部浪涌对设备的危害
美国通用电机
美国空军
1.降低器件寿 命
2.直接损坏设备
3.停机待产
―由于近日雷电影响,机荷 高速各收费口出现大面积停 机,导致交通堵塞。”
“受供电质量和瞬变影响,我们在珠三 角区的激光设备平均每月要维修10台, 每更换一块单板需要30万元,停机损失 每天2万元” --德国某厂商华南服务经理 姚先生
电 话
电 源
信息 线
PE
空调管
配电箱
暖气片
水管 暖 气 天然气
(二)屏蔽
1、建筑物或房间外部屏蔽:
用钢筋和金属框架构成的大 空间屏蔽
2、线路屏蔽 (1)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至少在 两端并易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 当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 采用双层屏蔽,外层屏蔽按上述要求处理。
0 -0 .5 -1 -1 .5 -2 -2 .5
Y
0
1
2
3
Time
4
(三)、 全模保护
全模(10模)保护设计—全通 路防护
火线 火线 火线 零线 地线
火线
火线
火线 零线 地线
4模
7模 10 模
(四). 多元件矩阵
实现全模保护的混合矩阵
零线 火线 1 Active Tracking Network (ATN®) Filter 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
串联型浪涌抑制器的接法 理想目标
<100 V ATN®
6,000 V <450 V TSN®
电源
SPD
负载设备
没有连线长度问题
• 电源系统的浪涌保护
•
应设置分级防护
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标称电流参数
信息系统浪涌保护
• • • • 信息系统浪涌保护器分: 网络信号浪涌保护器 监控信号浪涌保护器 天馈信号浪涌保护器
•
ECS产品性能介绍
SineTamer产品家族
ST型 (B、C 区)
ITD型
ST-SPT 型 (B、A 区)
LA或RM 型 (B、C 区)
产品主要性能
• 1、响应速度小于 1 纳秒,快速吸收浪 涌。 • 2、专利的正旋波RON跟踪滤波算法, 精确过滤浪涌。 • 3、真正的十模保护,阻断浪涌所有可 能通路,洁净用电环境。 • 4、混合多元及热、电双保险熔断设计, 造就数年免维护的卓越品质。 • 5、完善的电脱扣与热脱扣相结合的故 障保护,确保运行安全。
• 南京某军校实验室 • 时间: 2008年7月22日 地点: 南京某 军校实验室 • 故障现象: 1、直流供电电路中无名噪声(电磁 脉冲)严重,无法消除; • 2、系统进行通信连接时频繁死机。 • 试验方案: 1、在电脑直流供电电路中串接ECS SPD1(型号:ST-ICPS-5DC-3) • 2、在通信线路中串接ECS SPD2(型号:ST-CL5-2) (均未接地) • 试验结果: 直流电源线接入SPD1后,电路中 噪声幅度大大减小,而SPD1的输出端波形和输
ECS产品和其他产品的比较
Sinetamer产品
项目 1.对外过 通流能力最大 通流能力 电压防 可达300KA以 最大为 100KA 护能力 上 具有正弦波跟 踪能力和限压 2.对内部 限幅功能,消 过电压 解部分内部浪 防护能 涌,抑制高次 力 谐波,降低能 耗 Sinetamer产品比其他产品 通流能力大,有更长的产品 使用寿命和更强的耐受雷电 流冲击的能力 Tinetamer产品与其他产品 相比,不但能防止雷电脉冲 的大电流冲击,还能精确的 消除内部浪涌、尖冲、凹陷、 高次谐波等电力污染,提高 能效。 而其他产品只有防雷作用, 不能有效抑制内部电力污染
• 电气线路上出现的短暂电压突然升高现象.
什么是 “浪涌”?
• 这种现象通常只持续几纳秒至几毫秒. .000000001 秒
什么是 “浪涌”?
• 浪涌出现时的电压和电流值超过正常值两 倍以上. > 500 伏
什么是 “浪涌”?
220 伏 0伏
瞬间浪涌的波形?
脉冲型浪涌
根据 IEEE的定义, 这种浪涌的电压 在几微秒里从几百伏至2万伏
单屏蔽
双屏蔽
(三)合理布线
(四)接地
(五)安装(SPD)浪涌保护器
浪涌抑制器如何保护设备
浪涌能量转化为热 并散 发 SPD SPD 器件导通,对浪涌呈现 低阻抗
并联型浪涌抑制器 (正确接法)
理想目标 <450 V TSN® 6,000 V <100 V ATN®
电源
负载设备
SPD
短于6 英寸的连线
雷电浪涌和内部浪涌的防护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东方华创投资有限公司
一、浪涌对电气电子设备的危害应引起重视
年来,随我国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电子系统向网络化、 智能化迅猛发展,而电子器件 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 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一旦受到直接雷击 或其附近区域发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脉冲电 磁场会通过供电线、仪表信号线、电缆汇线槽、 穿线管等途径到达电子设备,威胁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和安全运行。如果防护不当,轻则使仪表设备工作失灵, 重则使仪表设备永久性损坏,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 伤亡、 生产事故。因此,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 必须高度重视防雷浪涌和内部浪涌的防护。
雷电侵入的路径
雷电:直接雷击
附近或几公里以外的直 接雷击
浪涌在电力导体、地和通信线间产生几千伏的电 压差
通信线
雷电:感应耦合
雷电击中从地面 感应到电流的物 体
感应电流
电磁场 雷电释放电流
Building metal work
电源、数据线
雷击即便没有直接击中建筑物,也会对建筑物内的微电子设备造成损坏,因为只要雷击中心点发 生在距建筑物半径2Km范围内,在此范围内的空间里就会产生极强的电磁场,所有从这个电磁场 中穿越的供电线路,网络和信号线路等,都会因电磁感应而在线路上产生一个浪涌电压,并沿着 线路进入大楼内的设备输入端口,从而将电子设备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