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_高考复习加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出:在家,在外。
弟:“悌”,尊重兄长
谨:做事一丝不苟,形作动
信:守信,名作动
泛:广博
仁:仁人。
以:用来,表目的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高学历犯罪
德育第一,智育第二
1马加爵; 2记得曾经有一个大学生把硫酸倒在狗熊身上; 3最近一韩国大学生在美国枪杀同学.
要义:仁爱是修身要务,先“为人”后“为学”。 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以贯之:以一贯之,宾前 (一:一个基本观念,数作名) 何谓:谓何,宾前 道:学说
文中第三、四章和“忠恕”又有何关系? 5.1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恕 6.3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5·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 26 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 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 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 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当今世界 霸权主义
美国
世界警察 台海问题
仁之内涵 仁之根本 基本原则
孝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积极为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推已及人)
仁之实践(表现)
[5.26] 侍:侍立 盍:何不
车马衣轻裘:把车马衣裘,名作状
共:共享 敝:使……损坏,形作使动
憾:悔恨
善:长处,形作名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 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欲:愿意 诸:之于 及:做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义:(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博施:广泛给„„好处 济:周济 其:表语气副词,恐怕 病:以„„为难 名作意动 诸:之乎,兼词 立人:使人站得住 使动 达人:使人行得通 使动 仁之方:仁,形作动,实践仁
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吧孝悌视为根本,主 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 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 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都主张关爱别人,但孔子的仁爱,是以爱自已为前 提(孝悌为根本),然后将这种爱一层一层扩展出去, 爱自已的亲人,爱周围的人,然后爱所有的人以到万物。 因而是最符合现世社会的人的感情与实际的。 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无条件平等的爱. 虽然墨家还 不是宗教,但墨子的思想却充满了无比伟大的宗教情怀。
豪爽,大方
胸怀,抱负
谦虚、恭敬 博施仁爱,天下
人各得其所,志 向更远大、广阔
[10.17] 伤人乎?不问马。 重人不重财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有恻隐之心 / 尊崇礼 状语后置
[15.42] 师冕 及阶
乐师
台阶 跟 规矩
xiàng协助
与师言之道与
“欤”
固相师之道也 本来
导盲(弱者)——无微不至的关心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 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 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6.30) ①上述文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你认为孔子的“仁爱”表现出哪些特点?(仁爱观)
孔子的仁爱观
• 1、“仁者爱人”,即关心和爱护他人。 • 2、孔子的仁爱,不仅“爱人”,而且“爱物”,这个 “人”包括官员和百姓,富人和穷人,健全人和残疾人 等所有人。推广到天地万物。用孟子的话来说就是“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3、实践仁爱的途径、做法是“忠恕”, 忠即“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仁爱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自觉性,重在培养人 的德行,它以身体力行为基本。 • 4、孔子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 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说明 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忠恕之道,一言以蔽之
有了自己的心以后,由自己的心灵出发, 抵达他人的心灵。这样就找着了自己跟他 人相处的途径了善待 他人。
要死大家一块死 临死拉个垫背的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但更多的是 凭借的军事实力为后盾,对别国施于政治高压, 经济制裁,文化侵略等,
仁 者 爱 人
恻隐之心
底线
凡人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亲亲之爱 博施于民 民胞物与 忠 恕
起点 扩展 圆满
孝子 贤人 圣人
明德 亲民 至善 推己及人 将心比心
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德经第七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 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 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 礼?”(课外选文) 【注】①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 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②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③ 摄:统辖。④反玷(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 杯子的土台。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 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7.27] 纲:用大绳捕鱼,名作动
宿:宿鸟,动作名
劝君莫打三春鸟, 儿在巢中盼母归
要义: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推向仁爱百姓, 再推向爱惜万物,这就形成了儒学的“爱的系 列”。
[14. 17]
不能死 又相之 为……而死,殉难 辅佐
霸(于)诸侯 于诸侯霸 霸:称霸,名作动 一匡天下 一,完全 匡,正,使……正 民到于今受其赐
伐:夸耀
施:夸耀,表白
劳:功劳
安:使……安 使动
闻:听
怀:名作动,关心
颜渊、子路之志, 孔子与弟子各抒己志,如何认识这些“志”?
流于外在之“车、马、衣、裘、善、劳”,易得也; 夫子之志, 子路 颜渊 孔子 重于内在之孝、信、仁,高于青天也! 具体志向
与朋友共享 提高个人修养 对天下人都 财物 施行仁爱
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1分)
①管仲之器小哉 ②管仲是仁者
2.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3分) 答: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 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 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
(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3.22)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 答: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答: 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 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 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 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 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 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 间存在着矛盾。
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 解?(2分)
答: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 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修己”——“安人” (安百姓)——“博施济众”,这是从个人做起到为其他人服务,再 到为大众服务,逐层推进,反映出孔子“推己及人”,从个人的“修 身”到为国为民的思想。孔子十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必须自己过 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足仁义根本,才能使 其他人立足仁义根本;自己做事行得通,才能使其他人做事行得通)。 他还重视从小事做起,逐渐扩大,到“博施济众”。
[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均作动词
虽:即使
少:年轻
作:起、肃立
必:一定
趋:快步走
严肃庄重对待有丧者、执政者、盲人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执政的、盲人时的态度, 说明了什么?
说明孔子对礼仪的重视和仁爱之心。
他看到有丧事的人和盲人——一种同情心,态度肃然。
穿制服、执政的人——看到了国家的体制,自然肃然起 来。 “过之,必趋”,一定走快几步,不敢多看,这也显示 他的修养。
仁 者 爱 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何为仁?
仁是什么?简单讲,就是拿人当 人,先拿自己当人,自己爱自己, 自尊自爱,然后,生爱人之心,推 己及人,也拿别人当人。 (李零《丧家狗》)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为人子、为人弟的年轻人(古今)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 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 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2分)
答:“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 行为效果。
比较思考
• 同是主张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 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 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 利之。”墨子的主张与孔子的 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 也?”
等级之爱
普遍之爱,无差别之爱
进德阶梯
层次
称谓
三纲
八目
微管仲 恩惠
如果没有 其,表推测,大概 被通“披”
吾其被发左任
匹夫匹妇
普通男女
自经:自缢
莫之知也
莫知之 宾语前置
课后练习:
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 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 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
• 1、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 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 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 “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 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 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 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 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3分) • (分析评价型)

者 爱 人
默写 :
0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行有余 力, 。” ★ 02·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 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 “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 , , 。” ★ 03· 曾子曰:“夫子之道, 。” 04·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 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05· 子曰:“岁寒, !” 06·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 , 。” 07· 子曰:“知之者, ;好之者, 。” 08· 子曰:“ ,小人长戚戚。” 09、人固有一死,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