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题(1——5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提出,代表作为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斯密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2、比较优势理论:

由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1817年出版了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认为: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分工与贸易,双方仍可从贸易中获利。

3、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

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800 1200

4、有A、B二国,分工前生产情况为:A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1天,1单位Y产品用2天,B国正好相反,生产1单位X产品用2天,1单位Y产品用1天,如进行专业化分工,试按绝对利益分析其中的贸易与福利情况。

答:

按照绝对利益原则,A国应当全部生产X产品,而放弃生产Y产品,

这样就可以用3天生产3个单位的X 产品;而B 国应当全部生产Y 产

品,这样就可以用3天生产3个单位的Y 产品。按照这样的分工,两

个国家的总产出从4个单位增加到6个单位,通过贸易,每个国家的

福利都可以增加50%。

5、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是指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情

况下,一国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可能产量组合点的轨迹。

6、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

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机会成

本递增是由资源的稀缺性造成的。

第三章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

1、提供曲线:表示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为换取一定数量

的进口商品而愿意提供的出口商品数量的各点的连线或轨迹。对应于

各种不同贸易条件的均衡进出口量的组合。

2、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

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1、要素密集度:是在生产一定产量的某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投

入的比例。假定使用资本K 和劳动力L 两种要素生产X 和Y 两种产品,

如果 则称X 为资本密集型产品,Y 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X Y X Y

K K L L

2、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

素的相对比例。假定A 、B 两个国家,若 或

则称A 国资本丰裕,B 国劳动丰裕

3、试述赫克谢尔-俄林模型。

答:赫克谢尔-俄林模型认为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

赋,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

际交换,就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总是出口那

些以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是那些需要用本国

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的比例不一

样,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

差异,从而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4、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

(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

表2

B B A A L K L K >B B A A r w B r w A =>=ωω

答:表1:45/15=3 20/10=2 3 > 2 所以A国劳动相对丰裕。

表2:48/12=4 60/30=2 4 > 2 所以A国资本相对丰裕。

表1中A国劳动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Y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表2中A国资本相对丰裕,A国在生产X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5、设越南(V国)和马来西亚(M国)两国大米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V = 1.5 – QDV, PM = 2.2 - 2QDM

供给曲线分别为:

PV = 0.1 + QSV, PM = 0.6 + 2QSM

请计算:

两国自给自足时大米市场均衡时的产量和价格。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损失。

思路:自给自足时V国大米价格为0.8,产量为0.7,M国大米价格为1.4,产量为0.4。

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1.5-P)+(1.1-0.5P)=2.6-1.5P

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P-0.1)+(0.5P-0.3)=1.5P-0.4

令QWD=QSW,得P=1, QDV=0.5, QSV=0.9,所以V 国出口量QSV- QDV=0.4,

也等于M 国的进口量。

V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7+(0.7+1/2*0.4)]*(1.0-0.8)= -0.16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2*0.4=0.04

M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20

生产者剩余变化=-1/2*[0.4+(0.4-1/2*0.4)]*(1.4-1.0)= -0.12

净收益=阴影部分面积=1/2*0.4*0.4=0.08

世界总收益= V 国净收益+M 国净收益=0.04+0.08=0.12。

6、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A )V 国大米市场 (B )国际大米市场 (C )M 国大米市场

P

0.7 数 0.4 交易量 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