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2
2017级成考专升本音乐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
2017级成考专升本音乐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西方音乐史复习资料西方音乐史(一)卷一、选择题:1、哪种乐器常用于崇拜酒神的仪式和戏剧伴奏:()A.里拉琴B.阿夫洛斯管C.基萨拉琴D.提比亚2、14世纪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世俗音乐体裁有()、巴拉塔和狩猎曲。
A.经文歌B.尚松C.牧歌D.弥撒曲3、文艺复兴时期最流行的乐器是:()A.维奥尔琴B.肖姆管C.琉特琴D.萨克布号4、古典交响曲的前身是:()A. 意大利歌剧序曲B.意大利正歌剧C.幕间剧D.意大利喜歌剧5、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带有标题的交响音乐新体裁,创始人是作曲家(),他本人就写有13首交响诗作品,代表作有《塔索》、《前奏曲》。
A.舒伯特C.勃拉姆斯D.李斯特6、德彪西以象征主义诗歌为基础进行创作,并有印象主义管弦音乐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为()。
A.《大海》 B.《牧神午后》c.《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D.《月色满庭台》7、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后期发展阶段,()是插入原有圣咏词曲中的片断。
A.继续咏B. 附加段C. 仪式剧D.续唱8、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写作的第一部标题交响曲是:(),作品共有五个乐章。
A. 《幻想交响曲》B.《罗密欧与朱丽叶》C.《罗马狂欢节序曲》D. 《特洛伊人》9、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第()交响曲首次在纯器乐的交响曲中加人合唱。
A.五B.六C.七D.九10、古典交响曲的典型形式为四乐章,第一乐章通常用奏鸣曲式写作,第三乐章为:()或谐谑曲体裁。
A.回旋曲B.变奏曲C.小步舞曲二、名词解释:1、格里高利圣咏2、数字低音3、奏鸣曲式三、简答题:1、简要说说标题音乐的种类?西方音乐史一卷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A5、D6、B7、B8、A9、D 10、C二、名词解释:1、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一般特征为: 无伴奏的纯男声歌唱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2中世纪音乐时期(从公元5世纪-14世纪03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4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中叶)5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6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7 20世纪音乐(20世纪)史前希腊和古希腊社会的发展:1迈若安及迈锡尼时期(约1650-1100B.C.)2荷马时期又称黑暗时期(约1100-800B.C.),<伊里亚特>与《奥赛德》有荷马所撰,多利亚自然音阶。
3城邦时期(约800-500B.C.),合唱,抒情诗歌繁荣4古典时期,竞技比赛的音乐,悲剧,喜剧5希腊化时代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表演中引入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欧里皮德斯-《美狄亚》,把妇女做主角古希腊喜剧1新喜剧:不谈政治,话题严肃,表现社会风俗2旧喜剧: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毕达哥拉斯:和谐学,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和协音体系:1四音列2完整音列体系多利亚调试:能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富于男子气,能使人变得坚强和有节制弗里几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情副弗里几亚:容易使人丧失意志利底亚音乐使人柔和和淫荡混合利底亚音乐使人悲伤古希腊记谱法:1器乐谱 2声乐记谱古希腊是其主要乐器:1里拉 2阿夫洛斯管 3基萨拉琴(里拉琴的变体)古罗马时期概述:古罗马器乐:1图巴:一般用青铜制作,管长1.3米,分段制作,管身直2角号;管身圆古罗马的音乐观:1音乐当做一种享受2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音乐家的地位却下降3富有雄壮的气象罗马人喜欢:1笑剧:综合性的滑稽表演2哑剧:表现神话故事的戏剧舞蹈基督教音乐以单声音乐形态,附属于礼拜仪式,是作传播信仰的重要工具早期基督教音乐1使用许多犹太教音乐的旋律2混合了古希腊,东罗马,拜占庭圣咏的一些因素3各地的教堂都有各自的特色第二章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通常音乐史把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这段长达一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黑暗时代”圣歌主要有5种:1拜占庭圣咏2安布罗斯3法国圣咏4摩差拉比5赛尔特格里高利圣咏:指罗马教皇格力高利一世之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常称平歌或素歌功能:运用于基督教以活动,分日课和弥撒两大类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1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2一般无伴奏,纯人声,以拉丁文,无明显节拍,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为前提3礼拜仪式的咏唱为两类:诵经祈祷和礼拜歌曲1)音节式:一字对以音,音域一般较窄2)圣咏式: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3)音团式或纽姆式: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常用的方式,旋律比较流动4)花唱式:一字对多个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中中世纪的教会调式是按圣咏的结束音(d,e,f,g),音域以及吟诵音等主要因素,对旋律进行分类而构成的。
西方音乐史2(含答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西方音乐史》复习大纲(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1、维瓦尔第曾获得当代“最杰出的_____C_______”的称号。
A、歌唱家B、古钢琴家C、小提琴家D、作曲家2、《四季》、《和谐的灵感》是维瓦尔第的____C________作品。
A、歌剧B、清唱剧C、小提琴协奏曲D、长笛协奏曲3、《狂暴的奥兰多》、《奥林匹克竞技》是维瓦尔第的____D________作品。
A、康塔塔B、清唱剧C、弥撒曲D、歌剧4、英国把_____B_____誉称为“英国民族音乐家”。
A巴赫、B、亨德尔5、亨德尔出生在_______A____,长期定居在___________。
A、德国,英国B、英国,德国C、德国,意大利D、意大利,德国6、亨德尔创作的大合唱《哈利路亚》是他著名作品_____A______的一部分。
A《弥赛亚》、B、《参孙》7、“号管舞曲”选自亨德尔的作品______C___,它是_________舞曲。
A、《水上音乐》,四拍子B、《焰火音乐》,三拍子C、《水上音乐》,三拍子D、《水上音乐》,四拍子8、亨德尔的“号管舞曲”中,主题音乐乐器的使用先后为__弦乐__、____木管乐__、__弦乐和木管乐一起___。
A、弦乐B、弦乐与木管乐C、木管乐9、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共_____B___卷,每卷_________首前奏曲和赋格。
A、1,48B、2,48C、2,24D、1,2410、巴赫的____B___理论对欧洲近代音乐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A、指挥B、平均律C、管风琴演奏D、复调音乐11、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意大利协奏曲》等作品是___A______类乐曲。
A、键盘B、管弦乐C、室内乐D、声乐套曲12、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是___B______类乐曲。
A、键盘B、管弦乐C、室内乐D、声乐套曲13、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是____C_____类乐曲。
西方音乐史题库试题试卷·简答题(2)
、简述古希腊音乐理论家的主张。
2、简述古希腊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的理论学说。
3、简述古希腊关于音乐本体的理论学说。
4、简述古希腊的音乐体裁。
5、简述古希腊乐器的概况。
6、简述古希腊调式与中古调式的不同。
7、简述唱名法的由来。
8、简述中世纪时期记谱法的演进。
9、简述西方大小调体系的确立过程。
10、简述中世纪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11、简述古艺术与新艺术的不同。
12、简述新艺术代表人物的主要艺术特点。
13、简述中世纪时期流浪艺人的主要特点。
14、简述中世纪时期法国游吟诗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15、简述中世纪时期德国行吟诗人的主要艺术特色。
16、简述巴尔歌的艺术特色。
17、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
18、简述宗教改革音乐的特点。
19、简述新教音乐的特点。
20、简述帕莱斯特里纳的音乐贡献。
21、简述勃艮第乐派的主要音乐贡献。
22、简述佛兰德乐派在弥撒和经文歌方面的主要音乐贡献。
23、简述佛兰德乐派的在复调技术方面的贡献。
24、简述歌剧的诞生。
25、简述意大利正歌剧与喜歌剧的不同。
26、简述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的发展概貌。
27、简述维瓦尔第对协奏曲所作出的贡献。
28、简述意大利序曲与法国序曲的不同。
29、简述巴赫的声乐成就。
30、简述巴赫在键盘乐方面的贡献。
31、简述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32、简述巴赫在组曲方面的贡献。
33、简述巴赫在康塔塔方面的成就。
34、简述巴赫的两部受难乐中的艺术特色。
35、简述亨德尔在清唱剧方面的成就。
36、简述亨德尔在歌剧方面的成就。
37、简述亨德尔在器乐方面的成就。
38、简述古典主义风格与巴洛克风格的不同音乐特点。
39、简述曼海姆乐派的主要贡献。
40、简述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宗旨。
41、简述海顿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主要贡献。
42、简述海顿在弦乐四重奏方面的主要贡献。
43、简述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方面的主要成就。
44、简述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成就。
45、试比较海顿与莫扎特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不同贡献。
中西方音乐史考题2
西方音乐流派1.巴罗克时期(1)背景:1600~1750年称为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的“巴罗克时期”,巴罗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最初是流行于17世纪的新奇怪异的建筑,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与当时的造型艺术有相似之处。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亨德尔、D·斯卡拉蒂。
(2)巴赫:欧洲近代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十二平均律之父。
代表作品《马太受难曲》被称为现代宗教音乐的顶峰。
(3)复调音乐:是指几条旋律线按一定的关系组合成多声音乐;主调音乐:是指几个行部纵向结合,只有一条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线。
(4)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平均分成十二个相等音程的律制。
有人认为中国明代的律学家朱载堉由“新法密率”计算出的十二平均律比西方的十二平均律早出了100年。
2.维也纳古典主义的音乐(1)背景:1750~1820年,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这时期的欧洲掀起了著名的“启蒙运动”。
提倡科学、反对封建、推崇理性、自由。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是著名的典范。
(2)特点: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语言通俗。
(3)(4)贝多芬①维也纳古典乐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人物,他既是古典主义的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引路人。
(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的先河)。
②他的作品我们比较熟悉的有钢琴曲《“热情”奏呜曲》。
③《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把合唱植入《第九交响曲》中,也是他创作的高峰和总结,此时他已耳聋,作品中的《欢乐颂》采用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
乐曲的主题是赞颂欢乐,追求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④他的其他代表作品比较著名的还有《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3.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背景:大约1820年至1910年左右,是西方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这时期人们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
西方音乐通史 第二编
西方音乐通史第二编西方音乐通史第二编概述音乐稳步拥有崇高的地位一方面对古代的音乐财产严格筛选,一方面对世俗音乐的歌曲、器乐严加限制①第一阶段:5-10世纪。
格里高利圣咏a理论方面:催生了教会调式理论、记谱方式的早期积极探索b实践方面:作为弥撒、日课礼仪的精神形式基础,发展出继叙咏、附加段,以及具有深远影响的复调音乐②第二阶段:11-13世纪。
中世纪音乐的盛世。
礼拜音乐全盛,复调音乐获得非常大发展,作曲意识萌生,音乐理论发展,世俗音乐空前活跃③第三阶段:14-15世纪初。
新艺术时期,新旧音乐观念冲突替换,中心转向教堂之外,出现一批重要作曲家,把教会音乐的复调技巧和单声的世俗音乐相结合,追求体裁样式的多样性和情感表现的深入性第一章中世纪教会礼拜音乐一、格里高利圣咏1、格里高利圣咏的构成2、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①基本功能:服从宗教礼拜活动,最大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②通常特征:并无演奏男声歌唱;单声部;拉丁文歌词;并无显著节奏;纯粹的自然音阶③歌唱方式:合唱、高唱、交错歌唱、接收者歌唱④内容:念经祷告、礼仪歌唱⑤旋律与歌词的融合情况a音节式:旋律音与歌词的音节一一对应b纽姆式:若干音与歌词的一个音节对应c花唱式:一个花掉唱片段(十几个至五六十个音)与歌词的一个音节对应⑥音乐形式a诗篇歌调:最古老的圣咏,一般咏唱圣经中的诗篇b交错圣歌:吟唱诗篇时前后提的叠句,后沦为单一制的歌唱段落c接收者圣歌:合唱者吟唱,唱诗班重复d赞美诗:歌词为存有格律的诗体,属音节式二、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1、日课:每一僧人每日必搞的功课,包含祷告、念经、演唱赞美诗等2、弥撒:在星期天和特殊的宗教节日举行。
前半部分以诵读福音书为核心,后半部分是领圣体仪式三、教会音乐理论1、音乐美学:波埃修斯――强调道德影响力和教育作用,对中世纪的音乐观产生深远影响2、记谱法3、教会调式:常用完结于defg,共计四对八种形态4、六声音阶:全系列全半Hathras四、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1、额外段:在圣咏基础上额外或填入代莱材料,对原圣咏展开表明、表述、衍生2、继叙咏: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后附加歌词,后成为独立的形式3、宗教剧:主日仪式,从一个教堂至另一个教堂的集会中,涵盖直观接收者,所含戏剧因素第二章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一、早期的复调音乐1、奥尔加农①平行奥尔加农:额外声部以四度或五度平行于主声部(圣咏)下方②变体:两个声部以同音开始斜向进行,进入四度后平行,结束时又汇合于同音③附加声部常常超越圣咏,出现声部交错2、华丽奥尔加农:坐落于主声部上方,越发流动而富有变化,没显著的节奏特征,圣咏沦为“持续声部”3、节奏模式4、第斯康特:音对音的织体形态,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二、圣母院乐派的复调音乐1、文献及通常风格特征12、13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对复调节奏在记谱和写作方面的创新,节奏模式更加广泛、丰富,常把华丽奥尔加农和第斯康特混合使用2、莱奥南和佩罗坦:所知姓名最早的中世纪作曲家莱奥南:将华丽奥尔加农发展到顶峰佩罗坦:缔造了一批三个乃至四个声部的第斯康特3、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以自创旋律为基础,常见三声部,织体比第斯康特更规整三、经文歌中世纪晚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复调体裁(1250年)1、克劳苏拉:经文歌的前身,属于第斯康特样式,用以替代圣咏中的单声或复调音乐片段对圣咏展开加工,不再就是单纯礼拜的促进作用2、经文歌的产生:在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方声部加上歌词3、13世纪下半叶经文歌的发展:各声部逐渐出现对比a上声部更加活跃,像快速朗诵b单纯化,上方声部节奏相近,第三声部旋律注重后果:多声部音乐终止式的形成,三度、六度成为协和音程;记谱法发展第三章中世纪单声歌曲一、拉丁歌曲(11世纪)1、孔杜克图斯:原用于礼拜活动的游行,后通指以拉丁诗歌谱曲的音乐,12、13世纪盛行。
西方音乐史论文2篇
西方音乐史论文第一篇:西方音乐史专题: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引言:西方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被认为是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这个时期的音乐受到了艺术与文化的繁荣影响,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作品和创作风格。
本文将概述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和特点。
一、背景与历史:1. 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社会环境;2. 宗教改革的影响与宗教音乐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1. 宗教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如毕加索、迪亚斯、彼特里;2. 世俗音乐的出现和发展:如民间歌曲、舞曲等;3. “室内音乐”的兴起:如弦乐四重奏。
三、音乐创新与表现手法:1. 人声的运用和发展;2. 和声的发展与创新:如多声部、协调音、对位法;3. 音乐乐器的改进和多样化。
四、文艺复兴音乐对今后音乐发展的影响:1. 音乐教育的兴起与重视;2. 对音乐理论的贡献;3. 创作风格的影响与延续。
结论: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阶段,它的发展与创新对于之后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和艺术成就。
第二篇:西方音乐史专题: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与影响引言: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充满激情和创新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音乐作品和风格出现,对于之后的音乐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特点与影响。
一、背景与历史:1. 巴洛克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2. 宗教改革对巴洛克音乐的影响。
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1. 多声部和复杂的音乐结构;2. 音乐装饰与即兴的运用;3. 响板乐器的兴起和发展。
三、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品与作曲家:1. 管风琴音乐的发展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2. 管弦乐团音乐的发展与阿尔凯斯托·避难者.四、巴洛克音乐对今后音乐发展的影响:1. 音乐风格的延续与转变;2. 巴洛克音乐对后世音乐创作的启示。
结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具有独特的发展与创新,对音乐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音史2
名词解释:1、奏鸣曲式在巴洛克时期就已存在,巴洛克时期以三重奏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存在的,并且是单乐章的。
古典主义时期被确立,采用3~4乐章,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在贝多芬创作中达到顶峰,确立在古典奏鸣曲基本结构和范式的是CPE巴赫。
2、大协奏曲是巴洛克管弦乐体裁中最早、最流行的体裁,小组的独奏乐器和大组的乐队相互竞奏的体裁形式。
莫扎特完善了古典协奏曲的基本结构和范式。
是三乐章结构,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双呈式部和华彩乐段。
3、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
海顿确定了弦乐四重奏的模式,使弦乐四重奏成为音乐家公认最理想的室内乐形式。
4、通奏低音也称数字低音。
是巴洛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当时最流行的音乐写作方式。
只写出高音、低音声部,并在低音下方标出相应数字,提示演奏者填充和声。
5、众赞歌16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果,又叫赞美诗。
起初众赞歌是单声部的,采用分节歌的形式,音符时值基本一致,演唱方式是会众齐唱,不用拉丁语而是译成德语;后来配上了和声和对位,构成四声部合唱。
歌词是德文的旧诗歌或将拉丁文诗歌译成德文后进行谱曲,也可以是新创作的德文诗歌。
众赞歌的曲调简单易唱,有的采用民间的通俗曲调,有的由原来的格里高利圣咏改编,还有一部分由路德和其他一些作曲家新创作而成。
6、法国尚松14~16世纪的复调世俗歌曲的概称。
是勃艮第地区音乐作品主要体裁之一。
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突出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般上声部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风格抒情、细腻、典雅。
二、简答题1、格鲁克歌剧改革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
这些主张同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歌剧初期的音乐思想比较接近。
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
西方音乐史复习--2.古罗马
古罗马时期音乐古罗马时期音乐的特征:他们的劳动歌曲具有节奏准确、鲜明的特征;他们的体操和拳击均用梯比亚伴奏。
但是,古罗马的音乐文化更多的是吸收了外来的成果,主要来自于古希腊,同时还来自叙利亚、巴比伦、西班牙和埃及等地。
古罗马时期音乐呈现出如下特征:1. 音乐与诗歌、舞蹈以及戏剧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 音乐是单声部的,音域不超过两个八度。
3. 音乐分声乐和器乐两大类,以声乐为主;声乐有独唱和齐唱,歌曲的节奏服从诗词的音节和韵律;器乐主要用来伴唱伴舞,但也出现了纯器乐曲。
乐器包括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不同种类和样式。
4. 在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世俗的,也有宗教的,但以世俗的为主。
5. 存在着多种音阶调式,各有其不同的表情意义。
调式基础是下行的四音音列,两个四音音列按音高顺序衔接,构成一定的音阶调式,各有其特定的名称(如多里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等)。
6. 出现了文字记谱法(用腓尼基文或希腊文字母标记),分声乐谱和器乐谱两种,标明音高,但不能记录节奏。
7. 出现了职业音乐家,开办了音乐学校,举行了音乐比赛。
8. 创立和发展了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
9. 音乐的社会作用在一定时期得到充分地重视。
二、古罗马时期的音乐类型(一)宗教礼仪中的音乐1. 古罗马人很重视音乐的驱魔作用,常通过音乐活动祭祀各种神。
据记载,一些古老的僧侣社团纪念罗马的战神马尔斯时,有一人领唱,一人领舞,大家一起表演古代的战舞。
2. 古罗马军队尚武好战,也有爱好军乐的传统。
从公元前5世纪就留存了有关不同种类的号手,采用不同的乐器表示不同的军令。
有时为了迷惑敌人,在军队撤退后,留下号手在军营中吹奏。
3. 日常生活中,记载许多生活中的民歌、劳动歌曲和器乐曲,如划船、收割、摘葡萄及纺织时唱的歌和伴奏用的器乐曲。
也有宴会、丧歌、摇篮曲、音谣、士兵胜利歌、生日及婚礼歌曲、情歌、欢乐歌及咒骂人的歌和讽刺歌曲等,其中讽刺歌曲尤为流行。
4.剧院中的音乐:埃特鲁里亚戏剧和希腊戏剧传入罗马后,都演奏音乐,戏剧有单声部、双重唱、三重唱音乐。
ok30 教师资格-高中音乐学科-精-第一部分:第三章:第二节:西方音乐史
•贝尔格 歌剧:《沃采克》《露露》
•韦伯恩
新古典主义
模仿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提倡复调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 舞剧《春之祭》《火鸟》
•欣德米特
歌剧《画家马蒂斯》
•奥涅格
《太平洋231》
•米约
《屋顶上的公牛》
第二节 西方音乐史
民族主义音乐 •巴托克 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格什温 交响音乐《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
微分音音乐和噪音音乐 序列音乐和偶然音乐
•偶然音乐 又称为机遇音乐 代表人物:美国作曲家 约翰·凯奇 代表作品:《变化的音乐》《4分33秒》
第二节 西方音乐史
电子音乐 德国作曲家 施托克豪森 作品:《青年之歌》
爵士音乐 起源: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
爵士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代表作《南部之子》
第二节 现西代方音乐音(乐20史世纪)
表现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音乐 民族主义音乐 微分音音乐和噪音音乐 序列音乐和偶然音乐 电子音乐 爵士音乐 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音乐家 音乐剧
第二节 西方音乐史
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新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 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幸存者》
20世纪上半叶其他风格音乐家
•普罗科菲耶夫 •肖斯塔科维奇
朗诵与乐队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交响乐《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清唱剧《森林之歌》
第二节 西方音乐史
音乐剧 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 世界四大音乐剧: 《猫》《歌剧魅影》 《西贡小姐》《悲惨世界》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 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
THANKS
教师资格(统考)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 精讲班
西方音乐史(课本顺序)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一、古希腊的音乐载体: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悲剧: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里斯.欧里庇底斯。
3,酒神颂歌。
二、古希腊时期的乐器:里拉、基萨拉、阿夫洛斯管。
三、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奠基人,首次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毕律”。
第二章中世纪的音乐一、主要的音乐载体:经文歌、继续圣叹、弥撒曲、奥尔加农、康都克特、第斯康特。
二、格里高利圣咏:公元六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统一了教会礼仪,将所用的教义歌曲,赞美歌曲整理成《唱经歌集》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称格里高利圣咏。
音乐特点:1,格里高利圣咏是“单音音乐”2,专用拉丁文3,纯人声演唱,不用伴奏。
三、奥尔加农: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下方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调,是一种简单的复音形式,产生于九世纪。
(包括平行、反向、自由、花唱四种形式)四、奥尔加农低声部也称固定调或者固定旋律,是一个独立的单音部音调。
五、第斯康特:十二世纪平行曲调被加在圣咏的上方,可以斜向,反向进行,形成声部交叉,允许有三六度音程和经过音的进行,称为第斯康特。
六、康都克特:突破了在多声部中必须有一个声部用格里高利圣咏的限制,几个声部完全由作者自己写作,声部间节奏大致相同,是一种分节歌式的歌曲载体。
最早的分节歌就是康都克特。
七、唱名法:由圭多创立,以名为《圣约翰颂》的赞美诗的每一个旋律短句的头一个音符排列起来,构成了一个do到la的六声音阶,圭多就是把它定为旋律音的唱名,并把每一个音与一个特定音阶连接起来唱,构成了最早的唱名法。
八、有量记谱法:是一种可以表明单个音符间时值比例的记谱法,由教士弗朗克在《有量歌曲》一书中叙述。
九、中世纪的乐器:维埃尔琴、琉特琴、吉它、竖笛、管风琴。
十、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借用音乐理论家维特里的一本题为《新艺术》的书而得名。
它代表了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新的艺术风格,是复调音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二
交响曲:九部交响曲分别属于不同的创作时期,集中体现出他的创作特征及风格衍变的脉络。有音乐家将其分类:英雄性、戏剧性(3、6、9交响曲);生活风俗性和抒情性(1、4、8);群众性、舞蹈性(7);综合性(2);融自然和哲理于一体(6)。按创作时期划分,第一、第二交响曲属于维也纳的早期创作。从《第二交响曲》开始采用的“谐谑曲”风格,《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个人风格完全成熟的标志,恢弘气势规模大。第一乐章主部主题是交响曲的核心,不仅逐渐生成乐章的各个部分,而且渗透在整部交响套曲各乐章的主题音调中。“展开部”极具个性的部分,篇幅与主题大大扩展。第二乐章法国大革命时期非常流行的体裁“葬礼进行曲”创新,开创了用交响曲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先例。第三乐章采用谐谑曲,速度极快,突然的力度变化和切分重音的意外处理,法国大革命反封建,所以不用小步舞曲,摆脱宫廷味的表现。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第三交响曲是贝多芬对他生活时代的热烈回应。通常被称为“命运”的《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里最集中精炼的佳作,不仅使动机及其发展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各个乐章之间的内在关系更为紧密。《第六交响曲》加了标题,但他强调这部“田园”交响曲写情多于写景。他对“标题音乐”的宽泛理解影响了后来的柏辽兹和李斯特。《第九交响曲》在交响曲的末乐章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音响之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为歌词,谱写出他一生所坚信的“艺术能联合人类”的伟大颂歌这部交响曲的博大精深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包含贝多芬个人人生的体验和总结,也深藏着作曲家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切,对上帝、宇宙、自然和人世的思考与憧憬。
钢琴作品:五部钢琴协奏曲中,最著名的是《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由于他的庄严豪迈和富裕英雄性格的宏大气势,后人们称它为“皇帝协奏曲”。早期创作的前10首奏鸣曲更接近海顿、莫扎特的风格,第8首“悲怆”更有主题的对比力度及戏剧性的发展,调性转换的大胆,乐章间材料的联系和呼应,内心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期的作品有《月光》《黎明》《热情》。最后6首奏鸣曲集中体现了贝多芬晚期作品的特征,此时的创作更关注以音乐表达最内在的自我,自由地驾驭音乐的形式结构,奏鸣曲的乐章数目不等,非常重视运用复调对位的手法,故意模糊并削弱乐章或段落间的明显分界。对贝多芬来说,创作音乐是要通过表述自己的情感意欲来完成崇高的使命,选择的形式及手段要服从这个主要目的。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二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二)44.法国喜歌剧: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到巴黎去演出,引起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反方坚持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一方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改革。
45.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
前古典时期与巴罗克时期一样,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并不固定,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的乐队也不到30人,但突出的进展在于管乐已成乐队的必备乐器。
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主要乐器声部,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
46.曼海姆乐派:斯塔米茨的特点:管弦乐队造成音色多变的声浪并给人以流动音响的快感,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控制力度的能力以及突强的运用,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逐步完善乐队编制。
北德乐派如CPE巴赫他们都为交响曲发展作出了贡献。
47.海顿交响曲创作:海顿的108部交响曲中,集大成的12首“伦敦”交响曲,将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结构,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与常用曲式确定下来: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二乐章:行板、慢板或广板,最慢的部分,常用奏鸣曲式或用主题与变奏形式;(第三乐章也是比较常用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开始都有一个“慢板的引子”与随后的快板主题互相对置,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与展开部分规模增大,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原则,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第二乐章速度缓慢,旋律朴素动人,富于歌唱性。
第三乐章海顿的小步舞曲不在是宫廷式而是构思新颖,风格质朴甚至粗犷,渗透着民间音乐的印象。
末乐章他使用偶数节拍来代替三拍舞曲,以内容含量更大的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替代一般舞曲性的简单结构,如《军队交响曲》《伦敦交响曲》。
弦乐四重奏各时期四重奏的风格与同期的交响曲发展轨迹近似,佳作更多在中晚期作品中,同样以4个乐章结构,有时用谐谑曲替代小步舞,奏鸣曲式得到进一部确定和充实音乐展开的手法更加突出,四重奏的各个声部作为彼此“交谈”的平等角色更为匀称协调如《云雀》《皇帝》。
2015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之巴洛克时期音乐(2)
2015年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西方音乐史之巴洛克时期音乐(2)【歌剧(opera)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一、历史的回顾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文艺复兴时期幕间剧、田园剧、牧歌等等中吸取养分,到巴洛克时期形成了歌剧。
何为歌剧:它是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
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队、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等。
二、意大利早期歌剧的发展1.佛罗伦萨歌剧(1)第一部歌剧和作曲家:最早的歌剧是1597年上演的《达芙尼》(Dafne),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作曲。
但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
所以,通常人们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优丽狄茜》(Euridici)作为第一部歌剧。
(2)早期歌剧的特征:①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以后则包括历史的、神话的与虚构的人物。
②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用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由少量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2.罗马歌剧(1)代表人物及作品:卡瓦利埃里(E.Cavalieri,约1550~1602)创作的《灵魂与肉体的体现》(LarappresentazionediAnima,ediCorpo),于1600年2月上演,该剧为罗马歌剧奠下了基础。
实际上这部作品被史学界认为是第一部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
(2)罗马歌剧的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歌剧中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
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
3.威尼斯歌剧(1)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1637年建立了欧洲第一个歌剧院――圣卡西亚诺。
(2)代表人物及作品: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被歌剧史上称为第一部真正的歌剧。
(3)威尼斯歌剧的特点:在歌剧中大量采用咏叹调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了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管弦乐曲也不多,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西方音乐史2
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一)奥尔加农 9世纪末出现,最早在圣咏下方,一音对一音,平
行四度、平行五度形式,称为奥尔加农。
1、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 :
是以圣咏为基础,所不同的是,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 后两个声部开始平行进行,最后结束又汇合于同音。
2、华丽奥尔加农:
大约12世纪左右,奥尔加农声部由原来的下声部转向上声部,音符增多, 与低声部格里高利圣咏构成了一音对多音的关系,具有流动性,形成华丽奥 尔加农复调风格。
第斯康特,两者混合使用,形成风格对比。
代表人物:莱奥南 佩罗坦
莱奥南(约1135-1200年代初)是巴黎圣 母院早期复调作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奥 尔加农的最佳作者。
欣赏 :莱奥南二声部奥尔加农《哈里路亚,免除我罪的 羔羊》的第一段
佩罗坦(约1200-1263)是巴黎圣母院复 调音乐第二阶段代表人物,被称为第斯康 特的最佳作者。
中世纪世俗音乐的代表: 法国的游吟诗人 德国的恋诗歌手和工匠歌手
流浪艺人
▪
第三节 经文歌
✓ 经文歌是13世纪一种重要的复调体裁,由克劳苏拉演变而来, 克劳苏拉的原意是“句子、段落”,其写作目的是为了在特定 情况下用来替换礼拜仪式中圣咏的单声片断或复调乐段,一般 加在花唱式奥尔加农中间。
✓ 所谓“经文歌”就是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 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个声部词, 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的现象。
西方音乐史 第二课 中世纪音乐
教会音乐理论 记谱法
从8世纪开始,为了使那些不常用的圣咏不 至于间隔时间太久而被遗忘,抄写圣咏的 人就在歌词的上方标上了一些简单的符号, 简明扼要地指示上升或下降的语言声调变
化,这种简单的符号也称为“纽姆谱”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年表
西方音乐史年表第一节——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古希腊音乐时期代表人物音乐风格特色代表作品优秀贡献(音乐思想)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音乐能够最好的说明提出“友善论”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宇宙现象。
来说明和讲解音乐现象家,古希腊音乐理论的奠的人基人)都认为音乐拥有伦理柏拉图认为应该禁止某柏拉图道德的性质,音乐可《理想国》些音乐的使用,要使用(古希腊哲学家)以影响人的性格、行《法律篇》合适的音乐来进行美育为和思想,不一样的调式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情反响;都认为音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可亚里士多德乐拥有教化作用,进以用来娱乐,音乐是对人(古希腊哲学家)而必然了音乐的社会《政治学》的感情的模拟。
作用。
1、《友善的要素》的核心内容是四音音列,有关调阿拉斯多赛诺斯最早提出“四音音列”《友善的要素》式、音阶等理论都成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
2、提出两套完满系统:大完满音列系统和小完整音列系统。
总结1、古希腊音乐是孕育西方音乐的源泉。
2、古希腊音乐是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种类以及自然音与各种变化音(半音或小于半音)混杂的旋律风格,音乐同舞蹈、诗歌亲近结合,歌唱时能够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经常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
3、西方音乐的主体是在“友善论”的影响下发展的。
第二节——中世纪音乐(公元 5 世纪西罗马消亡到 14、 15 世纪)第一阶段格里高利圣咏基本特色:用于:音乐风格:( 5— 10 世1、单声部、无伴奏的1、日课1、音节式纪)纯人声音乐。
2、弥撒2、音团式2、表达经文的一种歌3、圣咏式曲。
4、花唱式3、无节拍、即兴式4、以自然音阶为基础5、音乐旋律风格肃穆、朴实。
表情超脱沉稳。
第二阶段复调音乐在圣咏旋律的上方或孔杜克图斯的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 11— 13 世下方依靠一条平行四《赞美至贞的圣对于西方音乐历史拥有纪)度或五度的旋律与它母》、经文歌《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促成了作对应。
些人忌妒 - 爱情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的伤害人心 - 慈悲确立,推进了节奏和记谱经》理论的发展,唤起了理性的作曲意识。
西方音乐史试卷之2
中世纪时期一、填空题1、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心形式是________,它应用于教士每日必做的宗教功课______和重要的天主教仪式_______。
2、罗马教会圣咏又称_________,它是____伴奏的____声部圣歌,用_____语演唱。
3、罗马教会圣咏的演唱方式可分为会众齐唱、________和应答轮唱三种。
4、罗马教会圣咏的旋律风格按照歌词音节与音符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音节式、_______和花唱式。
5、弥撒的音乐部分分为常规的和______的两种,常规弥撒是仪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包括慈悲经、_______、信经、圣哉经和______五部分。
6、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后期发展阶段,_______是插入原有圣咏词曲中的片段,_______是接续在圣咏哈利路亚之后的花唱式段落,_______是插在天主教礼拜仪式中的戏剧。
7、中世纪贵族阶层的诗人音乐家称为________,起源于_____国,北部地区称为_______,南部地区称为________。
8、中世纪德国恋诗歌手时代始于12世纪,14世纪以后,恋诗歌手的传统由工匠艺人_______所继承。
9、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大约公元_____世纪,是以_________为固定调,在它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__________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这种最早的复调音乐叫________。
10、中世纪奥尔加农的发展阶段分别为_____奥尔加农、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_______奥尔加农和有量奥尔加农。
11、12-14世纪欧洲复调音乐作曲艺术中心在法国的________教堂,莱奥南和佩罗坦是其中的杰出作曲家。
12、中世纪的_____调式系统以古希腊音乐理论为基础,同时受到东方教会八调式系统的影响而形成,它们的名称沿用了古希腊托诺斯的名称如多利亚、弗里几亚等。
13、中世纪音乐理论家_____发明了ut、re、mi、fa、sol、la的六声音阶唱名法,并且确定了用几条平行线来记录音高的方法,中世纪时被广泛采用的_______谱,就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海》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和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大海》完成了1905年。
这部作品实际上由三部交响素描组成,描绘了不同时间大海的不同情绪、色彩和感觉。
尽管人们并不完全同意将德彪西称作一个印象派作曲家,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的音乐中带有强烈的主观和客观交织的色彩,主观感受并不被激情所左右,而要求诉谙纯客观的、准确的表达。
而作品的主旨思想并不在音乐中直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客观化了的感觉渗透出来,于是作品中给人留下印象的,常常是那种强烈的色彩感、线条感、形状感和动感。
《大海》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微的,富有视觉性的。
第一段,“黎明到中午的大海”,黎明时刻海洋静穆、安详。
逐渐地大海似乎苏醒了:一片水波懒洋洋地起伏。
德彪西对传统的旋律似乎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短小的节奏片段与和声片段的游戏,是天空、云彩与阳光在他的闪烁的汹涌的音乐之海上的千变万化的反映。
第二段,“浪之嬉戏”,海洋开始时是非常文静的。
后来就转入戏谑的盛怒。
彩虹般的色泽出现并消失在喷射的水花之中。
德彪西的乐器调色板极其细腻而捉摸不定,在结束处几乎是难以觉察地逐渐归于沉寂。
第三段,“风与海的对话”,一个低而有威胁性的声音响起,好像预示着暴风雨的接近。
一阵因预期将有什么事发生而引起的骚动传遍整个乐队;力量在迅速聚集起来,暴风雨似乎即将来临。
但是一切淬然沉寂下来,接着是一声仿佛来自远方的充满乡愁的呼喊,像德彪西的海妖之歌一样。
喧闹声加强了,在乐队深处奏出前面的第一主题,最后,第一乐章结尾处的众赞歌在欢腾的高潮中重现。
这部作品之复杂与千变万化是罕见的,而它又要求极端的精确与完美,这也是罕见的。
德彪西的3首交响素描《大海》作于1903—1905年,在此期间,德彪西先在其妻丽莉家开始动笔,1904年他抛弃了丽莉,与艾玛私奔泽西岛,在艾玛身边完成了配器。
德彪西认为,此曲创作源于记忆:“大海为什么在冲刷着布尔果尼的斜坡?我拥有数不清的记忆。
这些在我的感觉里比实景更有用。
因为现实的魅力对于思考,一般来说还是一项过于沉重的负担。
”“谁会知道音乐创造的秘密?那海的声音,海空划出的曲线,绿荫深处的拂面清风,小鸟啼啭的歌声,这些无不在我心中形成富丽多变的印象。
突然,这些意象会毫无理由地,以记忆的一点向外围扩展,于是音乐出现了,其本身就自然含有和声。
”《大海》所含3首交响素描分别为:1.从黎明到中午的大海,从大海在黎明时的安详开头,由一个描述海妖的简单双音开始展开部,其中多天空与云彩、阳光在海上千变万化的光影的描述。
近结束时,有一个平静的众赞歌乐句。
2.浪的嬉戏,表现海的戏谑的盛怒中,水花涌现出的各种色彩。
3.风与海的对话,似乎暴风雨将至,但又一切猝然沉寂。
只听到远处而来,越来越强的海妖之歌,最后众赞歌在欢腾的高潮中重现。
巴托克认为,“德彪西在《大海》中,构思出一套新的发展方式,其呈示和发展的观念共同存在于不断涌出之中。
这种涌出使作品无须乞灵于预先设定的任何形式,只凭借它本身的力量向前推进。
”巴托克认为,《从黎明到中午的大海》有一个诸动机依次出现,成为无从把握的半连的导入部,形成乐章的基本要素。
不同寻常的调性,形成相互依存的调性关系,赋格式主题形成多重要素组合的“混合型调式”,像是表现大海呼吸的节奏。
《浪的嬉戏》中,“就像是澎湃的波浪卷起的形态,其音乐时间几乎完全无法捕捉。
它借不断的轮流来延续,看似要溃解,消失,不断又再度涌现。
”《风与浪的对话》以引进分化的手法,表现两种力的关系。
“明示出构造上的意义”。
【图画展览会の背景】1873年,与穆索尔斯基有深交的急进派建筑家维克多·哈尔德曼(Victor Hartman,1842-1873)去世了,交往四年之久的密友的故去,似乎给穆索尔斯基很大的打击。
同年于圣彼得堡的美术学校举行了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这一展览会成为穆索尔斯基写作这一首组曲的动机。
这一钢琴组曲,不仅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性器乐作品,而且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有独创性的乐曲之一。
乐曲是由与“图画”有关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间奏功用的“漫步”主题组合而成。
其配合之佳,表现了穆索尔斯基所独有的大胆的创造性,因此,这一首乐曲时至今日仍然很受欢迎。
这种直接了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法国印象派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乐曲的出版是在作者逝世后五年(1886年)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努力下才得以完成的。
很多作曲家对于这一钢琴组曲的管弦乐编曲有浓厚的兴趣,但十九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出现于19 世纪30 年代至20 世纪初叶。
代表国家:东欧的捷克、波兰、匈牙利和北欧的挪威、芬兰、俄罗斯。
由于这些国家政治上长期遭受异国的垄断、民族不独立、经济受压迫,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进步思潮的的广泛传播和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民族主义音乐诞生的土壤。
民族主义音乐的特点:1.具有民族进步的世界观,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2.继承和借鉴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成果;3.强调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反映民族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
联系,提倡音乐的思想性、标题性、形象性和通俗性;俄罗斯代表人物二:穆索尔斯基【俄罗斯】(1839-1881)代表作:歌剧《包里斯·格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特点: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征、音乐语言上大胆创新。
对后人有深刻影响。
世纪之交的音乐——法国印象主义、德奥晚期浪漫主义印象主派代表人一:德彪西【法国】(1862-1918)印象派的风格特征:1.旋律渐渐丧失在音乐中的主导地位,变成简短、零碎的主题动机;2.和声丰富色彩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3.乐曲结构比较松散自由,段落界限比较模糊;4.音乐织体丰富多彩,音响效果清晰丰满。
德彪西的创作特点: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透明的配器;音乐往往具有朦胧、飘逸、空幻、幽静的气氛。
代表作: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海》。
印象主派代表人二:拉威尔【西班牙】(1875-1937)代表作:最有影响的作品《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管弦乐曲《包列罗》。
拉威尔与德彪西的区别:拉威尔的创作明显的继承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然而并不与德彪西雷同,更重视从法国和西班牙的民间音乐中吸取养料,同时又注重继承法国古典音乐的传统,与德彪西相比,他的音乐在旋律上更为宽广,在生活气息上更为浓郁,在情感的表现上更为鲜明,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局限。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像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
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
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不见的“泛音”。
德彪西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
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
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印象派代表德彪西反对后期浪漫派以自我为中心的英雄崇拜以及音乐过度庞大膨胀,从当代法国的社会背景、心理特质和美学观出发,力图恢复法国音乐明晰、典雅的特征,追求艺术形象的真实与新颖独创。
当时,象征派诗人追求辞藻声韵的微妙效果,印象派画家利用色彩抓住自然景物的瞬息变化,给他以很大启迪。
90年代以后陆续创作的管弦乐曲《牧神的午后前奏曲》(1892~1894)、室内乐《弦乐四重奏》(1893)、歌剧《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1893~1902)、钢琴曲《版画集》(1903)、歌曲《波德莱尔的五首诗》(1889)等,都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之作。
这种风格的特征为:崇尚柔和,抑制、排除过分的激情;避免文学性的铺叙,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含蓄的暗示多于热情直率的表达,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气氛。
德彪西认为,音乐比绘画更能有效地把印象主义的理想付诸实践,绘画只能表现光的静止状态,而音乐却能表达光的流动变化。
莫奈需要一系列画幅才能绘出同一场面的光的不同效果,而音乐却能创造出不间断的光的流动。
印象主义音乐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印象主义音乐常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在曲调发展上避免使用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展开等表现手段,而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
声乐曲调与言语音调密切结合,近似朗诵;器乐曲调也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②在节奏上喜欢使用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音阶。
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
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④由于喜好对不同的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
在声乐作品中,男高音与女高音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如木管的低音区、铜管大量使用弱音器与阻塞音,铜管在乐队中的作用往往不在于加强力度,而为了取得多变的色彩效果等。
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
如弦乐组常常细分,小提琴的高音伸展到过去很少用的音区,大提琴担任小提琴的角色,中提琴演奏低音,造成模糊不清之感;突出竖琴、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清澈的音响,使管弦乐色彩缤纷,把力度与音色联系起来。
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产生演变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是从后期浪漫派和民族乐派中演变出来的。
在德彪西之前,印象主义音乐的某些因素已显露于F.F.肖邦、F.李斯特、E.格里格、П.穆索尔斯基以及C.-A.弗朗克、R.瓦格纳等人的作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