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PPT
![分析化学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4ed0df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f.png)
NaOH 无蓝色沉淀Cu(OH)2生成
NaS 有黑色沉淀CuS生成
无Cu2+??
有Cu2+??
解离
[Cu(NH3 )4 ] 2
Cu2 4NH3
配合
2022/10/18
四、 配位平衡常数
1. 稳定常数
Cu2 4NH3
[Cu(NH3 )4 ] 2
K0 MY
c([Cu(NH 3
)2 4
])
c(Cu2 ) c4 (NH3 )
(2)配位比简单,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 配合物的配位比为1:1
(3)反应速率快,符合滴定要求 (4)与无色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配合物是无色的,与
有色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022/10/18
例: Cu2+显浅蓝色而CuY2-为深蓝色, Ni2+显浅绿色, 而NiY2-为蓝绿色, Mn2+显粉红色,而MnY2-为紫红色 Fe3+显棕黄色,而FeY-为黄色
2.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配合物; 3.配位反应速度要快; 4.有适当的方法确定反应的等量点。
2022/10/18
三、配位剂的分类 无机配位剂(不适合用于配位滴定)
有机配位剂 (易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 螯合物,非常稳定。使用最多的是氨羧配 位剂,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EDTA)
2022/10/18
4.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应易溶于水,指示剂比 较稳定,便于贮藏和使用
2022/10/18
三、 常用的金属指示剂
1. 铬黑T(BET)
铬黑T是弱酸性偶氮染料
1-(1-羟基-2萘偶氮)-6硝基-2-萘酚-4-磺酸钠
H
H
H 2 In
《配位滴定法》课件
![《配位滴定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2bee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e.png)
配位滴定法的优点和缺点
1 优点
对于大多数金属离子具有 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2 优点
操作简单且成本较低。
3 缺点
不能应用于无机离子以外 的其他物质。
配位滴定法和其他滴定法的比 较
配位滴定法与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等其他滴定方法相比,具有不同 的适用范围和优势。配位滴定法更适合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而酸碱滴定 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则更适合于其他化学物质的测定。
溶液制备
准备待测溶液和滴定剂的溶液。
2
指示剂添加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指示剂。
3
滴定过程
逐滴加入滴定剂到待测溶液中,观察滴定终点。
配位滴定法的设备与试剂
滴定管和滴定管架
用于控制滴定剂的滴加速度。
滴定瓶
容纳待测和滴定剂的溶液。
指示剂
用于指示滴定过程中的终点。
容量瓶
用于准确制备溶液。
配位滴定法的常见误差
配位滴定法可能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几种误差。这包括试剂的误差,如滴定剂和指示剂的纯 度,溶液的误差,如溶液的浓度和纯度,以及操作误差,如溶液的滴定速度 和终点的判定。了解和控制这些误差可以提高滴定结果的准确性。
配位滴定法的精度和准确性
配位滴定法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但要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必须注意实验条件,并使用高纯度的 试剂和良好校准的仪器。校准滴定剂和指示剂的浓度也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配位滴定法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准备
2 实验操作
正确校准仪器并准备好所需的试剂。
控制滴定剂的滴加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3 终点判定
仔细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或溶解度变化。
配位滴定法的结果计算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PPT课件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f460e043323968011c92d1.png)
3.若外界为正离子、配离子为负离子,则将 配阴离子看成复杂酸根离子,则称为某酸某
4.配位体数用中文数字一、二、三、等表示
5.中心离子氧化数在其名称后加( )用 罗马数字表示
.
18
6.配位离子的顺序 7.配位体的名称
O(氧) Cl(氯) CN(氰根) SCN(硫氰根) NO2(硝基) NCS(异硫氰根)SO42-(硫酸根) ONO(亚硝 酸根) C2O42-(草酸根) OH(羟基) en(乙二胺) NH3(氨)
[Au(CN)2]-
②二基(齿)配位体:具有两个配原
子的配位体
H2N-CH2-CH2-NH2 ; NH5C5-C5H5N; C2O22-
(乙二胺,en) (联吡啶,bipy)
.
8
③多齿配位体:具有两个以上配原子的配
位体。
H2C-CH-CH2
CH3-C(CH3)-COOH
HS SH OH SH NH3
[Cu(NH3)2] 2+ [Ag(NH3)2]+
2)金属原子:
OC
[Ni(CO)4] [Fe(CO)5]
3)非金属元素:
O C
Ni C O C O
[BF4]- [SiF6]- [PF6]-
.
6
4.配 位 体
含有具有孤对电子能形成配位键的原子、 分子、离子
F– ; OH– ; SCN– ; Cl– ;SO4 2– 1)配原子(配位原子):
(二巯基丙醇) (D-青霉素胺)
.
9
4)配位数:直接同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 子的总数
配位数=单齿配体数
配位数=多齿配体数×齿数
[Pt(NH3)6]4+ [Fe(CN)6]3+ [Co(en)3]3+ [Co(NH3)4(NO3)Cl]+ [Al(C2O4)2]3特点:元素(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可变的
4.配位体数用中文数字一、二、三、等表示
5.中心离子氧化数在其名称后加( )用 罗马数字表示
.
18
6.配位离子的顺序 7.配位体的名称
O(氧) Cl(氯) CN(氰根) SCN(硫氰根) NO2(硝基) NCS(异硫氰根)SO42-(硫酸根) ONO(亚硝 酸根) C2O42-(草酸根) OH(羟基) en(乙二胺) NH3(氨)
[Au(CN)2]-
②二基(齿)配位体:具有两个配原
子的配位体
H2N-CH2-CH2-NH2 ; NH5C5-C5H5N; C2O22-
(乙二胺,en) (联吡啶,bipy)
.
8
③多齿配位体:具有两个以上配原子的配
位体。
H2C-CH-CH2
CH3-C(CH3)-COOH
HS SH OH SH NH3
[Cu(NH3)2] 2+ [Ag(NH3)2]+
2)金属原子:
OC
[Ni(CO)4] [Fe(CO)5]
3)非金属元素:
O C
Ni C O C O
[BF4]- [SiF6]- [PF6]-
.
6
4.配 位 体
含有具有孤对电子能形成配位键的原子、 分子、离子
F– ; OH– ; SCN– ; Cl– ;SO4 2– 1)配原子(配位原子):
(二巯基丙醇) (D-青霉素胺)
.
9
4)配位数:直接同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 子的总数
配位数=单齿配体数
配位数=多齿配体数×齿数
[Pt(NH3)6]4+ [Fe(CN)6]3+ [Co(en)3]3+ [Co(NH3)4(NO3)Cl]+ [Al(C2O4)2]3特点:元素(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可变的
配位滴定法-PPT课件全
![配位滴定法-PPT课件全](https://img.taocdn.com/s3/m/275afe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2.png)
[Ca’]1 =
0.02
0.1000(初始钙浓度) 20.00+19.98
= 0.02 0.1000(初始钙浓度) / 2 39.98 / 2
0.02
C sp ca2
39.98 / 2
1.0
103
C sp ca2
PCa’1
3.0
log
C sp ca2
滴定至100.1%时
[Ca’]2
=
[CaY [Y’]2 K
sp
100%
cM(SP)
稳定常数定义可知
化学计量点时:
K' MY
[MY ]sp [M ']sp[Y ']sp
滴定终点时:
K' MY
[MY ]ep [M ']ep[Y ']ep
取对数后分别为
pM
' sp
pYs'p
lg
K
' MY
lg[MY ]sp
pM
' ep
pYe'p
lg
K
' MY
lg[MY ]ep
接近化学计量点 [MY ]sp [MY ]ep
pM ' pY ' 0
化学计量点时[MY] sp
CM (sp)
K' MY
[MY ]sp [M ']sp[Y ']sp
所以 [M ']sp =[Y ']sp =
CM (sp) K'
MY
Y' M'
TE(%) ep
ep 100%
cM(sp)
Y' 10pY' M' 10pM'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ppt课件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852f9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2.png)
K f
1
(
K
a
)6
Kf越小,即生成的配合物稳定性越小;Ka越小, 即生成 的酸越弱,K就越大。
Fe3+ + 6F3OH-
[FeF6]3+
Fe(OH)3↓
既要考虑配位体的酸效应,又要考虑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
2. 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Cu(NH3) 4]2+
Cu2+ + 4NH3 +
S2-
CuS↓
y 2.2310-7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Mn+ + x L-
水解 氧化还原 沉淀
酸效应
MLx(n-x)
1. 酸度的影响 2.沉淀影响 3.氧化还原的影响
1. 酸度的影响
Fe3+ + 6F+ 6H+
[FeF6]36HF
总反应为:[FeF6]3- +6H+
Fe3+ + 6HF
K
c(Fe3 ) c6 (HF) c(Fe3 ) c6 (HF) • c6 (F- ) c([FeF6 ]3 ) c6 (H ) c([FeF6 ]3 ) c6 (H ) c6 (F- )
2. 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有孤电子对
Na[BF4]中[BF4]-是配位体, F为配位原子. a 单基配位体(一个配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
含氮配位体 NH3 、 NCS-
含氧配位体 H2O 、 OH-
含卤素配位体 F- 、 CI- 、 Br- 、 I- 含碳配位体 CN- 、 CO
含硫配位体 SCN-
代入稳定常数表达式得:
Kf
c(Ag(NH3 )2 ) c(Ag )c2 (NH3 )
《配位滴定》课件
![《配位滴定》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2572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c.png)
1 络合滴定法
2 氧化还原滴定法
3 指标选择
该方法适用于分析金属离子 和有机物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分析药品、食 品、水等含氮、硫。
选择适当的指标对配位滴定 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应根 据待测样品的特点选择合适 的指标。
实验室中的应用案例
医药领域
配位滴定在药物含量的测定、配方 设计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配位滴定》PPT课件
本次课件将为你详细讲解化学配位滴定的原理、步骤、应用案例,以及配位 滴定的误差和解决方法。
定义和背景
什么是配位滴定?
配位滴定是一种通过滴加一种 可形成配合物的试剂来测定待 测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配位滴定的发展历史
配位滴定起源于19世纪,经过 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 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
1
端点误差
应准确判断对应化学反应的真正终点,可
操作误差
2
以通过使用指示剂等方法来解决误差。
操作过程中应准确称量பைடு நூலகம்剂和样品,防止
误差积累。
3
温度误差
应控制滴定温度,避免影响反应速度,从 而减小误差。
结论和展望
配位滴定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方法,与传统滴定方法相比,更加灵敏、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未来,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发展,配位滴定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配位滴定的重要性
配位滴定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 灵敏度,广泛应用于医药、食 品、环保等领域。
步骤和原理
1
样品准备
将待测样品制备成滴定所要求的样品状态,如溶于水或稀酸中等。
2
滴定操作
向样品中滴加易形成配合物的试剂,配位反应达到终点时即为滴定完成。
3
计算结果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全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全](https://img.taocdn.com/s3/m/8259f69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a.png)
成为了极具活力的新兴学科。
目录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2 配位平衡 ➢6.3 配位滴定法 ➢6.4 配位滴定曲线 ➢6.5 金属指示剂 ➢6.6 提高滴定选择性方法 ➢6.7 应用实例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 Cu(NH3)4][PtCl4] 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
✓某些宜混的酸根依配位原子的不同分别命名为
➢
-ONO 亚硝酸根 -NO2 硝基
➢
-SCN 硫氰酸根 -NCS 异硫氰酸根
➢
-CO 羰基
-OH 羟基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小结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32
3
3
d1
[Ag(NH )]+(aq) Ag +(aq) + NH (aq)
K
3
3
d2
总解离反应:
[Ag(NH ) ]+(aq) Ag +(aq) + 2NH (aq)
K
32
3
d
总解离常数(不稳定常数):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K K
=
{c (Ag
+)}{
c (NH
)} 2 3
d
d1 d2 {c ( Ag(NH 3 ) 2+)}
配体名称列在中心元素之前,配体数目用倍数词头 二、三、四等数字表示(配体数为 一时省略),不同配 体名称之间以“•”分开,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之后缀以 “合”字。形成体的氧化值用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氧 化值为 0 时省略)。
目录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2 配位平衡 ➢6.3 配位滴定法 ➢6.4 配位滴定曲线 ➢6.5 金属指示剂 ➢6.6 提高滴定选择性方法 ➢6.7 应用实例
6.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 Cu(NH3)4][PtCl4] 四氯合铂(Ⅱ)酸四氨合铜(Ⅱ)
✓某些宜混的酸根依配位原子的不同分别命名为
➢
-ONO 亚硝酸根 -NO2 硝基
➢
-SCN 硫氰酸根 -NCS 异硫氰酸根
➢
-CO 羰基
-OH 羟基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小结
➢6.1.1 配合物的定义 ➢6.1.2 配合物的组成 ➢6.1.3 配合物的命名
32
3
3
d1
[Ag(NH )]+(aq) Ag +(aq) + NH (aq)
K
3
3
d2
总解离反应:
[Ag(NH ) ]+(aq) Ag +(aq) + 2NH (aq)
K
32
3
d
总解离常数(不稳定常数):
K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K K
=
{c (Ag
+)}{
c (NH
)} 2 3
d
d1 d2 {c ( Ag(NH 3 ) 2+)}
配体名称列在中心元素之前,配体数目用倍数词头 二、三、四等数字表示(配体数为 一时省略),不同配 体名称之间以“•”分开,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之后缀以 “合”字。形成体的氧化值用带括号的罗马数字表示(氧 化值为 0 时省略)。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配合物的解离平衡(基础化学课件)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配合物的解离平衡(基础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5407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e.png)
K稳越大,Ksp越大沉淀越易溶解生成配离子。
3、氧化还原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氧化还原反应可改变金属离子的浓度,使 配位平衡移动。
➢在氧化还原平衡体系中加入配位剂能与其中
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生成稳定的配合物,使 金属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即电极电势E改变)而 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例如:
在血红色的Fe(SCN)3溶液中加入SnCl2,血红色消失。
练习
例 : 若 只 考 虑 酸 效 应 , 计 算 pH=1.0 和 pH=6.0 时 PbY的lgK‘PbY值。
配位平衡移动
(配位平衡与其它平衡一样遵循吕·查德原理 )
1、酸度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配位体的酸效应(配体与H+结合使配离子稳定性降低的作用)
[Cu(NH3)4]2+
Cu2+ + 4NH3
L MLn
M(L)
=
[M'] [M]
主反应 辅助配位效应引起的副反应
3、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有效稳定常数)
配位反应 M + Y
MY
副反应系数
αY(H)
稳定常数
K MY
[MY ] [M ][Y ]
条件稳定常数 K 'MY [MY ] [M ][Y ']
lgK’MY = lgKMY - lg αY(H)
平衡移动方向
+ 4H+
4 NH4+
酸度↑(PH越低) →配位体浓度↓→配离子稳
定性降低(酸效应越强)。
水解效应(金属离子与OH-结合使配离子稳定性降低的作用)
[FeF6]3-
Fe3+ + 6F-
平衡移动方向
第7章配位化合物及配位滴定法精品PPT课件
![第7章配位化合物及配位滴定法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9cbf396529647d2628524f.png)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上一页
下一页
13
本章目录
Cu(3)N 4SH O 4 硫酸四氨合铜(Ⅱ)
K3Fe(NC6S)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H2PtC 6l
六氯合铂(Ⅳ)酸
Cu(3)N 4(H O2H)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KPt5 C (N l3)H 五氯•一氨合铂(Ⅳ)酸钾
氯化二氯·四氨合镍(III)
上一页
下一页
19
本章目录
7.4 配合物的类型
简单配合物: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体均为
单基配体。如 Fe6 4 ( C CN o3 )5 () (H N 2 O 3 H )
螯合物:一个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成键形成
上一页
下一页
2
本章目录
3.中心离子
配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它都有一个金属离子 作为整个配合物的核心(离子占据着中心位置) 称作中心离子。 中心离子(或原子)又称为配合物形成体。一 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
上一页
下一页
3
本章目录
4.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在中心离子周围结合着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 阴离子,称配位体。 配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并与中心离子直接连结 的原子(如NH3中的N)称为配位原子。
➢ 在确定配位数时应特别注意多齿配体结 合时的情况,如[Pt(en)2]C12中,尽管只 有两个配体,但由于en是双齿配体,故 Pt2+离子的配位数是4而非2。
上一页
下一页
6
本章目录
例题:
1.配合物 [Fe (en)3]Cl3,其配位体是 _________,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_____________。
上一页
下一页
13
本章目录
Cu(3)N 4SH O 4 硫酸四氨合铜(Ⅱ)
K3Fe(NC6S) 六异硫氰根合铁(Ⅲ)酸钾
H2PtC 6l
六氯合铂(Ⅳ)酸
Cu(3)N 4(H O2H)氢氧化四氨合铜(Ⅱ) KPt5 C (N l3)H 五氯•一氨合铂(Ⅳ)酸钾
氯化二氯·四氨合镍(III)
上一页
下一页
19
本章目录
7.4 配合物的类型
简单配合物:一个中心离子,每个配体均为
单基配体。如 Fe6 4 ( C CN o3 )5 () (H N 2 O 3 H )
螯合物:一个中心离子与多基配体成键形成
上一页
下一页
2
本章目录
3.中心离子
配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它都有一个金属离子 作为整个配合物的核心(离子占据着中心位置) 称作中心离子。 中心离子(或原子)又称为配合物形成体。一 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元素的金属离子。
上一页
下一页
3
本章目录
4.配位体和配位原子
在中心离子周围结合着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 阴离子,称配位体。 配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并与中心离子直接连结 的原子(如NH3中的N)称为配位原子。
➢ 在确定配位数时应特别注意多齿配体结 合时的情况,如[Pt(en)2]C12中,尽管只 有两个配体,但由于en是双齿配体,故 Pt2+离子的配位数是4而非2。
上一页
下一页
6
本章目录
例题:
1.配合物 [Fe (en)3]Cl3,其配位体是 _________,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 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二、 配合物的组成 1. 内界和外界
配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内界:即配位单元,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 外界:除内界以外的部分。 若所含配位单元是电中性的配合物,则只有内
界没有外界 ,如[Ni(CO)4]、[Pt(NH3)2Cl2]
注意:配合物内界与外界之间是静电作用,在 水中易解离;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是配
17
配体数: 配合物中含有配体的数目,如: Ni(CO)4中为4,[Fe(C2O4)3]3-中是3。
配位数与配体数是有区别的:
(1)简单配合物中,配位数等于配体数,如 [Ag(CN)2]-中配位数和配体数均为2。
(2)在螯合物中,配位数等于配体的数目与其 基数的乘积。如[Cu(en)2]2+中配体数是2,其配 位数则为4; [Fe(C2O4)3]3-中配体数是3,其配 位数却为6。
4
一、 配合物的定义
《无机化学命名原则》中定义:配位化合 物(简称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 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 (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 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 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 物。
5
一般将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它周围按一定 几何构型围绕着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配体以配位 键结合的复杂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单元。
14
双基配体:草酸根 1
C
2O
2 4
O O 2– CC
OO
••
••
六基配体:乙二胺四乙酸根(简称 EDTA)
••
O OC H2C
• • 4–
CH2 CO O
•• ••
N CH2 CH2 N
O OC H2C
••
CH2 CO O
• • 15
多基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
H2C NH2 H2N CH2 2+ Cu
一、配合物的定义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四、配合物的构型和磁性
3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无机化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是一类组成复杂、 特点多样、应用广泛的化合物。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原子或离子与无机、 有机的离子或分子相互反应形成配合物的规 律,以及配合物的成键、结构、反应、分类 和制备的科学。它已成为与分析化学、物理 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和环 境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新兴学科。
思考:CaY2-中配位数和配体数分别是多少?
18
影响配位数的主要因素:
(1)中心离子电荷高,吸引配体能力强,配位 数高,如[Cu(NH3)4]2+ , [Cu(NH3)2] + ; (2)中心离子半径越大 ,配位空间越大,配位 数越高,如[BF4]-和[AlF6]3-; (3)对同一中心离子而言,配体半径越大, 配位数越小,如 [AlF6]3-和[AlCl4]- ; (4)配体带电荷多,配体间排斥力增大,配位
11
作中心原子(离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12
配体:一般指处于中心离子周围的具有孤电子 对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 如F-,SCN-,NH3, 乙二胺等。 配位剂:能提供配体的物质,如NaF,NH4SCN 等。 配位原子:配体中能提供孤电子对直接与中心 离子(原子)结合的原子,如NH3中的N,H2O 中的O等。它们大多是电负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 如C、N、O、P、S、X等。 根据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目,可分为单齿 (基)配体和多齿(基)配体两大类。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9-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3 配位平衡
§9-4 配位滴定法概述
§9-5 配位滴定反应及影响因素
§9-6 金属指示剂
§9-7 提高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9-8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2
§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Cu2+ +
NH 3
2
4
••NH3NH Nhomakorabea3
Cu
NH
3
NH 3
10
2. 中心离子、配体和配位原子 中心离子(或原子): 处于配合物中央,具有空 价电子轨道的金属离子(或原子)。 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或原子,如 [Co(NH3)6] 3+、 [Fe(CN)6] 3-中的Co3+,Fe3+等, [Fe(CO)5] 、 [Ni(CO)4]中的Fe、Ni等;少数是高氧化态的非金 属元素,如[SiF6]2-中Si(IV),[BF4]-中B(III)等。
6
总之,一般将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统 称为配合物。 注意: (1)有些复盐,如KMgCl3·6H2O,其结构:
KCl[Mg (H2O)6]Cl2中存在配位单元,也应算 是配合物; (2)NH4Cl、Na2SO4等分子,虽然含有配位 单元NH4+、SO42-,但由于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解离平衡,习惯上不算作配合物。
位键作用,它们之间难解离,存在平衡 。
8
内 界
外 界
外 界
内 界
[Co(NH3)6]Cl
. K3[ Fe ( C N ) 6 ]
配位数 配体 配位原子 中心离子
配位数 配体
配位原子
中心离子
观察下列配合物的特征:
9
HCl
••
NH3 H
H
N H Cl
H
BF3 +
••
F-
F F B F F
13
单齿配体:配体中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 CN-等。由它们形成的配合物为简单配合物,如 [Ag(NH3)2]+、[Fe(CN)6]3-;
多齿配体:含有一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 它们与同一中心离子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 合物,称为螯合物。提供多齿配体的试剂也 称为螯合剂。如:
双基配体:乙二胺(简写en), H2N• • -CH2-CH2-N• •H2
• 配合物也可定义:含有配位单元的物质。
• 配离子:配位单元是带有电荷的离子,如: [Co(NH3)6]3+为配阴离子,[Fe(CN)6]3-为配阳离子。
• 中性配合物:配位单元本身是电中性的,如 [Ni(CO)4],[Pt(NH3)2Cl2]等;配离子与带异号电 荷的离子(外界)构成的配合物,如: [Co(NH3)6]Cl3, K3[Fe(CN)6]等。
H2C NH2 H2N CH2
[Cu(en)2]2+结构
CaY2-结构
16
两可配体:有些配体中含有不止一个配位原子, 但在形成配合物时,只有其中一个配位原子与 中心离子作用,如SCN-,NO2-等。 3. 配位数与配体数 配位数:配体中直接与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 子数目。如[Ag(NH3)2]+中是2,[Fe(CN)6]3-中是6; 最常见的配位数是偶数(2、4、6),也有少数 是奇数(3,5,7)。
二、 配合物的组成 1. 内界和外界
配合物一般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 内界:即配位单元,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 外界:除内界以外的部分。 若所含配位单元是电中性的配合物,则只有内
界没有外界 ,如[Ni(CO)4]、[Pt(NH3)2Cl2]
注意:配合物内界与外界之间是静电作用,在 水中易解离;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是配
17
配体数: 配合物中含有配体的数目,如: Ni(CO)4中为4,[Fe(C2O4)3]3-中是3。
配位数与配体数是有区别的:
(1)简单配合物中,配位数等于配体数,如 [Ag(CN)2]-中配位数和配体数均为2。
(2)在螯合物中,配位数等于配体的数目与其 基数的乘积。如[Cu(en)2]2+中配体数是2,其配 位数则为4; [Fe(C2O4)3]3-中配体数是3,其配 位数却为6。
4
一、 配合物的定义
《无机化学命名原则》中定义:配位化合 物(简称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 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 (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 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 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 物。
5
一般将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它周围按一定 几何构型围绕着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配体以配位 键结合的复杂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单元。
14
双基配体:草酸根 1
C
2O
2 4
O O 2– CC
OO
••
••
六基配体:乙二胺四乙酸根(简称 EDTA)
••
O OC H2C
• • 4–
CH2 CO O
•• ••
N CH2 CH2 N
O OC H2C
••
CH2 CO O
• • 15
多基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
H2C NH2 H2N CH2 2+ Cu
一、配合物的定义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四、配合物的构型和磁性
3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无机化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是一类组成复杂、 特点多样、应用广泛的化合物。
配位化学是研究金属原子或离子与无机、 有机的离子或分子相互反应形成配合物的规 律,以及配合物的成键、结构、反应、分类 和制备的科学。它已成为与分析化学、物理 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和环 境科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新兴学科。
思考:CaY2-中配位数和配体数分别是多少?
18
影响配位数的主要因素:
(1)中心离子电荷高,吸引配体能力强,配位 数高,如[Cu(NH3)4]2+ , [Cu(NH3)2] + ; (2)中心离子半径越大 ,配位空间越大,配位 数越高,如[BF4]-和[AlF6]3-; (3)对同一中心离子而言,配体半径越大, 配位数越小,如 [AlF6]3-和[AlCl4]- ; (4)配体带电荷多,配体间排斥力增大,配位
11
作中心原子(离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12
配体:一般指处于中心离子周围的具有孤电子 对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 如F-,SCN-,NH3, 乙二胺等。 配位剂:能提供配体的物质,如NaF,NH4SCN 等。 配位原子:配体中能提供孤电子对直接与中心 离子(原子)结合的原子,如NH3中的N,H2O 中的O等。它们大多是电负性较强的非金属原子, 如C、N、O、P、S、X等。 根据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目,可分为单齿 (基)配体和多齿(基)配体两大类。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1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9-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3 配位平衡
§9-4 配位滴定法概述
§9-5 配位滴定反应及影响因素
§9-6 金属指示剂
§9-7 提高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9-8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2
§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Cu2+ +
NH 3
2
4
••NH3NH Nhomakorabea3
Cu
NH
3
NH 3
10
2. 中心离子、配体和配位原子 中心离子(或原子): 处于配合物中央,具有空 价电子轨道的金属离子(或原子)。 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或原子,如 [Co(NH3)6] 3+、 [Fe(CN)6] 3-中的Co3+,Fe3+等, [Fe(CO)5] 、 [Ni(CO)4]中的Fe、Ni等;少数是高氧化态的非金 属元素,如[SiF6]2-中Si(IV),[BF4]-中B(III)等。
6
总之,一般将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统 称为配合物。 注意: (1)有些复盐,如KMgCl3·6H2O,其结构:
KCl[Mg (H2O)6]Cl2中存在配位单元,也应算 是配合物; (2)NH4Cl、Na2SO4等分子,虽然含有配位 单元NH4+、SO42-,但由于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解离平衡,习惯上不算作配合物。
位键作用,它们之间难解离,存在平衡 。
8
内 界
外 界
外 界
内 界
[Co(NH3)6]Cl
. K3[ Fe ( C N ) 6 ]
配位数 配体 配位原子 中心离子
配位数 配体
配位原子
中心离子
观察下列配合物的特征:
9
HCl
••
NH3 H
H
N H Cl
H
BF3 +
••
F-
F F B F F
13
单齿配体:配体中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 CN-等。由它们形成的配合物为简单配合物,如 [Ag(NH3)2]+、[Fe(CN)6]3-;
多齿配体:含有一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 它们与同一中心离子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 合物,称为螯合物。提供多齿配体的试剂也 称为螯合剂。如:
双基配体:乙二胺(简写en), H2N• • -CH2-CH2-N• •H2
• 配合物也可定义:含有配位单元的物质。
• 配离子:配位单元是带有电荷的离子,如: [Co(NH3)6]3+为配阴离子,[Fe(CN)6]3-为配阳离子。
• 中性配合物:配位单元本身是电中性的,如 [Ni(CO)4],[Pt(NH3)2Cl2]等;配离子与带异号电 荷的离子(外界)构成的配合物,如: [Co(NH3)6]Cl3, K3[Fe(CN)6]等。
H2C NH2 H2N CH2
[Cu(en)2]2+结构
CaY2-结构
16
两可配体:有些配体中含有不止一个配位原子, 但在形成配合物时,只有其中一个配位原子与 中心离子作用,如SCN-,NO2-等。 3. 配位数与配体数 配位数:配体中直接与中心离子结合的配位原 子数目。如[Ag(NH3)2]+中是2,[Fe(CN)6]3-中是6; 最常见的配位数是偶数(2、4、6),也有少数 是奇数(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