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语
令狐采学
台湾散文是近半个世纪来台湾地区拥有最出色成就的文学门类。

在大陆文学因强调意识形态的公共性,而忽略文学的汉语气质和文化个性, 流行着“社论体”和“汇报体”的颂歌写作模式的时候。

从50年代开始, 张秀亚、钟梅音、林海音等老一辈台湾闺秀作家以擅长人情抒写性灵见长。

60年代琦君、罗兰、胡品清, 七、八十年代的王鼎钧、张晓风、林文同等散文家承续感性散文一脉,鲜明地体现出浓厚持久的传统文化。

2.作者简介
◆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

1966
年起出版散文集,是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

早在1977 年,台湾评论界就推其为“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 称赞她“笔如太阳之热, 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

余光中先生更称她是“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柔宛中带刚劲,是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出版有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 1966)、《给你,莹莹》( 1968)、
《愁乡石》( 1971)、《步下红毯之后》( 1979)、《你还没有爱
过》( 1981)、《再生缘》( 1982)、《我在》( 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 1988)和《玉想》( 1990)、《我知道你是谁》( 1994)、《“ 你的侧影好美”》( 1997) 等。

◆有多篇散文名作入选大陆及台湾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如《我
喜欢》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有些人》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行道树》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语文课本第七课;《只因为年轻啊》(节选)被选入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4课本.
◆《不朽的失眠》在这篇文章里,张晓风根据唐朝诗人张继的
遭遇及其诗歌《枫桥夜泊》的产生为线索,以一个当代作家的想像力,为我们栩栩如生的展示了一千多年前的一幕。

当然很多文字只不过是今天人们的想像。

重要的不是这个想像真不真实,而是作者怎样由一首唐诗演绎出一段故事。

2.除散文之外,张晓风也创作小说,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
的《潘渡娜》是台湾科幻界公认的第一篇华文科幻小说。

3.张晓风在戏剧领域亦有杰出作品,1969年戏剧《画》获“李
圣质先生夫人剧本奖”首奖,1971年《第五墙》获台湾新闻局金鼎奖剧本奖。

张晓风的散文
现实中的张晓风
台湾作家张晓风带来的展品:其父在黄埔军校获颁的勋章。

,现场设有专柜—“《你还没有爱过》—作家张晓风及父亲单柜”,展出张晓风专程从台湾携来的其父亲黄埔相关物品,
包括勋章、皮靴等,以及自己本人的手书文字。

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台湾散文家张晓风做客“黄埔讲堂”,作主题为《破晓长河起大风—你,还没有爱过》的讲座
作品主题:
对故土的思念
张晓风父亲为黄埔七期,而她的舅舅也同样出身黄埔军校。

虽然有着军人家庭背景,但在张晓风看来,其实家庭氛围弥漫着文人气息。

“我父亲参与战争,但不是那种带兵的官,他多半做的是参谋工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智囊’,所以他还是比较接近文人气质的。

”《你还没有爱过》是张晓风为黄埔而作的文章。

在炮火连天的1949年,他让妻子带着幼小的女儿先去台湾,而自己跟随部队继续征战, 他说: “守土有责, 我会熬到最后五分钟。

”这样撕心裂肺的时刻, 张晓风至今记忆犹新。

九死一生的父亲终于侥幸归来了, 但是作为军人,他没有带回凯旋的荣耀。

惨败的经历对于张晓风的父亲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难堪; 因为与此同时,他还丢掉了生养他的热土, 丢掉了那些情同手足的乡亲。

在《何厝的番薯田》里,那个驻守金门的军人每天都在望远镜里痴望对岸的家乡。

“你看到那个红砖房吗? 那是我的家。

我的妈妈还活着,每天早上她出来喂鸡,在那棵老树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 张晓风渐渐懂得了这不是一两个家庭的悲剧, 而是时代和民族的劫难。

在《十月的阳光》
中, 张晓风深情而凝重的写道:
“中山陵上的落叶已深, 我们的手臂因渴望一个扫墓的动作而疼痛。


在台湾,这篇散文不仅引起了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而且还获了大奖。

很多年之后,张晓风还提到自己的这段经历: “只有那一次, 是我真正激动的一次,朱桥告诉我,评审委员读着,竟哭了。

她长久渴望着能有归乡的一日,好使自己能够亲近养育自己的山山水水。

但是, 白云苍狗, 当张晓风终于如愿回到家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竟然无法融入她日思夜念的那块土地。

这当然不是张晓风一个人的悲哀, 不少“归来者”都曾有过类似的感受。

“我在台湾, 他们叫我`外省人' , 来到大陆, 你们又叫我`台胞, 我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人' !”
在《请不要对我说欢迎》中,张晓风也记叙了这样的情景, 但面对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地,张晓风在将这种离情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襟怀与见识。

“我走上我自己的土地, 我来依傍着母亲般的后土,你, 我亲爱的朋友, 请真的不要对我说: `欢迎! ”“我是先你而至的人, 我在此地处处逢故旧,该说欢迎的其实是我啊!” “我们既然在自己的田庄上相遇,就请不必对我说欢迎两个字吧!”
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日,台湾散文家张晓风来深圳做客“黄埔讲堂”,作主题为《破晓长河起大风—你,还没有爱过》的讲座。

父亲的经历:
◆“两人在战场上困得不得了,但不能睡觉,因为必须保持清
醒。

结果他们俩就各自拿着一把枪,然后站着,背对着背,不敢躺下去睡,就这么休息一下,以防万一有状况可以马上叫醒对方。

虽然这个站着背对着背的姿势是一个有点可笑的姿态,可是令我非常感动。

他们那一代的生活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怎们爱国
◆“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一个神学家,他讲了一句
很有意思的话,大意是殉道者有两种,一种是活的殉道者,一种是死的殉道者。

‘死的殉道者’就是为了一个真理去死,可有些人是活着,一年365天在做殉道者。

可是活着怎么做殉道者?我觉得活着就是为所爱而受苦。


◆今天我们怎么爱国,其实有点像爱父母,我们要替他们设想
周到,也要在各方面去照顾好。

国家是一个很大的组织,就像父母一样,有时候想得不周到,并不是各方面都很厉害,所以这时我们应该利用做子女的特长来帮助父母,帮助国家。

”在张晓风看来,从前是用血汗来爱护我们的土地,今天爱国家也要保护土地。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环境,践行环保,但这恐怕不容易做到,因为当下土地频繁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就要求我们拥有多元的知识,去爱护我们的土地。


◆张晓风强调,今天这个时代已不同以往。

“我们在一边
去缅怀古老的先人,以及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爱时,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有创造性地爱。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教育自己及其子女,让我们这个民族能够提升,也让这个民族可以永恒。


⏹勋章其实是不那么重要的,就是一块漂亮的图案挂在胸
前。

可是我觉得,在整个的国家和民族中,有不少人的
勋章其实就是他们身上所流的血,这就是最漂亮的勋
章。

”张晓风说。

⏹怎们面对英雄
⏹,张晓风认为,英雄故事需要传述。

“丹霞山有一副对
联,这副对联是写抗战时候的心情,大致意思是说:‘我
也想到这种仙境来修道,可是家国社稷是不允许我这样
做,我必须去打战’。

”张晓风介绍说,对联撰写者是
黄埔军校的一个教官,后来曾升任中将,但由于身体不
好早逝了。

“这样的故事如果不讲述就好像在深山里头
消失了,只要我把这样的对联拿出来,再诠释它,其精
神就再出来了。

我就觉得我跟这位黄埔军官交上朋友了。

我能诠释它,我就诠释了一段历史,历史需要诠释,需
要有人来说明;英雄需要传述,需要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我们也不必在乎英雄生于何地,这都不重要,曾经是英
雄就是英雄。


对文化传统的眷恋
张晓风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 有着极其深厚的国学功底, 她自言“特别喜欢中国古典语文, 用心去了解它的特长, 掌握其特征” , 夸它“自有其深刻、简洁而优美动人的地方” 。

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使得张晓风在“爱其所爱” 之余亦“用其所爱” , 在散文创作中, 她大量运用古语词、文言句式与典故,文白水乳交融, 文笔灵动, 意蕴深厚, 形成了其散文语言浓郁的古典特色
首先,张晓风在散文中常常营造古典的氛围,字里行间散发着中国古文化的气息,使读者通过阅读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

《色识》是一片专门讲述色彩的散文: 开头就讲述了古中国大陆的五色土: 养育了东北大森林的“黑土”, 彩云之南的“红土”, 黄河流域的“黄土”等等。

作者认为“颜色, 在中国人的
世界里,其实一直以一种稀有的、矜贵的、与神秘领域相通的方式存在”。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使张晓风谈起色彩如数家珍: “桃花水” 、“砚水冻” 、“鹧鸪斑”、“霁青”、“祭红”、“牙白”,
其次,张晓风在其散文中还着力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阐扬。

所谓中国古典的文化精神,按照《中国文化论纲》的概括, 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 崇尚气节、正道直行的精神”; “第三, 豁达乐观、宽容平和的精神”。

实际上就是几千年来处于
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精神和以老庄为主要代表的道家文化的融合体。

在张晓风的散文中, 这个融合体既是几乎伸手可触的精神实体,同时也是捉摸不定的情味、韵致和想象。

“要一间平房, 要房外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要春风穿户,下雨叩窗的野趣, 还要空山幽壑,笙瑟溢耳。

”“木质门窗” , “线装书”, “竹子搁臂”, “檀香”, “素心兰”, “杏坛”, 刻了“君幸酒”的“漆器酒杯”,抚摩双耳就可以喷水的“鱼洗” ……这是张晓风在《在《我有一个梦》中的诗意叙述
“懂古文比懂英文还重要”
在张晓风的身上,对家训“承担”精神的践行无处不见。

除了作家、环保推广者等身份外,她还有另一个重要头衔,即是“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副召集人。

据了解,“抢救国文教育联盟”总召集人是余光中,其联盟宣言是反对台湾地区高中国文的时数由每周五节减为四节,反对文言文的比例由60%减为45%;反对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由必修改为其自生自灭的选修。

“大家都以为古代的东西很难,所以就拒绝学习,这是很可惜的。

中华文化底蕴悠久而博大,事实上稍微解释一下就能懂的。

”张晓风说,“我觉得懂古文比懂英文还重要,因为学了英文后,有人可能大半辈子都不会去用它。


她认为,呼吁重视国学教育也是一种抢救。

“像环境一样,国学这么好的东西,可我们都不重视。

虽然现在海外成
立了很多孔子学院,但我们有时候连自己文化里头有什么好东西都不知道,又遑论如何教外国人呢!如今中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每况愈下,国学程度低,其实海峡两岸都面临一样的困境。


然而,面对大陆当下出现的“国学热”,张晓风同样表现出了担忧。

“当然,我们都希望中国文化受到重视,可也有紧随而来的问题出现,就像小孩子要给他们营养,是喂鸡精还是什么?这就涉及具体的方法问题。

但我们起码应该认识到,‘国文教育的兴衰,关乎国族文化慧命之存亡’。

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张晓风可以称得上是写“自然”的圣手。

读到张晓风的文字,就有大悲悯和大惊喜,会改变“自然”之于现代中
国文学的简单看法。

在她笔下有这样的“自然” : “我起来,走下台阶, 独自微笑着、欢喜着。

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气。

我走向天畦, 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

我举袂迎风, 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宛转的气流。

我抬头望天, 却又把自己误为明灿的阳光。

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 恍惚中忆起一节经文: `上帝叫日头照好人, 也照歹人。

' 我第一次那样深切地体会到造物的深心。

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

我那样渴切地想对每一个人说声早安。

在自然万物和生命面前, 她的审美态度集中表现为三种最主要的感情: 惊喜、悲悯和体恤。

她看来, 在生命面前, 人应持的唯一态度是敬畏和虔诚, 崇奉
和祭祀, 爱护和珍惜, 她将“ 天人合一” 观念解释为自然生态律的和谐和内在道德律的一致, 具体表现为她随处流露的物我平等, 物物平等; 在她笔下, 强与弱, 美与丑, 大小优劣的界限, 已从“ 我—它” 世俗功利的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里超脱出来。

张晓风不断用散文表达自己对他者的爱她的这种博爱精神,不仅仅在散文中流露,更是她的人生信条和一种身体力行的存在方式。

《“你的侧影好美”》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 作者在餐馆里看见一个打电话的女孩, “她人长得平常, 侧影却极美。

侧影定在墙上, 像一幅画”。

张晓风踌躇之后告诉了那个女孩。

“她显然是惊喜的, 但她并没有大叫大跳。

她和我一样, 是那种含蓄不善表达的人。

”事情至此,或许平淡无奇甚而有些无聊, 但结尾时张晓风却十分兴奋地写道: “对! 其实我这辈子该做的事就是去告诉别人他所不知道的自己的美丽的侧影。

”这也正如基督教所宣扬的那样: 我们爱邻人如己,所以希望我们自己和他们都能有良好道德风习和永恒生命。

我们关怀他们就像我们自己一样。

———当然,生而为人,完全做到这一点很难, 但张晓风虔诚
地皈依基督教,要求自己以爱人之心待人,并以之作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人生境界
她禁不住在“心灵” 里默默祈祷: “如果你要我成为光,求你叫我成为这样的光。

……透过灰冷的天空,用一腔热忱去温暖一切僵坐在阴湿中的人” ( 《画晴》) 。

这时,自然的“光” 、心灵的“光”和神性的“光”完全汇融在一起, 成为了温暖的泉源。

她《专宠》一文写小蚱蜢的一节。

一次,她一动不动地坐在一块土褐色的岩石上, 一只同样土褐色的小蚱蜢爬到了凝神竭虑故而毫不知觉的她身上, 此刻她回过神来, 端肃地想到自己的衣衫也是土褐色的, 加上一动不动, 被小蚱蜢错当成“ 温热有心跳的岩石
了” , 继而又想到如此不知利害和莽撞的小蚱蜢肯定是“ 刚出道” 的, 于是, 她就“ 非常努力地扮演起一块岩石来, 免得打击它的自尊
心。


近几年来,张晓风创作比较少,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环保运动中。

2010年5月,她为了捍卫一个旧兵工厂湿地,避免无节制地盖大楼,著文疾呼,甚至提出“一寸山河,就是我的一寸肉”,最后还不惜牺牲形象“惊天一跪”。

“家国很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做军人,但我们要有一种集体精神,应该对社会负有责任,虽然去尽那个责任可能是吃亏
的,不会获得钱什么好处,可是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提倡环保可能会影响开发,没开发就没赚钱,可是如果过度开发的话,有时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环境,那就没办法恢复了。

尽管有人会觉得开发无关己事,一片很美丽的沼泽地用水泥盖起了大楼,不见得会直接影响自己,但是从整个生态环境来说,这片沼泽没有了,那片湿地没有了,气温就会上升。

地球是大家的,我们不能把子孙的生存环境尽数破坏。

出于对人类共同的命运关怀,所以还是要为这个事情去奋斗。

2011年5月11日张晓风为台北市南港202兵工厂绿地保存,公开向马英九下跪,
宋楚瑜称她为台湾良心
/news/taiwan/201108/7ea9dfd0-b320-46a8-a00b-73cc179a66b2.shtml
主题:放尔千山万水身——张晓风谈旅行与文学
嘉宾:张晓风,华人世界首屈一指的散文大家
时间:2016年3月16日19:00-21:00
地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1号报告厅
主办:腾讯文化、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花城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注意:公共讲座,免费,无需报名预约,欢迎读者到现场交流,校外人员请走北京大学东南门凭身份证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