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视野下地方高校教师能力培养与使用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产学研视野下地方高校教师能力培养与使用机制研究摘要:产学研结合视野下,以地方高校教师培养与使用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构建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与能力,科研素质与能力,生产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使用机制与管理制度,形成教师培养与使用联动发展格局,打造教师质量工程。

关键词:产学研地方高校教师培养使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20-03

产学研结合是教育、科研、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多质点创新对接与技术偶联。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依靠创新型教师,高校与企业、院(所)以及校内科技产业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通过对接与耦合着力点效应实现教师培养与使用创新,发挥教师在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中作用,强化教师质量工程建设,达成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与使用联动优化,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1 产学研视野下教师能力培养

教育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11]6号)中指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建立高校教师培训与管理机构,为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既定

方向、明确基本素质与能力目标要求、培养方法及其使用管理。

1.1 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概述

徐继红等人研究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含“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1],产学研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并认为是“三力”问题,应该是围绕“三力”而展开更为广泛的教学内容的岗位与市场导向性的选用,教案多维设计与应用、课件制作与应用技艺、教学语言表达与表象唤醒、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检查学习效果、授课与评课、自评,学科特殊能力的集合性构成的合力。

1.2 开好局、起好步,重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构筑教育教学能力平台

对于新进研究生学历教师,实行岗前培训,真正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把岗前培训作为教师教育基本素质培养的要求,构筑教师能力发展平台。通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四门课程学习、普通话等级培训与测试。这些内容设及教学理论、职业素养、教学实践及教学管理相关内容多个方面,通过正规培训与严格考核,结果要求达到合格以上水平,作为教师上岗和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的标杆,更是教师未来发展基地。

1.3 重研教、勇探索,加强青年教师在职培养,开拓教育教学技能创新路径

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主要包括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课程考核与试卷分析、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七个方面内容。对于青年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培养,围绕产学研的三维要素、心智与操作技能的二维向量优化组合教师培养平台,即在产学研结合模式这个共享平台上因时、因岗、因教学机智性侧重进行实践训练,尤其是重视在生产第一线技术岗位,在那里更有效地开发教师技术创新能力,体验生产实践知识,达到心智与操作技能的智性融合。其它的培育途径是通过为青年教师聘任兼职教师,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以老带新、传带作用”,与导师签订指导协议,明确导师和新教师上岗从教的权利和义务。

1.4 抓教学、促科研、促产业,固本强基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有了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练就了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更要求在产学研轨道上固本强基重提高。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产学研结合的核心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信息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通过“一抓二促”三联策略式的互补联动,这种创新模式并日益促进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在进行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明确教学是根本,生产是知识源、是技术的应用的核心,科研是创新基质、科研项目开发创新的路径,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平台。也就是说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本,围绕教学中心,教师在产学研结合点上学会应用生产技术实践解决教学中的实际

问题,让高校融入企业、让教师走进产业技术市场,贴近就业岗位办学,以产养研,以研促教,更新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

个体创新意识和综合教学能力。

2 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概述

早在19世纪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洪葆就提出:“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论点,使高校师生在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中共同成长”。我们今天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已升华为世界范围内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徐元俊认为,“高校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的基本构成由科研意识、科研方法、科研精神、科研能力”等要素组成[2]。我们认为科研素质与能力构成是科研人文常识、科研选题设计创新与方案实施水平、科研道德水平结合力点效应。也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学术研究无禁区,遵守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的科研成信的体现。

2.1 教师科研素质与能力培养机制与方法

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要突出产学研分岗指导,发挥系统协调效应,克服产学研碎片现象,对不同渠道引进的教师,分类按岗培养,建立产研、学研联动培养制度体系,形成与时具进的培养机制和方法。

一是要建立常规化培养与产业岗位上的特殊化培养的运行体制,常规化科研能力培训是在研究室中进行,这种培养对象主要适合于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学历青年教师,使其掌握科研要领,适应性步入执教学科,明确研究方向,为学科研发垫基。第二运行体制主要针对理论知识水平较高,实践技能、横向科研能力相对薄弱的中青年教师,要求他们深入到企业生产技术第一线,动手

实作,并以产业项目为导向,参与企业产品项目设计研究或直接开发横向研究项目,加快实现纵向项目向横向项目转变,把应用性项目研究作为产学研结合视野下科研能力培养一种特殊途径,并要求教师将产业性研究项目有关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扩大知识再生产,实现知识更新。

二是要在高校内部创建产业实体,实现研产结合,激发、感悟科学思维。这种专业性实体最能突出专业培养特色和教师技能特点,教师在产业实体中其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例如,药物设计和开发中的药物代谢基本原理和实践、医疗器械维护与维修,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都能形成真实的职业技术环境,教师置身于环境中,在实践中得到训练,技能习得、储备技术基础、启迪创新意识,为教师寻求横向科研目标培养创新思维。在研教结合的路径上,要重视高校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系列职称教师转入教师岗位,这类人员具有优质教师素质基础,它们在重研究、潜心教学的双联互动中得到提高,是阳光型教师的源泉。

三是通过开展公派留学教育,仰望国际学术交流新视角,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首当教师质量工程。以湖北省为例,启动实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项目”和“湖北省高校教师国际交流计划,拓展教师国际合作与交流空间。以重点学科、品牌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中心,教学示范中心、人文社科基地为依托,选拔有地方合作项目”的高校学术带头人、中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