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药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 抗毒抗休克作用
• 作用机制
– 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心肌收缩力增加, 心输出量增加;
– 抑制炎性因子产生,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 质敏感性—扩管,改善微循环;
–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 的形成;MDF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 出量减少,内脏血管收缩
–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1
内源性
神经激素:循环运送→远靶效应
(神经内分泌细胞:下丘脑)
Leabharlann Baidu
(配体) 内分泌 循环激素:分泌腺→循环运送→远靶
局部激素 (自体活性物质 autacoids):
其他:细胞因子 外源性: 更新、淘汰 (药物)
PGs; H; 5-HT; LT; NO; ATP;
血管活性肽类:
P物质;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1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释放
1
二、皮质激素化学结构、构效关系 肾上腺皮质激素 基本结构:甾体
维持生理功能必需基团:基• C本3的结酮构基为(甾代核谢加氢还原) • C4-5的双键(代谢加氢还原) • C20的羰基
1 (C17二碳侧链)
盐皮质激素化学结构:
C17上无-OH,C11上无O或有O与C18相联
1) 物质代谢
糖: 氨基酸→糖异生↑,组织利用↓,血糖↑。 蛋白质:组织蛋白分解↑,合成↓,N排泄↑,负N平衡。 脂肪:脂肪分解(允许作用)↑,血浆胆固醇↑,
激活四肢皮下脂酶,脂肪重新分布于脸、背、腹、 臀,出现向心性肥胖。 核酸:影响核酸代谢来实现对其他代谢的调节。 水、盐:促进排水,兼有保钠、排钾作用(弱); 但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时,具利尿作用; 长期使用,抑制钙吸收、1促排泄,血钙↓,骨质疏松。
3.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是二十碳四烯酸衍 生物,如前列腺素等。
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 激素-受体特异性 • 信号放大系统(高效性) • 反馈调节 • 多样化效应 • 激素的协同与拮抗
– 允许作用
• 激素的代谢失活
1
1
激素调节机制:
1.上级对下一级的调节
大脑皮层 ↓神经递质
丘脑下部 ↓促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内分泌系统药理
问题一: 机体生命维存的前提条件?
食物/水 (消化系统)
O2
细胞 (呼吸系统)
CO2
代谢废物 (排泄泌尿系统)
内环境
外 界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媒介 1
机体生命维存的前提–––“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贝尔纳(1857年)
机体外环境;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具有自我保持稳定的特性(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定是生命存在与维持正常的前提、
1
糖皮质激素化学结构:C17上有-OH,C11上有= O或-OH
活化
活化
C1,2的为双键(人工):代谢灭活减弱→作用增强
1
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 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
1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一、生理作用及其机制
生理剂量(小)→正常物质代谢; 药理剂量(大)→影响物质代谢、还具抗炎、免疫抑制等
垂体 ↓促激素
外周腺体 ↓激素
外围激素
↓ 最终靶细胞
1
上级对下一级的调节
1
2 负反馈作用
外围激素对下丘脑或垂体的调节称长负反馈。 促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称短负调节。 下丘脑本身产生的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称超短负反馈。
★ 酶的分步剪切调节 ★1 激素间多元调节
三、内分泌系统的药物治疗方式
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或疾病时: 1.应用激素替代治疗:补充天然激素的不足。 2.应用激素获得特殊药理效应:如应用大剂量
• 应激反应是以ACTH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 主,多种激素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 异性反应。
1
3)作用机制
• 经典甾体激素作用原理
– 基因效应:糖皮质激素核受体介导
• 非经典作用原理
– 快速效应
1
1
糖皮质激素受体(GR)
• 由约800个氨基酸构成 • 其C端与GCS结合; • 中央两个锌指各结合4个半胱氨酸,为
因此是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共同目标。
“稳态”:坎农(1926年)
内环境稳定是动态的、相对的 内环境的任何微小变化会触发机体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
生物稳态的多层次性
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适用于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外
内环境
环 境
[稳态]
循环、呼吸、消化、 排泄等生理功能
外环境 因素
稳态失调
调节力 因素
自身调节
疾病! 1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调节(贝尔纳)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递质、神经激素)
神经—体液调节(坎农)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 腺(中间效应器)→激素血液运输→效应器 (神经递质、激素)
(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抑制免 疫作用。 3.应用药物改变特定激素的浓度或作用(正 常):如避孕药。 4.应用药物调节激素分泌(异常):纠正过度 或不足。
1
第35章
1
一、肾上腺激素类别
(15%)→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等
[水、电解质代谢] 皮 (78%)→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等 质
[糖、蛋白等代谢] 激 (7%)→ 氮皮质激素: 少量性激素 素
问题二: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1
生理功能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
▪ 反射(弧); ▪ 快、精确
(2)体液调节
▪ 激素或局部体液因子(CO2、H+、乳酸等) ▪ 慢、弥久
(3)自身调节
▪ 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 ▪ 弱、不灵敏
(4)免疫调节 ▪ 细胞因子
▪ 清除异己病原体和老化细胞等 1
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
由内分泌腺以及内分泌细胞释放,经循环体 液运送来调节远靶细胞(或者靶组织、靶器官) 活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学物质。
远距分泌
1
2. 概念变迁(新): 激素——由特定的腺体或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直
接分泌到体液并随体液运送到特定的作用靶位, 或通过局部扩散的方式,传递信息、引起特定的 生物学效应的一群微量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1
抗炎作用机制(基因效应):
(1)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 ▪花L诱T生X导4四)淋↓烯;巴酸细代胞谢合,成炎脂性皮介素质-1(,PG抑E制2, PPLGAI22,,抑制 ▪ 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 ▪ 减少COX-2,PGs↓ (2)抑制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产生
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慢性炎症); (3)诱导炎细胞凋亡
分子―(亚细胞区)―细胞―(内环境)―机体―(外环境)―生态
维持、调节 (分子水平)
▪ 基因表达 ▪ 蛋白活性 ……
维持、调节 (器官水平)
▪ 循环 ▪ 呼吸 ▪ 消化 ▪ 排泄 ……
维持、调节 (宏观水平)
▪ 种群数量 ▪ 生态环境
……
只有保持内环境稳态,多细胞动物才有可能生存
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1
2) 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 Seyle’s stress theory: 应激学说 (抗紧张学说)
机体受有害刺激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 质轴被调动,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以 加强机体的适应机能 。
• 一般将能引起ACTH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 各种刺激称为应激刺激,产生的反应称为应激 (stress)。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现代观点) (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
1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
神经递质 神经激素
激素 1
细胞 因子
第五篇
1
内分泌概述
(Endocrine System)
1
一、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一) 内分泌系统 ——
由机体各内分泌腺以及散布于全身的内分 泌细胞共同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释放具 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激素来调节靶细胞 (或靶组织、靶器官)活动。
5. 其他作用
(1)退热作用
– 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 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
(2)血液与造血系统: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血小板增多,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 提高中性白细胞数量,但其功能下降;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1
(3)中枢神经系统
–减少脑中γ –氨基丁酸的浓度,提高中 枢兴奋性;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 但可给其他激素作用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
– 如:增强儿茶酚胺的血管收缩作用; – 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
1
2. 抗炎作用(强大) ▪ 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炎症(物理、化学、生物、 免疫等) ▪ 炎症初期红、肿、热、痛症状减轻; 炎症后 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瘢痕形成; ▪ 同时可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导致感染扩散、 阻碍创口愈合(炎症是防御性反应)。
(噬铬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1
(递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代谢
1.合成 嗜铬细胞胞浆中存在 大量苯乙醇胺氮位甲 基移位酶(PNMT) 可使去甲肾上腺素NE 甲基化而生成肾上腺 素E 。故髓质以合成E 为主,占80%;NE占 20%。
2.代谢 由体内的单胺氧化酶 (MAO)和甲基转换酶 (COMT)的作用而灭活。
• 内分泌 (远距分泌 telecrine) • 旁分泌(paracrine) • 自分泌(autocrine) • 神经分泌(neurocrine)
1
激素的传递方式
(激素) (神经激素)
1
(局部激素)
(自体活性 物质)
生物活性物质类别(总结):
递质:离子通道→快突触电位
神经细胞 调质:G蛋白受体→调节递质作用
1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在 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 应性反应。
如: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增强、 兴奋心脏、血压升高 、糖、脂肪分解增强
在面临有害刺激时,应急与应激两种反应是相 辅相成的,共同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对有害刺 激的耐受力。
织、神经元和免疫细胞。 睾丸
内分泌腺:无管腺,直接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 分泌腺 外分泌腺: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
(肠腺,胃腺1 ,胰腺 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系统的范围
• 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网络 • 激素的免疫调节 • 细胞因子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 免疫系统可产生激素和神经肽类物质
1
(二) 激素 (Hormones) 1. 经典概念:
DNA结合区 • N端的功能区τ 1与DNA结合后的转录性
基因转移活化及与其他转录因子结合有关
• 激素结合功能区τ 2与进入核内及形成二 聚体有关
1
GR未活化时与一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结合
– 组成:两个分子的热休克蛋白90 (Hsp90); 抑制性蛋白
– 作用:维持受体的折叠状态,利于糖皮质激 素与GR结合; 避免GR未活化时与靶基因DNA发生反应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又是交感和 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1 的神经递质。
激素的化学本质
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为三类:
1.含氮激素: 包括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多 肽激素和蛋白质激素。加压素、生长素
2.固醇激素: 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核心。包 括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1
1
图34-2 糖皮质激素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1
非经典作用原理—快速效应
• 非基因受体介导效应
– 快速、短暂,数分钟起效(如大剂量抗过敏) – 与细胞膜类固醇受体有关,不通过胞浆受体
• 生化效应
– 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氧化磷酸化耦联解离 – 直接抑制阳离子循环(不减少细胞内ATP产生)
1
二、药理作用 1. 允许作用 (permissive action)
内分泌系统是包括靶细胞等在内的一个庞大的 内环境稳态调节系统,机体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分散)
释放
效应
激素
靶细胞(或者靶
组织、靶器官)
1
内分泌系统的扩展
内分泌腺(集中):
垂体、甲状腺、甲状 旁腺、肾上腺、性腺、 胰岛等。
内分泌细胞(分散):
心血管、肺、肝、肾、
卵巢
胃肠道、皮肤、脂肪组
1
3.免疫抑制作用与抗过敏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机制: 诱导淋巴细胞DNA降解;对淋巴细胞物质代谢的影响: 抑制DNA、RNA蛋白质的合成; 减少LC中RNA聚 合酶活力和ATP的生成。 诱导淋巴细胞凋亡(T、B淋巴细胞); 抑制核转录因子NF-KB活性(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 生成)。
抗过敏作用机制: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5-羟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
(4)消化系统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提高食欲, 促进消化
–大剂量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5)骨骼
–骨质脱钙,骨质疏松
1
三、体内过程
▪ 吸收:口服吸收速度与脂溶性成正比,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吸 收好。注射吸收速度取决于水溶性,水针剂吸收快,1h达峰值; 醋酸盐混悬剂吸收慢。 ▪ 分布:氢化可的松在血浆中90%以上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 (CBG)结合。肝中分布最多、血浆次之,肾、脾较少。 ▪ 代谢:大部分在肝转化(还原),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从 尿排出。
4. 抗毒抗休克作用
• 作用机制
– 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心肌收缩力增加, 心输出量增加;
– 抑制炎性因子产生,降低血管对缩血管物 质敏感性—扩管,改善微循环;
–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 的形成;MDF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 出量减少,内脏血管收缩
–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1
内源性
神经激素:循环运送→远靶效应
(神经内分泌细胞:下丘脑)
Leabharlann Baidu
(配体) 内分泌 循环激素:分泌腺→循环运送→远靶
局部激素 (自体活性物质 autacoids):
其他:细胞因子 外源性: 更新、淘汰 (药物)
PGs; H; 5-HT; LT; NO; ATP;
血管活性肽类:
P物质;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1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释放
1
二、皮质激素化学结构、构效关系 肾上腺皮质激素 基本结构:甾体
维持生理功能必需基团:基• C本3的结酮构基为(甾代核谢加氢还原) • C4-5的双键(代谢加氢还原) • C20的羰基
1 (C17二碳侧链)
盐皮质激素化学结构:
C17上无-OH,C11上无O或有O与C18相联
1) 物质代谢
糖: 氨基酸→糖异生↑,组织利用↓,血糖↑。 蛋白质:组织蛋白分解↑,合成↓,N排泄↑,负N平衡。 脂肪:脂肪分解(允许作用)↑,血浆胆固醇↑,
激活四肢皮下脂酶,脂肪重新分布于脸、背、腹、 臀,出现向心性肥胖。 核酸:影响核酸代谢来实现对其他代谢的调节。 水、盐:促进排水,兼有保钠、排钾作用(弱); 但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时,具利尿作用; 长期使用,抑制钙吸收、1促排泄,血钙↓,骨质疏松。
3.脂肪酸衍生物激素: 是二十碳四烯酸衍 生物,如前列腺素等。
1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 激素-受体特异性 • 信号放大系统(高效性) • 反馈调节 • 多样化效应 • 激素的协同与拮抗
– 允许作用
• 激素的代谢失活
1
1
激素调节机制:
1.上级对下一级的调节
大脑皮层 ↓神经递质
丘脑下部 ↓促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内分泌系统药理
问题一: 机体生命维存的前提条件?
食物/水 (消化系统)
O2
细胞 (呼吸系统)
CO2
代谢废物 (排泄泌尿系统)
内环境
外 界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媒介 1
机体生命维存的前提–––“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贝尔纳(1857年)
机体外环境;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具有自我保持稳定的特性(神经调节) 内环境稳定是生命存在与维持正常的前提、
1
糖皮质激素化学结构:C17上有-OH,C11上有= O或-OH
活化
活化
C1,2的为双键(人工):代谢灭活减弱→作用增强
1
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 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
1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一、生理作用及其机制
生理剂量(小)→正常物质代谢; 药理剂量(大)→影响物质代谢、还具抗炎、免疫抑制等
垂体 ↓促激素
外周腺体 ↓激素
外围激素
↓ 最终靶细胞
1
上级对下一级的调节
1
2 负反馈作用
外围激素对下丘脑或垂体的调节称长负反馈。 促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称短负调节。 下丘脑本身产生的激素对下丘脑的调节称超短负反馈。
★ 酶的分步剪切调节 ★1 激素间多元调节
三、内分泌系统的药物治疗方式
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或疾病时: 1.应用激素替代治疗:补充天然激素的不足。 2.应用激素获得特殊药理效应:如应用大剂量
• 应激反应是以ACTH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为 主,多种激素参与的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 异性反应。
1
3)作用机制
• 经典甾体激素作用原理
– 基因效应:糖皮质激素核受体介导
• 非经典作用原理
– 快速效应
1
1
糖皮质激素受体(GR)
• 由约800个氨基酸构成 • 其C端与GCS结合; • 中央两个锌指各结合4个半胱氨酸,为
因此是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共同目标。
“稳态”:坎农(1926年)
内环境稳定是动态的、相对的 内环境的任何微小变化会触发机体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1
生物稳态的多层次性
不局限于内环境的范畴,适用于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
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外
内环境
环 境
[稳态]
循环、呼吸、消化、 排泄等生理功能
外环境 因素
稳态失调
调节力 因素
自身调节
疾病! 1
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调节(贝尔纳)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递质、神经激素)
神经—体液调节(坎农)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 腺(中间效应器)→激素血液运输→效应器 (神经递质、激素)
(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产生抗炎、抑制免 疫作用。 3.应用药物改变特定激素的浓度或作用(正 常):如避孕药。 4.应用药物调节激素分泌(异常):纠正过度 或不足。
1
第35章
1
一、肾上腺激素类别
(15%)→ 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等
[水、电解质代谢] 皮 (78%)→ 糖皮质激素:皮质醇等 质
[糖、蛋白等代谢] 激 (7%)→ 氮皮质激素: 少量性激素 素
问题二: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1
生理功能调节机制
(1)神经调节
▪ 反射(弧); ▪ 快、精确
(2)体液调节
▪ 激素或局部体液因子(CO2、H+、乳酸等) ▪ 慢、弥久
(3)自身调节
▪ 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 ▪ 弱、不灵敏
(4)免疫调节 ▪ 细胞因子
▪ 清除异己病原体和老化细胞等 1
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
由内分泌腺以及内分泌细胞释放,经循环体 液运送来调节远靶细胞(或者靶组织、靶器官) 活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学物质。
远距分泌
1
2. 概念变迁(新): 激素——由特定的腺体或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直
接分泌到体液并随体液运送到特定的作用靶位, 或通过局部扩散的方式,传递信息、引起特定的 生物学效应的一群微量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1
抗炎作用机制(基因效应):
(1)抑制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 ▪花L诱T生X导4四)淋↓烯;巴酸细代胞谢合,成炎脂性皮介素质-1(,PG抑E制2, PPLGAI22,,抑制 ▪ 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 ▪ 减少COX-2,PGs↓ (2)抑制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产生
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慢性炎症); (3)诱导炎细胞凋亡
分子―(亚细胞区)―细胞―(内环境)―机体―(外环境)―生态
维持、调节 (分子水平)
▪ 基因表达 ▪ 蛋白活性 ……
维持、调节 (器官水平)
▪ 循环 ▪ 呼吸 ▪ 消化 ▪ 排泄 ……
维持、调节 (宏观水平)
▪ 种群数量 ▪ 生态环境
……
只有保持内环境稳态,多细胞动物才有可能生存
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1
2) 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
• Seyle’s stress theory: 应激学说 (抗紧张学说)
机体受有害刺激时,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 质轴被调动,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以 加强机体的适应机能 。
• 一般将能引起ACTH与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的 各种刺激称为应激刺激,产生的反应称为应激 (stress)。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现代观点) (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
1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调节
神经递质 神经激素
激素 1
细胞 因子
第五篇
1
内分泌概述
(Endocrine System)
1
一、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
(一) 内分泌系统 ——
由机体各内分泌腺以及散布于全身的内分 泌细胞共同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释放具 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激素来调节靶细胞 (或靶组织、靶器官)活动。
5. 其他作用
(1)退热作用
– 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 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
(2)血液与造血系统: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血小板增多,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 提高中性白细胞数量,但其功能下降; 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
1
(3)中枢神经系统
–减少脑中γ –氨基丁酸的浓度,提高中 枢兴奋性;
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无直接效应, 但可给其他激素作用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
– 如:增强儿茶酚胺的血管收缩作用; – 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
1
2. 抗炎作用(强大) ▪ 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炎症(物理、化学、生物、 免疫等) ▪ 炎症初期红、肿、热、痛症状减轻; 炎症后 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瘢痕形成; ▪ 同时可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导致感染扩散、 阻碍创口愈合(炎症是防御性反应)。
(噬铬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1
(递质、激素)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代谢
1.合成 嗜铬细胞胞浆中存在 大量苯乙醇胺氮位甲 基移位酶(PNMT) 可使去甲肾上腺素NE 甲基化而生成肾上腺 素E 。故髓质以合成E 为主,占80%;NE占 20%。
2.代谢 由体内的单胺氧化酶 (MAO)和甲基转换酶 (COMT)的作用而灭活。
• 内分泌 (远距分泌 telecrine) • 旁分泌(paracrine) • 自分泌(autocrine) • 神经分泌(neurocrine)
1
激素的传递方式
(激素) (神经激素)
1
(局部激素)
(自体活性 物质)
生物活性物质类别(总结):
递质:离子通道→快突触电位
神经细胞 调质:G蛋白受体→调节递质作用
1
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
应急反应(emergency reaction ):机体在 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 应性反应。
如: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增强、 兴奋心脏、血压升高 、糖、脂肪分解增强
在面临有害刺激时,应急与应激两种反应是相 辅相成的,共同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和对有害刺 激的耐受力。
织、神经元和免疫细胞。 睾丸
内分泌腺:无管腺,直接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 分泌腺 外分泌腺:经导管排至体表或器官腔内
(肠腺,胃腺1 ,胰腺 汗腺、唾液腺等)。
内分泌系统的范围
• 神经递质-内分泌-免疫网络 • 激素的免疫调节 • 细胞因子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 免疫系统可产生激素和神经肽类物质
1
(二) 激素 (Hormones) 1. 经典概念:
DNA结合区 • N端的功能区τ 1与DNA结合后的转录性
基因转移活化及与其他转录因子结合有关
• 激素结合功能区τ 2与进入核内及形成二 聚体有关
1
GR未活化时与一大分子蛋白质复合物结合
– 组成:两个分子的热休克蛋白90 (Hsp90); 抑制性蛋白
– 作用:维持受体的折叠状态,利于糖皮质激 素与GR结合; 避免GR未活化时与靶基因DNA发生反应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既是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激素,又是交感和 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1 的神经递质。
激素的化学本质
激素按其化学本质可分为三类:
1.含氮激素: 包括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多 肽激素和蛋白质激素。加压素、生长素
2.固醇激素: 以环戊烷多氢菲为核心。包 括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1
1
图34-2 糖皮质激素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1
非经典作用原理—快速效应
• 非基因受体介导效应
– 快速、短暂,数分钟起效(如大剂量抗过敏) – 与细胞膜类固醇受体有关,不通过胞浆受体
• 生化效应
– 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氧化磷酸化耦联解离 – 直接抑制阳离子循环(不减少细胞内ATP产生)
1
二、药理作用 1. 允许作用 (permissive action)
内分泌系统是包括靶细胞等在内的一个庞大的 内环境稳态调节系统,机体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内分泌腺; 内分泌细胞(分散)
释放
效应
激素
靶细胞(或者靶
组织、靶器官)
1
内分泌系统的扩展
内分泌腺(集中):
垂体、甲状腺、甲状 旁腺、肾上腺、性腺、 胰岛等。
内分泌细胞(分散):
心血管、肺、肝、肾、
卵巢
胃肠道、皮肤、脂肪组
1
3.免疫抑制作用与抗过敏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机制: 诱导淋巴细胞DNA降解;对淋巴细胞物质代谢的影响: 抑制DNA、RNA蛋白质的合成; 减少LC中RNA聚 合酶活力和ATP的生成。 诱导淋巴细胞凋亡(T、B淋巴细胞); 抑制核转录因子NF-KB活性(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 生成)。
抗过敏作用机制: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5-羟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
(4)消化系统
–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提高食欲, 促进消化
–大剂量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5)骨骼
–骨质脱钙,骨质疏松
1
三、体内过程
▪ 吸收:口服吸收速度与脂溶性成正比,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吸 收好。注射吸收速度取决于水溶性,水针剂吸收快,1h达峰值; 醋酸盐混悬剂吸收慢。 ▪ 分布:氢化可的松在血浆中90%以上与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 (CBG)结合。肝中分布最多、血浆次之,肾、脾较少。 ▪ 代谢:大部分在肝转化(还原),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从 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