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初探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初探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一、课程体系开发1. 确定专业课程目标在确定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需要明确该课程的目标和定位,即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如初级学生主要培养其焊接基本操作技能,中级学生则应注重焊接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2. 设计课程结构针对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应设计合理的课程结构。
具体来说,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互补和协同。
针对不同的焊接工艺和材料,也应有相应的课程设置,从而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焊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
3. 确定教学内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包括焊接原理与工艺、焊接设备与材料、焊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还应结合实际工作要求,加入相关的案例和实例,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 教学资源整合在开发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时,需要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
还可以借助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 师资队伍建设在开展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实验教学针对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特点,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焊接工艺的操作步骤和技巧,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设计实际的焊接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
3. 实习实训除了实验教学外,实习实训也是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接触真实的焊接工艺和项目,增强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机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相关概念一、有关“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目的: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
实践证明,有效的职业学习只能通过实际工作来实现,即“做中学”。
工学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一些在所学专业(职业)中最具典型意义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之间的区别:有的产品生产流程很长,由多个岗位分工合作完成,如绣花家纺产品设计包括款式图、制版、打样多个流程,由设计师、制版师、打样工人合作完成;而对于设计师而言,其“工作过程”则包括客户沟通、市场调研、素材收集、图形设计、客户反馈修改等几个过程。
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基本结构:(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著名的六阶段模型)1.明确任务(咨询)。
描绘出工作目标、弄清困难及需要做的工作。
2.制定计划。
根据已明确了的任务设想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
3.作出决策。
即从上述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佳的解决途径,这需要科学和理性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技术。
决策常以小组的形式作出。
4.实施。
即狭义的工作过程。
实施过程与决策结果常有一定偏差。
学生应及时观察并记录这些偏差并做出合理调整,在评估反馈中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5.检查。
分步检查各阶段的工作结果,检查工作计划的进展情况。
6.评价反馈。
从多方面对工作和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不仅是找到缺陷,更重要的是找到产生缺陷的几个概念:行动导向:一种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特征是用“完整的行动模式”(即包括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反馈整个行动过程),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如工作页等)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技能。
行动导向是与知识导向相对的。
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文/张文川摘要: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和目前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思路,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分析。
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素质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核心课程实施方案。
期望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作过程,能力培养引言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之一,学院坚持“遵循规律,追求特色,产教结合,突出技能,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学院借鉴国外先进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西部院校师生和就业市场的特点,聘请行业专家、共同构建和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
在解决各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仍然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教学。
这种课程体系方式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忽视了理论与实际工作过程的联系,忽视了职业院校学生智力结构特征,因而造成教师教起来难,学生不愿学、学不会、学完用不上的局面。
课程实施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尽管有学生自身素质与水平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课程体系设计的问题。
对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十分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少,学生动手能力差;其次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最后传统的“顺三角”课程体系既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的意义职业教育课程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关注工作或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的密切相关性,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也要以工作过程为核心。
首先只有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网络行业的特色和对就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
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要求不是很高,主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作为合格雇员所必需的素质与行为。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2500字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2500字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由之路,通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捷径。
毕业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模式是一项十分复杂、科学性强、逻辑性严密的工作。
为此,广大教师必须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和掌握其内涵要求,为全面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开发积累检验。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模式开发基本步骤岗位(群)分析①、职业资格研究②→工作任务③→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④→学习领域(课程开发)⑤→学习情境设计⑥→教学组织设计⑦可把以上过程归纳为:职业分析(①、②)→工作过程分析(③、④)→教学设计(⑤、⑥)→教学实施(⑦)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模式的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
这是一种以“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模式中课程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理念与方向(一)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二)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
(三)改造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转变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内、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关键(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特点。
初探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
初探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焊接技术在生产和制造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焊接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焊接技术专业课程。
本文将讨论初探基于工作过程的焊接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的相关内容。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1.需求调研在制定专业课程体系之前,需要进行一项需求调研工作。
这一调研工作包括对工业生产领域的焊接技术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了解现有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状况,掌握行业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和要求。
2.课程设置在进行需求调研之后,就需要制定专业课程体系。
这一过程需要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实际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涵盖焊接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结合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
3.教材编写为了保证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编写相关的教材。
这样的教材需要结合最新的焊接技术应用实践,系统地阐述焊接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4.师资培养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师资培养工作。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5.课程评估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课程评估。
这一评估工作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估,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1.实验室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配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和场地条件。
这样的实验室需要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掌握焊接技术的实践技能。
2.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焊接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实习实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焊接技术的实践技能,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工作。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对于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作技能课程的开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来开发课程,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所谓“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按照能力和知识的发展过程来安排。
这种课程体系不是为了完成单一的课程目标,而是为了让学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下面,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针对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
1. 确定关键工作流程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关键的工作流程。
这些流程可以是某个任务、步骤和过程。
要开发一个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就必须详细了解这些流程的细节和技能需求,以便为学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课程。
2. 制定课程计划在了解了关键工作流程后,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
这些计划应该包含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方法以及评估方法等。
必须要确保课程计划紧密结合工作流程,让学员可以尽快掌握关键技能并在工作中应用。
3. 设计教学资源一旦我们确定了课程计划,接下来就需要设计教学资源。
这需要确保课程内容和资料能够更好地支持学员的学习。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实验室和培训小组、网络资源和各种工具和技术,以帮助学员达到规定的课程目标。
4. 构建教学计划构建教学计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面对面培训、在线培训、独立学习,等等。
任何一种教学计划都需要针对学员的需求和压力,支持学员的学习以及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5. 实施培训随着课程计划、教学资源和教学计划的准备工作完成,现在是执行培训活动的时候了。
通过适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学员应该能够尽快掌握关键技能。
6. 评估和改进一旦培训完成,就有必要进行评估和改进。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员究竟是否学到了关键技能,并提供改进措施来加强课程内容和方法。
通过不断改进,可以确保所开发的课程和教学体系能够全面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解读
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一.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
1、学习领域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 学习领域是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模式。 学习领域:是指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即是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组成的学习单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课程体系)。即职业描述、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时间安排。 学习领域包括了学校内的学习领域,也包括了在企业里的“工作和学习领域”。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时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职业成长规律 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 律。
必须遵循的规律: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是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促进人的整体职业能力的发展。 职业教育的学习任务
在职业教育中,“学习与工作任务”,即学习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础,确定学习任务的基础是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它来源于企业生产或服务实践,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的直接联系,但不一定是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
思维过程的整合
学习情境设计横向3+1原则
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可迁移性 范例 2、若干学习情境应为同一范畴的事物; 可替代性 开放 3、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 可操作性 实用 4、特定情境可设计部分公共学习情境。 (都需要)载体 -范畴
社会能力
关键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探索-PPT
合的技能与知识。
•
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
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
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
劳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等。
综合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
专业之外的能力
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
可迁移的、跨职业的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组成图
职业能力
内容载体
和成果四要素。
• 工学结合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
于工作过程”。
• 首先,“工作过程”和“生产流程”之间的区别
•
工作是人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工作过程是“人”的活动
过程,而不是企业的生产(工艺或服务,下同)流程。工作过
程与生产流程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的不同:
•
①工作过程是人的技术活动,有一定的主观个体差别;
处? 在被分析的岗位或部门是否可能进行职业培训?
• 区分“典型工作任务”、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和职业 院校的“学习任务” • (1)典型工作任务: • 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一般可作为职业院校的一门课程,由一 个或若干学习任务组成。如“机械装置制作”是机械加工领域 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也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课程,它 含有若干学习任务。
• 1、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区别 (1)课程: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
是体现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课程“就是教学内容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
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 课程,主要是指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一组有
序教育活动。 两种理解:一个是课程体系,另一个是一门一门的单
简
的
学习情境2—封闭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在我参加的中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中,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对于今后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的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关注学员的学习需求课程建设的第一个要素是学员,因此,在制定课程时必须牢记学员的学习需求。
学员需要的内容,根据他们的职业背景和工作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最后提取出课程所需的核心要素。
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步骤,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二、注重教学效果的实现课程建设的第二要素是教学效果的实现。
要实现教学效果,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在设计课程时,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讨论、作业和观察等方式,以及及时反馈。
三、注重学习体验的提升学员的学习体验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应该注重学习体验的提升。
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有趣的课程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时间等。
四、注重课程的持续改进课程的持续改进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变化的速度很快,课程也需要实现跨越式的改进。
因此,在课程的每个阶段,应该积极收集学员的反馈和需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要实现这个目标,课程设计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且需要不断的更新,从其他课程建设者的经验中汲取营养,以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总之,中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课程由多个要素组成,包括学员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的实现、学习体验的提升和课程的持续改进。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从学员的角度考虑课程建设,注重提供有效的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并不断努力实现课程建设的创新和提升。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应用》摘要:引入基于工作过程体系开发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教材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进行教学,这是专业教学新型化的一个需求。
把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教科书引入专业到课堂上,开拓了新的教学环境,提高了课程开设的实用性,打破了专业老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培养了更多企业岗位迫切需要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专业兴趣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的教学效通过两个学期的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的教学,针对教学效果,我们对部分教师和学生做了一个回访调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第一个方面:电子专业学生到课率情况分析,如下图1-1。
图1-1 电子专业学生专业课平均到课率图分析:由上图可知,我们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专业课平均到课率由以前的79%,达到现在的98%,可见,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的教学,学生是很喜欢这种教材和教学模式的。
第二个方面:电子专业学生双证通过率情况分析,如下图1-2。
图1-2 电子专业学生双证通过率情况分析图我们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所要求获得的双证,其中一个是操作证(也就是电工特种作业证),另一个是电子产品维修工证(初级),由上图可知,双证通过率由以前的55%,到现在的98.5%。
第三个方面:电子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情况分析,我们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也大为改观,以前只有47%的学生能找到合适的与专业对口的岗位,而现在学生对口就业率已经达到86%,可见,这也是我们当初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研发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课程的教学的成果。
第四个方面:企业对电子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情况分析,2013年和2014年就业情况很好,企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由以前的71%达到现在的93%,根据上海英业达、深圳富士康、上海台机电、宁波雅戈尔四家公司人事部的反馈,这两年招过去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比往年要好得多,很不错,学生都很听话很好管理,更重要的是学生都能胜任岗位工作,而往年胜任不了的都转入流水线作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方案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
围绕职业活动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习领域课程为载体、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通过前期企业调研、专业岗位典型性任务分析及专业岗位能力分析,结合企业对人才特点,经过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理事会年会研讨,搭建了“三平台、两模块、一专长”的课程体系框架。
在基础框架下边运行边实践,逐步丰富和完善课程体系,进一步形成结合学生工作实际过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将工作过程分解为系统化的模块课程进行分项分点强化,效果远远的高于常规课程内容体系逐一讲授。
通过三年教改试点,模块专长试点、“小学期”测量实习、毕业设计改革及顶岗实习,丰富铁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创新了“分段式”教学模式,同时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企业的参与,形成了校企合作育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表1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化了专业拓展模块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工作全流程技能,同时具备一个突出的技能,以提高他们在未来工作中的竞争力。
如铁路数据处理、铁路专业测量、铁路工程CAD、钢轨探伤作业、轨道检查作业、四等水准测量、绝对小车使用及数据处理、相对小车使用及数据处理、轨道动态检查车图纸识别、GPS及数据处理等拓展课程。
展开系统化的模块技能课程将使学生更快对接岗位,掌握工作过程全流程技能的学生也符合企业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对“三平台、两模块、一专长”的课程体系框架的完善和优化,也是教学模式结合生产实际,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的结构调整。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课程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应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3. 强化项目驱动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与企业合作共建课程: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使课程内容更贴近企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具体构建步骤如下:
1. 分析行业需求:了解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2.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3. 设计课程结构: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设计课程结构,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等。
4. 编写教材和教案:根据课程结构,编写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 建设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场所。
6. 开展教学活动: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 建立评价体系: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8.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行业发展动态,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最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课程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硬的科研队伍,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缺乏,对企业没有引力,很难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三.整改措施从我们培训过程中实际操作来看,对于课程体系开发难度是比拟大,主要是我们对企业的了解程度和对岗位的熟悉程度不够,以致改起来无从下手或力不从心.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搞好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的先决条件,同时作为教师本身也要在实践教学中转变教育理念.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实现观念的转变.进行广泛深入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在广阔教职工中形成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统一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精品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面向社会和面向市场办学,全面提高毕业生质量.此外,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发现并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要把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建立专业志向,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当我们的学生产生有问题需要解决的动机时,我们的学生才会真正开始学习.因此,我们要在技能需要的引领下,使学生产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重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不单纯的是知识加技能,而是突出与技能对应的知识,要在教会学生解决具体问题时,学会技能和运用知识,是从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多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利用示范建设的资金集中建设23个设备先进.与市场结合紧密.台套数充足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在目前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应建立长效稳定的资金支持机制,对实训基地的设备进行有方案的更新,使其总能领先于工程技术领域,这样也为教职工的科研活动提供了硬件保障,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社会认可度提高后,可以承接一些工程工程,到达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能够承接工程工程后,也能够为实训基地的运转提供资金支持.〔3〕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理念,所谓的教改就是要把知识人才体系改为岗位能力人才体系,把学科体系改为工作过程体系,否那么教学就不能适应学生实际和企业实际,就没有职教特色和质量.但实施起来确实很难,对于教师来讲,本身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模式都要改变,特别是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对具体的工作过程.任务细节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因此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多数存在凭借理论推想和对实际的想象来进行工作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因此在具体改革课程改革中自然存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现象.因此,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实践工作.〔4〕加强团结协作.高职教育的教学,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做事,以及怎样把事做得更好,是有明确岗位能力目标,围绕工程整合对应知识,以任务为载体,在职业情境中提高职业能力,有知识的突出应用指向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团结协作,共同筛选.制定出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套路,也需要院校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相互沟通,以减少企业调研.能力分析.课程体系.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投入本钱,提高效益,加快整体改革的速度.实现互惠双赢的机制,以期实现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的目的.此外,我们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要做到〔1〕创新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任务驱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到达形成能力的目的.很显然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求,需要我们教师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次完整.接近实战的工作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找出符合人的职业成长的历程.职业成长是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开展过程.采用什么方法和载体,才能把学生从较低开展阶段有序.有效地带入到更高的开展阶段?如何设计符合开展逻辑规律的系列学习任务?这对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组织安排上,要尽量安排大幅度的时间集中上某一门课,动态实施,完全按照教学工程重组教师团队.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应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去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注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监控并评估.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社会能力〔如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全方面开展的能力,更好适应企业的需求;〔2〕转变授课形式,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把教师转化成生产教练.把教材转化成训练手册.把教法转化成训练方法.把课堂转化成工作现场.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能再以教材为中心,更不能以教室为中心,必须以工作过程为纽带,以任务完成为目的,发挥教师的生产教练作用和教材的训练手册作用,通过适宜的训练方法,在工作现场中去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培养品德,形成素养;〔3〕转变考试形式,即从结果考试转向过程考评,从传统考场转向工作现场〔模拟〕.我们以往特别重视结果考试,而无视过程考试,特别重视教师在教室中教,学生在教室里学,考试在教室内靠,学生的学习与考试的地点根本上就集中在教室内,而现在必须改以往重视结果考试为重视过程考评,边学便考边评,不断反应,不断纠正,要改传统的教室中心为工作现场为中心,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和缺乏,同时也开阔了视野,确定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但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想进行彻底的改革,还存在很大的惯性,需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使我们的学院的专业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使高等职业教育翻开崭新的一页,培养社会迫切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努力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扩展阅读: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方案课程体系开发及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为国内高职院校进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培训,使学员了解德国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掌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方法,以电子类.经贸类.机电类专业课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案例,任务驱动,完成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的开发.二.培训对象:高职学院专业教师三.培训时间:__年7月10日-__年7月15日,共6天四.培训地点: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五.培训学员人数:30人,每组3人,共10组六.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工程开班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内容确定分组和指导教师下发培训资料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师培训备注课时张莹3张莹3李移伦37.10上午现代职业教育和高职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7.10下午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理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7.10晚上7.11上午7.11下午7.11晚上7.12上午7.12下午7.12晚课程开发选题确定课程开发选题研讨调整开发选题张莹华满香华满香华满香李移伦李移伦李移伦3333333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课程开发流程.开发内容发方法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确实定制定学习领域编写学习领域描述表分组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分析行动领域分析学习领域的表述行动领域转换到学习领域及案例小组研讨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制定框架方案表完成各学习领域描述表,分组汇报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情境的开发原那么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及案例7.13上午学习情境的开发7.13下午确定主干课程的学习情况研讨制定学习情境7.13晚编写学习情境描述李移伦33编写学习情境描述表,分组汇报李移伦7.14上午7.14下午7.14晚7.15上午开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资源建设教学组织与实施正式汇报介绍各种工作过程导向型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实用演练专业及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教学组织与实施汇报辩论合计肖辽亮肖辽亮肖辽亮培训师培训师3333455课程体系建设汇报预演汇报预演及汇报PPT修改建议七.培训时间安排表时间8:30-10:0010:00-10:__:20-11:5012:00-12:3012:30-14:0014:00-15:3015:30-15:5015:50-17:__:50-18:_:00-21:00八.培训资料1.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姜大源清华大学出版社2.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3.培训师PPT内容第一阶段培训时间休息时间第二阶段培训时间午餐时间午休时间第三阶段培训时间休息时间第四阶段培训时间晚餐时间研讨.工作时间地点九.培训要求1.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白板.白板笔.小磁铁.话筒〕,水性笔.A4纸.卡纸2.填写教育部骨干教师推荐表和汇总表〔每位教师交三张照片〕3.每位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做好专业与课程的前期调研工作4.按专业3人一组.一个小组一个课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开发关键
抓住两 个关键
课程选择
课程排序 的标准
遵循一 条规律
的标准
学习时期的新手——上岗操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处理繁难问题的技术专 家——生产组织、生产工艺、现场管理行家的职业成长规律。
有代表性的几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1、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 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职业资格研究
●行业企业情况分析
行业企业情况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其任务 是收集某一行业(或企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并对 该行业领域(或企业岗位及岗位群)的职业工作和 职业教育状况进行观察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 企业人才需求与本校的培养现状,从而确定专业定 位、培养目标和课程模式。
使用手工的综合道路工程制图 使用软件的基本道路工程制图 使用软件的综合道路工程制图
7
8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的检查与修复学习领域
序号 1 2 3 4 5 6
学习情境 汽车高速行驶时车身抖动故障检修 汽车前轮轮胎异常磨损检修 汽车转向发飘故障检修 汽车转向沉重故障检修 汽车制动跑偏故障检修 汽车行驶中制动鼓发热故障诊断与修复
工学结合一体化
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及案例
方法介绍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 “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与评价”两大部 分
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学习领域描述 行动领域确定 工作分析 职业资格研究
课程实施与评价
行业企业情况分析
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的定义:工作过程是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 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设计——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应用实例
课程开发实施步骤及应用实例
• 重构课程体系 设置学习领域 • 学习领域微观设计 设置学习情境 • 学习情境内容选择设计 项目设置
• 重构课程体系 设置学习领域 1.分析职业工作过程 2.确定职业行动领域 3.转换配置学习领域
1.分析职业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的定义:“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 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学习情境设计 知识经 四个不同的
工作领域、任 务的基本内容
对学习 的要求
复杂 件加工工艺的制定 (专用 具的设计)
基于经 ,对专业系 化整理形成的专业知识
未来不知的任务
建立经 自我引导
件加工工艺的制定
节的功能知识
技术领域
理 引导
使用切削加工的 件制作
关 知识
系 掌握相关知识
具体工作过程引导
普通机床的使用 使用 动工具的 件加工
1.分析职业工作过程
顾顾客客//订订单单 初初步步工工作作计计划划及及成成本本预预算算 工工作作计计划划及及组组织织 产产品品设设计计 生生产产及及质质量量检检验验 产产品品安安装装与与调调试试 最最终终成成本本计计算算 递递交交顾顾客客 产产品品维维修修
工作起点 由零做起
工作成果
产品 工作过程
2.确定职业行动领域
44.. 机机电电产产品品设设计计。。 55.. 产产品品质质量量检检测测。。 66.. 车车间间的的组组织织与与管管理理。。
选择行动领域 考虑四个要素
主题的结构
现实的意义 (数控、设计)
未来的意义 (自动生产线)
范例的意义 (普通机床 的维修)
【典型的行动领域】
1.机电设备(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 2.数控设备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3.机电产品制造工艺规程制定、工装设计与制造。 4. 机械设计。 5. 产品质量检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的改革中,课程建设既是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1]。
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第四条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这两份文件明晰了专业课程建设思路,指明了高职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地在探索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福建省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精品专业,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本院高职课程改革的基础,开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1.专业的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根据就业导向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成立应用电子专业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研讨形成,具体方法如图1。
人才需求与专业的定位是专业课程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调研必须紧紧依靠行业企业,调研内容应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
(1)龙岩市“10+3”产业人才需求情况2007年据龙岩市人事局抽样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龙岩市“10+3”产业每年对各类人才的岗位需求总量约为3.6万人。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这档子事儿。
咱就说啊,这课程开发就好比是盖房子。
你得先有个清晰的设计图吧,知道要盖成啥样,这就是课程的框架呀!然后呢,一砖一瓦地往上垒,这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就是课程里的具体内容啦。
那怎么个系统化法呢?这可不是随便乱来的。
就好像你做菜,得先想好做啥菜,准备好食材,再按照步骤一步步来,不能乱了套。
课程开发也一样,要根据实际工作的流程和需求来。
比如说,你要开发一个关于汽车修理的课程。
那你得先搞清楚汽车修理有哪些主要环节吧,从故障诊断到零部件更换再到调试,这就是一条线呀。
然后针对每个环节,设计详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完就能上手干活儿。
你想想看,要是课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生学完都不知道该干啥,那不就白瞎啦!所以呀,一定要有系统性。
再打个比方,这就像拼图。
每一块都有它的位置,你得把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和方式拼起来,才能呈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课程开发也是如此,把各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而且呀,咱这课程还得与时俱进。
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呀。
就像手机,以前的功能和现在能比吗?所以课程也得不断更新,加入新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的都是有用的、最新的东西。
你说,要是学的都是过时的玩意儿,到了工作岗位上发现啥都不会,那多尴尬呀!咱可不能让这种事儿发生。
还有啊,这课程得有趣味性。
别老是干巴巴地讲理论,谁爱听呀!得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有代入感,就好像他们自己在工作一样。
还可以搞些实践活动,让他们动手操作,这样印象才深刻呢。
总之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做,肯定能做出好的课程来,让学生受益无穷。
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想看到的吗?所以呀,大家都加把劲,让我们的课程开发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借鉴
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 (借鉴的基本参考点)
优点:认知的心理顺序与职业活动顺序一 致,实现了融合,而且强调系统化。多种 能力观。
不足:从细小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繁琐。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借鉴
国内的“职业能力系统课程” (可行的出发点)
基于“就业导向”课程观的课程体系开发。 优点:从“就业岗位”入手,调研简化; 提倡“够用为度” 不足:缺少系统化,有学科体系痕迹
能力定位不准
学校对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不了解,制定教学计划 针对性不强,学生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培养的 学生不能迅速顶岗; 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定位不准,分不清中职与高职学 生能力的界限;
二、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知识定位混乱
教师对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不了解, 不知何谓“适度、够用”; 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课程知识点重复,缺少优化配置,导致学时过大;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借鉴
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培训学习包” (标准化的思考)
强调课程、考核标准化和实用化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借鉴
ISO9000质量体系的管理理念 (可控性的操作)
过程控制、质量记录
课程开发是集体的结晶
专业标准
教学计划
课程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单元设计
总体思路
“岗位导向、注重过程(工作过程和开发设计过 程)、多能(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并重、细化标准” 本课程体系开发指南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开发 的否定,而是借鉴了国内外一些经验,重新梳 理我们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开发思路,避免以 往一些闭门造车的现象,从而开发出适合我国 高职学生特色的课程。
这些模式关键在于提出了科学、 实用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借鉴
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 国内的“职业能力系统课程” 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培训学习包 (Training Learning Package)”
三、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现在打破职业教育中的学科系统化课 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 但是采用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却没 有共识。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职业能力取决于:
专业能力(技能、专业知识) 方法能力(工作方法、学习方法) 社会能力(行为规范、价值观)
职业道德、职业素 养、团队精神
三要素整合
工作过程
评估 资讯
检查
决策
实施
计划
四、课程开发总体要素
三个阶段 四个环节 两类文件 一个指南
四、课程开发总体要素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受传统学科体系影响严 重,留有旧痕迹;
教师难以转变观念。 现在打破职业教育中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 系,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但多数 高职教师没有企业经历和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 经验,存在难度。
二、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忽视开发过程
教学计划制定只注重结果形式,忽视过程建 设,缺少调研和设计过程。
1、调研分析阶段
体系支撑文件名称 1. 企业调研方案 2. 企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3. ★企业工作流程、部门与岗位情况调查表 4. ★核心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调查表行业 调研报告 5. ★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分析表
三个阶段
★调研分析阶段(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调研与分析) ★课程方案开发阶段(专业标准:学习 领域课程的转化、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设计阶段(课程标准:学习情境设 计、单元课程设计)
四、课程开发总体要素
四个环节
研讨、分析、总结、确认 体系开发支撑表格与文件
教学文件(四级文件—专业标准、课程标 准)
二、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缺少专业标准
国家层面的专业划分过细、相似而且没有统一标准。 导致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趋向一致;一个专业名称对应多 个培养目标和完全不同的岗位: 学校层面没有与企业情况配套的专业标准,专业教 师对企业部门和岗位情况不了解,不能准确指导学生毕 业后能胜任的部门和工作岗位。
二、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2)调查并分析企业的工作流程、部门 和岗位设置情况; 3)调查并分析本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 及主要工作任务、相关工作过程和核 心职业能力
1、调研分析阶段
方法:问卷、访谈、研讨(头脑风暴) 参与人员:企业专家、具有本专业实践 经历的教师、本专业全体教师 要素:岗位、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和职 业行动情境 依据:职业资格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 汇报人:钟健
一、课程体系开发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标准的设计与开发(一个主 线、两个关键环节) 一条主线:开发思路与步骤
两个关键:企业调研、学习领域课 程方案开发
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开发
二、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缺少专业标准 能力定位不准 知识定位混乱 教学标准粗放 学科体系色彩重 忽视开发过程
两类文件
一个教学法指南
五、具体实施步骤
1、调研分析阶段
目标:
1)疏理确认职业岗位并准确描述 2)分析归纳对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3)分析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4)分析确定典型的企业工作流程;
5)形成人才需求报告
6)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论证。
1、调研分析阶段
内容: 1)调查区域本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三、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课程体系开发的本质是知识的系统化问题,
通俗地讲是课程顺序和课程内容的编排。
目前我们国家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具有浓厚的
学科体系色彩,实践证明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
需求有较大差距。
国内外典型的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 加拿大的“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 英国澳大利亚的“能力本位的教育
设计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思路
借鉴性 可行性 标准化 可控性 集体结晶
课程体系开发方法的借鉴
德国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借鉴 的基本参考点)
国内的“职业能力系统课程”(可行的出发点)
香港职业训练局的“培训学习包”(标准化的 思考) ISO9000的“过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可控性 的操作)
知识衔接性不好,前后课程没有延续性,缺少贯穿
基本职业技能主线;
二、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教学标准粗放
只有教学大纲、没有单元课程的细化标准。 授课内容与深度随教师水平变动,没有统一标 准:
教学大纲、教案由教师个人编写,没有经 过论证,没有体现教师团队智慧。
二、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学科体系色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