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精品荟萃 流芳千古——记天津图书馆藏徐世章捐赠古籍善本书
【嘉德春拍】张伯英题跋本《十钟山房印举》
【嘉德春拍】张伯英题跋本《十钟山房印举》古籍善本金石碑帖6月3日(周一)下午1:30、下午3:45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C厅文/宋皓2016年嘉德春拍,古籍部曾上拍日本学者金山铸斋旧藏十函一百零四册《十钟山房印举》稿本,以690万成交,创造了印谱拍卖的最高纪录。
时隔三年,今春嘉德古籍部又征得一部10函60册张伯英题跋本《十钟山房印举》,感慨之余,更觉亲切。
印举既无定本,也无完本,所见者散页为多,今再得此60册本,收印逾8000枚,可谓幸事。
(清)陈介祺辑张伯英跋十钟山房印举清晚期陈介祺拓本6函60册纸本半框13.6×7.4 cm《十钟山房印举》是陈介祺簠斋先生晚年的宏幅巨制,毕其一生心力辑录而成。
印谱的编纂采用了举类分列的编排方式,故名“印举”。
此谱开集各家收藏古玺印于一谱的先例,辑录古玺印之多之精,前所未有,被誉为“印谱之冠,印学之宗”,是中国印学史上一部空前绝后的巨著。
2019春嘉德古籍部征集的此套张伯英旧藏《十钟山房印举》为10函60册本,无年代,版心无字,一页二印,共收印8016枚。
在第一册卷首,有张伯英题跋:“潍陈氏之万印,多而且精,今印已星散,全者不可得,亦不易见矣,老勺赌其完帙因以自幸。
壬午(1942)四月廿有四日,彭城张伯英,时年七十有三。
”第一册卷首张伯英题跋簠斋一生好古、鉴古、藏古。
《十钟山房印举》是他辞官归里之后在潍县老家辑录而成的一部巨著。
陈介祺于咸丰四年(1854)告病辞官,此前的一年,他刚刚躲过一场无端的大祸。
咸丰三年二三月间,太平军攻陷南京,建立太平天国政权。
清政府国库空虚,财政告急,咸丰皇帝下旨令十八家老臣解囊助捐,陈家也在名单之中。
被点名的老臣一般都捐银几千两,最多的捐银二万两,唯独陈介祺被人别有用心地设计,被点名代父捐银四万两。
在东拼西凑,几乎倾家荡产地躲过这场灾难之后,惊魂未定的陈介祺决定以母丧丁忧为名托病辞官,离开凶险的官场,回乡去过“林下田间”的隐居生活。
天津图书馆藏敦煌文献介绍
及今后工作设想。
自一九零零年敦煌藏经洞大量经卷文书的显现于世,敦煌文献遂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
在上个世纪已成为国际显学。天津图书馆作为全国大型公共图书馆之一,亦有幸保有敦煌遗书共计
177 件,虽然珍藏不多,但因长期以来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之前也从未进行过全面、
系统的调查、著录和整理。值此敦煌文献修复与保护工作会议召开之际,笔者仅就天津图书馆藏敦
下:
佛名经四种四叶
莲华经八种八叶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种三叶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叶
大涅槃经三种三叶
维摩诘经残字一叶
金光明经残字一叶
莲华经残字三叶
大涅槃经一叶
大般若波罗蜜经二叶
大涅槃经二叶
如此明晰的目录显然是深识敦煌研究人士所为,其必将会为进一步的考究提供极大的帮助。
《唐人写经册(残页)》一册,经折装。上下两面用木板挟持,粘贴有敦煌遗书残片 8 件,书
二、藏品特点分析:
第一、天津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全部曾被著名学者收藏,由于收藏者有较高的学识修养,所以 这些藏品不仅是他们共同鉴赏的珍品,同时也成为学者间切磋研究的对象,在观赏及装裱过程中留 下了不少的题跋,成为藏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为敦煌遗书残片本身增添了相当重要的文献价 值。兹摘录几则,突显题跋之弥足珍贵。 《唐人写经残卷》第二册方尔谦题记三条:
题记四: 此二十年前为潞庵所题唐人写经册也。今潞庵墓有宿草,而此册遂落津市。善伯见而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文献典藏与整理的历史回顾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文献典藏与整理的历史回顾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古文献150万册件,其中包括古籍善本20多万册,拓片4万余种、8万多件,舆图2000多种,以及数万册件的奏折、信札、契约、书画等,在中国高校图书馆中首屈一指,在全国图书馆中也排名第三。
这些馆藏古文献源于众多名家收藏,其背后故事生动曲折。
北大图书馆几十年来持续对馆藏古文献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整理开发利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本讲座对上述情况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梳理和介绍,同时也是对古籍保护和中华文化传承的一次极好的宣传和推广。
姚伯岳,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师大海河杰出教授,天津市领军人才。
1963年4月生,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系任教,1999年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著有《中国图书版本学》(第一版名《版本学》)、《黄丕烈评传》、《燕北书城困学集》、《中小学图书馆文献知识与文献检索》等专著,主编有《皇舆遐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代彩绘地图》等书,《胡适与王重民先生通信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日本版汉籍善本萃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朝鲜版汉籍善本萃编》等书第一副主编,校点整理有《麟台故事》等古籍,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中国读书大辞典》、《中国藏书楼》、《北京传统文化便览》、《出版辞典》、《当代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等书,《版本文化丛书》、《书林清话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天一阁文丛》、《书志》等丛书、丛刊编委。
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史委员会委员。
让青春伴随书香成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王红蕾古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古籍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迭经水火兵燹破坏,流传至今已是百不存一。
保护好、传承好、开发好、利用好古籍文献,保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津图书馆的古籍整理,编目与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
天津图书馆的古籍整理、编目与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天津图书馆孔方恩(2004年9月)天津是祖国大陆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大都市。
天津图书馆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1908年,其前身是“直隶图书馆”。
1949年“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天津市立图书馆”和原“天津图书馆”三馆合并为“天津市人民图书馆”,1982年更名为“天津图书馆”。
现在,天津图书馆已成为祖国大陆有重要影响的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
1.天津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与特色经过几代图书馆工作者的苦心收集和天津地方著名爱国藏书家的慷慨捐赠,天津图书馆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特色的古籍收藏,计有善本古籍7096种、8100部、103531册,普通古籍35487种、49517部、423941册 。
在天津图书馆的古籍收藏中既有具有文物价值的唐人写经、宋版《棠湖诗稿》,也有具有艺术价值的明代书法家姚绶精抄本《斗南老人诗集》、清嘉庆年间重刻彩色套印的《芥子园画传》等。
地方志、活字本、明清诗文集与小说、明清稿本、“宝卷”是天津图书馆古籍收藏的鲜明特色。
1.1 天津图书馆收藏地方志3700余种、5300余部,约占大陆现存方志品种总数的40%。
馆藏方志地理分布范围包括台湾在内,涉及全国省、市、县、乡、镇、村共1800多个,台湾省方志亦有14种。
方志中属善本的有1051种,已列入《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的就有383种。
其中《(弘治)八闽通志》、明景泰7年刻《寰宇通志》、明天顺5年刻《大明一统志》、明嘉靖《辽东志》等皆为海内孤本。
这些善本方志绝大多数源自天津地方著名方志收藏家任风包(振采)“天春园”的旧藏。
1.2 天津图书馆收藏的活字本古籍主要源自天津地方藏书家周叔弢先生的捐赠,加上原有的馆藏,共有700余种。
其中包括数种清道光年刊印的泥活字本、数种铜活字本,尤以清代中晚期成书的木活字本为多,约占70%左右。
清道光年间刊印的泥活字本《仙屏书屋初集》、《校补金石例四种》均属活字版中之精品;铜活字本中的明弘治华燧会通馆印本《会通馆校正宋诸臣奏议》、清康熙吹黎阁印本《文苑英华律赋选》均属稀见珍本;清乾隆内府活字印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8种2418卷,也属古籍丛书中之珍品。
传承沉淀千年文化底蕴,发扬中国少年昂扬风采
传承沉淀千年文化底蕴,发扬中国少年昂扬风采发布时间:2023-04-17T01:27:59.0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第492期作者:庞杰[导读] 2015年,基于学校文化特点,国内首个“文化遗产课堂”试点在我校开课。
学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土丰厚的文化遗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文化强市、文化强国建设为己任,开展了“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文化自信”系列办学活动。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小学300131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小学历史起源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清末“废庙兴学”而成立的民办学校,称为 “第四半日学堂”,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行者。
其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天津段北运河畔,是天津唯一现存的原址、原功能、原建筑均未改变的学校,被誉为“废庙兴学的活化石”“新式教育的摇篮”,是名副其实的具有独特的古韵遗风与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
一、构建课程体系,文化多元传承2015年,基于学校文化特点,国内首个“文化遗产课堂”试点在我校开课。
学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土丰厚的文化遗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文化强市、文化强国建设为己任,开展了“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文化自信”系列办学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丰富的思想文化的总体特征,在中华文明不断演进中形成,最终聚集在一起,其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丰富的民族特色和风格。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教育人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们应当担负起的历史使命。
打造文化遗产课堂,核心是课程。
学校积极研发“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章伯钧珍藏古籍善本书捐赠始末(代序)
章伯钧珍藏古籍善本书捐赠始末(代序)宋霖一、感人至深的巨献沉寂29年后,章伯钧的名字重现于家乡媒体。
1986年5月24日《安徽日报》第一版刊出新闻:《章伯钧藏书捐赠仪式在肥举行——330部、2562册珍贵善本图书由省图书馆收藏》。
为存史,谨录全文如下:本报讯著名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章伯钧先生生前藏书捐赠仪式5月23日在省图书馆举行,省政府、省政协、省民盟、农工民主党安徽省委员会、省委统战部、省委宣传部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知名人士近百人参加了捐赠仪式。
章伯钧先生系我省桐城人,曾任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交通部部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生前极为关心家乡的文化事业,表示要将所藏珍贵善本图书捐赠给家乡。
遵循这一遗愿,章先生的夫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李健生,委托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与省图书馆联系商定,将章先生生前所藏珍贵善本图书330部、2562册捐赠给省图书馆收藏。
所赠古籍图书已于4月25日运抵省图书馆。
这批捐赠的古籍,共有明刻本277种、2239册,清刻本53种、323册,全系珍贵善本图书,具有很高的价值,如明正德刻本《唐文鉴》21卷、《汉魏诗集》14卷、《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2卷,明正德九年司礼监刻本《少微通鉴节要》50卷外纪4卷和《资治通鉴节要续编》30卷,明成化刻本《贞观政要》10卷和《大明成化庚寅重刊改并五音集韵(15卷)附篇韵贯珠集(8卷)》以及明刻本歙县汪道昆撰《副墨》4卷等。
李健生和她的长子章师明、女儿章诒学、女婿马克郁,以及中国老年文物研究学会秘书长沈廷杲等人专程来合肥参加了捐赠仪式。
杨纪珂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对李健生及其亲属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对安徽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向李健生颁发了证书、奖状和五万元奖金。
这一天,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包河景区之中的安徽省图书馆,充盈着喜庆与庄严兼有的气氛。
章伯钧先生及其亲属的拳拳报国心和浓浓桑梓情,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人。
那些历史现场的百年追思
那些历史现场的百年追思
吴久久
【期刊名称】《中国信用卡》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社会的一切激荡变动,在百年之后,都难免沉淀为纸上的词语和套话,成为统计数据、人口与资源的流动、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或者“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页数】1页(P92)
【作者】吴久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百年收获:追思寰球中国学生会纪念欧美同学会百年 [J], 俞可
2.“历史与现实的留学浪潮”之三百年留学浪潮的历史追思 [J], 焦润明
3.百年历史百年丰碑——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爱国主义教育力作《中国百年历史名碑》 [J], 李金书
4.百年追思——姜士贤先生百年诞辰追思会在宁举行 [J], 肖相
5.百年沧桑百年风采--天津图书馆百年历史回顾天津图书馆的历史沿革(三)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书香永流传------徐行可先生捐赠藏书文物六十周年纪念
书香永流传------徐行可先生捐赠藏书文物六十周年纪念发布时间:2021-11-11T03:13:54.884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2期作者:李昂郭芳吟[导读] 徐行可,是我国大收藏家、大藏书家、慈善家。
藏书居湖北之首,其藏书十万余册,文物7700余件,积50年心力,将所藏古籍文物全部捐献给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
所捐献的古籍文物极具学术研究价值,为中华文脉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氏后代秉承家风,传续三代绵邈不绝,儒风犹在,惠泽万家。
湖北省图书馆 430000摘要:徐行可,是我国大收藏家、大藏书家、慈善家。
藏书居湖北之首,其藏书十万余册,文物7700余件,积50年心力,将所藏古籍文物全部捐献给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
所捐献的古籍文物极具学术研究价值,为中华文脉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徐氏后代秉承家风,传续三代绵邈不绝,儒风犹在,惠泽万家。
关键词:徐行可;捐赠藏书;文脉传承知道徐行可捐赠藏书文物之事是徐行可先生捐赠藏书文物五十周年纪念时,湖北省图书馆原特藏部主任李天翔回家说起他带省图有关领导请周韶华先生为徐行可先生捐赠藏书文物五十周年题字一事,并拿回纪念文集,才知道徐行可先生捐赠给图书馆博物馆藏书文物的事情。
之所以后知后觉,一是自己孤陋寡闻,二是社会对收藏大家徐行可先生捐赠义举一事宣传少。
我们家从老辈就与湖北省图书馆前副馆长徐孝宓(徐行可之子),夫人陈小平,到前图书馆副馆长徐立文(徐行可孙女),徐立田(徐行可孙子)再到徐适(徐行可曾孙)三代人有私交往来,父母称呼徐馆长和夫人为徐叔叔、陈阿姨,见证了徐氏家族所承袭的书香之风。
在徐行可先生捐赠藏书文物六十周年纪念之际,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徐行可先生捐赠藏书文物、延续文脉的义举,永远传颂。
一、收藏大家1、书香怡人学者风范;徐行可(1890-1959年),名恕,号彊誃,湖北武昌人,古籍文献和文物收藏大家。
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好学笃行,博览群书。
18930618_津沽藏家徐世章
84徐世章(1889-1954),字瑞甫,号濠园,其堂兄徐世昌曾任中华民国总统。
徐世章毕业于北京同文馆,后入比利时里达大学学习,并获商业学士学位。
1911年,徐世章赴意大利担任万国博览会审查委员,继赴英、法、德等国考察商业及铁路行政。
1912年学成回国后,徐世章先后任交通部路政司属官和京汉铁路管理局副局长、津浦铁路管理局局长,1920年任交通部次长,全国铁路督办和交通银行副总裁、中国国际运输局局长、币制局局长等职。
1922年随着徐世昌的下台而去职来津,寓居今和平区睦南道122号,“今后不再参与政治”。
徐世章堪称“五大道”公寓里最会盖房子的“地产商”。
作为津门房地产开发的先驱,徐世章因精通建筑学,具有经济头脑,又极富远见,故房地产业做得红火兴旺,为家族奠定了雄厚基业。
徐世章并不买已经火起来的地皮,而是选择当时有些冷僻但他认为有可能发展成繁华地段者,并且他在建楼时也很讲求质量。
他当时花了很大的代价请到了德国的设计师盖苓,这使得今天的五大道出现了很多风格各异的小洋楼。
徐世章去世之后,家人把其收藏及一些财产捐献给了政府,关于房地产方面就捐献了56所房屋及一块空地,而这些房屋都处在今日的天津繁华地带——天津五大道地区。
徐世章旧宅位于睦南道126号,建于1922年,英庭院式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摩登风格。
内装修部分欧式,部分日式。
一楼书房有古希腊风格的壁挂式烛台,是用汉白玉制作而成。
门上有精美中式玉雕,人物栩栩如生,去过天津博物馆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有一个叫“砚拓”的展厅,里面陈列着近千方古砚,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古砚都是徐世章先生一生的收藏……津沽藏家徐世章文、图 | 安筠瑰宝流光1-《朱砂荷鱼澄泥砚》砚背上方隶书:“给谏公赏”;中间另刻楷书小字铭:“离尘垢 伴文人 腹中书满 同上龙门。
”落款“宋开蕤”;下方刻有铭文两行:“初颐园大司马赠 宋开莱藏”。
1954年,明代荷鱼朱砂澄泥砚由天津著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亲属捐献给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藏砚需从砚史与材质入手
藏砚需从砚史与材质入手藏砚需从砚史与材质入手2014年02月21日15:47 《艺术品鉴》杂志唐代海天旭日砚长14.8cm宋代抄手澄泥砚长16.4cm元代宋坑鱼纹端砚长17.1cm明代子石端砚长15.5cm清代蝙蝠金星歙砚长14.7cm文○徐若水明代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说:“砚为文房最要之具。
”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将精神追求寄托于文房之中,北宋诗人苏舜钦就说:“笔砚精良,人生一乐。
”这不仅是为了能把字写好,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由于现代人书写习惯的改变,不再用砚台,对砚台的重视程度也大为下降。
多年来古砚的价格一直不高,近两年才有抬头之势,就连新的上等端砚歙砚的原材料也能卖出高价。
也正因为喜欢砚台的人较少,砚台保存相对容易,而且在古代也是文人必备之物,因此在古玩市场上古砚真品存世相对多些,也为收藏砚台留有了一定空间。
文房之乐乐无边文房乃文人读书写字的房间,也是精神寄托的空间,和如今我们所说的书房不是一个概念。
古人的文房可大可小,一般有钱人家的文房往往比较宽敞。
首先一个牌匾,有自己或名人题写的斋号;屋内是一张大案,文房诸具整齐摆放;旁边有小桌和一对椅子,品茶之用;然后是一个书柜,摆上几套常看的古籍;还有一个讲究的香几摆个香炉,墙上挂着古琴和名人字画,仅此而已。
讲究的文房往往显得整洁,甚至空荡,家具不能多,书籍也不多放。
至于藏书和古玩,都有专门的库房收存,不能堆放在文房之中,不然会显得粗俗肤浅。
文人可以在文房内独自焚香读书,也能给远方故友写诗寄情,或是和好友切磋琴艺,还能畅论古今针砭时弊,更有冥想思考以探究环宇之妙。
文房不仅是文人训练和展示文人技艺的场所,更是延伸文人精神的空间。
我们现在所谓的“文人”,其概念是从五代到北宋形成的,文房器具开始出现更多的艺术化器物。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文人呢?或者反过来说,文人需具备哪些条件呢?古人所谓“六艺”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不小,所谓“礼、乐、射、御、书、数”,此标准要求人们“文武双全”,还得有“经世治国”的本事。
袁氏赠保定师专图书馆重要古籍提要
文章 编号 :0 84 8 (保定师专图书馆重要古籍提要
王英智, 晓泽, 李 赵 娜
( 保定 师范专科学校 图书馆, 河北 保定 0 10 ) 7 0 0
摘 要 : 袁同礼是 中国图书馆 学家、 目录学家, 对中国近代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 究做 出了重
维普资讯
20 0 6年 1 0月
保 定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0 t2 0 c. 0 6
第 1卷 第 4 9 期
J U N LO A DN E C E 皇 O R A FB O I GT A H R
垦 垦
Vo. 9No 4 11 .
本馆藏该书为袁 氏赠书之一 , 即当时刻本 。 我馆一 向
善待 宝藏 。
学方面 , 作等身 。 文主要有《 乐大典考》 著 论 永 (94 、清代私家藏书概略》 12 ) 《 12 )《 (96 、明代私家藏
书概略》 12 ) 《 (9 7 、宋代私家 藏书概略》 12 ) (9 8 及许 多重要 的书 目索引[。9 7 , 2 18 年 其子女从美 国回乡 1 省亲 , 将家藏图书赠予保定师专 图书馆 。 袁氏赠书主要是其祖父袁廷彦 的藏书。 徐水县 志称 : 袁廷彦( , 清)字际云。 博通经史 , 文雅彬彬 , 由
数十年如一 日。 其藏书如《 古香斋渊鉴类 函》 被专家 鉴定为善本 , 而乾嘉时刻印的《 知不足斋丛 书》 当时
人, 中国著名 图书馆学家、 目录学家 。 氏, 袁 指袁 同 礼先生及其后人 。 袁先生 11 96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 , 同年 到清华 大学 图书馆工作 ,97年任 图书馆 主 11
本馆藏《 古香斋袖珍渊鉴类 函》 l函第 l , 第 册 封面左下角钤有“ 秉烛 老人藏书印” 朱印。 2 第 页钤
徐乃昌古籍丛书编纂的成就及特点
徐乃昌古籍丛书编纂的成就及特点
张敏慧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30)001
【摘要】皖籍文人徐乃昌以一己之功编纂刊刻古籍丛书9部,185种,其编纂刊刻古籍丛书具有注重影刻宋元旧本,留心清代学者研究著述,重视丛书刊刻的专门化,刊刻与编纂的统一等特点,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张敏慧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Z121.5
【相关文献】
1.《中国古籍名著经典版本鉴赏丛书》编纂出版设想 [J], 姚伯岳
2.古籍管理,以存为先:——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印行 [J], 王酉梅
3.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看目录版本学家之成就 [J], 周园
4.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的历史、成就和价值——《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总序[J], 梁扬
5.近代丛书编纂的巨擘--张元济--以古籍丛书编纂为例 [J], 袁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方之全史 国史之要删
一方之全史国史之要删作者:孙连青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年第02期关键词:天津图书馆;地方志;藏书;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任振采摘要:文章通过数据介绍了天津图书馆馆藏方志的概况、收藏方志的区域分布、各朝代方志稀见程度以及馆藏方志之特色,旨引导读者有目的的利用天津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2-0135-04收稿日期:2013-10-21作者简介:孙连青(1960-),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1概述天津图书馆前身是直隶图书馆,始建于1908年,至今百余年,经过百余年的购置、捐赠、拨交,藏古籍书多达50余万册。
藏书除了数量宏富外,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具馆藏特色的当属地方志。
地方志记载的资料上可供编纂全国历史,下可检各地沿革、建置、山川、物产、赋税、人物、风俗、语言、遗闻、佚事等,一向有地方百科全书之称。
地方志也是人们怀土爱乡,寻根情节的凭借。
中国地方志以起源早、持续时间长、数量多、类型全而享誉世界,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仅保存至今的宋至民国时期的方志就有8,264种11万卷,约占中国古籍的近十分之一。
天津图书馆素以收藏地方志而闻名,馆藏方志的收藏除了得益于建馆初期的地方绅士名家捐赠、地方调拨以及征购外,尤以1953年任振采先生捐赠的方志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最终,使馆藏方志总数达3,614种4,282部,其中方志总论36部,明版方志53部,清初顺治、康熙、雍正方志448部,清中期至清末方志2,793部,民国间方志988部,新版及影印本方志除外,涉及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任振采先生捐赠方志成为馆藏方志的精华。
2馆藏方志述略天津图书馆着意收藏方志是从任振采先生悉数将所藏方志捐献给图书馆开始。
1953年,任振采先生将花费三十余年的精力和财力收藏的全国各地历代方志2,600余种化私为公,捐赠给天津图书馆,奠定了天津图书馆方志特色的基础。
天津图书馆馆藏孤本古籍丛书提要
天津图书馆馆藏孤本古籍丛书提要天津图书馆于1986年正式开放,其馆藏孤本古籍丛书占全部馆藏量的比重较大,其中珍贵古籍超过百本。
其中最珍贵的是明代《正统道藏》、清代《贞观洞玄疏》及《洪武宝典》,以及较为稀有的《清宋史今》《宋史渊凫丛书》等。
《正统道藏》共4卷,是明朝流行的多部综合性宗教著作,主要包含五种内容:历代经史、正统祖师、师友典谱、佛道宗教闻讯、方药诸相,以及多位神仙传说。
它汇集了古今宗教学说,以及多位神仙传说之宝库,是当时佛道宗教学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价值,被专家学者视为佛家理论的摇篮,堪称珍贵的文化遗产。
《贞观洞玄疏》共2卷,是明代唐德安的著作,以心学知识为基础,对经典论点进行研究,对佛道宗教进行推敲,形成了独特的佛道宗教思想。
它以佛经为本,按既存贞观天宝宗教学说,匡正佛家一切未变以及观心认识过失,极大地发展了佛家宗教思想。
《洪武宝典》共3卷,是明代宝耀奇的著作,根据古代传统文化思想,剖析佛教的理论,建构出佛教的哲学、知识体系,对佛教术语有着详尽的解释,为佛学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
《清宋史今》共4册,是19世纪初黄宗羲的著作,全书主要内容涉及清、宋两代史学研究,归纳了贞观、太平年间古代史料,以及古代士大夫黄白、楚氏等特有文化形式,突出以史为典,力求以史观当下。
《宋史渊凫丛书》共12册,也称《正宗宋史》,由袁章苞、张伯航与刘凤莲三位渊源各著三册,收藏了宋代史料,是宋史研究资料的宝贵古籍之一。
综上所述,天津图书馆藏孤本古籍丛书十分珍贵,主要有《正统道藏》、《贞观洞玄疏》、《洪武宝典》、《清宋史今》和《宋史渊凫丛书》等,内容涉及佛教思想、历史知识、宗教文物和宋史研究资料等,它们极具文化价值,是丰富我国文化宝库的重要财富。
从艺50载向经典致敬画家徐铁志天津图书馆首展工笔画
从艺50载向经典致敬画家徐铁志天津图书馆首展工笔画“向经典致敬-徐铁志工笔画作品展”在天津图书馆展厅开幕。
“向经典致敬-徐铁志工笔画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向经典致敬-徐铁志工笔画作品展”6月22日上午在天津图书馆展厅开幕。
这是画家徐铁志从艺50载首次举办展览,展出其创作的各时期精品佳作80余幅。
展览由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学术支持,爱新觉罗画派艺术研究会主办,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天津金带福路文化传播中心、天津画店、青云轩(天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
由荣宝斋(天津)刊印的《徐铁志书画集》当日首发,爱新觉罗·毓峋先生为画集题写书名。
徐铁志于1951年生于天津市红桥区,由于受到家庭及津门文化艺术氛围的影响,自幼喜爱书画。
读小学时,便以擅长画画受到师长们的赞扬。
从一多岁开始临摹刘奎龄、徐悲鸿、胡爽庵、溥佐等名家书画作品,经常受到亲友们的支持与鼓励,自此步入学书习画之途。
他1979年入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花鸟画班学习,随即投拜到赵毅先生门下,开始随赵先生系统学习爱新觉罗画派画理技法,并通过赵先生引领,得到了溥佐教授及毓峋先生等两代名家指点,树立了传承中华书画的钢铁志向,逐渐步入书画诗文的艺术殿堂。
同时向范润华、唐云来等书法家学习文字与书法,深入参悟书画相互促进的道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美术修养和开阔艺术视野,他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教师进修班学习深造,并有幸得到溥佐、萧朗、孙庭卓、杨德树等教授的直接传授和教诲。
徐铁志与孙贵璞、刘建华、高原春、祁宜选在画展现场。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孙贵璞先生回忆说,徐铁志在天津美院就读期间,我教授他花鸟画,当时他在班上花鸟画的水平是班级的翘楚。
铁铁志尊师重道,尊老孝老,作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他从13始至今,坚持了学习和创作57年个春夏秋冬,他自学临习书法国画,后拜著名画书画家赵毅先生为师,在其恩师指引下临摹爱新觉罗·溥佐先生的花鸟画、工笔马。
天津百年计量史话
天津百年计量史话
刘锡萍;艾学璞
【期刊名称】《质量监督与消费》
【年(卷),期】2003(000)003
【总页数】3页(P13-15)
【作者】刘锡萍;艾学璞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9-092
【相关文献】
1.回眸云南新音乐创作百年流变的重要书写——评申波教授新著《云南新音乐创作百年史话》 [J], 李洋
2.百年沧桑百年风采--天津图书馆百年历史回顾天津图书馆的历史沿革(三) [J],
3.百年沧桑百年风采——天津图书馆百年历史回顾天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七) [J],
4.百年沧桑百年风采--天津图书馆百年历史回顾天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一) [J],
5.万全史话——六百年历史话万全 [J], 王君;高贵;周总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徐世昌的弟弟,徐世章1941年草书杜甫《醉时歌》立轴
徐世昌的弟弟,徐世章1941年草书杜甫《醉时歌》立轴
徐世章(1886-1954),字瑞甫,号濠园居士,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之弟。
早年留学比利时列日大学商学院,获经济管理学学士学位。
擅书法,一生致力于收集古砚、古玉、玺印、书画、碑帖等。
曾任天津工商学院、耀华中学、天和医院董事长。
他精于房产,兴办教育、医务、实业,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解放后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徐世章一生博雅好古,致力于文物收藏。
尤古砚收藏为最,天津博物馆的古砚大多是徐世章捐献之物。
钤印:世章心画、迂疏真与世相忘
题识:叔翔仁兄大雅政之。
辛巳寒食,濠园居士徐世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精品荟萃流芳千古——记天津图书馆藏徐世章捐赠古籍善本书精品荟萃流芳千古——记天津图书馆藏徐世章捐赠古籍善本书2007年第6期总第142期图书馆工作与研究TuShuGuanGongZuoYuYanJiuNO.6SerialNo.142精品荟萃流芳千古记天津图书馆藏徐世章捐赠古籍善本书白莉蓉(天津图书馆,天津300191)[摘要]天津着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于1954年将其集毕生心血收藏的珍贵文物与图书全部捐赠国家,为全民共享.本文仅就所捐赠的古籍善本书的总体情况及重点藏书作一介绍,以便人们对这部分藏书的了解和利用.[关键词]徐世章;捐献;古籍善本书[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IR~]B[文章编~]1oo5—6610{2007}06—0072—03 在天津图书馆收藏的八千余部古籍善本书中,有相当部分来自社会各界名人,学者的无私捐赠,其中较有影响的,如着名藏书家周叔锼先生捐赠的明清善本,及独具特色的各类活字印本书籍,着名藏书家任振采先生捐赠的地方志及其它地理类古籍善本等.而天津着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捐赠的以殿版书为主的明清两代精刻佳印,名人抄本等珍品图籍,亦为天津馆藏书中之佼佼者,是馆藏善本中的一个亮点.鉴于以往所见纪念徐世章先生的文章中多以介绍所藏文物为主,对图书少有披露,即使有些书作为天津馆重点藏书作过介绍,却忽略其来源,使得世人对徐氏藏书不甚了解.现就徐世章先生捐赠这批藏书的总体情况及部分重点图书作简要介绍,以飨读者.徐世章,字端甫,又字叔子,号濠园,又称濠园居士,天津人.生于1889(清光绪十五)年,卒于1954年,年六十五岁.徐世章先生早年供职于铁路交通系统,曾任交通银行副总裁,国际运输局局长及币制局总裁等,离任后寓居天津.他一生酷爱对文物的收藏和整理,藏有各类珍贵文物三千余件.其中有最为珍爱的历代古砚珍品900余件,古玉600余件,以及字画拓片,书帖及部分精品古籍.然而,在他晚年却毅然将这些集毕生心血并以重金收藏的心爱文物及全部图书无偿捐献给国家,使其化私为公,”供全社会,全民共赏”.这一难能可贵的壮举,受到当时文化部部长沈雁冰亲手签发的褒奖状和天津市政府的表彰.徐世章先生捐赠的这批藏书共84部,虽然数量不多,却独具特色,不乏精品.其中明代刻本6部,明清抄本13部,清刻本中武英殿刻书就有近4O部,拓本,砚谱,印谱等7部,其它清代刻本包括丛书以及日本刻本等也有十余部之多.在这些藏品中有多部都是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及版本价值,以及艺术代表性的精抄佳刻,甚至是海内孤帙,弥足珍贵.其中有27部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以下简称《善本书目》),为国家级善本.1明刻本l-在明刻本中,有明成化四年程宗刻本《东坡七集》,宋苏轼撰.据《善本书目》着录,此本国内共七家收藏,其中两部为名人批校本,其余四部全本,一部残帙,传本较稀.又有明万历四十二年钟人杰刻本《徐文长集》三十卷,《补遗》一卷,《四声猿》一卷,明徐渭撰,明袁宏道评点.该书为竹纸印本,金镶玉装,开本宽大,书品极佳.目录首页钤”濠园藏书”朱文长方印,并配以楠木书匣,书匣盖上镌刻徐氏手书”徐文长集,丁丑上元濠园藏”字样,字面涂以绿色,又刻有”世章”,”濠园”二方阴文木记,字面均涂以朱色.明万历十九年倪程刻本《倪云林先生诗集》六卷,附录一卷,元倪瓒撰,明蹇曦辑.有天顺四年钱溥《云林诗集前序》,卞荣《后序》,佚万历辛卯(十九年)王樨登《重刻倪云林诗集序》.卷端题”荆溪蹇曦朝阳编集,八世孙程重刻”.是书现存最早版本为明天顺四年蹇曦刻本,据《善本书目》着录,国内只上海图书馆藏两部.另台湾图书馆藏一部.此万历十九年本,国内有十一家收藏,传本亦不为多.此书有临清徐坊及徐世昌(徐世章堂兄),徐世章题识.徐世昌题识云:”梧生昔得天顺本《云林集》,是年四十初度.今年端甫又四十矣,适于厂肆得此本,梧生题诗犹在,余又为端甫题二十八字于卷首.明刻虽精本,亦有误脱字,校堪之不精也.戊辰秋九月水竹都人.”下钤”锼斋世昌”白文方印.徐世章题识亦云:”吾宗梧生与云林先生同日生,四十初度时适得是集,因以自寿诗书于简端,后遂流传于外.今年忽归于余,亦适值余四十岁,香火文字都有因缘,岂偶然耶!戊72辰冬十月十Et徐世章识.”下钤”叔子”白文方印.是书改金镶玉装,原书封面,封底仍有保留,原封底钤”毗陵汪氏则古昔斋藏书”无框墨印,下钤”徐世章濠园收藏记”朱文长方印.又有”汪防字叔明长生安乐”白方;”毗陵汪氏所藏”白方;”濠园藏书”朱方等.并配以楠木书匣,盒盖表面镌刻徐世章手书”云林诗集,濠园藏”.此外,还有明嘉靖冯天驭刻万历崇祯递修本《文献通考》,又有丛书二部,一为《秘册汇函》,明万历刻本,国内只三家藏.该书以樟木夹板析为四函,每函均贴有”涉园藏书”书签,当为徐世昌旧物.另一部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津逮秘书》.这些藏书都是明代中期以前刻本,具有一定版本价值,且传本不多,尤显珍贵.2明清抄本在为数不多的明清抄本中,却有着极为难得的名人手迹,精抄精绘之本,还有极富影响的四库遗珍.这些珍贵藏品,不但丰富了天津图书馆的馆藏,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如《斗南老人诗集》四卷,明胡奎撰,明姚绶手抄本.封面书签题”姚丹邱手录胡斗南诗,项墨林跋”,下钤”寿印”朱文椭圆印.卷末有明项元汴跋,又有徐沅,北平孙达题识.该书曾经我国着名版本目录学家赵万里先生鉴定为国家一级善本.该书为白皮纸抄写,字体古朴有致,自然流畅,墨色丰润,给人一种自然脱俗之感.正如卷末项元汴跋称其书法”当与赵松雪,张外史并驱争先”.卷首雪离居士北平孙达称此书”诗格古雅,书法亦有逸致”.徐沅题识亦称:”其书法钟,王,劲婉咸妙,所录是集,洵为钜观”.如此名家墨宝,不仅为藏家所珍爱,且被奉为神品,足见此书价值所在.《四库提要》着有明嘉靖宁王府文英馆所刊六卷本《斗南老人集》,并称:”今世所传奎集,皆出天籁阁抄本,止有四卷,前有项元汴题识,而无宁王原序.”而徐氏藏书中的这部姚绶手抄本为四卷,卷末有项元汴跋,又有项氏藏书印记,应该正是天籁阁抄本所据之底本.查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明别集类亦着有四卷本,题”旧写本,有’兔床藏印’,’堇浦校定,印”,当据姚绶本传抄之物.此书曾为诸名家藏玩,流传有绪.清代学者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不仅记载姚绶抄书之事,且记其流传情况.云:”吾乡东云逸史曾手录其稿(指胡奎《斗南老人诗集》),旧藏项氏天籁阁,继归高氏稽古堂,后为华山马思赞所藏.”正如此,该书卷首,卷末分别钤有”项元汴印”朱方;”墨林之印”白方;”项子京家珍藏”朱方;”神”,”品”朱文连珠印;”寒中马思之印”白方;”季振宜”朱方;”沧苇氏鉴定印”白方;”彝”,”尊”朱白文连珠印;”竹坨审定”白方等.继朱竹坨之后,这件稀世珍宝辗转为徐世章先生所得,并经他多年收藏之后,将其捐为国有,这实乃功德无量之举,化私为公,令人欣慰.故此书又钤有”濠园秘笈”朱文方印.徐氏藏书中,四库馆抄本就有四部,一为宋代刘敞撰《公是集》,是书久佚,清乾隆时从《永乐大典》中录出,故称永乐大典本.其上书口题”钦定四库全书”,每半页8行,行21字,白口,四周双边,朱丝栏写本.可贵之处在该书眉端仍保存着许多四库馆臣所作校签,每条字迹工整,粘贴整齐,应是当时四库全书誊清时所据之底本,校签内容为今天的四库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其余三部均为《四库全书总目》残卷,且均有不同程度的挖补,疑是因为抄写错误较多而被剔除之本.这些尚不多见的四库遗珍,不仅对人们了解和研究四库全书的纂修经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其自身也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文物了.《治河全书》又是一部集史料价值与艺术代表性于一身的着作.该书二十四卷,清张鹏翮纂辑.清白棉纸抄本,书品宽大,字体隽秀.是书乃张鹏翮于康熙二十四年任河道总督时,以”圣驾阅视河工之上谕”,”宸断治河事宜”及历任河道总督治河奏章等辑为一书.书中详细记载了我国运河,黄河,淮河三大水域的源流支派,地理位置及历年对其治理情况,对各河道的形成,流向,堤坝修筑,防汛事宜等所述尤为详细.并附彩色绘图,工致精细,精确地反映了三大河流和各支流的全貌.该书内容详实,史料性强,是研究清代治河工程的第一手资料,对今天也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月泉吟社诗》也是他所藏抄本中之精品.该书以楠木书匣装之,匣盖自右向左镌有徐氏手书”月泉吟社诗稿”及徐氏题款,内容为”宜兴方志楼主人得此旧抄本于姑苏,因其中第三十七名与余姓字相同,特以为赠,书此志感.子子孙孙永保藏之.甲子长至君彦篆牍,徐端甫”.又刻有”徐端甫”,”月泉吟社旧诗人”二方阴文木记.而”月泉吟社旧诗人”印,则是有感于得此书而刻之.此外,清代学者翁方纲撰《苏斋辑录》,书内钤有”陈介祺印”朱白文方印,”包世臣印”白方,”濠园秘籍”诸印.清抄本《西湖志纂》亦为图文并茂,抄绘精湛,现均为馆藏善本.3殿版书徐世章先生是文物收藏大家,他的眼光非常独到,其收藏理念也是非精品不收,从他所藏文物可看出,每一件都可堪称是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这种收藏风格也反映到藏书中来,清代精刻精印的”殿版书”便是其藏书中的一大特色.清代武英殿刻书向来以纸墨考究,写刻精良,装潢精美而着称,是其它官私刻书所无法比拟的,展卷即可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或许正是因为殿板书刊刻之精美,而受到徐世章先生的青睐.在徐氏藏书中殿版书几占一半.其中康熙间刻本有《孝经衍义》,《钦定词谱》,《钦定曲谱》,《御选唐诗》,《康熙万寿盛典初集》,《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御选全唐诗录》等.由扬州诗局承刻的所谓”康版”《全唐诗》,《御定历代赋汇》,《佩文斋书凰谱》,《佩文斋广群芳谱》,《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历代诗余》,《佩文斋咏物诗选》等.雍正间刻本有《御制历律渊源》,《骈字类编》.乾隆刻本则有《二十四史》,《钦定协纪辩方书》,《御选唐宋诗文醇》,《皇清文颖》,《八旗通志》,《南巡盛典》,《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还有嘉庆元年刻《千叟宴诗》,十九年刻《钦定全唐文》等.73这些藏书中多为武英殿刻书之代表作.如康熙五十四至五十五年刊刻的《万寿盛典初集》和乾隆三十六年刻《南巡盛典》,书内都有相当篇幅的版画插图,这些插图多出自名手绘刻《万,寿盛典初集》一书中就有版画148幅,每幅之间内容相连,展卷既是一幅描绘康熙六十大寿的贺寿长卷,所刻人物,场景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康熙五十四年刻《钦定词谱》,《钦定曲谱》,乾隆间刻《御选唐宋诗文醇》,又是套版印刷的代表作.《御选唐宋诗文醇》为朱,墨,蓝,黄四色套印,楷体精刻,色彩纯正,开化纸印,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反映武英殿刻书又一特色的聚珍版印本,在徐氏藏书中亦有收藏,如深得世人珍视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乾隆五十七年印《八旬万寿盛典》,嘉庆元年印《干叟宴诗》均为木活字印书之精品.而被世人称作”康版”的扬州诗局承刻的《全唐诗》等书,则以欧,赵体写刻上版,字体娟秀,加之选用洁白如玉的上等开化纸,精写精刻,墨色如漆,真可谓纸白字莹,令人爱不释手.书之精美,加之徐世章先生对藏书爱护有佳,不仅制作木匣以储之,并内装樟木夹板,开箱既可被浓郁的墨香,书香所陶醉.4拓片,砚谱,印谱及其他徐世章先生酷爱金石文物,因此在他的藏书中与之相关的拓片,砚谱,印谱等自然会有所涉及,如《河间纪文达公砚谱》,《顾砚补正石鼓文》,《宝蕴模彝器铭文》,《遥盒秦漠印送》等,这些极有价值的资料,为文物界所重视.《河间纪文达公砚谱》原拓本,一册一匣,经折装,封皮书签题”纪相国百研斋搦本”,”两搦本六种附盒盖十种,甲寅秋装,濮又栩珍藏”.首页左侧题”纪岚翁百砚斋搦本九十六方”,下钤”铁梅山馆”白方.卷末濮森识语”咸丰四年岁在甲寅秋八月十有六日装裱于厂肆栩萧棵荤盒,音苣荤生濮森越谶,共一百零五蕖.”下钤”模森”肖形白文印,”又栩”朱方,”耕石轩”朱方.纪晓岚一生喜藏砚,评砚,且亲手铭识.该砚谱乃其晚年消遣所作,书中所收藏砚形制各异,每砚均有纪氏所题砚铭,内容多为对藏砚之石料,价值等方面的品评,及收藏趣事,题诗等.如”此黄昆谱先生旧砚,温润缜密,宛然宋石,惟形制不类宋人作,当是元明间物也.嘉庆甲子四月晓岚记.时年八十有一.”又”青州红丝砚今久绝矣,惟淄石之佳,此颇似端溪.然新石皆粗材,旧石佳者亦罕.冶亭巡抚山东为余购得砚璞一,砚砖二,皆故家所蓄百年以外之物,此其一也.”又有记修《四库全书》事者:”检校牙签十万余,濡毫滴渴玉蟾蜍.汗青头白休相笑,曾读人间未见书.晓岚自题.”还有记载与同好为争砚而嬉戏之铭,等等.由此可见纪晓岚之博学雅趣,更可窥视他与友朋之间的往来,以及他诙谐风趣的性格.该书亦配楠木书匣,匣盖自右向左镌有”一研移”朱色阴文印,”河间纪文达公砚谱”,又”丙子春余得于北平,此谱较严范孙先生影印者为多,故足宝贵.”下镌”徐世章印”朱色阴文印记.此本乃世间孤帙,弥足珍贵.此外,还有一部鲜为人知的《宝蕴楼彝器铭文》,该书四大册,经折装,装帧考究,两册为一夹,上下为楠木夹板,夹板四周镶红木边框,上板正中镶长方形红木条,上镌刻书名,庄重而大气.册内所镶均为清官内散遗之珍贵彝器拓片,内容包括”钟”,”鼎”,”鬲”,”簋”,”彝”,”壶”,”舟”等.每件器物最后一纸拓片均钤有”希丁手拓”或”希丁拓”朱文小方印.据徐世章先生女儿徐绪玲女士介绍,清末溥仪下台后,宫内许多文物流于民间,正是这个时候,徐氏通过溥仪的弟弟及有关人士,买到宫内散出的大批文物,而《宝蕴楼彝器铭文》原件就是其中一部分.“宝蕴楼”即清朝热河行宫内藏宝之处所.徐世章先生在得到这批文物后,便陆续将其整理成系列,准备制成拓片.为此特意从北京请来艺林高手,也可以说是民国时期中国第一拓手周希丁先生及助手傅大卣先生,住在徐家长达七八年之久.为使这些珍贵的文物以拓片的形式保存下来,徐世章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与周希丁先生切磋探讨,力求将每件精品文物都细致入微地制成拓片,足见其良苦用心.而周希丁先生的拓功技艺高超,独具匠心,所制拓片不仅立体感强,且无论多么细小的纹路都能惟妙惟肖地显现出来,给人以尽善尽美的享受.徐世章先生的这一明智之举,不仅使这些珍贵文物以另外一种形式保存下来,同时为金石学研究者提供了极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据知,清华大学图书馆也藏有周希丁先生所拓的部分彝器拓片,极为珍贵.在徐氏藏书中,丛书的比例也不为少.明版书中的《秘册汇函》,《津逮秘书》;清版书中有名播海内外的《武英殿聚珍版书》,该书据《善本书目》着录,国内只有九家收藏,全帙只有八部,极为珍贵.此外清嘉庆十年琴川张氏照旷阁刻本清张海鹏编《学津讨源》,国内也只藏有十一部,其中二部为残帙.清嘉庆十三至十六年清张海鹏刻本《墨海金壶》,国内只四家收藏,传本亦稀.还有清钱熙祚撰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守山阁丛书》,《珠丛别录》.这些丛书不仅多为流传较少者,且保存完好,首尾齐全,是十分难得的.此外还藏有部分清末刻本及日本刻本等,其中《本草图谱》九十三卷,(日)岩崎常正编撰,日本大正十年(1926)刻彩色套印本,包背装.该图谱绘制精细,工笔画风,每图附释文,可谓图文并茂,是研究中医药学的重要着作,国内也少有流传.综上所述,徐世章先生捐赠的这批藏书,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版本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艺术价值.虽然数量不多,却精品荟萃.徐世章先生的藏书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境界,这或许就是一个文物收藏大家藏书之初衷吧![参考文献][1]徐绪玲.回忆先父徐世章先生二三事[J].天津文史资料.1996,(72).[2]翁连溪.清代内府刻书图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8.74[作者简介]白莉蓉(1955.5一),女,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专科毕业,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