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合集下载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界的力量引发的灾害性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干旱、风暴等。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东亚季风区,地理环境复杂,因此自然灾害频繁且多样。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自然灾害展开讨论。

一、地震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发的地球上最剧烈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汇带,地震活动频繁。

1999年的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和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都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伤痛。

地震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基础设施的破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洪水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然而,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洪水的侵袭。

每年夏季,中国的南方地区常常发生洪灾,导致大量农田和城市被淹。

特别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常常受到洪水的威胁。

洪水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农田、城市设施和交通网络,给农民和居民带来严重影响。

三、干旱干旱是中国面临的另一种自然灾害。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地势复杂,气象条件多变,许多地区经常出现长时间的干旱现象。

特别是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带,干旱常常造成水源匮乏,农作物减产,甚至生态系统退化。

干旱还会导致水资源紧张,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四、风暴风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龙卷风和暴风雨等。

中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往往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每年夏季和秋季,南部沿海地区都可能遭受台风的袭击,给当地居民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在北方地区,龙卷风也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会引发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面对这些自然灾害的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高度重视灾害防范和抗灾救灾工作。

政府加强了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了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了人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总的来说,中国面临着多样化的自然灾害威胁,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和风暴。

这些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将继续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自然灾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自然灾害

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原因???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 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所以容易发生干旱。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 洪涝
洪涝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我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降雨,故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易发洪涝灾害。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
1.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 滑坡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同一时间,很多地区发生自然灾害, 同一地区,会发生多种自然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也是 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 干旱
地震
台风
寒潮
1.常见的自然灾害
认识自然灾害的概念
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 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 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 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3.防灾减灾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 的山坡上跑。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 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 小空间的墙角。
气象 灾害
常见的自然灾害

地质

灾害
灾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防灾减灾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地震 泥石流 滑坡
随堂检测
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 水多暴雨。所以,这些地区易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奢壹原二景dl;-爱i—■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87O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l一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问,我国共发生大水灾l6o0多次,大旱灾也有l6o0多次.l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就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樵,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据了解,黄土丘陵地区的灾害性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总面积约l5O万平方千米,且水土流失面积和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O多亿元.另据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涉及到我国l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另外,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其来势汹涌.目前,石漠化总面积已达28万平方千米,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有l3万平方千米,广西8.9万平方千米,云南6.1万平方千米,由于喀斯特地区表层泥土很薄,流失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再生(据专家对喀斯特地区岩石的分析.岩石风化成l厘米土层,约1.2—3.2万年时间).因此,它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李桦3.生物灾害我国每年遭受各种病虫灾害面积达l700多万公顷.恶性杂草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境内有24万平方千米,每年经济损失2.8亿元.比如,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现正以每年3O千米的速度向内地推进,而且它的种子随风飘扬,所经之途,楼顶,路旁,桥梁等,它都可扎根,安家落户,繁衍;同时,它的适应环境能力很强,2至3年就能成为本地优势种,现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再如”水葫芦”,当时我国从中美洲引进,是为了作为动物饲料,但现已在江浙—带形成生态灾害,使河湖发生富营养化,阻塞河道等, 当地政府部门为其大伤脑筋,每年花巨资打捞.我国的生物灾害除上述外,还包括蝗虫灾害,鼠害等,如1979年一1931年新疆蝗虫发生面积在200万公顷左右,森林病虫害平均每年达lO00万公顷.草原鼠害发生面积约l3O万公顷.就全国来说,每年因虫,鼠,杂草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lO—l5亿元,粮食损失约5O亿千克.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藏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l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目前已查明我国共发育有较大型的泥石流2000多处,崩塌3O00多处,滑坡2O00多处,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6个县的上万个村庄,l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O00多千米铁路线受到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1.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因降水条件而产生的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旱灾是以大范围面状出现的,涝灾则多集中于平原河谷,以面状或带状分布.暴雨灾害则以东南沿海及川西山地等地区最为严重,而且以带状或集群分布为主.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2.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区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灾害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它也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土壤盐碱化则以片状或斑状分布于西北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河套平原,东北西部及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辽,粤,冀,闽等近岸,近海海域,其中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又是赤潮多发区.3.生物灾害在全圈._.追存在不同地区内,害虫,鼠,杂草等的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其空问分布特征则多以面状或斑状分布为主.例如蝗虫的发生与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分布区为大兴安岭北段,晋北山地,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及新疆地区.4.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区,板块麓合残附近以及地质构造带上地震有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西北及川西地震带;滑坡泥石流灾害则在山地及切割高原呈集聚分布,其发生亦与气候及地貌条件密切相关,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滑坡泥石流多发重发区,华中及黄土高原地区为次多次重发区.▲作者单位:安徽无为县开城中学(233366)理轰百2003年第5期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2

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2
新课导入
看到以上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新课讲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洪涝、台风、干旱、寒潮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
1、气象灾害
• 干旱 • 洪涝 • 台风 • 寒潮 • ……
广西河池因干旱 “死”去的梯田
黄果树瀑布在长 期干旱的侵袭下, 失去了往日的雄 风,只剩下狭窄 的细流。
洪涝灾害
随堂演练
1.关于我国的自然灾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 B.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南部沿海是寒潮重灾区 C.塔里木盆地是旱灾严重多发地区 D.山东是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
2.下列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大量燃烧植物秸秆 B.提倡私家车出行 C.尽量使用煤炉生火做饭 D.倡导低碳生活
泥石流
看一看 我国特大自然灾害损失一瞥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 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死亡6.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 2010年8月,舟曲特大泥石流,县城主要街道被掩埋。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百年一遇特大旱灾,1000万亩粮田绝收。 ……
连续性的暴雨 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都可能形成洪涝。
为什么我国东南地区经常发生洪涝 灾害?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南 地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 在夏季,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特别 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汇聚了多条支 流,水量较大,而且在中下游地势 低平处流速缓慢,多曲流、易淤塞, 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台风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台风灾害。 台风带来的影响: 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 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台风云图 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 性天气。所谓寒潮,就是北 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 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 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

高一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

高一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

高一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1.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林业火灾C.农业灾害D.洪涝、干旱【答案】D【解析】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干旱。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A.干旱和泥石流B.台风与干旱C.洪涝与干旱D.台风与寒潮【答案】C【解析】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

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分布。

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材料一:下图为中国泥石流、地震带、火山分布图。

材料二:2008年9月22至27日,四川省先后有12个市38个县(市)遭受暴雨袭击,其中9个县(市)出现大暴雨;峨眉山市日最大降水量达159.8毫米;北川县连续5天出现暴雨。

地震灾区泥石流频发,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部分地方道路中断,对灾区的恢复重建十分不利。

(1)据材料一说出我中泥石流的集中分布地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川县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为减轻川、滇山地的泥石流对当地的危害,列举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1)西南地区(2)(2)降水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地震导致岩石破碎,土层松动。

(4)(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小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6)【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灾害。

(1)我国泥石流最集中的地区西南地区。

(2)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大量碎屑物、地形、降水等方面分析。

(3)对地质灾害的治理防御措施一般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考虑。

4.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是说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于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洪涝。

中考复习一轮 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考复习一轮 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灾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 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② 旱涝灾害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
③ 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涝北旱”
④ 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旱北涝”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7.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是造成甲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的自然原 因 B. 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乙地区春季缺水 C.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预防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 D. 为减少损失,可以将甲、乙两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地区
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 (1) 寒潮:发生在冬半年,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南部、海 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引起急剧降温、霜冻、大 风、雨雪等天气。 (2) 梅雨:发生在夏初的江淮地区,多阴雨连绵天气,影响区域 内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3) 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会造成财产损失, 同时能缓解旱情。
考点 防灾减灾
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1)~(2)题。
(1) 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B )
① 分布广
② 频繁发生
③ 集中在夏、秋季 ④ 种类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自然灾害与频发地区的对应,正确的是( A )
A. 干旱、暴雨和洪涝—华北地区
B. 滑坡、泥石流—东北地区
40.8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以下是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1.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主要
分布在五个主要地震带,包括青藏高原地震带、欧亚大陆
边缘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东北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
东部和南部地区较为严重。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长江流
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3.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
建、台湾、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高风险的地区包括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东部沿海。

4.干旱灾害: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
蒙古、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匀,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干旱问题日益突出。

5.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山
地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和广西等地。

陡峭的山地和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6.山火灾害:山火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和山地。

内蒙古、东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
林和草原是山火的高发地区。

7.沙尘暴灾害: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风力较大,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自然灾害的大致分布范围,具体的灾害发生还会受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时需考虑具体的地方条件和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有七大类。

,、气象灾害</p>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p>(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p>(2)雨涝:内涝、渍水;</p>(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p>(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p>(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p>(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p>(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p>(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p>(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p>(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p>(11)雪害:暴风雪、积雪;</p>(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p>(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p>(14)龙卷风:局部毁坏性灾害;</p>(15)雷电:雷击伤亡;</p>(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p>(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p>(19)酸雨:作物等受害。

</p>,、海洋灾害</p>海洋灾害主要有如下种类:</p>(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p>(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 </p>(4)海水;</p>(5)赤潮;</p>(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p>(7)厄尔尼诺的危害。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

三)地震逃生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 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 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 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 能从室内跑出去。 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 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 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 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 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 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 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 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 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 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 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造成经济损失40多ຫໍສະໝຸດ 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 水困难2003年
2000年
干旱面积大,达4054万公顷,受灾面积6.09 亿亩,成灾面积4.02亿亩。建国以来可能是最 为严重的干旱。
四、地震
一)成因分析 目前世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学说,即地震是 由于不同的板块运动、相互碰撞而成。 二)我国建国以来的几次大地震
二、洪灾
类型、成因与分布
按照洪灾成因,中国的洪灾可分为暴雨洪灾、冰凌融雪洪灾、 风暴潮灾害、溃坝洪灾、山洪泥石流灾害。 1. 暴雨洪灾 洪灾指由暴雨洪水造成灾害。中国自然地理气候复杂,降雨在 时间、地区分布上不均衡,是多暴雨的国家。暴雨洪灾分布范围较 广,北起松花江流域,沿燕山、阴山经河套、关中、四川到两广一 线的东南地区,都曾出现过暴雨洪水灾害,是中国的主要洪灾之一。 2. 冰凌融雪洪灾 冰凌融雪洪灾指由冰凌融雪洪水造成灾害。冰凌洪水又称凌汛, 是由于气温下降时河水结冰封冻和气温回升后解冻开河时冰凌阻塞 河槽而形成的洪水。冰凌洪水多发生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流 (河段),在我国就是发生在从南向北流的河流(河段),如黄河 河套地区河段、下游河段,松花江和黑龙江部分河段。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2、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3、大风灾害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4、热带气旋灾害:热带气旋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

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广,具有很强的破坏力,是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家之一。

5、冰雹灾害:冰雹是从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冰块或冰球。

据冰雹大小及其破坏程度,还分为轻雹害、中雹害和重雹害三级。

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6、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7、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二、常见几种情况的自救方法1、烫伤后,应在第一时间用冰矿泉水或清水冲伤口10分钟以上。

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如伤口严重,不可使用烫伤药膏或油剂,不可刺穿水疱。

2、眼睛被化学物品灼伤后,应把整个面部泡在清水里,连续做睁眼和闭眼的动作。

冲洗后,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3、地铁或城铁发生事故时,不要擅自扒门,以防触电。

即使全部停电,列车上还有可维持45分钟至1小时的应急通风,不必担心缺氧问题。

4、人被宠物抓伤、咬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并涂擦75%的酒精,然后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

5、如果衣服着火,立即躺下并用手遮住脸部,身体不断滚动以扑灭火焰——遮住脸部可预防脸部被烧伤,制止热气和烟雾进入肺部。

油锅起火,要迅速关上煤气,并将锅盖平推到锅上,或将大量生菜倒在火上灭火。

6、微波炉工作时,人应当离开炉体1米以上,防止微波辐射伤人。

电器起火时,要先断电,再用湿棉被、湿衣服把火压灭。

电视机、电脑起火时,要从侧面靠近灭火,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雷雨天气,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切忌洗澡。

7、发生地震时,如果在家中,应躲在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用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并保持低姿。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大领土面积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
样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
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自然灾害类型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包括洪涝灾害、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矿山灾害、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其中,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一度汛期
时常常会引发严重的水灾;地震灾害也是我国的一大灾害,尤其是
在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比较常见;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等自然
灾害,也给我国南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矿山灾害也是一种比
较特殊的自然灾害,常常会造成矿难;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灾害则
与我国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来减
轻或避免灾害造成的影响。

对于洪涝灾害,我们可以采取生态防洪、人工防洪、水库蓄洪、河道整治等办法来控制洪涝灾害的发生;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可以
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加强房屋抗震能力等措施来保护人们生命和财
产安全;对于气象灾害,我们可以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调整农业生
产结构等措施来减轻灾害造成的影响;对于矿山灾害,我们可以加
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矿山安全设施等措施来预防矿难;对于水土
流失、荒漠化等灾害,我们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变人们的不
良生态行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来维护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福祉。

综上所述,我国的自然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加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后抢险救援等方面的建设,来更好地应
对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点总结自封建社会以来,中国经历了无数次自然灾害的洗礼。

从古代的大水灾到现代的地震、台风等各类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伤害,中国不断加强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知识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一、地震灾害地震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的发生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双重打击。

因此,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1. 预防措施:建筑结构加固、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培训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演练等都是减轻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迅速找到避震的地方,如桌子下、门框旁边、墙角等,保护头部。

避免站在窗户、大型家具附近,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二、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常常造成广泛的灾害和财产损失。

为了尽量减少洪灾损失,个人和社区都应当具备防洪知识。

1. 预防措施:防止排污管道堵塞、保护水源环境、建设堤坝防洪工程等是减少洪水影响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暴雨引发洪水时,人们应迅速撤离低洼地带,尽量避免足部接触污水。

避免涉水行走和使用电器设备,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三、台风灾害台风是夏至至秋至期间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狂风暴雨给中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1. 预防措施:建立台风监测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受影响地区,安排居民撤离或避难等是减少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当台风来袭时,人们应迅速闭紧门窗,避免外物飞入室内。

避免在台风中乘坐船只或外出等,以确保人身安全。

四、干旱灾害干旱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1. 预防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农业等是缓解干旱灾害的重要措施。

2. 应对措施:在干旱期间,人们应合理安排用水,减少浪费。

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作物和灌溉方式也是重要的应对措施。

2024年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2024年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生物灾害。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鼠害达1400余种,每年损失粮食约5000万吨,棉花100多万吨;草原和森林病虫鼠害每年发生面积分别超过2000万公顷和800万公顷。
森林和草原火灾。1950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6万余次,受灾面积近百万公顷。受火灾威胁的`草原2亿多公顷,其中火灾发生频繁的近1亿公顷。
台风带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 15 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 80 %是台风造成的)、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很多洪涝灾害都是由于台风登陆,深人内陆移速减慢、停滞、低压维持不消带来特大暴雨而造成的。
3 、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一般分为构造地震(占 95 %)、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与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生过 6 级以上地震。
(4)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避免雷击灾害——远离天线、电线杆、避雷针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次高,危害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地理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上。

中国位于世界地震活动带上,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

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发生地震500多次,其中破坏性地震约20次。

1.典型案例: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汶川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四川盆地的变形。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都有洪水发生,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

洪水的主要来源有暴雨、融雪、冰凌等。

1.典型案例:1998年长江洪水1998年夏,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造成4000多人死亡,数百万人口受灾。

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加上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江岸决堤。

三、干旱干旱是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尤其在北方地区。

干旱的原因主要有降水不足、气温升高、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1.典型案例:2011年北方大旱2011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涉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

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四、台风台风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每年平均有6-8个台风登陆。

台风过境时,带来强风、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1.典型案例:2013年台风“海燕”2013年10月,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造成超过60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随后,“海燕”转向中国海南岛,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严重损失。

生活知识_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生活知识_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

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来势凶猛,而且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相随,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坏性极大,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泥石流预防措施: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

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应急要点: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

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找寻宿营棚。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应对滑坡、泥石流的措施1.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而引起的江河决堤、山洪暴发、内涝积水不退、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

我国每年的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华南地区和松花江流域是主要受灾区。

解放后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91年夏发生在江淮地区和太湖流域的大面积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85亿元。

1975年8月5~7日河南驻马店地区3天降雨量达1605毫米,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溃坝,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千米,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

(2)干旱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

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

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

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

自然灾害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自然灾害的基础知识,包括灾害的分类、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如何应对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灾害的分类根据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可以将自然灾害分为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干旱等多种类型。

1. 地震: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释放能量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引起地面震动、地裂、滑坡、地面液化等灾害。

地震的强度可以用里氏地震等级来衡量,主要分为微震、轻微震、中度震、强震、剧烈震等级。

2. 洪水:洪水是指由于大雨、融雪或河流堤坝决口等因素,造成河流或积水区水位上涨,超过警戒水位,进而引发的大面积泛滥。

洪水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淹没和冲毁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特点。

台风通常形成在热带海洋上,会沿着一定路径移动,并在登陆后带来剧烈风雨。

台风造成的破坏主要包括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

4. 暴雨: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降下的大量降水,通常会引发洪涝灾害。

暴雨会导致降水量超过排水能力,造成水浸、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交通、农田和建筑物等造成威胁。

5. 干旱:干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持续缺水现象。

干旱通常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牲畜死亡等问题,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二、常见的自然灾害1. 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

- 地震:中国位于特大地震带的边缘,经常发生地震活动。

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洪水:中国的河流众多,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洪水灾害时有发生。

例如,1998年的长江洪水给中国南方地区带来了重大灾害。

- 台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袭击。

例如,2019年的超强台风“利奇马”给浙江、上海等地造成了严重影响。

- 干旱:中国的西北地区常年缺水,在干旱期间常常出现干旱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