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获奖公开课知识讲解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答谢中书书》全文。
分析并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了解作者谢灵运的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意。
学会通过文言文翻译,理解古文表达的精妙。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之美,提升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答谢中书书》全文的学习与理解。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分析和掌握。
谢灵运的背景及其文学成就的了解。
2.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的理解。
文中山水意境的深入体会。
作者情感态度的准确把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文句为例,讲解文言文的特点。
运用比较法,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其特色。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相关资料,如谢灵运的生平介绍、古代山水诗选读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谢灵运的背景和文学成就,引起学生对《答谢中书书》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山水诗有什么印象?谢灵运的诗歌有何特点?4.2 文本学习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逐句讲解,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讨论文中的意象和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3 案例分析以具体文句为例,讲解文言文的特点,如省略句、倒装句等。
分析文中山水意境的描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对《答谢中书书》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背诵《答谢中书书》全文。
5.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5.3 收集有关谢灵运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其文学风格。
部编初中语文试讲稿八上11《答谢中书书》说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初中语文试讲稿八上11《答谢中书书》说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初中语文试讲稿八上《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标题导入老师:"山水之美,自古濡染文人笔墨。
当面对壮美的山川景色时,历经时光沉淀,已经成为无数文人雅士倾心感怀的题材。
他们或描绘山水之雄奇,或沉浸于山水之间,表达心灵深处的豁达和憧憬。
就如同杜甫在《望岳》中写道:“愿闻此事天下无”,展现了诗人毫不畏惧困境,敢于攀登,俯瞰世界的雄心壮志。
而南朝梁陶弘景以灵动的笔墨,绘就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卷。
今天,我们将一同踏入《答谢中书书》,感受这首如山水般流动的诗篇。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题目《答谢中书书》。
1.在阅读这个题目时,应当如何停顿呢?答/谢中书/书2.对于这个题目,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理解方式呢?答是回复谢中书的意思;谢中书是特定的人名;书即书信,是一种实用性的文体;这是一封回应给谢中书的书信。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这篇《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通过怎样的文字描写表达了山水之美呢?学生1:他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五彩斑斓的石壁,还有四季常绿的青林和翠竹。
老师:你的回答较为全面,涵盖了文章中多个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文中描写手法的理解。
老师:在陶弘景的描述中,有哪些词语或句子突出展现了奇特之处呢?学生2:他用“高峰入云”形容山峰直插云霄,感觉很壮观,好像山峰有生命一样。
老师:你的回答突出了“高峰入云"这个词组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景物生动性的认识。
老师:在文中提到的“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两句,描绘了山川的怎样的状态?学生3:夕日欲颓应该是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山川进入了一个即将结束的状态。
老师:你的理解了“夕日欲颓"表达了一天即将结束,山川进入安静状态。
老师:陶弘景在描写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给大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学生4:他用了比喻,比如“高峰入云”,让人感觉山峰像是直插云霄的巨人。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2
《答谢中书书》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山际”、“云aps”、“chān shāng mòxiāng”、“chuān guòshāng xiāng”等。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通假字的认读与理解。
(2)课文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意境。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情感。
4. 实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作者谢灵运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僻字和通假字的认读。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讲解与示范:(1)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通假字。
(2)示范朗读,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意境和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朗读感悟:(1)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闭眼冥想,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景色。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答谢中书书的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标题:答谢中书书的教案导言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曾得到过许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然而,有一位老师的教学和教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中书书老师。
他的教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设计独特,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向中书书老师表达我的答谢之情,并分享他的教案对我学习的影响。
正文一、中书书老师的教案概述中书书老师是我大三时的英语教师,他对教学的认真和敬业让我非常钦佩。
每次上课,他都会准备详细的教案,为我们提供清晰的学习路线和目标。
他的教案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评价方式等。
二、教案的内容分析中书书老师的教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英语水平。
以下是他教案的主要特点:1. 清晰的学习目标:每个教案都明确列出了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书书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游戏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他还注重运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和视频,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
3. 详细的教学步骤:每个教案都有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知识、梳理旧知识、互动讨论等。
这些步骤的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
通过有序的教学步骤,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系统和完整。
4. 合理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学过程的评价,中书书老师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评估任务,如小组讨论、口语表达等。
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三、教案对我学习的影响中书书老师的教案对我学习英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通过他的教案,我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并从中得到明确的指导。
其次,教案中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让我在课堂上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
此外,教案强调互动和合作学习,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4、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5、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 指观赏
二、本文运用了什么构造?运用了什么写法来体现山川之美?
总—分—总的构造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三、文中哪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山水景物的赞叹?
实是欲界之仙都。
四、课后任务:纯熟背诵全文。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 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 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 隽雅,像诗普通优美动人。体现作 者亲近自然的喜悦。
文言字词我不怕, 互助学习你我他
预习的时候,有某些 字词查过字典都弄不懂 吗?提出来,让咱们帮
你解决!
一、初读,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都
消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tu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坠落 实是欲界之仙都。 潜游在水中的鱼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回复 谢征,作者的朋
信
友。中书,是
谢征的官职。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 叫“尺牍”或曰“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 陈情。
书
教学目的
• 1、朗诵,品味语言之美。
• 2、研读,品味意境之美。
•
理解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 3、探究,体会作者沉迷山水之怡然自 得。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陶弘景
• 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丹 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齐、梁时 期思想家、医学家。
隐居茅山。梁武帝遇
有国家大事,常去山 中咨询他的意见,时 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介绍
答谢中书书教案一等奖公开课
模拟对话
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进行模拟对话,深 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 内心世界。
创意写作与分享
创意写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 《答谢中书书》为蓝本, 创作一篇现代版的感谢信 或回信。
分享点评
学生完成作品后,在班上 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和老 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佳作欣赏
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 示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写 作兴趣和自信心。
位。
0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派
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派,如玄言诗派、山水诗派等,分析《答
谢中书书》所属的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03
《答谢中书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阐述《答谢中书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后世文学创
作的影响。
04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小组讨论与交流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围绕《答谢中书书》的主题、 情感、文学手法等进行深入讨论 。
02
阐述书信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答谢中书书》
作为书信文体的代表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山水诗画的艺术成就
03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诗画的艺术成就,以及《答谢中书书
》所展现的山水之美与诗画意境。
作者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陶弘景的生平与思想
简要介绍陶弘景的生平事迹、主要思 想及成就,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作 品。
自主创作与展示平台
文学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仿写、续写、改编等,提高学生的文 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朗诵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朗诵表演,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学习成果展示
定期举办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创作作 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初中语文11《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1《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音韵美并背诵。
2.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3.合作学习,分析景物特点、写景方法及蕴含于景中的情感。
4.研读文章,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景物特点、写景方法及蕴含于景中的情感。
难点: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一、新课导入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好河山,曾引起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也留下了大量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同去感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
二、知识简介(一)理解课题这个题目如何理解,又如何停顿呢?《答谢中书书》1.答:回复,答复。
2.第一个“书”与谢中相连,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3.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一种实用型文体。
(二)作家简介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茅山。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三)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谢征的一封回信,赞颂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历代写景名作。
三、朗读课文,感受音韵之美(一)预习检测:1.你能读准下面的字吗?颓tuí能与yù其奇2.你能准确的把握短文的朗读节奏吗?本文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四字句,两字一顿,最后两句,该怎么读呢?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上课资料)优质课一等奖上课课件
作业:
1、熟读成诵 2、选择其中的一句或几句写景 文字,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连缀成文。
高峰如云 ,清流见底 。
行到
,坐看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猿鸟皆鸣,沉鳞俱跃。
奇丽的 景色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南北朝时期,国家政 局动荡,社会黑暗,矛 盾尖锐,不少文人选择 遁迹山林,陶弘景也是 其中一员。
可是“国家每有吉 凶征讨之事,无不前以 咨询,月中常有数信, 时人谓之‘山中宰 相’。”
以谢中书的身份给陶弘 景的《答谢中书书》写一封 回信,文言文中书书
书信
陶弘景
文中那句话直接诉说了陶弘景对 山川之美的“情语”? 神仙居住于其
中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欲界之仙都。
实——是欲界之仙都 —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1 答谢中书书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字词的梳理。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并能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的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布局的匠心所在。
难点: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我们曾随着郦道元一起畅游三峡,领略了它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无数神奇如画的风光让人心动神摇。
今天我们再学习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共同欣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品味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四、知识链接1.作者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南京)人。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
武帝礼聘不出,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2.写作背景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五、积累词语1.重点字阙处(què) 素湍(tuān) 属引(zhǔ) 襄陵(xiāng)绝谳(yǎn) 沿溯(sù) 曦月(xī) 涧肃(jiàn) 飞漱( shiù)2.重点词语一词多义:欲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学生相互帮助解答。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点句子。
(3)了解作者谢灵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对比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领略古人高尚的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知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理解。
3. 课文的翻译和重点句子的解释。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2. 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谢灵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解答课文中的疑问,深入解读课文。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并解释重点句子。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领略作者的高尚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答谢中书书》。
2. 整理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制作学习卡片。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美好和追求真理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检验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熟悉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引导: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答谢中书书》获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
(2) 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文章内容。
(3)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答谢中书书》。
(2) 学会对比分析,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答谢中书书》。
(2) 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翻译并解释文章内容。
2. 教学难点:(1)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学会对比分析,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3. 对比分析法: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4.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自然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谢灵运其人及其文学成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答谢中书书》,遇到生僻词语和句式做好笔记。
3.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遇到的生僻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翻译并解释文章内容。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对比分析:将《答谢中书书》与其他山水田园诗进行对比,体会其独特魅力。
3. 讲解分析: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示自然山水画面,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
2024版《答谢中书书》公开课课件
尽管现代通讯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书信,但书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情感表达方式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书信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 底蕴,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5 互动环节与课堂 实践
学生朗读表演
学生自愿报名,选择文中一段进行朗读表演。 表演前,学生需对所选段落进行理解和分析,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和语音语调。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信 中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文学手法赏析 文章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俯仰 结合、白描、以动衬静等,使山川景物形象鲜明,栩栩如 生。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作者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 热爱和向往,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意境。
该文以描写自然景物 为主,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作者及时代背景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 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
他生于江东名门,自幼聪慧好学, 博览群书,尤爱读道家典籍。
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 追求隐逸生活,陶弘景便是其中
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学价值与影响
01
02
03
04
需要在今后的Biblioteka 习中多加注意和练习。延伸阅读及研究方向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
文学手法深入研究
可以阅读更多古代书信体散文,如《与朱元 思书》、《与顾章书》等,感受古代文人的 情感交流和文学风采。
可以对本文中涉及的文学手法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其在古代文学中的运用和发展。
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了解
自然山水与文学关系探讨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024版答谢中书书优秀公开课ppt课件pptx
教学内容
详细阐述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基本笔法、结构章法、创作实践等 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
介绍公开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 讲解示范、临摹练习、创作指导等, 以确保学员能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6
02
中书书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2024/1/26
7
中书书的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书书是中国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 主要用于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具 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图。
中书书创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01 Nhomakorabea02
03
04
收集相关史料
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收 集相关的史料和文献。
2024/1/26
整理素材
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筛 选和整理,以便更好地运用在
创作中。
注重细节
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节描 述,增强中书书的真实感和可
信度。
挖掘内涵
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 的内涵和意义,提升中书书的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员 掌握了答谢中书书的写 作技巧和方法
24
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答 谢中书书的精髓应用到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学员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了多位学员的优秀作品,体 现了他们对答谢中书书的深刻理
解和创意表达
通过互评和师评,帮助学员发现 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升写作水
平
鼓励学员之间相互学习、交流,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合作精神
心价值观。
道德伦理
中书书注重道德伦理的阐述和宣 扬,强调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 任,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具有
重要作用。
审美追求
中书书在艺术形式上的追求,体 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观念, 追求自然、和谐、简约、含蓄的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获奖课件
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觉地理形胜之美,在 对美旳描述之中体现其中旳适己之意。想想此文 体现了作者怎样旳感情?
体现了作者对秀美山川旳热爱和赞美 之情。
齐读、自读
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 疏通文意,提出以为比较主 要旳或处理不了旳词句。
共
共同
入
耸入
交
相互
俱
都、全
歇
消散
颓
坠落
实
确实
复
又、再
与
参加
【译文】
山河旳漂亮,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 赞赏旳。这里旳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 底,两岸旳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旳密林和碧绿旳竹子,四季长存。每当 上午,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 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近落山了,可见 到水中旳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旳 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 这奇美旳山水之中。
小组合作
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旳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 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终又分 “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 然。同步注意了色彩旳配合、晨夕旳变化,动 静旳结合等。】
同学们,可能你忙碌于繁重旳学业中,无 暇欣赏,但当你昂首远望旳一刹那,你会 感到窗外旳一切是那样旳美妙。天旳晴明, 地旳广袤,山旳挺拔,树旳强健……无不 让你心动神摇。今日我们学习旳《答谢中 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旳山水画轴,让 我们一同去欣赏。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 盾锋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 林,从自然美中谋求精神上旳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经常 描山绘水,表白自己所好,并 作为对友人旳抚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 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2024年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
答谢中书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答谢中书书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掌握答谢中书书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答谢中书书表达感谢之情。
3.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学会珍惜他人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二、教学内容1.答谢中书书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2.答谢中书书的写作技巧3.答谢中书书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一个故事或情境,引起学生对答谢中书书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答谢中书书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包括信头、称呼、、结尾和署名等。
3.示范:提供一个答谢中书书的范文,让学生了解答谢中书书的写作结构和表达方式。
4.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情境,编写一封答谢中书书,要求表达真挚的感谢之情。
5.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答谢中书书的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
6.总结:总结答谢中书书的教学内容,强调答谢中书书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表达感谢之情。
四、教学资源1.答谢中书书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资料2.答谢中书书的范文3.答谢中书书的写作练习题目4.答谢中书书的交流评价表格五、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评估他们对答谢中书书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2.写作质量:评估学生编写的答谢中书书的质量,包括格式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清晰、感谢之情是否真挚等。
3.交流评价:评估学生在答谢中书书交流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是否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等。
六、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在讲解答谢中书书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时,要详细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3.在示范答谢中书书时,要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范文,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在练习答谢中书书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指导,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在交流答谢中书书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促进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明句意
四时俱备 时,季节 晓雾将歇 歇,消散 夕日欲颓 颓,坠落 沉鳞竞跃 潜游在水中的鱼 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人间的仙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赏析写景,体验情感
(1)这篇文章全文都是写景吗?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呢?
(2)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自由朗读文中写景的 部分。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 法来写景?(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角度:有 仰视(高峰入云), 有 俯视(清流见底) ;
时间跨度:有早晨(晓雾将歇), 有 黄昏(夕日欲颓) ;
景物状态:有静景(高峰……具备) ,有 动景(晓雾……竞跃);
感官冲击:有 视觉(高峰入云), 有 听觉(猿鸟乱鸣)。
角度——仰视 _感官——视觉 景物——静景
三、学以致用,描绘美景
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晴,当一次小导游, 为我们描绘一处美景。可以选择图片中的一幅 加以描绘,也可以描绘自己游历过的风景。
1、交代清楚时令、季节 2、抓住景物的特征 3、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出画面感 4、要抒发自己的感受
春意图
夏韵图
秋思图
冬莹图
冬莹图
四、课堂小结,回味美景
角度——俯视 景物——动景 感官——听觉
(提示:可从各种描写的角度入手:高低、远近、动静 的变化、早晚、视觉与听觉……)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山水相映之美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色彩相配之美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晨昏变化之美
高峰……俱备 动静结合之美
沉鳞……猿鸟
1、抓住景物的特征;
2、按照一定的顺序;
3、注重图画美:色彩的搭配、观察的视角、 感观的冲击、动静结合……
《答谢中书书》获奖公开课
陶弘景
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丹阳 秣陵(今江苏南京)
人。南朝遇有
国家大事,常去山中
征询他的意见,时人 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 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 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 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 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 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 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谢 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一、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正字音 颓(tuí) 歇(xiē) 鳞 (lín) 与 (yù)
(2)晓节奏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字句两两停顿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