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山东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山东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情况分析

• 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 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一.山东地理条件简介 二.山东六大产业集聚区 三.山东的工业产业情况 四.山东的船配基地 五.山东造船厂名录及重点船厂简介 六.山东省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七.山东省投资问题分析
1、东营—淄博石化和医药产业集聚区将围 绕胜利 油田、齐鲁石化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积极采 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集中布局和发展有机石化、 精细化工、通用合成树脂的深度加工和医药器械 等系列产品,完善产业配套,并进一步在区域范 围内带动石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产业布局及船舶制造行业
情况分析
目录
一.山东地理条件简介 二.山东六大产业集聚区 三.山东的工业产业情况 四.山东的船配基地 五.山东造船厂名录及重点船厂简介 六.山东省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七.山东省投资问题分析
• 山东省简称鲁,省会济南。总面积15.78万平 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第19位), 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 流入海。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 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 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
一.山东地理条件简介 二.山东六大产业集聚区 三.山东的工业产业情况 四.山东的船配基地 五.山东造船厂名录及重点船厂简介 六.山东省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七.山东省投资问题分析
全省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628家,省重点企 业集团136个,例如山东电力集团、齐鲁石 油化工有限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海尔集 团、海信集团等。 山东的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纱、机制纸 、塑料制品、水泥、平板玻璃、钢、汽车 、摩托车、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 、电子计算机、彩色电视机等。其中,海 尔、海信、澳克玛、小鸭等家用电器、轻 骑摩托车等产品驰名中外。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葫芦岛市船舶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葫芦岛市船舶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

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葫芦岛市船舶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0.14•【字号】葫政发[2008]26号•【施行日期】2008.10.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葫芦岛市船舶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葫政发〔2008〕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葫芦岛市船舶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业经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八年十月十四日葫芦岛市船舶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船舶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海洋和其它水上运输对船舶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船舶制造成为最具成长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造船国,按照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在2015年跃居为第一造船大国,船舶制造被国家纳入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领域。

葫芦岛市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发展壮大船舶制造产业具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已经被国家纳入三大造船基地的重点地区之一。

根据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和辽宁省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总体战略,为了进一步整合和挖掘地区机械造船工业资源,壮大和提升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特制定《葫芦岛市船舶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

第一章概述(一)船舶制造及配套业现状和发展前景1、船舶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世界船舶市场的需求受世界经济景气、国际贸易量等诸多因素影响,与海上货运量、船舶保有量和船队的技术状况直接相关。

海上货运量的增长是拉动船舶需求的主要动力。

专业机构统计表明,2007年,全球海运量为66.8亿吨,按照GDP相关指数测算,到2010年、2015年,全球海运量将分别达到74.6亿吨和89.7亿吨,年均递增3.5%左右。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08•【字号】鄂政发[2007]35号•【施行日期】2007.05.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35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加快全省船舶工业发展,将船舶工业培育成推动全省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也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对促进劳动力就业、拓展出口贸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义重大。

发展船舶工业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湖北是内陆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船舶研发实力雄厚,科研院所众多,船舶工业在全国已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当前,国内外市场对船舶的需求急剧上升,国际造船中心继续向东转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初具规模,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规划基本成熟,为全省船舶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省上下一定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策引导、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扶强扶优为重点,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强大的人力资源为保障,全面推进全省船舶工业的快速增长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努力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

二、明确全省船舶工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全省船舶工业发展,要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通过技术改造,努力打造“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以武昌造船厂、青山船厂、宜昌船厂和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特种船建造、出口基地,以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重型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宜昌船舶柴油机厂、武汉船舶配套工业园有限公司和湖北登峰换热器有限公司为主体的船舶配套基地,以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在鄂研究院所和船舶专业院校为主体的研发设计和人才培训基地,并以“三个基地”为依托建立船舶产学研中心。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式钻井平台等海洋油气开发装备规模化生产,汽车


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建造,水下机器人等 海洋观测监测装备制造,以及船舶综合船桥系统、海 洋重力仪等船舶关键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
尽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取得了 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受国际船舶市场持 续深度调整和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交船难、接单难、 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 建造周期较长,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较慢,企业运 营资金压力大。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形成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发展格局,打造 (')
造系统,研制生产一体化紧凑型高效装卸船设备、 海上作业高度稳定性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
个 船 舶 和 海 洋 工 程 装 备 产 业 创 新 和 服 务 平 台 ,进 一步完善总装造船模式,推动数字化造船、智能化
纲 要》《海 洋 工 程 装 备 制 造 业 中 长 期 发 展 规 划 (!"$$%!"!" 年)》,《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
制造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 际,制定本行动方案,期限为 !"&' 年%!(!) 年。
!"#$%
全球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主要力量集中在
我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国际船市
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龙头企业,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等 / 家国家级专业海洋科研机构,以及中国船舶重
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天津大学海洋学院等 $) 余家涉海研究院所和高校。掌握了超大尺度重型
海洋装备制造、深海自主探测技术、海洋立体观测监
测、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拥 有 0)) 米水深以内油气田开发装备自主研发,自升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的重要意义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处于海洋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是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世界造船强国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大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大局。

海洋与陆地的一个根本区别是海上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托相应的装备,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开发都是伴随着包括造船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在内的装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

经略海洋,必须装备先行。

特别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向前推进,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已经对传统海洋强国形成挑战,西方强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上对我封锁。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必须掌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

南通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战略

南通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战略

效 支撑 产 业快 速发 展 的海 洋工 程 、船 舶 与 配套 良性 互 动 、协调发 展 的船用
配套设 备产业供 应体系 。 将 占 全 国 6 0 万 载 重 吨 的 6 % ( 船 工 基地 ,提 高 了产 业集 群 度 。这 三大 60 0 其 2南 通 船 舶 配 套 业 发 展 的 战 略 重 . 用 材 料 和 配 套 设 备 总 产 值 约 1 8 亿 基 地都 按 照现 代化 要求 ,优化 设施 布 点 。 国 内 特 别 是 长 江 口 船 舶 修 造 业 的 90
硬 环 境 。它 包 括 一 流 的 地 理 环 境 、 交 船用 设 备配 套能 力远 远 落后 于造 船 能
通 网 络 、发 展 载 体 和 用 地 制 约 等 四大 力 ,其 主要 原 因是 配套设 备 的性 能 、
质 量 和 服 务 不 能 满 足 要 求 。据 对 南 通
江 有 可 建 万 吨 级 深 水 泊 位 的 沿 江 岸 线 2 0 年 重 点 造 船 企 业 的 调 查 , 南 通 的 09 3 .公 里 , 沿 海 有 可 建 5 吨 级 以 上 深 配 套 价 值 量 均 不 足 1 % ,且 技 术 水 平 96 万 0 水 泊 位 的 海 岸 线 4 多 公 里 。 南 通 近 年 越 高 的 船 舶 价 值 量 越 低 。 船 用 配 套 设 0 来 大 力 发 展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路 网 密 度 备 应具 备 能在全 球 得 到维修 服 务 的条 达 到25 里 / 方 公 里 而 在 全 省 和 长 三 件 , 目前 ,除少 数 企业 外 ,南 通船 配 .公 平 角 地 区 领 先 。 五 大 船 舶 配 套 工 业 园 区 企 业 还 没 加 入 全 球 售 后 服 务 网 络 , 缺 总 规 划 面 积 共 计 10 平 方 公 里 ,达 到 少 全 球 售 后 服 务 能 力 成 为 制 约 南 通 船 多 1 “ 通 一 平 ” 的 熟 地 出 让 标 准 。南 通 舶 配 套 产 品 走 出 去 的 瓶 颈 。 从 总 体 上 七 滩 涂 面 积 约 占全 国 的 17 / ,高 程 在 理 论 看 ,整个 行业 还处 于 缺 乏带 动性 强 的龙 基 准 面 2 以 上 的 海 域 滩 涂 约 2 0 万 头企 业 和 缺 乏 品牌 和双 高产 品 的 时期 , 米 2多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船舶 工业 是 为 水上 交 通 、海 洋开 发 及 国 防建 设提 供 技 术装 备 的现 代 综 合性 产 业 ,是 军 民结 合 的战 略性 产 业 ,是 先 进装 备 制造 业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进一 步 发 展 壮 大 船 舶 工 业 ,是 提 升 我 国 综 合 国 力 的 必 然 要求 , 对 维护 国家 海 洋权 益 、加 快 海洋 开 发 、保 障 战略 运 输 安 全 、促 进 国 民经 济 持 续增 长 、增 加 劳动 力 就业 具 有 重 要意 义 。
1 6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 / 0 3 1 2
依 然具 有劳 动力 、技 术 、资 本 、市场 等综 合 比较 优势 , 承 接世 界 造 船 中心 转 移 的大 趋 势 没有 改 变 ,我 们 完全 有 条件 推 动 船舶 工 业 再 上新 台 阶 。另 一 方 面 ,国 际金 融 危机 影 响 深远 ,世界 经 济 增长 速 度 减 缓 ,全 球 船舶 运 力和 建 造 能力 过 剩 ,造 船 市场 有 效 需 求不 足 ; 需求 结 构 出现 明 显变 化 ,散 货 船 等 常规 船 型需 求 乏 力 ,高 技 术船 舶 和 海洋 工 程装 备 需 求相 对 旺 盛 ; 际 海事 新 国 标 准 、新规 范 频 繁 出 台 ,船 舶安 全 、绿色 、环保 要 求 全 面提 高 ,先 进 造 船 国家 加 强技 术 封 锁 ,不 断构 筑 技 术壁 垒 ; 界 造 船 竞争 格 局 面 临深 度 调整 ,市场 竞 争 世
R :01 最 数 显 21年 舶 业 售 入 从21年 , 2  ̄1 1年 新 据 示, 5 船 工 销 收 要 01 的7 3 ' ] 2 0 2 f  ̄ 7 U2 0{ , : ,0 10  ̄ 21 21年 复 增 率1. 我 前1家 船 业 船 工 全 总 的 重 从21年 : 02 05 均 合 长 3 %; 国 0 造 企 造 完 量占 国 量 比 要 01 — 5 的4. 高 0 上; 舶 套 销 收 要 前82 元 高 , 0 元, 0221 : 7 %提 到7%以 船 配 业 售 入 从目 5 亿 提 到3 0 亿 21 05 7 0 — 年 复 增 率3. 海 工 装 收 要 目 0' 均 合 长 7 %; 洋 程 备 入 从 前30Z 0 f  ̄ U, 0 元 上,0221年 : 0 亿 以 21—05 20 均 合 长 0 %, 际 额 从 前7 高 0 上; 舶 口 要 目 1 亿 元 高 : 复 增 率6. 国 份 要 目 %提 到2%以 船 出 额 从 前48 美 提 7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中国制造》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资源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和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为此,《中国制造2025》把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作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加快推进,明确了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识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的重要意义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技术船舶具有技术复杂度高、价值量高的特点,是推动我国造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处于海洋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是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世界造船强国建设步伐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负陆面海、陆海兼备的大国,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大局。

海洋与陆地的一个根本区别是海上的一切活动必须依托相应的装备,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开发都是伴随着包括造船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在内的装备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

经略海洋,必须装备先行。

特别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程向前推进,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已经对传统海洋强国形成挑战,西方强国在一些核心技术和装备上对我封锁。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建立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必须掌握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南海开发进程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空间开发等相关装备的需求将更为急迫,也对我国高端海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高端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高端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加快高端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支持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加快推进我区高端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发展能级,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入落实“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海洋强省建设“833”行动部署,坚决扛起全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核心区责任担当,依托“一县一策”支持,全面提升高端船舶研发、建造、交易与服务全产业链,推进高端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能升级,为制造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发挥船舶产业集聚优势,通过实施七大行动,高质量创建全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持续增强“船修”品牌国际影响力,高水平建设引领全省、国内一流、全球先进的高端船舶与现代海工装备产业基地。

到2025年,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全市GDP总量达10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构建,规上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产值突破2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8%,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亿吨,油品进出口贸易量突破2000万吨,海事服务产值达到35亿元;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万元。

三、主要任务(一)建设高端船舶修造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行动1.加快推进省级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船舶、高端智能船舶和新型材料船舶等新型船舶,加快LNG船、甲醇燃料船、豪华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研发修造,协同发展船舶配套装备,延伸发展船舶融资服务、船舶工业设计、船舶供应、船舶交易、锚地综合海事服务等服务产业。

2.强化招引,争取国际船舶修造企业在设立船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中心。

3.启动实施“一企一品”战略,推进特色船企在细分市场成为“专精特新”特色优势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特色中小船企融合发展的造船体系。

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一、船舶工业现状及面临地形势2003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已经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下称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开发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但是,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地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船用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进展缓慢等矛盾日益显现.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急剧下滑,造船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新船订单大幅减少、企业融资出现困难、履约交船风险加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地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配套强、劳动力素质高、制造业体系完备等综合竞争优势,世界造船业正逐步向我国转移,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地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地国际地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地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地总体要求,通过采取积极地信贷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通过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船舶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地竞争优势;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地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造船强国和实施海洋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稳定造船订单,保持生产增长.积极应对推迟接船和弃船风险,防止出现大量撤单问题,力争船舶企业按期完成订单任务,保持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加强政策引导,扩大船舶需求.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落后老旧船舶,扩大船舶市场需求.推进结构调整,整合造船资源.实施兼并重组,整合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资源,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船舶制造业和配套业协调发展.加快自主创新,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提高船用配套设备水平,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三)规划目标.1.船舶生产稳定增长.今后三年船舶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力争2011年造船产量达到5000万吨,船用低速柴油机产量达到1200万马力.2.市场份额逐步扩大.2011年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量地35%以上,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占有率达到20%,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3.配套能力明显增强.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地船用配套设备地平均装船率达到65%以上,船用低速柴油机、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等配套设备地国内市场满足率达到80%以上.4.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在高端船舶市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若干个专业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一批船用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环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5.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三大主流船型研发设计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地品牌船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取得突破.6.发展质量明显改善.骨干船舶企业基本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三大主流船型平均建造周期缩短到10个月以内,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三年累计降低15%,钢材利用率显著提高.三、产业调整和振兴地主要任务(一)稳定船舶企业生产.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合同,积极应对推迟接船、撤单、弃船等经营风险.指导船舶企业加强生产管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造船质量和进度,保持生产连续性.(二)扩大船舶市场需求.加快报废更新老旧船舶和淘汰单壳油轮,积极发展远洋渔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用船舶.(三)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支持造船企业研究开发新型自升式钻井平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海洋工程作业船及大型模块、综合性一体化组块等海洋工程装备,鼓励研究开发海洋工程动力及传动系统、单点系泊系统、动力定位系统、深潜水装备、甲板机械、油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等海洋工程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船舶修理、特种船舶制造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支持有条件地企业并购境外知名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船舶工业科研开发重点工程目录》,支持优化升级三大主流船型,开发适应新规范、新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地船舶,提高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汽车运输船、科学考察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地设计开发能力,加快新型船用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信导航自动化设备地自主研发,加快现代造船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六)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制定《船舶工业技术改造工程及产品目录》,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专用生产设施工程建设,支持填补国内空白、节能环保效果显著以及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地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地技术改造.(七)积极发展修船业务.鼓励造船企业利用现有造船设施开展修船业务.加强修船技术研究,增强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修理和改装能力.规范发展拆船业,实行定点拆解.(八)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并完善相关措施,巩固我国船舶工业在三大主流船型国际市场地竞争优势,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地国际市场份额;鼓励船用配套设备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带动产品出口.(九)加强船舶企业管理.引导船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推进数字化造船;加强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地研究,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推广节能节材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钢材利用率,降低能耗物耗;增强市场分析和预测能力,加强合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务成本,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地能力;加强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专业人才培养,强化职工培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四、政策措施(一)加大生产经营信贷融资支持.各相关银行对船舶企业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所需地流动资金贷款要确保按期到位;对船东推迟接船地,要适当给予船舶企业贷款展期支持;对信誉良好地船东和船舶企业要及时开具付款和还款保函.加强银企合作,对在建船舶实行抵押融资.支持符合条件地船舶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加快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二)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帮助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和其他骨干造船企业稳定现有出口船舶订单.(三)鼓励购买弃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骨干航运企业购买远洋船舶地弃船,鼓励金融租赁公司购买出口船舶地弃船.(四)努力扩大国内船舶市场需求.对国内企业向国内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销售海洋工程结构物,继续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加大预算内资金投入,提前实施纳入国家规划地政府公务性、公益性船舶建造.(五)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和单壳油轮.研究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政策.抓紧出台单壳(包括单壳双底和双壳单底)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严禁超龄船舶改造、运营.(六)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除《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内地造船工程外,各级土地、海洋、环保、金融等相关部门不再受理其他新建船坞、船台工程地申请.新建大型海洋工程装备专用基础设施工程需报国家核准.今后三年,暂停审批现有造船企业船坞、船台地扩建工程.(七)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地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合并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支持骨干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其他船舶企业,优先核准其技术改造工程,鼓励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八)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增加高技术船舶科研经费投入,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支持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加快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开展船用配套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特种船舶制造专业化设施设备等方面地技术改造,支持大型船舶企业兼并重组后进行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再造,支持中小型造船企业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地调整转型.支持船舶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条件建设.五、规划实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适时开展《规划》地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有关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地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4.19•【字号】浙政发[2004]14号•【施行日期】2004.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4]14号)船舶工业是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内容,为把我省船舶工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现代化船舶修造业基地,现就加快我省船舶工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一)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推进我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船舶工业是大型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先导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资本与劳动密集结合等特点。

同时,船舶工业也是航运业、渔业、海洋工程的基础,发展船舶工业对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海洋经济,融入长江口造船基地建设,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是浙江充分发挥沿海临港区位优势的现实选择。

我省地处东南沿海,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水港湾优势。

本世纪初十余年,国内外船舶市场将持续兴旺,国际造船中心进一步向东亚转移,长三角经济的崛起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逐步形成,将为我省船舶修造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沿海临港优势,推进我省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三)发展船舶工业的指导思想。

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与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服务国、出口主导、修造并举、加强配套、培育特色,采取外引内联、高起点、大投入、快产出、快收益的策略,促进船舶工业企业上规模和产业集聚发展,推进船舶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船舶工业的目标。

经过10—15年努力,基本建立符合国际化形态的修船体系,形成若干个符合现代造船模式的现代化大中型造船总装厂、一批具有企业集聚效应和“专、特、精、新”特色的船舶配套产品以及交易市场的综合性船舶工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大中型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务院发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务院发布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善 天然 气 价 格 形 成 机 制 。修 订 高污 染 、 环 境 风险 产 品名 录 。 一 步 高 进 扩 大 用于 节 能 减 排 的企 业 债 券 发 行 规 模 。推 进 有条 件 的地 区 开展 排 污权 有 偿 使 用 和 交 易试 点 。制 定 发 布 固 定 资产 投 资项 目节 能 评 估 和 审 查办 法 、 镇 排 水 及 污水 处 理 条 例 。 订 重 点 用能 单 位 节 能 管理 办 城 修 法 、 效标 识 管理 办 法 。 续 组 织 制 订 、 订 高 耗 能 产 品 能 耗 限 额 强 能 继 修 制 性 国家 标 准 和 产 品 强 制性 能 效 标 准 。 ( ) 强节能减排监管, 六 加 强化 目标 责 任 制 。 将 省 级 政 府 2 o o 8年 节 能减 排 目标 责 任 评 价 考 核结 果 向社 会 公 告 。 实 奖惩 措 施 , 落 加强 督 促 检 查 , 一 步强 化 政 府 的 主 导 责任 。 进 ( ) 七 加强 能 力建 设 。 加快 完 善节 能 减 排 统 计 、 测 和 考 核体 系 。 监 加强人才培养 , 化科技支撑。 强 ( ) 八 积极 参 与 国际 合 作 。 切 实加 强 双 边 、 域 和 多 边 在 节 能 、 区 新 能 源 和 低 碳技 术 研发 等 方 面 的 合 作 。
套 强 、 动 力 素 质 高 、 造 业体 系 完 备等 综 合 竞争 优 势 , 界造 船 业 劳 制 世
理, 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 确保造船质量和进度 , 保持生产连续性。
(- 扩 大船 舶 市 场 需 求 -)
正逐步向我国转移 . 我国船舶 工业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当前, 我 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 , 必须抓住机遇 , 积极采 取综合措施 。 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 巩

解读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

解读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

解读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作者:来源:《广东造船》2011年第05期优良的海洋条件,江门走向海洋大市的战略平台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南面临海,毗邻港澳;北接佛山、广州;是珠江西岸的中心城市之一。

江门地处中国大陆南端,面向太平洋,东亚、东南亚等多条近洋航线就在附近,也是远东前往孟加拉湾、波斯湾、红海、地中海等地远洋航线的必经之路。

江门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曲折,海岛众多,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独特优势。

由西江、潭江两大水系交汇而成的银洲湖,主航道常年保持-13米水深,岸线长80.3公里,具有岸线长、防风好、航道宽、水位深、回淤少、潮差短等特点,在珠江水系八大出海口中,是除虎门之外惟一能通行万吨级海轮的水道。

该水域南连崖门、虎跳门两大珠江出海口,通过崖门出海航道直达南海,东南与珠海高栏港相连,内接潭江、西江等水道;溯江而上可至肇庆、梧州、南宁、柳州和珠三角各地港口,内河航线四通八达,是珠三角西部地区和西江航线通往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的出口捷径。

崖门出海航道是全潮通航5000吨级海轮、乘潮通航10000吨级海轮的出海航道。

银洲湖陆路交通便捷、两岸腹地广阔、土地资源充裕、淡水丰沛,能源基础好。

眼光和气度江门市高瞻远瞩,“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将江门市船舶工业发展置于珠三角乃至全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整体中加以考虑。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江门市船舶工业与上下游产业的结合、与国内优势行业科研生产资源的结合、与珠三角兄弟城市船舶工业发展的结合以及与国外优势资源更紧密的结合,按照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江门市船舶工业的整体水平实现飞跃。

”江门船舶产业布局将形成两大重点地区:新会区和台山市。

新会区将兼顾造船、修船、拆船、船舶配套和游艇制造等五大产业,由于造船、拆船和游艇制造产业基础较好,新会这三大产业《规划》重点鼓励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台山以修船为主,兼顾游艇、内河船舶和渔船制造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整合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大中型修船厂,弥补江门市沿海修船产业发展的不足,为港口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兼顾湛江等周边地区的船舶修理需求,造船方面台山将整合现有造船资源,结合内河运输发展和远洋渔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标准化内河船舶和新一代远洋渔船建造,川岛地区将结合旅游业发展吸引优势游艇企业落户,积极发展高档次游艇产品制造和游艇休闲配套服务。

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2019—2025年)

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2019—2025年)

附件12广东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19—2025年)(征求意见稿)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我省培育先进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智能船舶技术研发、产业化及应用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绿色船舶在江河流域得到普及;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海洋工程等重点海工装备研发、制造和配套服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海工装备与船舶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4%以上;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研发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到2025年,规模以上海工装备、船舶企业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xxx亿元、xxx亿元,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海工装备与船舶产业集群。

(三)产品转型成效显著。

到2025年,智能船舶、智能产品由单一的散装货船拓展到油船、集装箱船、工程船等高端产品,智能化技术和智能产品得到进一步提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分别达到80%、60%和40%以上;海上浮式风电、波浪能发电装置、深水养殖平台、海洋渔业装备、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四)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到2025年,大型骨干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和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均达到97%,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水平不断提升;骨干船厂全面建立精益制造体系,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实现每修正总吨工时消耗降低20%以上,单位修正总吨综合能耗降低10%。

二、重点任务(一)抢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1.推动智能船舶技术创新发展。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对钢铁、石化、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加快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我国船舶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作为船舶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期为2022年-2022年。

一、船舶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2022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造船产量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已经具备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以下称三大主流船型)自主开发能力,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也实现了突破,大型船舶企业造船周期和质量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但是,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船用配套设备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开发进展缓慢等矛盾日益显现。

2022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航运市场急剧下滑,造船市场受到很大冲击,新船订单大幅减少、企业融资出现困难、履约交船风险加大,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配套强、劳动力素质高、制造业体系完备等综合竞争优势,世界造船业正逐步向我国转移,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当前,我国船舶工业正处在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抓住机遇,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地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通过采取积极的信贷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通过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船舶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造船强国和实施海洋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股 占 总船 价 的 3 % 4 % 综 上 可 见 , 我 国船 0一0 。
舶配套业 发展空 间巨大 ,预计 未来船配 的发
6 8
医翟 融 蒸昼
£ 旦受
文 ◎ 安文 于晶 ( 河海 大学苏南经济发展研究所
展速度会继续快于行业整体水平
2 我 国船 舶 重 工 配 套 产 业 发 展 对 策 、

江 苏常 州)
和 引 导 力 度 , 组 织 和 整 合 现 有 科 技 力 量 与
我 国船舶重工配套产业 发展现 状与对 策
柴 油 机 、 中 速 柴 油 机 、 甲板 机 械 等 配 套 设 备
造 、工艺技 术 的 自主研 发能力 ,实现生产 自
合 方 式 、许 可 证 方 式 、 联 合 设 计 开 发 等 途 径 收 和 二 次 创 新 , 以 及 关 键 零 部 件 的 国 产 化 研
及障 碍分析 [ J】. 科技 进步与对 策. 0 9 2 2 0 , 6
制造技 术的 同时,要注 重把 引进先进技 术和
创 新 能 力 , 逐 步 形 成 我 国 船 用 设 备 设 计 、 制
的装 船率 的水 平相 比距 离很 大,远 未达到 过 管 理经验 与 自主创 新相 结合 ,不 断提高 自主 月发布 的 《 船舶 工业 调整振 兴规划 》要求 : 套设备的平均装船率达 到6 %以上 ,船用低速 5
产 业 的售 后 服 务 网络 。
12 总 体 水 平 不 高 从 数 量 看 ,我 国三 . 大 主 流 船 型 船 配 产 品 的 本 土 化 装 船 率 平 均 仅 为 4 %,计 入 高 技 术 船 舶 , 本 土 化 装 船 率 平 6 均 只 有 4 % 右 , 与 日韩 9 % 上 的水 平 相 比 0左 0以 仍 有 较 大 差 距 ; 从 质 量 看 ,优 势 产 品 产 能 不 足 ,二级配套 能力弱 ,高端产 品基本 空 白, 缺 乏 自 主 品 牌 , 大 型 铸 锻 件 、船 舶 分 段 难 以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推动江苏船舶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重装(2022)131号)精神,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竞争力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53号)和《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部署,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关要求,围绕推动江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新能源船舶产业链建设,加强产业链协同,大力发展绿色船舶、绿色造船、绿色航运、绿色配套,积极推动新能源船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市场引领,创新驱动。

聚焦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动力设备研发,加快成熟新能源技术工程化应用,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

统筹布局,开放合作。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体系化布局,统筹当前急需与长远发展,立足设计、建造、航运、保障体系等全产业链要素,积极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加快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

标准引领,绿色安全。

立足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加强标准规范引领,夯实基础,实现规模化发展。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船舶技术跨界融合,积极探索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

场景支撑,示范推广。

立足场景应用,鼓励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新能源技术示范应用,推动新能源船舶自主发展。

扎实开展产业化应用,发挥市场牵引作用,制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船舶有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工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韩庄镇船舶工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韩庄镇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内河船舶制造基地,船舶工业是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外向度高,加速我镇船舶工业生长,对推进我镇装备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优化具有紧张意义。

为推进我镇船舶工业连续康健生长,做大做强我镇船舶工业,结合我镇实际,提出我镇船舶产业财产州里生长计划。

一、船舶工业发展的优势
我镇紧靠**湖,具备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地理上风,船舶工业起步较早,造船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由起初的木船、水泥船制造,转换提升制造千吨级钢质驳船。

我镇现有造船企业7家,其中主要包括:航宇造舶修造公司、峰伟船舶修造公司、塘湖造船厂、微湖船舶修造公司。

重要制作钢质拖轮、1000吨以上钢质货船。

从业人员520人,2009年预计年产值5.08亿元,造船产量达30**重吨。

此外另有4家航运公司和一个船用风力发电设备研发中央。

多年来,我镇船舶制造业为海内交通运输业,工业产品交流,煤炭、建材外运,解决劳动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作出了突出紧张孝敬。

二、加快船舶工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一)增强政策搀扶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把船舶工业发展作为我镇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并将船舶规划列入我镇民营经济总体生长计划,着力培育,加大政策搀扶力度,营造船舶工业快速生长的宏观情况。

(二)统筹规划,推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
切实提高船舶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财产职位地方,制定有利于加快其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生长战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坚持发展与革新相结合的原则,加快体制创**机制转换,走新型工业化门路。

(三)整合内外资源,做大做强船舶工业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造精良投资情况,充分利用我省周边大中城市和国内外的资金上风、产业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促进我镇船舶工业生长。

三、船舶工业下步发展重点
(一)把建造散装货船作为生长重点。

随着能源价格上涨通航条件改进,中小吨位货船倍受水运商的接待,市场需求逐年看涨。

目前,我国4000吨位以下中
小型货船建造重要会合在淮河水系、**水系。

由于散装货船市场需求量高,可成批量订单,同时制造周期短,劳动密集程度高,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省劳动力成本低和资源富厚的上风。

(二)把开发中高档游艇产物作为生长重点。

中国水域辽阔,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织,目前,进行旅游开发的不到10%。

随着中国的旅游市场步入良性生长轨道,据预测国内市场各种游艇需求将不停增长。

我镇船舶制造业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得天独厚,市场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

(三)把专业船舶制造作为生长重点。

2020年前,力争将我镇船舶工业基地建成集船舶研发、
船舶设计、船舶修造、船舶配件研制为一体的综合船舶企业。

(四)把船用配套财产作为生长重点。

船舶制造专业关联度高,与机械、机电、化工、仪表、电子、钢铁等相干财产密切相关。

做大做强我镇船舶工业,同时带动相干财产集群化发展,就必须加大船用配套产物研发力度,形成产业配套良性互动的场合排场。

配套完备的财产体系,建立船舶工业物流中央和专业配送中央,计划设置装备摆设仓储棚区,进行企业联运,实现加工配送专业化。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我镇船舶产业根本形成布局优化、组织高效、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一批现代化的主干船舶制造企业,培植2—3个名牌产品,形成技术优势、品牌
优势和市场上风;完善船舶制造业相关配套的船用配件产业,
把我镇建成我国中东部地区主要的现代化内河船舶制造基地。

年造船能力达到100**重吨以上,造游船100艘,年造专业船50艘,产值18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