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水建筑物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难度介于WES堰与宽顶堰之间,对地基要求相对较低, 适用于软弱岩性地基。
*带胸墙的溢流堰:当水库水位变幅较大时,为了减小闸门
尺寸或在较低库水位时开始溢流,提高水库汛前限制水位, 充分发挥水库效益。
控制方式:中、小型水库溢洪道,特别是小型水 库溢洪道常不设闸门,堰顶高程就是水库的正常 蓄水位;溢洪道设闸门时,堰顶高程低于水库的 正常蓄水位。
顶高程相近,下游有冲沟。
坝址附近无天然垭口地形,但有较平缓的坝肩,可在坝
肩上布置
无垭口,且两岸陡峭,考虑其他型式
2.地质条件
关系工程安全。
3.枢纽总体布置和运用管理
第二节 正槽溢洪道
正面进流,泄槽与溢流堰轴线正交,过堰水流与泄槽方向一致。
正槽溢洪道通常由五部分组成:进水渠(引水渠); 控制段(溢流堰段);泄槽;消能段;出水渠段。
衬砌的分缝、止水和排水
为控制温度裂缝,除了配置温度钢筋外,泄槽衬砌还需要在 纵、横方向分缝。一般采用10~15m,衬砌较薄时取小值。
衬砌的接缝: 平接、搭接和键槽接缝等
衬砌的排水设施:在纵、横伸缩缝下面布置,纵、横贯通。 纵、横排水沟应注意开挖成一定的坡度,保证横向排水汇集 的渗水尽快地汇集到纵向排水管,并顺畅地排往下游。
岩基上的横向排水,通常在岩基开挖沟槽并回填碎石形成。 沟槽尺寸一般取0.3m×0.3m,顶面盖上木板或沥青油毛毡, 防止浇筑衬砌时砂浆进入而影响排水效果。 纵向排水:一般在沟内放置透水的混凝土管,直径10 cm~ 20cm,视渗水多少而定。
土基平铺式排水:由30cm厚度的碎石层形成。 粘性土地基:应先铺一层厚0.2~0.5m的砂砾垫层,再铺 碎石,或直接在砂砾垫层中布置透水混凝土管形成排水 层。对于细砂地基,则应先铺一层厚0.2~0.4m的粗砂, 再做碎石排水层。
第四章 河岸溢洪道
第一节 概述
水利枢纽中,为了防止洪水漫过坝顶危及枢纽安全,必须 布置泄水建筑物,以宣泄超过水库调蓄能力的多余水量, 保证挡水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一、泄水建筑物的型式
泄水建筑物
溢洪道 (按其位置可分为) 深式泄水孔
河床式 河岸式
泄水建筑物可以和坝体结合在一起,也可பைடு நூலகம்坝体外另设。 坝外另设(岸边溢洪道)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溢流孔口尺寸的拟定:主要是溢流堰堰顶高程和 溢流前沿宽度的确定。其设计方法与溢流重力坝 基本相同。但由于溢洪道出口一般离坝脚较远, 其单宽流量可以比溢流重力坝所采用数值大。
3、泄槽 段
连接控制段和消能段的陡槽,一般是挖方工程。泄槽的 底坡常大于水流的临界坡,槽内水流处于急流状态。急 流产生的高速水流对边界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泄槽布 置时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高速水流的不利影响。
进水渠 控制段
泄槽
消能段 出水渠
一、各组成部分的设计
1、引水渠
作用:使水流平顺地进入控制段。 原则:合理开挖量下,尽量减少水头损失,增加泄流能力。 断面形式:岩基上接近矩形,土基上采用梯形。
立面上平底或者不大的逆坡,渠底高程比堰顶高程低。 进口布置形式:喇叭口或者长引水渠。
2、控制段
控制溢洪道泄流能力的关键部位,尽量靠近上游。 溢流堰型式:常用宽顶堰,实用堰,驼峰堰,带胸 墙的溢流堰等
v2B Z K
grc
(2)纵、横剖面设计 纵剖面的设计要保证泄槽内的水流为急流;横剖面的设计 和地基的有关。 泄槽的纵坡一般做成为大于临界坡度的陡坡,通常i=1%~ 5%,有时可达10%~15%。 *变坡:泄槽很长时,为适应地形、地质条件而设。 由陡变缓,变坡处用反弧段连接; 由缓变陡:变坡处用抛物线连接。槽底易产生负压。
*宽顶堰: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流量系数较小,需要
的溢流前缘较长。对地基要求低,多用于泄洪量不大或 附近地形较平缓的中小型工程中。
*实用堰:流量系数大,需要的溢流前缘较短,较之宽顶堰
可减少工程量。但施工复杂,多用于岩石地基上,尤其是 岸坡较陡的大中型工程。
*驼峰堰:一种复合圆弧低堰,流量系数较大,设计与施
在岩基上一般接近矩形断面,土基上用梯形较多,边坡不宜 太缓以防止水流外溢和对流态不利,一般应做衬砌。
(3)泄槽的衬砌
为了保护槽基不受冲刷和风化,泄槽一般都要进行衬砌。
泄槽衬砌的要求:
衬砌材料能抵抗水流冲刷; 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稳定; 表面光滑平整; 做好底板下排水; 做好接缝止水; 在寒冷地区材料还应有一定的抗冻要求。
(1)平面布置
尽可能直线、等宽、对称布置。
工程实际中,由于地形地质或从减小开挖量, 处理洪水归入原河道及利于消能方面考虑,常 设置收缩段,扩散段及弯曲段。
收缩段,扩散段及弯曲段设计要点使冲击波的影响尽 可能最小。
收缩段的设计主要解决:引起的冲击高度最小;减少并消 除收缩段后泄槽中的水流扰动。
θ
B
b
泄槽的衬砌
岩基一般采用混凝土衬砌,流速不大的中小型工程也可 以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砌石衬砌,但应适当控制 砌体表面的平整度。
衬砌厚度:工程应用中主要还是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一 般取0.4~0.5m左右,不应小于0.3m。当单宽流量或流速 较大时,适当加厚达0.8m。 为了防止温变应力引起温度裂缝,重要的工程常在衬砌临 水面配置适量的钢筋网,纵横布置,每方向的含钢率约为 0.1%~0.2%。岩基上必要的情况下可布置锚筋,插入新 鲜岩层,锚筋的直径25mm以上,间距1.5~3.0m,插入 岩基1.0~1.5m。 土基:可增加衬砌厚度或增设上下游齿墙。
河岸式溢洪道
开敞式 封闭式
正槽溢洪道 侧槽溢洪道 竖井式溢洪道 虹吸式溢洪道
二、河岸溢洪道位置和型式的选择
溢洪道的型式和布置根据工程特点,水文,地形地质条件, 进出口水流条件,枢纽的总体布置及管理运行以及工程造价 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地形条件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直接关系工程投资。
坝址附近天然的马鞍形垭口地形,且鞍部高程与设计堰
一般偏转角小于11.25 度。收缩段长度可由几
何条件确定。
扩散段的设计除了满足使冲击波波高最小及消除水流扰动外, 还要保证水流扩散时不发生脱壁现象。
工程中一般采用单一
b
B’ 扩散角。扩散角不宜
θ
超过6~8度。
弯曲段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使断面内的流量分布趋近均匀, 消除或抑制冲击波。工程上常用渠底超高法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