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楼方案设计说明201607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位简介:

渗透了古巴国历史传承的幽香,洋溢着浓郁现代文明的气息,三峡库区的明珠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3万,主城区常住人口30万。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1.1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1.2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别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1998年恢复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1.3地理环境:

涪陵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中部,介于北纬29°21′至30°01′,东经106涪陵一景°56′至107°43′之间,幅员面积29 41.4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丛林乡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

在行政区划位置上,位于东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市,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至武隆、彭水、沿河等县,直达渝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

区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区境河流大多为雨源补给型,径流因季风降水而比较丰富,多夏洪秋汛,暴涨暴落,水位变幅大。

二、设计条件

1.1 设计依据

甲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建筑设计任务书。

相关历史、地理、人文、地质及基础设施资料。

甲方提供用地红线图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重庆市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版

其它相关的我国现行国家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法令、法规。

1.2 基地条件

1.2.1 用地区位

本方案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滨江地块。地块面临长江南岸,北边紧临滨江路,南面,东面紧临恒昌路,西面紧临江上明珠。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景观视线非常良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滨江路的停车位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地上停车楼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停车位的需求。

1.2.2 道路交通

项目基地北侧临滨江大道,车辆直接从滨江大道进入。

1.2.3绿化景观

场所中的各个环境要素成为设计的依据,充分地利用屋顶空间布置绿化景观广场,并在场地中打开视觉通廊,使得在场地内部视线通透开敞。

1.2.4地形特征

整个项目地块成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北侧面临滨江路,距离停车楼约22米(含人行道),设计为开放的市民广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南面为恒昌路,恒昌路与滨江路高差较大约14米。

1.2.5周边建筑

项目地块位西侧为贵博·江上明珠小区,东侧为自来水厂。

1.3 规划及相关城市设计要求

根据现场踏勘,我们为项目提出了以下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2)功能最优原则。

3)周边和谐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1.合理利用现有场地条件,完善区域配套

2.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塑造环境与建筑的有机协调

3.采用与建筑形象相符合的建筑立面材质

4.塑造形态丰富的建筑立面

1.5 工程规模、设计范围及内容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939.02 ㎡,总计容面积为7058.02㎡,建设用地面积4708.24㎡. 三、总平面设计

2.1 设计概念

1)依山傍水的城市特质

2)以人为本社会理念

2.2 总体布局

整个项目地块成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北侧面临滨江路,距离停车楼约22米(含人行道),设计为开放的市民广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南面为恒昌路,恒昌路与滨江路高差较大,约14.0米。利用高差,停车楼的屋顶可以和恒昌路相接,这样在恒昌路上利用停车楼屋顶设置了屋顶室外停车场,这样利用高差形成了双广场的布置,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开放空间。

2.3 交通组织

停车楼汽车进出口,通过隐形消防车道与滨江路相交接,滨江路的人行流线和恒昌路的人行流线通过停车楼的电梯.楼梯很好的串联起来,即解决了停车的需求,又解决了人行流线的需求。恒昌路接场地段由于是急弯道,从安全上考虑,这里只设置了人行出入口,不设置汽车出入口。停车楼车行道路在建筑两侧,消防车道位于建筑西侧,设置消防回车场,既满足行车要求又满足消防要求。

2.4 环境景观与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结合建筑统一考虑,景观以屋顶景观广场和沿滨江路的景观广场为主,形成主景观轴线。沿滨江路的景观广场以铺地绿化为主,成为滨江路的开放空间.屋顶景观广场的植物,铺装设置上层次分明,虚实结合,使建筑物与绿化融为一体,从而真正达到景观设计的均质感和理性化。

四、建筑设计

3.1 单体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