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通过对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使其良性发展的一些建议,如依据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顾客导向和自身特点进行开发和保护;开展六朝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大力推进“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推动“十朝博物馆”齐聚南京,为六朝文化提供全面系统的展示平台等。

关键词:六朝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六朝是指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相继定都建康(今南京)的王朝,前后延续了三百多年,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继汉开唐的时代。

当时,中国正处在南北分裂的非常时期,北方战乱频繁,黄河流域文化遭到大规模破坏,南方则较为统一、繁荣。

西晋永嘉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逃往南方的汉晋大族把汉晋文化也带到了南方,从而使华夏文明的中心发生了转移,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六朝“建康文化”,它与“罗马文化”分别成为当时东西方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一、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1.六朝的璀璨文化。

六朝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中转期,尽管这一段时期战争频繁、政局混乱,但其间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精神文化生活却很璀璨。

经济生活方面:六朝时期大批城市出现,人口大幅增加,仅建康人口已逾百万,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衣、食、住、行等物质文明成就斐然。

科学技术方面:六朝是我国科技史上继汉朝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在古代理论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各个重要领域中,如天文历算、中医理论、化学冶金、青瓷烧造、机
械器具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

精神文化方面:东汉以后,儒家独尊的地位被打破,玄道思想和东传佛学乘机兴起;南朝后期,儒释道三教形成鼎立并相互吸收融合的局面。

以建康为中心的汉文化在南朝时北传,与当时的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交融,与高句丽、西域诸国和地区也有文化交往。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建康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六朝文化。

2.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地位和现存状况。

南京没有如同桂林山水、九寨沟等可称之为一流的自然景观,但作为斐声中外的“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文化名城”,其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满足中外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具有其他地区、其他城市无法比拟和取代的优势。

南京六朝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两类。

六朝非物质文化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言词行为传承表现,主要包括六朝时期的一些传说故事。

物质文化资源即六朝文物包括两类,一是地面实物遗存,主要有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栖霞山千佛崖石窟、台城遗址等,其中,以陵墓石刻最为引人注目;二是考古出土的大量地下文物,主要在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等处收藏展览。

此外,随着考古活动的继续,还会有大量的六朝文物被不断发掘,如2005年底在江宁上坊考古发掘出大型东吴墓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孙吴墓葬。

2007年南京市博物馆又在原汉府街车站地块考古发掘了大量地下文物,包括六朝、明代及民国时期的众多重要遗址和遗物。

二、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1.对六朝文物的保护与开发力度有待加强。

六朝文物中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代表了六朝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南京博物院对南京市六朝石刻作了一次全面现场考察,结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发现,很多石刻上原有的非常清晰的纹饰现在已变得模糊,有的出现裂纹甚至发生断裂。

很多石刻被垃圾、杂草或民房包围,有的甚至淹没在水中。

千佛崖石窟位于栖霞寺后的岩壁上,历经风雨沧桑,损坏比较严重。

2001年南京文物研究所主持千佛崖修复工程,遭媒体及有关专家质疑[1]。

目前,千佛崖前终日香烟缭绕,游客随意攀登,乱刻乱画,这一现象应加以制止。

又如六朝文物中的台城和孙权墓。

台城本是建康宫城,其南侧的九华山至北极阁一带在六朝时为皇家园林所在地,现仅剩一段城墙,开发力度显然不够;孙权墓位于梅花山,建有孙权塑像,供游人凭吊。

然而对于孙权这样一位三国时期的霸主之一,仅建一座塑像的开发形式显然是不够的。

2.新开发景点中有很多不能表现六朝文化的深刻内涵。

南京依据六朝文化和一些传说故事而开发的一些新的景点,其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尤其是不能表现六朝文化的深刻内涵,以王谢故居和桃叶渡为例。

夫子庙文德桥边的乌衣巷,原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等的住宅所在地,后因被唐代刘禹锡写入诗中而闻名。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已表明王谢旧居在唐朝时早已荡然无存。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故居,主体建筑为来燕堂和鉴晋楼,庭中建有仿兰亭的小品式曲水
流觞流杯渠。

但格局狭小,对王、谢子弟的风韵表现得还不够。

甚至有当地居民评价道,“不过是一进局促的宅院,就是个骗骗外地游客的地方”。

虽有些失之偏颇,但不能不说王谢故居的开发力度和宣传力度还很不到位。

桃叶渡位于夫子庙以东的秦淮河畔,因东晋王献之在此迎送其妾桃叶这一香艳故事而得名。

“桃渡临流”位列“金陵四十八景”内,但这一名胜近年来已名存实亡,仅建有“古桃叶渡”石碑和牌坊。

20世纪90年代末,有关部门在桃叶渡旧址建“吴敬梓故居”,将不相干的两处景观合于一处,颇遭学者议论[2]。

三、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1.依据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顾客导向和自身特点来进行开发和保护。

陵墓石刻在南京六朝文物名胜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游客不是文史专家,对绝大多数陵墓根本就看不懂。

其他如古城墙、官邸、民居等历史遗址,大部分或遭毁坏,或被单位、居民占用,或被城市大规模拆迁改造所破坏,有的甚至只留下了一个昔日的名称符号。

即便是尚存的一些古塔寺庙,保存完好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也寥寥无几。

这些历史遗迹所包涵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是专家兴趣所在,一般很难吸引普通游客。

要把它们开发成大众旅游者感兴趣的景点尚有难度。

而那些考古出土的地下文物展览,也只会对那些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因此,需要明确区分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细分市场,不能盲目开发。

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方面,要结合资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保护。

以六朝石刻为例,石刻作为不可移动类文物,须遵循就地保护的原则。

可结合石刻的具体分布情况来进行操作。

比如一些
散布在野外的石刻,要明令禁止乱刻乱画乱堆,私自占用。

可由其附近居民和文物部门签订文物保护协议。

居民负责文物的日常维护和信息反馈工作,并接受文物部门不定期检查,但每年可从文物部门获得适量的文物维护补助金。

2.各个部门协作,共同开发,充分发挥并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合作才能发挥其功效。

要使游客了解南京的六朝文化旅游资源,除了借助媒体之外,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旅行社的推荐。

因此,文化旅游资源的主管者除了要大力开发资源吸引力之外,还要与旅行社洽谈。

如南京市博物馆于1997年底推出“六朝风采”专题展览,被多家旅行社纳入“南京一日游”游线行列,其展出内容的新颖性和编排构思独特性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

该馆还利用南京丰富的六朝墓葬,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墓志,推出“六朝墓志专题陈列”,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和精湛的书法技艺引起海内外游客的极大兴趣[3]。

因此,要根据各个资源的特殊性,实行相关的行业协作,多开展一些能引起游客兴趣的文化专题旅游项目。

3.开展六朝文化旅游区域协作,做好旅游宣传促销。

在区域协作方面,六朝时期马鞍山为古都建康的京畿之地,地下六朝墓葬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朱然及其家族墓、宋山墓、寺门口墓和独家墩墓等5座东吴大型墓葬确定其在全国六朝考古中的重要地位。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2011年苏州东吴博物馆临时馆正式开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赚足噱头。

南京完全可以考虑与马鞍山、苏州共同合作开
发“六朝文化专题旅游”。

游客既可以体验六朝文化之旅,又可以游览“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千古名楼太白楼,还可赏游苏州园林。

本人认为经过科学论证和策划,这方面的合作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产品开发出来后,要通过宣传促销活动把产品推向市场,可由当地旅行社推出“六朝文化专题旅游”,并利用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

把南京六朝旅游产品打造成南京的品牌产品、形象产品。

4.大力推进“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推动“十朝博物馆”齐聚南京,为六朝文化提供全面系统的展示平台。

目前,东吴历史文化博物馆已经开工兴建,加上须进一步完善的东晋历史文化博物馆和南唐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将于2012年开工兴建的南京六朝建康都城遗址博物馆,南京将建成四处“六朝博物馆”,为全面系统的展示六朝文化提供良好的平台。

明朝历史文化博物馆、中华民国历史博物馆也都将进行改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则已经完成。

这样,“十朝博物馆”将齐聚“十朝都会”。

十朝历史文化博物馆齐聚之时,再经过精心策划,就可以成为南京开展城市旅游和六朝文化旅游宣传的一个噱头,必将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参考文献:
[1]素梅,等.学者呼吁:南京千佛崖保护维修须经专家论证[N].扬子晚报,2001-08-10.
[2]宋平,徐菲菲.南京六朝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
[3]孙涉.南京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J].南京经济社会发展,
2003,(2):79-84.
[4]邱敏.南京旅游业要打好“六朝牌”——开发六朝历史文化积淀的思考[J].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2,(8).
[5]杨溯,卞坚.南京地区六朝石刻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东南文化,2004,(2):91-94.
[6]庄大昌.南京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16):203-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