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囊基底神经节间脑的解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一) —神经系统
垂体瘤(巨大腺瘤伴出血)
颅内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亚急性期硬膜下出血
黑色素瘤
肝豆状核变性
脑囊虫病
多发性硬化
急性脑梗死
丘脑急性出血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小脑扁桃体疝
正常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二) —肌肉系统
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 2、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等)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脊 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31各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包括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及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脊髓节段 (spinal segment)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的范围为一个脊髓节段。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颅内结构
大脑
额叶
顶叶
枕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胼胝体
*
ppt课件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钩回和海马回前部:嗅觉中枢 癫痫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 象限盲

基底节区及内囊ppt课件

基底节区及内囊ppt课件
10
内囊的解剖
(1)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
面呈向外开放“V”字形
(2)分部:
尾状核
内囊前肢
内囊前肢—额部
内囊膝 内囊后肢—枕部
背侧丘脑
内囊膝
丘脑豆状核部
(豆状核与丘脑之间)
豆状核后部
内囊后肢
豆状核下部
豆状核
11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
16
2. 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联系受累时产 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对 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 3. 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系纤维受损产生 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 4. 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系受损产生情感障碍, 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
13
丘脑解剖
14
1、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 2、内侧核群为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亦与记忆功能
和情感调节有关。 3、外侧核群:其中腹侧核群包括:
腹前核调节躯体运动。 腹外侧核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协调有关。 腹后外侧核传导躯体和四肢的感觉。 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的感觉和味觉。 靠近丘脑枕腹侧的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也属于丘脑 特异性投射核团。内侧膝状体参与听觉冲动的传导。外 侧膝状体与视觉有关。
17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传导通路
肌腱、关 节、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中枢突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薄束②核 对侧内侧丘系 楔束核
脑干各部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后外侧核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第一功能区
为了保证心理过程完全合乎要求地进行,人应处于觉 醒状态中。只有在最适宜的觉醒状态条件下,人才能 接受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在记忆中引起需要的、 有选择性的联系系统,制定自己的活动程序和对自己 的心理过程的进行实行控制,同时校正自己的活动的 错误和保持自己活动的方向性。
保证和调节皮质紧张度的部位在脑干和皮质下部位。 这些部位既增强皮质的紧张度,又接受皮质的调节。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一、脑的大体局部解剖学
脑由三个主要部分,即大脑半球、脑干 和小脑。
与人的高级功能有关的主要是大脑半球, 其次是中脑。
小脑主要与运动协调和控制肌张力及平 衡有关,与高级功能关系很少。
1、大脑半球
成对的两半球由卷曲的灰质层即大脑皮质所覆 盖(图2-6)。大脑皮质盖住了里面的白质和总 称为基底节的深部的灰质集合体或神经元群。
下丘脑形成第三脑室的底和外侧壁。下 丘脑被终止于乳头体的穹窿纤维,分为 内侧和外侧核群。这些核涉及的功能范 围极广。如情绪、睡眠、体温调节、饥 饿和口渴等。
底丘脑是一小小的过渡部,在下丘脑外 侧和丘脑腹侧。它有一大的晶体状的独 立的核(底丘核)在内囊的内侧。
中脑
中脑是最小而最不分化的部分。在小脑幕的开 口处通过,连接第三和第四脑室的狭窄的大脑 导水管在中脑通过。
视觉区位于枕叶皮质,在距状沟的两侧,主要在半球 的内侧面,部分在半球的上外侧面。
听觉区位于Heschl横回,大部分隐蔽在额叶皮质的 深部,在外侧裂内刚达到半球的外侧面处。
其余的在中央皮质后的顶叶、额叶和枕叶等与进入的 感觉信息的整合和形成有关。
鲁利亚将中央沟后面的全部脑区分为三类皮质区,这 些皮质区有不同的功能类型,病变后能反映出相应的 特性。

基底节解剖PPT课件

基底节解剖PPT课件

47
脉络膜前动脉细小,在蛛网膜下腔行程较长,易发生 闭塞。闭塞可能造成对侧偏瘫(大脑脚底供血不足)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囊下2/5丘脑皮质束供血不足 ),偏盲(内囊下2/5视放射供血不足)。症状出现与 否取决于侧支吻合情况。 48
大脑前动脉 中央支 从大脑前动脉远侧段起始端发出的中央支 左、右 各一条。称为内侧纹状动脉 medial striate artery、内侧前穿动脉 medial anterior perforating artery、或Heubner返动脉。相当 于前交通动脉水平从大脑前动脉发出后,又折 回大脑前动脉起点附近的前穿质入脑。此动脉 是供应中央核团(基底核区域)重要而恒定的 血管,内囊膝部核后肢前部也接受它一部分血 液供应。 从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远端发出的中央支 每侧2~3 小支,供应丘脑下部的视上区、胼胝体膝和透 明隔。 从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起始端发出的中央支 每侧3~ 4小支,供应尾状核前部。
29
已知基底神经节的传出纤维主要发自苍白球内部和黑质 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轴突终止于脑干多处部位,包 括前腹侧核(VA)、腹外侧核(VL)、腹内侧核(VM)等,丘 脑核团及上丘、中脑-桥脑上部被盖。 与基底神经节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主要有多巴胺、乙酰 胆碱、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 内囊膝部损失,主要表现为面部和舌体无力,有时伴有 肌无力;定向障碍、勾音障碍、记忆障碍、语言障碍、 行为改变也可发生。内囊后肢内穿过的神经纤维较多, 此处病变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多,主要为对侧偏瘫、感觉 障碍、视觉障碍等。
4
5
纹状体: 解剖结构:①尾状核是由前向后弯曲的圆 柱体,分为头、体、尾三部,位于丘脑背 外侧。 ②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其中壳 和尾状核合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 状体。 功能:纹状体是椎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发现 苍白球作为基底前脑的一部分还参与机体 的学习记忆功能。

基底节内囊演示文稿

基底节内囊演示文稿
2020/12/1
新纹状体病变
• 壳核病变
• 可出现舞蹈样 动作,表现为 不重复、无规 律、无目的急 骤运动
• 尾状核病变
• 可出现手足徐 动症,表现为 手指、足趾的 缓慢如蚯蚓蠕 动样动作
2020/12/1
• 丘脑底核病变
• 可出现偏身投 掷动作,表现 为一侧肢体大 幅度、有力的 活动
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
基底节内囊演示文稿
优选基底节内囊Ppt
2020/12/1
基底节定义
基底节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 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 要结构。
2020/12/1
基底节解剖
基底节
2020/12/1
尾状核 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
屏状核、杏仁核
纹状体
基底节
纹状体
杏仁核 屏状核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壳核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古纹状体
边缘系统 重要结构
锥体外系 中枢之一
基底节
• 基底节是椎体外系的中继站,各核之间有密切的纤维联系
• 其下行纤维主要有被盖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及橄榄脊 髓束 基底节与大脑皮质及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势反射, 也参与复杂行为的调节
2020/12/1
2020/12/1
•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静止性震颤 • 此多见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2020/12/1
内囊的解剖
(1)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肢—额部 内囊膝 内囊后肢—枕部
背侧丘脑 豆状核
内囊膝 内囊后肢
2020/12/1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医学

间脑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医学

丘脑为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块 位置: 内侧面:第三脑 外侧面:内囊 上面:是侧脑室的一部分 下面:为丘脑下部、丘脑底部、中脑 前面:尾状核头及穹窿 后面:四迭体、侧脑室三角区
医学ppt
11
医学ppt
12
医学ppt
13
丘脑的外形
体积(大小): 长4cm(平均3.8cm); 宽2cm(平均1.4cm); 高1.4cm 方向:两侧均斜向前内 区分:丘脑前结节、丘脑枕、内侧膝状
20
丘脑主要核团
腹外核的纤维联系 豆核襻
苍白球 豆核束
小脑齿状核→结合臂 腹外核 红核
丘脑内侧核、背外侧核、枕核
医学ppt
中央前 回
21
间脑的核团
3)腹后核 又分为腹后内、外侧核
①脊髓丘脑束
( 见教科书P118-F110)
腹后外侧核 内囊枕 中央
内侧丘系
后回1、2、3区
损害时 四肢躯干的深浅感觉障碍。
体、下丘臂、外侧膝状体、上丘臂
医学ppt
14
丘脑的内部结构
丘脑占间脑的大部,由近40个核团组成, 核的结构、配列颇为复杂,有些核的功 能意义不清
丘脑的上面及外侧面包被一层薄的白质 带状层叫外髓板
在外髓板的外侧有一薄层灰质叫丘脑网 状核
丘脑网状核的外侧与内囊接让
医学ppt
16
丘脑的内部结构
在丘脑实质内部(在切面上)可以看到:
由上面的带状层白质呈Y字形向内部延伸 的一层白质叫内髓板,将丘脑内部分隔 为:
1.丘脑前核 2.丘脑外侧核 3.丘脑内侧核 4.板内核(在内髓板的实质内)
医学ppt
17
丘脑的主要核团
一、丘脑前核
(一)位置 在内髓板分叉处的前方

大脑的解剖

大脑的解剖
④ 距状裂以上楔回损害 ➢ 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四)枕叶 (occipi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 ➢患者并非失明,但对图形、面容或颜色等都失去 辨别能力,有时需借助于触觉方可辨认 ➢如给患者看钥匙不能认识,放在手上触摸一下即 能辨认,称之为视觉失认
3. 顶枕颞交界区病变 ➢ 可出现视物变形 ➢ 患者对所看物体发生变大、变小、形状歪斜及 颜色改变等现象,这些症状有时是癫痫的先兆
➢对侧膝以下瘫痪
➢矢状窦旁脑膜瘤可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而 使其产生瘫痪,伴有尿便障碍
(一)额叶(frontal lobe)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底面: 多见于:
➢额叶底面的挫裂伤 ➢嗅沟脑膜瘤 ➢蝶骨嵴脑膜瘤
病损主要位于额叶眶面
➢表现为饮食过量、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 热、出汗和皮肤血管扩张等症状
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Foster-Kennedy syndrome):
➢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 ➢对侧视乳头水肿
(二)顶叶(pariet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图2-1 左侧大脑半球外侧面结构及功能区
位于中央沟后、 顶枕沟前和外 侧裂延线的上 方。
(二)顶叶(parietal lobe)
③ 嗅觉中枢: ➢位于钩回和海马回前部,接受双侧嗅觉纤维 的传入
(三)颞叶(temporal lobe)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④ 颞叶前部: ➢与记忆、联想和比较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⑤ 颞叶内侧面:
➢此区域属边缘系统,海马是其中的重要结 构,与记忆、精神、行为和内脏功能有关
(三)颞叶(temporal lobe)
区在此的排列由上向下呈“倒人 状” (图2-4)

基底节内囊ppt课件

基底节内囊ppt课件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课件
2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低-运动增多综合征 • 主要产生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和偏身投 掷运动等 • 可见于风湿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肝豆 状核变性等疾病
新纹状体病变
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
• 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静止性震颤 • 此多见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额桥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前辐射
丘脑中央辐射
听辐射 视辐射
损害表现及定位
• 内囊完全损害 内囊的范围狭小,纤维集中,如完全损害,病灶 对侧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 内囊部分损伤 由于内囊的前肢、膝部、后肢通过的传导束不同 ,因此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单独或合并出现1-2个症状 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身共济失调、偏盲、一侧中枢性面、 舌瘫或运动性失语等。
内囊的解剖
(1)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V”
字形
尾状核
内囊前肢
(2)分部: 内囊前肢—额部 内囊膝 内囊后肢—枕部
背侧丘脑 豆状核
内囊膝 内囊后肢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
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基底神经节、内囊 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基础

神经系统基础

下丘脑
•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 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 又称丘脑下部 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 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 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 中枢所在。通常将下丘脑从前向后分为三个区: 中枢所在。通常将下丘脑从前向后分为三个区: 视上部位于视交叉上方, 视上核和室旁核所组 视上部位于视交叉上方,由视上核和室旁核所组 结节部位于漏斗的后方;乳头部位于乳头体。 成;结节部位于漏斗的后方;乳头部位于乳头体。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钩的下方,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钩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 界限不甚分明,向下延伸与垂体柄相连。 壁,界限不甚分明,向下延伸与垂体柄相连。下 丘脑面积虽小,但接受很多神经冲动, 丘脑面积虽小,但接受很多神经冲动,故为内分 神经系统的中心 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中心。 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中心。它们能调节垂体前叶 功能, 功能,合成神经垂体激素及控制自主神经和植物 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
前脑
• 前脑(forebrain)属于脑的最高层部分, 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神经中枢。前 脑又分为视丘、下视丘、边缘系统、大脑 皮质四部分。
端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端脑由左、右大脑半球、基底核构成,连 接两半球的是胼胝体。
丘脑
•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 第三脑室的两侧 的两侧, 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 称中间块)相连。丘脑是产生意识 意识的 块(称中间块)相连。丘脑是产生意识的 核心器官,丘脑的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 丘觉。 核心器官,丘脑的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
纹状体:
• 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豆状核 和尾状核。壳核和尾状核通过大量条纹状 细胞桥互相连接,所以得名纹状体。根据 发生的早晚可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 体指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苍 白球,纹状体属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 肌的活动有关。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17人体组织学与解剖课件 神经系统3——小脑、间脑和大脑
3 视觉中枢
位于距状 沟两旁的楔叶 和舌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4 听觉中枢 位于颞横回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5 嗅觉中枢
位于海马旁回、钩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6 说话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
位于额下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7 听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
位于颞上回后部
(二)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是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形成自主神经的 皮质下中枢,表现为:
1、内脏活动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对全身腺垂体的分泌
进行调节控制; 3、参与情绪、睡眠等反应。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五、端脑(大脑)
皮质
髓质
基底核 白质
侧脑室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中央沟
外侧沟
(一) 大脑外形、分叶:三沟五叶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四、间脑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可分为五部分。
间脑
分部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一)背侧丘脑:又称丘脑
1、白质:“Y”形,称内髓板。 2、灰质:
1)前核:管内脏活动
2)内侧核:躯体感觉与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
背层
3)外侧核
腹前核
腹层
腹中间核 腹后外侧核:接受躯干、四肢感觉
正中孔 外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硬脑膜静脉窦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脊膜
脑和脊髓的表面均被有三层膜,由外向内依次 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支持、保护、营养
一)脑膜
1、硬脑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具有保护脑的作用,防止细菌入侵。
坚韧而有光泽,与硬脊膜不同,由两层构成: 硬脑膜外层即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 在颅盖,硬脑膜与颅骨结合疏松,当外伤时, 常因硬脑膜血管损伤而在硬脑膜与颅骨之间形 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结合紧密,颅底 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使 脑脊液外漏。

间脑解剖PPT课件

间脑解剖PPT课件
第31页/共75页
第32页/共75页
四、底丘脑
Subthalamus
第33页/共75页
位置:
底丘脑是位于间脑尾侧部,其内侧为下丘脑, 背侧为丘脑,外侧和腹侧为内囊。外形只能在脑切 片上辨认其范围。
结构组成:其主要结构为底丘脑核和未定带
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紧邻内囊的 内侧,位于黑质内侧部的上方。与苍白球之间有往 返的纤维联系。与苍白球同源,是锥体外系的重要 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对苍白球的抑制作用,底丘脑 苍白球束或底丘脑病变均可致对侧上下肢不自主运
视交叉上核 室旁核
视上核 下丘脑前核
漏斗核
下丘脑背内侧 核
下丘脑腹内侧 核
乳头体核 下丘脑后核
结节核
第46页/共75页
第47页/共75页
下丘脑内部结构
① 视前区(preopitc region) 终板细胞(cells of lamina terminalis):
终板内密集的神经细胞 视前区有感受体温变化的感受器,通过散热效
定区域有往返联系。
第15页/共75页
腹前核:
是基底核与大脑皮质间运动传导路的主要中继站 (relay station)。接受苍白球和黑质的传入纤 维。 发出纤维——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6区)。
腹前核的内侧部(magnocellular 大细胞 部)与皮质眼、头、颈运动的调控密切相关。
腹前核的内侧部(parvicellular 小细胞 部)与皮质躯干、肢体、运动调控密切相关。
第51页共75页下丘脑内部结构下丘脑内部结构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外侧部损毁此区食欲下降位于下丘脑外侧部损毁此区食欲下降乳头体区乳头体区mamillaryregionmamillaryregion乳头体核乳头体核mamillarynucleimamillarynuclei下丘脑后核下丘脑后核posteriorhypothalamicposteriorhypothalamicnucleinuclei第52页共75页下丘脑的结构特点神经元数量丌多但联系复杂而广泛具有特殊神经元称为内分泌细胞neuroendocrinecells即具有一般神经元特点有树突和轴突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依靠神经递质进行冲动联系又有内分泌细胞特点能合成激素分泌激素的释放因子或抑制释放因子调控垂体的内分泌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完全性内囊损害 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锥体
束在此高度集中,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谓之“三偏”综合 征,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2、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
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表现 为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静止性震颤。 此多见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间脑病损的定位诊断
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
球连接的中继站。间脑自上方室间孔与视交叉上 缘的连线为界,下方与中脑相连,两侧为内囊。 左右间脑之间的矢状窄隙为第二脑室,其侧壁为 左右间脑的内侧面。间脑包括丘脑、上丘脑、下 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 。 间脑病变多无明确定位
体征,此区占位病变与脑室内肿瘤相似,临床上 常称为中线肿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 临床定位较为困难,需要全面分析。
一、丘脑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 卵圆形灰质团块,对称分布于第三脑室两侧。丘脑 前端凸隆,称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为丘脑枕, 其下方为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丘脑被薄层Y 形白质纤维(内髓板)分隔为若干核群,主要有前 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丘脑是各种感觉(嗅 觉除外)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其对运动系 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上行网状系统和大脑皮 质的活动发生着重要影响。
22、尾状核头部 23、岛叶 24、外囊 25、豆状核 26、丘脑 绿色部分为 颞叶,浅红色部分为额叶,黄色部分为枕叶
1、前核群位于丘脑内髓板分叉部的前上方, 为边缘系统的中继站,与下丘脑、乳头体、 扣带回联系,与内脏活动有关。
2、内侧核群位于内髓板内侧,包括背内 侧核和腹内侧核。背内侧核与丘脑其他核 团、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等均有联系; 腹内侧核与海马和海马回有联系。内侧核 群为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亦与记 忆功能和情感调节有关。
④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及味觉纤 维,发出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的一部分, 终止于中央后回下部,传导头面部的感觉 和味觉。
3、外侧核群位于内髓板外侧,分为背侧核群 和腹侧核群两部分。其中腹侧核群包括:
①腹前核;接受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 质等的传入,与额叶运动皮质联系,调节躯 体运动。
②腹外侧核:接受经结合臂的小脑丘脑束 或红核丘脑束的纤维,并与大脑皮质运动前 区联系,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协调有关。
③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 束的纤维,由此发出纤维形成丘脑皮质束 的大部,终止于大脑中央后回皮质感觉中 枢,传导躯体和四肢的感觉。
(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31、侧脑室三角区及 脉络丛钙化(Trigone of lateral
ventricle and calcified choroid plexus) 32、侧脑室枕角
(Occipital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绿色部分为颞叶 (Temporal Lobe),浅红色部分 为额叶(Frontal Lobe),黄色部分 为枕叶(Occipital Lobe),褐色 部分为顶叶(Parietal Lobe)
❖ 基底节是锥体外系统的中继站,各核之间 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其经丘脑将信息传至 大脑皮质,又经丘脑将冲动下传至苍白球, 再通过红核、黑质、网状结构等影响脊张力和姿势反射,也 参与复杂行为的调节。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基底节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 和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定位诊断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基底神经节亦称基底节,位于大脑白质深部,其
主要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成,另外 红核、黑质及丘脑底核也参与基底节系统的组成。 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为纹状体,豆状核又分为壳核 和苍白球两部分。尾状核和壳核种系发牛较晚,称 为新纹状体;苍白球出现较早,称为旧纹状体;杏 仁核是基底神经节中发生最古老的部分,称为古纹 状体。
延髓束于此通过;内囊后肢位于丘脑与豆
状核之间,依前后顺序分别为皮质脊髓束 (支配上肢者靠前.支配下肢者靠后)、丘脑 至中央后回的丘脑皮质束(丘脑中央辐射),
其后为听辐射、脑桥束、丘脑后辐射和视 辐射等。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2、部分性内囊损害 由于前肢、膝部、后肢的传导束不同,不同部 位和程度的损害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 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或运动性 失语中的1~2个或更多症状。
28、内囊前肢 (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29、内囊 膝部 (Genu of internal capsule) 30、内囊后肢
内囊解剖及病变定位诊断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内囊是宽厚的白质层,位于尾状核、豆状核 及丘脑之间,其外侧为豆状核,内侧为丘脑, 前内侧为尾状核,由纵行的纤维束组成,向 上呈放射状投射至皮质各部。在水平切面上, 内囊形成尖端向内的钝角型,分为前肢、后 肢和膝部。
内囊前肢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上下
行纤维是丘脑内侧核至额叶白质的纤维(丘 脑前辐射),下行纤维是额叶脑桥束(额桥 束);内囊膝部位于前、后肢相连处.皮质
1、新纹状体病变 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运动过 多综合征,主要产生舞蹈样动作、手址徐动症和 偏身投掷运动等。壳核病变可出现舞蹈样动作, 表现为不重复、无规律和无目的急骤运动;尾状 核病变可出现手足徐动症,表现为手指、足趾的 缓慢如蚯蚓蠕动样动作;丘脑底核病变可出现偏 侧投掷运动,表现为一侧肢体大幅度、有力的活 动。此类综合征可见于风湿性舞蹈病、遗传性舞 蹈病、肝豆状核变性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