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发展史共35页文档
新闻摄影在中国
新闻摄影在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新闻照片开始在中国出现,到如今已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当代的价值。
一、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史1、早期阶段中国的新闻摄影始于19世纪60年代。
1860年,意大利人F.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这些照片打开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大门。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新闻摄影逐渐发展起来,但速度较为缓慢。
2、发展阶段20世纪初,新闻摄影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明显的加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新闻摄影师和摄影机构。
他们的作品广泛涉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为公众提供了直观、生动的视觉报道。
例如,1904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合影以及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现场拍摄,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成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新闻摄影逐渐发展成熟。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新闻摄影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传递信息、记录历史、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新闻摄影也逐渐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
二、新闻摄影的当代价值1、传递信息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能够迅速传递有效的信息。
在当代社会,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闻摄影通过图像的直观表达,能够迅速传递信息,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
2、记录历史新闻摄影具有记录历史的功能。
通过拍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活动等,能够将历史瞬间定格为永恒。
这些照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能够在未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
3、服务社会新闻摄影不仅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历史的功能,还能够服务社会。
通过拍摄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典型人物等,能够引起社会的和思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新闻摄影还可以通过宣传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等方式服务社会。
4、促进文化交流新闻摄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形式,也具有促进文化交流的功能。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旧中国的新闻摄影发展1876年6月15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拍照火轮车》的广告,是中国早期采访摄影的一个先例,拍摄地点不再是照相馆,而是新闻现场。
20世纪初,中国国内报刊上开始出现摄影图片。
1906年3月29日,北京《京话日报》刊登了在?°南昌教案?±中被法国传教士杀害的江召棠县令的照片。
这是国内日报上刊登的第一张时事照片。
1907年创刊的《世界》画报,每期刊用100至200幅照片,介绍国内外时事的新闻照片,是当时行销国内的唯一一种摄影画报。
五四运动中,报纸摄影附刊兴起。
《时报图画周刊》(又称《图画时报》),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创刊于1920年6月9日。
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是大约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央写真通讯社?±,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和建立;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这一职业大量出现则是在20年代末。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摄影事业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摄影事业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比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发表了一幅署名?°本报摄影部?±的照片,被看作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一些中国人民革命摄影史上的杰作,如《战斗在古长城上》、《白洋淀的雁翎队》、《晓行》等,都诞生在抗日战争中。
抗日战争造就了罗光达、石少华、沙飞、吴印咸等一批中国革命新闻摄影事业史上的著名新闻摄影工作者。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新闻总署下设立新闻摄影局。
1952年划归新华社。
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出现导演、摆布及弄假?±之风,认为摄影是宣传,必须服从政治需要;摄影是艺术,必须讲究美感。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相关历史事件1844年,电报出现,发明每小时印20000份的滚筒“轻”印刷机;1876年,A.G.贝尔发明电话;1895年,马可尼发明无线电;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摄影机,从而进入电影时代;1906年,德福赖斯发明真空管,广播传送成为可能;1915年,格里菲斯摄制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电影技术进入新时代;1923年,佐理金发明了用于电视信号传送和接受的光电摄像1946年,发明X光摄影;1962年,通信卫星升空,国际现场直播成为可能;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玛维卡相机,开始了用CCD对光学摄像进行感光记录的摄影新时代-数字摄影时代。
MA VICA,Magnetic Video Camera. 管;新闻摄影的界定为什么发明摄影?人类一直期望能找到一种手段,将自己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
大众传播史上与影像传播相关的重要事件1822年,N.尼普斯制成第一张照片,JosephNicéphoreNiépce运动影像的原理:视觉暂留现象被发现。
1839年,照片在期刊上出现;标志着影像传播进入大众传播领域。
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诞生;什么是新闻摄影广义: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照片,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电视新闻这三大类用影像报道新闻的手段。
什么是新闻摄影狭义:指用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报纸、杂志和网络为载体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News photography是报道某些事件和与这些事件有关的个人或知名人物。
新闻摄影作为摄影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包括重要新闻(政治、经济或社会上的突发事件)、特写新闻(文化上有重要意义的引人入胜的或一般生活方式的主题),以及某些记录报道性新闻。
Press photography报刊摄影,或定期刊物所需要的那种照片摄制,可分为三个有时相互交叉的基本类型:突发或爆炸性新闻摄影、特写摄影和摄影报道。
新闻摄影发展历程
新闻摄影发展历程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表达方式,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无法记录图像的时代到拍摄胶片的相机,再到现在的数字摄影技术,新闻摄影在技术和实践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早期的新闻摄影非常困难,由于技术限制和设备不足,拍摄和传播新闻图片都面临巨大的挑战。
最早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使用大型相机来拍摄,通过显影和放大,将照片制成黑白胶片,然后才能进行媒体传播。
这些步骤耗时且复杂,限制了新闻摄影的实时报道能力。
到了20世纪,胶片相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得新闻摄影的发
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胶片相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新闻图片的清晰度和质量,使摄影师能够更好地捕捉和记录新闻事件。
同时,胶片相机的迅速普及也使得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数量增多,新闻摄影开始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摄影技术逐渐取代了胶片相机,成为新闻摄影的主流。
数字摄影技术的出现使得拍摄、后期处理和传播新闻图片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摄影师可以通过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记录新闻事件,并通过网络快速传播给全球的读者。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摄影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图片,使得新闻摄影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不仅提高了新闻摄影的影响力,也加深了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关注。
总结起来,新闻摄影经历了从无法记录图像到胶片相机再到数字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
而随着科技和传媒的不断进步,新闻摄影的技术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为观众呈现出更真实、直观的新闻事件。
2012-第5章 新闻摄影发展简史
中国报刊上出现照片是在 20世纪初。1901年上海 的《大陆报》创刊号用了 11张照片,被认为是开国 内报纸用照片之先河。 1904年创刊的《东方杂志》 是国内最早刊用照片的杂 志。 我国的中文报刊中,最早 刊登新闻照片的是1902年 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创 办、在日本横滨发行的报 纸《新民丛报》。 国内的报纸中,最早使用 时事新闻照片的是1906年 3月17日上海《时报》和3 月29日北京《京话日报》 对“南昌教案”的报道。
“
多萝西娅·兰格 《流民母子》,1936年
“纪实摄影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 纪实摄影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 景象。它反映现在,但为将来作纪实。 景象。它反映现在,但为将来作纪实。 它的焦点是人与人的关系。 它的焦点是人与人的关系。它记录人 们在工作中、战争中和娱乐中的行为, 们在工作中、战争中和娱乐中的行为, 或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四季中, 或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四季中,甚 至一年中周而复始的活动。它描写人 至一年中周而复始的活动。 类的各种制度——家庭、教堂、政府、 家庭、 类的各种制度 家庭 教堂、政府、 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工会。 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工会。它不仅 展现他们的表面形象, 展现他们的表面形象,同时还刻意揭 示人们的活动方式, 示人们的活动方式,以及影响人类世界上第一 幅永久性照片 的成功拍摄者。 《窗外》(又 名哥兹沃), 1826年
虽然全世界都公认1839年8月19日是摄影术发明的纪念日,但达盖尔的银 版摄影术实际上吸取了人们在这方面长期探索的成果。早在 13年以前法国 的尼尔普斯拍出的世界上第一张永久性的照片《哥兹沃》,他把感光后能变 硬的白沥青涂在锡铭合金板上,曝光长达八个小时,
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 《时报·图画周刊》创刊号
1920 年6月9日,上海《时报》首 创《时报·图画周刊》。戈公振主编, 郎静山为摄影记者。至1923年2月, 共出137期。
新闻摄影历史
新闻摄影历史:1、1839.8.19摄影术诞生2、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德国汉堡大火废墟(1842.5.5)3、罗杰分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历史上第一次用摄影记录历史事件4、早期新闻照片的媒介主要是画报(1842《伦敦新闻画报》)5、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刊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19世纪末申报请照相馆的人去现场拍摄2、国内时报刊登第一张时事照片(1906.3.29《京话时报》)3、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副刊《时报.图画周刊》预刊号(1920)4、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由北京大学学生创立5、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图片通讯社6、职业摄影记者的出现(第一个在报上登出名字的是李少穆,在上海《神州日报》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史1、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就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2、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发展3、革命战争时期的摄影家:罗光达《金顶妙峰山》《收复西斋堂》、沙飞《战斗在古长城上》、吴印咸《白求恩大夫》(1939河北)、石少华中国新闻摄影改革进程:1、确立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3、新闻摄影实践的探索与突破4、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20世纪30~60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繁荣时期的重要事件1、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2、1947 马格南图片社创立(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布列松、罗伯特.卡帕、西蒙、乔治.罗杰3、美国农业部农业安全管理局大型记事摄影活动4、1937美国《生活》画报创刊,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见长5、1942普利策新闻奖开设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又增加新闻特写照片奖6、1956“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成立基本技巧:1、感光度越高,底片颗粒越粗,放大后效果越差(ISO=0.8/H暴光量)2、小光圈(1.4)用于特写,景深小,前后景是模糊的;中值光圈(22)景深大,前后景都很清晰。
新闻摄影发展史
后一个阶段:1978—
• 1978年改革开放,此后的30年,我国新闻摄影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 • 1983年,新华社社长穆青提出“两翼齐飞”的方针,确立了 新闻摄影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世界上几个大通讯社都在 加快自己的图片事业,图片报道的竞争比文字报道还要激烈 ,还要迫切。所以没有丰富的国内国际图片资源,要建设世 界性通讯社是不可能的。他重申:一个图片,一个文字,是 腾飞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文字报道再多,失效 再快,也不能代替新闻摄影。 • 此后10年间,“两翼齐飞”在我国新闻界得到广泛认同,成 为推动新闻摄影事业快速发展富有创见的理论。这是中国新 闻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新闻摄影对外交流广泛开展,影响 不断扩大。 • 1987年4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首次派代表团代表团访问了 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基金会,双方达成了互相交流的协议 。 • 1988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国际新闻摄影周”活动。来自 全国的新闻摄影“中坚力量”和美联社、《美国国家地理》 杂志的著名摄影记者、图片编辑进行了业务及学术交流和联 合采访,互相学习。此后,中国记者也不断组团出国交流。 • 我国摄影师从1988年开始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 赛”)奖项,并且逐年递增。据统计,截至2012年的第55届 荷赛,共有27位摄影师的作品获得该项大奖。凭借2008年成 功举办奥运会的“地利”和汶川大地震,2009年第52届“荷 赛”有7名中国摄影师获得奖项,获奖人数为“荷赛”举办以 来中国摄影师获奖最多的一次。
• 20年代末期,林泽苍最先把“新闻价值”理论植入新闻摄影 领域,在其著作《增广摄影良友》中指出:“新闻摄影,最 要之点,在于有‘新闻之价值’,若缺此要素,则报馆必弃 之而不用,而摄影者受时间与金钱之损失亦无所取偿矣。 ” 当时拍摄新闻照片,流行摆拍,呆板而僵硬,失去了现场 感,削弱了新闻性。林泽苍认为 “新闻照片最重要之点,则 在其能表现其当时新闻之紧要情形或动作,此即新闻之价值 ,谓之摄取新闻照片之秘诀亦无不可。”也即新闻摄影的要 点是表现新闻的现场动作。当然,新闻价值不仅仅表现在照 片有无“动作”上,还有其含义是否丰富。这些研究丰富了 新闻摄影的内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新闻摄影的要点,增强 新闻照片的活力、改善新闻照片的质量,加强了新闻摄影的 理论色彩
第六章 新闻摄影简史
链接 链接 新闻摄影历史人物介绍—— 王小亭(教材P109)、沙飞(P111)
三、我国新闻摄影理论的初步概括
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时期,邵飘萍、戈公 振、林泽苍、胡伯洲等一些著名报人和新 闻摄影实践者,归纳总结了有关新闻摄影 的理论,对指导当时新闻摄影工作起到了 积极作用。(教材P112—113)
第三节 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繁荣发展
一、国外新闻摄影的繁荣时期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西方新闻摄 影繁荣发展时期。
• 摄影技术的新发展:轻便的小型相机,高感光度 胶卷,使得摄影记者有可能手持相机利用现场光 拍摄新闻现场中的人物动态和神情。 • 现代新闻摄影技法和理论的出现 : • 萨洛蒙创立的“小相机+现场光+抓拍”的 新闻摄影技法。 • 《慕尼黑画报》主编洛伦特的摄影原则:摄影 记者应真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不应该有意识 安排镜头。坚决拒绝任何摆拍。
• 3、第一批关注社会问题的摄影家 • 19世纪70年代,《纽约先驱报》记者雅各 布· A· 里斯第一个把摄影当作社会批评的工具。他 在《另一半人是怎样生活的》中展示了移民们居 住在拥挤破烂的下等公寓里。 • 1908年到1914年间,社会学家路易斯· 海因效仿 里斯,拍摄了 在工厂与田野里一天工作12小时 的童工,还记录了他们破烂的 住所和艰苦的生活 条件。这些照片促使美国当局制定了一部童工劳 动法。
一、曲折发展的中国新闻摄影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新闻摄影 事业进入了曲折发展的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 出现了一批反映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优秀新闻摄影图片。新华社成立新闻摄影部并在 全国形成新闻摄影网络。人大等高校开设新闻摄 影专业或讲授新闻摄影课程。另一方面,从20世 纪50年代起,出现了“导演、摆布及作假”之风, 背离了新闻摄影基本原则,极大损害了中国新闻 摄影事业的发展。
新闻摄影发展史共35页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新闻摄影发展史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
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一、解放前阶段1. 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 1860年,意大利人F。
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
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
2. 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
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 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
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 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
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
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1912年创刊的《真相画报》为国内最早出现的画报。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第一编新闻摄影基本史论第一章静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一、摄影技术的发明1、摄影技术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2进入暗室时,通过反射在暗室墙上形成一上下颠倒的景物影像。
2000多年前中国战国时墨家最早发现此原理。
3、发明过程:1)(法)尼赛弗尔.尼埃普斯发明“日光摄影法”(沥青金属板),拍摄世上首张照片《窗外景色(鸽子窝)》、《牵马的孩子》。
2)(法)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碘化银铜板),首拍照片为《工作室一角》,最著名照片为1838年《巴黎寺院街》,版权由法政府购买,1839年8月19日为公认的摄影术诞生日。
3)(英)塔尔博特发明“卡罗摄影法”,自制感光纸拍出负像,为现代摄影术奠定基础。
二、应用于新闻传播:1、1842年5月比鸥乌、史特尔茨纳于德国拍摄世上首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废墟》,为世上首次新闻摄影活动。
2、1853年英摄影师罗杰.芬顿拍摄克里米亚战争,运用火棉胶湿版法拍《克尔克拉港口》刊登在《伦敦新闻》上。
3、1861年美马修.布雷迪组织战地摄影队拍摄美南北战争,是世上首次战地新闻摄影。
《南北战争》刊登在《哈佛大学周报》上。
4、1877年《每日写真报》成为首个使用插图的日报。
三、摄影技术发展:1、胶卷发明:1888年,(美)乔治.伊斯曼创建柯达公司,参照卡罗摄影法发明最早的胶卷。
2、相机发明:1914年,(德)奥斯卡.巴纳克研制世上首台小型135相机“莱卡leica”。
3、印刷术发展:1842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首用照片代替绘画。
1880年美国霍根发明“照相铜版术”,纽约《每日新闻报》用此方法印出清晰新闻照片。
4、传真术运用:1902年首用无线电波传送照片,提高了新闻照片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5、电子及计算机技术运用:20世纪50年代日本率先引用电子技术,此后数字技术发展迅速,数码相机产生,网络运用普及。
四、新闻摄影事业发展:1、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刊登以新闻照片为主要内容的新闻。
第二章 动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
视事业的起步。以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建立了电视台。 这 是广播员正在向观众介绍当天电视节目。
挫折时期(1966-1976) 文革(故事,十里长街) 唯一成就 1973年,北京电视台试播彩色电视。
1.70年代后
大发展时期(1976-1922)
2.1978年元旦,一档名为《全国电视台新闻 联播》的新闻节目正式设立,这就是在中国电 视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新闻联播》节目。
3.纪实主义已经成为电视新闻的主要风格和 创作手法。 (超级链接)
4.除了电视新闻节目的繁荣以外,电视纪录片 创作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沙与海》、《藏北人家》、(超级链接) 《最后的山神》、《远去的村庄》、《八廓南 街16号》、《神鹿啊,我们的神鹿》
小结本章
LOGO
LOGO
第二章 动态新闻摄影 发展简史
第一节 产生和发展
一、电影纪录片的发展
(一)电影的诞生 1.1880年,美国人埃德沃· 幕布里奇
将24台照相机排成一行,将连续拍摄的奔马照片投射在幻灯银幕上
2.1888年,法国生物学家爱蒂安· 朱尔· 马莱
“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发明出最早的能够连续拍摄的感光片,从而设计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3.1926年,约翰· 格里尔逊第一次使用“纪录 片”一词,并对纪录片的概念、形式、艺术价 值和美学特征进行勒阐述。
他将纪录片从剧情片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电影形态。被
称为“纪录片之父”。
《漂网渔船》、《夜邮》。
在他的发起和领导下,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次纪录片浪潮——英国
纪录片运动。
4.美国导演佩尔· 劳伦斯、荷兰纪录片大师尤 里斯· 伊文思等,也都对纪录片进行了各自的 探索和研究。
新闻摄影1
新闻摄影1第一篇:新闻摄影1第一编新闻摄影基本史论第一章静态新闻摄影发展简史1.摄影技术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为是美国在1955年—1960年间发表的最优秀的新闻照片之一。
25.1923年,著名报人邵飘萍在其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2.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墨家学派,其创始人为墨翟。
3.法国人尼埃普斯发明了“日光摄影法”,并用此方法拍摄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
4.法国人达盖尔是“银版摄影法”的发明者,他的首张照片为:《工作室一角》。
5.1939年8月19日,购买“银版摄影法”这一发明,这一天成为公认的摄影术诞生日。
6.塔尔博特发明了“卡罗摄影法”。
7.战争摄影是早期新闻摄影的重要内容。
《汉堡大火废墟》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
8.1988年伊斯曼參照“卡罗摄影法”,发明了最早的胶卷。
9.1914年,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135照相机。
10.1942年5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开始用照片代替绘画。
11.1880年,美国人霍根发明了照相铜板术,纽约《每日新闻报》用这种方法印出了一张清晰的新闻照片。
12.1902年,人们第一次用无线电波传送照片,这逐渐成为新闻行业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之一。
13.1960年,日本宾得公司的前身——日本旭光学公司开发出了内测光镜头,35毫米照相机从此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
14.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尝试刊登以新闻照片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将文字仅仅作为对新闻图片的简单说明。
15.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亨利.卢斯创办了《生活》杂志,并成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画报之一。
16.1942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新闻摄影的地位得到普遍的认可。
17.1952年,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对新闻摄影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
18.1956年,谢勒、米伦登克和威斯曼这3位荷兰摄影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
新闻摄影历史
新闻摄影历史:1、1839.8.19摄影术诞生2、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德国汉堡大火废墟(1842.5.5)3、罗杰分顿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55)历史上第一次用摄影记录历史事件4、早期新闻照片的媒介主要是画报(1842《伦敦新闻画报》)5、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在报纸上刊登照片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1、19世纪末申报请照相馆的人去现场拍摄2、国内时报刊登第一张时事照片(1906.3.29《京话时报》)3、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副刊《时报.图画周刊》预刊号(1920)4、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由北京大学学生创立5、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图片通讯社6、职业摄影记者的出现(第一个在报上登出名字的是李少穆,在上海《神州日报》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摄影史1、诞生于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就较重视新闻摄影的宣传作用2、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摄影事业得到极大发展3、革命战争时期的摄影家:罗光达《金顶妙峰山》《收复西斋堂》、沙飞《战斗在古长城上》、吴印咸《白求恩大夫》(1939河北)、石少华中国新闻摄影改革进程:1、确立了“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的办报指导方针2、确立了“幅大量多”的新闻图片刊用原则3、新闻摄影实践的探索与突破4、新闻摄影基本理论体系的建立20世纪30~60年代世界新闻摄影繁荣时期的重要事件1、法国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决定性瞬间》2、1947 马格南图片社创立(迄今为止全球最重要的摄影图片社)——布列松、罗伯特.卡帕、西蒙、乔治.罗杰3、美国农业部农业安全管理局大型记事摄影活动4、1937美国《生活》画报创刊,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见长5、1942普利策新闻奖开设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又增加新闻特写照片奖6、1956“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成立基本技巧:1、感光度越高,底片颗粒越粗,放大后效果越差(ISO=0.8/H暴光量)2、小光圈(1.4)用于特写,景深小,前后景是模糊的;中值光圈(22)景深大,前后景都很清晰。
摄影发展史-(精)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课件PPT
13
摄影家的“眼力”追求原则
1 一副好的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 也称一个主体)或表现一个人,或表现一件 事,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情节, 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便任何观赏者一 眼就能看的出来
2一幅好的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体, 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目光一下子就可以投向 被摄主体
摄影成像的原理是“小孔成像”,它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在《墨经》中有记载。
可编辑课件PPT
5
小孔成像的记载
英国焦点出版l991年出版了阿尔玛·达文波特所作《摄影史概 览》一书。该书是这样开始的:“是中国一个名叫墨翟的人留 下了他公元前4世纪期间对光线观察的记录,他注意到物体的反 射光线透过一个小孔投射到一个黑暗表面上时,在这个黑暗表 面上得到物体的一个倒立的影像。这是摄影史上的第一个发现, 是‘摄影’历史的开端”。 此后直至公元10世纪,一个阿拉 伯人才重复了这个观察实验,并意识到减小小孔直径可以得到 虽然暗淡但更加精确的影像。可这离中国墨翟的发现已经相去 了1000多年。 由于是‘光’在墙上‘画’出了物体的像,人 们实际上采用了一种“望文生义”的办法来表达它,即用光画 的影像。由希腊文变成英文就成了“photo-graphy”。可是 这个“光画”可见不可留。光线没有了,影像也跟着消逝,看 是看见了,过后,什幺也没有留下。只是在有了照相机、感光 材料、显影和定影等一系列设备、器材和化学处理加工方法之 后,能够把足够清晰的景物影像永久性地留在了载体上时才真 正进入到摄影的时代
可编辑课件PPT
6
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 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 景物
可编辑课件PPT
7
1. 1825法国人N·约瑟夫·尼埃普斯用阳光摄影法拍摄了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画面翻拍十七世纪的一 幅荷兰版画。
1 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四.建国后的新闻摄影事业
• 1.新闻摄影在建国之 初获得快速发展 • 2.新闻摄影事业在 “极左”思潮中不断下 滑 • 3.改革开放后新闻摄 影事业的重新发展
第二节 当代新闻摄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读图时代:当代新闻摄影的语境
• • • • 1.图书:青睐图像化 2.广告:图片引领眼球 3.杂志:图片唱主角 4.媒体:图片大传播 4
二.新闻摄影与现代科技
• 1.新闻摄影的数字化发展
– (1)数字化与新闻摄影的时效性 – (2)数字化对新闻摄影记者的新要求 – (3)数字化是一柄双刃剑
• 2.新闻摄影的网络化生存
– (1)网络中的新闻摄影 – (2)网络对新闻摄影的销蚀
三.新闻摄影的全球化趋势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的各个 文化领域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发生着越来 越紧密的联系,日益体现出文化全球化的 发展趋势。作为一种以视觉图像语言为载 体的传播方式,新闻摄影正以其大众化的 接受群体、通俗化的传播方式以及富有冲 击力的画面语言成为文化全球化的急先锋。
• 1.新闻摄影的地位开始提升
– 在技术因素获得突破的背景下,新闻摄影的地 位开始提升,摄影记者的岗位得到确立 – 新闻摄影除了为报社和期刊所广泛采用之外, 也逐渐得到了通讯社的重视 –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摄影 事业也在20世纪30年代艰难起步
新闻摄影(08年)
新闻摄影1.大众传播活动都可以分为三种形式——视觉传播活动、听觉传播活动和结合的大众传播活动。
报纸、杂志、书籍等都是视觉传播媒介。
2.1822年,法国石版印刷技术工匠尼赛弗尔·尼埃普斯(1765—1833年)为了改进印刷方法,开始了对沥青感光版的研究,并于1826年拍出了第一张永久性照片《鸽子窝》,这张照片曝光共计8小时。
3.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院士阿喇戈等的支持赞助下,银版摄影术为法国政府购买并公布于世,这个日子就是今天人们公认的摄影术诞生的日子。
4.1856年,伦敦大学就开出了一门新的课程——摄影技术。
5.1842年5月5日,德国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连续烧了4天。
6.一是1884年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发明了胶卷,胶片的感光度也有了提高。
7.三是1924年由德国技现奥斯卡·巴纳克研制的小型135莱卡(Leica)相机面世。
8.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时代公司的创立者亨利·卢斯(Henry Luce)创办了《生活》画报,这是美国第一家全用照片的画报。
《生活》画报首创了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形式,当时称为摄影文章。
9.1942年,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1968年又增设了新闻特写照片奖。
10.中国最早成立的新闻摄影机构是“中央写真通讯社”,大约成立于五四运动之后,这家通讯社是由北京大学学生发起和建立的,照片多以反映学界情况为主,质量颇高。
11.李少穆是我国报纸上有姓名可考的第一个职业摄影记者。
12.1923年,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正规新闻教育机构——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成立,该系设置的课程中有“照相制版术”,每周授课一学时。
13.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月20日汉口《民国日报》刊登了一幅照片,署名为“本报摄影部摄”,这被看成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史上的最早的新闻摄影机构诞生的标志。
14.1956年12月,中国摄影学会在北京成立,《中国摄影》1957年4月创刊和《大众摄影》(1958年7月创刊)。
第三章新闻摄影1发展简史
沙 飞 1912.5.5-1950.3.4
生于广州。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1926年参加北伐,在国 民革命军中当报务员。1935年6月加入上海黑白影社。1936年9月考 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6年12月、1937年6月先后在广州、桂林 举办个人影展。 1937年8月,到华北抗日前线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 记者。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抗敌报》社 副主任、《晋察冀画报》社主任等职。 1950年3月4日,在病中枪杀一日籍医生,被华北军区军法处在 石家庄处以极刑。 1985年11月在北京、1986年3月在广州及广东开平举办了“沙 飞摄影艺术展览”。 1986年5月,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 神病的情况下作案,不应负刑事责任。撤消原判决。 1986年6月,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沙飞摄影集》中辑入其 133幅作品。
吴印咸的详细资料
吴印咸,摄影家。江苏沭阳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2 年后任上海天一影片公司布景师。1935年后任电通、 明星影片公司摄影师,参加拍摄影片《风云儿女》、 《生死同心》、《马路天使》。1938年赴延安,任 延安电影团摄影队队长,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延安与 八路军》。后任延安电影团负责人。1946年后任东 北电影制片厂处长、副厂长、厂长。1955年后任北 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常委、第三届理事,中国摄影家 协会第二至四届副主席。曾任影片《红旗谱》摄影,1 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摄影奖。作品有 《白求恩大夫》、《毛主席在“七大”作报告》、《牛 浴图》,编著有《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人像摄影》 等。
4、新中国成立后,新闻摄影得到 快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