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仪器分析结课大作业

------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07级(01)班

学生姓名:姚婧婧

学号:40704040131

授课教师:常薇

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

目前,原子发射光谱在材料分析中已经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金属合金材料、高纯稀土、难熔陶瓷材料、化学试剂、化工试剂、化工原材料及矿石等。其中,绝大部分方法为ICP-AES 法,而以火花/为激发光源的光电直读光谱法则主要用于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炉前分析。环境水样、植物茎叶、煤灰飞、水系沉淀物、土壤等试样的重金属及稀土元素测定是新近原子发射光谱法用于环境分析研究的焦点,其中以形态分析备受人们关注。【10】

关键字:原子发射光谱材料分析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概述

原子发射光谱法(AES),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根据处于激发态的待测元素原子回到基态时发射的特征谱线对待测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方法包括了三个主要的过程,即:

(1)由光源提供能量使样品蒸发、形成气态原子、并进一步使气态原子激发而产生光辐射;(2)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单色器分解成按波长顺序排列的谱线,形成光谱;用检测器检测光谱中谱线的波长和强度;

(3)由于待测元素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因此发射谱线的特征不同,据此可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而根据待测元素原子的浓度不同,因此发射强度不同,可实现元素的定量测定。2.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特点

<1>.既可用定量分析又可用定性分析:每种元素的原子被激发后,都能发射出各自的特征谱线,所以,根据其特征谱线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判断元素的存在,因此原子发射光谱是迄今为止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最好的方法。周期表中大约70余种元素都可以用发射光谱法测定。

<2>.分析速度快:试样多数不需经过化学处理就可分析,且固体、液体试样均可直接分析,同时还可多元素同时测定,若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则可在几分钟内同时作几十个元素的定量测定。如钢厂炉前分析等。

<3>.选择性好:由于光谱的特征性强,所以对于一些化学性质极相似的元素的分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铌和钽、铣和铪、十几种稀土元素的分析用其他方法都很困难,而对AES 来说是毫无困难之举。

<4>.检出限低:一般可达0.1~1ug·g-1,绝对值可达10-8~10-9g。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新光源,检出限可低至数量级。

<5>.用ICP光源时,准确度高,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可同时测定高、中、低含量的不同元素。因此ICP-AES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

<6>.样品消耗少,适于整批样品的多组分测定,尤其是定性分析更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3.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1)Fe70Ni30合金粉体触媒及合成金刚石中杂质元素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1】为了分析合成金刚石中的杂质元素,以粉体Fe 、Ni合金触媒及石墨为原料,用静态高压技术合成出金刚石,分别对触媒和金刚石进行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触媒里具有Co、Ca和Mn等22种含量值在0.0001~1.5 wt%之间的杂质元素;合成金刚石中有含量值在0.00005~0.02 wt%之间的Fe、Ni和Ca等10种杂质元素。这些杂质元素对金刚石质量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定性讨论。采用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其合成晶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元素是很难避免的,除合理采用合成工艺外,还可以通过严格控制原材料纯度等一些措施,来降低合成晶体中杂质元素的含量,进而提高合成金刚石的质量。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测试成色剂中的锰等微量金属元素【4】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首次建立了定量测试成色剂中的锰等9种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成色剂样品进行了前处理。讨论了ICP-AES同时测定成色剂中9种微量金属元素时,利用功能强大的化学工作站对物理干扰和背景的消除。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准确、快速,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0%。被测元素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9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明胶中痕量元素【3】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建立了定量测定明胶中铁等13种微量元素的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明胶样品进行了前处理,讨论了ICP-AES同时测定明胶中13种微量元素时,利用功能强大的化学工作站对物理干扰和光谱干扰、背景进行消除。结果表明:此法准确、快速、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及回收率均较好,被测元素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5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测试成色剂中的微量元素Au,Sn和Pd 【5】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建立了定量测试成色剂中微量金属元素Au,Pd,Sn的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对成色剂样品进行了前处理.讨论了ICP—AES测定成色剂中微量金属元素时,利用功能强大的化学工作站对物理干扰和背景的消除.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

方法准确、快速、检测限低,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0%,回收率为96%~102%.被测元素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950.

(5)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分析痕量碘【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碘分析的应用主要是,碘的分析共振线主要在真空一紫外区,对于原子吸收法来说目前缺乏稳定可靠的灯而且一般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难于提供在真空一紫外区的分析谱线,因此原子吸收法主要采用间接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由于a.等离子体激发源温度高(6000—8000K),稳定性好,化学及电离干扰少等特点以及ICP光源辐射中有丰富的原子线和离子线可供选择;b.ICP—AES法在真空一紫外区分析可采用驱气的方法来消除空气、水蒸气对谱线的吸收,c.各种改善进样技术的应用,使得ICP一AES法直接测定非金属元素碘已成为可能。

(6)利用发射光谱研究脉冲电晕放电中的自由基【7】

利用发射光谱技术在大气压下测量了一但其为载体的不饱和水蒸气体系针-板式正脉冲电晕放电产生的OH自由基及O、H活性原子的发射光谱,并由氮气的△ν=-3和△ν=-4振动带序发射光谱强度计算得出氮气的相对振动布局及其振动温度,进而采用高斯分布拟合准确的求出了氮气的△ν=+1振动带序发射光谱强度,从而可以由氮气的△ν=+1振动带序与OH的重叠发射光谱中准确求出OH自由基的发射光谱强度。有发射光谱强度得到了激发态OH 自由基和O,H活性原子的布局。

(7)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磨损监控中的应用【8】

机械装备会发生一些因其润滑系统运转部件磨损引起的故障。柴油机38.5%的齿轮失效和35%的运行故障都是由于磨损引起的,40%的轴承失效是由于润滑不良引起的,磨损与装备的失效具有紧密的关系。而油液金属磨屑分析技术是目前机械装备磨损状态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油液磨屑分析主要用于装备润滑系统的润滑油。通过检测油液中磨屑的成分、尺寸等,可得知磨损机理、磨损部位及磨损原因,并预测磨损发展趋势。油液的光谱分析是应用最早的油液磨屑检测技术。中国空军于1984年引进油液磨屑光谱分析技术,运用润滑油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监控航空发动机潜在故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对保证飞行安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AES)适用于检测悬浮于润滑油液中小于10μm的金属磨屑的成分、含量,是最常用的油液磨屑检测技术,它对磨损趋势的监测有很好的效果。油液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根据不同时期各种磨屑所含金属元素含量,可以判断摩擦副磨损程度,预测可能发生的失效和磨损率;b.根据磨屑的成分及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

出现异常磨损的部位;c.根据添加剂元素浓度的变化,判断油液的衰变程度。

原子发射光谱仪是目前我国航空维修领域最多的油液监控仪器。目前在航空发动机油液监控中广泛使用的磨屑检测仪器是转盘电极式原子发射光谱仪(ROD AES)。转盘电极式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工作原理是,圆盘式旋转电极将油样带至圆盘电极和一棒状静止电极构成的缝隙之间,利用二电极之间的高压电弧使油样中的各个原子激发辐射特征光谱线。根据特征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确定油液中磨损元素的成分及含量。转盘电极式原子发射光谱仪的优点:(1)油液无需预处理,仪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易于掌握,分析速度快。(2)读数准确,重复性好,分析容量大。转盘电极式原子发射光谱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盘电极不能将大颗粒磨屑带上及电弧能量不足而不能使大颗粒全部离子化,因此只能检测油液中小于10岫1的颗粒,而且不能提供有关磨屑的存在形式(如形态、大小等)方面的信息,不能判断磨损类型。分析某航空发动机在飞行后作润滑油原子发射光谱,发现Fe、Cr浓度急剧增长,其它元素浓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为此又从3个不同的部位取样分析也发现Fe浓度超标。该机返厂分解检查,结果为前轴间轴承严重损坏;滚棒全部严重剥落、外钢套滚道严重剥落、内缸套沿圆周有一半位置有深约O.1mm沟痕,保持架在后端面有磨伤。通过油液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成功预报了该发动机的严重磨损状况,避免了重大飞行事故的发生。

(8)用发射光谱研究荧光灯阴极区中的钡浓度【10】

应用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T12荧光灯阴极电子发射材料钡的损失,实验测定了阴极区中钡原子553.6,和钡离子455.4 493.4.谱线的辐亮度,由此得到钡原子6p1P1、钡离子62P3/2和62P1/2态浓度的轴向分布,理论上,由包含9个原子能级和5个离子能级的阴极区钡放电的速率方程,计算出了这些能级上钡粒子的浓度,实验和理论计算符合较好,结果表明,在阴极区钡离子浓度比钡原子浓度大,离阴极2mm处钡的总浓度为1015m-3量级

(9)液态电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检测金属离子的研究应用【11】

液态电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是以电解液为电极构建的放电系统,通过施加电压以产生等离子体,且其光谱特性与电解液的成分密切相关,从而通过发射光谱的测最可以实现金属离子的检测。由于液态电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兼具-厂光谱测昔的稳定性、选择性和传感器测量方便、简洁的优点,因此最近十多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液态电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基本原理等离子体的产生可以通过气体的放电等方式实现,具体的放电方式、等离子体产生机理及其在快速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目前仍然是等离子体领域研究热点。

4.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研究

(1)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的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2】

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联用(CC—AED)技术,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催化汽油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催化汽油中的60余种硫化物,首次计算了程序升温条件下汽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的保留指数,为不同实验室的定性比较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可应用于不同来源汽油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研究。

(2)色谱分离和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工业废水中的四价和五价钒的研究【12】在许多工业过程中,钒元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钢铁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中,钒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在硫酸工业和石油化工过程中.钒的化合物被用来作为催化剂,在反应的过程中,五价钒和四价钒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钒元素有四种不同的价态:二价、三价、四价和五价。但是二价和三价的钒很容易被氧化生成四价或者五价,所以在工业过程和环境监测中,研究的重点主要都集中在四价和五价二种形态上。五价钒很稳定,而且毒性最大。四价钒不很稳定,毒性也比五价钒小,但是在天然水系中.四价钒可能会和许多有机配体,如一些羧酸形成稳定配合物而存在。这二种价态钒都有可能通过工业过程进入环境中,成为环境污染物。因为高价钒的毒性和特殊的稳定性,所以对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光谱分析研究【13】

采用MOA直读发射光谱建立的润滑油添加剂元素含量分析方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和效率高等优点.

通过试验,优化建立了钙磷锌元素发射直读光谱分析回归曲线.实验研究表明:利用本实验方法可精确测定润滑油中各添加剂元素含量,这对润滑油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表明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光谱分析数据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证实了在使用发射光谱进行润滑油光谱分析时,采用正确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4)气相色谱-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的应用进展【14】

GC-MIP-AES-结合了气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原子发射光谱的多元素检测能力,具有通用性好,选择性高,检测限低,精密度高,基体干扰小等优点, GC-AES与其它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比较具体特点如下:A.可进行元素组成和比例的检测,以氦为工作气体的微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器可检测元素周期表中除氦以外的任何一种元素,可获得待测物元素组成的信息;结合分子量信息可推测待测物的分子式B.集通用性和选择性于一体。通用性体现在可检测所有元素,若检测C H AES,即为有机物通用性检测器,且灵敏度高于FID,选择性体现在可检测指定元素,其选择性高于ECD,FPD,NPD等气相色谱检测器 C.可用于非同一标准品定量分

析。

(5)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结果稳定性研究【15】

火花源光谱仪由于制样简便、分析元素多、范围广,目前已经成为钢铁成分分析的主要仪器。但是光谱分析准确度却引起人们关注,尤其是钢样中的碳、磷、硫分析结果的波动更引人瞩目。众所周知,良好的稳定性才是使结果准确的基本保证和前提。大量结果表明,样品本身的均匀性、样品的预燃时间、信号采集时间、室温、电压、真空、电极消耗、氩气纯度等都是影响分析结果稳定性的因素。基于此,强化了取样和制样措施,选用合适的分析条件,确保外部环境稳定,使光谱分析结果获得可观的稳定性。

(7)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基体效应的研究概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于发射光谱分析是当今痕量元素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项技术。这应归因于它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如高灵敏度、精密度、选择性、稳定性及低检出限;宽动力学线性范围及弱基体效应,可进行多元素顺序或同时分析。特别在基体效应方面远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因而正确识别IGP—AES基体效应的来源及其对分析信号的影响程度,是保证分析方法准确与精密的重要问题。

5.原子发射光谱法存在的问题

(1). 在经典分析中,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较多,尤其是试样组分的影响较为显著,所以对标准参比的组分要求较高。

(2). 含量(浓度)较大时,准确度较差。

(3). 只能用于元素分析,不能进行结构、形态的测定。

(4). 大多数非金属元素难以得到灵敏的光谱线。

6.今后的发展前景

在今后的几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形态分析、联用技术、固体材料直接分析等领域中的研究将会得到加强;进样技术研究将有所深化、拓宽和更具特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表面分析与逐层分析将提到日程;等离子体质谱将在超痕量分析和形态分析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研究的方向上,原子发射光谱/质谱技术将会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如能源、考古、临床医学等)更紧密的结合、并进行交叉与渗透;无污染的“绿色分析技术”将得到与发展。【10】

参考文献:

【1】卢喜瑞唐敬友刘党库姚怀.Fe70Ni30合金粉体触媒及合成金刚石中杂质元素的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刊名: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英文刊名: DIAMOND & ABRASIVES

ENGINEERING 2008,""(3)

【2】杨永坛杨海鹰宗保宁陆婉珍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的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

谱分析方法及应用刊名:分析化学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3,31(10)

【3】申世刚安朴英杜保安孙汉文马礼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明胶中痕

量元素刊名:理化检验-化学分册英文刊名: PHYSICAL TEST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PART B:CHEMICAL ANALYSIS 2004,40(5)

【4】杜保安王香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量测试成色剂中的锰等微量金属元

素刊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英文刊名: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4,24(3)

【5】马礼谦安朴英杜保安申世刚李志庭孙汉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定

量测试成色剂中的微量元素Au,Sn和Pd 刊名: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

名: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4,24(5)

【6】谯斌宗杨元高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分析痕量碘刊名:中

国卫生检验杂志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2003,13(4)

【7】王文春刘峰张家良任春生利用发射光谱研究脉冲电晕放电中的自由基刊

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英文刊名: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4,

24(11).

【8】朱子新池华佑陈栋张晶原子发射光谱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磨损监控中的应用

刊名:分析化学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9,37(z1) 【9】江祖成胡斌彭天右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刊名:分析试验室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2001,20(2)

【10】张善端朱绍龙用发射光谱研究荧光灯阴极区中的钡浓度刊名:复旦学报(自

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3,42(6) 【11】毛秀玲吴坚应义斌液态电极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技术检测金属离子的研究应用

刊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英文刊名: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10,30(2)

【12】胡明松色谱分离和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工业废水中的四价和五价刊名:化学通报

英文刊名: CHEMISTRY 2004,67(2)

【13】魏海军于洪亮关德林孙培廷王宏志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光谱分析研究

刊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英文刊名: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06,26(4)

【14】王清清顾明松气相色谱-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的应用进展刊名:

分析化学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4,32(8)

【15】张翔辉陶静宋立伟黄子鉴顾兰兰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结果稳定性研究

刊名:冶金分析英文刊名: METALLURGICAL ANALYSIS 2006,26(4)

【16】陶锐高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基体效应的研究概述刊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TECHNOLOGY 2002,12(2)

原子吸收试题_答案解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试卷 答卷人:评分: 一、填空题(共15 分1 分/空) 1. 为实现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使发射谱线中心与吸收谱线中心完全重合,而且发射谱线的宽度必须比吸收谱线的宽度窄。 2. 在一定条件下,吸光度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呈正比,这是原子吸收定量分析的依据。 3. 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以减小光源波动的影响。 4. 为了消除火焰发射的干扰,空心阴极灯多采用脉冲方式供电。 5. 当光栅(或棱镜)的色散率一定时,光谱带宽由分光系统的出射狭缝宽度来决定。 6. 在火焰原子吸收中,通常把能产生1%吸收的被测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 7. 与氘灯发射的带状光谱不同,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光谱。 8. 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钙镁含量时,常加入一定量的镧离子,其目的是消除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干扰。 9. 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时,采用乙炔-空气火焰,使用时应先开空气,后开乙炔。 10. 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空白标准偏差的吸光度时的浓度称为检出限。 11. 采用氘灯校正背景时,空心阴极灯测量的是原子吸收+背景吸收(或AA+BG)信号,氘灯测量的是背景吸收(或BG)信号。 12、空心阴极灯灯电流选择的原则是在保证放电稳定和有适当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低的工作电流。 二、选择题(共15 分1.5 分/题) 1.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 )。 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 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 2.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消除了下列哪种干扰?( D ) A.分子吸收B.背景吸收C.光散射D.基体效应 3.空心阴极灯内充气体是( D )。 A.大量的空气 B. 大量的氖或氮等惰性气体 C.少量的空气D.低压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 4.在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铜的实验中用于稀释标准的溶剂是。(D ) A.蒸镏水 B.硫酸 C.浓硝酸 D.(2+100)稀硝酸 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单色器的作用是( B )。 A.将光源发射的带状光谱分解成线状光谱; B.把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其它谱线分离开来,只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通过;C.消除来自火焰原子化器的直流发射信号; D.消除锐线光源和原子化器中的连续背景辐射 6.下列哪个元素适合用富燃火焰测定?( C ) A.Na B.Cu C. Cr D. Mg 7.原于吸收光谱法中,当吸收为1%时,其对应吸光度值应为( D )。 A.-2 B.2 C.0.1 D.0.0044 8.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钾时,加入1%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C )。 A.减少背景B.提高火焰温度 C.减少K 电离D.提高K 的浓度 9.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物理干扰可用下述哪种方法消除?( D ) A.释放剂B.保护剂C.缓冲剂D.标准加入法 10.下列哪一个不是火焰原子化器的组成部分?(A ) A.石墨管 B.雾化器 C.预混合室 D.燃烧器 三、简答题(共30 分) 1.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钙含量时,PO43-的存在会干扰钙含量的准确测定。请说明这是什么形式的干扰?如何消除?(8 分)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集和答案

三、原子发射光谱(174题) 一、选择题( 共66题) 1. 2 分(1003) 在(a),(b)两图中, 实线代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有背景时的工作曲线, 虚线代表扣除了背景后的工作曲线, 试说明: (1) 各属于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光谱背景(判断光谱干扰是来自分析线还是来自内标线)? (2) 对测定结果有无影响? 2. 2 分(1004) 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 (1) 用滤光片(2) 选用优质感光板 (3) 不用任何措施(4) 调节狭缝宽度 3. 2 分(1005) 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 (1) 预富集分析试样(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 (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 4. 2 分(1007) 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 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 (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 (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 (4) 不能确定 5. 2 分(1016) 闪耀光栅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入射角α、衍射角β和闪耀角θ之间满足下列条件( ) (1) α=β (2) α=θ (3) β=θ (4) α=β=θ 6. 2 分(1017) 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 (3) 暗箱物镜的焦距(4) 光线的入射角 7. 2 分(1018) 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 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 (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 8. 2 分(1024)

从访谈看我国原子钟研制水平

从访谈看我国原子钟研制水平 弄虚作假,夸大其词——真TM恶心! 编者按:十年前,国家为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启动了在中国教育和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211工程”。工程的实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北京大学这样一所百年名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撑。在短短的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全体师生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丰硕的学术科研成果,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不断作出着新的贡献。我们将陆续推出——回眸北大“211工程”的系列报道,让大家在了解和思考中,进一步增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豪情壮志,在新阶段的历史征程中,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2006年4 月17,18号北京大学将接受“211”工程二期项目的验收。“构建新一代原子钟研究平台”正是“211工程”中重要的一个项目。在迎接验收前夕,记者特地采访了该项目的带头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量子信息与测量实验室主任陈徐宗教授。 记者:陈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您知道再过10天我们北京大学就要接受“211”工程二期项目的验收,您可以谈一下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这个项目获得“211”工程资助的资金数额以及在这些资金的资助下推动了哪些研究项目,进展如何呢? 陈教授(以下简称陈):好的,我也正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这个项目获得了“211工程”二期资金300百万,利用这批资金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研制成功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连续运转的光轴运铯原子钟(至今已连续运转2年多),长期稳定度达:10-10,准确度到达10-11打破了美国等的禁运,满足国内地面高精度小型化原子钟的需求;第二,研制出高性能的铷原子钟,使铷原子钟稳定度从目前的1×10-13/日提高到2-3×10-14/日的国际先进水平,该原子钟已被选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部分; 第三,我们建立了新型原子钟的基础研究平台,该平台可以开展以超冷原子与超高精度光学梳状发生器为基础的新型原子钟研究,取得的成果为: (1)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获得了中国稳定最低的物质材料,温度为50纳开尔文,而绝对零度是0开尔文,我们知道绝对零度是无法实现只能靠近。 (2)实现了多种原子激光(包括:脉冲原子激光、连续原子激光、准联系原子激光、磁场加速原子激光等)。国际上共有43个实验室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其中只有8个获得了脉冲原子激光,我们北大量子电子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而连续原子激光世界上只有2个实验室获得,一个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l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Theodor.W.Hansch教授领导的小组,另一个就是我们北大的实验室。 (3)建立了高精度飞秒锁相光梳与半导体激光频率标准测量系统。利用此平台,我们获得了国际973项目:“超冷原子光晶格微波原子钟”、“主动式钙原子光钟”、“主动式钙原子光钟”与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光学频率向微波频率精密传递”等项目的支持。 记者:听了陈教授的介绍,真是欢欣鼓舞!陈教授,我对您刚才提到的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比如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一些数据的实际概念都不是完全了解。另外我也想问一下原子钟的工作原理。 陈:首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爱因斯坦在70年前提出的,我们知道在常温下原子是很活跃的,很难控制,而到达一定低温后所有的原子会表现出同一个状态形成一种“凝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本来操场上有很多穿着各种衣服在锻炼的同学,他们打球、踢球、跑步等等,而现在让他们都穿上统一服装做广播体操,并且假设每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下的原子就类似这个情形。至于上面所说的一些数据,10-12也就是说原子钟30万年差一秒,我们现在研制成功的10-15也就是说3000万年差一秒。 而天稳定度我们这样说吧,卫星在运转过程会出现偏差,每天都要调整,如果卫星携带的原子钟天稳定度高,那么调整幅度就比较小,调整起来就比较方便。至于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嘛,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内进

新技术应用施工方案.doc

迎宾花苑5#、6#住宅楼工程(二标段) 新 工 艺 、 新 技 术 施 工 方 案 阳城县华厦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编制说明 (1) 1.2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2) 三、工程目标 (3) 3.1工程质量目标 (3) 3.2施工工期目标 (3) 3.3现场管理目标 (3) 3.4安全生产目标 (4) 四、新技术的应用 (4) 4.1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4) 4.2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技术 (11) 4.3钢筋连接技术 (11) 4.4地辐热施工技术 (15)

一、编制依据 1、编制说明 项目部在领取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和分析,综合分析了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装饰要求、地理环境,结合我公司的施工力量等各项优势,我们将按“精细管理,每建必优”的企业管理方针,投入到本工程的施工中去,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的完成施工任务。 2、编制依据 1、本工程建筑、结构等施工图纸; 2、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住宅建筑规范》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8、《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10、《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手册》 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5、国家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16、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工程概况 序号项目内容 1 工程名称迎宾花苑5#、6#住宅楼工程(二标段) 2 工程地址阳城县西河乡王曲村东南 3 建设单位阳城县永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太原市大陆建筑设计事务所 5 监理单位晋城市九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 质量监督站阳城县工程质量监督站 7 总承包单位阳城县华厦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8 合同承包范围施工图设计范围内土建及安装 9 合同工期365天 10 合同质量要求合格 11 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六层 12 结构形式砖混结构 13 基础类型筏板基础 14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7836.58㎡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及答案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 (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 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 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 3.已知钠蒸气的总压力(原子+离子)为1.013 l0-3Pa,火焰温度为2 500K时,电离平

原子发射光谱试题及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2.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3.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4.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5.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 A 、K B 、Ca C 、Zn D 、Fe 6.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 ) A 、大电流,试样烧完 B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 C 、小电流,试样烧完 D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 7.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 A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B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C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D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 8.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 ) A 、交流电弧 B 、等离子体光源 C 、直流电弧 D 、火花光源 9.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0.NaD 双线[λ(D 1)=5895.92, 由3P 1/2跃迁至3S 1/2;λ(D 2)=5889.95, 由3P 3/2跃迁至3S 1/2]的相对强度比I (D 1)/I (D 2)应为 ( ) A 、1/2 B 、1 C 、3/2 D 、2 11.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 A 、暗箱 B 、感光板 C 、硒光电池 D 、光电倍增管 12.连续光谱是由下列哪种情况产生的? ( ) A 、炽热固体 B 、受激分子 C 、受激离子 D 、受激原子 13.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产生较大背景而又未扣除分析线上的背景,会使工作曲线的下部( ) A 、向上弯曲 B 、向下弯曲 C 、变成折线 D 、变成波浪线 14.在进行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必须 ( ) A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 B 、只要找到2~3条谱线 C 、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 D 、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 15.当浓度较高时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其工作曲线(lg I ~lg c )形状为 ( ) A 、直线下部向上弯曲 B 、直线上部向下弯曲 C 、直线下部向下弯曲 D 、直线上部向上弯曲 A 。A 。

用于GNSS的SpT星载原子钟及时间系统介绍

第36卷第10期2011年10月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Geo matics and Informat ion Science of W uhan U niver sity Vo l.36N o.10 Oct.2011 收稿日期:2011-09-12。 文章编号:1671-8860(2011)10-1177-05文献标志码:A 用于GNSS 的SpT 星载原子钟及时间系统介绍 王庆华1 Droz Fabien 1 Rochat Pascal 1 (1 S pectraT ime 公司,Vauseyon 29,瑞士纳沙泰尔,2000,瑞士) 摘 要:研究了空间铷钟和被动型氢钟的地面批量和寿命试验测试结果,以及卫星在轨试验所达到的最新性能结果。基于这些星载钟的试验结果,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时间站的关键设备及其相关算法作了简要描述,并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在轨技术,即从星载原子钟组(ON CLE)直接产生高度稳健的时间频率信号。关键词:星载原子钟;卫星导航系统;氢钟;铷钟;时间系统中图法分类号:P228.42 准确及高稳定度的宇航级原子钟是精密卫星导航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现有的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 )和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以及即将到来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印度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IRNSS )和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都装载着不同类型的原子钟。 宇航级原子钟必须满足从发射到多年自动运行条件下的严格要求:确保在整个项目寿命期间满意可靠的工作性能,满足对其质量、体积及功耗的限制,经受发射环境(如冲击、加速度、振动)和工作环境(真空、热循环、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辐射、磁场及其他空间危害)的能力。 不同航天任务对空间原子钟类型的选择是通过对可靠性、质量、性能及价格等诸多因素综合权衡后的结果。表1列出了各导航系统中应用的不同类型的星载原子钟,其中伽利略星载钟的选择考虑到可靠性(技术多样性)和12a 伽利略任务的寿命要求,采用了 双钟技术 。 表1 不同导航卫星系统中的星载原子钟T ab.1 Onbo ard A tomic Clo cks on Different Nav igat ion Systems 美国GPS 俄罗斯GLONASS 欧洲伽利略中国北斗印度IRNSS 日本QZSS 铷钟铯钟 氢钟铷钟 铷钟 铷钟 铯钟铷钟 (未用于GPS IIR) SpectraTime 公司(SpT ,原T em ex Neuch -a ^tel Time 公司)为欧洲、中国和印度的多个导航系统以及其他空间项目提供空间铷钟和被动型氢钟[1],并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地面精密时间主站和未来星载频率系统提供高性能的时频同步设备和解决方案。 SpT (Spectra T ime)公司为多个导航系统(欧洲、中国和印度)及其他空间项目提供空间铷钟和被动型氢钟。伽利略在轨验证试验卫星(GIOVE)于2005-12和2008-04的两次发射,以及北斗卫星的相继发射,使这两种原子钟技术拥有了若干年的飞行经历。迄今为止(2011-01)SpT 公司已生产交付了60多台铷钟和15台被动型氢钟的飞行件,并进行了批量钟的特性鉴定。 1 空间铷钟(RAFS)和被动型氢钟 (PHM) 伽利略在轨验证试验卫星(GIOV E)于2005-12和2008-04的两次发射,以及北斗卫星自2009-04的相继发射,使这两种原子钟技术拥有了若干年的飞行经历。迄今为止SpT 公司已生产交付了60多台铷钟和15台氢钟的飞行件(正样),并进行了批量钟的特性鉴定。1.1 铷钟地面性能 在于1991年启动的为Radio -Astron 航天任务设计的铷钟基础上,SpT 公司自1996年起开展了铷钟在导航领域的研制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1)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对于各种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但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而且有利于实现与世界建筑行业先进国家的接轨。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这是必须及时得到改进与完善的,否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研究;应用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建筑行业在整体工艺和技术水平上有了稳步的提升,特别是某些工程的单项施工技术已经位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我国建筑行业宏观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要逐步转变技术管理模式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今后发展中,只有在对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技术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体系,并且提高其实际应用效率和质量。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的环境下,国内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了集约化、智能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知名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入驻中国建筑市场,明显增加了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加强对于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今后命运。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有效解决传统施工技术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中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并且全面提升施工的进度和安全,为国内建筑行业的科学发展和创新进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及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2.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3.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4.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5.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 A 、K B 、Ca C 、Zn D 、Fe 6.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 ) A 、大电流,试样烧完 B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 C 、小电流,试样烧完 D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 7.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 A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 B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 C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 D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 8.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 ) A 、交流电弧 B 、等离子体光源 C 、直流电弧 D 、火花光源 9.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 ) 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电火花 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10.NaD 双线[λ(D 1)=5895.92, 由3P 1/2跃迁至3S 1/2;λ(D 2)=5889.95, 由3P 3/2跃迁至3S 1/2]的相对强度比I (D 1)/I (D 2)应为 ( ) A 、1/2 B 、1 C 、3/2 D 、2 11.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 A 、暗箱 B 、感光板 C 、硒光电池 D 、光电倍增管 12.连续光谱是由下列哪种情况产生的? ( ) A 、炽热固体 B 、受激分子 C 、受激离子 D 、受激原子 13.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产生较大背景而又未扣除分析线上的背景,会使工作曲线的下部( ) A 、向上弯曲 B 、向下弯曲 C 、变成折线 D 、变成波浪线 14.在进行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必须 ( ) A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 B 、只要找到2~3条谱线 C 、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 D 、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 15.当浓度较高时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其工作曲线(lg I ~lg c )形状为 ( ) A 。A 。

现代授时技术及其用途

现代授时技术及其用途–概述 摘要:涵盖的内容 1、基本的准备知识:单位制、频率基、标准器、频标比对方 法和测量技术。一些内容在“时间与频率测量”中学习,而针对性的频标比对和时间测量等内容在本课程中讲。教材,根据情况不断重复和复习。 2、各种可用的传输载体和途径(无线),时间–空间关系 3、时间和频率信号在授时传递中信号的特点及其处理、测量 技术(扩展) 4、重要的基础:时间同步、相位同步(同频、同相)、相位群 同步。源端和用户端的区别, 周期性(1pps)和非周期性的区别、灵活性;相互间的相关性 5、特有的授时比对方法:三种,单、双、共 6、关于授时技术的应用–其重要性反映了学习的价值。导航 定位、时间同步、电力故障检测、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注意时–空关系。 7、同步技术的扩展:频率准确度、稳定度的传递,例如在原 子钟等量子频标中。 8、授时、定位、导航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星载钟、时频 信号生成和保持、星–地、星间、地–地的同步监测等。 9、最新的技术进展 10、GPS等全球定位系统

11、 方法、实验(理解)、和科研的关系。 概述 与其他物理量在量值传递等方面很大的不同,时间和频率信号的准确传递可以借助于电磁波信号以无线的方法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光和电磁波信号传递速度的高精度以及快速的原因。 高精度传输的参考时间信号是官方的国际时间,协调世界时UTC ;高精度传输的参考频率(时间间隔)信号是国际原子时TAI 。它们都是由国际度量局BIPM 产生的。授时技术的目的是完成全部(全球)或者局部的时间的一致。 授时技术从最初主要是用于时间和频率标准器之间的准确比对及量值传递。这常常表现为频率信号的校准和时间的同步等。而近年来它也更多地被用于导航定位、通讯、大系统的管理和协调、电力传输中的故障检测等。另外,授时技术的用途也更多的表现在导航和长度的精密测量及控制方面。经过了几年对本课程的讲授,我们感觉到应该在更广义的范畴内把授时问题的内涵、相关知识、可应用的领域以及针对不同情况时的灵活应用等交待的更明白。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功能。 用符号S 表示电磁波传播的距离、V 表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d 表示传播延迟,则 d=V S (1) 对于天波一般取V 等于光速c ;对于地波,根据大地导电率的不同,V 不等于光速,要作相应的修正。此外,能否准确的计量出电磁波信号传播的实际距离也是确定各种发播手段准确度高低的关键。 从计量学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一条规律。也就是因为时间和频率量的高精度和便于数字化处理等优点,对于其他量值的测量和处理从高精度的考虑就有向频率或者时间量靠近的趋势。同样,又由于时间和频率量便于高精度传输的优点 (其他量值,如电压等就很难通过这样的途径准确的传输),除了利用这种传输单一地进行时间或者频率量的传递和比对外人们还千方百计地把可能转换或者以时间量值为代表情况下实现其他对象的比对、统一等目的。所以在全球定位星系统(GPS)发展的初期,就有人预测这个系统能够发挥的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将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如果说,在时间和频率领域授时技术主要的功能是完成时间的同步和频率量值的一致,那末在更广泛的领域它将以时间、相位或者频率为纽带实现不同的控制对象在大空间的统一。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电力系统的管理、控制和故障检测;在通讯方面对于图像和文字资料的传输所需要的系统等。 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先把本课程中的关键的缩写词汇列表如下: (有印象,不要求记;在许多文献中大量应用) BIPM: 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C/A 码:进入探测粗码(Coarse Acguisition of Clear Access) CR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Laboratory, Tokyo CV: Common View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在光栅摄谱仪中解决200.0~400.0nm区间各级谱线重叠干扰的最好办法是( 1 ) (1) 用滤光片; (2) 选用优质感光板; (3) 不用任何措施; (4) 调节狭缝宽度 2. 发射光谱分析中,应用光谱载体的主要目的是( 4 ) (1) 预富集分析试样; (2) 方便于试样的引入; (3) 稀释分析组分浓度; (4) 增加分析元素谱线强度 3. 在谱片板上发现某元素的清晰的10 级线,且隐约能发现一根9 级线,但未找到其它任何8 级线,译谱的结果是( 2 ) (1) 从灵敏线判断,不存在该元素; (2) 既有10 级线,又有9 级线,该元素必存在 (3) 未发现8 级线,因而不可能有该元素; (4) 不能确定 4. 下列哪个因素对棱镜摄谱仪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率均有影响?( 3 ) (1) 材料本身的色散率; (2) 光轴与感光板之间的夹角; (3) 暗箱物镜的焦距; (4) 光线的入射角 5. 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 nm 及309.9970 nm 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 仪可以分辨出的谱线组是( 4 ) (1) Si 251.61 ─Zn 251.58 nm; (2) Ni 337.56 ─Fe 337.57 nm (3) Mn 325.40 ─Fe 325.395 nm; (4) Cr 301.82 ─Ce 301.88 nm 6. 带光谱是由下列哪一种情况产生的? ( 2 ) (1) 炽热的固体; (2) 受激分子; (3) 受激原子; (4) 单原子离子 7. 对同一台光栅光谱仪,其一级光谱的色散率比二级光谱的色散率( 3 ) (1) 大一倍; (2) 相同; (3) 小一倍; (4) 小两倍 8.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乳剂特性曲线的斜率较大,说明( 3 ) (1) 惰延量大; (2) 展度大; (3) 反衬度大; (4) 反衬度小 9. 光栅公式[nλ= b(Sinα+ Sinβ)]中的b值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4 ) (1) 闪耀角(2) 衍射角(3) 谱级(4) 刻痕数(mm-1) 10. 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4 ) (1)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2)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3)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 (4)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 11. 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4 ) (1) 大电流,试样烧完; (2)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 (3) 小电流,试样烧完; (4)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 12. 光电法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是通过下列哪种关系进行检测的(I——光 强,I——电流,V——电压)?( 1 ) (1) I→i→V (2) i→V→I (3) V→i→I (4) I→V→i 13. 摄谱法原子光谱定量分析是根据下列哪种关系建立的(I——光强, N基——基态原子数, ?S——分析线对黑度差, c——浓度, I——分析线强度, S——黑度)?( 2 ) (1) I-N基(2) ?S-lg c (3) I-lg c (4) S-lg N基 14. 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4 ) (1) K (2) Ca (3) Zn (4) Fe

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信息工程系 王 坚 [摘要] 激光陷阱和控制、操作中性微小粒子的光镊技术是以光的辐射压原理为基础的,利用光与物质间动量的传递的力学效应形成三维梯度光学陷阱。光压的实际应用在20世纪激光诞生后才得以实现。由于激光突出的高方向性、高相干性、高亮度产生的辐射压高于一般的光,所以使得基于光压原理的光镊能够被发现并运用。光镊能够捕获和操纵微米尺度粒子成为捕获操纵粒子独特且有效的手段,并且这种方法在物理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本文简要回顾了早期光镊技术在原子物理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当代光镊技术研究的最新成就。 [关键词] 激光陷阱,光镊,激光 1. 引言 光镊是基于光的力学效应的一种新的物理工具,它如同一把无形的机械镊子,可实现对活细胞及细胞器的无损伤的捕获与操作。光镊的发明正适应了生命科学深入到细胞、亚细胞层次的研究趋势,也为生物工程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仅仅20年光镊的应用已展示其在物理和生命科学领域中无限美好的应用前景。 2. 光镊技术原理 2.1光压原理 光镊技术是基于光压原理的,光压原理在牛顿和开普勒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应用。光的压力原理早期只有在天文学中有些应用,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7世纪初提出彗尾之所以背向太阳的原因是,其受到了太阳辐射光压的作用力。因为只有在天文学研究中当光的强度和距离都非常大的时候,光压对物质的影响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1873年Maxwell 从光的波动理论角度根据电磁理论推导出了光压的存在(电磁辐射压)并且给出了垂直入射到部分反射吸收体表面的光束的光压为: ()R c E p +=1 其中,E 为每秒钟垂直入射到12m 上的能量,c 为光速,R 为物体对光的反射系数。

建筑工程新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 我局将在本工程施工准备时,本着合理、实际、科学、系统的原则,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细化施工方案及各种技术措施,强调保证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施工措施,并极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科技成果。根据本工程特点,我局拟采用以下建设部推广使用的新技术,在单项新技术实施前将报业主、监理审批认可后实施。 1平面施工放线技术 本工程平面形态为圆弧与矩形相对叠合,施工放线较为困难,我局将使用先进的全站仪,该仪器具有精度高、反映快等特点,可距离放样、抄平测量、间接测量、坐标测量、偏镜测量、等分距放样、断面测量、水平角复测等,解决施工放线的难题。 2清水砼模板体系支设技术 我局在本结构施工中将采用新型竹胶大模板,此模板浇筑砼具有外观效果良好、劳动强度低、施工程度快等优点,我局在武汉体育中心用此模板施工的砼达到清水砼的效果。 3粗钢筋连接技术 本工程结构较复杂,钢筋接头较多,为了保证质量、节省能源、保护环境,我局将采用粗钢筋直螺纹、电渣压力焊、熔槽帮条焊连接技术,此连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施工工效快,质量可靠等特点,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建设部推广应用的重点项目。 4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本工程师的二层结构和看台等部分均属超长结构,为了避免砼产生收缩裂缝,在砼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同时设置砼膨胀加强带,使其既能保证砼强度又能使其产生的预压应力抵消砼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从而保证质量,缩短工期。 5砼无水养生技术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养护质量,避免出现裂缝,我局拟采用先进的无水养生技术;在楼板砼浇捣完毕后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进行养护,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梁柱涂模养护14d以上。 6建筑节能技术 本工程为体育综合训练馆,对隔音、保温要求较高,隔墙采用加气砼砌块,该材料具有隔音效果好,保温性能强等特点,同时节约大量耕地,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减少了城市污染。 7新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 该工程层面防水采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SBC120系列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确保屋面的防水效果。 8预拌砼泵送技术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砼,用砼输送泵输送,能够确保砼的质量,提高工程工期。9钢结构网架及彩色复合压型钢板应用技术 体育馆屋盖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钢结构网架及彩色复合压型钢板,能够满足体育馆大跨度的需要,同时美观轻盈,效果显著。 10微机管理技术

原子钟

https://www.360docs.net/doc/809568528.html,/AMuseum/time/index.html NPL:铯:计时技术小史 文/Justin Rowlatt 铯中心:位于科罗拉多州的信号中继站,原子钟时间信号从这里传到美国的千家万户。 作为一个化学元素,铯实际上已经重新对时间进行了定义。 自小时候到现在,在各种场合你都被告知准时很重要。现在,有了铯原子,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时间都能保持准确,准确到让我们感到需要重新思考时间是什么。而且我们发现计时技术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缺陷。事实上是在近些年来人们才意识到准确及时的重要性。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不需要知道时间,他们当然需要。几千年来,人类制造出多种多样精致的仪器来衡量时间的流逝。但事实是直到175年前,在那之前的几千年里,人们对于时间的定义来源都是太阳。不管走到哪里,你总能认出什么时候是正午。晴天里只要看一眼天空或者看一下日晷,你就能知道时间。这一切随着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线的开通而改变了,这第一条铁路就在这里,在我们英国。在那之后人们都知道伦敦的正午比布里斯托(Bristol)的正午早10分钟,这是一个精确的值,它是阳光走过两座城市之间的经度差所需要的时间。计时系统出现错误导致的将不只是乘客会误车。由于计时偏差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火车事故越来越多。 1840年11月,英国西部铁路公司(Great Western Railway)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了一个叫“铁路时间”(Railway Time)的计时系统。系统内所有城市的时间都是伦敦时间,这是第一次人们根据一个标准将不同地点的时间同步起来。此举引起了很大争议。突然间,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就可以从遥远的格林尼治控制你的时间系统。埃克赛特大学的校长拒绝将学校大教堂的时钟调整至英国西部铁路公司所要求的时间。布里斯托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时钟上有两个分针,一个显示当地时间,一个显示“铁路时间”。

仪器分析_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原子吸收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 ,在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则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这种谱线称为 ,二者均称为。各种元素都有其特有的 ,称为。 2、原子吸收光谱仪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不同处在于 ,前者就是 ,后者就是。 3、空心阴极灯就是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其主要部分就是 ,它就是由或 制成。灯内充以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 4、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区别在于: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就是通过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与对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而原子吸收光谱法师测量电子能级跃迁时的强度对元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5、原子吸收光谱仪中的火焰原子化器就是由、及三部分组成。 6、分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的相同点就是:都就是 ,都有核外层电子跃迁产生的 ,波长范围。二者的区别就是前者的吸光物质就是 ,后者就是。 7、在单色器的线色散率为0、5mm/nm的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铁时,要求通带宽度为0、1nm,狭缝宽度要调到。 8、分别列出UV-Vis,AAS及IR三种吸收光谱分析法中各仪器组成(请按先后顺序排列): UV-Vis: AAS: IR: 9、在原子吸收光谱仪上, ______产生共振发射线, ________产生共振吸收线。 在光谱分析中,灵敏线就是指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谱线,最后线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_____分析。 A、定性、半定量与定量, B、高含量, C、结构, D、能量。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光源、_____、单色器、检测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B、空心阴极灯; C、原子化器; D、辐射源、 3、C2H2-Air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较易氧化但其氧化物又难分解的元素(如Cr)时,最适宜的火焰就是性质:_____ A、化学计量型 B、贫燃型 C、富燃型 D、明亮的火焰 4、贫燃就是助燃气量_____化学计算量时的火焰。 A、大于;B、小于C、等于 5、原子吸收光谱法就是基于光的吸收符合__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效应; B、朗伯-比尔定律; C、光电效应; D、乳剂特性曲线、 6、原子发射光谱法就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对约70种元素(包括金属及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______。 A、定性; B、半定量; C、定量; D、定性、半定量及定量、 7、原子吸收光谱法就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A、多普勒效应, B、光电效应, C、朗伯-比尔定律, D、乳剂特性曲线。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1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数字通信系统只需做到位同步和帧同步,便可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A.正确 B.错误 https://www.360docs.net/doc/809568528.html,ITT的G.732建议规定后方保护计数n=2。 A.正确 B.错误 3.收端定时系统产生位脉冲、路脉冲等的方法与发端一样。 A.正确 B.错误

4.PCM30/32路系统信令码的编码没有任何限制。 A.正确 B.错误 5.A律13折线编码器和解码器均要进行7/11变换。 A.正确 B.错误 6.某一位码的判定值与所有其它码元均有关。 A.正确 B.错误 7.A律13折线解码器中串/并变换记忆电路的。

B.错误 8.模拟压扩法是实际常采用的非均匀量化实现方法。 A.正确 B.错误 9.N不变时,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大、小信号的量化误差均减小。 A.正确 B.错误 10.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不能用于模拟通信。 A.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PCM30/32路系统收端时钟产生的方法是()。 A.用石英晶体震荡器产生 B.定时钟提取 C.外同步定时法 D.用原子钟产生 2.PCM30/32路系统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即在帧结构中的位置)为()。 A.F7帧TS16的前4位码 B.F7帧TS16的后4位码 C.F8 帧TS16 的前4位码 D.F8 帧TS16 的后4位码

3.PCM30/32路系统传输复帧同步码的位置为()。 A.Fo帧TS16前4位码 B.Fo帧TS16后4位码 C.F1帧TS16前4位码 D.F1帧TS16后4位码 4.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码的码型为()。 A.0011011 B.0110110 C.0000 D.1101110 5.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 A.大、小信号的量化误差相同 B.量化误差>/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