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复习试题四(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

③顺生:人名。

110.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

1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劝之仕(_______)

②既.归(______)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______)

④鲜.习兵(______)

1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113.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A.于B.以C.而D.乃

114.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115.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10.太祖即罢之/后修史书/书成而归

111.有人,有的已经正少

112.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113.B

114.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115.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解析】

【分析】

1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

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鲜”的解释:很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注意“遗”“待”等关“其人”“以赠”的翻译和特殊句式。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里是“凭借”之意,所给选项只有B项的“以”字有此义项。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结合文言文段对胡翰的认识,理解该诗的内容。“恨”子弗见之,表明,他未见到想见的人。结合题目分析,山中之人是它的偶像,希望顺生也做这样的人。也希望自己做这样的人。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文言文和诗歌。结合诗歌分析,他认为自己学问不高,所以隐居潜心学习,才能最终著有《长山先生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①共乐②矣!”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庶人:百姓。②共乐:共同享受。

1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_______)

(2)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

(3)宴酣.之乐(_______)

(4)觥.筹交错(_______)

(5)有风飒然至.者(_______)

117.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玉之言,盖有讽焉。

118.甲文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119.乙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答案】

116.(1)面对(2)陈列,摆开(3)尽兴地喝酒(4)酒杯(5)到来

117.(1)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2)宋玉这话,大概有讽刺的意味吧。

118.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

119.甲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乐”,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意思对即可) 【解析】

1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临”在这里是“面对”的意思;“觥”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即酒杯。

117.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