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综合测试卷

一、阅读与欣赏: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1、这首诗写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说说诗人在这节诗中分三个层次写出了哪三个理想世界。

2、仔细揣摩这节诗,说说诗中“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白丁香”等意象具有什么共同之处。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句中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结合你的体验说说你的感受。

4、你最喜欢这节诗中的哪一句?简述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5个小题,共12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①将以.攻宋②以.残年余力

C.①子墨子闻之.②前人之.述备也

D.①子墨子起,再.拜②一鼓作气,再.而衰

6.翻译下列文句。(2分)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译:——————————————————————————————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译:。7.公输盘就是鲁班,他与墨子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请写出一个与之有关的成语。(2分)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8.请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对墨子这个人物做简要的介绍,使人们能够了解他。(3分)

9、关注和平已成为世界潮流。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

(3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7题:

(1)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2)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0、(1)(2)段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用一句话回答。

11、依据(1)(2)段内容,举出中国学生在如何学习的问题上存在的不足(至少三条)

(1)

(2)

(3)

12、作者说“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作者这一结论你能接受吗?谈谈理由。

13、用简短的文字概括第(3)段文字的论证层次。

14、读画线的句子,并仿照该句再写一段话。

15、选文中谈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的两个方面,他们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16、看完上面的文字,你有何感想?请写下来。

17、读下面的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探究的结果。

一篇《历史题怎么考》的文章列举到这样一组对比的材料;材料:日本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了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注: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注: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交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

同样的内容,我们的教科书上是这样出题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的是什么条约?割让了多少土地?赔偿了多少银两?

你的探究与发现是:

(四)(12分)把“绿色”穿在身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