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是我第二故乡
兵团农牧团场演讲稿
--兵团农场是我的第二故乡
兵团农场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叫**,18岁时从甘肃老家来到了九十团七连,那时的九十团七连耕地面积只有3000亩,全部是淹灌地。
到了1990年,我就参加了连队的土地承包,那时,连队土地没有改良出来,只种了20多亩的棉花。
曾经有一次听老职工说:还是要在这里好好干,不能回家,在这里以后要比老家好得多,我们刚来新疆吃的苦,你们还没有见过呢,再加上这里土地平坦,吃水方便,虽然挣钱不多,以后要享受兵团职工的待遇,退休可以拿工资。
回顾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使我深深体会到,是新疆这片热土养育了我,给了我现在的一切。
这些年来,我吃过大锅饭,参加过集体承包,不但种过小麦,还种过甜菜、棉花,种过淹灌地、喷灌地、滴灌地。
来到新疆这十几年,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团部的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各连队的新房成排成行,柏油马路连连通,营区道路硬质化。
随着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高。
我们兵团人也一样,生活一天天的好起来。
特别是近几年,兵团富了,我们的团场也富了,兵团的减负政策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今年“两会”召开了,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存水平和生活水平,是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安居乐业。
最新援疆干部先进事迹材料11篇
最新援疆干部先进事迹材料11篇不得不说每个援疆干部都是伟大的,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去到偏远的地区工作。
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最新援疆干部先进事迹材料范文11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篇一6月17日早上九时,记者早早地来到八十九团医院医技楼二楼,没想到走廊里已有20多名患者排队等待就诊。
离上班还要一个小时,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呢?只见中医门诊的门敞开着,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忙着给患者做针灸,这位医生就是**省荆州市援疆医生**,他每天要比别的医生早上班近一小时。
**,**省荆州市公安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从事针灸推拿工作10多年,对颈、肩、腰、腿痛疾患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风湿性疾病等十几项病症,他是继援疆医生王稼祥、李元进之后的第三位擅长针灸推拿的援疆医生,他们的接力为八十九团及周边乡镇的颈、肩、腰、腿痛等患者解除了痛苦。
来到八十九团医院刚工作那会儿,好多患者看到**是个年轻医生,对他的医术持怀疑态度,前来就诊的人寥寥无几。
可是时间证明一切,两个月过去了,虽说找**针灸的患者不怎么多,可治疗过的人个个都对他称赞不已。
一传十,十传百,从五月开始,**的针灸病人每天增加到了七八十人,从1间病房增加到了6间病房,每天的上班时间都比别人要多两个小时。
“虽说累点,可是心里觉得很充实。
”近一年来,**除了针灸医术外,在医院还开办了温针灸治疗室、功能训练室、肌力训练室、智力训练室等5个治疗室,治疗患者1万余人次。
为了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每天坚持早上班,晚下班,从无怨言。
“石医生很年轻,可是他的临床经验很丰富,针灸,把脉问诊,推拉按摩,敷贴等医术都很强,跟着石医生学习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好多诊断知识,三批援疆医生的针灸接力给我们医院带来了难得的活力。
”八十九团医院中医科医生王双红说。
**对记者说:“咱们这儿的医疗条件有限,我已经向**驻五师援疆办打了报告,争取更多的援疆资金,增加我们团场医院的医疗设备,尽量让患者花最少的钱治愈他们的病痛。
王华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分享
王华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分享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深入学习宣传他忠诚、为民、担当、朴实、清廉的崇高精神,力求取得可观可感的效果,下面XX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范文10月28日,十三师农科所组织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先进事迹研讨会,该所全体党员参加了研讨。
“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非常感人,也让我们非常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会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为十三师农业科研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学习研讨了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十三师农科所第一党支部书记王建春有感而发。
徐宇强是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十三师农科所工作已经8年了,通过专题研讨,他也深受感动。
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内地人,但现在也扎根兵团,兵团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时刻以王华同志为榜样,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有需要的人,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我热爱的这片土地。
”通过研讨,该所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向王华同志学习的热潮。
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学习了他践行宗旨、不忘初心、热爱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锐意进取的担当精神;学习崇德修身、严于自律、清廉如水的高尚情操。
据悉,连日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十三师农科所组织了王华同志先进事迹“四个一”学习系列活动,即开展一次党员自学;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上交一篇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营造了学典型、促典型、做典型的良好氛围。
范文“作为援疆干部,我们要学习王华同志心系援疆工作,热爱新疆、热爱兵团、热爱边疆人民、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极端负责、对事业执着追求、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宝贵品质,在援助十二师过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对口支援十二师援疆干部王振东说。
连日来,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十二师引起强烈反响,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了学习热潮。
十二师机关各党支部分别召开座谈会专题学习王华同志事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山东德州、湖南益阳、山西长治61 名援疆干部人才也学习了王华同志的感人事迹。
有关新疆兵团的散文
有关新疆兵团的散文以下是一篇有关新疆兵团的散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新疆兵团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新疆兵团,一个充满历史和传奇的地方。
在这里,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也感受到了兵团人的坚韧和奉献。
作为军垦第二代,我的血管里流淌着老军垦的血液。
小时候,我常常听父母讲述他们在新疆的故事,那些艰苦奋斗、无畏牺牲的岁月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如今,当我站在新疆的土地上,我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烽火连天和如今的繁荣昌盛。
新疆兵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那时,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数以万计的军垦战士挺进新疆,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垦荒历程。
他们披荆斩棘、战风斗沙,用汗水和鲜血书写着不朽的传奇。
如今,新疆兵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庞大垦区和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片土地上,我见证了兵团人的坚韧和奉献。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工厂车间,兵团人始终坚守着那份执着和信念。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是无愧于这片土地的主人,也是这片土地上的骄傲。
在这片土地上,我还感受到了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这里的音乐、舞蹈、美食等都让人流连忘返。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我已经在新疆扎下了根。
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实现梦想的舞台。
我会继续传承老军垦的精神,为新疆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新疆兵团,你是我的故乡,你是我的骄傲!我会永远热爱你,永远支持你!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
兵团故事我来讲作文500字
兵团故事我来讲作文500字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如脊梁般支撑着兵团人走过五十年的风雨历程……—题记我的家在127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的一个小团场里。
听起来你可能会觉得那儿肯定很穷僻。
但是在我眼中,家乡很美很美。
它虽没有水乡江南的旖旎秀丽,也没有繁华都市的时尚动感,但它的内涵美却超过了任何一个地方。
它的美,是垦荒前辈赋予的;它的美,是兵团后代发扬的。
所以,兵团精神是更深刻,更崇高,更让人怦然心动的美!昔日的一片荒凉,到处是荒漠,戈壁;到处是梭梭,红柳。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1954年10月,王震将军带领10.5万名集体转业官兵踏上这片沉寂的土地时,苍茫的漠风吹过他们粗糙的面颊,似乎在宣告:这里的死寂无人能够改变!但是,有什么是兵团人改变不了的呢?战士们铸剑为犁,把汗水,把青春,把奉献洒向这片土地。
他们坚信,在他们手中,一定会种下奇迹!开垦这片土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为了“屯垦戊边”的伟业,河南,山东,上海,山西,四川——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的热血儿女一批批从家乡走向新疆,走向兵团。
将青春,将热血甚至生命奉献给这片辽阔的土地。
这些“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热血儿女从踏上兵团的那一刻,就将自己的根深深的扎进这片土地。
兵团,成了“兵团人”的第二故乡;成了“兵团人”深深眷恋的故土。
风雨寒暑,沧海桑田50年过去了。
50年后的兵团早已换上了新颜:北屯,奎屯,石河子……一座座兵团新城在荒漠中拔地而起,一片片绿洲在兵团人手中魔术一般屹立于茫茫沙海戈壁之上。
漫步在城市之中,有林立的高楼,整洁的马路,工业商业街奋力前进;漫步于团场之中,更有比比农田,展示着绿色的魅力,绿色的希望。
兵团,是一个奇迹!支撑着几代兵团不断开拓,进取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屹立于石河子广场中心“军垦第一犁”的雕像会给每个心存疑问的人明确的回答——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这是兵团人用50多年的奋斗凝聚而成的崇高的兵团精神,脊梁一般支撑兵团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兵团人的不舍情结
兵团人的不舍情结“当初选择继续援疆,就是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奉献,但我对这个选择无怨无悔。
我会永远记住这段兵团情缘,永远把自己作为兵团忠诚的一员,永远把兵团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 宋仁鹏对记者说。
本刊记者 王凤娟我是援疆干部“那一天,我离开舒适的家和熟悉的单位,到千里之外的兵团;从那天起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要与兵团人共沐风雨,一路前行。
”那一天,援疆干部、兵团财务局副局长吴振鹏心里有牵挂,更有憧憬,他说,“那一天,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援疆干部;有了一份新的责任,那就是援疆使命!”来到兵团后,吴振鹏多次去基层调研,他几乎走遍了所有边远贫困团场。
在六师北塔山牧场,干部职工们渴望发展、期盼致富的眼神,震撼着吴振鹏的心。
“为兵团办事不怕求人,为兵团要钱不怕丢人,为兵团争取政策不怕得罪人。
”吴振鹏无数次往返于兵团和北京之间,用“三不怕”的精神,为兵团争取到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团连基本运转经费、救灾资金以及城镇运行维护经费等多项政策性资金,为兵团做好财政预算、教科文、社保等事务提供了极大的财力支持和保障。
“来这里不是走过场的!”张新勇的言行中处处体现着他怀揣的使命感和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辛劳,有收获,有涤荡心灵的感怀。
兵团,难说再见!”这不仅是国家环保部援疆干部、兵团建设环保局副局长刘文祥对兵团的不舍,更是援疆干部临别的心声。
4月,春风已吹绿了兵团的垦区大地,三年援疆工作即将结束,第四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的援疆干部也即将返程。
三年援疆路,一世兵团情。
当援疆干部们即将离开这结下深厚情谊的大地,心中充满无限依恋。
任感。
作为兵团第四批援疆干部,张新勇来到兵团审计局,任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开始了在这片热土上的历程。
援疆期间,他深入一线,传帮带促,经过两年努力,兵团审计部门终于打了翻身仗,向兵团提交了一批有份量的审计调查报告,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没走过场。
援疆三年,张新勇最惦记的是母亲。
2012年“五一”劳动节的三天假期,张新勇本打算在家好好陪陪母亲,可因为他负责一个重要的审计调查项目,他只在家待了一天,5月2号就赶回兵团,奔赴了审计一线。
“兵团,我的第二故乡”——记河北援疆干部张伟
便。 2 0 1 4 年, 在张伟的努力下 , 张家 口 市 沽源县 领 导来 到该 团考察 “ 七 对
一
” 对接 工作 , 援建 了 1 0 0万 元 用于
改善民生 。2 0 1 5 年 4月下 旬 , 该团安
装了8 6 盏安 全 、 节能 、 无 污染 的 L E D
4 0万元 的办公及文体用品 。
处 … …他 就 是 河北 援 疆 干 部 张 伟 。
“ 七对一” 开 启 对 口援 疆 新 模 式
于 团学校建设 ; 张家 口市 国土 资源局
援建一辆 价值 4 0多万元 的越 野轿车 用于团干部 出差办公 ; 张家 口市沽源
县 为 二 十 四 团 4个 基 层 单 位 共 解 决
的实施 内容与安排意 见 , 走访 了张 家 口市对 口援助二 十 四 团的张 家 口市 沽源县 、 高新 区、 市国土资源局 、 河北 北方学院 、 河北省农 信联社张家 口办 事处 、 中煤张 家 口煤 矿机 械有限责任
公司 、 北 方 学 院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等 7家
团援 娃 妇长 家 口市高新 区援建 1 0 0 万元 用于二十四 团双语 幼儿园建设 ,
年, 为 医院带 来新 技术 、 为 病人 送来
福音 。
援疆两年 多来 , 张 伟把 自己 当做 了兵 团人 , 倾 力解决 了二 十四团在发
展过 程 中遇 到的难 题 以及职 工 群众
奔波 , 家 中母 亲 年事 已高 , 张 伟每次 回河北 ,只能匆匆 回家看 一眼就走 , 根本 就谈不上照顾老人和 家庭 , 他 已 完全 融入到一个兵 团干 部的角色里 ,
截 至 目前 , 已有 5 0 0 0 余 人 参 观 了 团 史馆 , 职 工 群众不 用 出远 门 , 在 团 里 就 能 参 观 历 史 照 片 和 文物 了 。二 十 四
采访老党员,老军垦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征文800子
采访老党员,老军垦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征文800子1.黄志强:党恩情深如海在1971年的上山下乡浪潮中,我加入广西军区生产师三团三营七连成为一名屯垦戍边的军垦战士。
初到生产连队,环境生疏,劳作辛苦,又远离家乡和父母,思家情绪越来越浓,我们很多知青们都有了逃离军垦连队的想法。
在这股闹返城思潮面前,是随大流闹回城呢?还是坚守在军垦务农呢?我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
记得离开家乡时父亲讲过:“你已注册读高中了,但是却选择去军垦参加工作,路是你自己选的,你进入社会接受再教育是不能三心二意、朝三暮四的。
”因此我最终选择坚守军垦,不断去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
参加军垦就是军垦人。
我主动融入集体,积极跟老职工打成一片,无形中主动接受再教育,自觉接受世界观人生观改造,将自己蜕变为军垦团队的一员。
连队指导员发现我是个可以培养的苗子,于是对我进行思想教育,有意识对我进行重点培育,引导我向党团组织靠拢。
1972年4月,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还当了团支书。
之后,我加入了军垦三营“新战士安心扎根边疆宣讲组”,我的世界观改造因此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和飞跃,我深深地认识到,改造自己必须要与思想上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将党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要服从党的利益,要以党纲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被评为生产师三团士兵积极分子并出席“先代会”。
1973年4月,我有幸出席广西军区第五届共青团员军人代表大会,同时又出席广州军区第四届共青团员军人代表大会。
之后,我在军垦生产师(后转为农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提了干。
父母给了我人身,党给了我政治生命。
我个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每当看起以前的照片、纪念笔记本、代表证,我都不由自主感激党的培育之恩。
一路走来,无论换了多少单位和岗位,我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人民服务终生。
现在我虽然退休离岗了,但是我离岗不离党,我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永远保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党和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戈壁母亲红色教育基地开发探析
国际商务专业自我鉴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对office办公和其它流行能熟练操作,并在因特网上开辟了自己个人空间.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文学、心理、营销等课外知识.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工作上,我通过加入院学通社与合唱团,不但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还深刻地感受到团队合作的精神及凝聚力.更加认真负责对待团队的任务,并以此为荣!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石我未来目标.且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
良禽择木而栖,士为伯乐而荣,勤奋的我将以不怕输的韧劲融入社会.愿借您的慧眼,开拓我人生旅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十年大发展,十年兵团情
十年大发展,十年兵团情2003年2月的一天,16岁的我跟着哥哥从河南来到新疆,因为爸爸妈妈为了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到新疆务工。
初次到新疆的经历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颠簸的石子路,破烂的大巴车,第一次见到少数民族,第一次吃馕饼,第一次见到雪海一样的棉花等等,如今回想起来都历历在目。
父母住在南疆偏远的小县城——且末。
到了之后,新疆的荒凉让我有点退缩,但想念父母只好待了下来。
那时候的且末经常风沙肆虐,风力小的时候天是黄色的,风力大的时候天是黑色的,每每遇到刮黑风就不用上课,于是年少无知的我们天天盼着刮沙尘暴,那样就不用上课了。
殊不知,父母最怕刮风沙,那样的话棉花会受灾。
那时候最怕过星期六、星期天,因为兵团的孩子大部分休息的时候都要到棉花地帮父母干农活,我也不例外。
这边夏天的紫外线格外强烈,对于体质较差的我来说经常中暑;捡棉花时候早晚冷、中午热的天着实让我这个外地人受不了。
于是我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出新疆再也不回来了。
后来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却报了疆内的学校,因为我的父母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每每回到这个小县城,便有一种惬意的感觉,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可以在沙漠中肆无忌惮的哭泣,可以与小伙伴尽情的玩耍,这里有我美好的回忆。
十年过去了,回家的班车变得舒适宽敞,有时候还可以坐飞机呢,家里的土房子也换成了小洋楼,泥泞的小路变成水泥路了,不到过节也可以吃到肉了,休息日回到家语文不用到地里干农活了,风沙也不再是那么可怕了。
回到家反而想到门前院里的菜地翻翻土、除除草了……我现在是一名监狱警察,本来可以在好的地方发展,我却申请调回且末,虽然这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很差,但这里培养了我,这里有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的回忆,我选择了回来。
十年大发展,十年兵团情!兵团,我的第二故乡!姓名:张小娥。
胡杨风骨 兵团精神—记胡杨画派开拓者张凌超
胡杨风骨兵团精神—记胡杨画派开拓者张凌超作者:李春林马明文来源:兵团网9月中旬到哈密十三师采访,师党委宣传部魏部长说,16日,河南省荥阳市委宣传部组织荥阳书画院院长张凌超及7位画家,在哈密南粤文化中心展览馆举办胡杨画展,得此消息,我们应允前往。
作为河南文化援疆的一部分,这次展出的胡杨绘画作品100余幅,展期5天,其中,《生命赞歌》《大漠卫士》《铜墙铁壁》《揽月》《呼唤》《戈壁金秋》等都是国画里的鸿篇巨制,前来观看画展开幕式的观众就有200多人。
画展中,我们初识了张凌超。
张凌超说,办完画展要和弟子到哈密伊吾胡杨林画胡杨,胡杨林距淖毛湖农场不远,这正好和我们的采访线路一致,我们便有机会走近张凌超。
张凌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艺术评审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省荥阳市书画院院长。
今年72岁高龄的张凌超,以水墨山水画闻名遐迩,其作品曾先后到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展出。
中国画《黄河魂》《山静松声远秋清泉气香》等作品分别被中南海和国家博物馆收藏。
近年来,张凌超又以胡杨画作蜚声国内外画坛,被称为"胡杨画第一人".张凌超说:"为了胡杨,新疆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其实,真正认识胡杨并不在新疆。
" 2003年,张凌超第一次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西部的沙漠里见到了名叫胡杨的树,由衷地感叹胡杨生命的顽强。
"这,应该是我梦中追求的那种树了!"从此,他对胡杨放不下,丢不掉。
他说,是胡杨精神震撼着我的心灵。
张凌超每年都要到外地写生。
2004年,他到了新疆,在南疆轮台胡杨林,见到了最彪悍的胡杨;2005年,他在喀什见到了最沧桑的胡杨;2006年,他在七师甘家湖见到了面积最大的胡杨,2007年,他在伊吾见到了最震撼人心的胡杨;2008年,他在木垒见到了最怪异的胡杨……仅仅新疆,张凌超就来了11次,赴新疆7个胡杨聚生地,观察胡杨四季姿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 军垦路街道前进西街(郑鹂裁缝铺)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军垦路街道前进西街(郑
鹂裁缝铺)地
美丽的新疆兵团军垦新城——五家渠,是我的第二故乡,她是祖国西北边陲的一座“花园”,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据说早在清末民初时,五家渠有杨、冯、杜等五户人家,他们为了耕种土地,从老龙河引了一条水渠,由此得名“五家渠”。
五家渠曾经驻扎着一支跟随王震将军解放新疆的部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这支部队被称为“亮剑之师”,1952年改名为兵团农六师。
那时,老一代兵团人肩负着保卫和建设边疆的神圣使命,屯垦戍边,艰苦创业。
听姥姥说,五六十年代的五家渠环境非常恶劣:戈壁荒滩,杂草丛生,野狼出没,苇湖碱滩,人们住的是地窝子,喝的是涝坝水,白天蚊子咬,夜里耗子闹。
夏天天气一天多变: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作为兵团军垦人的后代,我会像胡杨一样坚强,只争朝夕,扎根苦学,把您的“亮剑”精神继续传承,发扬光大!。
张国庆:二次援疆 只因未尽的责任
工作 , 带着 沉甸 甸的责任 , 张 国庆毅 然选择 了后者 , 只 为了 那 未 尽 的 责任 。 今年 5 5岁的张国庆 , 来 自黑龙江农垦牡丹江管理 局八 五七农 场职工医院 , 是一 名理疗康 复专家 , 有着 3 0 多 年的 中医理 疗临床经验 , 尤 其擅长 治疗颈 椎病 、 腰椎 间盘 突 出、 腰肌劳损等常见病。2 0 1 3 年 5月, 经过组织推荐 , 张 国庆成 为 了首 批 援 助 一 八三 团 的 医生 。 带 着 神 圣 的 责任 , 张 国庆 离 开了家 乡 , 踏上西去的列车 , 前往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十师一 八三 团医院报到 , 开始了他 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 。
“ 来 的时 候 ,八 五七 农 场 医 院 领 导 给 予我 一 定 的希 望 , 我在领导面前也表过态 ,我带来的是希望 ,带 回去 的是肯 定。” 张 国庆 是 这 样 说 的 , 也是 这 样 做 的 。
来 到一八三团医院后 , 张国庆克服时差 、 气候对 身体的 囊相授 , 手把手地教 , 从经络腧穴 到手法 , 一步一步 , 由浅入 影 响 ,迅 速 了解 熟 悉 医 院 各方 面 情 况 ,加 强 与 医 护人 员 沟 深 , 直 至疾 病 的治 疗 方 法 及 预 后 , 毫无保 留 , 认真带教 , 不 仅 通, 工作上想办法 出点子 , 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援疆的 7 个 使蒙红 莉开 阔了眼界 , 同时也增长 了业务知识 。 月里 , 张 国庆不仅带来了中医针 灸理疗技术 , 为广大职工群 “ 以前虽然学 了一 些 , 但是在诊断上 , 还 有方法方 面还 众摆 脱 病 痛 折 磨 , 而 且 还 组 建 了专 门 的 中医 理 疗 科 。 是没有 学到位 , 今年张医生又来了 , 给我讲 了很多诊断方面 听说张医生又来 了,很 多慕 名而来的患者纷纷前 来做 的知识 , 跟着他 一点压力也没有 , 学 的东西也多 , 心里 特别 康复理疗 。在 医院笔者看到 ,前来就诊的患者挤满了中医 高兴特别激动 !” 蒙红莉感慨地说。 理疗科 。张 国庆 说 , 现在每天都要接诊 2 0 多 名患者 , 但在 “ 蒙医生进步很快 , 针灸是她的强项 。 我相信 , 我走 了以 2 0 1 3年 , 他 刚来 一八三 团医院时 , 理疗科 还是一 个没 有医 后这个 理疗科依然能存在 , 而且能做得更好 !” 看着学生一 疗设备和医护人 员的空房子 , 在 简单置办 了几 台治疗器后 , 丝不苟认真学 习 , 张 国庆坚定地说。 他 便 开 始 用 最简 单和 最 快 速 的 针 灸 、推 拿 等 方 法 为 患 者 治 两 次 援疆 , 张 国 庆医 治 了多 少 患 者 他 已 经记 不 清 了 , 他 疗。 早 已把 自己融入到一八三 团这个大家庭中 ,把 兵团当作 了 长年受颈 、 肩周 、 腰 椎 病 痛 困扰 的 宋海 黎 告 诉 笔 者 : 以 自己的 “ 第二故乡” 。谈起援疆工作 , 他动 隋地说 : “ 来援疆 , 前每次做针灸都要去北屯 , 一个疗程短则一个 星期 , 长的时 我就想干点什么 ,想 把一八三团医院的理疗科业 务一 步步 候 要 在 北 屯 住 一个 月 , 不仅花费大 , 而且 还 不 方 便 。 自从 张 开 展 起 来 , 不 辜 负 黑 龙 江牡 丹 江 管 理 局 对 我 的 信 任 和 期 望 , 医 生来 了 以 后 , 看病方便 多 了, 有 空 就 可 以来 , 既 不 影 响 工 我 也 有 这 个 责 任 为 提 高 团场 的医 疗 水 平 奉 献 自己 的微 薄之
军垦故事简短100个字
耄耋老人军垦情:李东林一家的故事在风景秀丽的边陲小镇——农一师四团的主街道上,来往的人们时常会被一位老人所吸引,他满头华发,精神矍铄,他就是四团医院退休职工李东林。
1912年8月,李东林出生在河南鄢陵县的普通农家,从小就梦想当兵的他几经周折未能如愿,不久,李东林迎娶了本村勤劳善良的姑娘郭红莲,过起了男耕女织、养家糊口的生活,先后育有5男4女9个孩子。
不料,三年自然灾害的到来,打破了一家人原本平静的生活,也由此改变了李东林的人生。
“那时在农村,吃饱肚子是全家人唯一的愿望,可土地收成太少,家中孩子又多,不得已只得拖家带口,外出打工。
”回想起饥饿的滋味,李东林满是心酸。
1958年,在老家难以生存的李东林来到了兵团。
初到兵团,历经苦难的李东林没有他人那么娇气。
漫漫黄沙中,他跟随老军垦搬沙包、填鸿沟,改造土地、搬石头、挖大渠、兴修水利,虽然是上班满天星、下班星满天,可李东林却越干劲头越足。
“我很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来到了兵团,这里战天斗地的垦荒场面让我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那时虽然吃的是苞谷馍、糖萝卜饭,发的工资也很少,可我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我和孩子们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如果继续留在农村,真不知道我的孩子……回忆初到兵团的日子,李东林很是感慨。
那个时候,李东林最喜欢的活动是连与连、排与排、班与班之间开展的劳动竞赛,看着小小的流动红旗在“功效高、质量好”的呐喊声中快速“流动”,一片片平整的土地逐渐显现,李东林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兵团虽然是我的第二故乡,但我感觉这里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家’。
”李东林始终记得,没有房子住是当时最突出的矛盾。
连队就动员大家利用业余时间打土块。
记得第一个上台表态的是个女班长,她说:“我响应支部号召,业余时间打土块3万块。
”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因为众多的男同志也只敢表态完成四、五千块。
可倔强的女班长言出必行,为了完成任务,硬是每日里起早摸黑、中午不休息,超额完成了任务。
“那个年代,我最佩服的就是共产党员,正是有了女班长这样的‘共产党员’,我们连队硬是利用职工业余时间打出的土块,盖起了六幢新房,没有花公家一分钱,连门窗都是本连木工自己做的,解决了职工冬天过冬问题。
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的演讲稿
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要和大家分享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有一种精神如同火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有一种力量如同基石,奠定了发展的根基。
这就是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它们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兵团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
它体现了兵团人对祖国的深厚热爱和无限忠诚。
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无数有志之士响应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新疆,投身到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
他们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却毫无怨言。
他们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无私奉献,是兵团精神的核心品质。
兵团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计个人得失,默默耕耘。
他们在沙漠边缘、在戈壁滩上,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荒漠变成了绿洲,让贫瘠的土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艰苦创业,是兵团精神的鲜明特征。
在创业初期,兵团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他们就用肩挑背扛;没有充足的物资,他们就节衣缩食。
他们住地窝子、喝涝坝水,风餐露宿,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正是凭借着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兵团人在新疆扎下了根,逐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农业体系。
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兵团人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了兵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同时,他们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胡杨精神,则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
胡杨,是新疆大地上一种独特的树种,它被誉为“沙漠英雄树”。
胡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胡杨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我们懂得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放弃。
生在兵团长在兵团,我的爱国精神作文
生在兵团长在兵团,我的爱国精神作文《生在兵团长在兵团》作文一我生在兵团,长在兵团,这里是我的家。
兵团的天空总是那么蓝,白云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
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广阔的田野里奔跑玩耍,那一片片绿色的庄稼就像是大地的衣服。
春天,我们一起去种树,看着小树苗一点点长大,就好像看到了希望在成长。
夏天,我们帮着大人们摘水果,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葡萄,一筐筐的收获让大家都笑开了花。
秋天,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舞动,那是丰收的舞蹈。
冬天,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乐的笑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我的爸爸是兵团的一名职工,他每天辛勤工作,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妈妈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做美味的饭菜。
我爱兵团,这里有我最爱的家人和朋友,有我快乐的童年回忆。
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把兵团建设得更加美丽!作文二我呀,生在兵团,长在兵团,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啦!兵团有好多好多的果园,一到果子成熟的时候,满树都是红通通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可好看啦!我和小伙伴们会一起去果园帮忙,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可高兴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组织去参观兵团的博物馆,看到了以前的爷爷奶奶们用过的工具,听老师讲了他们艰苦创业的故事,我特别感动。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勇敢和坚强。
在兵团,大家都很友好,经常互相帮助。
要是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
我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特别幸福。
我要一直在这里长大,为兵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爱国精神》作文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爱国吗?对于我来说,爱国就是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生活的地方。
我生在兵团长在兵团,这里就是我热爱的家乡。
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在学校上空飘扬,我的心里就特别自豪。
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过很多爱国的故事。
比如抗日英雄王二小,他那么小就很勇敢,为了保护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还有雷锋叔叔,总是帮助别人,做好事不留名。
我觉得爱国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让我们的兵团更美丽;尊敬长辈,帮助同学,让大家都开心。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行学 习培训 , 培训 内容囊 括 了和谐 劳
动关 系 、中 国 社 会 热 点 问题 分 析 、 公 共 危 机 处 理 中 的媒 体 公 关 、 心 理 压 力 调试 管 理 、国 学 智 慧 与领 导 之 道 等 。 通过人才培训 , 有 效 提 高 一 二 四 团 干 部素质。 针 对 一 二 四 团 城 镇 基 础 设 施 落 后, 颜 士 亮 将 工 作 着 力 点 放 在 为 援 建 项 目跟 踪 服 务 上 , 努 力 改 善 团 场 民 生
名气 。
四团团长助理颜士亮说。转眼今年援
疆 就要 结束 了 , 今天 , 颜 士 亮 对 一 二
每次探 亲从 淮安来到一二 四团 , 都会 带些淮安 特产送 给“ 亲戚 ” , 这已经成 了他的 习惯 ,他说 : “ 亲戚 是越 走越 亲” 。前不久 , 他 的妻子和孩子从 淮安 来 到一 二四团看望他 , 他 把妻子和孩 子 带到五 连 “ 亲戚 ” 李 融荣 种植 的枸 杞地中, 帮 助义 务采 摘枸杞 , 不 仅 体
验 了兵团连队的劳 动 , 同 时 更 加 加 深 了感 情 。
பைடு நூலகம்
四团这片土地感受更 多的是亲切 、 依 恋和不舍 。 从美 丽 的全 国历 史文 化 名城 江 苏省淮安 市 ,来到相 距 3 8 0 0 多公 里
发 展 和 自然 条 件 相 对 滞 后 的 一 二 四
颜士亮注重 围绕 团场需 求 , 因人
近 年来 ,颜 士 亮在 一二 四 团先 后 结下 了多对 “ 亲戚 ” , 一 二 四 团职 工群众 热情 称他 为 “ 来 自淮安 的亲 人” 。颜士 亮说 : “ 看 到通 过 自己的努 力, 结交 了许多 朋 友 、 亲人 , 帮 助 他 们过 上更好 的生活 ,是我 最 大 的幸
战友聚会致辞
战友聚会致辞各位战友: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庆“八一”这个难忘的日子,我向各位战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并预祝这次聚会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我代表筹委会向各位战友表示真诚的问候!同时我还要代表在座的各位战友们向此次聚会的筹办人:安郁太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为我们搭建一个友谊的平台,让我们在转业后的今天,再一次重温那熟悉的口令“稍息、立正、向右看齐”;让我们故土、故交、薄酒、清茗、尽情享受战友相聚的温馨。
回首往事,我们共同走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想当初,少年幻想青年盼望,我们在激动和喜悦中,拥抱了渴望已久的荣幸,实现了当兵梦。
从军以来,我们把父老乡亲的叮咛,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把领导的教诲、战友的关爱、朋友的提醒化为激励追求开放思想的动能,才有军旅岁月一个又一个成功。
回望军旅,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怎难忘,苦乐与共的峥嵘岁月,凝结了你我情深意厚的战友之情。
训练场上,你我摔打毅志;林荫小路上,你我倾吐肺腑;比武练兵场,我们大显身手。
熠熠闪光的军功章,记录着我们长大的青春,这一切是我们永生难忘的回忆。
十几年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间。
真挚的友情,紧紧相连,许多年以后,我们战友相聚,依然能表现难得的天真爽快,依然可以率直地应答对方,那种情景让人悲喜交集,恍然如梦,好像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跨越了漫长的时空,一如既往地停留在一个遥远而葱郁的地方。
儘管现在由于我们各自忙于工作,劳于家事,相互间联络少了,但绿色军营洒下的美好结成的友情,没有随风而去,已沉澱为酒,每每启封,总是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从天南海北,相聚在这儿,畅叙往情,我想,通过这次老战友聚会,灿烂明天,辉煌未来。
我们曾经在一起学习、生活,战斗中培养了深厚的阶级感情。
我们的这份感情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这次聚会的初衷就是让大家加强联络交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想到有许多亲密的战友站在我们的身后,把这份诚挚的感情化作无穷的动力,让我们笑对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策划
传兵团精神做七师工匠我叫张和平,来自七师一三〇团新疆科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今天参加七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首届“七师工匠”表彰大会,并作为首届“七师工匠”交流发言,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我衷心感谢师党委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和爱护。
我的父亲是转业军人,母亲是支边青年,当年他们都怀着满腔的热忱成为第一代军垦战士,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边疆建设。
我是出生在连队,成长在团场的军垦第二代,儿时上学放假帮父母干活,那时一个职工管理15亩地都很吃力。
我毕业于石河子农学院,198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教育和培养,在连队担任连长13年,长期在生产第一线工作,深感职工群众劳动强度太高,机械化程度太低,严重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十几年基层工作经历使我的农业生产经验更加成熟。
2009年,我在团办企业改制中,竞标成功接下本团机械厂,成立新疆科农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厂是一个始建于1958年的国营老企业,在改革的历程中几经风雨,到2008年机械厂连年亏损欠账300多万元,职工工资发放困难,面临倒闭,100多名职工生活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我进行了仔细分析,主要是产品科技含量低,没有市场,企业在困境中很艰难,但这个老厂凝聚着老一代军垦人的心血,面对困难和重担秉承父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推动企业聚集人才搞科研,锐意进取闯市场,亲自搞研发,率领团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改革创新中摸爬滚打一路走来,我在经营企业的同时,潜心研究发明,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到目前已获得国家专利26项,在农业机械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在师、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科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购买土地50亩,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新厂,2018年投资开始建设,主要建科
技研发基地、高新生产基地、人才培训基地,使之成为七师农机研发、生产的骨干企业。
新发明引领行业发展,“工匠”不但要在传统行业走在世界前例,还要在高新技术上走在世界前沿,做为一个农机行业的“七师工匠”,取得了一点成绩,应当考虑的是奋斗在“工匠”这条路上,我们要读懂沙子,才能了解大地。
在创业创新路上,还有很多的技术攻关难题在等待着我带领公司员工去解决。
七师的土地养育了我们几代军垦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恪尽职守的意识,热情努力的态度,严于律已的精神,立足岗位,踏实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七师“工匠”,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
兵团是我第二故乡
我叫赵玉清,是三师四十二团四连的一名新职工,今年30岁,我的老家在甘肃陇南,2017年怀揣对兵团这片神秘土地的向往,同时又不甘心窘迫的现状,经老乡介绍来到了四十二团四连,乘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红利的春风,我融入了这块热土,成长为兵团的一名新兵。
这一路走来我奉献了青春,收获了人生的喜悦,我为自己是兵团人感到自豪……
曾经的我漂泊在克拉玛依务工好几年,跑过运输、帮人管理过棉田,孤身在外,妻儿却长期在家留守,守着几亩薄田,一家人团圆难,挣钱更难,忙忙碌碌一年就够养家糊口。
来到兵团,成为四十二团新职工后,享受了67平方米的免费住房,家具一应俱全,两口子每月800元的生活补贴,80亩的身份地,亩产籽棉480多公斤,还享受棉花价格补贴,收入10万余元,孩子享受九年义务教育,我们两口子还享受了社保减负资金2.12万元。
我们一线职工享受到如此多的政策红利,离不开精准落实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政策的师团党委,离不开连队“两委”的关心,离不开师团连工会的帮扶。
今年2月,我主动请缨和团里招人引资小组到我的老家甘肃菪昌县,走村串户,说出了我勤劳致富的开心事;讲出了兵团招收劳务工的好政策;谈出了身边关心关怀我的暖心事;一点一滴感染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3月,和我一样有梦想来兵团创业就业的
38户甘肃老乡成为了四十二团四连、五连新职工。
融入兵团,让我身心受教育:有仪式感的周一升国旗、发声亮剑、主题团日、志愿服务活动;有归属感的唱响兵团精神,“三反三爱”、爱国爱家“家国情怀”教育;有使命感的兵团“三位一体”基干民兵教育;有参与感的“兵团红”职工文化活动教育。
我成长为师劳动模范,凝聚着师、团党委的教育,浸透着对最美劳动者的培养。
在这里我要向千千万万扎根团场的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后,我将以你们为荣,和你们为伍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
用辛勤劳动书写新时代,用无私奉献延续兵团荣光,用无比忠诚续写兵团人的责任担当。
□
栏目责编:索林
12
兵团工运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