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事篇叶挺独立团与铁军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名事篇——叶挺独立团与“铁军精神”
作者:西江日报文章来源:肇庆文艺网
“铁军”由来
“铁军”是指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加北伐的部队。

1927年1月,武汉粤侨联谊社同仁在第4军从赣北凯旋武昌欢迎大会上,赠给第4军的铁盾牌正面铸有“铁军”两个大字,背面铸有四言题词:“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绩,威震迩遐。

能守纪律,能毋怠夸。

能爱百姓,能救国家。

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

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一时间,第4军被誉为“铁军”并轰动武汉三镇,继而“铁军”之名蜚声中外。

有人说,“铁军”专指叶挺独立团,这是不准确的。

但是,如同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的历史地位不容置疑一样,叶挺独立团为其所在的第4军赢得“铁军”荣誉,为第4军开创的“铁军精神”的历史作用同样是不能低估的。

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于1926年5月1日从肇庆出发,首战安仁,湘南大捷,湘中人民对叶挺独立团刮目相看。

叶挺独立团后又先入醴陵,再胜湘东,“捷报传出后,不但浏阳等处敌人震慑,即友军也深为叹服。

湖南人民从此称独立团为铁军。

称官兵为铁人”。

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首称“铁军”而被载入史册。

在汀泗桥战役中,“两湖的参战群众目睹第4军叶挺独立团所向披靡的战斗风貌,便翘起大拇指,向该团乃至整个第4军指战员称赞说:‘你们真是一支铁军。

’及至贺胜桥、武昌大战时,‘铁军’之称更加炽盛。

”这就是“铁军”的由来。

1927年1月,在武昌隆重的授盾仪式上,叶挺被指派代表第4军接受了这块铁盾牌。

叶挺独立团参加北伐时间最早,战功最著,因而叶挺独立团是“铁军”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授盾仪式后,叶挺独立团“铁军”的名声更大,叶挺不仅成为北伐名将,而且被称为“铁将军”。

叶挺独立团成为被称之为“铁军”的第4军的“铁拳头”。

故有些人认为“铁军”专指叶挺独立团也在情理之中。

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为其所在的第4军开创了“铁军精神”。

“要红才能打胜仗”的革命精神
叶挺独立团在组建时,中共广东区委就强调政治建军,指出:要“加强军政训练,迅速培养一支最可靠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军。


1925年11月,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时正式建立了中共支部干事会,有党员20多人,后来发展至120多人。

同时成立了共青团组织,党团组织在各项工作和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挺独立团初建时,由于官兵的来源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思想作风各异。

有的干部有贪污行为和打骂士兵的恶习;有的战士报假姓名、假籍贯,以便日后好开小差。

党支部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结合独立团的实际,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严肃认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叶挺独立团支部干事会在部队开展“反贪污、反打骂、反报假”的“三反”教育,又在士兵中开展反报假教育。

过去,在旧军队当兵为了好开小差,报假姓名、假籍贯,他们不明白独立团与军阀军截然不同,也报了假,这是不足为奇的。

于是党支部订出教育计划,以上政治课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原来报假的士兵,都自动地报出了真姓名,真籍贯。


独立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建军的思想路线,把为革命、为人民的目的与本领统一起来,因此,军事训练也特别严格。

国民革命军其他部队实行“三操两讲”,独立团
则每天实行“四操三讲”(“四操”:早晨一次早操,上下午各一次军事操,黄昏一次体操;“三讲”:上下午各进行一次军事课或政治课,晚上点名训话。

)叶挺还十分注重长途拉练,经常率领全团官兵急行军赶至40里外的鼎湖山,强行登山,抢占山头,进行高强度的艰苦训练,有时还不带干粮,挖野菜充饥,在荒山野岭中进行生存能力的训练,把部队练成“铁脚马眼神仙肚”,使部队养成铁的纪律,练出铁的作风,练就铁的战斗力,成为日后“铁军”的铁拳头。

第4军副军长陈可钰得知独立团军政训练成绩突出,便专程到肇庆视察。

他看到独立团官兵团结奋发,官兵们一起娱乐,同唱革命歌,营房里不仅挂孙中山的像,还挂马克思、列宁的像;陈可钰情不自禁地说:“你们真是革命军!但是太红了。

”叶挺当即回答:“要红才能打胜仗。


“要红才能打胜仗”,这是叶挺独立团治军练兵的法宝。

军队有了这种鲜明的革命思想武装,就有了灵魂,就能百战不殆。

正因为叶挺独立团遵循“要红才能打胜仗”的治军练兵宗旨,官兵们就有了主义、有了理想,都革命化了。

所以他们在北伐战争中敢于与敌人英勇拼杀,刺刀见红。

正因为叶挺独立团坚持“要红才能打胜仗”这种鲜明的革命性,使部队树立了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培养了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诚如叶剑英所说:“由于叶挺指挥的独立团,有共产党员,有党的政治工作,因而战斗力很强,成为威震敌胆的铁军。


敢打头阵的先锋精神
首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先师入湘,体现了“主出客随”的先锋带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军政要人对北伐态度冷淡,迟迟未定北伐大计之时,毅然决然地派出自己直接领导的唯一的一支正规部队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挥师北伐。

诚如独立团参谋长周士第所述:“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各方面为北伐作好了准备,打算先派一个先遣队开进湖南,为北伐的先锋。

当时的革命军有七个军,但有些军不愿意派自己的部队担任这个繁重的艰苦的战斗任务,有些军的部队也不能担任这个繁重的战斗任务。

中国共产党决定派出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遣队,于一九二六年五月一日由广东肇庆、新会出发。


叶挺独立团是第4军的独立团,第4军长驻广东,属广东的主人翁。

主人且自告奋勇出省效命疆场,愿为先驱,驻粤其他各省军队实无不参加北伐而在广东恋栈的道理。

叶挺独立团挥师北伐后,驻粤各军开始赞成北伐,北伐大政方针才在“中央政治会议正式通过”,蒋介石始决定“组织北伐军总司令部”。

叶挺独立团先期入湘,援唐作战,确实起到了“主出客随”的先锋带动作用。

其次,叶挺独立团湘南首战大捷,体现了先师垂范的作用。

5月31日,叶挺独立团踏入湘境永兴,当晚就在县城接到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唐生智从衡阳发来的救援急电,叶挺率部冒雨昼夜兼程,于6月2日晚赶到安仁,与驻守的第8军第39团团长张国威会晤,得知敌谢文炳部4个团、唐福山部2个团已占领了攸县,并进至39团阵地渌田以北10多里处,准备向渌田、黄茅铺39团的阵地发动进攻。

叶挺速派本团第2营赴渌田,第3营赴龙家湾附近的黄茅铺支援友军第39团作战。

6月3日下午5时许,两营均报来战况:“敌人全面进攻,我方阵地吃紧。


叶挺立即召开连以上党员干部会议作动员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又是北伐先锋队,我们不但代表革命军,而且代表共产党。

这是北伐第一仗,我们一定要打胜。

”6月3日晚10时,叶挺率部赶赴前线阵地,战斗异常激烈,数千敌人向两个阵地猛攻,友军39团几乎全部撤出阵地。

叶挺命部队死守,以善于夜战的优势,坚持到4日凌晨4时,乘着黎明前的黑暗,对渌田、黄茅铺敌人结合部薄弱地区,集中兵力发起总攻,并命一部从黄茅铺以西绕到敌人侧后突袭。

敌人腹背受敌,全线溃退。

叶挺与周士第两路部队会合于桑田,乘胜追击,一路冲杀,5日早上占领了攸县。

叶挺独立团以一个团,打败了敌人6个团的兵
力,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首战大捷。

叶挺独立团湘南大捷,拉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一、打破了“北洋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坚定了唐生智联粤抗吴的决心。

三、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全面准备赢得了时间。

总之,叶挺独立团首战大捷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此次战胜之结果,我革命军的声威,因此而大震,……我独立团能击破此路敌人,实为北伐军之决胜负的最重要关键,荀此路失守,则我第八军腹背受敌,湘南岌岌可危,而此役竟被我忠勇的将士摧坚破锐,使湘南转危为安,这是何等光荣的一次战斗啊!”
叶挺独立团不仅先遣作战充当急先锋,更重要的是在北伐大军进入两湖后,在两军对垒的整个北伐战争中,都是一路浴血奋战,勇当先锋。

率先入醴陵,抗命取咸宁,并在北伐主战场上“每战皆显名,城迭克”。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的“先锋精神”是无与伦比的。

它直接影响着其所在的第4军。

故第4军在北伐的主战场上也一路领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摧锋陷阵,如铁之坚。


“有进无退”的大无畏精神
叶挺独立团素有不畏强敌,死打硬拼,有进无退,有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

“宁可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一步生。

”汀泗桥之役,第1营在营长曹渊率领下,发扬“有进无退”精神,在敌人北岸阵地前发动强攻渡河。

敌人在第1营勇猛冲杀下,逐渐不支,纷纷向龙山铺退却。

第1营在向敌人追击途中与敌增援部队谢文炳部两个团遭遇,敌人以超过第1营六、七倍的实力,并将第1营包围起来,情势十分危急。

曹渊决定主动向敌人发起攻击,立即通知各连,发扬“革命军人有进无退”的精神。

他命令全营向龙山铺西北山头制高点的敌人阵地冲锋。

各连接到营长的命令后,士气百倍,象猛虎扑羊群般向敌人冲杀过去,敌人被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所震慑而垮下去了。

独立团第2、第3营和第35团赶到,“血战半小时,敌势瓦解,我军遂占领泗汾。

”独立团穷追不舍,于当天下午4时30分先入醴陵城,充分体现了“有进无退”,有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

第4军攻占汀泗桥后,敌人向咸宁北逃,叶挺独立团乘胜追击,追出汀泗桥北10多里,突然接到第12师师长张发奎的命令(因第12师34团北伐时留守海南,故独立团暂归12师指挥):“追击不得超过15里”。

叶挺分析:敌人已成惊弓之鸟,战机不可错过。

便不顾张发奎的命令,继续穷追不舍。

追至咸宁城西南,只见城周围被洪水所淹。

叶挺接到报告:“咸宁敌人甚乱,铁路桥可以通过。

”叶挺赶到前面观察,见铁路桥路基虽然被水淹没,但所淹不深,徒步涉水可以通过。

咸宁铁路桥北端有敌人防守,要通过1000多米暴露在敌人正面火力的铁路线,才能抵达对岸咸宁城。

叶挺考虑,如果敌人增援部队从贺胜桥来援,我们再攻咸宁城则相当困难,不知要付出多大牺牲。

张发奎的“追击不得超过15里”之命,无非是怕我孤军深入误遭埋伏。

我们宜趁吴佩孚援兵未到,军心不稳之机,冲过铁路桥,一股作气攻取咸宁,为北伐大军开路。

于是,叶挺冒着违抗军令之罪名,作出部署:以机枪连和特别大队,占据铁路两侧阵地,抢护第2营冲锋在先,第1、第3营随后跟进。

第2营接受跨越铁路桥的战斗任务后,营长许继慎给全营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一直向前冲,占领对岸敌阵地,只许前进,不准后退。

”第2营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一条龙似的向前奔去,冲过铁路桥时,遭到敌人交叉火力的射击,战士们仍无比的英勇,终于冲过铁路桥,第1、第3营同时?进。

27日上午10时,独立团占领了咸宁城。

“偕主义以千古”的自我牺牲精神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贡献最大,牺牲最多。

据不完全统计,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牺牲近千人。

据《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追悼阵亡将士大会特刊》直方图所标示:叶挺独立团牺牲最大,阵亡达800余人。

最能体现叶挺独立团自我牺牲精神的,莫过于武昌攻城战役了。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成鼎足之势,其龟蛇二山,又扼长江之咽喉,这一城两山三镇,其势之雄,天下无二,其地之险,举世无双。

武昌又是拒南守北的军事重镇,吴佩孚集结了3万精兵扼守。

北伐军于8月31日和9月3日两度攻城尚未奏效。

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亲自指挥。

他既没有吸取前两次攻城失利的教训,也没有到前线阵地调查研究,下车伊始,便强令“武昌限于48小时攻下”,当攻城总指挥李宗仁向他汇报前两次攻城失利,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时,蒋介石武断地说:“这还不好攻?我们攻惠州时,就是冲上去的。

”武昌城之坚固绝非惠州城所能够比拟的。

指挥员的过失,必然导致战斗员的惨重损失。

9月5日凌晨3时,北伐军发起第三次攻城。

总指挥部要求每团挑选300人左右的奋勇队(即敢死队)。

叶挺独立团接受任务后,大家纷纷争当敢死队员,表示:我们本来就不怕牺牲,个个能征惯战,不必挑选。

第1营长曹渊自告奋勇,愿以全营充当敢死队,自任队长。

曹渊接受任务后,回到驻地先农坛进行动员,全营官兵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官兵们写下家书,留下遗物,准备捐躯。

一时间,独立团留书攻城,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传遍了革命军和武汉三镇,并流传着:“古有抬棺出阵的故事,今有留书攻城的壮举”的佳话。

真可谓:革命军队视死如归,共产党人英勇无比!
9月5日零时,独立团向攻击地点进发,3时进至城壕。

突然,敌人的探照灯照得阵前如同白昼,子弹如急风暴雨,手榴弹似电闪雷鸣,不仅?进队不能前进,就连敢死队也无法向前。

敢死队第1营官兵在机枪连的掩护下,拼死冲过城壕,逼近城墙,架起竹制云梯,奋勇登城。

登上城墙的官兵虽然奋力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英勇牺牲。

曹渊向叶挺请示:“天已拂晓,进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置,请指示。

”曹渊把写好的纸条交通信员送叶挺。

趁天亮前再次登城,他跃上云梯,高呼“革命万岁!”呼声余音未尽,敌人的子弹铺天盖地压来,曹渊身中数弹,从云梯坠落,光荣牺牲。

正是这种“革命军人有进无退”的战斗作风和“偕主义以千古”的献身精神,使独立团成为“铁军”的铁拳头。

叶挺独立团武昌攻城英勇牺牲的壮烈场面感动了攻城总指挥李宗仁:“四军独立团虽潜至城脚,挂梯数具,官兵相继攀登。

然敌方机枪弹如雨下,登城官兵悉数被击毙,无一幸免。

牺牲的惨烈达至极点”。

叶挺独立团在武昌攻城战斗中,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奋勇攀登,牺牲了包括营长曹渊、副营长赖元良等众多官佐及战士310多人,由于围城时间太长,又兼天气炎热,武昌攻克后,只收�?91名烈士的遗体合葬在武昌洪山,“国民革命军武昌攻城阵亡官兵烈士墓”的墓碑上刻着“精神不死”,“烈士之血,主义之花”,“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的竖行大字。

叶挺独立团开创的“铁军精神”,在第4军中得以发扬光大,使国民革命军中本来就实力最强、最具战斗力的第4军如虎添翼,成为北伐战争中的“铁军”。

此后,这种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把叶挺旧部带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汇合,为继续发扬“铁军精神”,部队称之为红军第4军。

1931年,朱德提出建设“铁的红军”的口号,在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铁军精神”得到了充分而又广泛的发扬。

抗战爆发后,叶挺受周恩来的委托,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并提出这支部队应称新编第4军,意在继承和发扬独立团为老4军和红4军开创的“铁军精神”。

诚如《新四军军歌》所传颂的那样:从“光荣北伐武昌城下”的老4军,经“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的红4军,到“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都唱出了“铁军”的渊源和光辉战斗历程。

三个铁的4军,都与叶挺独立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叶挺独立团开创的“铁军精神”融注在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人民军队当中。

叶挺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为第4军开创的“铁军精神”至今已经80年了,他们的历史
功绩和光辉精神与日俱增,其“铁军精神”和革命传统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铸起不朽的历史丰碑而光照后人。

谨以此文纪念叶挺独立团出师北伐80周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