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原理)

合集下载

第二十一章 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十一章  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
3.中国生 物产业的
发展
我国生物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依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1)科研投入较低,研发力度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 (2)生物安全规范体系不健全。 (3)融资渠道单一。 (4)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白色农业是指微生物资 源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 业,包括高科技生物工程 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
21.4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绿色制造业
所谓绿色制造就是将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达到最小程度的制造模式。它不仅要了解 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而 且要从产品的设计阶段着手进行基于环保的决策, 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 )最小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21.6 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战略产业
21.6.2 环保产业
1.环保产业的 概念
环境保护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 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产品生产、商业流通、 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 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 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
3.实现新发展,必须全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部署
• (1)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 (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着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4)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把握机遇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6)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中国。
再生能源,提供环境无害化的消费品
农业服务生态化 •生态农业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实现国民经济持 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产业布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产业布局 的基本原理、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产业布局的指向性以及产业布局政策等。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 等问题。
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也有利 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从纵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政策调查(事前经济分析)、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政策实施方法、产业政策效果评 估、产业政策效果反馈和产业政策修正等内容;
从横的方向来看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等几个方 面的内容;从其作用特征来看包括秩序型(或称制度型)产业政策以及过程型(或称行为型)产业政策。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继承或批判 基础之上的。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资源 占有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从而为制定产业结构的规划与优化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结构理论一般包括:对影响和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的研究;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产业结构 优化的研究;对战略产业的选择和产业结构政策的研究;产业结构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应用性的研究等。
其它相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家重点学科 分布
经济学历史起 源
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 拥有产业经济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不含已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 东北财经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新闻产业经济学新闻产业的经济学原理和发展趋势

新闻产业经济学新闻产业的经济学原理和发展趋势

新闻产业经济学新闻产业的经济学原理和发展趋势新闻产业经济学1. 概述新闻产业是指涉及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益分配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总称。

新闻产业经济学研究新闻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运作原理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新闻产业的经济学原理和发展趋势。

2. 新闻产业的经济学原理2.1 供求关系新闻产业的供求关系决定了新闻产品的价格和市场份额。

供给方包括新闻媒体、记者、编辑等,需求方则是广大受众。

供给侧决定着新闻产品的质量、内容和数量,需求侧则反映了受众对新闻产品的需求程度和购买力。

2.2 市场竞争新闻产业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的核心是吸引和保持受众的注意力。

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和市场份额,新闻媒体通常通过提供独家、准确、及时的新闻资讯来战胜竞争对手。

此外,新闻产业还有广告市场的竞争,各家媒体为吸引广告商的投放,提供更好的广告效果和服务。

2.3 媒介多样性新闻产业的媒体形式多样,包括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和数字媒体(互联网、移动设备等)。

这种多样性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也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竞争和商业机会。

2.4 内容经济性新闻产业的内容是其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价值所在。

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具有经济性,即需要投入资源来获得新闻产品的价值。

媒体机构通过广告、订阅、销售等方式获取收入,从而支持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3. 新闻产业的发展趋势3.1 数字化转型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传统新闻产业正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媒体需要与数字媒体相结合,通过自媒体、新闻客户端等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提供更多样化的新闻产品,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3.2 多元化经营新闻产业需要寻找增加收入渠道的方式,以减轻过度依赖广告带来的风险。

多元化经营包括开展新的业务,例如线下活动、教育培训、会员制度等,以及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实现跨界经营。

3.3 数据驱动在数字化时代,新闻产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本文是关于《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介绍。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市场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学科。

它不仅仅关注单个企业的行为和市场的竞争,还研究了整个产业中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市场的运作机制。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是一本经典教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

本书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研究,深入探讨了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原理和案例对于研究经济学、进行产业分析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和企业行为,解释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济效果,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的依据。

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读者将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本书适用于经济学、管理学、工商管理、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无论是从事学术研究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启示。

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的内容,我们将深入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中的产业经济现象。

课程目标通过研究《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的内容,我们将深入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中的产业经济现象。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研究本课程,预期学生能够: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研究本课程,预期学生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产业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使用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对现实中的产业现象进行解释和评估;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通过案例研究,了解和理解实际产业经济中的各种情况,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态度。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与优势产业集群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它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大量企业及相关机构和服务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产业集群的经济学原理1.集聚效应: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和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可以提高整体效率,形成一种集聚效应。

2.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可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大量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3.知识溢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知识传播和技术创新,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4.外部经济: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外部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产业集群的优势1.提高竞争力: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技术和市场资源,提高整体竞争力。

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促进创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此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为产业集群提供研发支持、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3.降低成本: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物流网络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同时,企业间的合作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4.促进就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工作环境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5.区域品牌效应: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同打造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种品牌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知识溢出和外部经济等优势。

这些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力,还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第01章 绪论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六版)第01章 绪论
21
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系统方法 自组织理论方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22
一、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着重 考察对象与环境的关系、对象与内部构 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对象内部分与部分的 关系,从而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目的 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
23
一、系统方法
国民经济是由各产业部门构成的系统;产业又 是由各个细分的产业构成的系统;细分的产业 又是由各个企业构成的系统。 从更高层次上寻求出路
将石油化工、汽车、 家电和电子工业确定 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 业,先后制定了《机 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 法》、《电子工业振 兴临时措施法》等法 规,对重化工业、电 子工业的加快发展起 极大的促进作用,使 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 长期.
将高级机械、电子产 品和电子计算机等附 加价值高的高技术产 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加以重点扶植,促进 了日本产业结构的高 度化。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1776年发表《国富 论》,创立了古典 经济学,即微观经 济学 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 分析
宏观经济 分析
?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 1936年发表 了《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创立 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20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产业经济学,为产业结构的优化、产
业的合理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 经济发展中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 一直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难题; 各地区协调发展,构建合谐社会是经济学家面 对的新课题; 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 势的转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产业经济学2.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 Economics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4.课程学时:总学时345.学??? 分:26.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学、发展经济学等7.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8.课程负责人:张小兰二、课程性质与地位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揭示了产业发展,组织变化和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它概括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实践的经验。

对于一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

本学科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政府政策部门、企业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部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决策型人才。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

并且,在局部领域,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

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堂教学(3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4课时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他提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基本原因:第一,
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
务的发展;第二,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
了集中的市场;第三,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使公
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
32
一、产业集聚概述
(一)研究产业集聚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2.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Hoover,1937) 首次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就 任何一种产业来说,都有: (1)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等)的规模决定的经 济;(区位单位最佳规模) (2)单个公司(即联合企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公司最佳规模) (3)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集聚体最佳规模)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 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 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 农业圈层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背景:19世纪,德国的农业制 度改革;杜能本人是农业资本家;1826年,他 发表了《孤立国》,从“孤立国”的假想空间 出发,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 式,探索这种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 产业布局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进行,就能形成具有不
同特色的产业,做到合理地布局,产生巨大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26
二、产业布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三)产业布局分散——集中——适度分散的变 化规律
❖ 集中与分散式产业布局演变过程中相互交替的过程。 ❖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产业部门在地域上的
布局演变就表现为“分散——集中——适度分散”如 此循环上升的链环,后一阶段的产业布局较前一阶段 的产业布局在内涵上更为丰富、在形式上更为高级。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9章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9章

q2 (a c2 ) / 2b q1 / 2
(9-2)ຫໍສະໝຸດ 由以上两式可以看出,A企业的产量是B企业产量的函数,反之亦然 。所以,我们把式(9—1)看作是A企业对B企业的反应函数R1(q2), 式(9—2)看作是B企业对A企业的反应函数R2(q1)。
(1)古诺模型
②求解古诺均衡。
两条反应函数曲线的交点E正是我们要寻求的均衡点,在这个点上 ,如果A企业的产量为q1*,那么B企业的产量一定为q2*,并且两家 企业都不会改变各自的产量。这一对产量(q1*,q2*)就是古诺均 衡。
-10,0 0,300
市场价格竞争博弈矩阵
9.2 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
定价行为 广告行为 兼并行为 创新行为
12
9.2.1定价行为
(一)三种经典的经济学模型 (1)古诺模型 假定各企业(双头模型)生产同一产品,并 都以产量为决策变量。 假定某企业在选择其产量时假设其他企 业的产量不会因它的决策而变化。 需求函数为P=a-bQ,A、B两家企业的边际 成本是常数c1和c2,两家企业的固定成本 为0。
(一)博弈的组成要素 博弈的组成要素:参与人、行动、策略、信息、收
益、均衡、结果等。
9.1.1 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二)博弈的分类:
根据参与人数:分为两人博弈或多人博弈; 根据参与人是否合作:分为合作博弈或非合作博弈; 根据博弈结果的不同:分为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 和博弈。 非合作博弈中: 从行动的先后次序来分: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从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各种特征信息的获得差异来 分: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29
9.2.4 创新行为
(一)创新的含义
(二)创新的类型
创新对象: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产业经济学简答汇总

产业经济学简答汇总

产业经济学简答汇总本文档将对产业经济学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简答汇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什么是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内部结构、运作和竞争行为对经济结果产生影响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理解不同产业间的差异,探讨产业发展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有哪些?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产业结构:指一个经济体内不同产业所占比重和相互关系。

- 市场结构:指市场中的竞争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规模。

- 产业链:指一个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各个环节。

- 产业集群:指在某个地理区域内集中的相互关联的产业和相关企业。

- 创新:指研发新产品、服务或生产方式的过程和结果。

3.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产业经济学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 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和模型。

- 实证工具:包括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实验经济学等方法。

- 理论模型:通过构建和分析理论模型来解释和预测产业现象。

4. 产业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产业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市场竞争政策:帮助政府制定和评估竞争政策,防止垄断和促进竞争。

- 产业政策:通过制定政策来促进产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

- 创新和技术变革:研究不同产业创新活动对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影响。

-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研究地理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5. 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区别是什么?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区别是什么?产业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分支的区别在于其关注点和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特别关注个体企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结构和竞争行为对经济结果的影响。

而其他经济学分支可能更多地关注宏观经济问题或个体消费者的行为。

以上是对产业经济学的一些简短回答,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如有更多问题,请随时提问。

pdf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

pdf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

pdf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引言概述PDF(Portable Document Format)产业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文档交流的标准格式。

本文将围绕《PDF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展开,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剖析PDF产业的发展原理和实际案例,揭示其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

1. PDF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模式1.1 市场结构分析分析PDF产业的市场结构,包括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分配、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1.2 竞争模式研究深入探讨PDF产业中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包括价格竞争、产品差异化、市场定位等方面。

1.3 行业进入与退出机制解析PDF产业中企业进入与退出的机制,包括新进入者面临的挑战、老牌企业的市场维持策略等。

2. PDF产业的供需关系与价格机制2.1 供需关系的影响因素探讨PDF产业中供需关系的形成原因,包括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变化等。

2.2 价格机制的运作分析PDF产业中的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的内在逻辑、市场调节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2.3 政府政策对供需与价格的影响研究政府对PDF产业的政策影响,包括监管、税收、贸易政策等对供需和价格的调控。

3. PDF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动力3.1 技术创新驱动分析技术创新在PDF产业中的推动作用,包括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投入等方面。

3.2 市场需求引领研究市场需求对PDF产业创新的引领作用,包括用户需求变化、市场趋势等。

3.3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协同考察政府在PDF产业发展中的政策支持,以及产业链协同对创新的促进。

4. PDF产业的国际化与全球市场4.1 国际市场格局探讨PDF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包括主要市场参与国、国际市场份额等。

4.2 全球产业链分析分析PDF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包括生产、分销、营销等环节。

4.3 跨国企业策略研究PDF产业中跨国企业的经营策略,包括国际市场拓展、文化适应等。

总结通过对《PDF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相关内容的深入分析,本文全面了解了PDF产业的市场结构、竞争模式、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创新与发展动力、国际化与全球市场等多个方面。

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学原理

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学原理

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学原理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等手段,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变。

本文将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探讨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逻辑和影响因素。

一、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

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断积累和优化,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而产业结构升级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经济增长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例如,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加,制造业需要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服务业也需要向高端服务业发展。

二、供需关系与产业结构升级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方面,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对产品质量、品种、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需求变化会引导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另一方面,供给能力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升,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技术创新还可以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空间。

此外,技术创新还可以促进产业间的融合,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制度环境与产业结构升级制度环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

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反之,如果制度环境不佳,则会阻碍产业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五、国际竞争与产业结构升级国际竞争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产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深化阶段(1970年至今)
提出了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论述了企业内部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关系,解释了产业内的专业分工和垂直一体化现象。 讨论了厂商的最佳规模。认为最佳规模取决于许多难以观察和计量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用“生存者技术”原则来确定最佳厂商规模的观点:即凡是长期竞争中得以生存的规模都是最佳规模。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深化阶段(1970年至今)
研究产业组织问题中显示了以下几个特征: 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强调市场结构,而是突出市场行为。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运用数学方法以及博弈论建立一系列的理论模型,以此来研究企业行为。 对经济福利问题的分析较为深入,有许多独到之处。
绩效 价格、生产效率、分配效率、公平、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利润
政府政策 规制、反垄断、进入壁垒、税收和补贴、投资激励、就业激励、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形成阶段(1930-1970年)
费歇尔(A.G.B. Fisher),三次产业分类法 克拉克(C. G. Clark), “配第—克拉克定理” 霍夫曼(W.G.Hoffmann), “霍夫曼定理” 列昂惕夫(W.Leontief),投入产出分析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01
02
所以,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市场运行,即产业(市场)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注意:这里的“产业”就是狭义的产业,即“市场”。
第三节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组织 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布局 产业政策 其中,产业组织理论居于中心地位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深化阶段(1970年至今)

第26章 投入产出《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第26章 投入产出《产业经济学》PPT课件
0 1 0 0
0.1228 0.2143
0
0.0081
(I-A)-1=

0 0 1 0
0.0307 0.0089
0
0.0325
0 0 0 1
0.0439 0.0089
0
0.0163
1.7808 0.3347 0.3777 0.5744
0.2792 1.3253 0.0592 0.1005
=
0.0598 0.0229 1.0127 0.0524
V2

Vn
社会
纯收

M1
M2

Mn


总投入
1
2

n
x11
x21

xn1
x12
x22

xn2




x1n
x2n

xnn
D1
D2

Dn
X1
X2

Xn


固定
资产
更新
改造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故可得平衡方程如下:
n
∑ xij +Yi=Xi (i=1,2,…,n)
i=1
(26-2)
投入产出表分析每类产品的简单再生产(中间产品的补偿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大修理)
以及扩大再生产(积累)的关系和比例,分析每类产品用作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26.2.2
中间产品
消耗部门
最终产品
产出投入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地区产业结构的若干定量分析指标
1。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析 区位商,人均产值系数,地区产业区际分析 2 2。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相关系数
第六讲 地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一、地区界定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地区的界定
1、均质区域地带与经济带(东、中、西部) 2、极化区域与经济区/经济圈(长三角地区) 3、计划区域与行政区划经济区(浙江省、河南省)
(3)根据发展战略,特别是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区别,通过对准 工业国(地区)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了外向型、中间型和内向 型三种工业化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
思考题
1、何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2、何为霍夫曼定理
第三讲 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一、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费用论”
(一)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含义 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经过扶持,其产品的比较 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 即形成动态比较优势。 (二)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渊源 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来源--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生产力 理论及其保护贸易学说。名言“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的本身,不晓 得要重要多少倍。”筱原三代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对后 起国有重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学科,
其研究的边界既确定,又不确定。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确定研究领域。
1、产业结构理论 2、产业联系理论 3、产业组织理论 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技术理论 6、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理论等等 狭义 广义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思考题
1、何为产业结构 2、分析论述产业结构的分析指标
第三讲 英美体系的产业结构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和霍夫曼定理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 这种产业定义有较大的伸缩性,既可以有较广义的概念,如第一、第二、第三 产业,也可以是较狭义的概念,如石油产业、机械产业等。通过这种产业的定 义与划分,我们就能以“产业”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分析各产业部门间的供 给与需求关系,分析产业间均衡状态,揭示出社会经济总量失衡的具体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促进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各部门的均衡发展。
1970年,谢勒(Scherer)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在贝恩基础上 对SCP分析框架进行了完整系统阐述,并指出了所谓的产业基本条件对市场结构 和市场行为的影响,同时强调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和产业基本条件的反馈效应 。
由于以梅森、贝恩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基本是以哈佛大学为中 心展开的,因此该学派被称为哈佛学派。在哈佛学派众多学者的努力下, SCP范式走向了成熟,产业组织理论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哈佛 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
• 哈佛学派的这种结构主义观点对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 以及政府管制政策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在1970年前后,美国司法部对一批大 型反托拉斯案件相继提起诉讼,包括IBM公司、施乐公司、埃克森公司等。
• SCP分析范式存在着许多缺陷,因而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成为经济学理论界 批判的热点。其中,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批判来自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 学派,其代表为斯蒂格勒(Stigler)、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曾(Brozen)、 波斯纳(Posner)等。
• 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还包括产业关联、产业布局和产业竞争力等内容的研究。 产业关联又被称为产业联系理论,是产业结构理论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产业 之间投入—产出联系。与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相比,它更细致地研究产业之间 的质的联系和量的关系,因而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 是产业经济学区别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产业经济学与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与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学与产业政策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企业和产业的运作机制和规律。

而产业政策则是指政府为促进和引导产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产业经济学和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共同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产业经济学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产业内部的企业行为和产业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供需关系:产业经济学研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揭示产业内部企业数量、规模和定价的决策规律。

2.市场结构: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包括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市场形态。

3.企业行为:产业经济学关注企业的生产、投资、创新和营销等行为,研究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市场竞争策略。

4.创新和技术进步:产业经济学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如何通过创新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

二、产业政策的作用和目标产业政策是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主要作用如下:1.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推动投资、创新和改革等措施,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2.调整产业结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引导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实施资源整合、科技创新等措施,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产业政策的落地实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三、产业经济学与产业政策的关联产业经济学为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1.理论支持: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为产业政策提供了基础和指导,通过对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的研究,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政策导向:产业政策借鉴和应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制定政策和措施来引导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3.评估指标:产业经济学提供了评估产业发展状况和效果的指标和方法,为政策的效果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国际贸易与产业结构变动
(一)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特点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国际比较利益机制来实现。一般来 说,各国间产品生产的相对优势的变动,会引起进出口结 构的变动,进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
1、静态比较利益和动态比较利益
2、比较利益机制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式
(二)国际贸易影响产业结构的传导过程
1、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开始到凯恩斯主义 的出现。英国剑桥学派首领琼•逻宾逊夫人指出“经济学的第 一次危机”。
2、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从凯恩斯主义到莎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 “经济学的第二次危机”。
3、混合经济思潮和产业政策实践
“新古典综合”到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出现混合经济理论与观点。
产业经济学(原理)
授课老师:汪斌
第一讲 导言
一、产业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和经济学学科发 展的分化
经济学基础理论只有借助于应用理论作为媒介才能够解释 现实经济活动。应用理论不仅是基础理论达到解释现实的工具, 而且一旦分离就形成自身独特的对象和方法。
(二)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中分化形成产业经济学
(1)在产业分类上:采用4部门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 (2)在对产业结构的分析指标上,钱纳里运用三项指标,即
劳动力(就业)、资本存量和产值(GDP)(附加价值), 从而更加完善、细致。 (3)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除了应用和发展库兹涅茨的统计归 纳法,更多地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一般均衡分析法和 经济计量模型,依赖更多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在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趋势上的新的初步结论:
1。某一产业的产值与其拥有的劳动力比重变化并非同步:
该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某产业相对国民收入=———————————— (比较劳动生产率) 该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一产中分子分母都下降,分子下降的更快 二产中分子稳步上升,分子几乎不变 三产中分母逐渐上升,分子略有上升
A国进出口产品 结构和价格变动
B国开放部门生 产、价格变动
B国非开放部门生 产、价格变动
A国产业 结构变动
B国产业结 构变动
A国非开放部门 生产、价格变动
A国开放部门生 产、价格变动
B国进出口产品结 构和价格变动
产业结构变动通过国际贸易传导的作用图示
三、国际投资、跨国公司和产业结构变动
国际投资有两种方式: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 (一)产业经究济领学的域研究对象
产业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部门, 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文 化、教育等,均可称之为“产业”。
“产业”这个概念是介于宏观、微观之间 的一个集合概念。在作这种集合和划分时, 实际上形成了两个特征:第一,产业集合的 阶段性;第二,产业规定的实用性。
1、就研究对象和理论内容来看,产业经济 学并不直接为传统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所涵盖。
2、产业问题不为西方宏观、微观经济学所 包含。
(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1、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要求加强了对产业 经济问题的研究。
2、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济体制改革的 实践要求加强对产业经济的研究。
思考题
▪ 1、何为产业经济学 ▪ 2、分析论述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1、非完整性 2、特色性 3、差异性 4、互补性
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原则
(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原则 (二)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与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相协调的原则 (四)有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五)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调的原则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析
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原来处于劣势的产品有可能转化为优势产品, 即形成动态比较优势。 (二)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渊源
动态比较费用论的理论来源--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生产力 理论及其保护贸易学说。名言“财富的生产比之财富的本身,不晓 得要重要多少倍。”筱原三代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对后 起国有重大意义,是一种“后发制人”学说。
1、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
某地区A部门就业人数/某地区全部就业人数
区位商(LQ)=
全国A部门就业人数/全国总就业人数
2、人均产量系数和产值系数
产业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都以“产业概 念”为核心,在对产业研究的不同层次上展 开。
(二产)业产经济业学经作为济一学门的新兴主的要应用研经究济理领论域学科,
其研究的边界既确定,又不确定。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确定研究领域。
1、产业结构理论 2、产业联系理论 狭义 3、产业组织理论 4、产业布局理论 5、产业技术理论 6、产业环境、可持续发展
(一)库兹涅茨对产业结构变动的深入研究 1、在研究方法上作了改进 2、在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趋势上的新的初步结论 3、在产业结构演进动因上的新结论
该产业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某产业相对国民收入=———————————— (比较劳动生产率) 该产业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研究方法上的改进:
▪ 统计归纳,基准点价值,深入产业内部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两个指标:GNP(之父) 样本扩大到50多个国家,时间延长到100年
▪ 2、分析论述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因 素。
地区产业结构的若干定量分析指标
▪ 1。地区产业结构的专业化分析 区位商,人均产值系数,地区产业区际分析
▪ 2。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 相关系数
第六讲 地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一、地区界定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点
(一)地区的界定
1、均质区域地带与经济带(东、中、西部) 2、极化区域与经济区/经济圈(长三角地区) 3、计划区域与行政区划经济区(浙江省、河南省)
(一)需求结构变动 该产业产品的人均需求增长率
某产品或产业收入弹性=
(二)供求结构约束 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由于供给方面,既决定了产业结构演化的基础或出发点,而 且也往往决定着产业结构的选择和性质。因而它对产业结构的有 序演进既有约束也有推动的功能。
在供给结构中,技术进步是决定和促使产业结构变动的决定 性因素。因为技术进步是决定相对成本变动的最重要因素,而产 业部门相对成本高低会吸引、影响资源在部门间流动。同时,技 术进步在各产业部门的速率不同,使得产业间出现生产率上升率 不均等增长的现象。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将在产业 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这些都将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三、直接投资的行为主体是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调整和 产业演进是从其结构内部形成一根产业调整的链条, 进行有序严密的传递和跟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发展中国家接受直接投资 有两重后果。有改善和促进结构升级的作用,也有 负面效应。
思考题
▪ 1、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本质 要素是什么?
(二)工业化过程和工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 --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消费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 的净产值之比。这个比值称“霍夫曼比例”
霍夫曼比例=
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根据这一比例测算,得出“霍夫曼定理”,即工业 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二、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深入研究及不同特点
(4)在分析样本上,他把样本扩展到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2、在研究内容上的新贡献--从“发展形式” 上提出“标准结构”
(1)在对39个国家(地区)总量增长因素的索洛模型估 计结果的比较研究基础上,通过所谓多国模型的模拟,归纳 出工业化的一般特征和结果转变的一致性方面。
(2)根据增长因素的典型变化,把结构转变划分为不同的阶 段,在各阶段,不同部门、不同因素对增长贡献的相对重要 性也不同,从而对结构转变作了动态分析。
理论等等
广义
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方法论核心是结构主义分析 方法,以此为轴心。庞大的体系各部分又有其 不同的特色。
(一)产业结构的研究方法 经验实证法,静态与动态分析法,相关分
析法
(二)产业组织的研究方法 经验案例研究,实验室方法,博弈论应用
四、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学习 意义(一)产业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3)根据发展战略,特别是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区别,通过对准 工业国(地区)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了外向型、中间型和内向 型三种工业化的主要类型和发展模式。
思考题
▪ 1、何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 2、何为霍夫曼定理
第三讲 日本产业结构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一、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费用论”
(一)动态比较费用论的含义 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后起国的幼稚产业经过扶持,其产品的比较
三、 佐贯 利雄
的 “战
略 产业 领先 增长 论”
四、关满博的“技术群体结构”概念和三角形模型
技术群体结构的概念示意图 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技术群体结构
技术群体结构与三角形模型
▪ 日本应该放弃齐全形的产业结构,转而发展 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东亚各国网络型 的国际分工建设,占据国际分工中的有利地 位,保持日本的领先优势。
2。三产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演进动因上的新结论
▪ 一产:收入需求弹性低、技术进步慢/ 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排斥劳动力
▪ 二产:收入需求弹性高,技术进步较容易/资 本的有机构成增加,排斥劳动力
▪ 三产:竞争激烈、低附加值/进入壁垒低
(二)钱纳里在克拉克和库兹涅茨基础上的进一 步研究
1、在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和特色
小岛清称直接投资是向接受投资的国家传播 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综合体。
(一)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发达国家)的产业结 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直接投资对受资国(发展中国家)产业结 构演化的影响。 1、影响途径 ⑴直接途径 ⑵间接途径 2、影响效应 ⑴增量和存量调整效应 ⑵渗透效应(与其他企业、部门发生联系) ⑶示范效应(较新的产业的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