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重点

采油工程重点
采油工程重点

油井生产系统可分为三个子系统:

从油藏到井底的流动——油层中渗流 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井筒中流动

从井口到地面计量站分离器的流动——在地面管线的水平或倾斜管流

流入动态曲线:IPR 曲线 单相!

定压!稳定流动条件下产量?

???

??+--=

????

? ??

S r r B p p CKh q w e O O wf

o r 21ln μ

封闭!拟稳态条件下产量???

? ?

?

+--=

????

?

??

S r r B p p CKh q w e O O wf

o r 43

ln

μ

单位制

产量q

渗透率K 厚度h 粘度μo 压力p 系数C 法定标准 m 3/d 10-3μm 2

m

mPa.s

MPa

0.543

J O 称为采油指数 定义: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量

意义:反映了地层性质、流体参数、完井条件以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

wf

r o o wf r o o p p q J p p J q -=?-=

油气两相流的流入动态r p

max

8.02.01???

?

??--=r

wf

r wf o o p p p p q q

非完善井:

打开性质上的不完善井 S>0 打开程度上的不完善井 S>0 地层受伤 S>0 经过压力、酸化等措施的油井 S<0

流动效率E f 定义:油井在同产量下,理想完善情况的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wf

t wf t f p p p p E --=

' wf p '—理想完善情况的井底的流压

完善井S=0或E f =1;超完善井S<0或E f >1;不完善井S>0或E f <1。

单相流与两相流的组合r p >b p >wf p

()

wf r o o p p J q -=

当b wf p p =时 ()

b r o b p p J q -= 当b wf

p p <时 ???

????

????

? ??--+=2

8.02.01b wf b wf v b o p p p p q q q 在b wf p p =点二导数相等,得8

.1b

o v p J q =

当b wftest p p ≥,采油指数

wftest

r otest o p p q J -=

当b wftest p p <,单相油流采油指数

???

????????? ??--+-=

28.02.018.1b wftest b wftest

b b r otest

o p p p p p p p q J

气液两相管流:游离气体和液体在圆管中同时流动的情况

整个油井生产系统总压降的大部分消耗于举升管柱中的重力和摩阻损失

由于气相密度明显小于液相密度,在上升流动中,气相的流动速度会快于液相。这种两相间物性差异所产生的气相超越液相流动称为 滑脱现象

持液率 表示在气液两相流动状态相爱,液相所占单位管段容积的份额

A

A H G

G =

滑脱速度 L G S v v v -= 气相表观速度 A

q v G

SG =

液相表观速度 A

q v L

SL =

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两相流流动形态(流态流型)两相界面分布成不同几何形态或不同流动结构形式的现象

垂直管

泡状流:液相为连续相,气相以小液泡形式分散在液相中。气相对两相混合物的密度影响大,对摩阻影响甚小,此时滑脱损失严重

段塞流:压力逐渐下降,气泡膨胀;液相与气相的相对运动减小,滑脱也小,段塞流是两相流中举升效率最高的流型

过渡流:气相逐渐由分散相转变成连续相,液相由连续相转变成分散相

环雾流:液相以小液珠分散在气相中;液体沿着管壁成为一个流动的液环,油管壁会形成一层液膜

水平管

层状流,间歇流,分散流

压降梯度的三个分量:重力、摩阻、动能压降梯度

油嘴临界流动

定义:流体通过油嘴喉道告诉流动时,速度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速时的流动状态

在临界流状态下,油嘴下游压力变化对气体流量没有影响,因为压力干

扰向上有的传播不会快于声速;当气液比、油嘴直径一定,油嘴流量取决于油压,即油压与油嘴流量为线型关系。当油井以临界流通过油嘴生产时,油压与流量的关系受油嘴尺寸的控制,而下游压力的干扰不会引起油井产量的波动

节点分析的对象整个油气井生产系统

基本思想在某部位设置节点,将油气井系统隔离为相对独立子系统,以压力和流量的变化关系为主要线索,把由节点隔离的各流动过程的数学模型有序地联系起来,以确定系统的流量

节点:普通节点函数节点(解节点)

基本步骤:1)简历油井模型并设置节点

2)解节点的选择

3)计算解节点上游的供液特征

4)计算解节点下游的排液特征

5)确定生产协调点

6)进行动态拟合

7)程序应用

气举采油

定义:人为地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停喷的油井中,以降低举升管中的流

压梯度,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液体的异类人工举升方法

原理:基于“U”型管原理,通过地面向油套环空或油管注入高压气体使之与地层流体混合,降低液珠密度和对井底的回压,从而提高油井产量。

方式:

连续气举:从油套环空将高压气连续地注入井内,使有关中的液体充气以降低其密度,从而降低井底流压,排除井中的液体的一种举升方式间歇气举:向油套环空内周期性地汉族如高压气体,气体迅速进入有关内形成气塞,将停注期间井中的积液推至地面的非常规气举采油方式

气举阀的作用:

(1)气体进入井升管柱的通道和开关

(2)降低启动压力,增加气举举升深度,从而增大油井生产压差

(3)气举阀可灵活地改变注汽深度,以适应油井供液能力的变化

(4)间歇气举的工作阀可以防止过高的注气压力影响下一注气周期,气举阀可控制周期注气量

(5)气举阀上的单流阀可以防止产液从举升管倒流

分类:

(1)按压力控制方式:节流阀、气压阀、液压阀、复合控制阀

(2)按气举阀在井下的作用:卸载阀、工作阀、底阀

(3)按气举阀自身的加载方式:充气波纹管气举阀、弹簧气举阀

(4)按气举阀安装作业方式:固定式气举阀、投捞式气举阀

单管柱气举装置主要有开式、闭式、半闭式装置,开式装置仅限于连续气举,而其他两种装置可用于连续气举,也可用于间歇气举

气举阀的功能

(1)顶阀:初期卸载,以降低注汽启动压力

(2)卸载阀:工作阀以上压井液的卸载

(3)工作阀:注气点以上持续卸载,正常举升或诱喷,维持正常生产

(4)底阀:用作“备用”工作阀

连续气举的卸载过程

(1)顶阀露出前,所有气举阀全打开,套管环空液体与油管连通。此时,产层没有产生压降

(2)顶阀露出,所有阀仍全打开,注入气通过顶阀卸载

(3)第二级阀露出,所有阀仍全打开,注入气通过顶阀和第二级阀继续卸载(4)顶阀关闭,其余阀全打开,。在第三级阀露出前,注入气通过第二级阀进入并卸载

(5)第三级阀露出,顶阀仍关闭,第四级阀仍打开,注入气通过第二、三级阀进入油管

(6)顶阀和第二级阀关闭;第三、四级阀仍打开,注入气通过第三级阀进入油管,卸载继续进行

有杆泵采油

三部分组成:抽油机,抽油泵,抽油杆

抽油机:四连杆,减速器,电动机,辅助装置

四连杆:以游梁支点和曲柄轴中心的连线作为固定杆(虚杆),以曲柄,连杆和游梁后臂

泵的工作原理

抽油泵主要由泵筒、柱塞、固定阀、游动阀四部分组成

(1)上冲程是泵内吸入液体,井口排出液体的过程。造成吸液进泵的条件是泵内压力低于沉没压力

(2)下冲程是泵向油管内排液的过程,造成泵排出液体的条件是泵内压力高于柱塞以上液柱压力

压裂液

作用:传递压力,形成和延伸裂缝、携带支撑剂

前置液

按照不同阶段注入携砂液

顶替液

前置液:不含支撑剂的压裂液,用于形成和延伸压裂缝,为支撑剂进入地层

而建立必要的空间,同时可以降低地层温度以保持压裂液粘度

携砂液:用于进一步延伸压裂缝,并将支撑剂带入压裂缝中预定位置,充填裂缝而形成高渗透支撑剂裂缝带

顶替液:用于将井筒内携砂液全部顶入压裂缝避免井底沉砂

性能:

1)粘度高。能有有效地悬浮和输送支撑剂到裂缝深部

2)配伍性好。不与地层岩石和地下流体反应

3)滤失少。滤失主要取决于压裂液粘度和造壁性,加入降滤剂可大大降低滤失量

4)低摩阻。能降低施工泵压,有利于保证压裂施工安茜和成功率

5)低残渣、易返排。能降低对生产层的污染和对填砂裂缝渗透率的影响6)热稳定性和抗剪切稳定性好。能保证压裂液不因温度升高或流速增加引起粘度大幅度降低

7)经济有效性

类型:

水基压裂液

油基压裂液

乳化压裂液

泡沫压裂液

(酸基压裂液)

水基压裂液添加剂:PH调节剂、杀菌剂、粘土稳定剂、破乳剂、降滤剂

压裂液流变性:压裂液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和变形特性的关系

(1)牛顿型压裂液

(2)非牛顿压裂液

冥律型压裂液、宾汉压裂液

压裂液的滤失性

压裂液从裂缝壁面向地层内部的滤失经历了三过程。首先由于压裂液中固相在裂缝壁面形成滤饼,压裂液经过滤饼向地层滤失,该过程为压裂液造壁性控制的滤失过程,相应的影响区域称为滤饼区;然后滤饼侵入地层,该过程为压裂液粘度控制的滤失过程,相应的影响区域称为侵入区;侵入区以外广大地区是受地层流体压缩和流动控制的第三个区域,称为压缩区。

造壁性滤失系数c w、地层流体压缩控制的滤失系数c c、压裂液粘度控制的滤失系数c v

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

1.液体伤害

1)粘土水化与微粒运移

2)压裂液在孔隙中的滞留

3)润湿性

2.压裂液故乡堵塞

3.压裂液浓缩

支撑剂

作用:分隔开并有效支撑压裂缝两个壁面,是压裂施工结束后裂缝始终能够得到有效支撑,从而消除地层中大部分径向流,是地层流体以线性方式进入裂缝性能:

(1)强度高

(2)粒径均匀、圆球度好

(3)杂质少

(4)密度低

(5)高温盐水中呈化学惰性

(6)货源充足,价格便宜

类型:硬脆性支撑剂、韧性支撑剂

支撑剂在必合压力下的状态:嵌入、被压碎、受压变形

绝对密度:支撑剂颗粒间在无孔隙条件下的密度 体积密度:支撑剂颗粒间存在孔隙时的沙堆密度

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支撑剂在储层闭合压力作用下通过或输送储层流体的能力 通常以支撑裂缝渗透率K f 与裂缝宽度W f 的乘积表示f f w W K F ?=

导流能力影响因素:

1.支撑剂性质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1)支撑剂粒度及分布2)铺砂浓度3)支撑剂质量4)支撑剂类型和形状

2.地层条件对导流能力的影响:1)闭合压力2)岩石硬度3)环境条件

3.压裂液性质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4.流动条件对导流能力的影响:1)非达西流动2)多相流效应

5.承压时间的影响 项 目

PKN 模型

CGD 模型

几何形状

垂直剖面为椭圆形 水平剖面为(2n+2)次抛物线形

裂缝长而窄

垂直剖面为矩形

水平剖面为椭圆形 裂缝短而宽

应变 平面应变发生于垂直剖面,层间平面应变主要发生于水平剖面,层间

无滑动;裂缝张开在垂直剖面求解

有滑动;裂缝张开在水平剖面求解 压力行为 井底压力随时间增加而升高,随缝长增加而增加 井底压力随施工时间逐渐降低,岁缝长增加而递减

水力压裂的关键在于形成满足导流能力要求的填砂裂缝,支撑剂在裂缝中的运移沉降影响到填砂裂缝的集合尺寸和裂缝导流能力

布砂设计:沉降布砂设计、悬浮布砂设计

工艺效果分析

增产有效期:某井从压裂施工后增产减小开始至压裂前后产量递减到相同的日产水平所经历的时间

增产倍比:相同生产体哦啊见下压裂后与压裂前的日产水平或采油指数之比

McGuire & Sikora 图版 横坐标:相对导流能力

K

W K f

f

纵坐标:增产倍比o

f J J

认识:

(1)对于低渗透储层,很容易得到较高的裂缝导流能力比值,欲提高压裂效果,应以增加裂缝长度为主

(2)对于高渗透地层,不容易获得较高的劣等导流能力比值,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是提高压裂效果的主要途径,不能片面追求要列规模而增加缝长

(3)对一定缝长,存在一个最佳裂缝导流能力,超过该值而增加导流能力的效果甚微

(4)无伤害油井最大增产比为13.6倍

施工压力注入速度酸流动、溶蚀

方式

使用范围

酸洗无外力或轻微

搅动不流动或沿井

筒的正反循环

溶蚀井壁或射

孔孔眼

砂岩、碳酸盐

岩储层、表皮

解堵或射孔孔

眼清洗。井筒

结垢、丝扣油

的清除

基质酸化P s

裂压力)小于储层极限

吸液速度

沿储层孔隙做

径向流动,溶

蚀孔隙及其中

堵塞物质溶蚀

范围有限

解除近地带的

污染,恢复或

提高储层的渗

透率,能在不

增大水、气产

量的情况下增

酸化压裂P i>P c大于储层极限

吸液速度形成人工裂

缝,沿裂缝流

动反应,有效

作用家里可达

几十上百米

在碳酸盐岩储

层中形成人工

裂缝近井带污

染,改变储层

流型沟通深部

油气区可大幅

度提高油气井

产量

酸压与水压的对比

(1)完全不同的两种工艺:

水压:压裂液造缝,依靠支撑剂制造填砂型缝

酸压:依靠酸液在裂缝壁面的非均匀刻蚀造成酸蚀裂缝

(2)使用液体不同

水压:压裂液

酸压:酸液

(3)形成高渗透裂缝的原理不同

差异在于如何实现导流性

加砂压裂添加支撑剂置于压裂液中以防止当地层恢复压力后裂缝必合

酸压一直不使用支撑剂,但是它依赖于酸刻蚀裂缝以提供所需的导流能力(4)对地层的适应性不同

酸压大部分用于碳酸盐岩地层

(5)增产原理相似

(6)使用的施工工艺相似

酸压不用于或很少用于砂岩地层的原因:

(1)由于算沿缝壁均匀溶蚀砂岩,不能形成沟槽,酸压后裂缝大部分闭合,形成的裂缝导流能力低

(2)砂岩储层的胶结一般比较疏松,酸压可能由于大量溶蚀,致使岩石松散,引起油井出砂

增产原理:

(1)算压裂缝增大油气向井内渗流的渗流面积,改善油气的流动方式,增大井附近油气层的渗流能力

(2)消除井壁附近的储层污染

(3)沟通原理井筒的高渗透带

酸的溶解能力:单位体积酸液溶解的岩石体积,可用于直接比较各种用酸成本体积溶解能力:酸单位体积所能溶解的岩石体积

反应生成物对渗流的两面性:一方面由于粘度较高,携带固体微粒的能力较强,能把酸处理时从储层中脱落下来的微粒带走防止堵塞储层,另一方面由于其粘度

教法哦,流动阻力增大,对油气渗流不利

酸——岩反应历程:

(1)H+x向岩石便面传递

(2)被吸附的H+在岩石表面反应

(3)反应产物通过传质离开岩石表面

上述三个步骤中最慢的一部为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

扩散边界:岩面附近这一推积生成物的微薄液层

离子扩散作用:由于离子浓度差而产生的离子移动

总之,酸液中的H+通过对流和扩散两种形势透过边界层传递到岩面

强迫对流、自然对流

H+的传质速度:H+透过边界层达到岩面的速度

酸——岩反应速度:单位时间内酸浓度的降低值,常用单位mol/(L.s);或单位时间内岩石单位面积的溶蚀量,常用单位mg/(cm2.s)

鲜酸:未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液。余酸:酸——岩反应过程中,含有反应产物,但为失去反应性的酸。残酸:完全失去反应能力的酸液

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次数(m)、反应速度常数(k)、反应活化能(E e)、

H+又掉传质系数(D H+)

影响酸——岩反应速度的因素

1.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酸—岩反应速度越快

2.面容比的影响:面容比越大酸—岩反应速度越快

3.酸液浓度的影响:浓度高的酸比浓度低的算的有效作用距离长

4.酸液流速的影响:酸—岩反应速度增加的倍数小于酸液流速增加的倍数,酸液来不及完全反应,已经流入储层深处,故提高注酸排量可以增加活性酸深入储层的距离

5.酸液类型的影响:采用强酸反应速度快,采用弱酸时但应速度慢

6.储层岩性的影响:灰岩同盐酸的反应速度比白云岩同盐酸的反应速度快

7.压力的影响:酸—岩反应速度岁压力的增加而减缓,但是压力高于6.5Mpa后可以不考虑压力对酸—岩反应速度的影响

如何延缓酸——岩反应的反应速度

1.使用前置液等措施降低地层温度

2.使用高浓度的酸

3.使用弱酸

4.降低面容比

5.提高注酸排量

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有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裂缝的有效长度:依靠水力压裂作用所形成的动态裂缝中,只有在靠近井壁的那一段裂缝长度内,由于裂缝壁面的非均质性被溶蚀成为凹凸不平的沟槽,施工结束后,裂缝仍具有相当的导流能力的这一段裂缝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酸蚀裂缝宽度和酸蚀裂缝渗透率的乘积,是决定酸压效果的关键之一,其大小及分布与酸压效果紧密相关

选井选层的一般原则:

(1)储层含油气饱和度高,储层能量较为充足

(2)储层受污染的井

(3)邻井高产而本井低产的井应该优先选择

(4)优先选择在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好,而试油效果差的井层

(5)储层应具有一定的渗流能力

(6)油、气、水边界清楚

(7)固井质量和井况好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艺

1)基质酸化工艺

2)酸压工艺研究方向1.应从降低酸压过程中酸液滤失2.降低酸岩反应速度3.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1)普通酸压工艺

(2)深度酸压工艺

○1前置液酸压工艺

○2缓速酸类酸压工艺

○3多级胶体注入酸压工艺

(3)特殊酸压工艺

常规土酸酸化工艺用液包括:前置液、处理液、后置液、顶替液

(1)前置液:一般用3%~15%盐酸

作用:

○1前置液中盐酸把大部分碳酸盐溶解掉,减少CaF2沉淀,充分发挥土酸对粘土、石英的溶蚀作用

○2盐酸将储层水顶替走,隔离氢氟酸与储层谁,防止储层水中的Na+、K+与H2SiF6作用形成氟硅酸纳、钾沉淀,减少有氟硅酸盐引起的储层污染

○3维持低PH值,以防CaF2反应产物的沉淀

○4清除近井带油垢

(2)处理液12%HCl+3%HF

作用:实现对储层基质及堵塞物质的溶解,沟通并扩大孔道,提高渗透性(3)后置液:○1对油井,用5%~12%盐酸、NH4Cl水溶液或柴油

○2对气井,用5%~12%盐酸或NH4Cl水溶液

作用:在于江出列驱离井眼附近,否则残酸中的反应产物沉淀会降低油气井产能

(4)顶替液:由盐水或淡水加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活性水

采油工程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油井流入动态 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曲线。 表皮效应:由于钻井、完井、作业或采取增产措施,使井底附近地层的渗透率变差或变好,引起附加流动压力的效应。 表皮系数:描述油从地层向井筒流动渗流情况的参数,与油井完成方式、井底污染或增产措施有关,可由压力恢复曲线求得。 井底流动压力:简称井底流压、流动压力或流压。是油、气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它表示油、气从地层流到井底后剩余的压力,对自喷井来讲,也是油气从井底流到地面的起点压力。 流压: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后具有的压力。既是油藏流体流到井底后的剩余压力,也是原油沿井筒向上流动的动力。 流型:流动过程中油、气的分布状态。 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与渗油面积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可定义为产油量与生产压差之比,即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也可定义为每增加单位生产压差时,油井产量的增加值;或IPR曲线的负倒数。 产液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 油井流入动态:在一定地层压力下油井产量和井底流压的关系,反应了油藏向该井供液能力。 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 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 流动效率:油井在同一产量下,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表示实际油井完善程度。 持液率:在气液两相管流中,单位管长内液相体积与单位管长的总体积之比。 Vogel 方法(1968) ①假设条件: a.圆形封闭油藏,油井位于中心;溶解气驱油藏。 b.均质油层,含水饱和度恒定; c.忽略重力影响; d.忽略岩石和水的压缩性; e.油、气组成及平衡不变; f.油、气两相的压力相同; g.拟稳态下流动,在给定的某一瞬间,各点的脱气原油流量相同。 ②Vogel方程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姓名:孔令伟 学号:20130150928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程学院 2014年10月30日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2) 二、设计计算步骤 (3) 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3) 2.2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4) 2.3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2) 2.4抽油机校核 (16) 2.5泵效计算 (16) 2.6举升效率计算 (19) 三、设计计算总结果 (22) 四、课程设计总结 (23)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87×10=287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2870/100×1.2 =34.44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6.35Mpa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电机额定功率:37kw 配产量:50t/d 泵径:56mm 冲程:3m 冲次:6rpm 柱塞与衬套径向间隙:0.3mm 沉没压力:3MPa

二、设计计算步骤 2.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 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它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 bras 方法Petro bras 方法计算综合IPR 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 曲线和水IPR 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预测产量时,按流压加权平均。 (1)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 wftest P 、txest q 和饱和压力b P 及油藏压力P 。 因为 wftest P ≥b P ,1j =txwst wfest q P P -=30/(34.44-12)= 1.3/( d.Mpa) (2) 某一产量t q 下的流压Pwf b q =j(b P P -1)=1.4 x (34.44-10)=34.22t/d m o zx q =b q +8.1b jP =34.44+1.4*10/1.8=42.22t/d omzx q -油IPR 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当0?q t ?b q 时,令q 1t =10 t/d ,则p 1wf =j q P t - 1=15.754 Mpa 同理,q 2t =20 t/d ,P 2wf =13.877 Mpa q 3t =30 t/d ,P 3wf =12.0 Mpa 当q b ?q t ?omzx q 时,令q 4t =50 t/d,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 P 4wf =f )(1j q P t w -+0.125(1-f w )P b =8.166Mpa

油田基础知识

1、地层静压全称为地层静止压力,也叫油层压力,是指油井在关井后,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时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简称静压。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静压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静压的变化与注入和采出油、气、水体积的大小有关。 2、原始地层压力:油层在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 3、静水柱压力:井口到油层中部的水柱压力。 4、压力系数: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之比。等于1时,属于正常地层压力;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高压异常;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主要是用它来判别地层压力是否异常的一个主要参数。但是有人说用1来做标准就笼统了,不同的区块有不同的常压值,一般油田都是0.8-1.2是正常值,小于则是低压区,大于则是高压区。它对钻井、修井、射孔等工程有重要作用,油层高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过程中要加大压井液的密度,防井喷;低压异常地层钻井修井时,要相应降低压井液的密度,防止井漏,污染地层。地层压力系数也是确定开发层系的一个重要依据,相同压力体系的地层可以用同一套井网开发,不同压力体系的地层需要不同的井网进行开发,否则层间干扰太大,不能有效发挥地层产能,有时可能造成井下倒灌现象的发生。 5、原油体积系数:是指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6、井筒储存效应与井筒储存系数:在油井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这种现象称为井筒储存效应。描述这种现象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原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面的体积与地下体积的比值。 8、微电极电阻率微梯度电阻率与深浅双侧向电阻率的区别 (1)深、浅侧向分别测量原状地层、侵入带电阻率,因为存在裂缝时泥浆侵入对深、浅侧向的影响不同,用其幅度差判断裂缝:通常正差异一般为高角度缝,负差异为低角度缝,无幅度差就没缝或者是非渗透层; (2)微电极系测井测量得到微梯度、微电位电阻率,微梯度一般反映泥饼、微电位一般反映冲洗带,二者之差主要用来判断是否为渗透性地层,裂缝发育时地层渗透性较好,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用微电极反映出来的。但因为二者测量探测深度都非常浅,对裂缝不够敏感,用得少。 (3)如果地层基质物性较好,即使没有裂缝发育,同样会造成深浅侧向差异,因此反映裂缝并不准。通常常规测井曲线判断裂缝很难。

采油工程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试油资料包括、压力数据、和温度数据。 2、是油田开发总体建设方案实施的核心,是实现方案目标的重要。 3、采油工程配套工艺包括解堵工艺措施、、防蜡工艺方案、油井堵水工艺方案、等。 4、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有、水敏、盐敏、、酸敏评价实验,以及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损害评价实验等。 5、完井工程和完井对油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又决定性的影响。 6、防砂管柱的设计包括缝隙尺寸设计、、筛管长度设计、、光管的设计和扶正器设计。 7、碳酸盐岩油层的酸化常用的酸有、、多组分酸、乳化酸、稠化酸、泡沫酸和土酸。 8、酸处理效果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选用适宜的酸化技术、及施工质量等。 9、压裂液类型有、、泡沫压裂液等。 10、双液法可使用的堵剂有、凝胶型堵剂、、胶体分散体型堵剂。 11、按实测井口压力绘制的,不仅反映油层情况,而且还 与井下配水工具的有关。 12、注水井调剖封堵高渗透层的方法有和。 13、分层吸水能力可用、、视吸水指数等指标表示,还可以用相对吸水量来表示。 14、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主要是由液马达、和三个部分组成。 15、当潜油离心泵的所需功率确定后,选择电机功率时,还应考虑和的机械损耗功率。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 分) 1、示踪剂: 2、注水井调剖: 3、泡沫流体: 4、抽汲 5、替喷法: 6、酸敏性: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Vogel方法对油气两相的流入动态曲线的计算时的假设要求是什么? 2、气举法排液的方式有哪几种? 3、采油工程方案编制的要求是什么? 4、采油工程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射孔液选择的要求是什么? 6、PKN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四、计算题:(10分) 某注水井分三个层段注水,已测得层段指示曲线。正常注水井口压力为8.5MPa,目前全井注水量为230m3/d,三个层段目前的日注水量的分配如下:层段 1 2 3 4 注水量/(m3.d-1) 88 51 81.5 220.5 ㎡相对注水量/% 39.9 23.1 37.0 100 试求每段层的注水量。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第一节完井基础知识 一、完井基础还是简介 完井:是指一口井按照地质设计的要求钻达目的层和设计井深后,直到交井之前所进行的工作。 (一)完井方法 我国主要的完井方法是以套管射孔为主的方法,约占完井井数的80%以上,个别灰岩产能用裸眼完井,少数热采式出砂油田用砾石充填完井。 套管完井:套管射孔完井、尾管射孔完井; 裸眼完井:先期裸眼完井、后期裸眼完井、筛管完井和筛管砾石充填完井。 1、套管射孔完井 1)、在钻穿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环形空间注入水泥,用射孔器射穿套管、 水泥环,并射入生产层内一定深度,构成井筒与产层的通道,这种完井方法称 套管射孔完井。 2)、套管射孔井筒与产能的连通参数: (1)射孔孔径:正常探井和开发井为10mm,特殊作业井不大于25mm; (2)射孔孔眼几何形状:短轴与长轴之比不小于0.8; (3)射孔孔眼轨迹:沿套管表面螺旋状分布; (4)射孔密度:正常探井和开发井10~~20孔/m,特殊作业井可根据确定,一 般不超过30孔/m; (5)射孔深度:射孔深度除要求穿透套管和水泥环外,还要尽量通过油层损害 区进入无损害区。 (二)固井 向井内下入一定尺寸的套管串后,在井壁和套管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的工作较固井。 固井的目的 (三)射孔 用聚能射孔弹将套管、水泥环和油层弹开,使油层中的油气流入井筒内,再借助油层的压力流(或抽汲)到地面,达到出油的目的。 影响因素:孔深、孔密、孔位、相位角。 二、油水井井身结构 1、井身中下入的套管: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 2、采油需要掌握的完井数据 完钻井井深:裸眼井井底至方补心上平面的举例; 方补心:钻机正常钻井时,安装在钻台上的转盘能卡住方钻杆,使方钻杆与钻 盘一起转动的部件,简称补心; 套补距:钻井时的方补心上平面与套管头短节法兰平面的距离; 油补距: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其油补距为四通上法兰平面至补心上平面的距 离,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其油补距是指有关挂平面至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 套管深度:套补距、法兰短节与套管总长之和; 油管深度:油补距、油管头长与油管总长之和; 水泥返高:古井是油层套管与井壁之间环形空间内水泥上升高度,具体指水泥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 2013.3.5

本次采油工程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通过设计计算,让学生了解有杆抽油生产系统的组成、设计原理及设计思路。 1.有杆泵抽油生产系统设计 1.1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设计原理 有杆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体、泵、油管、抽油杆、抽油机、电动机、地面出油管线直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抽油系统设计就是选择合理的机,杆,泵,管以及相应的抽汲参数,目的是挖掘油井潜力,使生产压差合理,抽油设备工作安全、高效及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生产过程中,井口回压h p 基本保持不变,可取为常数。它与出油管线的长度、分离器的入口压力有关,此处取MPa p h 0.1 。 抽油井井底流压为wf p 向上为多相管流,至泵下压力降至泵的沉没压力(或吸入口压力)n p ,抽油泵为增压设备,故泵出口压力增至z p ,称为泵的排出口压力.在向上,为抽油杆油管间的环空流动.至井口,压力降至井口回压h p 。 (1)设计内容 对刚转为有杆泵抽油的井和少量需调整抽油机机型的有杆抽油井可初选抽油机机型。对大部分有杆抽油油井。抽油机不变,为己知。对于某一抽油机型号,设计内容有: 泵径、冲程、冲次、泵深及相应的泵径、杆长,并求载荷、应力、扭矩、功率、产量等技术指标。 (2)需要数据 井:井深,套管直径,油层静压,油层温度 混合物:油、气、水比重,饱和压力 生产数据:含水率,套压,油压,生产气油比,原产量,原流压(或原动液面)。 (3)设计方法这里介绍给定配产时有杆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需要获得油层的IPR 曲线。若没有井底流压的测试值,可根据测试液面和套压计算得井底流压,从而计算出采液指数及IPR 曲线。 1)根据测试液面计算测试点流压 从井口到井底可分为三段。从井口到动液面为气柱段,若忽略气柱压力,则动液面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全

采油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表示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吸水指数:单位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3.蜡的初始结晶温度:由于温度降低油气井开始结蜡时所对应的井底温度。 4.气举采油法: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原油举升到地面的一种人工采油方法。 5.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不变化的固定扭矩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两种扭矩下电动机的发热 条件相同,此固定扭矩即为实际变化的扭矩的等值扭矩。 6.气液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流动中,由于气液密度差,产生气体流速超过液体流速的现 象。 7.扭矩因素:对扭矩的各种影响因素。 8.配注误差:配注误差等于实际注水量与设计配注量之差同设计配注量比值的百分数. 9.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流体通过裂缝的流动能力。 10.气举启动压力:在气举采油过程中,压缩机所对应的最大功率。 11.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量。 12.注水指示曲线:表示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曲线。 13.冲程损失:抽油杆因弹性变性而引起的变化量。 14.余隙比:泵为充满的体积与整个泵体积之比。 15.流动效率:油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16.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7.面容比: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二:填空题 1.自喷井井筒气液两相管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型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 2.气举采油法根据其供液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喷)和(人工举升)两种类型。 3.表皮系数S与流动效率FE的关系判断:S>0时,FE(<)1;S=0时,FE(=)1;S<0时,FE(>)0 4.抽油机型号CYJ3-1.2-7HB中,“3”代表(悬点载荷30KN),“1.2”代表(最大冲程长度1.2米),“7”代表(减速箱额定扭矩7KN.M)和“B”代表(曲柄平衡)。 5.常规有杆抽油泵的组成包括(工作筒)(活塞)(阀)三部分。 6.我国研究地层分层吸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注水),另一类是(注水井调剖)。 7.影响酸岩福相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面容比)(流速)(酸液类型)(盐酸质量分数)(温度)。8.为了获得更好的压裂效果对支撑剂的性能要求包括(粒度均匀密度小)(强度大)(破碎率小)(圆度和球度高)(杂质含量少)。 9.测量动液面深度的仪器为(回声仪),测量抽油机井地面示功图的仪器为(示功仪)10.目前常用的防砂方法主要有(冲砂)和(捞砂)两大类。 11.根据压裂过程中作用不同,压裂液可分为(前置液)(携砂液)(顶替液)。12.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动载荷包括(惯性载荷)(振动载荷)和摩擦载荷。 13.压裂液滤失于地层主要受三种机理的控制:(压裂液粘度)(油藏中岩石和流体的压缩性)(压裂液的造壁性)。 14.自喷井生产过程中,原油由地层流至地面分离器一般要经过四个基本流动过程是(油层中的渗流)(井筒中的流动)(嘴流)(地面上的管流)。 15.目前常用的采油方式包括(自喷采油)(气举采油)(电潜泵采油)(水利活塞泵采油)(水利射流泵采油)。 16.常规注入水水质处理措施包括(沉淀)(过滤)(杀菌)(脱氧)(暴晒)。 17.根据化学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而实施的化学堵水课分为(非选择性堵水)和

完整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完整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姓名:唐建锋 学号:03958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程学院 2012年12月10日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2) 二、设计计算步骤 (3) 2.1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3) 2.2井筒多相流的计算 (4) 2.3悬点载荷和抽油杆柱设计计算 (12) 2.4抽油机校核 (16) 2.5泵效计算 (16) 2.6举升效率计算 (19) 三、设计计算总结果 (20) 四、课程设计总结 (21)

一、给定设计基础数据: 井深:2000+82×10=2820m 套管内径:0.124m 油层静压:2820/100×1.2 =33.84MPa 油层温度:90℃ 恒温层温度:16℃ 地面脱气油粘度:30mPa.s 油相对密度:0.84 气相对密度:0.76 水相对密度:1.0 油饱和压力:10MPa 含水率:0.4 套压:0.5MPa 油压:1 MPa 生产气油比:50m3/m3 原产液量(测试点):30t/d 原井底流压(测试点):12Mpa 抽油机型号:CYJ10353HB 电机额定功率:37kw 配产量:50t/d 泵径:44mm(如果产量低,而泵径改为56mm,38mm) 冲程:3m 冲次:6rpm 柱塞与衬套径向间隙:0.3mm 沉没压力:3MPa

二、设计计算步骤 2.1 油井流入动态计算 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从单井来讲,IPR 曲线表示了油层工作特性。因而,它既是确定油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依据,也是分析油井动态的基础。本次设计油井流入动态计算采用Petro bras 方法Petro bras 方法计算综合IPR 曲线的实质是按含水率取纯油IPR 曲线和水IPR 曲线的加权平均值。当已知测试点计算采液指数时,是按产量加权平均;预测产量时,按流压加权平均。 (1) 采液指数计算 已知一个测试点: wftest P 、 txest q 和饱和压力 b P 及油藏压力P 。 因为wftest P ≥b P ,1j = txwst wfest q P P -=30/(33.84-12)= 1.4/( d.Mpa) (2) 某一产量 t q 下的流压Pwf b q =j(b P P -1)=1.4 x (33.84-10)=33.38t/d m o zx q =b q +8 .1b jP =33.38+1.4*10/1.8=41.16t/d omzx q -油IPR 曲线的最大产油量。 当0?q t ?b q 时,令q 1t =10 t/d ,则p 1wf = j q P t - 1=15.754 Mpa 同理,q 2t =20 t/d ,P 2wf =13.877 Mpa q 3t =30 t/d ,P 3wf =12.0 Mpa 当q b ?q t ?omzx q 时,令q 4t =50 t/d,则按流压加权平均进行推导得: P 4wf =f )(1j q P t w -+0.125(1-f w )P b 8180()]t b omzx b q q q q ---=8.166Mpa

《采油工程》在线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采油工程》 学习中心:_______ 姓名:李兵学号:936203 二、基础题(60分) 1、概念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 ①米油指数: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称为采油指数,即油井日产油量除以井底压力差,所得的商叫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综合指标,采油指数等于单位生产压差的油井日产油量,它是表示油井产能大小的重要参数。 ②IPR曲线 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称为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又称指示曲线。 就单井而言,IPR曲线是油气层工作特性的综合反映,因此它既是确定油气井合理工作方式的主要依据,又是分析油气井动态的基础。 ③自喷米油 油田开发早期,油井依靠油层天然能量将油从井底连续举升到地面的采油方式。 ④冲程: 发动机的活塞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的距离称为一个冲程。 ⑤酸化压裂 用酸液作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酸化压裂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 ⑥吸水剖面: 指的是水井各个层位对于注入水的分配比例,也是应用于调剖堵水,防止水窜,提高注入水在各个层位的波及系数,提高油层的驱油效率,从而提高采收率。 2、问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①什么叫泵效,影响泵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之比的百分数叫泵效。 影响泵效的因素有三个方面:(1)地质因素:包括油井出砂、气体过多、油井结蜡、原油粘度高、油层中含腐蚀性的水、硫化氢气体腐蚀泵的部件等;(2)设备因素:泵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衬套与活塞间隙配合选择不当,或凡尔球与凡尔座不严等都会使泵效降低。(3)工作方式的影响:泵的工作参数选择不当也会降低泵效。如参数过大,理论排量远远大于油层供液能力,造成供不应求,泵效自然很低。冲次过快会造成油来不及进入泵工作筒,而使泵效降低。泵挂过深,使冲程损失过大,也会降低泵效。 ②气举采油与自喷采油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是什么? 答:相同点:都是依靠气体的膨胀能举升原油,实现举升的目的;不同点:自喷采油依靠的是油藏能量,气举采油依靠的是人工注入高压气体能量。

采油工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油井流入动态: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 2滑脱损失:由于油井井筒流体间密度差异,在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小密度流体流速大于大密度流体流速,引起的小密度流体超越大密度流体上升而引起的压力损失。 3气举启动压力:气举井启动过程中,当环形空间内的液面将最终达到管鞋处时的井口注入压力。 4扭矩因数:悬点载荷在曲柄轴上造成的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 5速敏:在流体与地层无任何物理化学作用的前提下,当液体在地层中流动时,会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隙和喉道,引起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6基质酸化: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依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恢复或提高井筒附近油层渗透性的工艺。 7吸水剖面:一定注入压力下各层段的吸水量的分布。 8填砂裂缝的导流能力:油层条件下填砂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宽度的乘积。 9酸压裂缝的有效长度:酸压过程中,由于裂缝壁面被酸不均匀溶蚀,施工结束后仍具有相当导流能力的裂缝长度。 10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当温度降到某一数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 11:采油指数:是指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量,反映了油层性质、流体物性、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的关系。 12气举采油:是指人为地从地面将高压气体注入停喷的油井中,以降低举升管中的流压梯度,利用气体的能量举升液体的人工举升方法。 13吸水指数:表示注水井在单位井底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14沉没度:泵下入动液面以下深度位置。 15原油的密闭集输:在原油的集输过程中,原油所经过的整个系统都是密闭的,既不与大气接触。 16滤失系数:压裂液在每一分钟内通过裂缝壁面1m^3面积的滤失量, 17滑脱现象:气液混流时,由于气相密度明显小于液相密度,在上升流动中,轻质气相其运动速度会快于重质液相,这种由于两相间物性差异所产生的气相超越液相流动。 18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当酸液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初始浓度的10%),酸液变为残酸,酸液由活性酸变为残酸之前所流经裂缝的距离。 19破裂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 7分析常规有杆泵生产过程中抽油杆柱下端受压的主要原因。 答:(1)柱塞与泵筒的摩擦力;(2)抽油杆下端处流体的压强产生的作用力;(3)流体通过游动阀孔产生的阻力;(4)抽油杆柱与井筒流体的摩擦力;(5)抽油杆柱与油管间的摩擦力;(6)抽油杆柱和井筒流体的惯性力和振动力等。 8作出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并说明各曲线的名称,标出该油井生产时的协调点及地层渗流和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 答:自喷井油层-油管-油嘴三种流动的协调曲线: 曲线A:流入动态曲线;表示地层渗流压力损失,为地层静压; 曲线B:满足油嘴临界流动的井口油压与产量关系曲线;表示油管中多相管流造成的压力损失,为井底压力; 曲线C:嘴流特性曲线;表示井口压力。 曲线B与曲线C的交点G为协调点

《采油工程》课程介绍.doc

附件三: 《采油工程》课程介绍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大港油田和滨海新区,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石油工程专业作为天津市重点专业和学院骨干专业,充分依托大港油田,有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以及经验丰富的理论实践教师队伍。学院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贴近经济,服务企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2005年校内实训基地被行业确定为职业技能鉴定站,并在我院成立了《中国石油大港职业鉴定中心综合专业技能鉴定站》。2006年5月被天津市授予“天津市工业系统石油高技能培训基地”。2007年11月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天津市政府验收;2009年2月被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随着石油行业的强势发展,构建合理的人才接替队伍梯次结构,形成人才接替的良性循环,已是行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了适应石油生产行业用人需求的变化,积极主动与企业相结合,聘请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对石油工程核心课程—《采油工程》进行教学改革。努力将其打造成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精品课程。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为企业输送优秀石油工程高技能人才。 《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必修的职业技术课程,共80个学时,4.5个学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掌握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在油田生产一线从事石油开采和井下作业等方面的生产操作、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采油工程》课程培养目标是学生可以胜任油气开采岗位群的工作要求,能独立完成采油、注水、井下作业等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学生从事油气开采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油气开采高级技术工人的岗位技能要求。 《采油工程》在石油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中纵向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构建于《油层物理》、《采油化学》、《采油地质》等课程基础之上,本课程根据油田《采油工》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后续课程(修井、增产增注措施等)的衔接,侧重专业技能操作。课程设计结合油田油气开采的生产实际,由校内外专家组成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与油田企业双方共同分析研究开发以油气开采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采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将采油典型工作任务模块转换为课程包;课程内容具体化,每个任务按应会技能、应知知识等内容,组成相对完整的一个课程包;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兼顾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独立完成油水井生产管理工作。 校企双方合作开发出基于油气开采工作过程课程包主要有:油井完成与试油包,自喷与气举采油包,有杆泵采油包,无杆泵采油包,注水包,特殊井管理包,矿场油气集输包。课程包的内容经过:检查→评价→反馈→调整,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井身结构下入的套管有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 2、完井方式有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四种。 3、射孔参数主要包括射孔深度、孔径、孔密。 4、射孔条件是指射孔压差、射孔方式、射孔工作液。 5、诱喷排液的常用方法有替喷法、抽汲法、气举法和井口驱动单螺杆泵排液法。 6、采油方法分为自喷井采油、机械采油两大类。 7、自喷井的分层开采有单管封隔器分采、双管分采、油套分采三种。 8、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是地层渗流、井筒多项管流、嘴流、地面管线流。 9、气相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形态有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五种。 10、自喷井的井口装置结构有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部分组成。 11、压力表是用来观察和录取压力资料的仪表。 12、压力表进行检查校对的方法有互换法、落零法、用标准压力表校对三种。 13、油嘴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的产量。 14、井口装置按连接方式有法兰式、卡箍式、螺纹式。 15、采油树主要有总闸门、生产闸门、油管四通、清蜡闸门和附件组成。 16、机械采油法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17、抽油装置是由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所组成的有杆泵抽油系统。 18、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动力设备、减速机构、换向机构、辅助装置四大部分组成。 19、抽油泵主要有泵筒、吸入阀、活塞、排出阀四部分组成。 20、抽油泵按井下的固定方式分管式泵和杆式泵。 21、抽油杆是抽油装置的中间部分。上连抽油机下连抽油泵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22、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载荷有静载荷、动载荷。 23、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静载荷有杆柱载荷、液柱载荷。 24、1吋=25.4毫米。 25、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主要有游梁式平衡、曲柄平衡、复合平衡、气动平衡。 26、泵效是油井日产液量与_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 27、影响泵效的因素归结为地质因素、设备因素、工作方式三方面。 28、光杆密封器也称密封盒,起密封井口和防喷的作用。 29、生产压差是指油层静压与井底流压之差。 30、地面示功图是表示悬点载荷随悬点位移变化的封闭曲线.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以悬点载 荷为纵坐标 31、电潜泵由井下部分、中间部分、地面部分组成。 32、电潜泵的井下部分由多级离心泵、保护器、潜油电动机三部分组成。 33、电潜泵的中间部分由油管、电缆组成。 34、电潜泵的地面部分由变压器、控制屏、接线盒组成。 35、电潜泵的油气分离器包括沉降式、旋转式。 二、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井身结构中先下入井的第一层套管称为( C )。 A、技术套管 B、油层套管 C、导管 D、表层套管 2.导管的作用:钻井开始时,保护井口附近的地表层不被冲垮,建立起( C )循环。 A、油、水 B、油、气、水 C、泥浆 D、井筒与地层 3.表层套管的作用是( A )。 A、封隔地下水层 B、封隔油层 C、封隔断层 D、堵塞裂缝 4.油井内最后下入的一层套管称为油层套管,又叫( D )。 A、表层套管 B、技术套管 C、导管 D、生产套管 5.固井是完井中一个重要的工序,下面选项中不属于固井作用的是( D )。 A、加固井壁 B、保护套管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以下是由整理关于采油工程基础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采油工程基础知识 1、什么叫地静压力、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动压力? 答:地静压力: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力称为地静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在地层条件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流动压力: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2、什么叫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水压差、总压差? 答:生产压差: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采油强度? 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 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5、什么叫水驱指数、平面突进系数? 答:水驱指数是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方/吨。 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6、什么叫注采比? 答:注采比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 答: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面矛盾?

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复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采油工程作业计划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采油工程作业答案 题 解: 由上表数据做IPR 曲线如下图1-1(a): 图1-1(a) 由IPR 曲线可以看出,该IPR 曲线符合线性规律, 令该直线函数为b KQ P += 则由给定的测试数据得: 98.154 52 .1237.1491.1611.20=+++= p 1.454 4 .621.535.404.24=+++= q 2 2222 )98.1552.12()98.1537.14()98.1591.16()98.1511.20()(-+-+-+-=-=∑p P S wfi qq 4855.32=qq S

427 .162)1.454.62()98.1552.12()1.451.53()98.1537.14()1.455.40()98.1591.16()1.454.24()98.1511.20()()(0-=-?-+-?-+ -?-+-?-=--=∑q Q p P S i wfi pq 2.0427 .1624855 .32-=-= = pq qq S S K 25=-=q K p b 所以252.0+-=Q P )./(81.5860 10005)./(52.0113MPa d m MPa d t K J =?==--=- = 25|0===Q r P P (MPa) 油井位于矩形泻油面积中心,矩形长宽比为2:1,井径0.1米,由此可得: 14171 .045000 668.0668.02 1 =?== w r A X 由) 4 3(ln 2000s X B ha k J +-= μπ可得 a s X B J h k πμ2)43 (ln 000+- = 0μ=,0B =,a =,s =2,代入上式可得: m m h k .437.020μ= 注:本题也可以在坐标纸上根据测试数据通过描点绘制IPR 曲线(直线),根据直线斜率的负倒数等于J 求得采油指数,如图1-1(b )。 图1-1(b) 题 解:由Vogel 方程得:

采油工程(概念)

1、油井流入动态: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 2、井底流动压力:井底流动压力是指油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 3、生产压差:油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差称为生产压差。 4、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称为采油指数。 5、流动效率:油井的流动效率是指该井的理想生产压差与实际生产压差之比。 6、滑脱现象:在液气混合物向上流动过程中,气泡上升的速度大于液体速度,这种气体超越液体上升的现象称为滑脱现象。 7、滑脱损失:由于滑脱使混合物的密度增大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 8:气相存容比(含气率):计算管段中气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9:液相存容比(持液率):计算管段中液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 10:滑脱速度:滑脱速度定义为气相流速与液相流速之差。 11:气相表观流速:气体流量与管路截面积之比 12:气相流速:气体流量与气占截面积之比 13:气相流速与表观流速的关系:气相流速等于气相表观流速与气相存容比之比 1、节点:把原油流程的起点和终点及两个流动过程的连接点称为节点。 2、节点流入曲线:从油藏节点计算到求解节点的产量随压力的变化曲线称为节点流入曲线。 3、节点流出曲线:从分离器节点计算到求解节点的产量随压力变化的曲线称为节点流出曲线。 4、节点的解:流入流出曲线的交点就是节点的解。 5、功能节点: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称为功能节点。 1、有杆泵抽油装置的工作原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用油管把深井泵泵筒下入到井内液面以下,在泵筒下部装有只能向上打开的吸入阀(固定阀)。用抽油杆柱把柱塞下入泵筒,柱塞上装有只能向上打开的排出阀(游动阀)。通过抽油杆柱把抽油机驴头悬点产生的上下往复直线运动传递给抽油泵向上抽油。 2、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为了使抽油机平衡运转,在下冲程中需要储存的能量应该是悬点在上、下冲程中所做功之和的一半。 3、水力功率: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的距离所需要的功率,也称为有效功率。 4、充满系数:每冲程吸入泵内的液体体积与上冲程活塞让出体积之比称为充满系数。 5、示功图:悬点载荷随悬点位移变化的封闭曲线称为示功图。 6、冲程:冲程(S)是指抽油机驴头上下往复运动时在光杆上的最大位移,m 。 7、冲数:冲数(n)是指每分钟抽油机驴头上下往复运动的次数,r/min。 8、冲程损失:由于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弹性引起的悬点无效的冲程长度称为冲程损失。 9、泵效: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泵效。 10、下泵深度:泵的吸入口到地面补心平面的距离。 11、沉没度:泵的吸入口到动液面的距离。 12、动液面:由于抽油杆柱和油管柱弹性引起的悬点无效的冲程长度称为冲程损失。 13、抽汲参数:抽汲参数是指地面抽油机运行时的冲程、冲速(冲次)及井下抽油泵的泵径。 14、系统效率系统效率是将井下的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功率与抽油机采油系统输入功率之比。 1、吸水指数: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2、注水压差:注水压差是指井底流压与油层静压之差。 3、相对吸水量:相对吸水量是指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小层的吸水量占全井总吸水量的百分数。 4、改善吸水能力的措施与那些?首先保证水质符合要求,避免由于水质不合格所引起的各种堵塞。其次是加强对注水井的日常管理,为此应当定期取水样化验分析,发现水质不合格则立即采取措施,定期冲洗地面管线、储水设备和洗井,平稳注水以免破坏油层结构,防止管壁上的腐蚀物污染水质和堵塞地层等等。对于吸水能力差的井,可采用压裂增注、酸化增注、粘土防膨等处理措施,改善注水井的吸水能力。 5、吸水剖面:吸水剖面是指在一定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吸水量的大小。

采油工程复习题+答案

、填空题 井身结构下入的套管有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 完井方式有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砾石充填完井四种O 4、射孔条件是指射孔压差、射孔方式、射孔工作液0 5、诱喷排液的常用方法有 替喷法、抽汲法、气举法和井口驱动单螺杆泵排液法。 6采油方法分为自喷井采油、机械采油两大类。 7、自喷井的分层开采有单管封隔器分采、双管分采、油套分采三种。 8、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是 地层渗流、井筒多项管流、嘴流、地面管线流。 9、气相混合物在油管中的流动形态有 纯油流、泡流、段塞流、环流、雾流五种。 10、自喷井的井口装置结构有 套管头、油管头、采油树三部分组成。 11、压力表是用来 观察和录取压力资料的仪表。 12、压力表进行检查校对的方法有 互换法、落零法、用标准压力表校对三种。 13、油嘴的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油井的产量。 14、井口装置按连接方式有 法兰式、卡箍式、螺纹式。 15、采油树主要有 总闸门、生产闸门、油管四通、清蜡闸门和附件组成。 16、机械采油法分为有杆泵采油、无杆泵采油。 17、抽油装置是由抽油机、抽油杆和抽油泵所组成的有杆泵抽油系统。 18、游梁式抽油机主要有动力设备、减速机构、换向机构、辅助装置四大部分组成。 19、抽油泵主要有 泵筒、吸入阀、活塞、排出阀四部分组成。 壬 口 程 1、 2、 3、 射孔参数主要包括射孔深度、孔径、孔密。

20、 抽油泵按井下的固定方式分 管式泵和杆式泵。 抽油杆是抽油装置的中间部分。上连 抽油机下连抽油泵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 抽油机的平衡方式主要有 游梁式平衡、曲柄平衡、复合平衡、气动平衡。 影响泵效的因素归结为 地质因素、设备因素、工作方式三方面。 地面示功图是表示悬点载荷随悬点位移变化的封闭曲线 .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 以悬点载荷为纵坐标 35、电潜泵的油气分离器包括 沉降式、旋转式。 、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井身结构中先下入井的第一层套管称为(C )。 A 、技术套管B 、油层套管C 导管D 表层套管 导管的作用:钻井开始时,保护井口附近的地表层不被冲垮,建立起( C )循环。 A 、油、水 B 油、气、水 C 泥浆 D 井筒与地层 A 封隔地下水层 B 封隔油层 C 、封隔断层 D 堵塞裂缝 21、 22、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载荷有 静载荷、动载荷。 23、 抽油机悬点所承受的静载荷有 杆柱载荷、液柱载荷。 24、 1寸=25.4毫米。 25、 26、 泵效是油井日产液量与 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 27、 28、 光杆密封器也称密封盒,起密封 井口和防喷的作用。 29、 生产压差是指 油层静压与井底流压 之差。 30、 31、电潜泵由井下部分、 中间部分、地面部分组成。 32、电潜泵的井下部分由 多级离心泵、保护器、潜油电动机三部分组成。 33、电潜泵的中间部分由 油管、电缆组成。 34、电潜泵的地面部分由 变压器、控制屏、接线盒组成。 1. 2. 3. 表层套管的作用是(A )。

《采油工程》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采油工程》教改项目成果概述 一、项目成果的具体内容及主要特色 1.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以每一小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为依据,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由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解,从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 2.进行专题文献调研,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设置不同文献调研专题,学生每4人一组,分组进行文献调研,要求每组学生每人都要查阅不同的文献,自己阅读理解后,各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讨论,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和总结,完成相应的调研成果综述报告。最后完成相关的多媒体汇报材料,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根据创新班的特点和人数,本课程设置3-4个调研专题,一学期可以保证每名学生都有上讲台汇报一次的机会,这对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好处和影响。3. 改革考核方式,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单一闭卷考试的方式,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进行考评,并统一纳入到最后的考核中。考核方式包括平时的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和讨论、期中考试、专题文献调研和最后的期末考试。由于采油工程课程的特点,各章节相互独立,每一章都是采油工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因此在文献调研和专题讨论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期中考试,目的是对前半部分的内容进行总结。 在专题汇报时,要求学生对汇报学生进行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调研的具体内容、汇报者的表达能力、ppt的准备情况以及演讲者的表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每个小组的汇报者所得成绩为改组成员的成绩。这样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该部分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为30%。 主要特色: 1.举行文献调研专题汇报研讨会 分组进行文献调研,要求每组学生每人都要查阅不同的文献,自己阅读理解后,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同组其他学生查阅的内容,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完成相应的调研成果综述报告。最后完成相关的多媒体汇报材料,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这样可以保证每学期每人都有上讲台演讲的机会。 2.改革考试方式 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进行考评,并统一纳入到最后的考核中。包括平时的考勤、课堂回答问题和讨论、期中考试、专题文献调研和最后的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