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因素影响下失败的营销广告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因素影响下失败的营销广告案例分析
摘要:广告是营销的重要要素之一,广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掌握广告策略的规律对企业的生产、营销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然而近年来众多品牌广告引起的争议和冲突层出不穷,本文利用文案调查法,从文化的角度分析4个国内外失败的广告案例,探究其文化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广告;文化;营销
1 引言
商品营销广告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经济行为,但是这种经济行为不同于资本运作、商务贸易等经济活动,因为广告同时还是一种信息传播行为。
无论什么样的信息传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传播地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并且要适应传播地的文化环境。
因此,文化的影响对广告的发展至关重要。
广告广泛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历史和宗教信仰各个方面,因此广告主和广告商必须熟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特征,使广告符合当地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这样制作出来的广告才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达到其预期的效果。
世界经济逐渐一体化,广告传播也逐渐成为跨国性传播,在这种形势下,文化环境的因素对广告发展的影响便日益凸显出来。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因此跨文化、跨地域的广告传播必然要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影响。
2 文献回顾
20世纪60年代市场营销关于文化方面的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莱瑟(Lacer)的生活方式理论,他强调营销工作者要重视生活方式对购买者的营销;霍华德、申思(Howard、Sheth)的购买者行为理论,他们研究了文化因素等各种因素对动机、直觉、学习、策略等购买过程行为的影响,也使众多与文化有关的因素和概念引入到市场营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20世纪70年代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他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
他将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引入到现代市场营销体系中。
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标志有李维特(Levitt)创造的“消费多元化”(the pluralism of consumption)的概念,李维特认为全球由一个市场组成,这个市场包括哪些有多种偏好的。
荷兰文化学专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教授在格拉克赫姆和斯特罗贝克的文化比较层次基础上,提出权力距离、不确定性回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实践透视法等五维度理论。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国内也涌现出不少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归纳企业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个维度,一个视角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民族、宗教、习俗等跨文化营销的经济方面的研究。
其中典型的研究成果包括闫雯等(2003)从文化概念入手提出了文化的特
异性、稳定性和变革性;郭虹(2006)明确了文化差异对于企业国际营销的重要影响,提出跨国企业应适时选择本土化营销策略的思想;马宗国(2007)提出了中国文化取向、目标市场文化取向、全球取向、全球整合四种跨文化营销模式,并对每一种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论述。
顾秀君(2011)指出在华跨文化公司的营销活动应以其全球市场营销战略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为基础的思想。
总结近年来众多对文化差异、文化禁忌方面的研究,虽然多,但引用反面案例进行实证剖析挖掘文化内涵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笔者结合国内外企业广告失败案例,分析文化对广告营销的重要意义,并为失败的案例提出改进建议。
3 失败广告案例分析
3.1 法国雪铁龙广告
3.1.1 广告内容
2008年1月8日,西班牙大报之一《国家报》在第15版上刊登一个整版的法国雪铁龙汽车广告。
但广告画面的主角并不是雪铁龙汽车的形象,而是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的照片,而且毛泽东的形象被广告设计者进行了肆意篡改,被电脑技术改得神态奇怪。
广告的标语是“雪铁龙,2006和2007年度销售领袖。
凯撒风范尽现!”雪铁龙在广告语中写道:“毫无疑问,我们是王者,对于雪铁龙,革命远远没有结束。
我们将在2008年将所有已有的技术优势进行到底。
来吧……”。
这则广告一出现在西班牙媒体上就引起了中国侨民的强烈反响。
3.1.2 失败原因分析
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商家在制作广告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的因素,毛泽东作为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华民族赶走了日本殖民侵略者,实现了伟大复兴,在中国人民心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但是在欧洲,拿政治家开玩笑的漫画并不少见。
因为观念的不同,这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个创意。
但问题是,在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公开的行为都应当考虑他人的感受。
3.2 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
3.2.1 广告内容
刊载于《汽车之友》和美国《商业周刊》中文版2003 年第12 期的这两则丰田新车广告:崎岖的山路上,一辆丰田“陆地巡洋舰”迎坡而上,后面的铁链上拉着一辆看起来笨重的“东风”大卡车;一辆行驶在路上的丰田“霸道”引来路旁一只石狮的垂首侧目,另一只石狮还抬起右爪敬礼。
该广告的文案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很多看到过这两幅广告的读者认为石狮子有象征中国的意味,丰田霸道广告却让它们向一辆日本品牌的汽车
“敬礼”“鞠躬”,考虑到卢沟桥、石狮子、抗日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让人愤恨。
对于拖拽卡车的“丰田陆地巡洋舰”广告,很多人则认为,广告图中的卡车系国产东风汽车,绿色的东风卡车与我国的军车非常相像,有污辱中国军车之嫌。
选择这样的画面为其做广告,极不严肃。
3.2.2 失败原因分析
广告设计放大负面情绪,丰田霸道广告的设计者忽略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愤怒与疼痛,在运用狮子符号时过于轻率,导致了尴尬局面的出现。
忽视中国人特有的品牌情感联系,中国消费者忠于国际品牌的基础主要是建立在情感联系,而非其是否处于市场领导地位。
丰田的这系列广告丝毫没有考虑到中国人的情感。
不管是历史因素,还是对中国军车的侮辱都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中国人的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抵制洋货运动,尤其是抵制日货运动。
这一次,丰田竟然主动地(至少客观上有这个效果)煽起了中国消费者的民族主义,失败就是必然的。
3.3 立邦漆“盘龙”广告
3.3.1 广告内容
2004年9月,专业广告杂志《国际广告》在第48页刊登了这样的一篇平面作品:一个中国古典式样的亭子,两根立柱上分别盘旋了一条金龙,左边一条龙盘旋向上;而右边那条龙和柱子颜色却很光亮,可是这条龙却从柱子上滑了下来。
创意者显然是用广告来形容柱子和龙刷过立邦漆后都变成奇滑无比,以至于金龙从柱子上“滑”下来。
在广告旁边附加的评价是:“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创意,非常戏剧化的表现出了产品的特色”。
然而众所周知,立邦漆是一个日本品牌,“立邦”在日语里就是“日本”的意思。
一位网友率先在网责问:“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神圣威武不可侵犯的中国龙!中国龙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小丑,一个不光彩、受欺负的角色!?”这位网友最后严正要求“立邦公司向中国人民道歉!”。
随后很多网友对此进行了跟帖和转帖,绝大多数网友表现出了同样的愤慨。
3.3.2 失败原因分析
从这个广告策划的本意来讲,也许很有创意,但它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不应当拿中国龙来作文章。
正如同我们不能随意谈论肢残人一样,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拿一个民族所崇敬的东西来开涮、当笑资,这涉及了人性与尊严的问题。
不管人们的感受如何,因为龙是中国的图腾,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拿中华民族象征的东西来做广告,甚至滑落成一堆,当然让人难以接受。
又因为这一广告是为日本品牌“立邦”漆做的广告,这就更不能不使人浮想联翩,总体上给人以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3.4 麦当劳“下跪”广告
3.4.1 广告内容
麦当劳公司的一则名为《讨债篇》的电视广告,广告文案:顾客:一个星期就好了,一个星期……(老板摇头)三天时间,三天时间好不好?老板:(态度坚决)我说了多少遍了,我们的优惠期已经过了。
顾客:大哥,大哥啊……(跪地拉着老板的裤管乞求)旁白:幸好麦当劳了解我错失良机的心痛,给我365天的优惠……广告中一位顾客向老板下跪求折扣的画面,引起了不少中国人的反感和愤慨,认为因求折扣而下跪这样的内容简直是在诋毁消费者,不但损害了中国形象,更侮辱了中国人的人格。
3.4.2 失败原因分析
麦当劳对中国消费者显示出十足的轻视和傲慢,以及对中国消费者不公平待遇。
他们对中国消费者的怠慢与对待西方发达国家的殷勤形成了鲜明对比。
麦当劳之所以敢用这样的广告投放在媒体上对我国国民进行公开的挑衅和侮辱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中国的消费者软弱可欺,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儒家讲究以和为贵,但是我们不会为了和去牺牲我们的尊严,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士可杀不可辱。
麦当劳想当然的认为侮辱后的中国人会软弱会妥协。
它完全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自身尊严的决心和能力。
4 针对文化差异的广告策略建议:
4.1 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传播理念
首先,认识中西文化间差异:核心是中国企业应该时刻反思自己的文化视角,避免无意识地用自己文化的种种标准去衡量和评判对方的行为,并根据这些文化差异采取应对策略。
其次,迎合当地的价值观念:许多外国品牌在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时都注重使自己的广告做到本土化。
最典型的莫过于“可口可乐”的广告,在美国可口可乐的广告是突出个人的自我享受和愉悦之情,而到了中国却是完全中国化,充分展示“独乐乐,不如与人同乐”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再次,尊重当地的语言习惯:跨文化广告传播最明显的障碍就是语言文字隔亥,选用恰当的词语才能在目标区域有效地传播信息。
精通目标国的语言,适应其语言习惯及特色,是跨文化广告用语的基础和保证。
4.2 努力挖掘文化间的共性
任何文化存在差异的同时也会体现出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在我们进行跨文化广告传
播时可以加以利用。
比如爱、勇敢、勤劳等几乎为所有文化所推崇,归属、依赖、恐惧等也是人类共有的常见情绪。
如何利用文化的共性,在不同的文化市场使用相同或相似广告创意以减少营销的成本,也是中国企业进行跨文化广告传播时应该积极寻找的方向。
M&M 巧克力糖果广告也是一个成功利用文化共性进行宣传的案例。
几十年来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这句广告语从来都是效果极佳,几乎没有文化背景的障碍。
究其原因,是这则广告抓住人们都怕弄脏手的心理弱点以及运用对比强调了巧克力的口感,这是大多数文化都能欣然接受的。
4.3 采用文化优势融合原则
融合两种文化优势的原则在跨文化广告中同样很重要。
运用民族特色来宣扬产品,能形成独特的广告风格,这与世界化不是冲突的。
法国香水、时装广告如不以其浪漫国度特色为卖点,肯定黯然失色。
一个国家、民族独特的气质,精神传统、美学观念以及特有的文字,图案色彩,都能构成跨文化广告的鲜明个性,融合在广告创作中,选择目标国易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往往是避免其淹没在大量广告信息中的高招。
4.4 对广告人的多元化要求
广告的成功与失误与广告行业的主体与核心——广告人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包容和应用能力是对跨文化广告人的要求。
首先,面向国际市场的广告人需要在知识层面上进行多元扩展,重新创造一个超越原有文化条件界限的文化结构,在文化视野上做到国际化。
因为国际广告为商品进出口服务只是现象和形态,其实质是资本的跨文化沟通,而国际广告主体与客体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会导致两者沟通的难度。
这就需要广告人以广告主体和广告客体的需要为基础,以充分尊重消费者为前提,以价值观念和情感历史的互容和交流为手段,达到对异文化及其消费者深刻的研究、把握和尊重,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换的目的。
许多失败的广告就是由于不了解不同的文化而犯了广告制作上的语用错误。
其次,广告人应克服在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迁移失误。
造成的首要原因是语用规则的迁移,语用意义的迁移和泛化语言语用意义规则即将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迁移到了目标语上或不恰当地套用母语的句法和语篇结构,以及因目标语的一词多义与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在语义、语法上的差异而造成的失误。
这些都需要广告人在为出口商品做翻译广告语时,应尊重对方民族心理和避讳,准确把握词汇联想意义。
在准确把握商品的市场定位,真实反映商品信息的基础上,投其所好,迎合目的国消费者心理,避免广告传播中的迁移失误。
5 总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企业要凭借广告来宣传自己,而适当的广告策略能够使企业把握时机超越对手,不适当的广告策略则会让企业错过机会从而落后竞争对手甚至走向灭亡。
但是,广告是语言的艺术,作为说服性的言语行为,它不仅要做到准确、简洁、生动,更应该从分考虑语境因素,采用有效地表达手段,创造一种氛围,通过和谐共鸣,使消费者在获得精神陶冶的同时,不自觉地加深了对该产品的印象,引起了购买的欲望,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
而文化在广告营销中起着重要作用,广告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一个好的广告既要能促进销售,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这就要求跨文化广告人需进行身份的多元化转变,达到在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上都“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冲突”,从而实现跨文化广告的和谐发展。
附录
争议广告图片或文案
法国雪铁龙广告
丰田“霸道”广告立邦漆“盘龙”广告麦当劳“下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