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
考古学参考书目精选20篇
考古学参考书目精选20篇读书要用心,事事都顺心,阅读要专心,快乐随你心,短信表真心,祝愿你开心,世界读书日,耐心,爱心,开心,真心,心心相印,愿你有颗健康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考古学参考书目精选20篇,希望你喜欢。
考古学参考书目《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王宏钧《中国考古》《中国书画》(修订本),杨仁恺《中国陶瓷》,冯先铭《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中国古代建筑》,罗哲文文物出版社出版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曾侯乙墓》,谭维泗《秦文化》,王学理、梁云《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古代石刻》,赵超考古学参考书籍大全曾侯乙墓》,谭维泗《秦文化》,王学理、梁云《魏晋南北朝考古》,罗宗真《古代石刻》,赵超《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蒋英炬、杨爱国《中国书画》(修订本),杨仁恺《中国陶瓷》,冯先铭《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中国古代建筑》,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读后感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2113我们中国人从天然资质讲5261,不亚于世界4102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1653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但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恰恰从这一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
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多少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
下面仅以我们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讲点个人看法。
世界上的建筑(这里主要指大型的、属于艺术范畴的公共性建筑),从形式上划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主要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流行于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一类主要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流行范围很小,主要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
两种形式的建筑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就艺术而言,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很难分出高低。
这篇感想,仅从反思的角度,着重谈谈我们的建筑文化中那些制约着我们发展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克服的负面现象。
北大考古学课程第一课-PPT精选文档
11、保罗· 巴恩著,覃方明译:《当代学术入门· 考古学》,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出版社,沈阳,
“古学”:如《后汉书》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 等。
欧阳修《集古录》十卷。
吕大临著《考古图》十卷。 宋徽宗主编《宣和博古图》 “金石学”
ARCHEOLOGY
希腊文“ Αρχαιολογíα ”,由“ áρχαīо s”和“ λóγο s”二字构成,
狄奥尼修斯写了一部罗马史,名字就叫《罗马考古》
第一章 什么是考古学
一、考古学的语源与定义 二、考古学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三、考古学的学科结构与分支学科 四、考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本章参考书目: 1 、夏鼐:《考古学通论》,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编:《考古学研究》(一), 1992年,文物出版社。 2、夏鼐等《考古学》,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卷首条,中 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3、*Kolin Renfrew & Paul Bahn, Archaeology :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P9-14, Thames and Hadson Ltd., New York, 1991. 4、Bruce G. Trigger, A History of Archaeolog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佛教考古
2019年。 12、保罗· G· 巴恩主编,郭小凌等译:《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 13、*Kolin Renfrew & Paul Bahn, Archaeology : Theories, Methods, And Practice, Thames and Hadson Ltd., New York, 1991, 2019, 2000. 14、Bruce G. Trigger, A History of Archaeolog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北大考古学PPT第六课
第四纪地层学
第四纪地层学应用于考古最早,早期旧石器的年代、 第四纪地层学应用于考古最早,早期旧石器的年代、 分期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这种方法,在现今仍有其价值。 分期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这种方法,在现今仍有其价值。 地史最晚近的时代称为新生代(距今 千 百万年以来 百万年以来), 地史最晚近的时代称为新生代(距今6千5百万年以来), 新生代的最后时段叫做第四纪(距今2百万年以来 百万年以来)。 新生代的最后时段叫做第四纪(距今 百万年以来)。 第四纪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发展的时期, 第四纪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发展的时期, 因此也就成为考古学所关心的一段时间。 因此也就成为考古学所关心的一段时间。 整个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时期, 整个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时期, 更新世又分成早、 晚三期, 更新世又分成早、中、晚三期, 具体年代分别为: 具体年代分别为: 早更新世200——75万年、 万年、 早更新世 万年 中更新世75——12.5万年、 万年、 中更新世 万年 晚更新世12.5——1万年、 万年、 晚更新世 万年 全新世1万年 万年——今。 全新世 万年 今
气候年代学
第四纪的全球气候经历过多次的冷暖变化,气候的变化回对地貌、 第四纪的全球气候经历过多次的冷暖变化,气候的变化回对地貌、 沉积物和动植物群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气候变迁相对年代的建立, 沉积物和动植物群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气候变迁相对年代的建立, 可作为考古学年代研究特别是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学研究的很好的 参照。 参照。 第四纪全球有几次大的寒冷期,寒冷时降雪堆积于陆地, 第四纪全球有几次大的寒冷期,寒冷时降雪堆积于陆地,海平面 下降,积雪成为冰川。过去欧洲根据冰川地貌的研究, 下降,积雪成为冰川。过去欧洲根据冰川地貌的研究,将这几次 大的寒冷期顺次划分为群智( )、民德 )、里斯 大的寒冷期顺次划分为群智(Gunz)、民德(Mindel)、里斯 )、民德( )、 (Riss)和玉木(Wurm)四个冰期,冰期间较温暖,为间冰期, )和玉木( )四个冰期,冰期间较温暖,为间冰期, 冰期内还有间冰段。群智冰期大致相当于早更新世,群智-民德 冰期内还有间冰段。群智冰期大致相当于早更新世,群智 民德 间冰期和民德冰期至民德-里斯间冰期大致相当于中更新世 里斯间冰期大致相当于中更新世, 间冰期和民德冰期至民德 里斯间冰期大致相当于中更新世, 玉木冰期在晚更新世。北非和北美也有相应的冰期,但名称不同。 玉木冰期在晚更新世。北非和北美也有相应的冰期,但名称不同。 我国研究冰川的学者认为我国有大理、庐山、大姑、鄱阳、 我国研究冰川的学者认为我国有大理、庐山、大姑、鄱阳、龙川 等冰期,但有争论,多数人不同意。 等冰期,但有争论,多数人不同意。
北大考古专业课程表
我每年在复旦上考古课,选课的女生都比男生多。
课间课后来问我能不能去野外考古的,女生更是比男生兴致勃勃。
是女生比男生更有当考古学家的梦想么?但另外一个事实告诉我,毕业后真干了考古的,倒是男生的从业人数比女生多得多。
可见,考古是一个非常惹女生喜欢,但又容易使她们华丽转身,并不会选做终身职业的行当。
许多原初喜欢考古的女生之所以没选择考古为终身职业,是由考古这一行的野外工作属性造成的。
野外在常人的概念里,就是远离城市的地方。
远离城市的地方,就意味着交通不便、吃住不便、资讯不便、啥都不便。
不便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交通,考古去的地界,多是柏油马路都铺不到的乡村。
有路,也多是土路,要么晴天尘土飞扬,要么雨天泥泞坎坷。
如果一座墓地恰好被发现在山岗上,那可能只有放羊人走出来的羊肠小路可行。
我带去过野外的不少学生在乡野走惯了深一脚浅一脚的山路,回城后一下子走不惯城里平坦马路的人不乏其见,总有踩空的感觉,不敢迈脚。
还有个女生告诉过我:“我回城连交规意识都没了,在乡下横着逛惯了,那里只有月亮,哪来的红绿灯啊!”交通不便其实不打紧,男的能走,女的就能走,体力强点,体力弱些,也都不是特别打紧的事。
打紧的是野外工作的安全系数,对女生绝对是个考验。
知道考古的都清楚,野外工作要满山遍野搞调查的。
调查时为了增加发现古代遗存的可能性,不能像驴友探险那样一溜排队走,要相互分开,独自找,效率才高。
假使一位女生,哪怕她胆子再大,那也有遇到虫蛇的时候,还有遇到比虫蛇更歹毒的坏人的时候不是?除非那姐妹练过武把招,三五人近不了身。
否则练过瘦身瑜伽街舞什么的,危急时刻起不到一指封喉的自救作用,白扯。
即便是不做野外调查,住在村子里做考古,那女生惯有的洗洗涮涮也不会方便到城里自来水那样,左拧热水来,右拧冷水出。
野外住宿能有井水就不错了,保不齐只有山泉溪流也不一定,弄不好三五天洗不上澡,也没啥惊讶兮兮的。
比这更烦的是如厕,别说抽水马桶,调温便座,有茅坑蹲蹲就不赖了,还是男女共用,进出以咳嗽为号。
强基计划北大历史参考书目
强基计划北大历史参考书目强基计划作为我国高校基础学科招生改革的重要试点,旨在培养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具备创新潜质的人才。
北京大学作为国内顶级高校,其强基计划也在积极探索和实施中。
本文将为您推荐一些北大强基计划历史参考书目,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1.《中国古代史》:钱穆著,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演变,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中国近现代史》:陈振江著,该书从鸦片战争开始,详细讲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助于考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3.《世界史》:刘增锴著,这是一本广泛涉及世界各地区历史事件的著作,对于拓展考生的全球视野具有积极作用。
4.《西方文明史》:马克·波林斯基著,该书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讲述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于了解西方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5.《历史地理学》:欧阳永著,这本书介绍了历史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考生了解地理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6.《历史心理学》:罗伯特·库珀著,该书探讨了历史与心理学的交叉领域,分析了历史事件背后的心理因素,对于考生深入了解历史现象具有启发性。
7.《史记》:司马迁著,这是一部千古传颂的史学名著,详细记载了上古至汉代的历史,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8.《资治通鉴》:司马光著,该书为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间的史实,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以上书目涵盖了从中国古代史到世界史、历史地理学到历史心理学的广泛领域,有助于考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
在备考北大强基计划历史科目时,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相信会对考试产生积极的帮助。
同时,考生还可以关注历年的北大强基计划真题,通过模拟练习,了解考试题型和难度,从而更好地备战北大强基计划。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doc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应该基本是真实的呵呵大家可以看看一、基本书目1、王国维《观堂集林》,乌程蒋氏刊本,1923o中华书局,1959 (据商务印书馆《王氏全集》本)o 1991年重印。
2、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北京朴社、开明书店,1926-1941。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重版。
3、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40本,1968。
乂可参阅《李济考古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文求堂影印本,1932, 1935o科学出版社,1957重版。
6、容庚等《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据容氏《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燕京学社,1941)重编本。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8、丁山(遗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
科学出版社, 1960增订本。
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1()、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1945o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56。
1988再版。
13、刘起舒《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1999o15、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
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
中华书局,1984。
1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再版。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北大历史系教材书单
北大历史系教材书单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没有统一的教材书单,因为教材的选择会根据具体课程和教授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然而,可以提供一些北大历史系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
1.《中国史纲要》(修订本),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2 006年版。
2.《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中国古代史读本》上下册,陈苏镇、张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6.《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8.《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以上书籍是在北大历史系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但具体使用的情况会根据课程和教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你对北大历史系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建议直接联系系里的教师或相关部门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中国考古学教学参考书目
中国考古学(上)学习参考论著目录第一讲1 .荆志淳:《西方环境考古学简介》,《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2 .严文明:《环境考古学研究展望》,《走向 21 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
1997 年。
3 .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科学出版社, 1985 年。
4 .曹家欣:《第四纪地质》,商务印书馆, 1983 年。
5 .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
6 .钱林清主编:《黄土高原气候》,气象出版社 1991 年。
7 .裴文中:《中国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0 年 1 期。
8 .周昆叔等:《花粉分析法及其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 1975 年 1 期。
9 .黄其煦:《“灰像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考古》 1982 年 4 期。
10 .王增林:《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其在史前农业研究中的应用》,《考古求知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年。
11 .袁靖:《研究动物考古学的目标、理论和方法》,《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5 年 1 期。
1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 1972 年 1 期。
13 .石兴邦:《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考察》,《史前研究》(辑刊) 1990 — 1991 年。
14 .安芷生等:《最近2万年中国古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黄土 . 第四纪 . 全球变化》(第二集),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15 .张宏彦:《试论史前考古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6期。
16、莫多闻等,《环境考古研究(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版(2007年10月1日)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2版(2007年5月1日)18、周昆叔等,《环境考古研究(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版(2006年10月1日)19、周昆叔,《环境考古》,开明文教,(2007-03出版)20、汤卓伟,《环境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4-10出版)第二讲:1. 吴汝康等:《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 1989 年。
663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
663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原创实用版】目录1.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的重要性2.663 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的内容概述3.具体书目介绍4.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5.663 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对学术研究的贡献正文一、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的重要性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古代文明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遗物、遗迹的挖掘、分析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参考书目对于考古学者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份详尽的参考书目能够为学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考古学领域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
二、663 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的内容概述663 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是一份涵盖考古学基础知识、理论、方法及研究领域的书目,它包括了从基础理论到实践技术,从历史发展到现状分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这份书目旨在为考古学研究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学术资源库,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
三、具体书目介绍在 663 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中,具体包括了以下几类书籍:1.考古学理论:如《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原理》等;2.考古学方法:如《田野考古实务》、《考古发掘技术》等;3.考古学史:如《中国考古学史》、《世界考古学史》等;4.考古学专题研究:如《中国古代陶瓷考古》、《古代城市考古》等;5.考古学学术动态:如《考古学研究》、《考古学通讯》等。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在选择考古学参考书目时,需要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书籍。
此外,还需要关注书籍的出版时间、作者背景、出版社等信息,以确保所选书籍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五、663 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对学术研究的贡献663 考古学基础参考书目为考古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考古学领域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
此外,这份书目还有助于提高考古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推动考古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北大考古推荐书目
[转]北大考古系:中国考古学参考书目按:北京大学考古系是考古学第一系,第二可能就是吉林大学考古系了。
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学生学些啥除田野考古外,还要看些书。
下面是网上传的考古系学习书目,似乎像真的。
总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科林.伦福儒,保罗. 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旧石器时代考古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新石器时代考古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0年。
夏商周考古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参考书目
考古学参考书目在考古学领域中,参考书目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它们不仅为考古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而且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几本在考古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参考书目。
一、《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导论》是考古学领域中的一本经典著作。
该书由美国考古学家Brian Fagan撰写,内容涵盖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等方面。
该书既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学术性,适合各个层次的人群阅读。
对于初学者来说,该书是入门的首选读物。
二、《中国考古新编》《中国考古新编》是中国考古学领域中的一本权威著作。
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撰写,分为上下两卷,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考古资料。
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特色,同时也包含大量的图片和资料,是学习中国考古学的首要参考书目。
三、《史前考古学》《史前考古学》是考古学领域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该书由英国考古学家Colin Renfrew撰写,内容涵盖了史前人类在各个地区的生活和文化。
该书不仅在探讨人类智力发展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文化和文明的宝贵资源。
四、《方法论与考古学》《方法论与考古学》是考古学领域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该书由英国考古学家L. Binford撰写,详细介绍了考古学研究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方法和技术,以及这些方法和技术的优缺点。
该书在提高考古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是考古学领域中的一部权威著作。
该书由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编写,介绍了全球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传承工作。
该书不仅对于了解全球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考古学家提供了一些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的启示。
以上就是考古学领域中的几部重要参考书目。
当然,除了以上几本书之外,还有很多著作也值得考古学家借鉴和研究。
总的来说,参考书目对于考古学家开展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著作,并努力将其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
中国考古学参考书目[1]剖析
中國考古學參考書目一直以來想根據自己學習的體會,列一份中國考古學的參考書目。
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最大的顧慮是怕由於自己學力不逮,所推薦書目對他人有所誤導。
所以遲遲沒能發布。
現在博雅論壇人氣很旺,且有迅公、吾從周等師長把關,即便書目不盡如人意,也可以及時指出。
這樣一想,也就有些釋然了。
書目主要推薦給那些沒有系統學習過考古學專業知識的朋友,希望能够在閱讀中加强對中國考古學的理解。
也同樣是出於這個目的,所還書目就沒有過多强調研究成果的前沿性,更多考慮到的是學科的基礎知識的延伸,也就是指教科書編寫主要依據的那些研究成果。
這樣就不免顯得有些“落伍”,但我想,對於瞭解學科發展過程,打好基礎,應該還是不無裨益的。
書目的選擇主要根據個人學習過程中的搜集,這些文獻絕大多數是數年前準備考研時閱讀過的。
除了專書已經購置外,單篇論文也都複印之後彙集成册。
個人認爲即便是備考,也是很有用處的資料。
至於各段考古其它精彩的研究成果,未能一一列舉,主要考慮到作爲入門學習,一般尚未考慮專業方向的區分,因此也就暫時不必過多涉獵。
同樣是這個原因,書目中幾乎也沒有列出發掘報告。
我想,如果需要的話,不妨在此基礎上,列舉一些進一步閱讀的專業文獻,以便可以對某一專業方向有更爲深入的瞭解。
不過,那也就不是我能力所及的範圍了。
或許只能對有關歷史考古的文獻再作提示。
另外,因爲書目其實更是提供給那些有志於報考北大考古系的朋友,故而書目的選擇不可避免地具有一點傾向性,這並非對北大之外的考古學成果有所偏見,這是需要特別說明的。
書目有不當之處,敬請師友批評指正。
《中國考古學》參考書目總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 " 考古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年。
科林 " 倫福儒,保羅 " 巴恩《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楚简文字研究》陈伟武汉大学出版社《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三秦出版社《北宋皇陵》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国考古》安金槐上海古籍出版社《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考古》、《两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当课外读物看)《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议有理科基础的看)《考古工作手册》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英汉.汉英文化考古词典》外文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中国文物考古词典》何贤武、王秋华辽宁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现在都不出版了,可以下电子版)《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重点)《古文字研究》(期刊)文物出版社(选看,忒多,全部看下来会屎人的)(最新文字学着作研究未搜集,可根据个人需要搜集李学勤、李家浩等老师着作、研究。
考古类书籍推荐10本
导语:一名合格的考古者不仅需要过硬的考古专业知识,更要对人文社科文化有一定广度的了解和热爱。
下面是考古类书籍推荐,欢迎参考。
No.1 《我们的经典》[布脊精装](一函四册)作者:李零出版时间:2014-0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我们的经典》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撰写的一套小丛书,分四册:《去圣乃得真孔子》、《人往低处走》、《唯一的规则》、《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李零认为,《论语》、《老子》、《孙子》和《易经》这四本书年代早,篇幅小。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讲人文,这两本书最有代表性。
《孙子》讲行为哲学,《周易》经传讲自然哲学,讲技术,这两本最有代表性。
因此,“我们的经典”,不完全是古代意义上的经典,不是四书五经,不是十三经,可以说,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书。
“我们的经典”,既是我们中国人的经典,也是国际汉学界公认,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国经典。
《论语》、《老子》、《孙子》、《周易》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部书,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对每部书的讲解都别开生面,是这四部经典的新世纪最佳读本。
No.2 《图说中国绘画史》(精装)作者:[美]高居翰(James Cahill) 著出版时间:2014-0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高居翰早年的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2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普及大众的艺术读物。
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
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No.3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作者:许宏著出版时间:2014-03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了“中国”二字。
北大考古考研参考书
北大考古考研参考书1. 《考古学概论》 - 该书详细介绍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包括不同考古学流派的比较和分析,并提供了实际考古工作的案例研究。
2. 《考古学导论》 -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考古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论,包括考古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3. 《考古学原理与实践》 - 该书主要讲解了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方法,包括对考古学发掘、勘查和出土文化遗物的处理与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4. 《考古学理论与研究方法》 - 该书对考古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考古学文献的阅读与分析、田野考古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考古学研究的专门技术和工具。
5. 《人类考古学》 - 该书以人类考古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类的起源、演化和文化发展等问题,并介绍了人类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6. 《地下的回声:中国考古学简史》 - 该书回顾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果,介绍了中国境内的重要考古遗址和文化遗物,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7. 《中国考古学概论》 -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方法,包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址和文物的发掘与研究的综合分析和评述。
8. 《古代地下文明:世界考古学发现集锦》 - 该书收录了世界各地的重要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既展示了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又揭示了古代人类社会的共同特征和联系。
9. 《古代建筑考古学导论》 - 该书以古代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物的研究,揭示了古代建筑与社会、文化和艺术的紧密关系。
10. 《文物保护与考古学方法论》 - 该书介绍了考古学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方面的应用和原理,包括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考古遗址的保护与管理等内容。
中国史本科生参考书目
中国史本科生参考书目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的部分参考书: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
o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o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
o阎步克《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三联书店,2009年。
•中国古代民族史:
o王明珂《华夏边缘》,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
o王明珂《游牧人的抉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o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o拉铁摩尔《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o拉铁摩尔《民族主义》(牛津通识读本),译林出版社,2017年。
o叶礼庭《血缘与归属》,中共编译出版社,2017年。
o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三联书店,2018年。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o步平等主编《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近代史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
o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o孙乃民《中日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这些书籍涵盖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可以帮助本科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应该基本是真实的呵呵大家可以看看一、基本书目1、王国维《观堂集林》,乌程蒋氏刊本,1923。
中华书局,1959(据商务印书馆《王氏全集》本)。
1991年重印。
2、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北京朴社、开明书店,1926-1941。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重版。
3、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40本,1968。
又可参阅《李济考古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文求堂影印本,1932,1935。
科学出版社,1957重版。
6、容庚等《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据容氏《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燕京学社,1941)重编本。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
《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8、丁山(遗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
科学出版社,1960增订本。
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10、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1945。
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56。
1988再版。
13、刘起釪《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
1999。
15、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
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
中华书局,1984。
1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再版。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1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南京钟山书局,1932。
东方出版中心,1988再版。
20、蔡尚思《中国学术史纲》,上海启智书局,1930。
21、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
22、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7。
另皮氏《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1982)亦可参阅。
23、[台]高明《群经述要》,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
25、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大出版社,1996。
26、蒋伯潜《诸子通考》,正中书局,1948。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重版。
27、丁山《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1960。
28、李泰棻《西周史征》,北平来薰阁,1927。
29、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可与童氏《春秋史》(开明书店,1946)相参阅。
30、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二、参考书目1、刘节《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正中书局,1948。
2、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3、日知《中西古典学引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
4、高亨《文史述林》,中华书局,1980。
5、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
6、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金景芳《古史论集》,齐鲁书社,1981。
8、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
9、晁福林《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巴蜀书社,1989。
10、钱杭《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
13、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4、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
15、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三联书店,1996。
16、王宇信等《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7、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8、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文物出版社,1997。
19、扬之水《诗经名物新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
20、陈其泰等《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
21、庞朴《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海天出版社,1995。
22、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人民出版社,1995。
23、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4、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5、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6、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7、冯友兰《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并可参阅北大出版社《三松堂学术文集》,1984。
28、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又可参阅上海人民出版社《美学散步》,1981。
29、李泽厚《华夏美学》,香港三联书店,1988。
又可参阅李氏《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再版。
30、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再版。
31、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2、弗雷泽《金枝》,徐育新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3、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亦可参阅马氏《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三、主要书目导读孔子曰:“述而不作”,在大学教育学科越分越细,学生文化素质明显下降的今天,重温这段名言应该有其特殊的意义,尤其对于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人文学科则更为重要。
明为圣之根,述乃作之基,我们只有先行祖述、阐发,而后才能创作创新,其理甚明。
而述即“训说义理”,故必多学也。
学则要在读书,读书则必有门径,须讲方法。
张之洞《书目答问》云:“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其要领无非门径和方法两端,亦即读何书与如何读。
关于前者,最佳之选择就是读先贤经典,读本学科乃至相关的经典论著,其可谓“入德之门”;而后者则一般通行循序渐进,博而后精,对高年级同学和研究生而言,最适宜的方法莫过于通读基础上的带着问题读,如此则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既可亡羊补牢,补文献功底等方面之不足,又可尽快通晓本学科之特质、学术地位、学科史以及核心或尖端学术课题等,以尽快进入角色。
基于此,谨遵学生之要求特推荐如下阅读书目,以供参考。
本书目分为两个阶梯五个部分。
第一阶梯为基本书目,相对重要,大多应在必读之列;第二阶梯为参考书目,相对宽泛,旨在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史及其研究领域和成果。
然多为本人临事制宜,随手头所有或所阅而列,仅供参考而已,同学可随兴趣择善为之。
其五个部分的内容大抵包括:①中古史与考古学②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③古代文献④西方关于上古文化和历史的论著⑤艺术与美学需着重说明的是,本书目只是基于个人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之有限经验和读书心得而列,而主要限于上古史及其考古研究。
私意出之,其疏误在所难免。
但望诸位学生及老师匡我不逮并随时指正之。
下面择其要者,作简要导读。
1、《观堂集林》与《古史辨》《观堂集林》,20卷。
作者王国维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开创者,或曰是中国引入和实践资产阶级史学方法的第一人。
其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是书,包括殷周史、西北边疆史地,古器物,古文字,古音韵及古文献研究等方面内容,博大而精深,不惟独步当时,对后世影响也至为深远。
其中最为著要的如1915年所作《殷墟卜辞中所见地名考》,开商代历史地理研究之先河;1917年作《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首次利用地下发掘资料证明史记《殷本纪》和《三代世表》中所载商代帝王世系之可靠;同年的《殷周制度论》则更可谓划时代之巨制。
其将甲骨文资料与古文献相印证,从人文地理角度论证商周文化差异及其原因。
提出周制不同于商制者主要有三:①立嫡制,并由此而有宗法、封建;②庙制;③同姓不婚制。
至今仍有其重要的理论及方法论意义。
其他还如《明堂庙寝通考》、《生霸死霸考》、《释礼》、《释史》、《说珏朋》等,均发前人所未发,每多精义,至今光芒不减。
归纳之,是书最大的历史贡献有二:其一,全面实践了其在后来(1925《古史新证》)正式提出的著名的“二重证据法”,为古史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其二,首次证明《史记》、《世本》等所记商史为信史,从而使人们从当时“疑古”的浓重氛围中走出来,重新建立起对中国上古史的信心,对稍后现代考古学在中国之引入和开展亦有不可否认的重要作用。
正如郭沫若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一文中所说:“我们要说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王国维的业绩是新史学的开山,那是丝毫不过分的。
”《古史辨》7册。
1926~1941年先后由北京朴社和开明书店出版,共收入论文350篇,计约325万字。
内容包括古史、辨伪、古史传说的考订、孔子与儒、道、墨诸家之讨论、古书年代及真伪研究等,是作者顾颉刚自上世纪20年代初提出疑古思想,特别是所谓“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见解以来引起古史大论战的论文汇编。
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是书所刊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章很多,诸如顾氏《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他著名的中国古史“层累造成”说;顾氏《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和《九州之戎与戎禹》,认为大禹非人而是神,与夏无关;顾氏第五册《序》及《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认为《左传》为战国人撰述;顾氏与杨向奎合著《三皇考》,考证“皇”与“三皇”之来源及其传说的演变,功力非凡,语出惊人。
其他还有钱穆《刘向刘歆父子年谱》、吕思勉《三皇五帝考》、童书业《五行说起源的讨论》等,对中国上古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推动作用。
顾颉刚“《古史辨》的学术业绩是不朽的(刘起釪《古史续辨》)”。
首先在“破坏伪古史系统方面”有重要或曰革命性的意义。
其通过批判地考察各种文献典籍,用演进、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古籍所载传说性的资料,不盲目信从经传尤其儒家经传。
一切以历史资料的科学审察为基础为前提,由此大大增加了古史研究的科学性。
因此被西方学者称为“儒家偶像的破坏者和主张史学改革的人(美施奈德《顾颉刚与中国新史学》)”。
其次是顾氏首次“把传说时代和狭义的历史时代分开(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这对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由此说顾先生为“创建中国现代历史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前苏]越特金语)”当不过分。
然而,顾氏《古史辨》派的历史观和治学方法存在明显的偏颇之处,主要的如其依据“层累造史”说,认为载有较晚出现的传说的古书即伪书,便不可信,于是把《左传》、《国语》等均视为伪书,由此不仅使东周史“出现很大空白”,而且还失去向上追溯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