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完善高职毕业生应用性继续教育制度【速录稿】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指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通过产业界的参与和支持,提供学生实践机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这种融合的模式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对于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组织领导。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支持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建立产教融合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职责,确保各方的合作和协调。

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对产教融合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素质。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资源支持。

产业界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实习岗位和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政府也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

学校应根据产业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提供实际案例和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要加强产教融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产教融合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建立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产教融合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方案应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资源支持、加强课程建设和加强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06•【字号】浙政发〔2020〕27号•【施行日期】202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人民政府2020年11月6日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类型教育定位,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基本形成全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生态,不断健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和“重要窗口”建设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主要目标(一)高标准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质量高地。

健全中职—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硕士等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

到2025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重达到50%以上,全省建成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15所、高水平专业群30个,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50所、高水平专业150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20所,全国一流技师学院10所,全省职业教育综合实力继续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1.15•【字号】宿政办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已经市政府五届六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月15日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为促进“十四五“时期全市技能人才培养,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引导职技院校毕业生在本地就业,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我市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措施。

一、产业专业精准匹配鼓励支持围绕“6+3+X”产业体系和20条产业链重点企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全市职技院校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匹配度达75%以上。

定期发布主导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目录,职技院校根据目录及时调整常设专业及相应专业招生规模,重点配置、做强产业发展急需的紧缺专业。

二、扩大技能人才供给充分调动职技院校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积极性,全力保障职技院校招生,全市19所职技院校年招生规模稳定在2万人以上,职技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5%以上。

发挥职技院校技能培训基础作用和资源优势,持续扩大社会化培训规模,年培训5万人次以上。

保障技能人才供给,每年向本地企业输送2.5万人以上。

三、深化校企融合培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职技院校深入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职技院校(含产教融合型二级学院)。

鼓励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机制。

到2025年,全市建成混合所有制职技院校10所以上,每年为企业定向输送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四、建设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引导全市主导产业中的头部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2.05•【文号】国办发〔2017〕95号•【施行日期】2017.12.0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原则和目标。

统筹协调,共同推进。

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服务需求,优化结构。

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创新教育组织形态,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

建立健全促进专业产教融合制度

建立健全促进专业产教融合制度

建立健全促进专业产教融合制度
建立健全促进专业产教融合制度的具体步骤有:
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支持产教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提供相关政策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

2.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专业产教融合合作机制,促进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学生之间的紧密合作。

可以设立产学研基地,为企业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同时促进企业的技术革新和创新能力提升。

3. 推动师资协同培养: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师资交流与培养,建立师资协同培养机制。

可以通过企业派驻教授或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业界实践经验。

4.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建立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训课程、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5.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专业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技术,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平台,方便企业和学生了解彼此需求,以便促成合作。

6. 激励机制建设: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学校积极参与专业产教融合。

例如,对于参与专业产教融合的企业给予荣誉称号、补贴奖励等激励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和就业优先等优惠待遇,激励各方共同参与。

总之,建立健全促进专业产教融合制度需要政策支持、合作机制、师资培养、课程优化、信息共享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努力,推动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深度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格局。

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潘旭阳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1年第11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教深度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产业创新发展、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是国家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产教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经过多年迭代演进,产教融合也进一步从“产教科”(产业+教育+科技)融合发展到现在的“产教科城”(产业+教育+科技+城市)融合,成为新时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及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试点。

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对于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推进机制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有利于促进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柳州自被纳入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以来,准确把握“十四五”规划战略方向,根据国家和广西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在做好产教融合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带动新兴战略产业和配套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时代产教融合城市发展体系,并提出了可借鉴的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略。

开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对发展职业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抢抓机遇,制定地方产教融合相关政策,加强统筹规划与宏观管理。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以下方案:1.1 背景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经验和职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因此,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

1.2 目标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以下目标:- 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促进产学研互动,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二、实施措施2.1 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实际需求的深度融合。

2.2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基地的建立,落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

通过校企合作基地,实现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实习实训等资源共享,促进教学与实际需求的高质量对接。

2.3 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价制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2.4 推进课程改革加强与企业合作的课程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

鼓励企业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提供实际案例和经验分享,增加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适应性。

2.5 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估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加强职业教育的评估工作。

定期对职业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推进保障措施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提供产教融合的相关经费,鼓励企业和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

“校政行企”协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

“校政行企”协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

“校政行企”协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作者:秦海芳程雅菊周海平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31期关键词:校政行企;高职院校;服务能力2014年5月,国务院颁发并执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

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引导解决校企合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一系列的文件发布,为校政行企联动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1“校政行企”协同的作用和意义“校政行企”协同是指在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大主体协同,解决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的问题。

1.1政府引导实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重点产业相对接政府以民为本,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谋划地方产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发展要与政府的长远规划相协调,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地方重点产业相对接,为专业发展谋出路。

1.2行业引领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职业对接行业协会是行业企业的代表,来自于企业,为企业发声,主要任务是服务企业。

但作为非营利性质的组织机构,在为整个行业的整体公共利益考虑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满足企业的即时利益,还要有为行业发展储备人才培养的长远计划,发挥好企业岗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1.3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企业是营利组织,兼顾社会责任。

在产业升级、技术变革的新挑战中,只有通过合作获得人才和技术等可持续发展资源,才能适应组织生产方式变革。

关于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

关于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

关于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专题报告目录一、内容概览 (2)(一)背景介绍 (2)(二)报告目的与意义 (3)二、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 (4)(一)产教融合的概念界定 (6)(二)国内外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 (7)(三)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8)(四)产教融合的实践模式分析 (9)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11)(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解读 (12)(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13)(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14)四、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互动机制 (16)(一)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17)(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产教融合的反哺效应 (18)五、国内外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析 (20)(一)国外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 (21)(二)国内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23)六、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24)(一)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 (26)(二)针对挑战的政策建议与实践对策 (27)七、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展望 (29)(一)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趋势预测 (30)(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与政策措施 (31)八、结论 (33)(一)主要研究结论总结 (34)(二)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35)一、内容概览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模式:阐述产教融合的核心概念、理论依据,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模式。

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成效。

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探讨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在推动产教融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责与角色,以及相关政策支持与保障机制的建立。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分析当前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龙岩技师学院为例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龙岩技师学院为例

|人才培养PERSONNEL TRAINING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龙岩技师学院为例文 / 陈建生 张锦潮■摘 要:专业建设对建设新时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龙岩技师学院专业建设探索实践为例,从加强党对专业建设的领导、提升专业发展关键能力、强化专业产教融合机制建设、提高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增强专业建设活力等5个方面,对贯彻新发展理念,赋予专业建设新动能,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速度和水平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

近年来,龙岩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学院高质量发展,为职业学校赋予专业新动能,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和探索方向。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专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全面加强党对专业建设的领导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学院把各系党支部的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专业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落实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

每个党支部设专职书记,强化党支部对系的领导,落实党支部书记一岗双责责任,学院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率超过90%,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二是党支部的建设与思想教育相融合。

在各系党支部的领导下,深入推进新思想“三进”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学院交通工程系建立了“卓越班”,2023年12月下 | 33OCCUPATION|职业进行技能提升,由系党员每周为“卓越班”学生上新思想教育课,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2024年3月22日,广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2023年年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为主题,设1场主论坛、3场分论坛。

来自16个地市相关政府部门、17个行业协会、88所院校和100家企业的400多位领导集聚一堂,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聚力探索广东产教深度融合新范式,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应用型人才支撑。

大会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工信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員会指导,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在致辞中表示,广东以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统领,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供给、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产教相向而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吴艳玲介绍,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办学规模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615所,2023年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00万人。

目前全省已成立108家职业教育集团,成员覆盖数千家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

全省高职院校协同行业企业多元共建共管146个现代产业学院,立项82个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全省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有三分之二的高职院校参与其中,校企协同支持在职员工提升学历和技能,大力推广订单培养,全省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超过4000个。

2023年,广东组织落实现代职业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成立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和79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吴艳玲表示,大会将进一步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为广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注入新动力。

会上,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凌靖波代表促进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取得的坚实成效。

和合共生: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研究

和合共生: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研究

和合共生: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研究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5)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6)2.1 职业本科院校 (7)2.2 专业群 (8)2.3 和合共生 (10)2.4 相关理论基础 (11)三、国内外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比较分析 (11)3.1 国外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 (13)3.2 国内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 (14)3.3 比较分析 (15)四、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 (16)4.1 政策支持 (17)4.2 院校定位 (18)4.3 资源配置 (19)4.4 人才培养 (20)五、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的实施策略 (22)5.1 明确院校定位,优化专业结构 (23)5.2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资源整合 (24)5.3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5)5.4 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6)六、案例分析 (27)6.1 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 (28)6.2 案例分析与启示 (29)七、结论与展望 (31)7.1 研究结论 (32)7.2 研究展望 (33)一、内容描述“和合共生: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模式研究”这一文档主要探讨职业本科院校在专业群组建过程中的理念、策略与实践。

本研究聚焦于“和合共生”旨在通过构建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的有效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该文档首先阐述“和合共生”理念的内涵及其在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中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面临的时代背景、政策环境及挑战,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档将详细介绍职业本科院校专业群组建的具体模式,这包括模式的构建原则、构建路径以及实施策略。

在构建原则上,强调系统性、前瞻性、适应性及可持续性;在构建路径上,注重内外联动,整合优化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专业群体系;在实施策略上,注重制度创新,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

教育部11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解读

教育部11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解读

教育部11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解读【实用版】目录一、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二、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三、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四、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五、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七、改进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八、完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九、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十、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一、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正文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通知中提出了 11 项重点任务,分别为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推动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进职业教育招生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首先,通知强调要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行企校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实体化运作。

同时,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确保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通知要求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一批产教深度融合、服务高效对接、支撑行业发展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兵器工业 5 个领域进行首批布局,并有计划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端仪器、能源电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指导建设一批全国性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带动地方建设一批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的区域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

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

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目录一、内容描述 (3)二、产教融合的历程 (4)1. 初创阶段 (5)1.1 背景与起源 (6)1.2 主要特点 (7)2. 发展阶段 (8)2.1 政策支持与推动 (9)2.2 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 (10)3. 深化阶段 (11)3.1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13)3.2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4)三、产教融合的内在逻辑 (16)1. 理论基础 (17)1.1 产教融合的理论依据 (18)1.2 相关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19)2. 机制构建 (20)2.1 产教对接机制 (22)2.2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机制 (23)3. 动力来源 (25)3.1 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 (26)3.2 企业参与和市场需求驱动 (27)3.3 高校自我更新与发展需求 (29)四、产教融合的发展进路 (30)1. 政策优化与制度创新 (31)1.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32)1.2 加强制度执行与监督 (33)2. 实践创新与模式转型 (34)2.1 探索多样化的产教融合模式 (36)2.2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7)3. 协同发展,构建生态圈 (39)3.1 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40)3.2 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2)五、案例分析 (43)1. 典型产教融合案例介绍 (45)2. 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46)六、结论与展望 (48)1. 研究结论 (49)2. 对未来产教融合的展望与建议 (50)一、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全面分析中国产教融合的历程、逻辑与发展进路,并结合实例、数据等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产教融合历史回顾:从国家层面推动产教融合的早期尝试,到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梳理中国产教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并分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取得的成绩。

产教融合的逻辑:探讨产教融合背后的内在逻辑,阐明产教融合对企业升级、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并分析其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关于产教融合的文件

职业教育关于产教融合的文件

职业教育关于产教融合的文件一、引言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和教育相融合,通过建立产教融合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实现教育培训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产教融合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果、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旨在探讨职业教育关于产教融合的相关内容。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与作用2.1 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产教融合将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符合产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这使得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产业提供了更加高效和高质的人才。

2.2 推动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产教融合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设备和资源方面的优势,与教育机构共同研发创新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这有助于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能力,并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新的动力。

2.3 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产教融合使职业教育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更具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消除对职业教育的误解和偏见,吸引更多学生报考职业教育,并改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单一评价标准。

2.4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通过产教融合,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本地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培养出符合本地产业需求的人才。

这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三、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3.1 建立产教融合平台建立产教融合平台是实施产教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这个平台可以由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搭建,提供资源对接、信息共享、项目合作等功能,促进各方合作交流。

3.2 加强教师培养与企业派驻针对产教融合的需求,教育机构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增强教师的产业适应能力。

同时,企业可以派驻专业人员到教育机构进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指导。

关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文件

关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文件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意见稿一、概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指产业界、教育界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一种协作组织,旨在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为了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特制定本意见稿。

二、总体要求1.牢固树立产教融合理念。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应当以服务产业发展、满足人才需求为宗旨,深刻认识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深对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认识,不断强化对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视。

2.科学规划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各地区、各产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方向、目标任务,推动形成一批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3.健全产教融合体系。

完善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形成产教融合联盟、产教融合联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基地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合作交流网络,推动产业界、教育界和研究机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共赢体系。

4.激励产教融合创新创业。

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产教融合联盟、联合实验室、基地等发挥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一批领军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

5.推动产教融合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和培养国际合作伙伴,借鉴国外成熟的产教融合模式和经验,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三、具体措施1.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多元合作机制。

鼓励设立产教融合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合作共赢的产教融合项目,设立产教融合奖励机制,支持产教融合实践与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2.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

推动教育培训资源与产业需求有机结合,实施联合育人计划,支持教育机构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鼓励实施企业轮岗实习、双师型人才培养等育人模式。

3.搭建产教融合评台。

建设产教融合云评台,推动产业界、教育界和研究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和教学资源,促进产教融合项目开展、成果转化、经验共享等活动。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变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变得愈加重要。

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必不可少的一步。

下面是一些建议,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首先,注重产教融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育部门和企业的认知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这可以包括给予企业在税收、融资、人才招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更加灵活的用工政策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产教融合的具体要求和责任。

第三,构建产教融合的平台。

政府可以明确产教融合的主导机构,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服务平台,为企业和教育机构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些平台,可以促进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合作交流,发布岗位需求信息,提供实习就业机会等。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对于培养优秀学生非常重要。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业界实践机会,同时,还可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制,让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新技术动态。

最后,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岗位、校企合作项目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践行所学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行业实际需求的建议和指导,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需求。

总之,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注重理念、加强政策支持、构建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鼓励企业参与,我们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快速变化。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生态,不断健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产学合作,育人为本。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人才培养,创新办学机制,形成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支撑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统筹协调,分类推进。

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双一流〃建设高校、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分类推进,形成高校、行业、企业协同构建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工作格局。

(三)服务需求,项目推动。

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实施产教融合创新研究、示范引领和服务提升计划,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高等教育和产业实现协同联动发展。

(四)校企协同,深度融合。

完善政策支持,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改革,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育人、科研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和流程再造,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以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领,瞄准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互促,构建一流产教融合创新生态。

到2025年,开展产教融合创新研究,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宣传和推广一批产教融合品牌,形成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模式〃。

以深度产教融合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深度产教融合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深度产教融合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李梦卿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3年第25期2022年修订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產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1917年黄炎培先生就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我国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探索加强与职业界、产业界的联系,探索与行业企业的联系。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从我国职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看,产业、行业和企业一直以不同方式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产教融合总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理实一体等不同形式存在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是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产教融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在全国各职业院校遴选了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明确要求该类团队要具备“校企合作基础良好,有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条件,要求团队骨干成员中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

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高素质、结构化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就难以建设。

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也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要具有相应行业企业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

产教深度融合是高素质、结构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熟悉行业企业的前沿技术、工艺和设备,才能更好地提升“双师”能力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产学合作机制,完善高职毕业生本科应用性专业继续教育制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建民(速录稿)刚才两位嘉宾的报告非常精彩,我听了深受启发。

我们学校是上海市地方院校也算二本,和前面两位校长讲的高职高专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说听了很受启发。

实际上现在的本科院校也有很多困惑,我想今天也谈谈我们的想法。

我把部里要求的题目做了一些调整,“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建立产学合作机制”,本来是我们校长来这里讲的,我是没有资格来这里讲的,因为我们校长临时有紧急公务所以让我代替他一下。

为什么我把“对口培养”改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因为我们学校的定位十年前就确定了,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这个定位也是受到质疑和挑战的。

为什么前面加上这两个东西,我们认为培养本科应用性人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专业和产业紧密地对接,如果不对接,那么应用性,高技能或者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的,这是基础。

第二个基础是建立产学合作机制,我们经常讲产学研,我们去掉研,我们培养应用性人才就是产学合作。

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提产学合作,1986年我们的“陈解放”教授是中国产学合作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他86年就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习产学合作,他那时候在研究高等学校如何开展产学合作。

所以产学合作机制如果建立起来了,专业和产业的对接就建立起来了,才谈得上培养职业型、技能型人才。

应用性人才在学校关起门来是培养不出来的。

学校如何和产业合作,这个问题大家非常清楚,重要性不言而喻,问题在于要建立一个机制,这个机制保证这种合作不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不是建立在一时一事基础上,而是要有长效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合作持续下去。

这个题目之下话题很多,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一小时,所以我只讲两个问题。

一是对接现代产业,建立高职高专本科专业衔接机制,我们是本科院校,我从本科院校角度谈谈。

二是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计划,大家很快就会想到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个主要是针对本科教育的,还有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我们学校也是教育部第一批确定的36所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试点院校,但是关于这个我有些想法,我们一起讨论,把这些想法和大家汇报交流。

一、建立高职专科本质专业衔接机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社会需要大批掌握现代技术的应用性人才,中国产业发展到了今天,不断地升级换代,目前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我们国家的产业发展的升级换代的需要,从过去来讲,高等专科主要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开始大量发展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是解决农村土地上脱离出来的劳动力,现在我们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这个时候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成为主导,需要大批掌握高技术的应用性人才,而不是一般的技术人才。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高等教育怎么满足或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问题之一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只能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

因为只有三年时间,这样的人才只能满足一般企业岗位需要。

即使这一点在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要,为什么中国产品质量不高,而国外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比我们普遍高,关键在于岗位员工的素质。

我们现在培养的素质比较高的一般企业的岗位工作是这样的人才,他能够胜任一般岗位,难以胜任复杂岗位的技术需要。

比如说上海的轨道交通,原来驾驶地铁的司机基本都是中专,站台管理人员基本也是下岗工人当中选一些素质比较好的或者受过高中教育的一些人,出了几件大事情以后,上海地铁公司清醒地认识到第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现代化地铁的高速运行和安全运行。

前一段高铁的事故,查到底就是岗位上工作的人对复杂的东西把握的不够,也包括责任心不够。

所以要适应复杂的岗位工作,显然三年制的高专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多,本科少,有些高职高专是在招本科的,上海也有很多学校招本科的。

即使在有本科的学校当中,它也是先三年专科,然后再通过专升本进入本科的。

现在大多数没有本科的高职高专学校,学生毕业以后,很多同学想升一个层次,都要参加专升本考试。

这些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以后,直接插班,这些同学的专升本,本科阶段的学习和专科阶段学习完全脱节,两者缺乏衔接机制的。

照理说这个同学经过两年的应用性能力训练培养,应该在技术掌握和应用能力方面非常强,应该高于一般的本科院校的本科毕业生,现在问题是两者之间没有衔接,甚至他专科学的课程在本科又读一遍,有的课时不同,那边是48课时,这里64课时。

这是资源浪费和资源重复。

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解决,就是高职高专与本科的衔接机制,这两者怎么衔接是职业技术教育包括高职高专发展当中很重要的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教育部的领导和高职高专的领导,包括各个省的教委要考虑的问题。

这里谈谈我的想法,衔接机制一定要建立,这个建立要遵循一些原则。

第一个原则,专业与现代产业对口,应用性本科院校也好,还是高职高专也好,你们所办的专业都要跟产业对接。

如果现在在高职高专办的专业是跟行业对接的,升到本科学校的专业是学科型的,那对接不起来了。

所以高专和本科衔接,衔接的本科模块、专科模块都应该是与现代产业直接对接的专业。

第二人才培养要和企业合作。

合作机制非常重要,不管是高职也好、本科也好,人才培养一定要跟企业合作,如果在高职高专里面,是和企业合作了,前面的苏院长、王院长讲了他们学生都到企业里面,本科阶段不到企业里面去了,中断了,所以这两者之间应该是统一的,最好的什么是高职高专所去的行业和你到本科的行业是同一企业培训的,这就是一贯制的,他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第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这里包括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包括校外实习等等,这些都应该有一体化设计。

3+2也好、3+1也好是一个顶层设计,而不应该是本科是本科、专科是专科,那培养效率就会降低,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第四,人才培养要突出能力本位。

这是四个原则,建立衔接机制,这四个原则要遵循。

建立专科、本科衔接机制,我们要思考,这种思考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应该是多种模式。

从教育部的角度来讲,包括在座各位领导来讲,我们要有多种模式来完成这个机制的建构。

第一是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本科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这是最好的,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包括在座领导也好,包括本科院校的校长,如果你定位培养应用性人才,应该主动和高职高专结合起来。

教育部和各省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推动这个事情。

目前“3+2”可以,“3+1”也可以,问题在于要有一个顶层设计,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要联合起来设计课程,招生开始两家就合作。

我们工程技术大学和上海现代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的合作,从它招生开始,就跟它讨论,它的优秀学生进入我们学校读本科,专升本的时候,这些学生考过来的概率很高。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下面有一个高职高专学院,它的学生也可以到我们学校来。

建立了这种机制,双方就可以进行顶层设计。

比如汽车学院和现代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两家联合起来,三年在你那里,两年在我这里,分别都学什么,这样五年制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要比一般的本科院校四年出来的学生强,因为你是一体化的。

当然也可以探索“3+1”,这要教育部和省级主管单位统一,专科三年、本科一年。

高职高专院校有些学校本身是有本科的,这些院校就可以探索“3+1”模式,而且这个学校本身定位就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技能型人才,就可以有三年加一年。

现在实际上是专科学生比较多,而应用性本科层次的少。

我们自己是本科院校,我们定位是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时候,我这样做会损失大量的资源,所以我们也很恐慌,我们为这个事情距离抗争,教育部支持我们,但是传统观念不支持我们,客观上这样做获得的资源相对会不会少一点。

高职专科与本科有机衔接要体现四个一体化。

培养目标是一体化的。

我们学校和我们自己的高职学院和现代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目标是一体化,培养掌握工程能力的应用性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一体化。

是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包括产学合作、实训都要一体。

课程模块一体化,专科和本科之间课程模块衔接要一体化设计。

两个阶段的课程设置要有机衔接。

实践实训一体化,实践实训是有层次的,越高训练复杂程度越高,这要进行设计,否则就会重复。

在专科一年级的时候,应该是一般的工程认知实习,到高层次的时候应该是复杂的简单产品设计,这个过程是有梯度的,这个梯度要整体设计。

以上是从本科院校的角度初步谈谈我们的想法。

二、创新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是怎么做的,可能给在座的领导一些启发。

刚才苏院长说我们学校做的不错,太抬举了,是表扬我们了,实际我们也有很多困惑。

我先就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谈谈,我们学校现在做的轰轰烈烈,问题是教育部在推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时候,第一期选了36所高等学校,有清华、同济、交大,有我们,这个层次幅度太大了,大家都在培养卓越工程师,工程师的概念到底是什么?清华、上海交大,一边说要培养企业领袖和精英,一边又说要培养工程师,好像培养目标是有点混的。

我们讨论工程师概念的时候,应该这样理解,工程师也是分层次的,不是铁板一块的。

有一部分工程师或者最高层次的工程师是产品设计,是把发明专利转化为某个产品的设计,这个很重要,这在我们国家极为重要,我们国家专利大量出来以后不会转化成产品的,原因就在于不会把发明专利转化成产品,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工程师,我们学校需要的肯定不是这样的工程师,这样的工程师211大学、985大学培养,但是他们也有问题,他们都培养科学家了,所以他们真正培养这样的工程师也不多的,这是我们国家的问题,我们国家的专利和日本和美国、和韩国比,专利出来就是高校老师或者科研院所或者企业发明专利,企业发明专利还转化,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出来就放在那儿,我们国家专利产业化程度很低,原因缺乏职业层次的工程师,这是高层次的工程师,这样的工程师应该是211大学、985大学培养的,这些大学不可能全培养精英、培养领袖,也需要这样的工程师。

第二类的工程师,是企业当中的现场工程师,实际上是解决工艺问题的,一个产品在流水线上,可能会出现很多工艺上的问题他来解决。

我们学校现在做的,我们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就是现场的一流工程师,对于工程师的要求不是要你做发明,也不要你把发明设计成产品,而是当一个产品出来怎么解决工艺流程,怎么生产过程对流程控制,保证高质量产品出来,这是现场工程师的问题。

在现场工程师下面还有一批技术员,在文化大革命前中专生当技术员,那时候中专考的难度比现在的大学还难,那时候教育资源少,老中专水平也是很高的,那时候中专出来是技术员,现在概念混乱了,一流工程师下面应该有一些技术员,他们下面才是操作工人,应该是这样的层次,我们高职高专培养这样一批优秀的技术员,经过现场训练成为现场工程师,211学校、985学校应该培养设计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