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生作用(iyngenesis):系指沉积物沉积下来后,与介质还保持着联系,沉积物表层与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和反映。发生于海底称海解作用,又称海底风化作用;发生于淡水环境称陆解作用。加拿大学者称始成岩作用(eodiagenesis)。

准同生作用:专属性词汇,主要指潮上带的疏松碳酸钙沉积物被高镁粒间水白云石化的作用。

成岩作用(diagenesis):系指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环境而被固结成岩石期间所发生的作用。欧美学者将同生作用阶段与成岩作用阶段合在一起称早期成岩作用阶段。

后生作用(anadiagenesis):继成岩作用阶段后,在沉积岩转变成变质岩之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和变化。在英美常称为晚期成岩作用。

表生作用(epigenesis):指沉积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压实作用(compaction):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负荷压力下,不断排出水份,体积缩小,孔隙度降低的过程。

压溶作用(pressure-solution):在压力作用下,沉积物或沉积岩内发生的溶解作用称压溶作用。胶结作用(cementation):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坚硬岩石的过程,是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

固结作用(consolidation):泛指松散沉积物转变成固结岩石的过程,它可通过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生物的粘结作用等共同完成,是化学-物理联合作用。

重结晶作用(recrystalization):指矿物组分以溶解-再沉淀或固体扩散等方式,使得细小晶粒集结成粗大晶粒的过程。

交代作用(replacement):指沉积期后演化过程中,沉积物(岩)中某种矿物被化学成分不同的另一种矿物所取代的现象。如白云石交代方解石、方解石交代石英等。

自生矿物的形成(authogenetic minerals):指在成岩和后生作用阶段中自生形成的各类矿物,如自生海绿石、莓状黄铁矿、自生粘土矿物、次生加大石英等。

溶解作用(solution):沉积物颗粒或早期形成的胶结物在后期的埋藏成岩过程中被溶解的过程。

结构:指组成岩石的各种组分的形状、大小、结晶程度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

构造:指组成岩石的各种组分的排列及空间充填方式.

层理构造由于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发生变化而形成成层更换的现象。

细层(laminae):又称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其厚度极小,以毫米计。是相同水动力条件下同时形成的。

层系(set):又称系丛,是由成分、结构和产状上相同的许多细层组成的,是在同一环境的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时间形成的细层组成的。

层系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基本一致的相似层系组成,是在同一环境的相似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

层:由成分基本一致的岩石组成,是组成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层可以与上下邻层分开,一个层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纹层、层系或层系组组成

块状层理(massive bedding):一种呈现大致均质外观,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韵律层理(rhythmic bedding):在成分、结构与颜色方面不同的薄层作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组成的层理。

粒序层理(graded bedding):又称递变层理,具粒度递变的一种特殊层理,没有内部的层,只有粒度变化。

水平层理(horizontal bedding):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且平行于层面,主要产于细屑岩

(泥质岩、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形成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

平行层理(parallel bedding):外貌上与水平层理极相似,主要产于砂岩中,形成于较强水动力条件下。

交错层理(cross bedding):纹层与层系界面斜交

板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平直且彼此平行

楔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

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

羽状交错层理(herringbone cross-bedding):相邻层系的细层倾向向反,呈羽毛状或人字形。脉状层理:粉砂与泥互层,砂为主,泥分布于波谷中。

透镜状层理:粉砂与泥互层,泥为主,粉砂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泥中

波状复合层理:粉砂与泥呈波状薄互层。

层面构造:在岩层表面呈现出的各种不平坦的沉积构造痕迹

波痕(wave marks):层面上波状起伏的特征。

槽模(flute casts):分布在底面上的一种半圆锥形突起构造。

沟模(groove casts):砂质岩层底面上一些微突起的直线形的平行脊状构造。

跳模(bounce casts)、刷模(brush casts)、锥模(prod casts):常与沟模共生。跳模呈短小似梭形脊状体,大致成等距分布。刷模呈新月形短小脊状体。锥模呈扁长的半圆锥形或三角形的短小脊状体。

重荷模:指覆盖在泥岩上的砂岩底面上的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

砂球和砂枕构造:主要出现在砂、泥互层并靠近砂岩底部的泥岩中,是被泥质包围了的紧密堆积的砂质椭球体或枕状体。

包卷层理:是在一个层内的层理柔皱现象,表现为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所组成。泥裂(干裂):沉积物露出水面时因曝晒干涸所发生的收缩裂缝。

雨痕、冰雹痕:雨滴、冰雹降落到松散沉积物表面时所形成的水型撞击的穴。

缝合线:常见于碳酸盐岩中,在垂直层面的切面中呈锯齿状微裂缝,形似头盖骨接缝。从立体上看则为参差不齐的垂直小柱(缝合柱)。

结核: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其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不同,常呈球状、椭球状及不规则团块状。

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由富藻纹层与富屑纹层两种基本层叠置而形成的构造。

生物遗迹构造:指保存在层面上及层内的生物活动的痕迹。

生物扰动构造:底栖生物的活动是沉积物层理遭到破坏,同时产生新的构造面貌。

示底构造:在碳酸盐岩的原生孔洞中,有两个世代的不同充填物,在底部或下部为泥屑、粉屑等内碎屑充填,色较暗;顶部或上部为亮晶方解石充填,色较浅,两者之间的界面平直,能批示岩层的顶底。

鸟眼构造:主要出现在泥晶灰岩、微晶白云岩、球粒灰岩、粉屑、砂屑灰岩中的原生小孔洞,被亮晶方解石或硬石膏充填。

杂基:细粒的机械填隙物,其粒级泥为主。

胶结物: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内碎屑:盆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经过再沉积的碳酸盐颗粒。

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纹层组成的球状-椭球状颗粒。当粒度大于2mm时叫豆粒

藻粒:与藻类有关的碳酸盐颗粒。

球粒:由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构造的次球状、椭球状颗粒,多与粪便成因有关。

团块:由多种碳酸盐颗粒构成的复合颗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